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①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诗歌、绘画、书法、舞蹈等呈
现井喷之势,形成了特殊时期的“抗疫文艺”现象。
②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向中国美学精神礼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
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人文情怀;向抗疫现实靠拢,深入观察和把握党中央坚决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和显著成效,了解抗疫一线和身边可歌可泣的抗疫事迹,以
及普通老百姓的悲欢离合故事;向灾难书写的纵深掘进,努力探寻“抗疫文艺”独特的内在
美学意味和特定表达形式,在艺术追求中凸显当代中国“抗疫文艺”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气派。
因此,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③国本,即一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在观察感悟和艺术反映防控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现实时,应自觉摒弃轻信谣言、恶意抹黑等创
作歪风邪气,书写和记录这场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的疫情防控阻击的人民战争,彰显中国人民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
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国精神,为国家抗疫奉献艺术力量。
④人本,即以人为本,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次疫情来势凶猛、波
及面广,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艺术触角须与生命关怀、人性美善融入,才可能发
现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以及隔离在家中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绪,尤其是对逝
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情感抚慰和精神激励,是文艺搭建安抚疏通渠道和体现人道情怀的特殊价
值所在。“抗疫文艺”创作应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关心群众疾苦,通过“抗疫文艺”特有的
感染力影响力,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凝聚起全民族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磅
礴力量。
⑤事本,即以客观事实为本,真实反映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实。这次疫情影响之广
前所未有。艺术的深度书写需要广泛采信、明白就里,许多事情尚在过程之中,切不可捕风
捉影、罔顾事实、不求甚解。没有现场感,就难有艺术真实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写道:“眼处心生句
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抗疫文艺”创作需要宏大的
真理叙事与细微的客观描述完美结合,以一部部具体抗疫作品,反映整个国家和全体中华儿
女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风貌。离开或曲解甚至为了所谓艺术
虚构而挑战真实底线,这不是“抗疫文艺”的内涵规定性和美学基本要求,是难以做到“酌
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的。
⑥文本,即以文艺作品为本。目前“抗疫文艺”出现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
于沉淀表达的问题,缘于创作者在疫情暴发特别是居家隔离之后,急于通过艺术创作尽快进
入防控阻击战之中,表达创作者情系疫区、加油鼓劲的强烈愿望和关切之情。这种激情澎湃
的创作现象与阶段,一般来看,在灾难到来之初都会经历。在持续和沉淀阶段,却需要理性
思考和艺术思维的贯通。一场灾难对人民生命财产、经济社会发展的破坏及其给人们心理造
成的负面影响是极其深重的。灾难题材的特殊性,隐含着书写方式的独特性。需要艺术家对
灾难本身的突发性、破坏性、震荡性等展开综合性系统性观察,对人类抗击灾难的信心和意
志予以思考,对人类在与灾难的抗争中所体现出的自救互救、防控阻击的伟力和精神进行表
现,把笔触深入到民众生活状态之中,深入到人性的各种表现情势之中,深入到家国关系与
民族命运之中。只有这样,才会创作出能够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们思想共鸣的,能够温润
心灵、启迪心智的,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
⑦“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期待“抗疫文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涌
现出更多生动反映抗疫一线感人事迹、书写中华民族不为任何艰难困苦所屈服的恢宏史诗。
选自李明泉《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艺工作者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怀,向中国美学精神致
敬。
B. 作者认为,要想深化“抗疫文艺”创作,需要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
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C. “抗疫文艺”扎根于现实生活,其创作必须客观描述、真实反映,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
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否则就是罔顾事实。
D. 在灾难刚刚来临的时候,文艺工作者把笔触深入到民众生活状态、任性的各种表达情势、
家国关系和民族命运之中,为人民群众创作出所喜爱的作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整体采用并列式结构,为解决当前“抗议文艺”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
式。
B.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强调了国家政策对社会文艺创作的影响。
C. 文章从政策倾向、创作核心、创作原则、创作使命四个角度为提高“抗疫文艺”书写水平
指明了发展之路,论证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D. 第⑤段引用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从反面论证了抗疫文艺创作必须以客观事实为本,
否则就会失去艺术感染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抗疫文艺要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心百姓利益,在作品中融入生命关
怀和人性美善,才能发挥文艺作品特有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B. 艺术创作既需要以客观事实为本,书写符合生活的真实,也要遵循文艺创作的规律,可
以在一定程度上“酌奇”“玩华”。
C.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和群众心理都造成了无法抹平的伤害,抗
疫文艺创作不应只停留在表象书写上,更应进行深度思考,创作出优质作品。
D. 灾难题材与其他题材的艺术创作不同,它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作者呼吁“抗议文艺”
讲好中国故事,涌现出更多的恢弘史诗。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2020 年,紫禁城迎来建成 600 年。站在历史的交汇点,故宫博物院计划
着,用一系列庆祝纪念活动更好地突出故宫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努力着,抢救性保护
和预防性保护并举,在保护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旺盛需求;也期待着,把更多
文物资源和数字资源变成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让故宫活力真正迸发出来。
“我们将迎来纪念紫禁城建成 600 年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通过一系列活动总结过
去、展望未来。”在辞旧迎新之际,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给人们带来一份“大礼”。
自 2019 年 4 月 8 日上任后,王旭东首次面对媒体,并接受人民日报专访,介绍纪念紫
禁城建成 600 年暨故宫博物院成立 95 周年重点活动。
(央广网《让故宫迸发更多活力》)
材料二: 历史的长河奔涌向前、时间的结绳铭刻闪耀,从 1420 年到 2020 年,悠
悠紫禁城迎来建成 600 年。这不仅是故宫的盛事,也是中国文化界的大事。为纪念紫禁
城建成 600 年暨故宫博物院成立 95 周年,故宫将举办一系列学术研讨会、出版一系列研究成果、推出一系列精品展览、组织一系列公益活动、制作一系列弘扬故宫文化的影
视作品、表彰一批有突出贡献的“故宫人”等,突出故宫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传承弘
