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下)5月教学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下)5月教学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ID:439966

大小:4.71 MB

页数:22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下)5 月教学测试物理试题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Ⅰ(本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物理学家的贡献,说法正确的是(  ) A. 库仑通过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 e 的值 B. 牛顿最早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C. 法拉第最早引入场概念并用场线描述电场和磁场 D. 玻尔基于 α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密立根通过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 e 的数值,故 A 错误; B. 开普勒最早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规律,故 B 错误; C. 法拉第最早引入场概念并用场线描述电场和磁场,故 C 正确; D. 卢瑟福通过 α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 D 错误。 故选 C。 2.牙买加名将博尔特在柏林田径世界锦标赛上,创造了 200m 短跑世界纪录 19.19s,则(  ) A. 200m 指的是位移,19.19s 指的是时刻 B. 200m 指的是路程,19.19s 指的是时间间隔 C. 博尔特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 10.42ms D. 博尔特冲刺速度大小一定为 10.42ms 【答案】B 【解析】 【详解】AB. 200 米比赛为弯道,位移大小不是 200 米,200m 指的是路程,19.19s 指的是时间间隔,故 A 错误,B 正确; CD.因为不清楚运动性质,故无法计算冲刺速度大小,而因为不清楚具体位移,故平均速度无法计算,故 CD 错误。 故选 B。 3.建筑工地上,有时候需要通过抛的方式把砖块从低处送往高处,如图所示为三块砖头在空中某时刻的照片, v 为砖块该时刻的运动方向,不计空气阻力,则(  )A. 砖块受到的合力为零 B. A 砖块对 B 砖块有向下的压力 C. B 砖块对 A 砖块有向左的摩擦力 D. A、B 砖块之间没有摩擦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A.对整体分析可知,砖块在空中运动时,只受重力作用,合力不为零,故 A 错误; BCD.因为只受重力,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砖块间无弹力,也无摩擦力,故 BC 错误,D 正确。 故选 D。 4.据分析,著名足球明星 C 罗曾在某次头球破门时重心上升了 71cm,估算此次头球破门时 C 罗离地的时间 应为(  ) A. 0.75s B. 0.38s C. 0.27s D. 0.54s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 可得 故全过程用时 故 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 A。 5.如图所示是输入电压为 220V,输出电压为 27V 的变压器,相应的线圈匝数分别为 n1 和 n2,则(  ) 21 2h gt= 2 2 0.71s 0.377s10 ht g ×= = ≈ ' 2 0.75st t= ≈A. n1n2,故 A 错误; B.根据电流与匝数成反比可知,输入的电流小于输出的电流,故 B 错误; C. 因为输出功率输入功率相同,而副线圈两端电流大,为了减小导线上功率损失,故绕制输入端线圈的 导线比输出端细,故 C 正确; D. 输出端连接的用电器数量增加,输出功率增大,输入端功率增大,故 D 错误。 故选 C。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动势就是电源两极间的电压 B. 规格为“1.5μF,9V”电容器中的 9V 指击穿电压 C. 材料的电阻率都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长为 L 的金属导线截去 ,将剩余部分均匀拉长至 L,电阻变为原来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知,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当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内电 压等于零,则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故 A 错误; B. 