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二中、南渡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12月月考试卷(附解析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二中、南渡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12月月考试卷(附解析Word版)

ID:439675

大小:712.86 KB

页数:31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 年 12 月高三月考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如图是显微镜视野中某细胞的一部分,有关该细胞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示为光学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 B. 图中有两个中心体 C. DNA 仅存在于 6 结构中 D. 结构 1 和 3 在行使其功能时有水生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1 是线粒体,2 是中心体,3 是核糖体,4 是高尔基体,5 是细胞质基质,6 是细胞核。 【详解】A、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比如高尔基体和内质网,以及比较小的 细胞器核糖体等,出现了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就应该是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A 错误; B、一个中心体是由两个中心粒构成,图中是一个中心体,两个中心粒,B 错误; C、在线粒体中也有 DNA,C 错误; D、1 线粒体内膜发生还原氢的氧化,能产生水,3 核糖体发生脱水缩合反应也产生水分,D 正 确。 故选 D。 【点睛】本题综合考察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的种类比较多,要根据各种细胞器的特 点进行归类,比如单层膜、双层膜、没有膜结构,含 DNA 的,生成水的等进行总结,防止以 后发生混淆。 2. 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 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 A. 蛋白酶 B. RNA 聚合酶 C. RNA D. 逆转录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 RNA 组成,蛋白酶能专一去除核糖体中蛋白质,只剩 RNA,仍可 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说明有 RNA 存在既可完成脱水缩合反应,所以有催化作用的物 质是 RNA,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酶的本质,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 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3.干细胞移植现已成为治疗糖尿病的一种临床新技术。自体骨髓干细胞植入胰腺组织后可分 化为胰岛样细胞,以替代损伤的胰岛 B 细胞,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的基因组成不同,基因表达产物不同 B. 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基因表达存在差异 C. 胰腺组织微环境造成骨髓干细胞基因丢失,分化成为胰岛样细胞 D. 胰腺组织微环境对骨髓干细胞分化无影响,分化是由基因决定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骨髓干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其过程中遗传物质 不会改变,因此骨髓干细胞和由骨髓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成的胰岛样细胞基因组成相同,但 基因表达的产物不同。 【详解】AB、由题意可知,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基因表达产物不同,A 错误,B 正确; C、骨髓干细胞增殖分化成为胰岛样细胞过程中,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C 错误; D、题中说“自体骨髓干细胞植入胰腺组织后可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因此胰腺组织微环境对 骨髓干细胞分化是有影响的,在此微环境中基因发生了选择性表达,D 错误。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关键要理解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而信使 RNA 和蛋白质不同。 4.多聚酶链式反应(PCR 技术)是体外酶促反应合成特异 DNA 片段 一种方法,由高温变性、低 温退火及适温延伸等几步反应组成一个周期,循环进行,使目的 DNA 得以迅速扩增,其简要 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 PCR 技术叙述不正确的是(  ) 的 A. PCR 技术是在实验室中以少量 DNA 制备大量 DNA 的技术 B. 反应中新合成的 DNA 又可以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 C. PCR 技术中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指数方式扩增 D. 应用 PCR 技术与探针杂交技术可以检测基因突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于 PCR 技术就是体外大量扩增 DNA 的技术,即以少量 DNA 制备大量 DNA 的技术,原理是 DNA 复制,所以所需原料是脱氧核苷酸,并以指数方式扩增。应用 PCR 技术与探针杂交技术可以 检测基因突变。 综上所述,AB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 故选 C。 5. 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或方法与原理不相符的是 A. 植物组织培养和单克隆抗体——细胞的全能性 B. 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植物细胞壁——酶的专一性 C. 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细胞膜的流动性 D. 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细胞增殖 【答案】A 【解析】 【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需要熟知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的原理和工具酶 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的原理和工具酶 比较项目 植物细胞工程 动物细胞工程 原理 ①植物组织培养──细胞全能性 ②植物体细胞杂交──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膜流动性 ①动物细胞培养──细胞增殖 ②体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 ③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细胞膜的流动性、 细胞增殖 ④动物细胞融合──细胞膜流动性 工具酶 纤维素酶、果胶酶 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 【详解】 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将离体的细胞培养成植株的过程,体现细胞的全能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过程没有将细胞培养成个体,其原理属于细胞增殖,A 错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为纤维素和果 胶,因此在植物的体细胞杂交时,通常采用酶解法(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的细 胞壁,这体现酶的专一性,B 正确。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过程涉及细胞膜的融合过程, 故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C 正确。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中细胞要进 行有丝分裂,故体现了细胞增殖这一原理,D 正确。 6. 