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六校联盟2020届高三数学(理)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卷(附解析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广东省六校联盟2020届高三数学(理)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卷(附解析Word版)

ID:439786

大小:1.06 MB

页数:21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届六校联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 理科数学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 ,则 的一个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由 可得 或 ,所以, 是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或 是 的充要条件;由 得 或 ,所以 是 的 一个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由 得, 或 , 所以 是 充 分不必要条件,故选 C. 【方法点睛】本题通过不等式的解集主要考查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属于中档题.判断充要条 件应注意:首先弄清条件 和结论 分别是什么,然后直接依据定义、定理、性质尝试 .对于带有否定性的命题或比较难判断的命题,除借助集合思想化抽象为直观 外,还可利用原命题和逆否命题、逆命题和否命题的等价性,转化为判断它的等价命题. 2.设复数 z 满足 =i,则|z|=( ) A. 1 B. C. D. 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得, ,所以 ,故选 A. 考点:复数的运算与复数的模. 3.某统计部门对四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获得如图所示的散点图,关于相关系数的比较, 其中正确的是( ) ( ) ( )2 4f x x x x R= − ∈ ( ) 0f x > 0x < 0 4x x< 2 3x − > ( ) 0f x > 0x < 4x > 0x < ( ) 0f x > 0x < 4x > ( ) 0f x > 1 1x − > 0x < 2x > 1 1x − > ( ) 0f x > 2 3x − > 1x < − 5x > 2 3x − > ( ) 0f x > p q ,p q q p⇒ ⇒ 1+z 1 z− 2 3 1 ( 1)(1 ) 1 (1 )(1 ) i i iz ii i i − − −= = =+ + − 1z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散点图的特征,数据大致呈增长趋势的是正相关,数据呈递减趋势的是负相关;数据越 集中在一条线附近,说明相关性越强,进而可得出结果. 【详解】根据散点图的特征,数据大致呈增长趋势的是正相关,数据呈递减趋势的是负相关; 数据越集中在一条线附近,说明相关性越强, 由题中数据可知:(1)(3)为正相关,(2)(4)为负相关;故 ; ; 又(1)与(2)中散点图更接近于一条直线,故 , , 因此, . 故选 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相关系数,根据散点图的特征进行判断即可,属于基础题型. 4.已知函数 ,若 是 的导函数,则函数 的图象大致是( ) 4 2 1 30r r r r< < < < 2 4 1 30r r r r< < < < 2 4 3 10r r r r< < < < 4 2 3 10r r r r< < < < 1 30 0r r> >, 2 40 0r r< 2 4r r< 2 4 3 10r r r r< < < < 2( ) 2cosf x x x= + '( )f x ( )f x '( )f x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试 题 分 析 : 函 数 , 则 其 导 函 数 为 . 因 为 , 即 导 函 数 为 奇 函 数 , ,即在实数范围内恒有 ,所以 在实数范围内 恒为增函数,观察图像,只有选项 A 满足条件,故正确选项为 A. 考点:导函数以及函数的图象. 【方法点睛】本题主要考察函数的性质与图像的关系,首先要求得函数的解析式,再求函数 的基本性质,包括奇偶性,单调性,函数值的(正负),以及一些特殊的点,通过这些条件结 合选项,进行排除,对于较复杂的函数,经常利用导函数的性质来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本题 中整式利用导函数求得函数在原点附近的单调性. 