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八校2020届高三数学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试卷(附解析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苏省镇江八校2020届高三数学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试卷(附解析Word版)

ID:439797

大小:991.4 KB

页数:26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 届镇江八校第 2 次大联考 一、填空题: 1.已知集合 A={1,3},B={2,3},则 A∪B=_____________. 【答案】{1,2,3} 【解析】 【分析】 根据并集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A={1,3},B={2,3},A∪B={1,2,3}. 故答案为: {1,2,3} 【点睛】本题考查集合的基本运算,属于基础题. 2.设复数 是纯虚数,且满足 (其中 为虚数单位),则实数 a=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复数 实数化,实部为零,虚部不为零,即可求出实数 的值. 【详解】 , 因为复数 是纯虚数,所以 ,解得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复数的分类,注意纯虚数虚部不为零,属于基础题. 3.根据如图所示的伪代码,当输出的 值为 3 时,实数 的值为__________. z 2 a iz i += − i 1 2 z a ( )(2 ) 2 1 ( 2) 2 (2 )(2 ) 5 a i a i i a a iz i i i + + + − + += = =− − + z 2 1 0 2 0 a a − =  + ≠ 1 2a = 1 2 y a 【答案】2 【解析】 【分析】 根据条件语句,对 分类讨论. 【详解】若 ,舍去, 若 . 故答案为:2 【点睛】本题考查条件语句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4.已知射击运动员甲、乙在四次射击中分别打出了 10, ,10,8 环与 10, ,9,9 环的成 绩,若运动员甲所打的四次环数的平均数为 9,那么运动员乙所打四次环数的方差是 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由运动员甲所打的四次环数的平均数为 9,求出 的值,再求出乙所打的四次环数的平均数, 即可求出乙所打四次环数的方差. 【详解】甲所打的四次环数的平均数为 9, , ,则乙所打的四次环数的平均数 9, 乙所打四次环数的方差为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方差的计算,属于基础题. 5.在编号为 1,2,3,4 且大小和形状均相同的四张卡片中,一次随机抽取其中的两张,则抽 取的两张卡片编号之和是偶数的概率为_________. 【答案】 【解析】 a 21, 2 3, log 3 1aa y a< = = = > 1, 1 3, 2a y a a≥ = + = = x x 1 2 x 28 36x + = 8x∴ = 2 2 2 21 1[(10 9) (8 9) (9 9) (9 9) ]4 2 − + − + − + − = 1 2 1 3 【分析】 列出一次随机抽取其中的两张所有情况,找出两张卡片编号之和是偶数,根据古典概型计算 公式,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一次随机抽取其中的两张,由以下情况: 共有 6 种抽取方法, 其中抽取的两张卡片编号之和是偶数有 2 种抽取方法, 其概率为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古典概型的概率,属于基础题. 6.设双曲线 ( )的一条渐近线的倾斜角为 30°,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________. 【答案】2 【解析】 【分析】 由渐近线的倾斜角,求出斜率,再求出 ,即可求出离心率. 【详解】双曲线 ( )的一条渐近线的倾斜角为 30°, 所以 . 故答案为:2 【点睛】本题考查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注意双曲线焦点的位置,属于基本题. 7.已知圆锥的侧面积为 8π,侧面展开图是半圆,则该圆锥的体积为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1,2},{1,3},{1,4},{2,3},{2,4},{3,4} 1 3 1 3 2 2 2 1y xa − = 0a> a 2 2 2 1y xa − = 0a> 0 2 3 3 3tan30 , 23 3 3 a e= = = = 8 3 3 π 侧面展开图半径为圆锥的母线,由已知条件求出圆锥的母线,再求出底面半径,即可求出圆 锥的体积. 【详解】设圆锥的母线为 ,底面半径为 ,依题意, , 侧面展开图的弧长为 , 圆锥的体积为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圆锥侧面展开图的结构特征,求圆锥的体积,属于基础题. 