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学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性激素、维生素 D、抗体都属于脂质 B. DNA 存在于细胞核中而不存于细胞质中 C. 淀粉、半乳糖、糖原的元素组成种类相同 D. 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是由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抗体本质是蛋白质,A 错误; B、细胞质中叶绿体和线粒体中都含有 DNA,B 错误; C、糖类的组成元素都是 C、H、O,C 正确; D、蛋白质分子多样性是由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多肽的空间结构决定的,D 错误。 故选 C。 7.为研究和开发天然食用色素,某研究小组取等量相同品种的红枣,采用溶剂提取红枣中部 分红色素,用紫外光谱仪测定不同温度下“提取液的吸光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已知吸光 度越大,红色素含量越高。下列分析较合理的是 A. 实验的自变量为红枣生长的不同温度 B. 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红枣中红色素生成的影响 C. 红色素可能在较高温度下不稳定 D. 温度越高,提取液中红色素含量越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实验的自变量为红枣提取液的温度,A 错误;实验目的是探究红枣提取液温度对红枣 中红色素提取量的影响,B 错误;由图可以看出,由于生物膜在高温下通透性会增加,因此提 取液温度从 0℃上升到 70℃的过程中,红色素的提取量在不断增加,但是超过 70℃后,提取 液的吸光度有所下降,可能是红色素在较高温度下易分解,C 正确;D 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膜通透性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 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 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 分析、处理,对一些简单实验方案做出恰当评价和修订的能力。 8.如图 1~4 为表示物质浓度或氧气浓度与物质跨膜运输速度间关系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 不正确的是(  ) A. 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 1 与 3 表示,则该物质不应为葡萄糖 B. 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 2 与 3 表示,则该物质可能是葡萄糖 C. 限制图中 A、C 两点的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不同,B、D 两点的限制因素有共同点 D. 将图 2 与 4 的曲线补充完整,曲线的起点应从坐标系的原点开始 【答案】D 【解析】 【详解】A、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 1 与 3 表示,说明该物质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 则该物质不应为葡萄糖,A 正确; B、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 2 与 3 表示,说明该物质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则该物 质可能是葡萄糖进入红细胞,B 正确; C、限制图中 A、C 两点的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分别是物质浓度和氧气,B、D 两点的限制因素 都是载体的数量,C 正确; D、图 4 的曲线曲线的起点不能从坐标系的原点开始,因为无氧呼吸也能提供能量,D 错误。 故选 D。 9.下列关于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体外受精是指获能的精子和成熟的卵子在相应溶液中受精 B. 受精卵发育到原肠胚阶段才能进行胚胎移植 C. 早期胚胎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通常都需加入血清 D. 试管婴儿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受精卵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期进行胚胎移植 【详解】体外受精是指获能的精子和成熟的卵子在相应溶液中完成受精过程,A 正确;受精卵 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期进行胚胎移植,B 错误;早期胚胎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通常都 需加入血清,C 正确;试管婴儿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D 正确。 10.某植物种群中,AA 基因型个体占 40%,aa 基因型个体占 20%。已知 aa 在开花前死亡。若 该种群植物之间能自由传粉,则下一代中 Aa 基因型个体出现的频率以及 A、a 基因频率分别 为 A. 37.5% 75% 25% B. 12.5% 75% 25% C. 25% 75% 25% D. 48% 60% 40% 【答案】A 【解析】 由题意可知在种群中 AA 占 40%,aa 占 20%,那么 Aa 应占 40%,繁殖时 aa 在开花前死亡,所 以繁殖时种群中 AA 基因型占 1/2,Aa 占 1/2,产生的配子 A 占 3/4,a 占 1/4,自由传粉后, Aa 占 2×3/4×1/4=3/8=37.5%,此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改变,即 A 为 75%,a 为 25%,A 正确, B、C、D 错误。 点睛:一个足够大的种群在进行随机交配时,子代中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但遇到特殊致死情况需要再具体分析即可。 11. 生物兴趣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①过程中与 35S 标记的噬菌体混合培养的是未被标记的大肠杆杆菌 B. b 中含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 C. 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 D. 上述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用 35S 只能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 外,蛋白质外壳较细菌轻,经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 a 中,理论上沉淀物 b 中不应具有放射性, A 正确;搅拌越充分,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得越彻底,沉淀物 b 中放射性越低,若蛋白质外 壳与细菌彻底分离,则沉淀物 b 中不含放射性,B 正确;若沉淀物 b 中具有放射性,则与①过 程中培养时间的长短无关,而是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C 错误;上述实验并没有用放 射性同位素 32P 标记 DNA,因此不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D 正确。 【点睛】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误差分析 (1)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 ①培养时间短⇒部分噬菌体还未吸附、侵染至大肠杆菌细胞⇒离心后未吸附至大肠杆菌细胞的 噬菌体分布在上清液⇒32P 标记的一组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②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大量繁殖⇒大肠杆菌裂解死亡,释放出子代噬菌体⇒离 心后噬菌体将分布在上清液⇒32P 标记的一组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2)搅拌后离心,将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细胞分离 ①搅拌不充分⇒留在大肠杆菌细胞表面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随大肠杆菌细胞分布在沉淀物中 ⇒35S 标记的一组沉淀物中出现放射性。 ②搅拌过于剧烈⇒大肠杆菌细胞被破坏⇒释放出其中 噬菌体⇒32P 标记的一组上清液中出现 放射性。 12.