5.已知函数 在 处取得极值,若 ,则 的最小值为 ( ) A. B. C. 0 D. 2 【答案】A 【解析】 【分析】 令导函数当 时为 ,列出方程求出 值,利用导数求出 的极值,判断极小值且为最 小值. 【详解】解: , 函数 在 处取得极值, 2( ) 2cosf x x x= + 3 2( ) 4f x x ax= − + − 2x = [ 1,1]m∈ − ( )f m 4− 2− 2x = 0 a ( )f m 2( ) 3 2f x x ax′ =− + 3 2( ) 4f x x ax= − + − 2x =,解得 , , ∴当 时, , , 令 得 (舍去), 由于 递减, 递增. 所以 时, 取极小值,也为最小值,且为−4. 故答案为:−4.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导数求单调区间和极值,以及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值,求函数在闭 区间 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是通过比较函数在 内所有极值与端点函数 比较而得到的,是中档题. 6.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 E 为棱 BB1 的中点(如图),用过点 A,E,C1 的平面截去该正方体 的上半部分,则剩余几何体的左视图为( ) A. B. C. D. 【答案】C 12 4 0a∴− + = 3a = 2( ) 3 6f x x x′∴ =− + [ 1,1]m∈ − 3 2( ) 3 4f m m m=− + − 2( ) 3 6f m m m′ =− + ( ) 0f m′ = 0, 2m m= = 1 0, ( ) 0, ( )m f m f m′− ≤ < < 0 1, ( ) 0, ( )m f m f m′< ≤ > 0m = ( )f m [ , ]a b ( , )a b ( ), ( )f a f b【解析】 试题分析:如图补全过 的平面,将上半部分切去,所以左视图如 C 选项,故选 C. 考点:三视图 7.已知椭圆 的右焦点为 ,过点 的直线交椭圆 于 、 两点.若 的中点坐标为 ,则 的方程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设 ,直线 的斜率 , ,两式相减得 , 即 ,即 , , 解得: ,方程是 ,故选 D. 2 2 2 2: 1( 0)x yE a ba b + = > > ( )3,0F F E A B AB ( )1, 1− E 2 2 145 36 x y+ = 2 2 136 27 x y+ = 2 2 127 18 x y+ = 2 2 118 9 x y+ = ( ) ( )1 1 2 2, , ,A x y B x y AB 1 0 1 1 3 2k − −= =− 2 2 1 1 2 2 2 2 2 2 2 2 1 { 1 x y a b x y a b + = + = ( )( ) ( )( )1 2 1 2 1 2 1 2 2 2 0x x x x y y y y a b + − + −+ = ( )( ) ( )( )1 2 1 2 2 2 2 2 1 2 1 2 1 1 1 1 20 02 2 y y y y a b x x x x a b + −+ = ⇔ + × × =+ − − 2 22a b= 2 2 2 29,c a b c= = + 2 218, 9a b= = 2 2 118 9 x y+ =8.函数 在区间 上是减函数,则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令 ,由 得 ,依题意有 在 是减函数,∴ ,即 ,故选 B. 考点: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及二次函数的单调性. 9.某校高三年级有男生 220 人,学籍编号为 1,2,…,220;女生 380 人,学籍编号为 221, 222,…,600.为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按学籍编号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从这 600 名学生 中抽取 10 人进行问卷调查(第一组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到的号码为 10),再从这 10 名学生 中随机抽取 3 人进行座谈,则这 3 人中既有男生又有女生的概率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解:由题意,得到抽到的 10 人中,有男生 4 人,女生 6 人,再从这 10 位学生中随机抽取 3 人座谈,可求出基本事件总数,然后求出 3 人中既有男生又有女生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进 而可求出 3 人中既有男生又有女生的概率. 