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龙泉中学、潜江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2月联考试卷(附解析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湖北省龙泉中学、潜江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2月联考试卷(附解析Word版)

ID:439693

大小:68.4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龙泉中学 潜江中学 2020 届高三年级 12 月联考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1.如下图所示:春秋时期,夷狄进一步包围着周人,华夏族 存亡,在于抵抗夷狄戎蛮的成 败。于是“尊王攘夷”成为维护华夏族生存的一面旗帜,是华夏民族意识形成的一个显著标 志。从此,华夏族与蛮夷戎狄之间出现了壁垒森严的界限。“华夏”一词随即产生。这说明 A. 华夏族就是指西周的贵族 B. 华夏意识 忧患之中产生 C. 华夏民族与夷狄融为一体 D. 华夏族指的就是中华民族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华夏意识的出现源于春秋时期夷狄对周人造成的危机,因此选项 B 正确;从题干可知,华夏指的是非夷狄的原周人群体,选项 A 排除;根据材料“华夏族与蛮 夷戎狄之间出现了壁垒森严的界限”可知,华夏和夷狄之间界限分明,选项 C 排除;中华民 族是多民族融合的结果,包含少数民族,显然与材料中的华夏不同,排除 D。 2.“汉初诸臣,推张良出身最贵,韩相之子也。其次则张苍,秦御史;叔孙通,秦待诏博士。 次则萧何,沛主吏掾;曹参,狱掾;任敖,狱吏;周苛,泗水卒史;傅宽,魏骑将;申屠嘉, 材官。其余陈平、王陵、陆贾、郦商、郦食其、夏侯婴等,皆白徒。樊哙则屠狗者,周勃则 织薄曲、吹箫给丧事者,灌婴则贩缯者,娄敬则挽车者。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 此所未有也。”这表明 A. 西汉初期大臣全都出身卑微 B. 西汉政府选拔人才不拘一格 C. 西汉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D. 汉初诸臣多能体谅百姓疾苦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汉初重臣多出身低微,对底层社会较为了解,因此多能体谅百姓疾苦, 的 在 选项 D 正确;韩信出身韩相之子,并不卑微,排除 A;材料并不涉及选官制度,排除 B;选项 C 与题无关,排除。 3.唐高宗至唐玄宗时期,从事国际贸易的是昭武九姓。他们是中亚粟特地区来到中原的粟特 人或者其后裔的泛称。有康、安、石、米、史、何、穆等姓。以经商著称,长期操纵丝绸之 路的转运贸易。在文化交流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祆教、摩尼教、中亚的音乐舞蹈、历法等传 入中原,中原的丝绸、造纸术传入西方。由此可见 A. 丝绸之路是由汉族商人控制的贸易之路 B. 丝绸之路最主要的商品应是丝绸和瓷 器 C. 昭武九姓是中国与西方进行交往的中介 D. 昭武九姓控制着丝绸之路上的所有贸 易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昭武九姓从事国际转运贸易,活动路线是丝绸之路,“在文化交流 上起着重要的作用”,选项 C 正确;丝绸之路的转运贸易由昭武九姓控制,昭武九姓不是汉族, 排除 A;陆上丝绸之路最主要的商品是丝绸,海上丝绸之路最主要的商品是瓷器,选项 B 排除; 选项 D 表述绝对,排除。 4.漆侠《宋代经济史》认为,宋朝商品流通有两种运动形式:一是农副产品的“求心”运动, 即粮食、布帛等来自农村的产品通过镇市向城市集中;一是手工业品的“辐射”运动,即手 工业产品在某一城市大量生产后,由商人运往各地经销。这表明 A. 城市商业的发展为农产品商品化提供条件 B. 商业发展使宋朝城市和农村贫富分化拉大 C. 农产品涌入城市使宋朝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D.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宋朝城市发展依赖农村 【答案】A 【解析】 【详解】宋代城乡之间互通有无,双向贸易,粮食、布帛等来自农村的产品通过镇市向城市 集中,为农产品商品化提供了条件,选项 A 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出宋朝城乡之间贫富差距拉 大,排除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代中叶以后,排除 C;材料中体现的是城乡之间双向交流, 而非城市以来农村,排除 D。 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 1600-2000 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太平天国的意识形态与中国 社会形成冲突。反满口号因基督教理念而与中国社会冲突,捣毁庙宇、神像扰乱了乡村生活, 得不到文人和农民的同情。太平军那种人人皆为兄弟姐妹的概念与儒家的礼仪和社会等级思 想互相冲突。由上可知 A. 天平天国的指导思想是落后愚昧的 B. 天平天国指导思想是其失败的根源 C. 天平天国指导思想得不到社会认可 D. 太平天国指导思想受到西方的控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太平天国反清口号因带有基督教理念而在中国社会得不到认同,其“人 人皆为兄弟姐妹的概念与儒家的礼仪和社会等级思想互相冲突”,由此可知选项 C 正确;材料 并未表面太平天国指导思想落后,排除 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源,排除 B;选项 D 不符合史实,排除。 6.八国联军在北方横行之时,南省中国“东南互保”,免除了列强的南顾之忧。