8.已知 是等比数列 前 项和,若 , ,则 _________. 【答案】17 【解析】 【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等比数列 的公比,利用等比数列片段和的关系,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设等比数列 的公比为 ,依题意, , 解得 ,或 (舍去), . 故答案为:17 【点睛】本题考查等比数列通项的基本量运算,以及前 项和的性质,属于基础题. 9.如图,在等腰△ABC 中,AB=AC=3,D,E 与 M,N 分别是 AB,AC 的三等分点,且 ,则 cosA=__________. l r 21 8 , 42 l lπ π= ∴ = 2 4 , 2l r rπ π π= = ∴ = ∴ 21 8 3 3 3r l ππ = 8 3 3 π nS { }na n 1 1a = 3 5 20a a+ = 8 4 S S = { }na { }na q 2 4 2 4 3 5 1 1 20a a a q a q q q+ = + = + = 2 4q = 2 5q = − 4 8 4 4 4 (1 ) 17S q S S S += = n 1DN ME⋅ = −  【答案】 【解析】 【分析】 以 为基底,分别把 表示出来,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即可求出 . 【详解】 , , = = ,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向量的基本定理以及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属于基础题. 10.已知函数 ,若 ,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 【答案】(-1,3) 【解析】 【分析】 先证 ,原不等式转化为 ,再利用 在 是单调递 增,不等式再转化为 ,即可求出实数 的取值范围. 3 5 ,AB AC  ,DN ME  cos A 2 1 3 3DN AN AD AC AB= − = −     2 1 3 3ME AE AM AB AC= − = −     2 1 2 1( ) ( )3 3 3 3DN ME AC AB AB AC⋅ = − ⋅ −      2 22 5 2 9 9 9AB AC AB AB− − ⋅ −    54 | || | cos 4 5cos 19 AC AB A A− − = − − = −  3cos 5A∴ = 3 5 2 1( ) 12 1 x xf x -= ++ 2(2 1) (4 ) 2f m f m− + − > m ( ) ( ) 2f x f x+ − = 2(2 1) ( 4)f m f m− > − ( )f x R 22 1 4m m− > − m 【详解】 , , , , 在 上是单调递增, 原不等式等价于 ,即 , 解得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函数对称性和单调性解不等式,难点在于要看出函数的对称性,属 于中档题. 11.已知锐角 ΔABC 的内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 , ,若 ,则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由正弦定理,条件等式转化角的关系,化简所求的式子,转化角 ,求出 的范围,即可求 得结论. 【详解】 , , , 2 1 2 1 2 1 1 2( ) ( ) 2 2 22 1 2 1 2 1 2 1 x x x x x x x xf x f x - - - - - -+ - = + + = + + =+ + + + 2 22 (4 ) ( 4)f m f m− − = − 2 2(2 1) (4 ) 2 (2 1) ( 4)f m f m f m f m− + − ⇔ − > −> 2 1 2 1 2 2( ) 1 1 22 1 2 1 2 1 x x x x xf x - + -= + = + = -+ + + ( )f x∴ R ∴ 22 1 4m m− > − 2 2 3 0m m− − < 1 3m− < < ( 1,3)− a b c 2 cosb a a C− = 2cos cos( ) A C A− 2 3,2 2       A A sin sin 2sin cos sin( ) sinB A A C C A A− = ⇒ − = ,0 , , 22 2 2C A A C A A C A π π π− < − < < < ∴ − = = 2 2 ( , )6 43 2 C A A B A π π π ππ  = ⇒ ∈  = − < <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正弦定理的应用,以及两角和差正弦公式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12.已知 A,B 为圆 C: 上两个动点,且 AB=2,直线 : ,若线 段 AB 的中点 D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 D′,若直线 上任一点 P,都有 ,则实数 的取 值范围是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对称关系, 为已知圆关于原点对称圆 C′弦长为 2 弦的中点,转为圆 C′的圆心与直线 的距离关系,即可得结论. 