【详解】解:由题意,得到抽到的 10 人中,有男生 4 人,女生 6 人, 再从这 10 位学生中随机抽取 3 人座谈, 基本事件总数 , 3 人中既有男生又有女生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 , 3 人中既有男生又有女生的概率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概率的求法,是基础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等可能事件概率计算公 式的合理运用. ( ) cos2 sinf x x a x= + ( , )6 2 π π a (2,4) ( ],2−∞ ( ],4−∞ [ )4,+∞ 2( ) cos2 sin 1 2sin sinf x x a x x a x= + = − + sint x= ( , )6 2x π π∈ 1( ,1)2t ∈ 2( ) 2 1g t t at= − + + 1( ,1)2t ∈ 1 4 2 a ≤ 2a ≤ 1 5 3 10 7 10 4 5 3 10 120n C= = 3 3 3 10 4 6 120 4 20 96C C C− − = − − = 96 4 120 5 mp n = = =10.关于圆周率 ,数学发展史上出现过许多很有创意的求法,如著名的浦丰实验和查理斯实 验.受其启发,我们也可以通过设计下面的实验来估计 的值:先请 120 名同学每人随机写下 一个 、 都小于 1 的正实数对 ;再统计 、 两数能与 1 构成钝角三角形三边的数对 的个数 ;最后再根据统计数 估计 的值,假如统计结果是 ,那么可以估计 的值约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依题意, 、 与 1 能构成钝角三角形,即 ,即点 落在图中在第一象限正方 形内的阴影区域,代入计算即可. 【详解】解:依题意, 、 与 1 能构成钝角三角形,即 ,即点 落在图中在第一象限正方形内的 阴影区域, 所以 , 当 时,有 , 得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随机模拟法求圆周率的问题,也考查了几何概率的应用问题,是基础 题. π π x y ( ),x y x y ( ),x y m m π 35m = π 22 7 47 15 51 16 19 6 x y 2 2 1x y+ < ( ),x y x y 2 2 1 1 x y x y  + <  + > ( ),x y 1 120 4 2 m π= − 35m = 1 120 35 4 2 π= − 19 6 π =11.已知数列 满足 , ,则 等于(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 得: ,两式相除,可得数列 奇数项和偶数项均为等比数列, 分奇数项和偶数项讨论,分别求出通项公式,进而可求 . 【详解】解: ,故 , 两式相除得: , 故数列 的奇数项和偶数项均为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数列的递推式求解数列的性质,重点考查了等比数列前 公式的运用, 考查了分组求和,是中档题. 12.已知函数 在 上的最大值为 ,最小值为 ,则 ( ) A. 1 B. 2 C. 3 D. 4 【答案】B 【解析】 { }na 1=1a * 1=2 ( )n n na a n N+⋅ ∈ 2019S 20192 1− 10103 2 3× − 10112 3− 10103 2 2× − 1=2n n na a +⋅ 1 1 =2n n na a − − ⋅ { }na 2019S * 1=2 ( )n n na a n N+⋅ ∈ 1 * 1 =2 ( 2, )n n na a n n N− − ⋅ ≥ ∈ 1 1 1 2 22 n n n n a a + − − = = { }na ( ) (2019 1 3 2019 2 4 2018 )S a a a a a a∴ = + +…+ + + + + ( ) ( )1010 1009 1 21 1 1 1 a q a q q q − − = +− − ( )10091010 2 1 21 2 1 2 1 2 −−= +− − 1010 10102 1 2 2= − + − 10112 3= − n 2( ) ( 2 )sin( 1) 1 xf x x x x x = − − + − [ 1,3]− M m M m+ =【分析】 把已知函数变形,可得 ,令 ,结合 ,可得 关于 中心对称,则 在 上关于 中心对称,从而求得 的值. 【详解】解:∵ 令 , 而 , ∴ , 则 关于 中心对称,则 在 上关于 中心对称. ∴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考查函数奇偶性性质的应用,考查数学转化思想 方法,属中档题. 二、填空题: 13. 值为______. 【答案】 . 【解析】 【分析】 由 是偶函数可得 ,再用微积分基本定理求定积分即可. 