南省初指刘坤 一、张之洞管辖的五省,不久浙江、福建相继参加。后李鸿章声明自保两广,断不尊奉慈禧 对列强宣战诏书。山东巡抚袁世凯也声明一致。四川、山西、河南督抚也同意。这样,互保 区域实际上包括了 13 省。地方坐视朝廷危机,不发兵勤王,而且,事后也未被追究。从此可 知 A. 清政府已经土崩瓦解了 B. 清政府地方已实行自治 C. 清政府失去了南方地区 D. 清政府中央权威已下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东南互保情形的出现以及事后中央并未追究责任,说明清末地方势 力强大,中央权威下降,选项 D 正确;武昌起义后清政府土崩瓦解,排除 A;东南互保不等同 于地方自治,选项 B 偷换概念,排除;选项 C 不符合史实,东南互保运动并不是搞独立,排 除。 7.1935 年 12 月,瓦窑堡会议上,泽东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基本上是游击战、不放松有利 条件下的运动战的军事方针”。1938 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对此进行了系统阐述。1937 年 8 月,国民党在《战争指导方案》中,也明确提出“以持久战为基本主旨”,在持久战中消 耗敌人。由此可知 A. 国民党也提出了持久战的方针 B. 国共两党都坚持了持久战方针 C. 国民党在抗战初期实行持久战 D. 共产党始终进行持久战游击战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国民党在《战争指导方案》中,也明确提出‘以持久战为基本主旨’,在 持久战中消耗敌人”可知,国民党也提出了持久战的方针,选项 A 正确;根据毛泽东对持久 战战略方针的解释可知,持久战指的是游击战和运动战结合,而国民党政府主要以会战为主, 属于阵地战,因此国民党并未实行持久战,选项 B、C 排除;选项 D 不符合史实,排除。 8.武力在中国计划经济的重新审视与评价(载《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 年第 4 期)一文中认 为在新中国成立后,朝鲜战争的爆发,使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而国内落后的工业和众 多的人口,使得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和提高积累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在这种 背景下,强大的政府自然要选择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而这种要求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 义目标相结合,就使中国走上了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道路。这说明 A. 朝鲜战争是中国实行计划经济的根源 B. 国内国际环境迫使中国实行计划经济 C. 计划经济是现实和党的目标结合而成 D. 单一公有制经济实行是工业落后导致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在这种背景下,强大的政府自然要选择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而这种 要求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目标相结合,就使中国走上了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道路”可 知,中国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与党的目标相一致,因此实行计划经济,选项 C 正确;选项 A 不符合史实,排除;国内国际环境是形成计划经济体制的重要因素,但是材料认为国内外因 素和党的社会主义目标结合才导致新中国实行计划经济,因此选项 B 表述片面,排除;工业 落后是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内因素,选项 D 表述片面,排除。 9.希腊文明,在某种意义上是希腊人与地中海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互动” 产物。一批批 航海者、文化传播者走出希腊本土。在公元前 750 年至前 650 年,是希腊历史上的大殖民时 代,也是其文化史上的“东方化时代”。希腊人在腓尼基字母上,创制出希腊字母和文字,海 上武装壮大,形成希腊人的海洋意识。由此可见 A. 古代希腊人热衷于航海与掠夺 B. 古希腊文化融合其他地区文化 C. 希腊人只注重海洋和海洋意识 D. 希腊文明基本不是希腊人创造 【答案】B 的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所谓的人文环境“互动”指的是希腊人在地中海地区活动,吸收其 它地区文化,最终形成了希腊文明,选项 B 正确;材料中列举出希腊人外出殖民,当时这种 殖民是在母邦面临困境,部分人为生存而迁移到其他地区,不以掠夺为目标,与近代的殖民 性质不同,因此选项 A 排除;选项 C 不符合史实,排除;根据材料可知,希腊文明是希腊人 融合其它地区文化创造的,因此选项 D 排除。 10.《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 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时间概念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主要是因为 A. 手表技术的成熟与发展 B. 人们观点的时代性变化 C. 工业革命后社会的要求 D. 家庭生活的发展与需求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火车这种新的交通工具使得人们形成了新的时间概念,这体现了工 业革命后,社会意识的不断变化,这种变化是对工业化的适应,选项 C 正确;选项 A 与新的 时间概念形成无关,排除;选项 B 不属于原因,排除;新的时间概念不仅仅局限在家庭内, 选项 D 排除。 