如图表示利用载体结合法将酶固定在树脂颗粒上并装入玻璃管,从顶部注入复杂的化合物, 随物质在树脂颗粒中缓慢滴流发生反应,简单的小分子从玻璃管底部流出,则图中代表酶的 结构是 A. △ B. ○ C. D. ● 【答案】A 【解析】 固定化酶的优点是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还可以被反复利用,且能将复 杂的化合物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的△代表酶的结构,A 正确。 ○代表的固定酶的载体,B 错误。●-●代表复杂的化合物,C 错误。●代表简单的小分子,D 错误。 13.图 1 为某高等动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图 2 表示该 动物的一个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的 A. CD 段含有 4 个染色体组,染色体上的 DNA 分子有 12 个 B. DE 和 GH 段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细胞一分为二 C. FG 段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 D. 若图 2 表示的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则该时期为曲线图的 HI 段 【答案】C 【解析】 【分析】 精原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进行增殖,又能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精子.而经过有丝分裂,细胞 中的染色体数目不变,因此仍然存在同源染色体;而减数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减半,并且同源 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分离。 分析图解:图 1 中,AF 区段表示有丝分裂,FG 区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HI 区段表示减数第 二次分裂阶段。 图 2 中,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因此该细胞是处于减二后期的次 级精母细胞。 【详解】A、曲线图表示的是二倍体动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 CD 段表示的是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量加倍,染色 体组有 4 个,由分裂示意图可以看出,此动物体细胞中含有 6 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都有 一个 DNA 分子,染色体数加倍,DNA 分子数也加倍,为 12 个,A 正确; B、DE 段是有丝分裂末期形成两个子细胞,GH 段是初级精母细胞分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都 是由于细胞一分为二, B 正确; C、自由组合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C 错误; D、图 2 表示第二次减数分裂,此时的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D 正确。 故选 C。 【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考生要注意乙图中表示的是同源染色体的对 数,因此可以根据细胞中有无同源染色体判断细胞的分裂方式和时期。 14.农科所技术员研究温度对某蔬菜新品种产量的影响,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下曲线。据此提 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合理的是 A. 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 B. 阴影部分表示 5~35℃时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小于零 C. 光照越强,该蔬菜新品种的产量越高 D. 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 25~30℃ 【答案】D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先分析题图曲线,虚线表示实际 有氧呼吸强度与温度的关系,实线表示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与温度的关系,中间阴影部分可以 看作是净光合作用。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是 20~30℃,呼吸作用的最适宜温度大于 35℃,因此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低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A 错误; B、分析题图曲线可知,5~35℃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大于零, B 错误; C、在一定的光照范围内,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但并不是光照越强,该蔬菜新品种 的产量越高,C 错误; D、分析题图曲线可知,温度为 25~30℃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最大,净光合 速率最大,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 25~30℃,D 正确。 故选 D。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净光合作用的关系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正确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 解题的关键。 15. 下图中甲、乙、丙所示为组成生物体的相关化合物,乙为一个由 α、β、γ 三条多肽链 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 271 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巯基(—SH)脱氢形成一个 二硫键(—S—S—)。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为组成乙的基本单位,且乙中最多含有 20 种甲 B. 由不同的甲形成乙后,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 4832 C. 丙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且在乙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D. 如果甲中的 R 为 C3H5O2,那么由两分子甲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 16 个 H 【答案】C 【解析】 【详解】图中甲为氨基酸的通式,乙为三条肽链构成的蛋白质分子,丙为核苷酸的结构通式。 其中,氨基酸为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且氨基酸最多有 20 种,A 项正确; 甲形成乙的过程中脱去(271-3)=268 个水分子,同时还形成了 4 个二硫键,脱去了 8 个 H 原 子,所以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 268×18+8=4832,B 项正确; 题图中的乙和丙分别是蛋白质和核苷酸,由核苷酸组成的核酸由两种-----DNA 和 RNA,其中 真核细胞中的 DNA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核酸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中具有重要作用,C 项错误; 将 C3H5O2 替换氨基酸通式中的 R 基,可数出一分子氨基酸中 H 为 9 个,两分子氨基酸脱去一分 子水,所以化合物中的 H 为 16 个,D 项正确。 16.下列生理功能或生化反应与 ADP 相对含量增加有关的是 ①C6H12O6→2C3H6O3+能量 ②光反应 ③暗反应 ④根吸收 K+ ⑤C3 植物的叶肉细胞吸收 CO2 ⑥小肠吸收氨基酸 ⑦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 ⑧DNA 复制 ⑨翻译 ⑩神经传导 A. ①②④⑤⑥⑩ B. ③④⑥⑦⑧⑨⑩ C. ④⑤⑥⑦⑩ D. ③④⑥⑦⑩ 【答案】B 【解析】 【分析】 ATP 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DP 相对含量增加,说明 ATP 水解供能,体内正在进 行耗能活动。 