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以周公等为代表的西周贵族认为“天”或“上帝”不是哪一族的祖先神,而是天下
各族所共有的神,他们大肆宣扬“惟命不于常”“天命靡常”和“皇天无亲,惟德是
辅”。西周贵族的宣传
A. 旨在为新政权的合理性制造舆论
B. 强化了西周时期的等,秩序
C. 有利于当政者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D. 表明西周政治受到儒家影响
25.明朝时期,徽商崛起。不少徽商通过与官府合作演变为特权商人;部分徽商则
经营到海外,嘉靖倭患的一些著名首领都是徽商出身;也有相当多的徽商将相当
一部分资本用于购买土地进行经营。这些现象反映了
A. 民间经商的限制大大减少 B. 朱元璋的家乡人拥有更多特权
C. 商帮的形成加剧商业乱象 D. 政治领域对商品经济制约明显
26.1939 年,国会通过了《新政机构改组法》,规定许多小机构合并为大机构,建
立包括白宫办公厅、预算局、国家资源计划处、人事管理联络处和政府报告署等
办事机构。这些措施反映了美国
A. 政府机构改革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B. 国会加强了对政府工作的监督
C. 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紧缩政府开支 D. 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制约平衡
27.早年,孙中山认为:“农政有官则百姓勤,农务有学则树畜精,耕耨有器则人力
省。”十月革命后,孙中山进一步指出:“所谓得民心,最主要的是得农民之心……
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孙中山
A. 认识到农民阶级是国民革命的主力军 B. 以民生主义作为三民主义的核心
C. 对农民的关注由经济上升到政治层面 D. 实现了救国思想向社会主义转变
28.宋代以前,城市城墙主要为夯士或版筑,城门多由木柱支撑而成。宋代一些重
要城市开始包砖,明代城门包铁皮,筑砖拱门等。这种变化反映了
A. 民族矛盾推动中原防御体系的升级 B. 科技的新应用促进筑城技术的改变
C. 封建社会晚期中国社会的浮华之风 D. 工商业发展刺激重农抑商政策强化
29.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
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
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 B. 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D. 欧风美雨对中国社会的冲击
30.在英国伟大的科学倡导者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 年)的著作中,有许多地
方是借用远航探险作比喻。培根表示自己渴望成为新的知识世界中的哥伦布。穿
过直布罗陀海峡两岸的悬岩(旧知识的象征),驶入大西洋,以寻找新的、更有用
的知识。这说明,哥伦布等航海家对西方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A. 激发了西方人的冒险精神 B. 激发了西方人科学探索的热情
C. 促进西方人求新知于世界 D. 促进了西方人文主义思潮兴起
31.有学者认为:如果人类社会发展到一个世界同步的时候,也可以说是共产主义
阶段,人权已无外来主权威胁时,那么主权将不复存在。在原始社会和我们的最
高理想共产主义世界都是没有主权的社会。由此,人类社会发展都是围绕着人权
而发展的,主权因人权的需要而生也因人权的实现而亡。该学者的主要观点是
A. 人权无国界的理论现阶段将无法实施
B. 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人权将无普世价值
C. 超越主权的人权社会将不会真正存在
D. 强调主权会不利于人权发展社会进步
32.据交通部统计,1971 年前后来我国的外轮每年约有四千艘,其中,日轮约占
1/3……1970 年先后到达天津的外轮为 827 艘,日轮为 355 艘,外国海员 27300 人
次,日本海员为 9530 人次。在这些日本海员中,绝大多数人对中日友好表示认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反映了战后中日两国不断交流往来的结果
B. 中美关系正常化对此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C. 日本海员来航进一步了解了我国的开放政策
D. 日本海员成为沟通中日经济友好往来的桥梁
33.近代以来,洋货在华销售情况如下表所示。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销售地点 主要商品 国人态度
1840—1860 年代洋
货初销
东南沿海五处通
商口岸
钟表、玻璃制品显
微镜等
视为奢侈品1870—1890 年代中
期洋货流行
从通商口岸到内
地城市
日用衣物、器物食
物等
视为时尚品
1890 年代中期
—1911 年洋货普及
从城市到农村 遍及衣食住行用等 视为生活实用品
①洋货从初销发展为流行并逐步普及
②洋货流行影响了中国人的消费方式
③洋货倾销使列强获得更多经济特权
④通商口岸的增加便利了洋货的输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4.学术界认为《论语》最初有《古论》《鲁论》《齐论》三个版本,汉魏时期《齐
论》失传。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出了失传已久的《齐论》竹简;同《鲁论》《古
论》相比,一是多了“知道”“问王”两篇,二是章句多于《鲁论》。该发现
A. 推动了儒家思想研究的深化 B. 佐证了秦始皇焚书对文化传承的破坏
C. 揭示了汉代儒学独尊的事实 D. 证实了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差异性
35.1997 年 7 月 1 人,香港回归,7 月 2 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引发一场
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10 月 23 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一千多点,被称为“黑色
星期四”。在中央政府支持下,香港特区政府打破自由市场经济政府不干预的所谓
“常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力挽狂澜,1999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结束。香港经
