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怔怔(zhèng) 慰藉(jí) 伛偻(lǚ) 骸骨(hái)
B.矩形(jū) 吮吸(shǔn) 桎梏(gù) 趿拉(tā)
C.坍圮 (pǐ) 笨拙(zhuō) 笑靥(yè) 咋舌(zé)
D.谂知(shěn) 篡夺(chuàn) 恪守(kè) 浸渍(zì)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一个人着装不拘礼节,可能表示你对交流沟通的另一方的漠视,但肮脏的牛仔裤与笔
挺气派的西装确实会给人以截然不同的印象,因此备受年轻人的青睐。
B.毕飞宇的《推拿》是超凡脱俗的大气之作,小说以细腻而熨贴的文笔,写出了一群盲
人在急剧发展的都市丛林中的梦想与尊严,作者借助盲人之“盲”反映了全人类所面临的共
同窘境。
C.继中大在唐家湾建分校后,清华大学科技楼毗临而建,人民大学、北师大、北理工等
重点高校也纷至踏来;这里以中大珠海校区为先驱的大学城已颇具规模。
D.作为米脂的“四大家族”之一,自金兴定年间(1217~1222)始祖杜钦以来,米脂杜氏
在米脂已经生活了 700 余年,实可谓陕北地区的名门旺族。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没有人不渴望幸福,但幸福究竟是什么呢?它不可琢磨,却又似乎无处不在。不同的
人对幸福有着不同的理解。
B.铁路部门关于解决一票难求的“表态”已多次食言,一票难求的问题到底什么时候才
能得到解决,人们拭目以待。
C.实行“问责制”以后,各政府部门分工更加细致明确。只要大家各行其是,各尽其责,
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D.由于楼盘前临碧水背依青山,环境十分优美,发售第一天便十室九空,销售场面十分
火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波斯托伊纳溶洞设施的完善及知名度的提高,每逢节假日,溶洞总是人满为患,
而且游客越来越多,在旅游旺季,洞口列车站的繁忙程度堪比大型火车站。
B.支付宝旗下移动支付平台支付宝钱包率先推出指纹支付,用户不再需要输入数字密码,
只需用手指在指纹传感器上轻轻一按,即可成功。
C.群众对廉政腰鼓表演、廉政剪纸、快板说唱、三句半等各种廉政文化活动喜闻乐见,
将反腐倡廉的主旋律在潜移默化中植入人们的心里。
D.很多时候,一提到中国儿童,哪怕是暑假,主角总是这样一群被学业纠缠的城市孩子。
事实上,还有另一个更庞大也更沉默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也是主角。
5.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①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
②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
③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
④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⑤在实际上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A.②③①⑤④ B.④②⑤③①
C.②⑤④③① D.④③①②⑤
6.下面对联与后面人物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苏轼
B.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
C.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蒲松龄
D.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屈原
7.下列歌词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往事就像一场梦/将我的心轻轻触动
B..江南夜色下的小桥屋檐/读不懂塞北的荒野
C.在异乡的路上每一个寒冷的夜晚/这思念它如刀让我伤痛
D.过去的誓言就像那课本里缤纷的书签/刻画了多少美丽的诗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B.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C.吴之民方痛心焉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9.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生下来并没有不同,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学阶段就(留下)大的遗憾,我看不出他们的聪明。
C.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凡是这个州有奇异形态的山水,都被我游览过了。
D.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那么胜与败的次数,存与亡的道理……
10.下列对李煜《虞美人》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A.词的上片实写,下片虚写,由实入虚,将现实与回忆交织在一起。
B.词中通过几组意象的对比突出了往昔的繁华和今日的落寞。
C.词中运用比喻将原本抽象的愁绪形象化,写出了愁之多与难以排遣。
D.该词以宇宙时空的永恒与无情,衬托出家国人生的短暂与可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1—13 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
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
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
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
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
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跟从
B.至鸿门,谢曰 谢:道歉,谢罪
C.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想到
D.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同“隙”,嫌隙
12.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A.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B.以有尺寸之地
C.申之以孝悌之义
D.伏为圣朝以孝治天下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一见沛公谢罪,便脱口把曹无伤供出,自伤耳目,足见其毫无心机的性格。
B.对于范增举玦要求在席间杀死刘邦,项羽默然不应,体现了项羽“妇人之仁”。
C.项庄舞剑环节,项伯拔剑处处掩护刘邦,体现出项伯急中生智、有仁有义的品质。
D.范增见项羽不想在席间杀刘邦,于是请项庄舞剑,“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足见其
有远见。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4~15 题。
在改变的时代改变自己
俞敏洪
触屏技术是诺基亚第一个发现的,比苹果早很多,但为什么智能手机没从诺基亚出来?