【详解】设圆 C 关于原点对称的圆为圆 C′: , 则 A,B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 在圆 上, 的中点为 AB 的中点 D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 D′, , 设 C′到直线 的距离为 d.则 , 即 , 解得 或 的取值范围是 【点睛】本题考查图形的对称关系,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属于中档题. 13.已知正数 , 满足 ,则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答案】2 2cos cos( ) A C A− 2 3cos ,2 2A  = ∈    2 3,2 2       2 2( 1) ( 1) 5x y+ + − = l ( 5)y k x= − l 1PD′ ≥ k 4 6 2 4 6 2( , ] [ , )7 7 − +−∞ +∞ D¢ l 2 2( 1) ( 1) 5x y− + + = ,A B′ ′ C′ A B′ ′ 22 5 2AB A B C D C D′ ′ ′ ′ ′ ′∴ = = − ⇒ = l 2 1 3d d− ≥ ⇒ ≥ 2 2 4 1 3,7 8 8 0 1 k k k k − ≥ − − ≥ + 4 6 2 7k −≤ 4 6 2 7k +≥ k∴ 4 6 2 4 6 2( , ] [ , )7 7 − +−∞ +∞ a b 2 (2 ) 4a b a b+ = +a b 【解析】 【分析】 由条件等式,将 用 表示, 转为关于 的函数,然后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详解】 当且仅当 ,即 时取等号. 故答案为:2 【点睛】本题考查含有条件等式的最值问题,解题的关键要灵活应用条件等式,转化为基本 不等式求最值,属于中档题. 14.已知函数 ,若方程 恰有两个实数解 ,且 ,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答案】(1,3) 【解析】 【分析】 利用数形结合方法,转化为函数 图像、函数 图像以及 的交点关系. 【详解】令 , 化简 , 设方程 两根为 , 此时 ,不合题意, 因为 ,所以 ’, 故 为 与 的交点横坐标, 由图可知 ∈(1,3). 的 b a +a b a 4 2 2 3 4 42 4 0 , 4 2 aa b a b b a a aa b a ++ − = ⇒ = − + +∴ + = ≥ 4 4a = 2a = 6 4, 2( ) 2 5,0 2 x xf x x x x  + − ≥=  − + < < ( )f x a= 1 2,x x ( )1 2x x< 1 2 6x x⋅ > a 2 5(0 2)y x x= − + < < 6 4y x x = + − y a= 6 4x ax + − = 2 ( 4) 6 0x a x− + + = 1 2,x x′ 1 2 6x x′⋅ = 1 2 6x x⋅ > 1 1x x′> 1x 2 5(0 2)y x x= − + < < y a= a 故答案为: (1,3) 【点睛】本题考查方程的零点,转化为函数图像交点的位置关系,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属于 中档题. 二、解答题. 15.如图,在三棱锥 中, ,平面 平面 分 别为 中点. (1)求证: 平面 ; (2)求证:平面 平面 .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 分别为 中点可得 ,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结论.(2) 由题意可得 ,根据平面 平面 得到 平面 ,故 , 再结合 ,可得 平面 ,从而可得平面 平面 . 试题解析: (1)因为 分别为 中点, 所以 , 又 平面 , 平面 , P ABC− 90 ,ABC PA PC∠ = = PAC ⊥ , ,ABC D E ,AC BC / /DE PAB PBC ⊥ PDE ,D E ,AC BC / /DE AB PD AC⊥ PAC ⊥ ABC PD ⊥ ABC PD BC⊥ DE BC⊥ BC ⊥ PDE PBC ⊥ PDE ,D E ,AC BC / /DE AB DE ⊄ PAB AB ⊂ PAB 所以 平面 . (2)因为 为 中点, 所以 , 又平面 平面 ,平面 平面 , 平面 , 故 平面 , 因为 平面 , 所以 . 因为 , 因此 . 因为 平面 , 所以 平面 , 又 平面 , 所以平面 平面 . 16.设向量 , , 为锐角. (Ⅰ)若 ,求 的值; (Ⅱ)若 ,求 的值. 【答案】(Ⅰ) ;(Ⅱ) . 【解析】 试题分析:(Ⅰ)本题以向量为背景,实际考察三角函数及三角恒等变换,将向量数量积用 坐 标 表 示 , 求 出 的 值 , 然 后 根 据 , 求 出 的值,从而根据 为锐角求出 的值;(Ⅱ)根据 的坐标表 示,可以求出 ,可以根据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求出 的值,再利用二 倍角公式,求出 的值,再将 按两角和正弦公式展开,即可而求 的值.