【详解】①C6H12O6 分解成 2C3H6O3+能量表示无氧呼吸,产生 ATP,①错误; ②光反应将光能转变成 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②错误; ③暗反应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消耗 ATP,ADP 增加,③正确; ④根吸收 K+是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 ATP,ADP 增加,④正确; ⑤植物的叶肉细胞吸收 CO2 为自由扩散,不消耗 ATP,ADP 不变,⑤错误; ⑥小肠吸收氨基酸是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 ATP,ADP 增加,⑥正确; ⑦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是胞吐,需要消耗 ATP,ADP 增加,⑦正确; ⑧DNA 复制需要消耗 ATP,ADP 增加,⑧正确; ⑨翻译需要消耗 ATP,ADP 增加,⑨正确; ⑩神经传导过程中存在主动运输,需要消耗 ATP,ADP 增加,⑩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 ATP 的相关知识,吸能反应需要消耗 ATP 则 ADP 含量增加,所以考生要能 够识记各种生理反应正常进行的条件。 17.如图为垂体释放的激素的部分调节过程。图中对激素作用方式及其调节特点的体现不包括 A. 激素调节具有高效性 B. 激素作用具有特异性 C. 激素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 D. 激素可作为信息分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对生命活动的调节,不同激素的化学本 质不同,大部分是蛋白类,而性激素是固醇类,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①微量和高效;②通 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详解】根据分析,激素调节有高效性,只能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所以具有特异性,作 用起调节作用的物质,所以是信息分子,不是所以的激素都存在负反馈调节,ABD 错误,C 正 确。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了激素调节的特点,识记激素调节的特点即可。 18.下列关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B. 转化率与所提取的 S 型细菌的 DNA 纯度有关 C. S 型菌与 R 型菌致病性的差异是由于细胞分化的结果 D. 该实验证明了 DNA 是肺炎双球菌的主要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 内转化实验证明 S 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 S 型菌转化为 R 型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 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 DNA 的实验中,艾弗里将 S 型细菌的 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 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 DNA 酶和 S 型活 菌中提取的 DNA 与 R 型菌混合培养。 【详解】A、肺炎双球菌自身含有核糖体,能独立合成蛋白质,A 错误; B、转化率与所提取的 S 型细菌的 DNA 纯度有关,DNA 纯度越高,转化率越高,B 正确; C、肺炎双球菌是单细胞生物,不会发生细胞分化,C 错误; D、艾弗里的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但没有证明 DNA 是肺炎 双球菌的主要遗传物质,D 错误。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该实验的原理、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9.若转基因技术被滥用,恐怖组织就会将其用于恐怖行为。下列不属于恐怖组织的行为的是 A. 把蜡状杆菌通过转基因技术改造成像炭疽杆菌一样的致病菌 B. 把炭疽杆菌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重组到人体内,使人具有免疫力 C. 把流感病毒基因改造,只会使具有某种易感基因的人群感染,而其他人却不易感染 D. 将生物毒素分子的基因与流感病毒的基因拼接在一起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武器种类:包括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把这些病原 体直接或者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等散布到敌方,可以对军队和平民造成大规模杀伤后果。 【详解】A、经过基因重组获得的致病菌属于生物武器的一种,A 错误; B、炭疽杆菌是一种让感染者死亡率极高的致病菌,使人具有该病菌的免疫力不是转基因技术 的滥用,不属于恐怖行为,B 正确; C、把流感病毒基因改造,只会使具有某种易感基因的人群感染,属于恐怖组织的行为,C 错 误; D、将生物毒素分子的基因与流感病毒的基因拼接在一起,属于恐怖组织的行为,D 错误。 故选 B。 20.“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是江浙平原水网地区典型的高效农业系统,如图表示这一农业 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沼气池的建立既充分发挥了资源的生产潜力,又防止了环境污染 B. 通过巧接食物链使原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了人,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C. 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 程时还需要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 D. 上述农业生态系统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沼气池的建立使物质得以充分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A 正 确; B、该生态农业调整食物链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没有改变能量传递效 率,B 错误; C、这一生态工程体系遵循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只适用于特定 的地区,C 正确; D、该生态体系通过对系统的结构进行优化达到改善其功能的目的,D 正确。 故选 B。 二、多选题 21.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其他结构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没有差别 B. 在电镜下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可以看到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等结构 C. 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D. 真核细胞的核膜上附着多种酶,有利于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1、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而无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 2、有丝分裂的前期核膜、核仁消失,末期重现。 3、脱氧核糖核酸(DNA)不能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入细胞质。 4、真核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 【详解】A、原核细胞的拟核不仅无核膜,而且它只是一个裸露的大型环状 DNA 分子,没有与 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也无核仁等结构,A 错误; B、真核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核膜核仁已经解体,因此分裂中期看不到核膜和核仁,B 错误; C、DNA 分子不能通过核孔,而 RNA 及某些蛋白质分子可以通过,C 错误; D、真核细胞的核膜属于生物膜,上面附着多种酶,有利于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D 正确。 故选 ABC。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比较、有丝分裂各时期细胞核的周期性变化、 核膜和核孔的功能,识记有丝分裂各个过程的特点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22. 下列有关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几个简单的小实验,你认为那些结果是可能的 A. 将叶绿素的无水乙醇提取液置于适宜光源下照射 5 h,加碘液处理后溶液呈蓝色 B. 