【详解】解:因为 是偶函数,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定积分的计算,关键是利用被积函数是偶函数来解决问题,是基础题. 14.已知 、 都是等差数列,若 , ,则 ______. 【答案】21. 2 1( ) ( 1) 1]sin( 1) 1 1f x x x x = − − − + + − 2 1( ) ( 1) sin( 1) sin( 1) 1g x x x x x = − − − − + − (2 ) ( ) 0g x g x− + = ( )g x (1,0) ( )f x [ 1,3]− (1,1) M m+ 2 2 1( ) ( 2 )sin( 1) ( 1) 1]sin( 1) 11 1 xf x x x x x xx x = − − + = − − − + +− − 2 1( ) ( 1) sin( 1) sin( 1) 1g x x x x x = − − − − + − 2 1(2 ) (1 ) sin(1 ) sin(1 ) 1g x x x x x − = − − − − + − (2 ) ( ) 0g x g x− + = ( )g x (1,0) ( )f x [ 1,3]− (1,1) 2M m+ = 1 | | -1 xe dx∫ 2 2e − | |xy e= 1 1| | -1 0 2x xe dx e dx=∫ ∫ | |xy e= 1 1| | 1 1 0 0-1 0 2 2 | 2( ) 2( 1)x x xe dx e dx e e e e∴ = = = − = −∫ ∫ 2 2e − { }na { }nb 1 10+ =9a b 3 8+ =15a b 5 6+ =a b【解析】 【分析】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知 ,代入即可求解 【详解】解:∵ 、 都是等差数列, 若 , , 又∵ , , 故答案为:21.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差数列的性质的简单应用,属于基础试题 15.抛物线 的焦点为 F,其准线与双曲线 相交于 两点,若△ 为等边三角形,则 = .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 ,设 两点的纵坐标为 ,由双曲线方程可知 , 焦 点 到 准 线 的 距 离 为 . 由 等 边 三 角 形 的 特 征 可 知 , 即 ,可得 .故答案应填 . 考点: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 【思路点晴】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双曲性的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本 题的关键是找出关于 的方程.将抛物线的准线与双曲线结合,又转化为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 关系的问题. (对于直线与双曲线(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常用到设而不求的数学思想方法,即 假设直线与双曲线(圆锥曲线)的交点坐标,利用韦达定理,弦长公式来构造等式).再运用数形 结合,利用等边三角形的牲征得出关于 的方程. 16.在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1261 年)一书中,用如图 所示的三角 形,解释二项和的乘方规律.在欧洲直到 1623 年以后,法国数学家布莱士•帕斯卡的著作(1655 年)介绍了这个三角形,近年来,国外也逐渐承认这项成果属于中国,所以有些书上称这是“中 ( )1 5 6 10 3 82a a b b a b+ + + = + { }na { }nb 1 10+ =9a b 3 8+ =15a b ( )1 5 6 10 3 82 30a a b b a b+ = + =+ + ( )5 6 1 1030 30 9 21a b a b∴ + = − + = − = 2 2 ( 0)y px p= > 2 2 1y x− = ,A B ABF p 2 3 2 px = − ,A B ,A By y 2 2 2 1 4A B py y= = + p 3 2 AB p= 2 3 1 4 p p+ = 2 3p = 2 3 p p A国三角形” ,如图 .17 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发现了“莱布尼茨三角形”, 如图 .在杨辉三角中,相邻两行满足关系式: ,其 中 是行数, .请 类比上式,在莱布尼茨三角形中相邻两行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这是一个考查类比推理的题目,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中给出的莱布尼茨三角形, 并从三解数阵中,找出行与行之间数的关系,探究规律并其表示出来. 