另外,也可以根据齐次式求出 的值,再将 按两 / /DE PAB ,PA PC D= AC PD AC⊥ PAC ⊥ ABC PAC ∩ ABC AC= PD ⊂ PAC PD ⊥ ABC BC ⊂ ABC PD BC⊥ 90 , / /ABC DE AB∠ = DE BC⊥ , , , ,PD BC DE BC PD DE D PD DE⊥ ⊥ ∩ = ⊂ PDE BC ⊥ PDE BC ⊂ PBC PBC ⊥ PDE (2,sin )a θ= (1,cos )b θ= θ 13 6a b⋅ = sin cosθ θ+ / /a b sin(2 )3 πθ + θ sin cosθ θ+ / /a b tan 2θ = sin(2 )3 πθ + 角和正弦公式展开,从而求 的值.注意公式的准确使用. 试题解析:(Ⅰ)∵ , ∴ . ∴ 又∵ 为锐角,∴ . (Ⅱ)法一:∵ ,∴ . ∴ , . ∴ 法二 ∵ ,∴ . 易得 , . ∴ , . ∴ 考点:1.向量平行垂直的坐标表示;2.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3.三角恒等变换公式的 应用. 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已知椭圆 C: ( > >0)的右焦点为 F(1,0),且过 点(1, ),过点 F 且不与 轴重合的直线 与椭圆 C 交于 A,B 两点,点 P 在椭圆上,且满足 . sin(2 )3 πθ + 132 sin cos 6a b θ θ⋅ = + = 2 4(sin cos ) 1 2sin cos 3 θ θ θ θ+ = + = θ 2 3sin cos 3 θ θ+ = / /a b tan 2θ = 2 2 2 2 2 4sin 2 2sin cos 1 5 sin cos tan sin cos tan θ θ θθ θ θ θ θ θ= = = =+ + 2 2 2 2 2 2 2 2 1 3cos 2 cos sin 1 5 cos sin tan sin cos tan θ θ θθ θ θ θ θ θ - -= - = = =-+ + 1 3 1 4 3 3 4 3 3sin 2 sin 2 cos 23 2 2 2 5 2 5 10 πθ θ θ −   + × ×      = + = + - = / /a b sin 2cosθ θ= 2 5sin 5 θ = 5cos 5 θ = 4sin 2 2sin cos 5 θ θ θ= = 2 2 3cos 2 cos sin 5 θ θ θ= - =- 1 3 1 4 3 3 4 3 3sin 2 sin 2 cos 23 2 2 2 5 2 5 10 πθ θ θ −   + × ×      = + = + - = xOy 2 2 2 2 1x y a b + = a b 3 2 x l ( 0)OA OB tOP t+ =   > (1)求椭圆 C 的标准方程; (2)若 ,求直线 AB 的方程. 【答案】(1) ;(2) . 【解析】 【分析】 (1) 代入椭圆方程,结合 关系,即可求出椭圆标准方程; (2)设直线 方程,与椭圆联立,利用韦达定理,得出 两点的坐标关系,进而求出 点 坐标,代入椭圆方程,即可求出直线 方程. 【详解】(1)由题意可知, =1,且 又因为 , 解得 , , 所以椭圆 C 的标准方程为 ; (2)若直线 AB 的斜率不存在,则易得 , , ∴ ,得 P( ,0), 显然点 P 不在椭圆上,舍去; 因此设直线 的方程为 ,设 , , 2 2t = 2 2 14 3 x y+ = 3 ( 1)2y x= ± − 3(1, )2 , ,a b c l ,A B P l c 2 2 1 9 14a b + = 2 2 2a b c= + 2a = 3b = 2 2 14 3 x y+ = 31, 2A     31, 2B −   ( ) 22,0 2OA OB OP+ = =   2 2 l ( 1)y k x= − ( )1 1,A x y ( )2 2,B x y 将直线 的方程与椭圆 C 的方程联立 , 整理得 , ∴ , 则由 得 將 P 点坐示代入椭圆 C 的方程, 得 (*); 将 代入等式(*)得 ∴ 因此所求直线 AB 的方程为 . 【点睛】本题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椭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用设而不求的方法解决有关相 交弦的问题,属于中档题. 18.某校要在一条水泥路边安装路灯,其中灯杆的设计如图所示,AB 为地面,CD,CE 为路灯 灯杆,CD⊥AB,∠DCE= ,在 E 处安装路灯,且路灯的照明张角∠MEN= .已知 CD=4m, CE=2m. (1)当 M,D 重合时,求路灯在路面的照明宽度 MN; (2)求此路灯在路面上的照明宽度 MN 的最小值. l 2 2 ( 1) 14 3 y k x x y = − + = 2 2 2 2(3 4 ) 8 4 12 0k x k x k+ − + − = 2 1 2 2 8 3 4 kx x k + = + ( )1 2 1 2 2, ( 2) 2OA OB x x k x x OP+ = + + − =   ( )1 2 1 2, 2( 2)P x x x x+ + − 2 2 2 1 2 1 23( ) 4 ( 2) 6x x k x x+ + + − = 2 1 2 2 8 3 4 kx x k + = + 2 3 4k = 3 2k = ± 3 ( 1)2y x= ± − 2 3 π 3 π 【答案】(1) ;(2) . 