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匠心呵护遗产、以文化滋养社会,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
下一个 600 年。
600 岁的紫禁城将推出哪些大展?这是普通观众关注的焦点。王旭东介绍,“紫禁
城建成 600 年展”通过紫禁城的营缮、改造和保护等关键性事件,介绍 600 年来的变化,
阐释紫禁城宫殿建筑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境界。“往昔世相--故宫博物院藏古代人物
画展”选取故宫博物院藏品佳作,展现人物画从东晋南北朝至明清时期的发展脉络,备
受瞩目的《韩熙载夜宴图》将登场。
“绿洲行动--600 名小学生进故宫”文化公益活动,将特别邀请贫困边远地区的儿
童走进故宫;“紫禁城记忆•文脉 600 年--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 600 名中学生进故宫”
文化交流公益活动,将邀请来自港、澳、台的 600 名学生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故宫楹联主题书法大赛--600 名青少年进故宫”文化公益活动,将以书法大赛形式激
发爱国热情、增强文化自信。王旭东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能在孩子心灵深处播下传统文
化的种子。
站在历史的交汇点,王旭东深有感触。“当我们回望过去,要跟今天连接,然后更
好地走向未来。”王旭东说:“紫禁城蕴含无尽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我
们还需要不断挖掘。 600 年的紫禁城要融入国际社会,通过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
流,汲取其他国家的先进文明,在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对话中,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同时与当下人们的生活联系,让老百姓与紫禁城紧紧相连。”
材料三:2019 年 12 月 19 日 10:47:03,随着来自浙江省湖州市的一位杨姓观众
检票入院,故宫博物院 2019 年接待观众数量突破 1900 万人次。横向来看,故宫博物院
位列世界博物馆参观人数“第一”。纵向来看,自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故宫博物
院共接待观众 4.56 亿人次;自 1979 年至今,共接待观众 3.88 亿人次,占 70 年来观众
总数的 85.1%;自 2012 年至今,接待观众 1.29 亿人次,占 70 年来观众总数的 28.5%,
40 岁以下观众占 56.16%.“这从侧面反映出经济社会的发展,反映出人们对精神文化
的需求。随着文化和旅游的不断融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走
进了博物馆和文化遗产地。”王旭东说。
面对参观人数的不断增长,如何平衡开放和保护的关系,是一个难题。王旭东强调,
保护是第一位的,要在保护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故宫博物院建院 95 年来,一代代故宫人做了大量保护工作。随着保护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文物保护理
念也在不断提升。过去做了大量的抢救性保护,为保护故宫作出重大贡献。现在我们已
经进入到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相结合的阶段,风险监测成为保护的重要部分。”王
旭东强调,让文物活起来的内涵,并不是让文物本身走出故宫、满世界漫游,而是把故
宫的文物资源、数字资源变成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影视作品,适应时代所需,让
文物的灵魂、价值活起来。“活力故宫要靠人来完成,让‘故宫人’活起来,吸引更多
人参与,让故宫成为活水,才能让故宫活力真正迸发出来。”
材料四:
4.下列对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2012-2019 年,故宫接待人数逐年攀升,据图我们可以猜测,2 月、7 月、8 月、10 月是
故宫接客的旺季。
B.2020 年是故宫的 600 岁生日,故宫博物院将举行能展现故宫文化的纪念活动庆祝这个
伟大的历史时刻。
C.故宫如果想要融入国际社会,那么就需要汲取其他国家的先进文明,在古代文明和现代
文明的对话中,让老百姓与紫禁城紧紧相连。
D.据统计,自 1949 年以来,故宫共接待 4.56 亿观众,侧面反映出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成果。5.下列对“紫禁城蕴含无尽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2020 年,王旭东正在带领故宫努力着、期待着,扩大故宫文创业发展,这是对故宫文化
的创新,是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对接。
B.紫禁城是一座巨大的文化宝库,它受到世界的瞩目,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C.故宫“内务府档案”、“文渊阁图书”等,都是紫禁城蕴含历史价值的表现。
D.在开放与保护的问题上,王旭东认为保护是第一位的,风险监测是保护的重要部分。
6.故宫要想走得更远,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村里第一个穿裙子的女孩
赵淑萍
1980 年的夏天,酷暑,狗都热得吐舌头。我却忙着串门,从这家的葡萄架穿到那家的丝
瓜架,脚下不时被南瓜藤缠绕,不时有热浪夹着青草被烤的香味阵阵袭来。我要挨个去看那
一年未曾见面的小伙伴以及村里的男女老少。
从一家丝瓜架下穿过,我听到一个清脆的声音:“英子,过来!”
原来是陈金莲。她在堂檐纺石棉。她下了纺车,端了椅子让我坐,转身去井里打水洗手,
还吊上一个被井水镇了半天的菜瓜,然后,用拳一砸菜瓜,脆脆的瓜马上裂成两半。她抠去
瓜子,递一半,让我吃。“英子,你快讲点儿城里的事给我听!”
这个陈金莲,比我大十岁,也不沾亲带故,但是,自从我去父亲工作的城市读书后,暑
假回来她对我就分外地客气。于是,我边吃瓜,边给她讲,城里用自来水,城里很多人吃单
位食堂。食堂里各种点心都有,包子、花卷、发糕,还有面包、蛋糕。
“城里女人都穿裙子吗?”她问。
“穿呀。老太太和小女孩都穿裙子,她们有的还戴墨镜。”我说。
她的眼睛落在了我的小花裙上。
“英子,你跟我来!”陈金莲把我带进她的睡房。虽然家里人都不在,她还是锁上了房
门。她从箱底拿出了一条裙子,苹果绿小碎花的。她先套上裙子,然后脱下长裤,转了一圈,
那没膝的裙子像花一样绽开。我看到她的光洁的白生生的一截小腿。“英子,好看吗?”她问。
我真心觉得好看。其实,陈金莲长得很漂亮,粗粗的辫子,黑葡萄一样的眼睛,高高隆起的
胸脯,这一切都让一个小女孩盼着自己也快快长大。 “那好,明天晚上,天黑时,你穿着裙子,早点儿站在路口的那棵皂角树下好不好?到
时,我穿着裙子过来,你一定要看着我。”她说。
我很奇怪,这算啥事呀。那棵皂角树,村民们晚上就在那里乘凉,我也常跟我妈妈一起
坐那边。
我按照她的话做了。白天的暑热退了,人们都围过来了。在皂角树下,一边谈天,一边
摇着蒲扇。也有来来往往的人,有的去村干部家的院子里看电视,那黑白电视,经常飘雪花,
大家还看得津津有味;有的是就着凉风去游荡。
突然,乘凉的人都伸长了脖子。一个穿着裙子的袅娜的身影正由远至近。清风吹起,那
裙裾就像荷叶一样摆动。而那个陈金莲,她就昂着头挺着胸过来了。
“这不是陈家的丫头吗?真不像话。穿起裙子来了,伤风败俗!”已经有几位中年男人
发话了。而一些后生则轻佻地吹起了口哨。那些妇女们更是鄙薄,“眼戳刺”“眼戳刺”①地叫
着。一位老太太,好像是陈家门的老祖宗,颠着一双小脚,鼓着劲儿厉声道:“这丫头不像
话,明天我去把她的裙子给剪了。”可不管怎样,在村人的议论和异样的目光中,陈金莲看着
我,勇敢地走了过去。
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得目瞪口呆。回家我问妈妈,为什么这村里的男女说话调笑肆无忌惮,
但女孩穿条裙子就犯了大忌?而且,傍晚女人们从地头收工回来,在河埠头洗脚,裤腿卷得
老高的,比穿长裙露出一截小腿肚要厉害多了。妈妈说那是在农村。“我也穿着裙子呀。他们
怎么都对我客客气气的?”我问。妈妈说:“因为你是个孩子,而且,你是城里的孩子。”
我很关心的是那个小脚的老太太到底有没有拿着剪刀去绞陈金莲的花裙子,结果大概是
没有。只是,后来陈金莲的裙子,被她那老实巴交的男友给剪了。因为这,陈金莲死也不肯
嫁给他了。后来,陈金莲又穿上了另一条裙子。过了两天,村西有位姑娘,也穿了裙子出来。
后来,穿裙子的女孩越来越多了,大家也不知道该去骂哪一个了。
有人说,陈金莲穿裙子,其实早有预谋。因为,她那条裙子就是她的堂妹、小脚老太太
的嫡亲孙女、学裁缝的阿花做的。而且,村里女孩的裙子式样都一样,想必都出自阿花之手。
她们一起做的裙子,已经藏了一阵子了。
多少年后,一次我回故乡,听陈金莲跟阿花说:“你说现在的女孩咋回事,裙子越穿越
短?”“老姐姐,以前呀,她们让我做裙子,我都做能盖住膝盖的。可是,现在她们根本不要
我做,都直接去店里买了。”“年轻人,就由她们去吧。”陈金莲说。说着,她的目光,投向了
路口的那棵皂角树。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 年第 21 期)注:①眼戳刺:慈溪话,讨厌的意思。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开头写夏天酷热难当的环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也为下文写村民乘凉和陈金莲穿
裙子创设了背景。
B.陈金莲对“我”分外客气,极力从“我”这里打听城里的事,是想了解外面的世界,表现了
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陈金莲长得漂亮,还爱美追求时髦,并且敢想敢做、是村里第一个敢于挑战世俗的姑娘。
D.小说结尾写陈金莲把目光投向“路口那棵皂角树”,意味深长,那棵树留存着她勇敢地挑
战世俗的记忆。
8.小说通过“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的构思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小说常常以小见大来反映社会,表现主题。文章通过写陈金莲穿裙子的故事,反映了上世
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卫青字仲卿。其父郑季,河东平阳人也。元光六年,拜为车骑将军。元朔元年秋,青复