济重现繁荣。由此可见
①香港回归诱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
②“一国两制”成为香港稳定发展的基础
③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已不适应时代
④中国成为维系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一直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体制,地方监察机构和
官员直属中央领导。自魏晋起,中央监察机构与行政机关分离,组成独立的监察
体系,直接对皇帝负责,且不受其他行政部门的约束和羁绊。汉魏时一般通过察举考试的方式选用御史,至唐、宋、明、清,需进士出身方可担任御史。唐、宋、
元的御史台和明清的都察院均为中央最高一级的衙门。如宋代监察御史自“宰相至
百官,自三省至百司。不循法守,有罪当劾,皆得纠正”。隋仿汉代旧制,颁布了
巡察诏条六条。唐玄宗时,专以察吏六条巡行监察地方官吏。
——摘编自唐海歌《承袭与变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述论》
材料二 孙中山在“五权宪法”学说中就提出,主张吸收古代设立“专管弹劾底官”
的经验,使监察权力独立。民国建立以后,依照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由议会掌监
察,但是“议会本职,在于立法,以之监察,不独旷耗时日于行政之琐屑,抑且陷
立法机关于政争之旋涡”,而且孙中山的后继者也没有完全按照孙中山的构想实施。
北洋政府的平政院虽掌有监察职权,却根本没有监察的实权。南京国民政府监察
院受国民党中央监督指导,依法律行使检察权。然而由于制度结构方面存在诸多
不合理因素,加上该机制的操作主体出于自身或客观原因,未能完全承担起应有
的责任,难以承载起反腐使命。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编著《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历代帝
王重视监察的原因。(12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监察制度新构想的特点,并对
古代的监察制度与孙中山的监察构想分别作出简评。(13 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婚 姻
观念
中国 西方
婚 姻
目的
扩大亲属同盟,传宗接代
爱情是男女结婚第一位的、必不可
少的动力。维持美满婚姻的首要条
件也是爱情
择 偶
标准
身家清白、门当户对,郎才女貌
两个人的互相契合。其余的条件像
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等因素则可以
不在考虑之列夫 妻
关系
丈夫往往在婚姻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妻
子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形成“男主外,女
主内”的文化分工
夫妻共同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家
中的大小事情均由夫妻二人共同
商定
据《中西方婚姻上的差异:中国传统的婚姻目的是为家庭而非爱情》整理
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外婚姻关系的状况。任选上表中一种婚姻观念,自拟论
题,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中外关联、写明观点、史论结
合)
4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一 唐朝,科举考试原则上允许自由报考,“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呈文去
留”;由于取士原則兼顾士子平日才学和科场表现,考试之前,士子往往向达官显
贵或闻士名流投呈作品,官员不避讳直接向选举机关推荐人才,仅就考试规则而
言,则尚不周严。宋朝确立三级考试制度,有地方选拔的“乡试”,全国性选拔的“省
试”,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考试之前,被指定的考官全部进入贡院,考试期
间不得私自外出或会见亲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糊名”、“誊录”,避免辨识字迹,
防范录取中作弊。考试内容出现了章法、格式相对固定并适于考试的“时文”,它的
作文体例为考生和考官提供了相对客观、标准的评价框架,但是忽略了思想见识,
实际开了明清八股文之先河。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在科举取士过程中,由于东南之人长于文章,应进士举得心应手;西北
之人质朴无华、长于经学。因此,对省试录取名额的分配,司马光主张照顾地区
差异,按照一定份额“逐路取人”;欧阳修則认为应按乡试的绝对成绩“唯才是择”,
以防“谬滥”。这一争论表面上落实于地区或落实于个人的差异,却反映了经济文化
重心南移和科举对整个官僚制度的影响。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唐、宋科举制度的特点。(7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司马光与欧阳修争论的焦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争
论的原因。(8 分)
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材料 硫磺岛战役(BattleofIwoJima),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中日本与
美国间爆发的一场战役,发生于 1945 年 2 月 19 日至 3 月 26 日。
到 1945 年,硫磺岛成为阻止美军空袭日本本土的最后一道防线,硫磺岛的日军飞
机成为美军轰炸日本本土的障碍。硫磺岛战役是太平洋战争中最激烈的战斗之一。
美军阵亡 6821,伤 21865 人,伤亡共计 28686 人。美日双方伤亡比为 1.23:1。美
军登陆部队伤亡人数占总人数的 30%,……使美军原计划五天攻占的弹丸小岛,
足足打了三十六天。
但美军的巨大代价很快就得到回报,美军战斗机部队进驻硫磺岛后,其作战半径
就覆盖了日本本土,能有效掩护轰炸机对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使对日轰炸愈加