11.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汽车制造业大亨亨利·福特(1863—1947)在实行泰勒制标准化 生产的基础上,组织大批量生产,产生一种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大规模生产流水线作业, 通过连续不断的传送运转,使劳动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这说明 A. 福特首创了标准化生产 B. 廉价产品出现成为可能 C. 人被机器取代失业贫困 D. 垄断组织成 生产形式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时间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及涉及的人物“国汽车制造业大亨亨利·福特 (1863—1947)”,结合流水线生产可知,这种生产属于垄断组织的生产形式,选项 D 正确; 标准化生产是惠特尼开创的,排除 A;材料描述的是生产形式,而非产品价格,而且垄断组织 的形成不一定会产生廉价产品,排除 B;选项 C 不符合史实,排除。 12.20 世纪前半叶,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各国妇女运动的兴起,西方发达国家的妇女相继获得了 选举权。1920 年,美国议会通过了给妇女选举权的法案,英国妇女在 1928 年也获得了与男子 为 同样的选举权,法国妇女在 1944 年获得了选举权。上述国家妇女获得了政治上的平等。由此 可知 A. 政治上的平等不意味着社会利益上的平等 B. 20 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国家妇女获得平等 C. 美国妇女获得的政治权力是各国中最多的 D. 西方男女平等的观念是天赋人权自古就有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妇女获得选举权意味着其在政治上的平等,而政治上的平等并不等 同于在社会利益分配上的平等,选项 A 正确;材料指的是政治平等,而非“平等”,排除 B; 材料并未对各国妇女权利进行比较,排除 C;选项 D 与题无关,排除。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曾经多次发生大规模的股市风潮,使股票的信誉受到沉重打击, 对原本即发展不成熟的股票交易市场也形成了巨大的冲击。19 世纪 80 年代初中国股票买卖空 前狂热。当时,股市吸纳的大量资金,远远超过了正常范围之内。其实,当时的市场上并无 如此之多的流动资金投入股票市场。这批资金主要是上海“钱庄汇划之银”,“平时存放与人, 有收回之时,一入各公司股份,永无可提之日矣。”钱庄见有利可图,大肆放款,有些钱庄“资 本不过数万多之庄,而放账竟多至数百万”。一且钱庄放款届时无法收回,就会倒闭,金融市 场也立刻就会出现银根奇紧,资金难以周转的困境。再加上股票大幅升水,更使得上海金融 市场不堪重负,面临崩溃边缘。另ー个不正常的情况是,时人购买股票,极少过问公司的经 营状况,具有很大的盲从性和投机性。各矿局股票在当时十分抢手,一些矿局“其何处开矿, 何处采金,事无征兆”,有的甚至“所谓矿产者不过买得山地几亩,所谓矿厂者不过搭成草屋 数间,所谓矿质者,也无非为掩耳盗铃之计”。尽管如此,这些矿局的股票仍然被盲从者大肆 抢购,由此也埋下了日后出现危机的祸端。1883 年底,上海数家丝栈因投机与经营不善出现 倒账现象,很快波及其他行业。各家钱庄立即停止放款,并催还先前的大量放账,但却无法 收回,许多钱庄因此而歇业或倒闭,特别是红顶商人胡光墉的阜康钱庄倒闭,引发严重的金 融风潮。股市受此影响,先前市价一路飙升的众多股票,开始以无可阻挡之势全线暴跌。 ——摘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材料二 1929 年 10 月下旬,一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风暴首先猛烈袭击美国,不久便席 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危机从金融业开始。1929 年 10 月 24 日组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 格暴跌,人们疯狂地抛售股票,成为危机的序幕。10 月 29 日股票价格下降速度之快,就连股 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在一周之内,仅纽约证券市场就损失 100 亿美元。股票市场的 崩溃使美国最先跌入了全面的经济危机,而美国的经济危机又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渠 道,迅速蔓延到加拿大、日本和西欧各国,袭击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危机持续到 1933 年,遍及工、农、商、金融各个行业。 ——摘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1500—200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近代股市风潮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美国股市暴跌与中国近代股市风潮原因的相 同点与不同点。 【答案】(1)股票市场发育不成熟;股票买空卖空;股市吸纳的资金异常;钱庄过度放款; 时人购买股票的盲目性;资金周转困难;企业经营不善;特权企业倒闭引发震动 (2)相同点:都有股票盲目投机,都是股票价格严重背离实有价值。不同点:美国社会生活 富裕,但是贫富差距拉大;市场供求关系发严重失衡,股票持有者人心惶惶,纷纷抛售股票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对原本即发展不成熟的股票交易市场也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可知,股票风潮的原因之一是股票市场发育不成熟;根据材料“股市吸纳的大量资金,远远 超过了正常范围之内。