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四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生物(选修)试卷
第 I 卷 客观题(选择题 共 55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人体维持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
B. 维持体温稳定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C. 内环境中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激素、抗体、血红蛋白等物质
D.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到血浆中,但血浆的 pH 不会有明显变化
2. 在 2019 年 2 月北京的“光猪跑”活动中,参加者只穿泳衣或短裤进行健身跑。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 奔跑前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冷觉
B. 奔跑前,低温会使参加者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的量减少
C. 内环境中丙酮酸的氧化分解为体温的维持提供热能
D. 奔跑时产生的 CO2 和乳酸导致内环境的 pH 明显下降
3. 如图表示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几种调节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单独给 Y 处一适宜刺激电流计指针不偏转
B. 如果分泌物 a 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激素 b
可能是甲状腺激素
C. 在 X 处给一刺激,导致甲分泌 a,该过程为反射
D. 在图中 Z 处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轴突 X,无分
泌物 a 产生,但检测到 Z 处神经递质的量不变,则药物可能影响神经递质与递质受体的
结合
4. 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 制成提取液 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 ①与②、②与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B. ①与③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受神经的调节
C. 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由血液运输)调节
D. 要证明胰液分泌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
5. 关于激素、抗体、酶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B. 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
C. 激素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一经靶细胞接受即被灭活
D. 乙酰胆碱与特定分子结合后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6. 下列有关人体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缺乏碘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和长期服用性激素导致不育都属于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
B. 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其中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
和它所支配的肌肉、腺体组成,若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C. 在一个神经元内兴奋的传导方向可以是树突→胞体→轴突,而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
向主要是轴突→胞体或者轴突→树突
D. 下丘脑既可传导兴奋、分泌激素,也是血糖调节和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垂体分泌的促
性腺激素可影响性腺和生殖器官的发育,还可间接影响动物的性行为
7. 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
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
作用机理如图 1 所示。此种局
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
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
才会发生如图 2 所示效果。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
Na+通道,阻碍 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 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 Cl-内流,使突触后膜电位差增加
C. γ-氨基丁酸通过胞吐的方式通过突触前膜
D. 局麻药和 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一致,均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8. 电影《战狼 2》中的“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
烈性传染病的 RNA 病毒,根据所学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影高潮时我们会心跳加快,这主要是由于激素调节的结果
B. 影片中陈博士的女儿 Pasha 感染该病毒后,通过自身的细胞免疫产生了相应的抗体
C. 战争中人头部遭受重伤后,出现了多尿的症状,与垂体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有
关
D. 正常人的下丘脑神经元中都有 DNA 分子的解旋、代谢产生水和消耗水这些生理活动
9. 下列是有关正常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四幅图,对相关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图 1 曲线中处于 b 点时,血糖浓度最高,此时血糖中胰岛素的含量最低
B. 图 2 中曲线乙可表示下丘脑被破坏后的小鼠随环境温度变化的耗氧量
C. 图 3 中,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c 点、d 点分别表示顶芽、侧芽生长素浓度