频繁和激烈,并将轰炸效果提高了一倍以上,大大加速了日本的崩溃。硫磺岛战
役中美军士兵的巨大伤亡让美军高层认识到,对日本本土的攻击所面临人员损失
是美军难以承受的,打消了美军登陆日本的计划,加强了美军使用原子弹结束战
争的决心。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宋毅主编《二战中的美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军攻占硫磺岛的背景和目的。(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军攻占硫磺岛后对后续战争进程的影响。
(8 分)
4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
建昌县的知县。不久,包拯改任监察御史。他提出建议:“国家每年用岁币贿赂契
丹,这并非防御戎狄的良策,应该训练士卒、选拔将领,致力于充实和巩固边
防。”又请求朝廷重视门下省封驳制度,以及废罢和禁锢贪赃枉法的官吏,选拔地
方长官,实行对补荫弟子进行考试的制度。当时各路转运使都兼任按察使,往往
摘取无关紧要的小节来上奏弹劾官吏,专门以苛刻的考察来相互标榜、自诩高明,
使得地方官吏十分不安,包拯于是请求朝廷废罢了按察使之职。
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为之收敛,听说过包拯的人都很怕他。
人们把看到包拯的笑,比作黄河水变清一样难。儿童妇女也知道他的大名,喊他
为“包待制”。京城称他说:“关节不到,有阁王爷包老。”以前的制度规定,凡是告
状不得直接到官署庭下。包拯打开官府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使胥吏不敢欺骗长官。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
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榭全部毁
掉。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
假的人。
——选编自《宋史·包拯传》译文
(1)根据材料,概括包拯在监察御史任内提出的建议。(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包拯流芳千古的原因。(8 分)历史部分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A C A C B B B A D B A D
41.(1)特点:监察机构垂直管理;监察体系相对独立;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监
察权力受专制君主控制。(8 分)
原因:预防和减少官员的腐败;维护封建统治。(4 分)
(2)特点:学习西方先进思想;采取中西结合方式,建立近代化监察制度。
简评:古代的监察制度,有利于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然而封建专制制度的本
质决定了其效能有限,但却为后世监察制度的发展、完善提供了借鉴作用。孙中
山的新构想,有利于整顿吏治、制衡行政权,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虽受当时
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未能发挥其应有的监察职能,但从长远看其推动了我国监
察制度的近代化进程,对加强我国现代监察制度的建设和廉政建设具有重要借鉴
意义。(13 分)
42.示例一:
论题:婚姻目的折射出中西方不同的经济文化传统。
论述:中国较早进入农耕社会,宗法关系相对完整,突出了权力中心意识;宗法分
封制进一步强化了宗法观念,尊祖敬宗的文化传统重视传宗接代;儒家不断强化
伦理纲常的影响。西方自古工商业发达,宗法关系相对淡薄;古代西方的民主政治、
法治和人文主义精神培育了个人独立的传统观念;近代以来工业文明的不断深化
进一步突出了个人的价值意识。总之,中西方不同的婚姻目的是不同的经济文化
传统影响的结果。
示例二:
论题:择偶标准的不同折射出东西方不同的家庭观念。
论述:中国古代经历了长期的农耕社会和贵族制,等级森严,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门
第观念;中国古代尊祖敬宗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光宗耀祖的思想观念;儒家重视家庭
道德伦理的熏陶。西方自古重视个人的独立和个体价值;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的发
展突出个人的独立和个体价值;民主政治的发展不断强化个人的自主独立意识。
总之,择偶标准的不同是中西方不同家庭观念的反映。
示例三:论题:夫妻关系折射出中西方男女不同的社会地位
论述,中国农耕经济长期发达,男子处于社会经济生活的主导地位,自给自足的小
农经济形成了简的单的家庭分工;儒家学说的伦理纲常不断强化男尊女卑的社会
意识。西方工商业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了个人的价值;民主政治,法治
和人文主义传统培育了男女平等的社会意识。总之,夫妻关系中男女不同的地位是
中西方不同经济和文化传统的体现
(以上示例任答其一即可,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意,可同等得分)
45.(1)特点:唐朝体现了“开放”与“公平竞争”;取士标准单一;考试规则不严格。
宋朝:科举取士规范化、严密化;“时文”体的测试方式标准化、易操作;考试制度
程式渐趋僵化。(7 分)
(2)焦点:围绕“公平”与“择优”展开争论。
原因:经济文化重心南移;科举与选官相连,录取名额的分配事关不同地区享有
政治资源的多寡。(8 分)
46.(1)背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战争临近尾声;扩大美军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对
日本本土实施战略轰炸;加速日本的崩溃和日本法西斯的灭亡。(7 分)
(2)打开了直接攻击日本本土的通道;双方伤亡惨重,美军高层改变计划;加强
了美国使用原子弹的决心;加速了日本投降和战争的结束进程。(8 分)
47.(1)建议:练兵选将,充实和巩固边防;重视门下省封驳制度;整顿吏治;对
补荫弟子实行考试制度;废罢按察使之职。(7 分)
(2)原因:忠君爱国;刚正不阿;铁面无私,严格执法;不畏权贵,为民伸张正
义。(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