【解析】 【分析】 (1)用余弦定理求出 ,进而求出 ,结合已知条件,求出 ,用 正弦定理求出 ; (2)由面积公式,余弦定理结合基本不等式,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1)当 M,D 重合时, 由余弦定理知, ∴ ∵ ∴ , ∵ ∴ ∵ ∴在 ΔEMN 中,由正弦定理可知, 解得 ; (2)易知 E 到地面的距离 =5m 7 3 2 m 10 3 3 m ,DE CDEÐ EMN∠ sin ENMÐ MN 2 2 2 cos 2 7ME DE CD CE CD CE DCE= = + − ⋅ ∠ = 2 2 2 5 7cos 2 14 CD DE CECDE CD DE + −∠ = =⋅ 2CDE EMN π∠ + ∠ = 5 7sin cos 14EMN CDE∠ = ∠ = 0EMN∠ > 2 21cos 1 sin 14EMN EMN∠ = − ∠ = 3MEN π∠ = 2sin sin 3 2 2 2 7sin cos cos sin3 3 7 ENM EMN EMN EMN π π π  ∴ ∠ = − ∠   = ∠ − ∠ = sin sin MN EM MEN ENM =∠ ∠ 7 3 2MN = 24 2sin 3 2h π π = + −  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知, ∴ ,又由余弦定理可知, , 当且仅当 EM=EN 时,等号成立, ∴ ,解得 答:(1)路灯在路面的照明宽度为 m; (2)照明宽度 MV 的最小值为 . 【点睛】本题考查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涉及到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基本不等 式,是一道综合题. 19.已知数列 的前 项和 满足 . (1)证明数列 为等差数列,并求出数列 的通项公式. (2)若不等式 ,对任意 恒成立,求 的取值范围. (3)记数列 的前 项和为 ,是否存在正整数 , 使得 成立, 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有序实数对( ,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3) 存在, (1,1),(1,2). 【解析】 【分析】 (1)由 与 关系,得出 的递推关系,再用等差数列的定义,证明 为等差数列, 求出其通项,即可求得 的通项公式; (2)不等式 ,对任意 恒成立,分离参数转为 1 15 sin2 2 3EMNS MN EM EN π ∆ = ⋅ ⋅ = ⋅ ⋅ 10 3 MN EM EN= ⋅ 2 2 2 2 cos 3MN EM EN EM EN EM EN π= + − ⋅ ≥ ⋅ 2 10 3 MN MN≥ 10 3 3MN ≥ 7 3 2 10 3 3 m { }na n nS 13 3 3 ,2 4 4 n n nS a n N − ∗= − − ∈ 3 n n a    { }na 22 3 (5 ) nn n aλ− − −< n ∗∈N λ 3( 1) n n a  +     n nT m n 1 3 3 1 m n m n T m T m+ − ≤− + m n 13 3n n na a −= + 44 9 λ< nS na { }na 3 n n a    { }na 22 3 (5 ) nn n aλ− − −< n ∗∈N 2 3(5 ) 3n nλ −− > 对任意 恒成立,转为求数列 的最大值,即可求出结果; (3)求出 通项公式,以及前 项和为 ,代入 化简,转化为关 于 的不等式,结合 为正整数,可求出 的值. 【详解】(1)当 =1 时, ,得 , 当 时, , , 两式相减得: , ∴ ,即 , 又 , ∴数列 是以 2 为首项,1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2)由(1)知 ,即 ∵ ∴不等式 ,对任意 恒成立, 等价于 对任意 恒成立, 记 法一:则 时, ∴ 时, ; 时, . 或(法二): 时, ∴当 时, , ∴ 或 时, 取最大值为 , n ∗∈N 2 3{ }3n n − 3( 1) n n a  +     n nT 1 3 3 1 m n m n T m T m+ − ≤− + ,m n ,m n ,m n n 1 1 1 3 9 3 2 4 4S a a= = − − 1 6a = 2n ≥ 13 3 3 2 4 4 n n nS a + = − − 1 3 3 3 2 4 4 n n nS a −= − − 13 3n n na a −= + 1 1 1 2 1 13 3 3 n n n n n n a a a− − −= + = + 1 1 13 3 n n n n a a − −− = 1 1 23 a = 3 n n a    13 n n a n= + ( 1) 3n na n= + ⋅ 0na > 22 3 (5 ) nn n aλ− − −< n ∗∈N 2 3(5 ) 3n nλ −− > n ∗∈N 2 3 3n n nb −= 2n ≥ 1 1 2 3 2 5 12 4 3 3 3n n n n n n n nb b − − − − −− = − = 3n ≤ 1 0n nb b −− > 4n ≥ 1 0n nb b −− < 2n ≥ 11 2 1 2 13 2 3 6 9 3 nn n n n b n nb n −+ − −= =− − 3n ≥ 1 1n n b b + < 2n = 3n = nb 1 9 ∴ ,即 ∴入的取值范围是: . (3)由 得 ∴数列 的前 项和为 , 则 ∵ ,得 ∴ ∴ ∵ 是正整数,∴ 当 时 ,即 解得 , . 