在温暖晴朗 一天下午,在某植物的向阳处采得一片叶,用酒精隔水加热脱色,并加碘液 处理叶片,变成蓝色 C. 叶绿体色素的无水乙醇提取液放于自然光和三棱镜之间,从三棱镜的一侧观察,连续光谱 的 中变暗(暗带)的区域是红光和蓝紫光区域 D. 将经饥饿处理后的绿色正常叶片置于含有充足 14CO2 的密闭透明的照光小室内,3 h 后在叶 内淀粉中可检验到 14C 的存在 【答案】BCD 【解析】 【详解】色素只具有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作用,如果生成淀粉还需相应的酶和原料,仅 有色素是不能产生淀粉的,A 错误;叶片在有光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用碘液染色后 呈现蓝色,B 正确;由于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用三棱镜分光后,连续光谱 中相应的光被色素吸收而呈现暗带,C 正确;饥饿处理排除本身所含淀粉的影响,故一段时间 后生成的淀粉是利用密闭小室中的 14CO2 形成的,可在淀粉中检测到 14C 的存在,D 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几个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关注 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重要事件 的能力。 2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的叙述,匹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操作目的 A 吡罗红甲基绿处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细胞 DNA、RNA 的分布 B 利用洋葱鳞片叶表皮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C 新鲜菠菜叶置于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下 观察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 D 用 18O 标记的水培养小球藻 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 O2 全部来自水 A. A B. B C. C D. D 【答案】AB 【解析】 【详解】A、甲基绿、吡罗红对 DNA 和 RNA 的亲和力不同,前者可以使 DNA 呈现绿色,后者可 以使 RNA 呈现红色,因此利用两者处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可以观察细胞 DNA、RNA 的分布, A 正确; B、洋葱的外表皮细胞含有紫色的大液泡,可以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B 正确; C、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C 错误; D、要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 O2 全部来自水,应该用 18O 标记的水和二氧化碳分别培养小球藻, D 错误。 故选 AB。 24.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如下图所示,a、b、c 表示现代工程技术,①②③ 表示其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 a 是核移植技术,①反应了动物细胞也具有全能性 B. 若 c 是胚胎分割技术,③中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一定相同 C. ①②③中作为受体的动物品种是珍稀的或存量少的雌性动物 D. 若 b 是体外授精技术,则②为良种家畜快速大量繁殖提供了可能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1、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表面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2、体外受精包括精子的采集和获能、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体外受精,该技术产生的动物 称为试管动物。 3、胚胎分割的特点:来自同一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胚胎分割可以看做动物无性 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 【详解】A、动物细胞通过核移植技术获得动物个体只能证明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A 错误; B、胚胎分割技术是将一个囊胚或者桑椹胚分割成多分获得多个后代个体,属于无性繁殖系, 获得的个体的基因型一定相同,但是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B 错误; C、珍稀的或存量少的雌性动物属于保护动物,不能作为生物工程的受体,应该用本地中数量 较多的雌性动物,C 错误; D、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 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它可充分发 挥优秀个体的繁殖潜力,D 正确。 故选 ABC。 【点睛】本题结合概念图,考查核移植技术、体外受精技术、胚胎移植、胚胎分割,要求考 生识记核移植技术 概念及理论基础,明确核移植体现了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识记体外 受精技术的应用;识记胚胎移植的过程和胚胎分割技术的特点。 25. 下列关于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叙述,合理的是( ) A. 在果酒发酵后期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 B. 条件适宜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C. 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密度会逐渐减小 D. 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果酒、果醋制作原理与发酵条件 果酒制作 果醋制作 菌种 酵母菌 醋酸菌 菌种 来源 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酵母菌 变酸酒表面的菌膜 发酵 过程 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大 量繁殖:C6H12O6+6O2 6CO2+6H2O; 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 氧气、糖源充足时: C6H12O6+2O2 2CH3COOH+ 2CO2+2H2O; 的 生酒精:C6H12O6 2C2H5OH+2CO2 缺少糖源、氧气充足时: C2H5OH+O2 CH3COOH+H2O 温度 一般酒精发酵 18~25 ℃, 繁殖最适为 20 ℃左右 最适为 30~35 ℃ 气体 前期:需氧,后期:无氧 需要充足的氧气 【详解】 果酒发酵后期,酵母菌活动逐渐减弱,产生的二氧化碳逐渐降低,放气时间间隔可延长,A 正 确。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B 正确。果酒发酵过程 中因为营养物质的消耗,有氧呼吸过程中也有水的产生,故发酵液的密度减小,C 正确。制作 腐乳时是逐层加盐,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以减小被杂菌污染的可能性,D 错误。故选:ABC。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对果酒、果醋的制作原理的理解应用。 三、填空题 26.肝脏在人体健康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肝脏能分泌胆汁,并储存在胆囊中,当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后,会引起胆囊分泌胆汁。完成 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发现肝细胞能将甲醛转化成甲酸从而解除甲醛毒害,为验证肝脏的这种功能而进 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分组设计如下(“﹡”表示还没完成的实验步骤)。 组别 培养环境 肝脏小块(数目相同) A 组 含 1.0mmol/L 甲醛的肝脏培养液 有 B 组 含 1.0mmol/L 甲醛的肝脏培养液 ﹡ C 组 不含甲醛的肝脏培养液 ﹡ ①表中除 A 组外,还需放置肝脏小块的是______组。 ②图中曲线______________是 C 组实验的结果,说明肝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会__________。 ③图中曲线乙是 A 组实验的结果,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一定浓度的甲醛可诱发染色体断裂,为进一步验证肝脏的解毒功能,研究人员同 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新培养的具有分裂能力的正常淋巴细胞悬液 3 等份,备用。 ②按上表的实验设计培养肝脏 15 分钟后,取三组装置中的_________,分别加入备用的淋巴 细胞悬液中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再分别取淋巴细胞染色、制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__________,并对比分析。 ③预测实验结果:添加了_____组中的肝脏培养液的淋巴细胞出现异常,而其他两组的淋巴细 胞正常。 【答案】 (1). 反射弧 (2). C (3). 丙 (4). 产生(少量)甲醛 (5). 肝脏具有 解除甲醛毒害的功能 (6). 等量肝脏 (7). 培养液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8). B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肝脏还具有解毒作用,有助于维持内环 境稳态,还需放置肝脏小块的是 C 组,作为对照,对应曲线丙,染色体断裂后,形态和数目 会发生改变,是实验的因变量。 【详解】(1)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①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肝脏能将甲醛转化成甲酸从而解除甲醛毒害,实验设计时要遵循 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表中除 A 组外,还需放置肝脏小块的是 C 组,这样 A 和 B、A 和 C 形成二组对照实验。 ②图中曲线丙是 C 组实验的结果,说明肝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甲醛。 ③曲线乙是 A 组实验的结果,这说明肝脏具有解除甲醛毒害的功能。 (3)②按上表的实验设计培养肝脏 15 分钟后,取三组装置中的等量肝脏培养液,分别加入 备用的淋巴细胞悬液中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再分别取淋巴细胞染色、制片,然后在显微镜下 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并对比分析。 ③预测实验结果:添加了 B 组中的肝脏培养液的淋巴细胞出现异常,而其他两组的淋巴细胞 正常。 【点睛】本题考查实验设计,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只要考生掌握 实验的相关原则和较强的理解能力方能顺利解答本题。 27.线粒体的功能由其中的约 1 000 种蛋白质来执行。下图是真核细胞中线粒体蛋白 X 从细胞 质基质转运到线粒体基质的图解,导肽(一般含 10~80 个氨基酸残基)是该蛋白质一端的肽 段,在引导蛋白质进入线粒体基质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定位作用。 注:① Hsp:热休克蛋白,按照分子的大小分为 Hsp 70,Hsp 60 等。 (1)组成线粒体前体蛋白 X 的肽链中,N 端特指的是含有游离的—NH2 一端,则肽链的另外一 端应该含有的化学基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线粒体前体蛋白 X 是由细胞结构中___________内的基因控制合成,合成部位是 __________________。据图可知热休克蛋白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研究,线粒体内的 DNA 也参与线粒体中许多酶复合物的生物合成,由此可见线粒体属 于______(填“自主性”“半自主性”或“无自主性”)细胞器。 (4)高等哺乳动物进行受精作用时,受精卵中的线粒体几乎全部来自____________,不考虑 基因突变、细胞器衰老等因素,在受精作用前后,同一线粒体中的蛋白质组成________(填“可 能”或“不可能”)有差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OOH(羧基) (2). 细胞核 (3). 细胞质中的核糖体(核糖体) (4). 与蛋白质的解折叠及重新折叠有关 (5). 半自主性 (6). 卵细胞(母本) (7). 可能 (8). 受精前后细胞核内基因有变化,而线粒体中的蛋白质大多是由细胞核中的 基因控制合成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多肽链的结构、核糖体的功能、线粒体的功能、受精作用等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 生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 生物学问题。 【详解】(1)多肽链的 N 端指含有游离的—NH2 一端,则另一端指含有游离—COOH(羧基)的 C 端。 (2)由图可知,线粒体前体蛋白 X 是由细胞结构中细胞核内的基因控制合成,合成部位是细 胞质中的核糖体(核糖体)。由图可知,线粒体外细胞质基质中的热休克蛋白可以使前体蛋白 解折叠,线粒体内的热休克蛋白可以使蛋白质折叠/装片,因此热休克蛋白的作用是与蛋白质 的解折叠及重新折叠有关。 (3)据研究,线粒体内的 DNA 参与线粒体中许多酶复合物的生物合成,细胞核内的 DNA 也参 与线粒体部分蛋白质的合成,故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4)高等哺乳动物进行受精作用时,精子提供细胞核,卵细胞提供细胞核和细胞质,故受精 卵中的线粒体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母本)。不考虑基因突变、细胞器衰老等因素,在受精作 用前后,同一线粒体中的蛋白质组成可能有差异,其原因是受精前后细胞核内基因有变化, 而线粒体中的蛋白质大多是由细胞核中的基因控制合成。 28.请结合资料 I 和 II 完成下列问题。 I、图一是自然光合作用示意图。光合作用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有望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能源危 机和环境污染两大迫切难题。人工光合作用是指利用自然光合作用机理在体外建立光合作用 系统,人为地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造氢气,或固定 CO2 制造有机物。 II、为了寻找新的能源,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某大学进行了用太湖蓝藻为原料制取燃料酒精 的研究,选用树干毕赤酵母作为发酵用微生物,利用蓝藻水解液对酵母菌进行驯化,并比较 了驯化 4 代后酒精产量的变化,结果如图二所示。 (1)图一中叶绿素等色素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_________________,光反应阶段中,吸收的光 能主要用于______________。通过暗反应,[H]和 ATP 中的能量又转移到_____________中储 存起来。 (2)人工光合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人为地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造氢气,模拟光 合作用的___________过程;二是建立光合作用模拟装置,生成含碳有机物,这样除了可以得 到生物能源外,还可以缓解_________________。 (3)太湖蓝藻大量爆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对树干毕赤酵母驯化时使用的蓝藻水解 液在接种酵母菌前必需_________________。已知蓝藻水解液中有较多抑制酵母生长的物质, 如糠醛、乙酸等,据此分析出现图二所示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红光和蓝紫光 (2). 水的分解和 ATP 的合成 (3). (糖类)有机物 (4). 光反应 (5). 温室效应 (6). 水体富营养化 (7). 灭菌 (8). 酵母菌逐级 传代驯化后提高了对发酵抑制物的耐受力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 (1)光反应阶段包括 2 个过程,水的光解:叶绿体中的色素利用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成[H] 和氧气;ATP 的生成:ADP 和 Pi 生成 ATP。 暗反应包括 2 个阶段:CO2 的固定,1 分子 CO2 和 1 分子 C5 生成 2 分子 C3,C3 的还原,在[H]作 还原剂,ATP 提供能量的条件下,C3 生成有机物和 C5。 【详解】(1)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光反应阶段中,吸收的光能主要用于 水的光解和 ATP 的合成。通过暗反应,[H]和 ATP 中的能量又转移到有机物中储存起来。 (2)水的分解是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完成的,所以人为地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造氢气, 模拟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二是建立光合作用模拟装置,生成含碳有机物,减少了温室气 体的排放,这样除了可以得到生物能源外,还可以缓解温室效应。 (3)太湖蓝藻大量爆发的原因是水体富营养化,水中含有大量的矿质元素使藻类大量繁殖。 微生物的实验必须保持无菌状态,所以对树干毕赤酵母驯化时使用的蓝藻水解液在接种酵母 菌前必需灭菌。根据现代进化论:图二所示结果的原因是酵母菌逐级传代驯化后提高了对发 酵抑制物的耐受力。 【点睛】本题需要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结合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进行解答,(3)题中需 要结合进化的知识分析,环境对生物的性状起选择作用,而不是诱导变异。 29.图甲是 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示意图,图乙是其引发机体免疫应答的示意图. (1)图甲中,正常情况下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小体时,__________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从而引 起_________上的电位变化。 (2)图乙中,细胞①的名称是______,细胞②的名称是_______。③④⑤中,分化程度更高 的是_________,具有识别特异性的是____________。 (3)据图乙表明,用文字描述人体免疫细胞清除 α﹣银环蛇毒的主要途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神经递质 (2). 突触后膜 (3). 吞噬细胞 (4). T 淋巴细胞 (5). ⑤ (6). ③和④ (7). 巨噬细胞吞噬毒素后溶酶体中的溶菌酶和蛋白水解酶将毒 素分解 (8). B 淋巴细胞分裂增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毒素结合使其失活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刺激时变为 内正外负;突触结构分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 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图乙过程代表体液免疫过程,①表示吞噬细胞,②表示 T 淋巴细胞,③表示 B 淋巴细胞,④ 表示记忆细胞,⑤表示浆细胞。 【详解】(1)图甲中,正常情况下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神经递质被释放到突触间隙, 从而引起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 (2)图 2 中,细胞①的名称是吞噬细胞,能处理和呈递抗原,②表示 T 淋巴细胞,③受抗原 刺激后增殖分化过程产生细胞④⑤,④与⑤两者中分化程度更高的是⑤浆细胞;③④⑤中, 具有识别特异性的是③B 淋巴细胞和④记忆细胞。 (3)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人体的免疫细胞清除 a-银环蛇毒的主要途径有巨噬细胞吞噬 毒素后溶酶体中的溶菌酶和蛋白水解酶将毒素分解;B 淋巴细胞分裂增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 分泌抗体与毒素结合使其失活。 【点睛】本题以 a-银环蛇毒为素材,考查体液免疫的过程、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传 递的过程,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从图解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0.下图是生长激素(GH)分泌调节及作用机制图解,据图回答: (SS:生长抑素 GHRH:生长激素释放激素 IGF-I:生长介素 (+):促进 (-):抑制) (1)图中物质 A 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于 GHRH 神经元,导致该神经元膜外发生 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应激状态下,GH 分泌增多可通过刺激肝脏细胞释放 IGF-Ⅰ间接调节 GH 的分泌,这种 调节机制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体进入青春期后身体迅速长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生长激素分泌调节过程看,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患者由于垂体分泌的 GH 增多而患上“垂体性糖尿病”,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神经递质 (2). 由正电位变负电位 (3). 负反馈调节 (4). 维持 人体内 GH 含量的相对稳定 (5). 雄(雌)性激素分泌增加,促进 GH 分泌 (6). 一方面神 经系统可以控制激素的分泌 (7). 另一方面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8). GH 过 多导致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量减少,血糖升高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物质 A 是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所以为神经递质,突触后膜受神经递 质刺激后,电位变化为由正电位变负电位最后再恢复为正电位。在应激状态下,GH 分泌增多 可通过刺激肝脏细胞释放 IGF-Ⅰ间接调节 GH 的分泌,维持人体内 GH 含量的相对稳定。GH 过 多导致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量减少,血糖升高。一方面 神经系统可以控制生长激素的分泌,另一方面生长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详解】(1)物质 A 是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所以为神经递质,突触后膜受神经递质 刺激后,电位变化为由正电位变负电位最后再恢复为正电位。 (2)据图分析,GH 增多后,反过来抑制 GHRH 神经元和垂体的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意义 为维持人体内 GH 含量的相对稳定。 (3)据图分析,人体进入青春期后,雌(雄)性激素分泌增加,促进垂体分泌 GH,促进蛋白 质合成和软骨形成等,所以身体会迅速长高。 (4)从图中生长激素调节关系来看,SS 神经元、GHRH 神经元等可控制垂体分泌 GH,反过来 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 GH 的反馈调节。 (5)某患者因为垂体分泌的 GH 增多而患上“垂体性糖尿病”,据图分析,GH 增多,细胞对胰 岛素敏感性降低,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量减少,所以血糖升高。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过程,学生要分析图形,从图形中寻找信息解 决实际问题,最终上升为一种能力。 31.黑腹果蝇的翅型由 A、a 和 B、b 两对等位基因共同决定。A(全翅)基因和 a(残翅)基因位于 常染色体上,全翅果蝇中有长翅和小翅两种类型,B(长翅)基因和 b(小翅)基因位于 X 染色体 上,Y 染色体上不含此基因。以下是两组纯系黑腹果蝇的杂交实验,请分析回答: (1)黑腹果蝇翅型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定律。 (2)杂交实验一中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2 小翅果蝇的基因型为 ________________。 (3)杂交实验二中 F1 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F1 雌雄果蝇交配后产 生的 F2 中长翅:小翅:残翅=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 aaXBXB (3). AAXbY (4). AAXbY、AaXbY (5). AaXBXb; (6). AaXbY (7). 6:6:4(3:3:2)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由果蝇杂交实验结果可知,子二代表现型及比例是 9:3:4,是 9:3:3:1 的变式,因此控制果蝇翅型的 2 对等位基因位于 2 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 知“A(全翅)对 a(残翅)为显性,全翅果蝇中有长翅和小翅两种类型,由 A(全翅)基因 和 a(残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长翅)基因和 b(小翅)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Y 染色 体上不含此基因可知,可知长翅基因型为 A_XB_,小翅基因型为 A-Xb-,残翅基因型为 aa--。 