因为这与原来的团队基因相抵抗,当整个团队熟悉原有运作系统,并且可以靠原来那一套拿
着很多钱过得很舒服时,你让他们改变非常难。
改变有两点:第一,让人重新动脑子。动脑子不是想吃什么饭,穿什么衣,而是变革自
己和变革自己做的事情,新的做法,革自己的命,试问,有多少人在重新动脑子?人的惯性
思维是非常严重的。第二,就算意识到重新动脑子后,行为上能不能改变?这也不太容易。
就算个人行为能改过来,当你还有一个团队时,你能不能把团队思维改过来,这依然是件难
事。整体的改革必须靠绝大多数人接受才能够成功。
在改变的过程中,你可能失去了很多机会,眼看着一批批新生代把你超过去。诺基亚就
是这样被超过去的,苹果将来也会这样。所以我现在做好了准备,宁可在改革的路上死掉,
也不愿死在原来成功的基因里。
这个世界不断在变,但有些东西你不能变。做一件事时,你必须要考虑是否热爱这件事。
我从来没有发现一个人做一件事情就只是为了赚钱,最后还能够做得特别成功的。你做的事
情一定要从心底认可,有信念的人面对失败和挫折时不太会轻易放弃。
商业背后是一切人类愿意接受的原则,不要一想到商业,就想到互相欺诈、互相骗钱,
会有这样的情况,但更多的是创造价值。只有中国创业家、企业家越来越多,中国社会才能
真正转型。
我建议大家有几个心态:
第一,不要怕生生死死,做任何事情只要命不丢就行了,你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就是赤
裸裸的,你怕什么?
第二,缺什么东西就去要,就像看见喜欢的女孩就去追,追不上是你运气不够,但是不
追一辈子后悔。当年,我最不起眼的学生跟我要资源,第一次时,我不回信。可到第五次时,
我必须回信,要不然良心过不去。这个世界上 95%的事情,只要有勇气和胆量,加上“死不要
脸”的韧劲就能成功。
第三,紧跟时代,否则不管你做的事情多么牛,多么好,都有可能失败。比如开书店很
有理想,但书店都没有办法经营下去了,没有跟上这个时代对于新商业模式和新需求的呼应,
跟不上只能退出历史。我现在最担心我跟不上时代,但是我一直在努力。
最后,变革自己,不要指望任何人,也不能指望任何人,天下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能挽救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选自新浪网俞敏洪的博客,有删改)
14.关于“改变自己”的论述,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触屏技术之所以没有从诺基亚出来,原因主要在于它缺少一种改变自己的勇气。
B.改变自己必须是重新动脑子革自己的命,在作者看来,这是很不容易的事,因为人有
严重的惯性思维,很少人能够主动改变自己。
C.就算个人有勇气去改变自己,也并不意味着一定成功。在一个团队里,成不成功主要
取决于改革能否被绝大多数的人接受。
D.这个世界不断在变,喜欢的事不一定跟得上时代,唯有与时俱进,才有可能保持不败,
所以做一件事,不要太在意这件事是否是自己热爱的事。
1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改变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失去很多机会,一批批新生代很有可能会把我们超越过
去,但是如果不改革,我们只会死在原来成功的基因里。
B.虽然我们处在一个改变的时代,但有些东西并不能轻易改变,比如说信念。
C.人们想到商业,就会想到尔虞我诈,其实这些都是落后的想法。现代社会商业只会创
造价值,而创业家、企业家能够促使中国社会转型。
D.变革自己,不能依靠任何人,能拯救自己的,只有我们自己。
二、填空题(本大题 5 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故不积跬步, ▲ 。 (荀子《劝学》)
(2)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 。(苏洵《六国论》)
(3)东船西舫悄无言,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4)恨相见得迟, ▲ 。(王实甫《长亭送别》)
(5)寄蜉蝣于天地, ▲ 。(苏轼《赤壁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7 题 2 分,第 18 题 4 分,共 6 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7—18 题。
①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
物,但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
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
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
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
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
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
还不愧杀!