规格为“1.5μF,9V”电容器中的 9V 指额定电压,即能承受的最大电压,故 B 错误; C. 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 C 错误; 的 L n 1 n n −D. 长为 L 的金属导线截去 ,将剩余部分均匀拉长至 L,其体积减小了 ,变为原来的 ,故横截 面积变为 ,根据电阻定律公式 ,电阻与横截面积成反比,故电阻变为原来的 ,故 D 正确。 故选 D。 7.如图所示是一个趣味实验中的“电磁小火车”,“小火车”本体是两端都吸有强磁铁的电池,“轨道”是 用裸铜线绕成的螺线管。将干电池与强磁铁组成的“小火车”放入螺线管内,就会沿螺线管运动,则(  ) A. “小火车”通过两端磁铁之间的排斥力而运动 B. 干电池正负极对调后“小火车”运动方向将改变 C. “小火车”放入绝缘铜线绕成的螺线管后会沿螺线管运动 D. “小火车”放入表面无绝缘层的裸露铜管后会沿铜管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A.“小火车”通过两端磁铁与螺线管之间的作用力而运动,故 A 错误; B.只将干电池的“+”“-”极左右对调,则螺线管产生的磁场的方向反向,“小火车”运动方向将改变, 故 B 正确; C.绝缘铜线不导电,螺线管中无电流,不会产生磁场,故 C 错误; D.“小火车”放入表面无绝缘层的裸露铜管后不会沿铜管运动,因为铜管中会铁磁两侧的铜管可看成很多 闭合小线圈,磁铁运动则磁通量变化,根据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会阻碍磁铁运动,故 D 错误。 故选 B。 8.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磁波,如:GPS 定位系统使用频率为 10.23MHz(1MHz=106Hz)的电磁波,手 机工作时使用频率为 800~1900MHz 的电磁波,家用 5GWi-Fi 使用频率约为 5725MHz 的电磁波,地铁行李 安检时使用频率为 1018Hz 的电磁波。关于这四种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家用 5GWi-Fi 电磁波的衍射现象最明显 L n 1 n 11 n  −   11 n  −   LR S ρ= 1 n n −B. GPS 定位系统使用的电磁波的能量最强 C. 地铁行李安检时使用的电磁波利用了其穿透本领 D. 手机工作时使用的电磁波是纵波且不能产生偏振现象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电磁波波长越长,频率越低,则衍射现象越明显,GPS 定位系统的电磁波衍射现象最明显, 故 A 错误; B.根据 可知,频率越高,能量越强,则地铁行李安检时使用的能量最强,故 B 错误; C.地铁行李安检时使用的电磁波利用了其穿透本领,故 C 正确; D.电磁波是横波,能产生偏振现象,故 D 错误。 故选 C。 9.由于锂离子电池的材料特性,在电池短路、过高或过低温度、过度充电或放电等情况下都有可能引起电池 漏液、起火或爆炸。为安全起见,中国民航总局做出了如表相关规定。某款移动电池(锂离子电池)的参 数如表格所示(  ) 容量 25000mAh 重量 596g 额定电压 3.7V 转换率 85% 充电时间 15.5h A. 25000mAh 中的 mAh 是能量的单位 B. 这款移动电池充满电后所储存的总化学能为 92500Wh E hν=C. 乘飞机出行时,这款移动电池可以直接随身携带 D. 这款移动电池理论上能给 3200mAh 的手机最多充电 7 次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根据 可知,mAh 是电量的单位,故 A 错误; B. 这款移动电池充满电后所储存的总化学能为 故 B 错误; C.根据 B 分析可知,乘飞机出行时,这款移动电池可以直接随身携带,故 C 正确; D. 这款移动电池理论上能给 3200mAh 的手机最多充电 故最多充电 6 次,故 D 错误。 故选 C。 10.用中子轰击静止的 Li 核,核反应方程如下: 。中子的速度为 v,质量为 m,生成的 X 核速度方向与中子的速度方向相反,X 核与 核的速度之比为 7:8,质子的质量可近似为 m,光速为 c。 则(  ) A. X 核为 核 B. 反应过程质量守恒、电荷数也守恒 C. 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 X 核的动能 D. 核的速度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可知,X 电荷数为 1,质量数为 3,故 X 核为 核,故 A 错误; B. 反应过程电荷数守恒,但释放能量,存在质量亏损,质量不守恒,故 B 错误; C. 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 X 核和氦原子核的动能,故 C 错误; D.