详解:类比观察得,将莱布尼茨三角形的每一行都能提出倍数 , 而相邻两项之和是上一行的两者相拱之数,所以类比式子 ,有 ( )Chinese triangle A B 1 1 1 r r r n n nC C C+ + ++ = n r N∈ 1 1 1 1 1 2 1 2 1 1 1 1 r r r n n n n n nC C C C C C + + + + + + = + 1 1 1 nC + 1 1 1 r r r n n nC C C+ + ++ =. 故答案为 . 点睛:这是一道新运算类的题目,其特点一般是“新”而不“难”,处理的方法一般为:根据 新运算的定义,将已知中的数据代入进行运算,易得最终结果.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 17~21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 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2、23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17.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是 a,b,c,向量 =(cos B,cos C), = (2a+c,b),且 ⊥ . (1)求角 B 的大小; (2)若 b= ,求 a+c 的范围. 【答案】(1) (2)( ,2]. 【解析】 【分析】 (1)利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法则列出关系式,利用正弦定理化简,整理后利用两角和与 差的正弦函数公式及诱导公式化简,求出 cosB 的值,即可确定出 B 的度数; (2)由 b 及 cosB 的值,利用余弦定理列出关系式,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 a+c 的最大值, 最后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求出 a+c 的范围即可. 【详解】(1)∵ =(cos B,cos C), =(2a+c,b),且 ⊥ . ∴(2a+c)cos B+bcos C=0,∴cos B(2sin A+sin C)+sin Bcos C=0, ∴2cos Bsin A+cos Bsin C+sin Bcos C=0.即 2cos Bsin A=-sin(B+C)=-sin A. ∵A∈(0,π),∴sin A≠0,∴cos B=- .∵0<B<π,∴B= . (2)由余弦定理得 b2=a2+c2-2accos π=a2+c2+ac=(a+c)2-ac≥(a+c)2- = (a+c)2, 1 1 1 1 1 2 1 2 1 1 1 1 r r r n n n n n nC C C C C C + + + + + + = + 1 1 1 1 1 2 1 2 1 1 1 1 r r r n n n n n nC C C C C C + + + + + + = + m n m n 3 2 3 π 3 m n m n 1 2 2 3 π 2 3 2 2 a c+     3 4当且仅当 a=c 时取等号.∴(a+c)2≤4,故 a+c≤2. 又 a+c>b= ,∴a+c∈( ,2].即 a+c 的取值范围是( ,2]. 【点睛】此题考查了正弦、余弦定理,基本不等式的运用,熟练掌握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 18.某公司在迎新年晚会上举行抽奖活动,有甲、乙两个抽奖方案供员工选择; 方案甲:员工最多有两次抽奖机会,每次抽奖的中奖率为 .第一次抽奖,若未中奖,则抽奖 结束.若中奖,则通过抛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决定是否继续进行第二次抽奖,规定:若抛出 硬币,反面朝上,员工则获得 500 元奖金,不进行第二次抽奖;若正面朝上,员工则须进行 第二次抽奖,且在第二次抽奖中,若中奖,获得奖金 1000 元;若未中奖,则所获奖金为 0 元. 方案乙:员工连续三次抽奖,每次中奖率均为 ,每次中奖均可获奖金 400 元. (1)求某员工选择方案甲进行抽奖所获奖金 (元)的分布列; (2)某员工选择方案乙与选择方案甲进行抽奖,试比较哪个方案更划算? 【答案】(1)详见解析;(2)选甲方案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题意可知 的取值可以是 ,结合题意求解相应的概率即可求得分布列; (2)利用(1)中的结论结合题意求解相应的数学期望,选择期望值更大的数值即可确定选择的 方案. 试题解析:(1) , , . 所以某员工选择方案甲进行抽奖所获金 (元)的分布列为: 500 1000 (2)由(1)可知,选择方案甲进行抽奖所获得奖金 的均值 , . 