综上存在所有符合条件的有序实数对( , )为:(1,1),(1,2). 【点睛】本题考查已知前 项和求通项,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等比数列的前 项和, 数列的单调性,以及解不等式,是一道难度较大的综合题. 20.已知函数 . (1)当 时,求函数 的极值; 15 9 λ− > 44 9 λ< 44 9 λ< ( 1) 3n na n= + ⋅ 1 3( 1) 1 3n n n a − + = 3( 1) n n a  +     n 11 3 11 3 n nT  −  = − 1 1 1 1 2 2 11 3 3 3 31 1 2 1 21 13 3 3 3 n n n n n n mT m T m m 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1 2 21 12 23 1 3 3 1 13 3 n n nm m+ + + = − = −  − − ⋅ − −   1 3 113 1 3 1 m n m m n T m T m+ − ≤ = −− + + 1 2 1 2 3 13 1 13 m n m+ ≥ + − −   1 23 1 1 03 n m+  − −   > 21 03 m −  > m 1m = 1m = 1 2 1 1 43 13 n+ ≥ ⋅ − 3 9n ≤ 1n = 2n = m n n n 2( ) lnf x x x ax= − + 1a = ( )f x (2)若 恒成立,求 的取值范围; (3)设函数 的极值点为 ,当 变化时,点( , )构成曲线 M.证明:任意过原点的 直线 ,与曲线 M 均仅有一个公共点. 【答案】(1) 的极大值为 ,无极小值;(2) ;(3) 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对函数求导,求出单调区间,即可求出极值; (2) 恒成立,两种解法:①分离参数,构造新函数,转化为 与新函数的最值关系; ②转化为 ,对 分类讨论求出 ,转化为解关于 的不等式; (3)先确定出点( , )构成曲线 M,直线 与曲线 M 均仅有一个公共点转化为函 数的零点,对 分类讨论,求出函数的单调区间,结合零点存在性定理,即可得证. 【详解】(1)当 时, , 则 当 时, , 单调递减; 当 时, , 单调递增; 所以当 时, 的极大值为 ,无极小值; (2)(法一)∵ , ∴由 恒成立,得 恒成立, 令 则 , 令 ,则 , ∵ ,故 ∴ 在(0,+∞)单增,又 ,在 ( ) 0f x ≤ a ( )f x 0x a 0x 0( )f x y kx= ( )f x (1) 0f = 1a ≤ ( ) 0f x ≤ a max( ) 0f x ≤ a max( )f x a 0x 0( )f x y kx= k 1a = 2( ) lnf x x x x= − + 1 (2 1)( 1)( ) 2 1 2 x xf x xx + − +′ = − + = 1x> ( ) 0f x′ < ( )f x 0 1x< < ( ) 0f x′ > ( )f x 1x = ( )f x (1) 0f = 0x> ( ) 0f x ≤ ln xa x x ≤ − ln( ) xg x x x = − 2 2 1 ln( ) x xg x x − +′ = 2( ) 1 lnh x x x= − + 1( ) 2h x x x ′ = + 0x> ( ) 0h x′ > 2 2 1 ln( ) x xg x x − +′ = 2( ) 1 lnh x x x= − + (1) 0h = ∴ , , , 即 , , , , ∴ , 单减, ), 单增, ∴ 时, 取极小值即最小值 , ∴ ; 法二: 由二次函数性质可知,存在 ,使得 , 即 ,且当 时, , 当 时, , 所以 在 上单调递增,在 上单调递减, ∴ , 由题意可知, , 设 ,则 ,即 单调递增. ∴ 的解集为(0,1],即 , ∴ ; (3)由(2)可知 , 则曲线 M 的方程为 , 由题意可知.对任意 , 证明:方程 均有唯一解, 设 , 则 ( )0,1x∈ ( ) 0h x < ( )1,x∈ +∞ ( ) 0h x > ( )0,1x∈ ( ) 0g x′ < ( )1,x∈ +∞ ( ) 0g x′ > ( )0,1x∈ ( )g x ( )1,x∈ +∞ ( )g x 1x = ( )g x (1) 1g = 1a ≤ 21 2 1( ) 2 2 x axf x x ax − + +′ = − + = ( )0 0x ∈ + ∞, 0( ) 0f x′ = 22 1 0x ax− + + = ( )00,x x∈ 0( ) 0f x′ > ( )0 ,x x∈ +∞ 0( ) 0f x′ < ( )f x ( )00, x ( )0 ,x +∞ 2 2 0 0 0 0 0 0( ) ( ) ln ln 1f x f x x x ax x x= = − + = + − 2 max 0 0 0( ) ( ) ln 1 0f x f x x x= = + − ≤ 2( ) ln 1g x x x= + − 1( ) 2 0g x xx ′ = + > ( )g x ( ) 0g x ≤ ( ]0 0,1x ∈ ( ]0 0 12 ,1a x x = − ∈ −∞ 2 0 0( ) ln 1f x x x= + − 2ln 1y x x= + − k ∈R 2ln 1x x kx+ − = 2( ) ln 1h x x x kx= + − − 21 2 1( ) 2 x kxh x x kx x − +′ = + − = ①当 时, 恒成立, 所以 在 上单调递增, ∵ , 所以存在 满足 时,使得 , 又因为 单调递增.