D. 图 4 中,HIV 侵入人体内,刚开始数量急剧上升是因为人体免疫系统不能识别 HIV
10. 很多人看恐怖电影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
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同时会出现出汗、闭眼等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此过程涉及到神经递质的释放与受体识别
B. 心跳加速是激素作用的结果,激素起作用后被灭活,血压能恢复正常
C. 该过程涉及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
D. 此过程涉及到生物膜之间的融合和转化
11. 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重要作用。如图为细胞之间信息传
递的模型,图中 I、II 表示细胞,E、F 表示物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如图表示缩手反射过程,细胞Ⅱ膜上的 F 表示受体蛋白
B. 如图表示初次免疫过程,E 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
Ⅱ,Ⅱ受刺激后可能产生淋巴因子
C. 如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 E 与 F 结合后,Ⅱ内糖原
含量上升,则Ⅰ代表胰岛 A 细胞
D. 如图所示,若 E 与 F 结合后,促使Ⅱ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 X,且 X 使 E 的生成量增
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
12. 如图所示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某器官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
A. 若 c 点表示植物茎的向光侧浓度,则 d 可表示背光侧生长素浓度
B. 若图示为生长素浓度对芽生长的影响,则促进茎生长的最适浓度在
ac 段之间
C. 对植物施加 e 点浓度的生长素,植物生长不受影响
D. 曲线 cf 段的变化可用于解释横放植物根的向地生长
13. 研究小组探究了萘乙酸(NAA)对某果树扦插枝条生根的影
响,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变量是 NAA,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
B. 不同浓度的 NAA 均提高了插条生根率
C. 生产上应优选 320mg/L NAA 处理插条
D. 400mg/L NAA 具有增加生根数的效应
14. 棉蚜体型微小,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附着于棉花植株上
生活繁殖。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对某棉蚜
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见表。以下说法与调查结
果不相符的是()
调查日期(月、日) 6.10 6.11 6.15 6.20 6.25 6.30 7.5 7.10 7.15
棉蚜数量(只/株) 0.42 4.79 41.58 261.73 1181.94 1978.96 2175.63 2171.46 2173.23
A. 棉蚜与棉花的其他天敌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关系
B. 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产生抗药性变异
C. 调查棉蚜种群数量最好采用样方法
D. 调查期间棉蚜种辟数量的增长曲线呈 S 型
15. 下列有关稳态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
②生长素类似物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不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
③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④建立自然保护区能够提高 K 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⑤“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实验中,模拟活动本身就是在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之后,再
根据活动中的体会构建概念模型⑥长跑后肌肉酸痛是因为运动过程中骨骼肌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积累了大量酸性物质
所致
A. ④ B. ④⑤ C. ①③④ D. ②③⑤⑥
16. “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如图表示疏于管理
的大豆田中,大豆与狗尾草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
的曲线,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甲、乙两曲线分别代表大豆和狗尾草两种群
B. t1-t5 时间内乙种群呈“S”型增长
C. t2-t3 时间内,甲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乙种群的年龄
组成为增长型
D. 该农田中,物种丰富度将逐渐增加
17. 某地获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正日益成为当地居民和子孙后代的宝
贵财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应该禁止对该地的开发,继续保持现状
B. 该地美景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 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D. 若在该地建设生态工程,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提高生产力
18.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 A 是生产者,B、D、E 是消费者,C 是分解者
B. 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示为:A→D→E→B
C. 该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 A、B、C、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 E 每增加 1 kg 的体重,至少需要 25 kg 的 A
19. 研究发现有机物 X 可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为探究有机物 X 的作用部