②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
从它里面说,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
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
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
③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17.“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一句中为什么前面说“花草”,
后面又说“草花儿”?(2 分)
答:
18.文章以“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收笔有什么作用?(4 分)
答:
四、课外文言文(14 分)
古砚说
【明】许獬
余家有古砚,往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而有识者
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
其为真五代、宋与否。
虽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当时人亦仅以当一砚之用耳,岂知其必不毁,必至于今而
为古耶?盖至于今,而后知其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时,所宝为周、秦、汉、魏
以上物者,视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汉、魏以上物,示周、秦、汉、魏以上人,
其人自视又奚如?
人见世之熙熙者,沉酣于纷华绮丽之乐,奔走于权贵要津之门,褰裳濡足,被僇辱①而
不知羞。于是有一人焉,出而矫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书图画、器物玩
好自娱,命之曰好古。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则庸俗人亦
从而效之。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必穷极其所无,以谄事权贵要津;权贵要津亦时出其所有
以夸士。而士之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每与世竞逐,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
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夫既与庸俗人同好矣,而犹哓哓②然窃好
古之名,以求其自异于庸俗,不知其名则是,而其意则非。
吾之所谓好古者学其道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见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③之所存而以玩焉
则恍然如见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厌。故夫古之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
予观今世之所好,大率类是。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作古砚说。
【注】①僇辱:羞辱,侮辱。 ②哓(xiāo)哓:吵嚷。 ③手泽:先人或前辈的遗墨、遗物。
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 遗:赠送
B.宜谨宝藏之 宝:当作珍宝一样
C.示周、秦、汉、魏以上人 示:告诉
D.是以好之而不厌 厌:满足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 分)
A.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 日与其徒上高山
B.赛裳濡足,被僇辱而不知羞 蟹六跪而二鳌
C.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 鸡豚狗彘之畜
D.以淡泊自守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2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作者从一方古砚起笔,围绕人们对待古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体现了作者直面时俗
的批判精神和卓尔不群的个性特征。
B.文章第二自然段指出,流传到后世的古物,在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只是被当做一件
普通的物品来对待的。
C.作者认为,真“好古”的人,搜求古物,追慕古人的道德、文章;假好古的人,或附
庸风雅,或泊媚权贵以逐利求进。
D.文章借古砚之事,联系现实,对当时盲目好古、仿古的风气进行针贬,并在文章最后
点明写作缘由。
2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吾 之 所 谓 好 古 者 学 其 道 为 其 文 思 其 人 而 不 得 见 徘 徊 上 下 庶 几 得 其
手 泽 之 屏 存 而 以 玩 焉 则 恍 然 如 见 其 人 也 是 以 好 之 而 不 厌
2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3 分)
(2)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2 分)
五、诗歌鉴赏(5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6~7 题。
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①
(宋)苏轼
谁作桓伊②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注]①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与友人柳子玉一同南下,次年二月于金山送别柳子玉。②