反应中动量守恒 q It= 25A h 3.7V 92.5WhW UIt Uq= = = ⋅ × = 25000mAh 85% 6.63200mAhN ×= ≈ 1 6 4 0 3 2n+ Li X+ He→ 4 2 He 2 1 H 4 2 He 8 11 v 3 1 H 1 23 4mv mv mv= − +X 核与 核的速度之比为 7:8,代入解得 故 D 正确。 故选 D。 11.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幅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大量氢原子从 n=4 能级向低能级自发跃迁所辐射的电磁波照射逸出功为 2.25eV 的钾板,产生的光 电子动能均为 10.5eV B. 乙图:此时刻振荡电流正在减小 C. 丙图:这是光通过小孔衍射形成 图样 D. 丁图:不同强弱黄光对应的图像交于 U 轴同一点,说明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光的强度无关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大量氢原子从 n=4 能级向低能级自发跃迁所辐射的电磁波频率并非单一,故产生的光电子动 能也并非单一,故 A 错误; B.感应电流磁场向上,可知感应电流流向负极板,则电容器带电量减小,回路电流增大,故 B 错误; C. 泊松亮斑是圆板衍射形成的图样,故 C 错误; D. 不同强弱黄光对应的图像交于 U 轴同一点 说明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光的强度无关,故 D 正确。 故选 D。 12.如图所示为“嫦娥五号”探月过程的示意图。探测器在圆形轨道Ⅰ上运动,到达轨道的 A 点时变轨进入 椭圆轨道Ⅱ,变轨前后的速度分别为 v1 和 v2;到达轨道Ⅱ的近月点 B 时再次变轨进入月球近月轨道Ⅲ绕月 球作圆周运动,变轨前后的速度分别为 v3 和 v4,则探测器(  ) 的 4 2 He 2 8 11 vv = keU E hv W= = −A. 在 A 点变轨需要加速 B. 在轨道Ⅱ上从 A 点到 B 点,速度变小 C. 在轨道Ⅱ上 B 点的加速度大于Ⅲ轨道上 B 点的加速度 D. 四个速度大小关系满足 v3>v4>v1>v2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探测器在圆形轨道Ⅰ上运动,到达轨道的 A 点时变轨进入椭圆轨道Ⅱ,轨道半长轴变小,近 心运动,故需要在 A 点减速,故 A 错误; B. 在轨道Ⅱ上从 A 点到 B 点,引力做正功,动能增大,速度增大,故 B 错误; C.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在轨道Ⅱ上 B 点的加速度等于Ⅲ轨道上 B 点的加速度,故 C 错误; D.到达轨道Ⅱ的近月点 B 时再次变轨进入月球近月轨道Ⅲ绕月球作圆周运动,变轨前后的速度分别为 v3 和 v4,变轨做近心运动所以需要减速,故 v3>v4,探测器在圆形轨道Ⅰ上运动,到达轨道的 A 点时变轨进 入椭圆轨道Ⅱ,轨道半长轴变小,近心运动,故需要在 A 点减速,v1>v2,根据 可知圆周运动中,轨道半径大则速度小,所以 v4>v1,故 v3>v4>v1>v2,故 D 正确。 故选 D。 13.如图所示的竖直平面内,一带电体位于 A 处。一个质量为 m 的带负电圆环套在倾角为 =45°的绝缘直 杆上,静止于 P 处且恰好不受摩擦力。ABC 为 PQ 的中垂线,与水平面交于 C 点,A 与 P 等高。则(  ) 2 MmG mar = 2 2 Mm vG mr r = θA. A 处带电体带正电 B. 直杆受到的压力值为 mgcos45° C. A 处带电体带等量异种电荷时圆环将以 g 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 把带电体从 A 移到 C 处,圆环同样不受摩擦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A.对圆环受力分析,有重力,杆给的支持力,还有库仑力,因为静止于 P 处且恰好不受摩擦力, 故可判断库仑力为斥力,库仑力沿斜面向上的分力平衡了重力向下的分力,故 A 处带电体带负电,故 A 错 误; B.垂直杆方向合力为零,故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压力大于 mgcos45°,故 B 错误; C. A 处带电体带等量异种电荷时,斥力变成引力,如果仍不受摩擦力则 库仑力沿斜面向上的分力平衡了重力向下的分力,故加速度为 g,而此时由于存在摩擦力,加速度不再 是 g,故 C 错误; D. 把带电体从 A 移到 C 处,斥力方向改变,与杆夹角仍不变,故库仑力沿斜面向上的分力平衡了重力向 下的分力,不存在摩擦力,故 D 正确。 故选 D。 二、选择题Ⅱ(本题共 3 小题,每小题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如图所示分别为 100 多个、3000 多个、70000 多个电子通过双缝后的干涉图样,则(  ) 2 cos sinN mg Fθ θ= + 电 sin cosmg F maθ θ+ =电 2 2A. 