3 3 3 4 5 2 5 X X 0,500,1000 ( ) 1 4 1 1 70 5 5 2 5 25P X = = + × × = ( ) 4 1 2500 5 2 5P X = = × = ( ) 4 1 4 81000 5 2 5 25P X = = × × = X X 0 P 7 25 2 5 8 25 X ( ) 2 8500 1000 5205 25E X = × + × =若选择方案乙进行抽奖中奖次数 ,则 , 抽奖所获奖金 的均值 ,故选择方案甲较划算. 点睛: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指出了随机变量 X 的取值范围以及取各值的概率;要理解两 种特殊的概率分布——两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并善于灵活运用两性质:一是 pi≥0(i= 1,2,…);二是 p1+p2+…+pn=1 检验分布列的正误. 19.如下图,在四棱锥 中, 面 , , , , , , , 为 的中点. (1)求证: 面 ; (2)线段 上是否存在一点 ,满足 ?若存在,试求出二面角 的 余弦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见解析;(2)存在点 ,满足 ,二面角 余弦值为 .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1)要证 平面 ,只要在平面 内找到一条直线与 平 行即可,取 的中点 ,构造平行四边形 即可证明;(2)以 分别为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写出点 的坐标,假设 上存在一点 使 ,利用空间向量知识可得到在 上存在点 满足条件,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 为 ,再求出平面 的法向量,即可求二面角 的余弦值. 试题解析:(1)取 的中点 ,连 和 ,过 点作 ,垂足为 ∵ , ,∴ ,又 的 23, 5Bξ     ~ ( ) 2 63 5 5E ξ = × = X ( ) ( ) ( )400 400 480E X E E Eξ ξ= = = P ABCD− PD ⊥ ABCD / /AB DC AB AD⊥ 6DC = 8AD = 10BC = 45PAD∠ =  E PA / /DE PBC AB F CF DB⊥ F PC D− − F CF DB⊥ F PC D− − 8 17 / /DE PBC PBC DE PB M CDAN , ,DA DC DP , ,x y z D xyz− , , ,A B C D AB F CF BD⊥ AB F DPC (1,0,0)DA = FPC F PC D− − PB M EM CM C CN AB⊥ N CN AB⊥ DA AB⊥ / /CN DA / /AB CD∴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 ∴ ,在直角三角形 中, ∴ ,而 分别为 的中点, ∴ 且 ,又 ∴ 且 ,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 ∴ 平面 , 平面 ,∴ 平面 . (2)由题意可得, 两两互相垂直,如图,以 分别为 轴建立空间 直角坐标系 , 则 ,假设 上存在一点 使 ,设 坐 标为 , 则 ,由 ,得 , 又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为 设平面 的法向量为 CDAN 8, 6CN AD DC AN= = = = BNC 2 2 2 210 8 6BN BC CN= − = − = 12AB = ,E M ,PA PB / /EM AB 6EM = / /DC AB / /EM CD EM CD= CDEM / /DE CM CM ⊂ PBC DE ⊄ PBC / /DE PBC , ,DA DC DP , ,DA DC DP , ,x y z D xyz− AB F CF BD⊥ F (1,0,0)DA = DPC (1,0,0)DA = FPC (8,12,9)n =又 , , 由 ,得 ,即 不妨设 ,有 则 又由法向量方向知,该二面角为锐二面角, 故二面角 的余弦值为 . 考点: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2.空间向量的应用. 20.已知动圆 经过点 ,并且与圆 相切. (1)求点 P 的轨迹 C 的方程; (2)设 为轨迹 C 内的一个动点,过点 且斜率为 的直线 交轨迹 C 于 A,B 两点, 当 k 为何值时? 是与 m 无关的定值,并求出该值定值. 【答案】(1) (2)7.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可得点 P 的轨迹 C 是以 M、N 为焦点的椭圆,求出半长轴及半焦距的长度,再由 隐含条件求得 b,则椭圆方程可求; (2)设 A(x1,y1),B(x2,y2),G(m,0)(﹣2<m<2),直线 l:y=k(x﹣m),联立直线 方程与椭圆方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得 A,B 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的和与积,再由 ω= |GA|2+|GB|2 是与 m 无关的定值求得 k,进一步得到该定值. 