其实,当时的市场上并无如此之多的流动资金投入股票市场”可知, 当时股票买空卖空,股市吸纳的资金异常;根据材料“钱庄见有利可图,大肆放款,有些钱 庄‘资本不过数万多之庄,而放账竟多至数百万’”可知,钱庄过度放款;根据材料“时人 购买股票,极少过问公司的经营状况,具有很大的盲从性和投机性”可知,时人购买股票的 盲目性;根据材料“一且钱庄放款届时无法收回,就会倒闭,金融市场也立刻就会出现银根 奇紧,资金难以周转的困境。”可知,资金周转困难;根据材料“1883 年底,上海数家丝栈 因投机与经营不善出现倒账现象,很快波及其他行业”可知,企业经营不善;根据材料“特 别是红顶商人胡光墉的阜康钱庄倒闭,引发严重的金融风潮。股市受此影响,先前市价一路 飙升的众多股票,开始以无可阻挡之势全线暴跌”可知,特权企业倒闭引发震动。 (2)相同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股市暴跌很大程度是因为股民盲目投机导致,因此与 中国相比,两者都有股票盲目投机。根据所学可知,美国金融危机时期的股票和中国股票风 潮都存在股票价格严重背离实有价值的特征。不同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经过 20 世纪 20 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于中国相比,美国社会生活富裕,但是贫富差距拉大;根据材料 “1929 年 10 月 24 日组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暴跌,人们疯狂地抛售股票,成为危机的序幕” 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的金融危机是市场经济运行的结果,即市场供求关系发严重失衡,股 票持有者人心惶惶,纷纷抛售股票。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胡如雷在《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149~156 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 书店,1979)一书中归纳了学界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的原因:第一种意见认为中国与东 方处于沙漠地带的国家相同,也是由于大规模灌溉工程的兴修迫切需要集中统治的政府进行 组织,所以产生了中央集权制。 第二种意见认为,中国与东欧国家相同,是为了抵抗附近民族的进攻,捍卫民族独立, 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第三种意见认为,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的经济基础是所谓的封建土地国有制。 胡如雷提出,基于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中央集权制形成的基础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和租佃 制。我国的地主是采取租佃制剥削佃农,地主对土地的占有是不固定的,对佃农的占有也不 稳定,地主本身不能亲自掌握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权。这些权力从土地所有权游离出来以 后,必须由专门的官吏掌握。于是在地主经济之外,驾乎整个社会之上,一套完整而复杂的 官僚机构由此形成。这种机构体现在地方政权上,就是历代流行的郡县制。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 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答案】评分标准: 水平四:能够充分理解和运用材料,准确评析一个或者整体综合观点,相关史实概述完 整,观点正确,评价客观全面。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论述完整,语言规范。 水平三:能够理解和运用材料,准确评析一个或者整体综合观点,相关史实概述完整, 观点正确,评价客观。史论结合,逻辑清楚,但论述不够完整,语言不够规范。 水平二:能够运用材料,能够评析一个观点,史实概述较为完整,观点较为正确,评价 不够客观。论述不够完整或逻辑性不强,语言不规范。 水平一:不能运用材料,评析的观点模糊不清,史实叙述不完整,观点不正确,评价没 道理。逻辑混乱或没有概述和评价。 【解析】 【详解】评析:首先需要对材料观点进行总结,根据材料“由于大规模灌溉工程的兴修迫切 需要集中统治的政府进行组织,所以产生了中央集权制”、“为了抵抗附近民族的进攻,捍卫 民族独立,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的经济基础是所谓的封建土地 国有制”、“中央集权制形成的基础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和租佃制”可知,材料中提出上述四种 主张,结合材料观点和所学知识可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不是单一因素造成。在评析 上述观点时,注重史论结合,客观公正,如在评价第一种观点时,需要认识到古代以农立国, 需要政府组织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因此观点一是有合理性的,但是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的确立认为是由单一因素构成是不全面的,因此在结论部分应当总结归纳,得出古代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是单一因素构成,而是综合因素造成的。 15.材料明朝中期土地兼并的情况非常严重,众多王公贵族、官宦亲戚利用特权,大量占 夺土地,并且强取强卖,拒不交税,严重影响了明朝的国家收入,这种情况到明朝中后期更 为严重,恰时北方的蒙古族女真族常常入寇边塞,黄河也屡次决口,水灾范围数十县,民不 聊生。