将三万骑出雁门,李息出代郡。青斩首虏数千。明年,青复出云中,西至高阙,遂至于陇西,
捕首虏数千,畜百余万,走白羊、楼烦王。遂取河南地为朔方郡。以三千八百户封青为长平
侯。
元朔五年春,令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匈奴右贤王当青等兵,以为汉兵不能至此,饮醉,
汉兵夜至,围右贤王。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追
数百里弗得,得右贤裨王十余人,众男女万五千余人,畜数十百万,于是引兵而还。 至塞,
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为大将军,诸将皆以兵属,立号而归。上曰:“大将军
青躬率戎士,师大捷,获匈奴王十有余人,益封青八千七百户。”
苏建为右将军,郎中令李广为后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咸属大将军,斩首数千
级而还。月余,悉复出定襄,斩首虏万余人。苏建、赵信并军三千余骑,独逢单于兵,与战
一日余,汉兵且尽。信故胡人,降为翕侯,见急,匈奴诱之,遂将其余骑可八百奔降单于。
苏建尽亡其军,独以身得亡去,自归青……
春,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而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去病。 赵信为单于谋曰:“汉兵即度幕,人马罢,匈奴可坐收虏耳。”乃悉远北其辎
重,皆以精兵待幕北。而适直青军出塞千余里,见单于兵陈而待,于是青令武刚车自环为营,
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匈奴亦纵万骑。会日且入,而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汉益
左右翼绕单于。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战而匈奴不利,薄莫,单于遂乘六骡,壮骑可
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昏,汉匈奴相纷挐,杀伤大当。元封五年,薨,谥曰烈侯。
(选自《汉书•卫青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追数百里/弗得
B.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追/数百里弗得
C.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追/数百里弗得
D.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追数百里/弗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元兴,东汉和帝刘肇的年号。自秦始皇起,依照惯例,皇帝登基当年或第二年更换年
号,有的皇帝甚至有多个年号。
B.车骑将军,是中国古代的高级将军官名。汉制,金印紫绶,位仅次于大将军及下文提
到的骠骑将军。东汉末年开始成为常设的将军官名,唐朝之后废除。
C.辎重,出自《老子》。是古代军事中的用语,表示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
等物资,后扩用于社会方面。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
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卫青骁勇善战。元朔元年,卫青率领三万骑兵攻打匈奴,歼灭敌军几千人。第二年,又
出兵云中郡,再次歼灭敌军几千人。
B.卫青屡受提拔。元光六年,卫青被提拔为车骑将军。元朔五年,又被天子册封八千七百
户。此后,又作为大将军率领五万骑兵和霍去病一道攻打单于。
C.卫青用兵有方。看到单于率军在等待汉军,卫青即命士兵用武刚车环绕布成阵营,派出
五千骑兵前去冲击匈奴军。
D.卫青足智多谋。日落时分,刮起大风,沙砾扑面,两军互相看不见,卫青派出左右两侧
部队包抄单于。成功击败单于的军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曰:“大将军青躬率戎士,师大捷,获匈奴王十有余人,益封青八千七百户。”。
②信故胡人,降为翕侯,见急,匈奴诱之,遂将其余骑可八百奔降单于。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 14—15 题。
春残
陆游
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
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
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
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
注:①1164 年,宋室用大量财物向金人乞得苟安局面,签订隆兴和议。本篇作于淳熙三年(1176)
春暮,时隔十数载,陆游五十二岁,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兼四川使司参议官,实际上
是闲职。②打围:打猎。因须多人合围,故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联即点“春残”,日暮“落晖”更添作者感慨。
B.颔联对仗工整。时空相应,“无功”“有梦”对举。
C.颈联宕开写景,紧扣“春残”,写望中田间景象。
D.尾联忆昔日“飞鹰醉打围”场景,以雄豪气概收。
1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诗经•氓》中,“ , ”两句描写了女主人公想象回到家时的情景,其
间包含着无尽的凄婉和哀怨。
(2)《行路难》中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的句子
是: , 。
(3)荀子《劝学》中,以螃蟹设喻,指出“ , ”在于“用心躁也”,从反
面论述要学习必须专注、持之以恒。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民宿,不是简单的一栋房子,而是一种生活状态,是当地风土人情的载体。在激烈的市
场竞争中,要想 ,民宿应或依托于历经沧桑的古老建筑,或依托于恬静美丽的自然风光,
或依托于深厚的文化底蕴, ,精心设计,形成自己的独特魅力。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
色文化,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与诗意栖居的惬意。
选择民宿,实际上是在选择一种更有人情味、更让人满意的体验。走进民宿,院内树影
斑驳,怪石嶙峋,真是 。一家民宿,如果只有古朴的房屋和美丽的景致,但服务态度和卫
生条件差,存在安全隐患,则会给人一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感觉,使其吸引力大打
折扣。所以,有品质的民宿不仅要富有特色和魅力,还要提供更加“走心”的服务以及合乎
规范的卫生条件、消防设施等,让游客在消费体验中感到舒心、放心。
从长远来看,民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合理规划,尤其是在一些适合民宿集聚发展
的地区,更要统筹规划,实现差异化发展,切不可 ,一拥而上,简单模仿,恶性竞争。同
时,( ),拓展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脱颖而出 就地取材 别具匠心 饮鸩止渴
B.出类拔萃 因地制宜 别有洞天 急功近利
C.出类拔萃 就地取材 别有洞天 饮鸩止渴
D.脱颖而出 因地制宜 别具匠心 急功近利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尤其是可以与当地特色文化相融合,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与
诗意栖居的惬意。
B.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来提升自身品味,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享
受到诗意栖居的惬意。
C.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相融合来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
动,享受到诗意栖居的惬意。
D.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相融合,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
动与诗意栖居的惬意。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还要促进民宿产业与周边的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链条得以延长
B.民宿产业与周边的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得以实现,延长产业链条
C.还要促进民宿产业与周边的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条D.民宿产业与周边的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得以实现,产业链条得以延长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传统社会里讲究知根知底,邻里之间、祖宗三代的故事往往都烂熟于心。在传统社会里,打
听、传播、议论别人的私事并①______,更遑论法律制裁,它甚至获得舆论的支持。因为在
法治缺失的传统社会中,这种舆论生态能给社会成员施加普遍的道德压力,②______。但在
现代社会,隐私权已经成为受到法律保护的公民权利。对隐私权的侵害,既为道德所不容,
③______。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
日前,“智胜空天 -2019”无人机挑战赛在空军工程大学三原校区落幕。来自国防科技大学、西
北工业大学、山东大学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 112 支队伍 500 名选手齐集一堂,为智能无人技
术贡献创新概念和应用技术,为智能无人领域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学术论坛在挑战赛期间