所以 为唯一解; ②当 且 ,即 时, 恒成立,所以 在 上单调递增, ∵ , , ∴存在 使得 , 又∵ 单调递增,所以 为唯一解; ③当 时, 有两解 ,不妨设 , 因为 ,所以 ,列表如下: + 0 - 0 + ↗ 极大值 ↘ 极小值 ↗ 由表可知,当 时, 的极大值为 , ∵ ,所以 . ∴ , 0k ≤ ( ) 0h x′ > ( )h x ( )0, ∞+ (1) 0h k= − ≥ 2 2( ) 1 (1 ) 1 0k k k k kf e k e ke k e e= + − − = − + − ≤ 0x 2 0 1ke x≤ ≤ 0( ) 0h x = ( )h x 0x x= 0k> 2 8 0k∆ = − ≤ 0 2 2k ≤< ( ) 0h x′ ≥ ( )h x ( )0, ∞+ (1) 0h k= − < ( ) ( )23 6 3 3 3( ) 3 1 2 2 2 0f e e ke e k e= + − − = − + − > ( )3 0 1,x e∈ 0( ) 0h x = ( )h x 0x x= 2 2k> ( ) 0h x = 1 2,x x x= 1 2x x< 1 2 1 2x x⋅ = 1 2 2 2x x< < x ( )10, x 1x 1 2( , )x x 2x 2( , )x +∞ ( )h x′ ( )h x 1x x= ( )h x 2 1 1 1 1( ) ln 1h x x x kx= + − − 2 1 12 1 0x kx− + = 2 1 1 1( ) ln 2 0h x x x= − − < 2 1( ) ( ) 0h x h x< < ∴存在 ,使得 , 又因为 单调递增,所以 为唯一解: 综上,原命题得证.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的极值,恒成立问题,并利用导数方法证明函数零点的存在,是一道 综合题. 附加部分 选修 4-2:矩阵与变换 21.已知矩阵 ,向量 ,计算 . 【答案】 【解析】 【分析】 先求出矩阵 的特征值以及特征向量,向量 用特征向量表示,按求矩阵指数幂运算法则即 可求出结论. 【详解】因为 ,由 得 或 . 当 时,对应的一个特征向量为 当 时,对应的一个特征向量为 设 ,解得 所以 2 2 2 2 22 2 2( ) 1 ( ) 1 0k k k k kh e k e ke e k e k= + − − = − + − > ( )2 0 2 , kx x e∈ 0( ) 0h x = ( )h x 0x x= 1 2 1 4A  =  −  3 2 α  =     5A α 307 275      A α 21 2( ) 5 61 4f λλ λ λλ − − = = − + −  ( ) 0f λ = 2λ = 3λ = 2λ = 1 2 1 α  =    3λ = 2 1 1 α  =    3 2 1 2 1 1m n      = +           1 1 m n =  = 5 5 5 5 1 2 1 2( )A A A Aα α α α α= + = + 5 52 1 3071 2 1 31 1 275      = × + × =           【点睛】本题考查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考查矩阵指数运算,属于基础题. 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2. 在极坐标系中,圆 C 方程为 ,以极点为坐标原点,极轴为 x 轴的正半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直线 l 的参数方程为 (t 为参数),求直线 l 被⊙C 截得的 弦 AB 的长度. 【答案】 . 【解析】 【分析】 先两边同乘以 ρ,利用公式即可得到圆的方程,可得圆心和半径,再将直线的参数方程化为 普通方程,结合直角坐标系下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即得. 【详解】⊙C 的方程化为 ρ=4cosθ+4sinθ,两边同乘以 ρ,得 ρ2=4ρcosθ+4ρsinθ 由 ρ2=x2+y2,x=ρcosθ,y=ρsinθ, 得 x2+y2﹣4x﹣4y=0, 其圆心 C 坐标为(2,2),半径 , 又直线 l 的普通方程为 x﹣y﹣2=0, ∴圆心 C 到直线 l 的距离 , ∴弦长 . 【点睛】本题考查圆的极坐标方程、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考 查了圆中的弦长问题,属于中等题. 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23.设 ,证明: . 【答案】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的 4 2 4cos πρ θ = −   1 1 x t y t = +  = − 2 6 2 2r = 2 2 2 d = = 2 8 2 2 6AB = − = , , 0x y z> 2 2 2 1 1 1x y z y z x x y z + + ≥ + + 依据柯西不等式,不等式左边乘以 ,即可得证. 