【详解】解:(1)由题设得:|PM|+|PN|=4, ∴点 P 的轨迹 C 是以 M、N 为焦点的椭圆, ∵2a=4,2c=2,∴ , F PC D− − P ( )1,0N ( )2 2: 1 16.M x y+ + = ( ),0G m G k l 2 2| | | |GA GBω = + 2 2 14 3 x y+ = 2 2 3b a c= − =∴椭圆方程为 ; (2)设 A(x1,y1),B(x2,y2),G(m,0)(﹣2<m<2),直线 l:y=k(x﹣m), 由 ,得(3+4k2)x2﹣8k2mx+4k2m2﹣12=0, , ∴ . . ∴ . ∵ω=|GA|2+|GB|2 的值与 m 无关,∴4k2﹣3=0, 解得 .此时 ω=|GA|2+|GB|2=7. 【点睛】本题考查椭圆的简单性质,考查了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的应用,体现了“设而不 求”的解题思想方法与待定系数法,是中档题. 21.设函数 ,曲线 过点 ,且在点 处的切 线方程为 . (1)求 值; (2)证明:当 时, ; (3)若当 时, 恒成立,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答案】(1) ;(2)详见解析;(3) . 的 2 2 14 3 x y+ = ( ) 2 2 14 3 y k x m x y  = − + = 2 2 2 1 2 1 22 2 8 4 12 4 3 4 3 mk k mx x x xk k −+ = ⋅ =+ +, ( ) ( ) ( )1 2 1 2 1 2 2 62 4 3 mky y k x m k x m k x x km k + = − + − = + − = + ( )( ) ( ) ( )2 2 2 2 2 2 2 1 2 1 2 1 2 1 2 2 3 4 4 3 k m y y k x m x m k x x k m x x k m k − ⋅ = − − = − + + = + ( )2 2 2 2 2 2 2 2 2 1 1 2 2 1 2 1 2 1 2 1 2 1 2| | ( ) ( ) ( ) 2 2 2 ( ) 2GA GB x m y x m y x x x x m x x m y y y y+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2 2 22 6 4 3 24 3 1 4 3 m k k k k − − + + = + + 3 2k = ± 2( ) ln ( 1)f x ax x b x= + − ( )y f x= 2( , 1)e e e− + (1,0) 0y = ,a b 1x ≥ 2( ) ( 1)f x x≥ − 1x ≥ 2( ) ( 1)f x m x≥ − m 1, 1a b= = − 3 2m ≤【解析】 【分析】 (1)根据导数几何意义得 ,再结合 联立方程组,解得 的值; (2)即证明差函数 的最小值非负,先求差函数的导数,为研究导函数 符号,需对导函数再次求导,得导函数最小值为零,因此差函数单调递增,也即差函数最小 值为 ,(3)令函数 ,因为 ,所以 .先求差函数导数,再求导函数的导数得 ,所以分 进行讨论:当 时, 满 足题意;当 时,能找到一个减区间,使得 不满足题意. 【详解】(1)由题意可知, 定义域为 , , . (2) , 设 , , 由 , 在 上单调递增, ∴ , 在 上单调递增, . ∴ . (3)设 , , , 由(2)中知 , , ∴ , 当 即 时, , 所以 在 单调递增, ,成立. ( )1 0f ′ = ( ) 2 1f e e e= − + ,a b ( ) 2 2lng x x x x x= + − ( )1 0g = ( ) ( )22ln 1 1h x x x x m x= − − − + ( )1 0h = ( )min 0h x = ( ) 2ln 3 2h x x m′ +′ = − 3 3,2 2m m≤ > 3 2m ≤ ( ) ( ) ( ) ( ) ( )0 1 0 1 0h x h x h h x h≥ ⇒ ≥ ⇒′ = ≥′ ′ =′ 3 2m > ( ) ( )1 0h x h< = ( ) ( )2ln 1f x ax x b x= + − ( )0, , ,x x o> ∈ ∞即 ( ) 2 ln ,( 0)f x ax x ax b x= + + >′ ( )1 0f a b=′ + = ( ) ( ) ( )2 2 21 1 1f e ae b e a e e e e= + − = − + = − + 1, 1a b∴ = = − ( ) 2ln 1f x x x x= − + ( ) 2 2lng x x x x x= + − ( )1x ≥ ( ) 2 ln 1g x x x x= − +′ ( )( )' 2ln 1 