桓伊:东晋时音乐家,善吹笛,曾为王徽之吹奏三个曲调。
24.“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运用了 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2 分)
25.本词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3 分)
六.写作题(本大题 40 分)
2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一味地怀疑,你的世界将变成灰色。
有人说:一味地相信,你的人生就只能匍匐。
对以上两种说法,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观点明确,以议论为主。③不少于 800 字。
语文
一、语言基础题
1.解析:选 C。A.慰藉 jiè;B.矩形 jǔ;D. 篡夺 cuàn。
2.解析:选 A。B 项,熨贴—熨帖;C 项,毗临—毗邻,纷至踏来—纷至沓来;D 项,
名门旺族—名门望族。
3.解析:选 B。B 项,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用于句中正确。A 项,琢磨:思考;
考虑。句中应该用“捉摸”。捉摸:猜测,预料;揣测。多用于否定式。C 项,各行其是:各
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贬义词,用于句中不当。D 项,十室九空: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
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用于句中不当。
4.解析:选 A。B 项,成分残缺,应在“成功”之前或之后加上“支付”。C 项,前后主
语不一致,应在“将”前加“这些活动”。D 项,结构混乱,应将“也是主角”删除。
5.解析:选 D。语意可分三层,第一层,“但是”承上句,指出“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第二层③①两句进一步阐明为什么要“咬文嚼字”,第三层②⑤两句总结“咬文嚼字”的实质
意义。
6.解析:选 A。A 项写的是辛弃疾,他曾写过献给皇帝的《美芹十论》。另外从“继东坡”
判断,亦可知写的不是苏轼。
7.解析:选 B B 项拟人,其余三项都有比喻。
8.解析:选 B。A.宣言:扬言说。C.痛心:痛恨。D.告诉:报告申诉。
9.解析:选 C。A.生:通“性”,资质,禀赋。译为:君子的本性(和一般人)并没有不同,
善于借助外物罢了。B.小学:小,小的方面;学,学习。译为: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
放弃,我看不出那种人聪明(在什么地方)。D.数、理:天数,命运。注意互文的修辞。译为:
那么胜负存亡的命运。
10.解析:选 A。“春花秋月”是实,“往事”是虚;“小楼”“东风”是实,“故国”
是虚;“朱颜”是实,“雕阑玉砌”是虚,全词虚实结合,不落痕迹。
11.解析:选 A。A 项,从:使……跟从。
12.解析:选 A。A 项,与例句用法相同,连词,来,表目的;B 项,连词,才;C 项,
介词,把;D 项,介词,用。
13.解析:选 C。C 项,项伯是个重小情失大义、不顾大局、缺乏远见的糊涂者。
14.解析:选 D。D. “不要太在意这件事是否是自己热爱的事”错,文中强调“你做的
事情一定要从心底认可”。
15.解析:选 C。“现代社会商业只会创造价值”错,文中是“……互相欺诈、互相骗钱,
会有这样的情况”。
二、填空题
16、略
三、简答题
17.“花草”偏重于花,价格贵;“草花儿”偏重于草,价格便宜。“草花儿”,一个“儿”
字凸显京味儿,符合北平人说话的习惯,更显亲切,表现了作者对北平物产的喜爱。
18.点明题意,表达作者对北平的眷恋与思念之情;照应前文“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
出来”,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直抒胸臆,最后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到高潮后又戛然而止,
耐人寻味。
四、文言文阅读
19.C 示:给……看
20.D D 项都是介词,凭借。A 项第一个代词,“它”,第二个代词,“自己的”;B 项第一
个连词表转折,第二个连词表并列;C.项第一个定语后置的标志,第二指示代词,“这”。
21.A “批判精神”倒是有一点,但要说“卓尔不群的个性特征”,属于无中生有。
22.吾之所谓好古者/学其道/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见/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之所存而
以玩焉/则恍然如见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厌
23.(1)所以大凡能称之曰 “好古”的人,一定不是平庸世俗的人。因为那不是平庸
世俗的人所喜欢的,那么那些平庸世俗的人也就追随并模仿着他们。(“名”“以” “效” )
(2)这不是真能爱好古物,只不过与平庸世俗的人趣味相同罢了。(“是”“也”“特”
为得分点)
【译文】
我家有方古砚,是过去因友人的赠送所得到的,接受了后就一直放在那里,当作一方(普
通)的砚台使用着,不知道它是一方(珍贵)的古砚。不久有能辨识古物的人告诉我:“这
是五代、宋时的古董,年代很久了,应该小心的把它当作珍宝一样收藏着,不要让它受损和
毁坏了。”我听到了这样的劝告后,也就依从了他的话把(这方砚)当作了宝贝。但没时间
来辨识它是否真的是五代、宋代时的物件。
虽然这样,这器物如果真的是五代、宋时的东西,当初的人也只仅仅把它当作一个砚台
来使用罢了,哪里知道一定不能毁坏、还一定要把它传到现在而成为一件古物呢?传到现在,
然后才知道它是五代、宋时(的宝物),不知道它在五代、宋时,那些把周、秦、汉、魏以上
时期的器物当作珍宝的人,对这块(五代、宋时的)砚台又如何(看待)呢?但又不知道那
些把周、秦、汉、魏以上时期的器物,拿来给周、秦、汉、魏以上时期的人看,那时期的人
看这些器物有怎样呢?