同时举行,专家学者围绕智能无人领域前沿概念等问题展开研讨。此次竞赛由空军工程大学
主办,空军参谋部训练局和中国航空学会指导,西安阁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管委会协
办。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有一位老人,被称为中国科学界的“扫地僧”,经常脚踏布鞋,衣着简朴,他就是中国著
名遥感学家、遥感领域泰斗级专家李小文。他外表不羁,仙风道骨,体现了传统知识分子的
风骨、本色、随性。有人说,这实在是当下社会的一泓清流。
清流:①清澈的水流;②比喻有名望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或健康的风气。(《现代汉
语规范词典》第 3 版)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
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要抄袭、套作。 2020 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①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诗歌、绘画、书法、舞蹈等呈
现井喷之势,形成了特殊时期的“抗疫文艺”现象。
②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向中国美学精神礼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
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人文情怀;向抗疫现实靠拢,深入观察和把握党中央坚决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和显著成效,了解抗疫一线和身边可歌可泣的抗疫事迹,以
及普通老百姓的悲欢离合故事;向灾难书写的纵深掘进,努力探寻“抗疫文艺”独特的内在
美学意味和特定表达形式,在艺术追求中凸显当代中国“抗疫文艺”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气派。
因此,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③国本,即一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在观察感悟和艺术反映防控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现实时,应自觉摒弃轻信谣言、恶意抹黑等创
作歪风邪气,书写和记录这场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的疫情防控阻击的人民战争,彰显中国人民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
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国精神,为国家抗疫奉献艺术力量。
④人本,即以人为本,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次疫情来势凶猛、波
及面广,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艺术触角须与生命关怀、人性美善融入,才可能发
现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以及隔离在家中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绪,尤其是对逝
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情感抚慰和精神激励,是文艺搭建安抚疏通渠道和体现人道情怀的特殊价
值所在。“抗疫文艺”创作应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关心群众疾苦,通过“抗疫文艺”特有的
感染力影响力,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凝聚起全民族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磅
礴力量。
⑤事本,即以客观事实为本,真实反映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实。这次疫情影响之广
前所未有。艺术的深度书写需要广泛采信、明白就里,许多事情尚在过程之中,切不可捕风
捉影、罔顾事实、不求甚解。没有现场感,就难有艺术真实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不能以偏概
全、一叶障目。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写道:“眼处心生句
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抗疫文艺”创作需要宏大的
真理叙事与细微的客观描述完美结合,以一部部具体抗疫作品,反映整个国家和全体中华儿
女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风貌。离开或曲解甚至为了所谓艺术
虚构而挑战真实底线,这不是“抗疫文艺”的内涵规定性和美学基本要求,是难以做到“酌
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的。
⑥文本,即以文艺作品为本。目前“抗疫文艺”出现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
于沉淀表达的问题,缘于创作者在疫情暴发特别是居家隔离之后,急于通过艺术创作尽快进
入防控阻击战之中,表达创作者情系疫区、加油鼓劲的强烈愿望和关切之情。这种激情澎湃
的创作现象与阶段,一般来看,在灾难到来之初都会经历。在持续和沉淀阶段,却需要理性
思考和艺术思维的贯通。一场灾难对人民生命财产、经济社会发展的破坏及其给人们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极其深重的。灾难题材的特殊性,隐含着书写方式的独特性。需要艺术家对
灾难本身的突发性、破坏性、震荡性等展开综合性系统性观察,对人类抗击灾难的信心和意
志予以思考,对人类在与灾难的抗争中所体现出的自救互救、防控阻击的伟力和精神进行表
现,把笔触深入到民众生活状态之中,深入到人性的各种表现情势之中,深入到家国关系与
民族命运之中。只有这样,才会创作出能够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们思想共鸣的,能够温润
心灵、启迪心智的,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
⑦“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期待“抗疫文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涌
现出更多生动反映抗疫一线感人事迹、书写中华民族不为任何艰难困苦所屈服的恢宏史诗。
选自李明泉《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艺工作者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怀,向中国美学精神致
敬。
B. 作者认为,要想深化“抗疫文艺”创作,需要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
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C. “抗疫文艺”扎根于现实生活,其创作必须客观描述、真实反映,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
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否则就是罔顾事实。
D. 在灾难刚刚来临的时候,文艺工作者把笔触深入到民众生活状态、任性的各种表达情势、
家国关系和民族命运之中,为人民群众创作出所喜爱的作品。
【答案】B。A“文艺工作者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怀,向中国美学精神致敬”是深化
“抗议文艺”书写的要求,故 A 错误。
B 正确
C“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错,太过绝对。故 C 错误。
D 由第 6 段可知,该选项変未然为已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文章整体采用并列式结构,为解决当前“抗议文艺”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
式。
B.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强调了国家政策对社会文艺创作的影响。
C. 文章从政策倾向、创作核心、创作原则、创作使命四个角度为提高“抗疫文艺”书写水平
指明了发展之路,论证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D. 第⑤段引用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从反面论证了抗疫文艺创作必须以客观事实为本,
否则就会失去艺术感染力。
【答案】A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问题,主体部分则运用并列结构提出解决问题
的办法,最后发出呼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抗疫文艺要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心百姓利益,在作品中融入生命关
怀和人性美善,才能发挥文艺作品特有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B. 艺术创作既需要以客观事实为本,书写符合生活的真实,也要遵循文艺创作的规律,可
以在一定程度上“酌奇”“玩华”。
C.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和群众心理都造成了无法抹平的伤害,抗
疫文艺创作不应只停留在表象书写上,更应进行深度思考,创作出优质作品。
D. 灾难题材与其他题材的艺术创作不同,它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作者呼吁“抗议文艺”
