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学年度下期
高 2019 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60 分)
一、选择题(每题 1.5 分,共 60 分)
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完成 1-2 题。
1.该国人口数量最大的时期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国可能是
A.德国 B. 中国
C.印度尼西亚 D. 巴基斯坦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
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 450 万。
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
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 3-4 题。
3.“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B.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C.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D.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4.“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有效缓解留守儿童和老龄
化问题
C.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
发展
2016 年 1 月 1 日我国实施 “全面二孩”政策,2018 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
为 0.381%, 下图为我国 1955-2050 年劳动年龄人口(15-64 岁)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 5-7 题。
5.2015-2050 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变化趋势及原因是( )
A. 缓慢下降 人口出生率高 B.缓慢下降 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C.急剧下降 人口死亡率高 D.基本稳定 人口的迁出率较高
6.“全面二孩”政策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我国( )
A.子女抚养和教育成本高 B.育龄人口数量迅速减少
C.社会医疗保健水平降低 D.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萎缩
7.至 2050 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大,其原因在于我
国( )
①劳动年龄人口一直保持较大规模和比重 ②具有高学历的老龄人口比重较
大
③居民收入增加有利提升对经济发展需求 ④持续高速的城市化拉动经济发
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陕西省北部白于山区 39.2 万人因干旱缺水和水质差而陷入贫困。2011 年陕西
省政府决定将他们搬迁到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或其他城市。据此完成 8-9 题。
8.影响白于山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资源 B.科学技术 C.消费水平 D.开放程度
9.促成此次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
A.矿产枯竭 B.经济落后 C.政策扶持 D.教育需求
下图为“某城市 25 年间发展变化示意图”,读下图回答 10-11 题。 10.图中可直接观察到的城市发展现象是
A.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
加
C.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D.城市工业生产和商业服务水平不断
提高
11.该地区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A.城郊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 B.城市道路建设受到限制
C.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缓慢 D.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变缓
“南果北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普遍趋势。目前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南
方的火龙果、香蕉、荔枝、杨桃、木瓜等水果不断在京、津、鲁、新疆等地种植。
据此完成 12-13 题。
12.“南果北种”得以成功实施,主要依赖于( )
A.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B.全球气候变暖
C.国家政策的支持 D.现代农业科技的进步
13.“南果北种”带动较明显的产业是( )
A.农产品深加工 B.物流运输 C.大型农业机械制造 D . 城 郊
休闲观光
读南亚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回答 14-15 题。
14.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正确的是( )A.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B.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C.住宅区 工业区 旅游区 D.住宅区 绿化区 工业区
15.关于该城市的规划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建中心商务区——交通便利 B.②处建大型仓库——地价较低
C.③处建绿化带——减少污染 D.④处建食品加工厂——靠近水源
读“武汉城市圈示意图”,完成 16~17 题。
16.图示城市圈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A.武汉 B.咸宁
C.孝感 D.黄石
17.该城市圈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①武汉市的服务范围可以扩展到城市圈的其他城市
②等级低的城市数量多、相距较远
③天门比武汉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
④各级城市间相互独立、互不联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右图是①②③地区农业基本情况的比较图。完成 18-19 题。
18.②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乳畜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季风水田农业
19.提高③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A.提高机械化程度 B.充分利用水资源
C.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D.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右图是世界某地区图,阴影部分表示该地区某种农产品的主要
产区,完成 20-21 题。
20.阴影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农产品为( )
A.茶叶 B.玉米
C.稻米 D.天然橡胶
21.甲国发展种植业的优越区位条件是( )
①平原面积广,土壤肥沃 ②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③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④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⑤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⑥劳动力充足
A.①③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⑤⑥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土地权属、行政管理等仍然保留着农
村模式的城市片区。据此回答 22-23 题。
22.造成我国很多大城市存在“城中村”的直接原因是
A.城市经济发展快 B.城市功能区分化快
C.城市化速度太快 D.城市人口增长快
23.对“城中村”进行改造首先要
A.缓解交通拥堵 B.治理环境污染
C.搞好城市规划 D.优化产业结构
某大型企业在浙江舟山建立水产加工基地,下图为该企业销售情况图(图中箭
头表示产品运输方向及数量)。完成 24-25 题。
24.该企业选择浙江舟山作为水产加工基地,其主要原因是
A.靠近原料地 B.工人素质高 C.土地租金低 D . 运 输
价格低
25.影响该企业产品运输方向及数量的主要因素是
A.信息便利程度 B.运费价格高低 C.市场需求数量 D . 企 业
加工能力
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完成 26-28 题。26.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A.市场指向型 B.劳动力指向型 C.原料指向型 D . 动 力
指向型
27.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 B.产品科技含量高、运量小
C.以航空运输为主 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
28.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
A.环渤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 D.中、西
部地区
2018 年春节期间,“马桶盖”火了,原因是中国游客跨洋去日本购买马桶盖,
还买断了货。但从日本买回的“马桶盖”实际上是由位于杭州的“松下电化住宅
设备机器(杭州)有限公司”生产,而该马桶盖不仅销往日本,而且还销往新加
坡、香港等地,在国内也早有销售。据此,回答 29-30 题。
29.日本企业选择在中国设厂生产马桶盖,主要考虑的原因是
A.中国距离日本近 B.日本劳动力成本高