位,研究人员用适宜浓度的含有有机物 X 的溶液、若干生长状况相同
的幼苗为材料进行实验。以未经处理的幼苗为对照组,实验组的处理
方式为( )
选项 处理方式
A 在①②处同时涂抹等量有机物 X 溶液
B 切除②,一组在①处,另一组在②处涂抹等量有机物 X 溶液
C 切除①,一组在①处,另一组在②处涂抹等量有机物 X 溶液
D 一组在①处,另一组在②处涂抹等量有机物 X 溶液
A. A B. B C. C D. D
20. 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如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菌种
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培养初期,酵母菌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 转速 150 r/min 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C. 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 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两个
或者两个以上答案是符合题目要求,选对得 3 分,漏选得 1 分,错选不得分)
21. 下列选项中,与图中所示概念的从属关系相符合的有( )
选项 ① ② ③ ④
A 自养生物 蓝藻 小麦 硝化细菌
B 突触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突触小体
C 生物多样性 DNA 的多样性 种群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D 生物群落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A. A B. B C. C D. D
22. 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与人体肥胖有关的蛋白质类激素。左下图表示瘦素通过下
丘脑发挥作用的过程,己知瘦素可分别引起神经元 A 兴奋、B 抑制;右下图为左下图中
某局部模式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图 1 图 2
A. 瘦素合成后,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分泌出细胞,通过体液运输至下丘脑
B. 当图 2 中神经元 B 释放物质甲,并引起③的抑制时,③处的膜电位无变化
C. 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时,A、B 分别兴奋、抑制,可能与其膜上瘦素的受体不同有关
D. 若人体血液中瘦素水平没有降低,但神经元 B 上缺少相应受体,仍可能导致肥胖
23. 如图是某种雌激素分泌及作用机制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
是
A. 据图可知雌激素的受体存在于细胞内
B. 雌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C. 导致细胞质受体和细胞核受体差异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结
构不同
D. 雌激素是通过影响 DNA 的复制过程来影响细胞代谢的
24. 对下列四图有关生物学意义的描述,错误的是
A. 若切断甲图 c 点,则刺激 b 点后,a 点会兴奋,肌肉会收缩
B. 若乙图表示人体内各体液间关系,则体内细胞只与 A 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C. 丙图中,对向光弯曲的植物而言,若茎背光侧为 B 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不
可能为 C 对应的浓度
D. 丁图可表示人体骨骼肌细胞线粒体内 ATP 产生量随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25. 下图为某生态农业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生态农业涉及的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整体性原理等
B. 池塘生态系统中, 鱼的放养量控制在 K/2 值左右可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C. 施用河泥不仅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也能增加环境中 CO2 浓度,有利于农作物增产
D. 沼气池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第 II 卷 客观题(非选择题 共 65 分)
三、填空题(把答案填在答题纸相应的模线上。本部分共题,共 65 分)
26. 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你帮助别人提起重物时,看似举手之劳,实际会发
生复杂的神经调节,甲图是表示该反射通路的简图,首先大脑皮层发出冲动,可以引起 α
神经元、γ 神经元兴奋,进而引起骨骼肌中的梭外肌纤维(肌纤维即肌细胞)收缩,从而
提起重物。已知图甲中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均为兴奋性递质。图乙表示突触亚显微结构
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回答下列问题:
(1)α神经元兴奋时,兴奋可以传递给梭外肌纤维,但不能传递给 A 神经元。其原因是
________。
(2)γ神经元兴奋,肌梭能感受梭内肌纤维收缩,产生兴奋并传导给 A 神经元。从反射
弧结构组成的角度分析,肌梭是________,A 神经元属于________神经元。γ神经元兴奋,
最终会使骨骼肌收缩的力量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3)若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或其他细胞相接触的部位,都可称为突触,
上图中所示部分共有________个突触。
(4)用箭头在图乙下方的长框中标出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
(5)突触间隙的存在,使神经信号传导只有在某些化学物质即神经递质(如乙酸胆碱)参与
下,神经递质由 A 细胞合成经过 (细胞器)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囊泡,后者再与
融合,而将神经递质排入突触间隙。
(6)突触后膜上“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 B 细胞的反应,膜上“受体”的化学
本质最可能是 。
27. 抗利尿激素是调节机体水平衡的重要激素之一,图 1 表示抗利尿激素分泌调节机制,图 2
表示抗利尿激素调节作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
1
)
由
图
1
可
知
,
促
进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因素有 等(至少写出两点)。当失血等原因使血量减少时,抗利尿