讲好中国故事,涌现出更多的恢弘史诗。
【答案】C “无法抹平的伤害”于文无据,故 C 错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2020 年,紫禁城迎来建成 600 年。站在历史的交汇点,故宫博物院计划
着,用一系列庆祝纪念活动更好地突出故宫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努力着,抢救性保护
和预防性保护并举,在保护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旺盛需求;也期待着,把更多
文物资源和数字资源变成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让故宫活力真正迸发出来。
“我们将迎来纪念紫禁城建成 600 年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通过一系列活动总结过
去、展望未来。”在辞旧迎新之际,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给人们带来一份“大礼”。
自 2019 年 4 月 8 日上任后,王旭东首次面对媒体,并接受人民日报专访,介绍纪念紫
禁城建成 600 年暨故宫博物院成立 95 周年重点活动。
(央广网《让故宫迸发更多活力》)
材料二: 历史的长河奔涌向前、时间的结绳铭刻闪耀,从 1420 年到 2020 年,悠
悠紫禁城迎来建成 600 年。这不仅是故宫的盛事,也是中国文化界的大事。为纪念紫禁
城建成 600 年暨故宫博物院成立 95 周年,故宫将举办一系列学术研讨会、出版一系列
研究成果、推出一系列精品展览、组织一系列公益活动、制作一系列弘扬故宫文化的影
视作品、表彰一批有突出贡献的“故宫人”等,突出故宫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传承弘
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匠心呵护遗产、以文化滋养社会,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
下一个 600 年。
600 岁的紫禁城将推出哪些大展?这是普通观众关注的焦点。王旭东介绍,“紫禁
城建成 600 年展”通过紫禁城的营缮、改造和保护等关键性事件,介绍 600 年来的变化,
阐释紫禁城宫殿建筑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境界。“往昔世相--故宫博物院藏古代人物
画展”选取故宫博物院藏品佳作,展现人物画从东晋南北朝至明清时期的发展脉络,备
受瞩目的《韩熙载夜宴图》将登场。
“绿洲行动--600 名小学生进故宫”文化公益活动,将特别邀请贫困边远地区的儿
童走进故宫;“紫禁城记忆•文脉 600 年--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 600 名中学生进故宫”
文化交流公益活动,将邀请来自港、澳、台的 600 名学生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故宫楹联主题书法大赛--600 名青少年进故宫”文化公益活动,将以书法大赛形式激
发爱国热情、增强文化自信。王旭东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能在孩子心灵深处播下传统文
化的种子。
站在历史的交汇点,王旭东深有感触。“当我们回望过去,要跟今天连接,然后更
好地走向未来。”王旭东说:“紫禁城蕴含无尽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我
们还需要不断挖掘。 600 年的紫禁城要融入国际社会,通过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
流,汲取其他国家的先进文明,在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对话中,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同时与当下人们的生活联系,让老百姓与紫禁城紧紧相连。”
材料三:2019 年 12 月 19 日 10:47:03,随着来自浙江省湖州市的一位杨姓观众
检票入院,故宫博物院 2019 年接待观众数量突破 1900 万人次。横向来看,故宫博物院
位列世界博物馆参观人数“第一”。纵向来看,自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故宫博物
院共接待观众 4.56 亿人次;自 1979 年至今,共接待观众 3.88 亿人次,占 70 年来观众
总数的 85.1%;自 2012 年至今,接待观众 1.29 亿人次,占 70 年来观众总数的 28.5%,
40 岁以下观众占 56.16%.“这从侧面反映出经济社会的发展,反映出人们对精神文化
的需求。随着文化和旅游的不断融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走
进了博物馆和文化遗产地。”王旭东说。
面对参观人数的不断增长,如何平衡开放和保护的关系,是一个难题。王旭东强调,
保护是第一位的,要在保护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故宫博物院建院
95 年来,一代代故宫人做了大量保护工作。随着保护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文物保护理念也在不断提升。过去做了大量的抢救性保护,为保护故宫作出重大贡献。现在我们已
经进入到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相结合的阶段,风险监测成为保护的重要部分。”王
旭东强调,让文物活起来的内涵,并不是让文物本身走出故宫、满世界漫游,而是把故
宫的文物资源、数字资源变成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影视作品,适应时代所需,让
文物的灵魂、价值活起来。“活力故宫要靠人来完成,让‘故宫人’活起来,吸引更多
人参与,让故宫成为活水,才能让故宫活力真正迸发出来。”
材料四:
4.下列对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2012-2019 年,故宫接待人数逐年攀升,据图我们可以猜测,2 月、7 月、8 月、10 月是
故宫接客的旺季。
B.2020 年是故宫的 600 岁生日,故宫博物院将举行能展现故宫文化的纪念活动庆祝这个
伟大的历史时刻。
C.故宫如果想要融入国际社会,那么就需要汲取其他国家的先进文明,在古代文明和现代
文明的对话中,让老百姓与紫禁城紧紧相连。
D.据统计,自 1949 年以来,故宫共接待 4.56 亿观众,侧面反映出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成果。
【答案】A “逐年攀升”错误,2013 和 2015 相比前一年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5.下列对“紫禁城蕴含无尽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2020 年,王旭东正在带领故宫努力着、期待着,扩大故宫文创业发展,这是对故宫文化
的创新,是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对接。
B.紫禁城是一座巨大的文化宝库,它受到世界的瞩目,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C.故宫“内务府档案”、“文渊阁图书”等,都是紫禁城蕴含历史价值的表现。
D.在开放与保护的问题上,王旭东认为保护是第一位的,风险监测是保护的重要部分。
【答案】D 与题干无关
6.故宫要想走得更远,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分析。(6 分)
【解析】结合材料一“用一系列庆祝纪念活动更好地突出故宫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努力着,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并举,在保护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旺盛需求;也期待着,
把更多文物资源和数字资源变成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让故宫活力真正迸发出来”可知,
故宫想得到发展,一是突出故宫本身的文化内涵,二是与时代结合,例如利用文创产品,满
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让故宫活起来;三是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并举,以保护为基础。
材料二提到紫禁城要举办众多活动,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在孩子心灵深处播下传统文化的
种子。都是故宫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故宫得以发展的基础。材料三提
到随着参观人数的增多,对故宫的保护也是难题,文物保护理念也在不断提升,这是故宫得
以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
【答案】①继承方面:用一系列庆祝纪念活动更好地突出故宫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②保护方
面:升级文物保护理念,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相结合;③发展方面:将更多文物资源和
数字资源变成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让文物的灵魂、价值活起来。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村里第一个穿裙子的女孩
赵淑萍
1980 年的夏天,酷暑,狗都热得吐舌头。我却忙着串门,从这家的葡萄架穿到那家的丝
瓜架,脚下不时被南瓜藤缠绕,不时有热浪夹着青草被烤的香味阵阵袭来。我要挨个去看那
一年未曾见面的小伙伴以及村里的男女老少。
从一家丝瓜架下穿过,我听到一个清脆的声音:“英子,过来!”
原来是陈金莲。她在堂檐纺石棉。她下了纺车,端了椅子让我坐,转身去井里打水洗手,
还吊上一个被井水镇了半天的菜瓜,然后,用拳一砸菜瓜,脆脆的瓜马上裂成两半。她抠去
瓜子,递一半,让我吃。“英子,你快讲点儿城里的事给我听!”