真可谓是内忧外患,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居正开始了他的改革之路。政治上提出 了著名的“考成法”。裁撤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并且整顿邮政。军事上,张居正为了防御蒙 古族入寇边关,派戚继光守荆门,派李成梁镇辽东,又修缮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长城。 经济上实行“一条鞭法”。这是张居正改革的重点,目的是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 在水利方面他治理黄河、淮河和运河,使漕船可以直达北京。 这次改革张居正强化了中央集权,使十分腐败的明朝政治有了转机,比起嘉靖年间国库 存粮不够一年用的情况,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摘自熊召正著《张居正》 (1)根据材料,简要说明张居正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改革的内容,你是如何看待张居正改革的。 【答案】(1)明朝中期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北方少数民族侵扰, 边患严重;黄河多次决口,水灾严重,民不聊生 (2)张居正改革旨在解决多年来存在的问题,以巩固明朝政权。整顿吏治,颁布考成法,提 高了办事效率,保障了政令畅通。实施边防新政,节约了大量军费开支,改善了汉蒙关系, 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推行“一条鞭法”,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 了国家财政收入,稳定了农业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曾一度有“中兴”的现象。 【解析】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明朝中期土地兼并的情况非常严重……严重影响了明朝的国 家收入”可知,明朝中期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影响国家财政收入;根据材料“恰时北 方的蒙古族女真族常常入寇边塞,黄河也屡次决口”可知,北方少数民族侵扰,边患严重, 黄河多次决口,水灾严重,民不聊生。 (2)评价:从改革的目的来看,张居正改革旨在解决多年来存在的问题,以巩固明朝政权。 根据材料“政治上提出了著名的‘考成法’。裁撤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并且整顿邮政”可知, 整顿吏治,颁布考成法,提高了办事效率,保障了政令畅通。根据材料“张居正为了防御蒙 古族入寇边关,派戚继光守荆门,派李成梁镇辽东,又修缮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长城” 并结合所学可知,张居正实施边防新政,节约了大量军费开支,改善了汉蒙关系,促进了边 疆经济发展,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根据材料“经济上实行‘一条鞭法’。这是张居正改 革的重点,目的是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可知,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减轻了农 民负担,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稳定了农业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这次 改革张居正强化了中央集权,使十分腐败的明朝政治有了转机,比起嘉靖年间国库存粮不够 一年用的情况,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可知,张居正的改革使明朝曾一度有“中兴”的现象。 16.材料 太平洋战争(英语:PacificWar,日语:太平洋战争、大东亚战争)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中以日本帝国为首的轴心国和以英美国为首的盟军于 1941 年 12 月 7 日至 1945 年 8 月 15 日期间进行的战争,范围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和东亚地区。 太平洋战争以日本偷袭珍珠港为先导,以日本投降结束,参战国家多达三十七个,涉及 人口超过十五亿,交战双方动员兵力在六千万以上,历时三年零八个月,伤亡和损失难以统 计。 太平洋战争对亚洲影响至深,日本失去自 1894 年以来所有征服的土地,并受美军的军事 管制,日后成了美国冷战的亚洲根据地。太平洋战争也造成了亚洲非殖民化与共产主义的传 播,促使许多各地因而兴起独立运动或爆发战争。 ——摘自马骏 黎明著《日沉太平洋》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太平洋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太平洋战争对亚洲及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 【答案】(1)导火线:日本偷袭珍珠港。作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参战,世界反法西 斯力量增强;太平洋战争结束,成为二战 重要转折点,加快了日本的失败及二战的结束。 (2)对亚洲:使日本失去了原来征服的土地,并被美国军事控制;促进了非殖民化和共产主 义的传播,亚洲独立运动获得发展。 对战后格局:太平洋战争结束后,美国成为西方世界首领;苏联确立了大国地位;奠定 了战后冷战格局的基础 【解析】 的 【详解】(1)导火线:根据材料“太平洋战争以日本偷袭珍珠港为先导”可知,太平洋战争 的导火线是日本偷袭珍珠港。