C.中国运输成本低 D.日本国土面积狭小
30.为了避免“马桶盖的日本自由行”这一尴尬现象重现,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发
展方向是
A.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质量
B.大力开拓国际市场,降低生产成本
C.加强自主创新,创立民族品牌
D.大力引进国际名牌,满足人们需求
某企业于 20 世纪末在呼和浩特建立乳品厂,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1 世纪初,
该企业又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分厂。据此完成 31~32 题。
31.与北京、上海等地相比,呼和浩特建乳品加工厂的优越条件是
A.原料供应充足 B.交通运输便捷 C.市场庞大 D.技术领先
32.吸引该企业在北京、上海建分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原料产地 B.廉价劳动力 C.消费市场 D.先进技术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完成 33~34 题。
33.每年的情人节(2 月 14 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
来自哥伦比亚。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
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气温较高 B.降水较丰沛
C.地形较平坦 D.土壤较肥沃
34.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
手,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
在于
A.热量足 B.运费低 C.技术高 D . 品 种
全
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统计公布:2019 年 3 月 1 日,为期 40 天的铁路春运圆满结
束,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 4.1 亿人次。据此完成 35-36 题。
35.春节前的人口流动方向主要为
A.农村到城市 B.城市到城市 C.城市到农村 D . 农 村
到农村
36.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直
接影响因素是
①经济因素 ②社会文化因素 ③交通运输 ④国家政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右图为工业区位要素的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 37-38 题。
37.布局在④地的工业部门可能是( )
A.电子装配厂 B.制糖厂
C.炼铝厂 D.精密仪表厂
38.某服装集团拟在此投资建厂,最理想的布局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纽约曼哈顿有两个中心商务区,一个是华尔街地区,为著名的金融贸易区,
白天人来车往,可一到晚上人去楼空,成为“空心城”;另一个是以洛克菲勒为中
心的商业区,白天游人如织,夜晚歌舞升平,成为“不夜城”。据此完成 39-40 题。
39.“空心城”反映中心商务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B.建筑物高大稠密
C.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D.内部分区明显
40.与“不夜城”相比,“空心城”没有发挥中心商务区的哪一项功能( )
A.商业活动 B.金融贸易 C.通信联络 D.休闲、
娱乐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 40 分)
二、综合题(共 40 分)
41.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且布局合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1)简述 a 表示的功能区,并说明理由。(3 分)
(2)因城市发展需要,现欲在甲处规划建设一钢铁
厂,请说明其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4
分)
(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哪地最有必要兴建绿化带?请说明理由。(3 分)
42.比较甲、乙、丙三幅图,回答下列问题。(8 分)
(1)甲图中 ABC 所在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其中 B 区的农作物为
________。(2 分)(2)乙图为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区,该地发展水稻种植的最主要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该地区适合水稻种植的最突出的气候优势是________。
(2 分)
(3)丙图中位于阿根廷的___________草原,它是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典范。请
列举该地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4 分)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 分)
材料一 如右图表示某市 1980~2009 年城市化的过程。
材料二 该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城市
病”),专家建议打造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模式是一种理
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
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
大限度的保护。
(1)据材料一说出该市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4 分)
(2)材料二中“城市病”的表现有哪些?导致上述“城市病”的“病因”是什么?
(4 分)
(3)简析国道改道的主要原因。(2 分)
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 分)
人口普查对一个国家和地区意义重大,它可以了解人口增长、人口结构、人
口空间分布、人口迁移和人口素质等,为各级行政机构进行社会、经济、文化的
发展决策提供依据。2010 年我国以 11 月 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
口普查。下面图甲示意 2000 年与 2010 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数,图乙示意 2000 年与
2010 年上海市人口年龄结构对比。(1)2010 年与 2000 年相比,上海市常住人口增加了约 628 万人,其中外来常住
人口增加了 552 万人。与全国同期相比,上海市的人口增速特别快,试分析
其原因。(2 分)
(2)结合图乙说出目前上海市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并简述其对上海市产生的影
响。(6 分)
(3)结合图乙说出上海市 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4 分)地理期中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60 分)
1-5:CABBB 6-10:ABACC 11-15:ADDBC 16-20:ACBDC
21-25:BCCAC 26-30:CDDBC 31-35:ACABC 36-40:ACCCD
二、综合题:(40 分)
41.(10 分)
(1)a 功能区为商业区(1 分)占地面积小,且位于市中心附近(1 分);交通便利(1 分)。
(2)合理;(1 分)甲地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原料充足;(1 分)位于河流沿岸,水运便利,
有充足的水源。(1 分)位于较小风频上风向,污染空气基本不会影响到城区。(1 分)
(3)③地。(1 分)绿化带应建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图中①③两处应建绿化带,①处有
天然的河流作为防护带,所以最有必要建绿化带的地方是③地。(2 分)
42.(8 分)
(1)商品谷物农业(1 分);玉米(1 分)。
(2)(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1 分);雨热同期(1 分);
(3)潘帕斯(1 分);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1 分)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1 分)③
距海港近,海运便利(1 分)。
43.(10 分)
(1)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2 分);②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2 分)。
(2)表现:住房紧张(1 分);交通拥堵(1 分);环境恶化(1 分),劳动力过剩(1 分)等。
(任答两点给 2 分)
病因: ①城市发展过快,城市规模过大(1 分);②城市规划不合理(1 分);③城市发展与经济
发展不相适应等(1 分)。(任答两点给 2 分)
(3)为了缓解城区的交通拥堵状况(1 分);减少城区环境污染(1 分)。
44.(12 分)
(1)2000~2010 年,上海市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外来人口的吸纳能力不断增强,大量
外来人口的涌入使上海市人口增速加快。(2 分)
(2)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2 分)影响:社会养老费用上升,财政压力增大,青壮年
负担加重(2 分);劳动力短缺,对外来劳动力依赖程度加大(2 分);接纳外来劳动力对城市的公共交通、住房、社会治安等产生较大的压力(2 分)。(任答两点给 4 分)
(3)变化:下降。(2 分)2000~2010 年,外来劳动年龄人口大量涌入上海市,劳动年龄人
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使得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相对降低。(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