图样是因为电子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 B. 假设现在只让一个电子通过单缝,那么该电子一定落在亮纹处 C. 图样说明电子已经不再遵守牛顿运动定律 D. 根据不确定性关系,不可能同时准确地知道电子的位置和动量 【答案】CD 【解析】 【详解】A.根据图样可知,是因为电子的波动性引起的干涉图样,故 A 错误; B. 根据概率波的概念,对于一个电子通过单缝落在何处,是不可确定的,但概率最大的是落在亮纹处, 故 B 错误; C.根据图样可知,电子已经不再遵守牛顿运动定律,故 C 正确; D. 根据不确定性关系,不可能同时准确地知道电子的位置和动量,故 D 正确。 故选 CD。 15.A、B 两列波在同一介质中沿 x 轴正负两个方向相向传播,t=0 时刻波形如图所示,波速均为 v=25cm/s, 则下列说法正确 是(  ) A. x=15cm 处的质点是振动加强点 B. 只有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才会处于 y=4cm 或-4cm 位置 C. t=0.08s 时,第一次有质点处于 y=-20cm 位置处 D. 再经过 31.2s 时间 x=15cm 处的质点将第 2 次处于 y=20cm 位置处 【答案】CD 【解析】 的【详解】A.根据图像可知,两波波长不同,而在同一介质中,波速相同, 可知,两波频率不同, 故不能发生稳定的干涉,故 A 错误; B.根据题意可知,当两波未相遇时,也会有质点处于 y=4cm 或-4cm 位置,故 B 错误; C.当波谷与波谷相遇质点处于 y=-20cm 位置处,所以 故 C 正确; D. x=15cm 处的质点将第 2 次处于 y=20cm 位置处,设 A 波传播了 m 个周期,B 波传播了 n 个周期,有 解得 n=13,m=15 时,等式成立,故所需时间为 故 D 正确。 故选 CD。 16.如图所示为宽度为 d,折射率为 n 的足够大平行玻璃砖,其下表面镀有特殊的镀层,距离上表面 位置有 一光源 P,PQ 与上下表面垂直。以入射角 射入玻璃上表面,经过上表面和下表面多次反射并从上表面出 射后在 PQ 上生成多个像。其中第一次被下表面反射并出射所生成的像最明亮,称之为主像。则(  ) A. 主像到上表面的距离为 B. 上表面出射的所有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与 PQ 的交点间距相等 C. 增大至一定值时经下表面反射的光线不会从上表面出射 D. 沿 PQ 方向看到的主像到上表面的距离为 【答案】ABD 【解析】 【详解】A. 如图 v fλ= 245 (15 39 )3 s 0.08s2 2 25 xt v − + ×∆∆ = = =× 52 60 25 25 m n= 52 15 s 31.2s25t ×= = l θ 2 2 2 cos sin dl n θ θ  + −  θ 2dl n  +  主像位置为 O,设折射角为 r,则有 根据几何关系可知,主像到上表面的距离 将折射率关系代入解得 故 A 正确; B. 因为每次成像在上表面均向左移动距离 2dtanr,故根据几何关系可知,上表面出射的所有光线的反向延 长线与 PQ 的交点间距相等,故 B 正确; C.根据光路可逆性可知,光线不会在上表面发生全反射,故 C 错误; D. 沿 PQ 方向时,即 ,所以看到的主像到上表面的距离为 ,故 D 正确。 故选 AB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 17.(1)如图甲所示为强强同学在“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所用的学生电源,其接线端口 应选择________(填“左侧”或“右侧”)。使用该电源选用的打点计时器应为________(填“乙”或 “丙”) sin sinn r θ= 2 tan tan cossin d r lD θ θθ += 2 2 2 cos sin dD l n θ θ  = + −  0θ = 2dl n  +  (2)他又利用如图丁所示装置进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在平衡摩擦力操作中应把垫片垫在图丁 中平板的________(填“左侧”或“右侧”),该实验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测量两小车的质 量。 (3)下列两条纸带,“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的纸带是________,请计算出两小车碰撞以后的速度 ________。 【答案】 (1). 右侧 (2). 乙 (3). 左侧 (4). 需要 (5). 纸带 2 (6). 0.65m/s 【解析】 【详解】(1)[1][2]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故实验中所用的学生电源,其接线端口应选择右侧,电火花打点 计时器电压为 220V,故学生电源应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相连,即乙。 (2)[3][4]因为平衡摩擦力,故应把垫片垫在图丁中平板的左端,且验证动量守恒,动量中包含质量,故需要 测量质量。 (3)[5][6]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的纸带描述的是前后速度不同的,不是匀速的,故纸带 2 是正确的, 根据动量守恒可知,碰后速度变小,故碰后速度 25.20 10 m/s 0.65m/s0.02 4v −×= =×18.小曹同学欲测定标称为“2.5V,0.6W”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1)他拆开一个电表后盖,其内部结构如图甲所示,判断此电表是________(填“伏特表”或“安培表”, 应选用 量程是________(填“A”或“B”) (2)图乙为已连接的部分电路,请在答题卷上相应位置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全实物连接图_____。 (3)该同学正确测量了 2 组数据,对应的表盘和刻度如图丙所示图④示数应为________,其对应的电阻值 为________。 【答案】 (1). 伏特表 (2). B (3). (4). 0.25V~0.29V (5). 2.5Ω~2.9Ω 【解析】 【详解】(1)[1][2]通过图像可知,电阻与表头串联,故为电压表,额定电压为 2.5V,故应选择小量程,则 分压电阻较小,只需一个,即图中的 B 接线柱。 (2)[3]因为灯泡电阻较小,故选择外接法,电压从零开始,故采用分压式接法,如图 (3)[4][5] 图④示数应为 0.25V,则对应电流为 0.10A,所以阻值为 Ω 19.如图甲所示,小同学携带滑雪板和滑雪杖等装备在倾角 =30°的雪坡上滑雪。他利用滑雪杖对雪面的短 暂作用获得向前运动的推力 F(视为恒力),作用时间为 t1=0.8s,后撤去推力运动了 t2=1.2s。然后他重复刚 才的过程总共推了 3 次,其运动的 v-t 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小和装备的总质量 m=60kg,下滑沿直线运动 的 2.5UR I = = θ且下滑过程阻力恒定。求; (1)小同学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 a1; (2)全过程的最大速度 vmax; (3)推力 F 和阻力 f 的大小。 【答案】(1)4m/s2;(2)7.2m/s;(3)F=300N;f=360N 【解析】 【详解】(1)根据图像可知加速度 =4m/s2 (2)根据题意可知 所以 a2=1m/s2 最大速度 vmax=a2t3=7.2m/s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mgsinθ=ma2 所以 f=360N 同理 F-f-mgsinθ=ma1 解得 F=300N 20.如图所示,一个质量 m=1kg 的小物块(视为质点),压缩弹簧后释放以 v0=6m/s 冲上长度 6m 的水平 传送带。在传送带右侧等高的平台上固定一半径 R=0.5m 的圆轨道 ABCD,A、D 的位置错开,以便小物块 绕行一圈后可以通过 D 到达 E 位置抛出在距离平台边缘 E 水平距离 s=1.6m,高度 h=1m 处有一可升降的接 1 va t ∆= ∆ 1 1 2 2 33 (2 )a t a t t= + l =物装置,通过调节装置的高度可以接收不同速度抛出的小物块。已知小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素 ,其它摩擦均忽略不计,求: (1)小物块释放前,弹簧所储存的弹性势能; (2)若传送带以 m/s 的速度顺时针转动,判断小物块能否通过圆轨道最高点 C; (3)若传送带速度大小、方向皆可任意调节,要使小物块在运动过程中不脱离圆轨道 ABCD 传送带转动速 度的可能值; (4)小物块到达接物装置时的最小动能。 【答案】(1)18J;(2)到不了 C 点;(3)v≥5m/s 或者 0≤v≤ m/s:(4)17.62J 【解析】 【详解】(1)根据能量守恒可知,弹性势能转化成动能 =18J (2)物体速度 6m/s 大于传送带速度,所以在摩擦力作用下要减速,减速到和传送带相同速度的需要的位 移满足 ,a=μg,x=3.2m 2 2 2 225,2 2 qB d qB d m m      5,qBd qBd m m      [ ],5d d 2R R d= + ( 2 1)R d= + 2 2( ) 2 2 1mx R R d d= − − = + 2 2 2( 4 ) (5 )x y d d+ + =过交点的切线方程为 x=2d 时求出,荧光屏 P 上粒子击中区域为距离 B 点 以内 14 143 ,2 2d d d d  − − +    14 14 6 1432 214 6 y d d x d 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6 13 14 11 d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