人们看到世上那些和和乐乐的人,沉醉于奢华艳丽的享乐中,在权贵和地位显赫的人的
门前来回奔跑,卑躬屈膝的样子,遭受羞辱却不知道羞耻。这时,有一个人站出来改变这种
风气,高高直立守道自重,凭淡泊的心态守住自己的操守,拿古代先人琴书图画、器物爱好
来娱乐自己,并且美其名叫“好古”。所以大凡能名之曰 “好古”的人,一定不是平庸世俗
的人。因为那不是平庸世俗的人所喜欢的,那么那些平庸世俗的人也就追随并模仿着他们。
于是那些追求财利求得上进的读书人,一定想竭尽办法拿出权贵们没有的东西,来巴结侍奉
那些权贵要人;权贵要人也时时拿出自己的器物的在读书人中夸耀。可是那些羡慕“好古”
却不知追求什么的读书人,也每每与世人竞争角逐,一定要仿效他们所拥有的器物而后快。
唉!这不是真能爱好古物,只不过与平庸世俗的人趣味相同罢了。既然与平庸世俗的人
爱好相同,可是还要吵嚷着要拥有好古的名声,来显示与那些平庸世俗的人不一样。不知道
他们的名声是这样,而他们真实想法却不是这样的。
我所说的好古的人,想学习(先人或前辈)的道义,写他们那样的文章,思念他们的人
却不能相见,上下徘徊,期望只能得到他们的遗墨、遗物中存留下来的东西来玩赏,就好像
恍然见到他们真人一样,因此喜好它们而从不满足。所以古代的那些“好古”的人,不是因
为他们留下的器物,而是他们的为人。
我看当今世人所爱好的,大都像这样。不能详尽阐述,只能表述相近似的,就写了一篇
《古砚说》。
五、诗歌鉴赏
24.用典 愁怨
25.主人公深夜被笛声惊醒,看到一轮新月,江天茫茫,想到友人也不忍离别,而明天则
是花落絮飞的季节,朋友终究要离去,主人公内心充满了离愁,刻画了一位不忍送别,依依
惜别的主人公形象。
六、作文
参考作文
信任与怀疑的辩证法
作为一个生于中国,长于中国,最后也将死于中国的普通人,自然希望自己生活于其中
的是一个美好的社会,也希望自己的思想与行动能够使这个社会变得更美好,在此意义上,
我愿意选择相信;然而,如苏格拉底所言,“没有经过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作为
一个思想者,无论身处什么时代,我更愿意选择怀疑,在当下的中国尤其如此。
怀疑一切固然很累,但相信一切则很可怕。信任是一种降低人际复杂性和人与人之间的
交易成本的社会机制,固然是可欲的,但无数的历史事实却已经证明了——盲目地信任带来
的往往是巨大的社会灾难。年轻人的活力固然值得羡慕,然而,最怕看到青年因盲信而产生
的狂热——这在某种社会语境里虽然可以是一种建设性的力量,但在更多情况下,却是一种
巨大的破坏性力量,尤其在咱中国,后者的可能性往往更大。
怀疑意味着“重估一切价值”,是人类批判性地介入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人类精神生命和一
切创造性活动的力量之源。有怀疑,方有追问和探索;有不懈的追问和探索,方有创造、有
彻悟、有人类文明的进步。相信和怀疑都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而当代中国人——尤其是中国
青年——缺少的则恰恰是这两种力量,以至于既不能有效地相信,也做不到合理地怀疑——
他们所有的往往只不过是盲信或拒绝相信一切罢了。
信任危机并非理性地怀疑的产物——恰恰相反,它是盲信的亲生子女。盲信者在最终发现自
己原来一直生活在欺骗之中,往往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不相信一切。怀疑者则不然,他
质疑、他追问、他探究,经过省察和考证,他有选择地相信所遭遇到的一切——正是这种怀