作用:从战争双发的力量对比来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 参战,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增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战争进程来看,太平洋战争结束,成 为二战的重要转折点,加快了日本的失败及二战的结束。 (2)对亚洲:根据材料“日本失去自 1894 年以来所有征服的土地,并受美军的军事管制, 日后成了美国冷战的亚洲根据地”可知,战败的日本失去了原来征服的土地,并被美国军事 控制;根据材料“太平洋战争也造成了亚洲非殖民化与共产主义的传播,促使许多各地因而 兴起独立运动或爆发战争”可知,战争促进了非殖民化和共产主义的传播,亚洲独立运动获 得发展。 对战后格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洋战争结束后,美国国际地位大大提升,成为西方世 界首领;根据所学可知,太平洋战争中,苏联扮演了重要角色,确立了大国地位;根据材料“日 后成了美国冷战的亚洲根据地”可知,这一战争奠定了战后冷战格局的基础。 17.材料 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 年 2 月 12 日-1865 年 4 月 15 日), 美国政治家、战略家、第 16 任总统。林肯是首位共和党籍总统,在任期间主导废除了美国黑 人奴隶制。 1834 年 8 月,林肯作为辉格党人当选为伊利诺伊州议员。1856 年,林肯退出辉格党,参 加新成立的共和党。1860 年 11 月,林肯当选美国总统。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后,林肯签署了 《宅地法》,规定每个美国公民只交纳 10 美元登记费,便能在西部得 160 英亩土地,连续耕 种 5 年之后就成为这块土地的合法主人。这一措施从根本上消除了南方奴隶主夺取西部土地 的可能性,同时也满足了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大大激发了农民奋勇参战的积极性。1863 年 1 月正式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即日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解放的黑奴可以 应召参加联邦军队。宣布黑奴获得自由,从根本上瓦解了南军的战斗力,也使北军得到兵源, 为北方获得南北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在美国爆发南北战争期间,林肯坚决反对国家分裂。 他废除了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击败了南方分离势力,维护了美利坚联邦及其领土上不分人种、 人人生而平等的权利。 2006 年,亚伯拉罕·林肯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 100 位人物 第 1 名。 2008 年,英国《泰晤士报》对 43 位美国总统分别以不同的标准进行“最伟大总统” 排名,亚伯拉罕·林肯列为第一。 ——摘自朱庭光主编《外国历史名人传》 (1)根据材料,概括林肯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为扭转战局采取的举措,并分析各自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林肯在“最伟大总统”排名第一的原因? 【答案】(1)颁布《宅地法》,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激发农民参战的积极性。颁布《解放黑 人奴隶宣言》,瓦解了南方军队的战斗力,增加了北方军的兵源。 (2)领导美国南北战争取得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在南北战争期间,他取消了奴隶制,维 护了人人生而平等的权利;南北战争使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解析】 【详解】(1)措施和作用:根据材料“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后,林肯签署了《宅地法》”可知, 颁布《宅地法》是扭转战局的措施之一。根据材料“这一措施从根本上消除了南方奴隶主夺 取西部土地的可能性,同时也满足了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大大激发了农民奋勇参战的积极 性”可知,颁布《宅地法》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激发农民参战的积极性。根据材料“1863 年 1 月正式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可知,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根据材料 “从根本上瓦解了南军的战斗力,也使北军得到兵源,为北方获得南北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 础”可知,这一宣言的颁布瓦解了南方军队的战斗力,增加了北方军的兵源。 (2)原因:根据材料“在美国爆发南北战争期间,林肯坚决反对国家分裂。”可知,林肯领 导美国南北战争取得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根据材料“他废除了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击败 了南方分离势力,维护了美利坚联邦及其领土上不分人种、人人生而平等的权利”可知,在 南北战争期间,他取消了奴隶制,维护了人人生而平等的权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林肯维 护国家统一,废除奴隶制,使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