激素释放增加,其意义是 。
甲(2)动脉血压升高会反射性地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请写出相关神经调节的反射弧
。
(3)血管紧张素Ⅱ增多可使有关神经元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神经元兴奋,此时细胞膜
外的电位变化是 。
(4)分析图 2 可知:
①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细胞基底膜外侧的抗利尿激素受体结合,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
引起 的融合,提高了肾小管对水的通透性,从而使水分的重吸收量增加。
②下列因素可能会引发肾小管壁细胞吸水异常的 直接原因有 。
A.体内产生抗利尿激素受体的抗体 B.体内产生抗利尿激素的抗体
C.肾小管壁细胞中蛋白激酶缺失 D.血管紧张素Ⅱ与其受体结合发生障碍
③抗利尿激素发生作用后,会迅速被 酶灭活,所以需要 (填器官名称)源
源不断地分泌抗利尿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28. 过敏反应与免疫系统功能的异常有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_____________组成的。具有增殖分化能力
的淋巴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塞米松是用来治疗过敏反应的一种免疫抑制剂。为寻找更加高效且低毒的新型免疫
抑制剂,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以 DNFB(一种引起过敏的物质)刺激健康小鼠,建立过敏反应的小鼠模型。将这
批小鼠分成五组,再用 DNFB 刺激模型小鼠,诱发其过敏反应。诱发前的 0.5 h 和诱发后
6 h,在 B、C、D、E 组小鼠外耳分别涂浓度为 0、2%、4%、8%的青蒿素乳膏,F 组小鼠
外耳涂地塞米松,同时另设 A 组健康小鼠(对 DNFB 不过敏)为对照组。诱发 48 h 后取小
鼠胸腺并称重,计算胸腺指数,结果如图 1。
实验二:在对不同浓度的青蒿素和地塞米松进行细胞毒性的比较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
从健康的实验小鼠体内分离淋巴结,研磨过滤,收集细胞悬液;体外诱导细胞分裂并培
养 24 h 后,统计细胞数量,计算细胞相对生存活力,结果如图 2。
① 图 1 中 C 、 D 、 E 组 结 果 与 B 组 比 较 , 说 明 青 蒿 素 具 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当青蒿素的浓度达到_______________时作
用效果超过了地塞米松。
②图 2 实验中设空白对照组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液培养细胞。分析图 2
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棉花栽培中,适时打顶(去顶芽)是棉花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之一。打顶解除了顶端优势,会
改变棉株的生长中心,影响植株体内光合产物和矿质养分的分配,但打顶后棉株叶片在花
铃后期出现早衰现象。科研人员研究了打顶后涂抹 NA 对长绒棉结铃和产量的影响,结果
如 下 表 。 请 回 答 :
注:N0:打顶后立即将空白羊毛脂放在切口;N1:打顶后立即将合浓度为 3×10-3mmol/LNAA
的羊毛脂放在切口;N2:打顶后立即将含浓度为 3×10-2 mmol/L NAA 的毛脂放在切口。
(1)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___________。
(2)处理②和③的实验结果相差不大,说明___________。处理④棉株的单株产量较高的原因
是外源适宜浓度的 NAA 能___________,提高结铃数和成铃率。
(3)打顶后涂抹一定浓度的 NAA 既保证了打顶后棉株体内的合理的生长素水平,有利于更
多的光合产物分配到 器官,又可避免因不打顶使棉株具有旺盛的顶端生长优势,从而使养
分过多消耗在___________器官上。
(4)为探究打顶后棉叶出现早衰现象的原因,科研人员在花铃后期检测了处理①、②、④组
的棉株叶片内相关激素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据图分析,叶片出现早衰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同时说明植物生命活动是多种激素___________的结果。
(5)综合研究结果,对棉花生产的指导意义是___________。
30.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
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人工基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对污水进行净化。如图 1 为人工
湿地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植物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根据污水中成分含量的变化,从进水口
到出水口的不同地段,分别种植不同的湿地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
(2)相比其他污水处理方式,人工湿地具有成本低、净化率高的特点。经过处理后的污
水流入上行池,在上行池中可以养殖一些鱼、虾等水生动物,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某
调査小组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调查:
①图 2 甲表示的Ⅰ和Ⅱ分别表示鲤鱼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则在______点时,鲤鱼的数量
达到最大,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直接影响到鲤鱼的______.
②图 2 乙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A、B、C、D 表示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成
分,其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为______,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③能量在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不考虑污水中有机物的影响)为______.
(3)科研小组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挺水植物如香蒲、美人蕉等能够向水中分泌萜类化合
物、类固醇等,抑制藻类的生长;也能开鲜艳的花,吸引昆虫。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
功能.