疑、追问和探究的行动,增加了大大小小的骗子手的犯罪成本,有效地抑制了各种形式的欺
骗行为,最终产生的社会效果恰恰是各种值得信任的人和事的增多,而不是普遍弥漫的社会
信任危机。
如梁任公所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
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总之,作为中国社会的希望所在,广大青少年公民要有选
择地相信,更要理性地怀疑——唯有如此,才是救治当下笼罩着中国的信任危机,建设和重
建可欲的道德契约与人际和谐之不二法门。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是 2014 年 1 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题。抓住材料中“一味地怀疑,
一味地信任”两句话,这两句话有一个共同点——都强调了严重偏向某一方面而导致不幸。
结合二者的观点,不难看出,写作中要有辩证思想,要对这两种观点做出评价,再提出自己
的观点。比较好的立意如:
(1)不能一味地怀疑,需要有信任;在特殊环境下,需要一定的怀疑,而不能一味地信任等。
(2)既不能一味地怀疑,也不能一味地相信,独立判断将使你的人生充满光明。
这一立论是在对题意的全面分析上得出,“一味”意味着盲目,对后面行为的价值表示否定;
“一味地怀疑”意味着你对他人的诚信没有信心,认为这个世界充满黑暗和欺骗,从灰暗的
心理出发,“你的世界就会变成灰色”看不到亮色,看不到希望,最终可能导致悲观厌世。“一
味地相信”并不意味着你对世界充满信心,只能说这个人缺少头脑,严重一点,就说明这个
人已被彻底愚化。“愚化”之后,就只能“匍匐”,只能仰人鼻息,蝇营狗苟地过完自己的一
生。没有独立的思考就没有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作为人的尊严,生命就没有价值。
两种说法的前后句既可以说是假设关系,也可以说是条件、因果关系,反正前面一句是前提,
是条件,是原因,后面一句是结果。显然论证的重心在前提、条件、原因。倒过来将不符题
意。“一味”的反面是对对象发出有立场有判断有取舍的行动,表现在行动(“怀疑”或“相
信”)要有节制。如果从“怀疑是创新的前提”、“怀疑可以发现问题”等完全肯定怀疑的角度
立论或者从“相信别人,让世界充满爱”、“患难见真情”等完全肯定相信的角度显然也是偏
题的。
“怀疑”也好,“相信”也好,都要从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大局着眼,从是否有利于民族国
家的历史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而不是汲汲于一己私利,仅仅从是否有利于自身的角度。最糟
糕不是不知相信或怀疑,而是明知相信或怀疑,却从一己之私出发,原本应该怀疑的却选择
“一味地相信”,原本应该相信的却选择“一味地怀疑”。由此,也可以从“一味地怀疑”“一
味地相信”的原因、动机分析去论证。
评分说明:①“我”,可指作者本人,也可指泛化的“我”。②每出现 3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
复的不计,最多扣 3 分。③字体工整、卷面整洁者,酌加 1-3 分;字迹模糊、卷面不洁者,酌
减 1-3 分。④不拟题目者,扣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