【详解】(1)由果蝇杂交实验结果可知,子二代表现型及比例是 9:3:4,可以改写成 9:3: 3:1,因此控制果蝇翅型的 2 对等位基因位于 2 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A、B 同时存在表现为长翅,A 存在、B 不存在表现为小翅,A 不存在表现为残翅,又知, 子二代中的小翅果蝇只存在于雄性个体中,因此 A、a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b 位于 X 染色 体上,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 aaXBXB,雄果蝇的基因型是 AAXbY,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 AaXBXb,AaXBY,F2 小翅果蝇的基因型为 AAXbY、AaXbY。 (3)根据杂交实验二 F1 长翅:小翅=1:1,可推测其亲代基因型为 AAXbXb、aaXBY,子一代基 因型为 AaXBXb、AaXbY,F1 雌雄果蝇交配后产生的 F2 中长翅(3A_XBXb、3A_XBY):小翅 (3A_XbXb、3A_XbY):残翅(aaXBXb、aaXBY、aaXbXb、aaXbY)=6:6:4。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果蝇的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要求考生 能够从杂交结果中判断出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及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32.科研人员利用胚胎干细胞(ES 细胞)对干扰素基因缺失小鼠进行基因治疗 其技术流程如 下图: (1)步骤①的技术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基因导入 ES 细胞而不是导入到上皮细胞是因为 ES 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需要构建含有干扰素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据下图,对干扰素基 因片段和质粒进行酶切时,可选用的限制酶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得到实验所需的大量干扰素基因,研究人员利用 PCR 技术进行扩增。由于 DNA 复制 时,子链只能由 5′向 3′方向延伸,因此可以从上图 A、B、C、D 四种单链 DNA 片段中选取 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引物。若要将 1 个干扰素基因复制 10 次,则需要在缓冲液中至少 加入________个引物。 (5)将步骤③获得的 ES 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选择发_____________色荧光的细胞进行 体外诱导。为检测干扰素基因是否表达,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答案】 (1).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 (2). 发育的全能性 (3). 基因表达载体 (4). HindⅢ和 PstⅠ (5). EcoRⅠ和 PstⅠ (6). B 和 C (7). 211-2 (8). 绿 。 (9). 抗原—抗体杂交 【解析】 【分析】 分析最上面的图:①表示核移植过程;②表示早期胚胎培养过程;③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 ES 细胞。 分析中间的图:该 DNA 片段含有四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其中 SamⅠ酶的识别序列和 切割位点位于目的基因上。 分析最下面的图:为质粒结构示意图,该质粒含有 2 个标记基因(红色荧光标记基因和绿色 荧光标记基因)。 【详解】(1)步骤①的技术名称是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将体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 胞中。 (2)将基因导入 ES 细胞而不是导入到上皮细胞是因为 ES 细胞具有全能性,能够发育成个体, 而上皮细胞不能。 (3)步骤③是将目的基因导入 ES 细胞,该过程之前需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由图可知,SamⅠ 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位于目的基因上,用该酶切割会破坏目的基因,因此对干扰素基因 片段和质粒进行酶切时,可选用限制酶 HindⅢ和 PstⅠ或 EcoRⅠ和 PstⅠ。 (4)因此构建前利用 PCR 技术扩增干扰素基因时,可以从图 2 中 A、B、C、D 四种单链 DNA 片段中选取 B 和 C 作为引物,A 和 D 的方向都是从 3′向 5′PCR 技术大量扩增目的基因时, 缓冲液中需要加入的引物个数计算公式为 2n+1-2,所以若将 1 个目的基因分子复制 10 次,则 需要在缓冲液中至少加入 211-2=个引物。 (5)用限制酶 HindⅢ和 PstⅠ或 EcoRⅠ和 PstⅠ切割时会破坏红色荧光蛋白基因,但不会破 坏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因此将步骤③获得的 ES 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选择发绿色荧光的 细胞进行体外诱导。为检测干扰素基因是否表达,可以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法。 【点睛】本题以基因治疗的流程图为载体,考查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以及胚胎工程等方面 的知识,考生要能够识记细胞核移植的过程;明确基因工程中质粒和目的基因需要利用同种 限制酶进行切割;掌握目的基因检测和鉴定的一般方法等。 33.某研究小组将一组相同圆纸片放入不同浓度的麦迪霉素(一种抗生素)溶液中浸泡后,放在 接种有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培养,实验结果如下图 1。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 将装有培养基的灭菌包装入高压蒸汽灭菌锅时,注意不要装得太挤,以免因______而影响 灭菌的效果。加热初期,必须将灭菌锅内的冷空气排尽,否则将因________而影响灭菌的效果。 倒平板时,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应将平板倒过来放置,并用记号笔在______上标明培养基的种 类、培养日期、平板上样品的稀释度、培养微生物名称及制作者姓名等信息。 (2) 实验结果表明,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最明显的是浓度为______(填图 1 中序号)的麦迪霉素。 (3) 该实验中,宜使用________法接种大肠杆菌,在培养和接种大肠杆菌时要特别注意进行无 菌操作。为了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对圆纸片的要求是________。 (4) 该研究小组运用上述实验方法,还研究了相同浓度的三种不同抗生素 A、B、C 对大肠杆菌 生长的影响。请在上图 2 以图示的方法表示这一处理方案(可模仿图 1 中图示并加以必要注解 的方法)。 【答案】 (1). 影响蒸汽流通 (2). 达不到规定温度 (3). 皿底 (4). ⑤ (5). 稀释涂布平板 (6). 大小、质地相同 (7).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基相关的实验操作,通过无菌操作及微生物的培养的相关知识的 识记和理解,再结合题意作答。 【详解】(1)将装有培养基的灭菌包装入高压蒸汽灭菌锅时,注意不要装得太挤,以免因影 响蒸汽流通而影响灭菌的效果。加热初期,必须将灭菌锅内的冷空气排尽,否则将因达不到 规定温度而影响灭菌的效果。倒平板时,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应将平板倒过来放置,并将记 号笔在皿底上标明培养基的种类、培养日期、平板上样品的稀释度、培养微生物名称及制作 者姓名等信息。 (2)图 1 中⑤的透明圈最大,说明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最明显的是浓度为⑤的麦迪霉素。 (3)根据图 1 可知,该实验中宜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方法接种大肠杆菌,在培养和接种大肠 杆菌时要特别注意进行无菌操作,为了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对圆纸片的要求是 大小、质地相同。 (4)“该研究小组运用上述实验方法还研究了相同浓度的三种不同抗生素对大肠杆菌生长的 影响”,该方案的自变量为相同浓度的 A、B、C 三种不同抗生素,处理方案如下: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