0g x x +′ = > ( )g x′ [ )1,+∞ ( ) ( )1 0g x g′ ′≥ = ( )g x [ )1,+∞ ( ) ( )1 0g x g≥ = ( ) ( )21f x x≥ − ( ) ( )22ln 1 1h x x x x m x= − − − + ( )1x ≥ ( ) ( )2 ln 2 1 1h x x x x m x= + − − −′ ( ) ( )22ln 1 1 1x x x x x x≥ − + − = − ln 1x x x≥ − ( ) ( ) ( ) ( )( )3 1 2 1 3 2 1h x x m x m x≥ − − − = − −′ 3 2 0m− ≥ 3 2m ≤ ( ) 0h x′ ≥ ( )h x [ )1,+∞ ( ) ( )1 0h x h∴ ≥ =②当 即 时, ,令 ,得 , 当 时, 单调递减,则 , 所以 在 上单调递减,所以 ,不成立. 综上,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导数的综合应用问题,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从而得到函数的 最值即可证明不等式,对于恒成立问题,一般采用变量分离的方式将参数与函数的最值比较, 属于难题. (二)选考题:请考生在第 22、23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2. 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在直角坐标系 中,曲线 (t 为参数,且 ),其中 ,在以 O 为 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曲线 (Ⅰ)求 与 交点的直角坐标; (Ⅱ)若 与 相交于点 A, 与 相交于点 B,求 最大值. 【答案】(Ⅰ) ;(Ⅱ)4. 【解析】 ( Ⅰ ) 曲 线 的 直 角 坐 标 方 程 为 , 曲 线 的 直 角 坐 标 方 程 为 .联立 解得 或 所以 与 交点的 直角坐标为 和 . (Ⅱ)曲线 的极坐标方程为 ,其中 .因此 得到极坐标为 3 2 0m− < 3 2m > ( ) ( )( )2 ln 1 2 1h x x x m x+ −′ = − ( ) '( ) 2ln 3 2h x x m+′ = − ( )( )' 0h x′ = 2 3 2 0 1 m x e − = > [ ]01,x x∈ ( )h x′ ( ) ( )1h x h′ < ′ ( )h x [ )01, x ( ) ( )1 0h x h< = 3 2m ≤ xOy 1 cos ,:{ sin , x tC y t α α = = 0t ≠ 0 α π≤ < 2 3: 2sin , : 2 3 cos .C Cρ θ ρ θ= = 2C 3C 1C 2C 1C 3C AB ( ) 3 30,0 , ,2 2       2C 2 2 2 0x y y+ − = 3C 2 2 2 3 0x y x+ − = 2 2 2 2 2 0,{ 2 3 0, x y y x y x + − = + − = 0,{ 0, x y = = 3 ,2{ 3 ,2 x y = = 2C 1C (0,0) 3 3( , )2 2 1C ( , 0)Rθ α ρ ρ= ∈ ≠ 0 α π≤ < A, 的极坐标为 .所以 ,当 时,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 . 考点:1、极坐标方程和直角坐标方程的转化;2、三角函数的最大值. [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23.已知函数 的最小值为 . (1)求 的值; (2)若 、 、 均 正实数,且满足 ,求证: . 【答案】(1)3; (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讨论 的取值,去掉函数 的绝对值,求出 的最小值 ; (2)根据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 的最小值,即 可证明结论成立. 【详解】(1)当 时, ; 当 时, ; 当 时, . 综上, 的最小值 . (2)证明:因为 、 、 均为正实数,且满足 , 所以 , 为 (2sin , )α α B 2sin 2 3 cosAB α α= − 4 ( )3sin πα= − 5 6 πα = AB 4 ( ) 2 | 1| | 2 |f x x x= + + − m m a b c a b c m+ + = 2 2 2 3b c a a b c + + ≥ x ( )f x ( )f x m 3a b c m+ + = = 2 2 2 ( )b c a a b ca b c + + + + + 1x < − ( ) 2( 1) ( 2) 3 (3, )f x x x x= − + − − = − ∈ +∞ 1 2x−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