这个陈金莲,比我大十岁,也不沾亲带故,但是,自从我去父亲工作的城市读书后,暑
假回来她对我就分外地客气。于是,我边吃瓜,边给她讲,城里用自来水,城里很多人吃单
位食堂。食堂里各种点心都有,包子、花卷、发糕,还有面包、蛋糕。
“城里女人都穿裙子吗?”她问。
“穿呀。老太太和小女孩都穿裙子,她们有的还戴墨镜。”我说。
她的眼睛落在了我的小花裙上。
“英子,你跟我来!”陈金莲把我带进她的睡房。虽然家里人都不在,她还是锁上了房
门。她从箱底拿出了一条裙子,苹果绿小碎花的。她先套上裙子,然后脱下长裤,转了一圈,
那没膝的裙子像花一样绽开。我看到她的光洁的白生生的一截小腿。“英子,好看吗?”她问。
我真心觉得好看。其实,陈金莲长得很漂亮,粗粗的辫子,黑葡萄一样的眼睛,高高隆起的
胸脯,这一切都让一个小女孩盼着自己也快快长大。
“那好,明天晚上,天黑时,你穿着裙子,早点儿站在路口的那棵皂角树下好不好?到
时,我穿着裙子过来,你一定要看着我。”她说。
我很奇怪,这算啥事呀。那棵皂角树,村民们晚上就在那里乘凉,我也常跟我妈妈一起
坐那边。
我按照她的话做了。白天的暑热退了,人们都围过来了。在皂角树下,一边谈天,一边
摇着蒲扇。也有来来往往的人,有的去村干部家的院子里看电视,那黑白电视,经常飘雪花,
大家还看得津津有味;有的是就着凉风去游荡。
突然,乘凉的人都伸长了脖子。一个穿着裙子的袅娜的身影正由远至近。清风吹起,那
裙裾就像荷叶一样摆动。而那个陈金莲,她就昂着头挺着胸过来了。
“这不是陈家的丫头吗?真不像话。穿起裙子来了,伤风败俗!”已经有几位中年男人
发话了。而一些后生则轻佻地吹起了口哨。那些妇女们更是鄙薄,“眼戳刺”“眼戳刺”①地叫着。一位老太太,好像是陈家门的老祖宗,颠着一双小脚,鼓着劲儿厉声道:“这丫头不像
话,明天我去把她的裙子给剪了。”可不管怎样,在村人的议论和异样的目光中,陈金莲看着
我,勇敢地走了过去。
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得目瞪口呆。回家我问妈妈,为什么这村里的男女说话调笑肆无忌惮,
但女孩穿条裙子就犯了大忌?而且,傍晚女人们从地头收工回来,在河埠头洗脚,裤腿卷得
老高的,比穿长裙露出一截小腿肚要厉害多了。妈妈说那是在农村。“我也穿着裙子呀。他们
怎么都对我客客气气的?”我问。妈妈说:“因为你是个孩子,而且,你是城里的孩子。”
我很关心的是那个小脚的老太太到底有没有拿着剪刀去绞陈金莲的花裙子,结果大概是
没有。只是,后来陈金莲的裙子,被她那老实巴交的男友给剪了。因为这,陈金莲死也不肯
嫁给他了。后来,陈金莲又穿上了另一条裙子。过了两天,村西有位姑娘,也穿了裙子出来。
后来,穿裙子的女孩越来越多了,大家也不知道该去骂哪一个了。
有人说,陈金莲穿裙子,其实早有预谋。因为,她那条裙子就是她的堂妹、小脚老太太
的嫡亲孙女、学裁缝的阿花做的。而且,村里女孩的裙子式样都一样,想必都出自阿花之手。
她们一起做的裙子,已经藏了一阵子了。
多少年后,一次我回故乡,听陈金莲跟阿花说:“你说现在的女孩咋回事,裙子越穿越
短?”“老姐姐,以前呀,她们让我做裙子,我都做能盖住膝盖的。可是,现在她们根本不要
我做,都直接去店里买了。”“年轻人,就由她们去吧。”陈金莲说。说着,她的目光,投向了
路口的那棵皂角树。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 年第 21 期)
注:①眼戳刺:慈溪话,讨厌的意思。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开头写夏天酷热难当的环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也为下文写村民乘凉和陈金莲穿
裙子创设了背景。
B.陈金莲对“我”分外客气,极力从“我”这里打听城里的事,是想了解外面的世界,表现了
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陈金莲长得漂亮,还爱美追求时髦,并且敢想敢做、是村里第一个敢于挑战世俗的姑娘。
D.小说结尾写陈金莲把目光投向“路口那棵皂角树”,意味深长,那棵树留存着她勇敢地挑
战世俗的记忆。
【答案】C.曲解文意。她只是敢于挑战世俗,是村里第一个穿裙子的姑娘,并不能看出她是
第一个敢于挑战世俗的姑娘。
8.小说通过“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的构思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解析】“我”是第一人称,情节结构上,以“我”为视角展开故事情节:“我却忙着串门”“我听
到一个清脆的声音”“第二天,我按照她的话做了”“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得目瞪口呆”“我很关心
的是那个小脚的老太太到底有没有拿着剪刀去绞陈金莲的花裙子,结果大概是没有”“多少年
后,一次我回故乡”。可见“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是故事的亲历者和旁观者,“我”的讲述使
故事更具真实性。人物塑造和揭示主题上,“我要挨个去看那一年未曾见面的小伙伴以及村里
的男女老少”“自从我去父亲工作的城市读书后,暑假回来她对我就分外地客气。于是,我边
吃瓜,边给她讲,城里用自来水,城里很多人吃单位食堂。食堂里各种点心都有,包子、花
卷、发糕,还有面包、蛋糕”,交代“我”的特殊身份,有利于塑造陈金莲的形象和表现小说改
革开放的主题。
【答案】①“我”的身份是一个女孩子,可以更好地走近陈金莲这个人物,了解她的内心,有
利于其人物形象的塑造;②“我”的经历是农村出生,到城里读书,有开阔的眼界,对农村的
风气认识得更清楚,便于展示当时农村社会环境的特点;③“我”是故事的亲历者和旁观者,
由“我”来讲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也融入了“我”的感受与情绪,便于表现主题。 9.小说常常以小见大来反映社会,表现主题。文章通过写陈金莲穿裙子的故事,反映了上世
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解析】小说围绕陈金莲穿裙子展开故事情节:“她从箱底拿出了一条裙子,苹果绿小碎花
的。她先套上裙子,然后脱下长裤,转了一圈,那没膝的裙子像花一样绽开”“乘凉的人都
伸长了脖子。一个穿着裙子的袅娜的身影正由远至近。清风吹起,那裙裾就像荷叶一样摆动。
而那个陈金莲,她就昂着头挺着胸过来了”“后来,陈金莲又穿上了另一条裙子。过了两天,
村西有位姑娘,也穿了裙子出来。后来,穿裙子的女孩越来越多了,大家也不知道该去骂哪
一个了”“村里女孩的裙子式样都一样,想必都出自阿花之手。她们一起做的裙子,已经藏
了一阵子了”通过陈金莲第一个穿裙子、女孩偷着做裙子,表现年轻人开始走出封闭,追求
美好;“在村人的议论和异样的目光中,陈金莲看着我,勇敢地走了过去”“后来陈金莲的
裙子,被她那老实巴交的男友给剪了”,说明社会还存在着顽固的保守思想;“你说现在的
女孩咋回事,裙子越穿越短?”“现在她们根本不要我做,都直接去店里买了”表现改革开
放是大势所趋,是不可阻挡的。
【答案】①人们开始走出封闭,解放思想,大胆追求美好事物。村里不少女孩偷偷做了裙子,
陈金莲是第一个穿裙子的女孩。②社会还存在着顽固的保守思想。村人的议论和异样目光;
陈金莲的裙子被她那老实巴交的男友给剪了。③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后来穿裙
子的女孩越来越多了,裙子也越穿越短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卫青字仲卿。其父郑季,河东平阳人也。元光六年,拜为车骑将军。元朔元年秋,青复
将三万骑出雁门,李息出代郡。青斩首虏数千。明年,青复出云中,西至高阙,遂至于陇西,
捕首虏数千,畜百余万,走白羊、楼烦王。遂取河南地为朔方郡。以三千八百户封青为长平
侯。
元朔五年春,令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匈奴右贤王当青等兵,以为汉兵不能至此,饮醉,
汉兵夜至,围右贤王。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追
数百里弗得,得右贤裨王十余人,众男女万五千余人,畜数十百万,于是引兵而还。 至塞,
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为大将军,诸将皆以兵属,立号而归。上曰:“大将军
青躬率戎士,师大捷,获匈奴王十有余人,益封青八千七百户。”
苏建为右将军,郎中令李广为后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咸属大将军,斩首数千
级而还。月余,悉复出定襄,斩首虏万余人。苏建、赵信并军三千余骑,独逢单于兵,与战
一日余,汉兵且尽。信故胡人,降为翕侯,见急,匈奴诱之,遂将其余骑可八百奔降单于。
苏建尽亡其军,独以身得亡去,自归青……
春,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而敢力战深入之
士皆属去病。 赵信为单于谋曰:“汉兵即度幕,人马罢,匈奴可坐收虏耳。”乃悉远北其辎
重,皆以精兵待幕北。而适直青军出塞千余里,见单于兵陈而待,于是青令武刚车自环为营,
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匈奴亦纵万骑。会日且入,而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汉益
左右翼绕单于。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战而匈奴不利,薄莫,单于遂乘六骡,壮骑可
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昏,汉匈奴相纷挐,杀伤大当。元封五年,薨,谥曰烈侯。