31.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DDT 是一种有机氯农药,化学结构稳定,在环境中不易降解,具有杀虫谱广、药效强劲
持久、生产简单、价格便宜等诸多优点。到 1945 年随着它的使用面积增大,蚊、蝇、虱
等明显减少,有效防止了整个欧洲斑疹、伤寒病的流行,并控制了疟疾和脑炎病的传播。
1962 年《寂静的春天》一书揭露出 DDT 对
生态系统的负面效应,科学家对 DDT 的争
议开始增加,随后的三四十年许多科学家开
始关注 DDT 对人类和动物的不利影响。截
止到 2005 年 5 月已有 151 个国家或组织签
署了禁用 DDT 公约,其中有 98 个国家或
组织已正式批准该公约。
(1)据调查,疟疾的主要传播者是按蚊,
疟原虫通过按蚊叮咬人体而寄生在人体内,引发疟疾。非洲湿热的环境十分利于按蚊的
生存。
①在自然状况下,直接影响按蚊种群密度的特征是______。
②1996 年南非等一些非洲国家尝试用环境危害较低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取代 DDT,但
随后爆发了几次疟疾流行。2000 年南非重新开始使用 DDT.根据下图显示的数据分析,
在 DDT 重新使用前后,非洲疟疾流行的特点是______,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
(2)由于 DDT 具有持久性、生物富集性、毒性,而且历史用量多达 200 万吨以上,虽
然禁用已有 40 多年,仍然在地球上无处不在。科研人员调查白洋淀水域生态系统各成分
中 DDT 污染的状况,得到下表所示检测结果。
不同成分 水 底泥 浮游及沉水植物 浮游水蚤 鲫鱼 乌鳢(肉食鱼)
DDT 含量(μg/Kg)0.1 0.7 6.3 21.0 19.4 124.4
①表中所示结果显示,DDT 可以沿______累积,此现象称为______。
②根据表中各类生物体内 DDT 聚集量推测,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网)最可能的
是______。
b.浮游及沉水植物→水蚤→鲫鱼
a.浮游及沉水植物→水蚤→乌鳢
d.
c.
③鲫鱼、乌鳢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该生态系统除表中所示成分外,还
应有分解者,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
④物质循环是在______之间进行。自 DDT 使用至今,地球各处几乎都发现有 DDT 的累
积,这与物质循环具有 ______性相关。
(3)目前在 DDT 的使用问题上,一方面环境学家要求全面禁用 DDT,而另一方面疾病
控制学家则主张使用 DDT.请你根据上述资料,提出关于如何使用 DDT 的观点及可采取
的防控措施。______32. 黑龙江黑河至云南腾冲的“胡焕庸线”(如图)是由中国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于 1935
年提出的,它首次揭示了中国人口地
理分界的奥秘。这条线的东南侧,36
%的国土面积,养育全国 96%的人
口;线的西北侧,64%的土地,养
育 4%的人口。令人惊奇的是,中
国人口从 1935 年的 4.7 亿增长到
2018 年的 13.95 亿,这条神奇的分界
线勾勒的人口疏密关系仍稳固不变。
“胡焕庸线”既是一条我国人口疏密
程度的分界线,又是我国自然生态环
境的分界线——由东部的青山绿水
变成了西部的草原、大漠与雪山。回
答下列问题。
(1)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和经济文化等
因素导致“ 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密度
相差约 42.6 倍。人口密度的调查方法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造成两侧人口密度明显差异的
直接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位于“胡焕庸线”西北侧的宁夏沙坡头是以沙漠生态治理与旅游胜地闻名于世的沙漠
自 然 生 态 系 统 。 沙 坡 头 在 生 态 恢 复 治 理 过 程 中 通 过 群 落 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恢
复。恢复后的沙坡头,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体,区分其中不同的生物群落需
要首先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自然沙漠景观、天然沙生植被、治沙科研成
果、野生动物、明代古长城、沙坡鸣钟等人文景观及其自然综合体。野生动物在生态系
统中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在保护过程中,能量流入该保护区
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流入野生动物的能量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
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另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世纪 50~60 年代,“胡焕庸线”西北侧的三北地区草场由于沙化、盐渍化,牧草严
重退化,有数以百计的水库变成沙库。在三北防护林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发现,