【详解】证明:由柯西不等式,得 即 ∴ .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点睛】本题考查柯西不等式 应用,属于基础题. 24.如图,在三棱锥 P-ABC 中,AC⊥BC,且,AC=BC=2,D,E 分别为 AB,PB 中点,PD⊥平面 ABC,PD=3. (1)求直线 CE 与直线 PA 夹角的余弦值; (2)求直线 PC 与平面 DEC 夹角的正弦值. 【答案】(1) ;(2) . 【解析】 【分析】 (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确定各点坐标,求出 夹角,即可得结果; (2)求出平面 DEC 的法向量,其 与法向量夹角的余弦的绝对值,即为所求角的正弦值. 【详解】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易知 C(0,0,0), 的 1 1 1 x y z + + 2 2 2 2 2 2 2 1 1 1 1 1 1x y z x y z x y z y z x x y y z z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2 2 1 1 1 1 1 1x y z x y z y z x x y z     + + + + ≥ + +         2 2 2 1 1 1x y z y z x x y z + + ≥ + + x y z= = 209 19 3 2 11 ,CE PA  PC A(2,0,0),D(1,1,0),E( , , ),P(1,1,3), 设直线 CE 与直线 PA 夹角为 ,则 整理得 ; 直线 CE 与直线 PA 夹角的余弦值 ; (2)设直线 PC 与平面 DEC 夹角为 , 设平面 DEC 的法向量为 , 因为 , 所以有 取 ,解得 , , 即面 DEC 的一个法向量为 , , . 直线 PC 与平面 DEC 夹角的正弦值为 . 1 2 3 2 3 2 ( ) 1 3 31, 1, 3 , , ,2 2 2PA CE  = − − =      θ 2 2 2 2 2 2 1 3 9 2 2 2cos 1 3 31 ( 1) ( 3) 2 2 2 PA CE PA CE 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9cos 19 θ = ∴ 209 19 0 θ ( , , )m x y z= ( )1,1,0CD = 1 3 3, ,2 2 2CE  =     0 1 3 3 02 2 2 x y x y z + = + + = 1x = 1y = − 2 3z = 2(1, 1, )3m = − ( )1,1,3CP = ( ) 0 2 22 2 2 2 1 1 2 3 2sin 1121 1 3 1 1 3 CP m CP m θ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2 11 【点睛】本题考查用空间向量法求空间角,注意空间角与空间向量角之间的关系,属于中档 题. 25.已知 . (1)记其展开式中常数项为 ,当 时.求 的值; (2)证明:在 的展开式中,对任意 , 与 的系数相同. 【答案】(1)19;(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求出常数项,即可求得结果; (1)先由展开式写出通项,分类讨论 与 存在,再证明系数相等. 【详解】(1) ; (2)由项式定理可知, 对任意给定 ,当 时, 的展开式中无 与 项; 当 时, 若 为奇数,则 , 即 的展开式中无 与 项; 的 1( ) 1 , n f x x n Nx ∗ = + + ∈   m 4n = m ( )f x ( )1 t n t N ∗≤ ≤ ∈ tx 1 tx tx 1 tx 2 2 2 1 1 4 4 4 3 4 1 1 19m C x C C x Cx x  = + ⋅ ⋅ + =   0 1( ) im i m i f x C x x=  = ⋅ +  ∑ 1 t n≤ ≤ 1 i t≤ ≤ 1 i x x  +   tx 1 tx i t≥ 2 0 0 1 1i t t i i k i k i k i k m m i m ik k k C x C C x C C xx x − − = =  ⋅ + = ⋅ = ⋅   ∑ ∑ i t− 2i k t− ≠ ± 1 i x x  +   tx 1 tx 若 为偶数,设 , 则 的展开式中, 的系数为 的系数为 ,即 与 项的系数相同, 即当 且 为偶数时,在 的展开式中, 与 项的系数均相同, 所以在 的展开式中, 与 项的系数相同,原命题得证. 【点睛】本题考查二项展开式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突出考查分 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i t− 2i k t= + 1 t t nC x x  +   tx i k n iC C⋅ 1 tx i i k n iC C −⋅ tx 1 tx i t≥ i t− 1 t t nC x x  +   tx 1 tx ( )f x tx 1 tx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