(选自《汉书•卫青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追数百里/弗得
B.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追/数百里弗得 C.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追/数百里弗得
D.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追数百里/弗得
【答案】A “溃围北去”动作连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BD;“数百里”修饰“追”的距离,中间
不应断开,排除 BC。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元兴,东汉和帝刘肇的年号。自秦始皇起,依照惯例,皇帝登基当年或第二年更换年号,
有的皇帝甚至有多个年号。
B.车骑将军,是中国古代的高级将军官名。汉制,金印紫绶,位仅次于大将军及下文提到
的骠骑将军。东汉末年开始成为常设的将军官名,唐朝之后废除。
C.辎重,出自《老子》。是古代军事中的用语,表示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
物资,后扩用于社会方面。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
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答案】A 年号为汉武帝时期创建,秦始皇等汉武帝之前的皇帝没有年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卫青骁勇善战。元朔元年,卫青率领三万骑兵攻打匈奴,歼灭敌军几千人。第二年,又
出兵云中郡,再次歼灭敌军几千人。
B.卫青屡受提拔。元光六年,卫青被提拔为车骑将军。元朔五年,又被天子册封八千七百
户。此后,又作为大将军率领五万骑兵和霍去病一道攻打单于。
C.卫青用兵有方。看到单于率军在等待汉军,卫青即命士兵用武刚车环绕布成阵营,派出
五千骑兵前去冲击匈奴军。
D.卫青足智多谋。日落时分,刮起大风,沙砾扑面,两军互相看不见,卫青派出左右两侧
部队包抄单于。成功击败单于的军队。
【答案】D.“成功击败单于的军队”说法有误。根据“单于遂乘六骡,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
西北驰去”可知,单于只是撤退,并未被击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曰:“大将军青躬率戎士,师大捷,获匈奴王十有余人,益封青八千七百户。”。
②信故胡人,降为翕侯,见急,匈奴诱之,遂将其余骑可八百奔降单于。
【答案】①躬:亲自; 戎士:将士、兵士;益封:增封、加封
译文:天子说: “大将军卫青亲率战士征战,出师大捷,捉获匈奴王十余人,增封卫青食邑
八千七百户。”
②故:原来; 将:率领、带领;可:大约
译文:赵信原是匈奴人,投降汉朝后被封为翕侯,这时他看到情况危急,匈奴又来引诱他,
便率领他的残余骑兵约八百人奔降单于。
参考译文:卫青,字仲卿,河东平阳人。元光六年,卫青担任车骑将军。元朔元年秋天,卫
青又率领三万骑兵攻打匈奴,出兵雁门关,李息出兵代郡。卫青歼灭敌军几千人。第二年,
卫青又出兵云中郡,西到高阙,直到陇西,歼灭敌军几千人,获牲口百余万头,赶跑了白羊
王和楼烦王。汉朝就把河南地区设为朔方郡。划三千八百户封卫青为长平侯。
元朔五年春天,汉朝命令车骑将军卫青统率三万骑兵出高阙。匈奴右贤王面对卫青等部,
以为汉军不能到他那裹,喝醉了酒。汉兵夜间赶到,包围了右贤王,右贤王惊恐,连夜逃走,
仅带着他的一个爱妾和几百个精壮骑兵飞跑,冲破汉军包围圈北去。汉朝轻骑校尉郭成等追
了几百里,没有追上,俘虏右贤王属下小王十多人、男女人众一万五千多人、牲口数十上百
万头。于是卫青率军回来。军到边塞,天子派使者捧着大将军印,就在军中任命车骑将军卫
青担任大将军,诸将都把部队归大将军统率,大将军建立官号而归。天子说: “大将军卫青亲率战士征战,出师大捷,捉获匈奴王十余人,增封卫青食邑八千七百户。”
苏建担任右将军,郎中令李广担任后将军,左内史李沮担任强弩将军,都归大将军统率,
歼灭敌军几千人而还。一个多月后,全都再出定襄郡攻打匈奴,歼灭敌军一万多人。右将军
苏建和前将军趟信两军合并计有骑兵三千多人,独遇单于大军,跟他们交战一天多,汉军将
尽。前将军赵信原是匈奴人,投降汉朝后被封为翕侯,这时他看到情况危急,匈奴又来引诱
他,便率领他的残余骑兵约八百人奔降单于。右将军苏建全军覆灭,只身逃脱,回到大将军
大营……
春天,武帝派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领五万骑兵,另有步兵和运输部队紧随
其后有数十万人,那些敢于死战不怕深入敌阵的士卒都属于霍去病。赵信为单于出计谋说:
“汉朝军队就是度过大漠,兵马也很疲乏了,我们可以坐收俘虏。”于是单于把辎重都运送
到北方很远的地方,衹将精兵布署在沙漠北面等待汉军。这时恰好卫青的部队出塞一千多里,
看到单于率军在等待汉军,卫青即命士兵用武刚车环绕布成阵营,派出五千骑兵前去冲击匈
奴军,匈奴也派一万余骑兵来攻。这时正是日落时分,刮起大风,沙砾扑面,两军互相看不
见,汉军派出左右两侧部队包抄单子。单于看见漠兵众多,而且兵强马壮,打下去对匈奴不
利,便趁着黄昏乘着六匹骡拉的车,带着几百名精壮骑兵冲破汉军的包围向西北逃去。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 14—15 题。
春残
陆游
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
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
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
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
注:①1164 年,宋室用大量财物向金人乞得苟安局面,签订隆兴和议。本篇作于淳熙三年(1176)
春暮,时隔十数载,陆游五十二岁,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兼四川使司参议官,实际上
是闲职。②打围:打猎。因须多人合围,故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联即点“春残”,日暮“落晖”更添作者感慨。
B.颔联对仗工整。时空相应,“无功”“有梦”对举。
C.颈联宕开写景,紧扣“春残”,写望中田间景象。
D.尾联忆昔日“飞鹰醉打围”场景,以雄豪气概收。
【答案】D D 项中“以雄豪气概收”说法错误,尾联大意是:对游走各地做官的生涯已经产
生厌倦之情,神情黯然消极颓废到如此程度,连自己也感到可笑;这种情况下,又有谁能记
得当年那个英姿焕发携飞鹰乘醉打猎时的充满豪气的陆游形象? “飞鹰醉打围”的气概,冠以
“谁记”,让人顿觉感慨横溢,满怀怆然,昔年的雄豪气概不过更增此时的摧颓意绪罢了,表
达的是诗人的伤感无奈。
1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
感,请作简要分析”,这是针对词的下阕设题;然后要抓住诗歌的标题、注释、诗中的意象以
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句等来分析;最后组织语言作答。作答时注意不要只写几个表现情感的
词语,要结合内容答情感,指出情感生发的原因,如有手法要一并写出。首联“石镜山前送
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写出暮春时节,草木青葱的美好景致。依依,是留恋不舍的样子,
既有对即将逝去的大好春光的留恋,也有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不舍;颔联“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根据“无功”“有梦”“征人”,从这些关键词上可看出诗人欲报国却
无门的苦闷,“乡远”则代表思乡;颈联“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写岀苜蓿生
长极为茂盛,突出在麦苗中稀疏的场面,紧扣“春残”二字选取暮春季节田间的典型景物,
一方面透出恬静和平的意致,另一方面又暗含某种寂寥的意绪;尾联“倦游自笑摧颓甚,谁
记飞鹰醉打围”,对游走各地做官的生涯已经产生厌倦之情,神情黯然消极颓废到如此程度,
连自己也感到可笑;这种情况下,又有谁能记得当年那个英姿焕发携飞鹰乘醉打猎时的充满
豪气的陆游形象?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无奈,对官场的厌倦。
【答案】①伤春惜春之情和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不舍;②报国无门之叹和对家乡的思念;③
对官场的厌倦,英雄迟暮的无奈。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诗经•氓》中,“ , ”两句描写了女主人公想象回到家时的情景,其
间包含着无尽的凄婉和哀怨。
【答案】 兄弟不知 咥其笑矣
(2)《行路难》中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的句子
是: , 。
【答案】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荀子《劝学》中,以螃蟹设喻,指出“ , ”在于“用心躁也”,从反
面论述要学习必须专注、持之以恒。