构 建 水 库 湿 地 生 态 系 统 的 生 态 价 值 远 远 大 于 草 原 生 态 系 统 , 这 是 因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为探究氧气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现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进行实验,在
300C 条件下培养 72h,结果如乙图所示,分析回答:
(1)配制好的培养液在接种酵母菌之前,需要_____________处理,以避免其它杂菌对
实验的干扰。
(2)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若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 。用 25×16 型计数室(如甲图)一个大方格计数室的容积是 0.1mm3,统
计五个中方格的总菌数为 M 个,则每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数量为 ______个。
(3)结果表明,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种群数量呈________型增长;培养 24h 后,种群数
量不升反降,原因是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_______________,细胞呼吸产生代谢废物使培
养液的__________发生改变。
(4)无氧组的种群数量显著低于有氧组的主要原因是:无氧呼吸产生的 ATP 较少和
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酵母菌增殖速率较慢。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B
7.【答案】D
8.【答案】D
9.【答案】B
10.【答案】C
11.【答案】C
12.【答案】D
13.【答案】D
14.【答案】B
15.【答案】B
16.【答案】C
17.【答案】C
18.【答案】D
19.【答案】D
20.【答案】B
21.【答案】AD
22.【答案】CD
23.【答案】ABC
24.【答案】ABD
25.【答案】ABC
26.【答案】(1)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α 神经元为传出神经元,兴奋能传递给效应器,
但不能传递给 A 神经元
(2)感受器和效应器;传入;增强
(3)7
(4)
(5)高尔基体 细胞膜
(6)糖蛋白
27.【答案】(1)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血管紧张素Ⅱ分泌增多、疼痛、情绪紧张;水重吸收
增加,血容量增加
(2)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垂体
(3)由正变负(再变正)
(4)
①含水通道蛋白 2 的囊泡与(肾小管壁细胞)管腔膜
②ABC
③蛋白酶;下丘脑
28.【答案】(1)免疫活性物质;T 细胞、B 细胞、记忆细胞
(2)①抑制过敏反应;8%②不加青蒿素和地塞米松;
青蒿素和地塞米松对细胞均有毒性;在各个浓度下,青蒿素对细胞的毒性均小于地塞米松。
29.【答案】 (1) 两重性
(2) 羊毛脂对实验结果几乎没有影响;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3) 生殖(花、果实等) 营养(茎、叶等)
(4) 脱落酸的含量上升 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5) 棉株需要适时打顶,同时补充适量的外源生长素更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30.【答案】生产者 水平 c 种群密度 7.5×106J/(m2•a) 大于 20% 信息传递
31.【答案】出生率死亡率 使用前疟疾流行广泛,使用后得到明显的控制和抑制 DDT 的重
新使用可以有效杀死按蚊,减少了疟疾的传播,有效的控制了流行 食物链 生物放大(生物
富集) c 消费者 将(动植物遗体等)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 全球性
禁用 DDT,可以研发替代 DDT 的灭蚊药物,并能够在环境中自己降解;
继续使用 DDT,研究人工分解 DDT 的药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有控制地使用 DDT,配合其它控蚊措施以减少 DDT 的用量,研发降解 DDT 的措施
32.【答案】(1)逐个计数法;东南侧较西北侧出生率和迁入率高,死亡率和迁出率低
(2)次生演替;结构和功能;(群落的)物种组成
(3)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调节种间关系,传播植物的种子和花粉,维持生
态系统的稳定性;植物的光合作用、微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和有机物的直接输入;以热能的
形式散失
(4)湿地生态系统在蓄水防旱、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更高的间接价值
33.【答案】(1)煮沸冷却(灭菌)
(2)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到合适的倍数;5M×104
(3)S;减少(或“被消耗”);理化性质(或“ pH(酸碱度)”)
(4)酒精的毒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