【答案】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民宿,不是简单的一栋房子,而是一种生活状态,是当地风土人情的载体。在激烈的市
场竞争中,要想 ,民宿应或依托于历经沧桑的古老建筑,或依托于恬静美丽的自然风光,
或依托于深厚的文化底蕴, ,精心设计,形成自己的独特魅力。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
色文化,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与诗意栖居的惬意。
选择民宿,实际上是在选择一种更有人情味、更让人满意的体验。走进民宿,院内树影
斑驳,怪石嶙峋,真是 。一家民宿,如果只有古朴的房屋和美丽的景致,但服务态度和卫
生条件差,存在安全隐患,则会给人一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感觉,使其吸引力大打
折扣。所以,有品质的民宿不仅要富有特色和魅力,还要提供更加“走心”的服务以及合乎
规范的卫生条件、消防设施等,让游客在消费体验中感到舒心、放心。
从长远来看,民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合理规划,尤其是在一些适合民宿集聚发展
的地区,更要统筹规划,实现差异化发展,切不可 ,一拥而上,简单模仿,恶性竞争。同
时,( ),拓展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脱颖而出 就地取材 别具匠心 饮鸩止渴
B.出类拔萃 因地制宜 别有洞天 急功近利
C.出类拔萃 就地取材 别有洞天 饮鸩止渴
D.脱颖而出 因地制宜 别具匠心 急功近利
【答案】 B 出类拔萃:超出同类。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脱颖而出”只能
用于人。此处是说“民宿”,应选“出类拔萃”。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
的办法。就地取材:在本地选取需要的材料。此处横线前有“或依托于历经沧桑的古老建筑,或依托于恬静美丽的自然风光,或依托于深厚的文化底蕴”,故“因地制宜”更切合语境;别有
洞天:另有一种境界,形容风景等引人入胜。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艺方
面创造性的构思)。此处用来形容风景,所以选“别有洞天”。饮鸩止渴:用毒酒解渴,比喻只
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急功近利:急于追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从横线后面的“一
拥而上,简单模仿”等内容看,应选用“急功近利”。故选 B。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尤其是可以与当地特色文化相融合,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与
诗意栖居的惬意。
B.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来提升自身品味,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享
受到诗意栖居的惬意。
C.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相融合来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
动,享受到诗意栖居的惬意。
D.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相融合,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
动与诗意栖居的惬意。
【答案】C 该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少了与“通过”相搭配的中心语;二是搭配
不当,“触摸”可以与“脉动”搭配,但与“惬意”不搭配。A 项,“触摸”与“惬意”不搭配;B 项,
“通过”缺少中心语;D 项,“触摸”与“惬意”不搭配。故选 C。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还要促进民宿产业与周边的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链条得以延长
B.民宿产业与周边的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得以实现,延长产业链条
C.还要促进民宿产业与周边的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条
D.民宿产业与周边的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得以实现,产业链条得以延长
【答案】C 题中括号前面的“更要统筹规划”里有一个“要”字,后面接“还要”更恰当。根据括
号后面的“拓展……环节”“带动……发展”的动宾结构来看,“延长产业链条”更恰当。故选 C。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传统社会里讲究知根知底,邻里之间、祖宗三代的故事往往都烂熟于心。在传统社会里,打
听、传播、议论别人的私事并①______,更遑论法律制裁,它甚至获得舆论的支持。因为在
法治缺失的传统社会中,这种舆论生态能给社会成员施加普遍的道德压力,②______。但在
现代社会,隐私权已经成为受到法律保护的公民权利。对隐私权的侵害,既为道德所不容,
③______。
【解析】语段围绕隐私权展开论述。第一处根据“传统社会里讲究知根知底,邻里之间、祖
宗三代的故事往往都烂熟于心”、“更遑论法律制裁,它甚至获得舆论的支持”推断,应该是
“不会受到舆论道德的谴责”;第二处根据“在法治缺失的传统社会中,这种舆论生态能给社
会成员施加普遍的道德压力”推断,后面应该是结果,即“进而维持社会秩序”;第三处根据
“在现代社会,隐私权已经成为受到法律保护的公民权利”、“对隐私权的侵害,既为道德所
不容”推断,应该是“也触犯了法律规定/也为法律所不许”。
【答案】①不会受到舆论道德的谴责; ②进而维持社会秩序; ③也触犯了法律规定/也为法
律所不许。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
日前,“智胜空天 -2019”无人机挑战赛在空军工程大学三原校区落幕。来自国防科技大学、西
北工业大学、山东大学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 112 支队伍 500 名选手齐集一堂,为智能无人技
术贡献创新概念和应用技术,为智能无人领域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学术论坛在挑战赛期间同时举行,专家学者围绕智能无人领域前沿概念等问题展开研讨。此次竞赛由空军工程大学
主办,空军参谋部训练局和中国航空学会指导,西安阁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管委会协
办。
【解析】根据第一句话能概括出主要事件为:无人机挑战赛在空军工程大学落幕。根据“来
自国防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山东大学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 112 支队伍 500 名选手齐集
一堂,为智能无人技术贡献创新概念和应用技术,为智能无人领域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可
以概括出的信息为:500 名参赛选手来自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根据“学术论坛在挑战赛
期间同时举行,专家学者围绕智能无人领域前沿概念等问题展开研讨”可以概括出的信息为:
挑战赛期间还举行智能无人领域学术论坛。据此整合成一个不超过 60 字的段落即可。
【答案】: 空军工程大学主办的无人机挑战赛落幕,500 名选手来自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
所,挑战赛期间还举行智能无人领域学术论坛。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有一位老人,被称为中国科学界的“扫地僧”,经常脚踏布鞋,衣着简朴,他就是中国著
名遥感学家、遥感领域泰斗级专家李小文。他外表不羁,仙风道骨,体现了传统知识分子的
风骨、本色、随性。有人说,这实在是当下社会的一泓清流。
清流:①清澈的水流;②比喻有名望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或健康的风气。(《现代汉
语规范词典》第 3 版)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
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要抄袭、套作。
例:标题和开头
宛若清流于心
一条条水湾环城而过,说深不深,说浅不浅,是山泉汇集成的。窄的地方,潺潺做响,
搭上几块石头,便可涉足越过;宽的地方,像一泓深潭,晶莹碧透,清澈见底,两岸柳丝婆
娑,绿草茵茵。这里的人们,靠水就吃水,时间久了,淡忘了,这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