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河北衡水中学 2020 届全国高三第三次联合考试(Ⅰ)
语文
本试卷 8 页。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 0.5 mm 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长期的契约实践中,唐代形成了有着东方文明特色的契约观念与文化,这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重要构成部分。
唐代社会的契约活动异常活跃。当今存世的唐代契约文书主要分为两部分,即新疆魏唐契约与敦煌唐
宋契约,年代涵盖唐初至唐末,种类则涉及“卖地契”“卖舍契”“卖牛契”“贷麦粟凭”等。从类型上看,
契约类型渐趋多元化,买卖契约、借贷契约、雇佣契约等均已出现。从主体上看,唐代契约的主体均是市
场交易过程中的平等主体,以良人为主,“两和立契,获指为信”。从结构与格式上来看,唐代契约则具备
常规的结构与格式内容,签约时间、交易主体、交易内容等不一而足。
唐代的契约制度也非常丰富,形成了国家法与民间法相结合的双重制度体系。而该制度体系所追求的
目标与契约观念相契合,即确保契约各方主体“守约”,维持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
唐代关于契约的国家法集中体现在《唐律疏议》与《杂令》中,且总体上干涉程度较低,遵循“私契
优先”的原则。为确保民间契约的正常履行,国家法首先是对其法律效力予以认可。以借贷合同为例,《杂
令》规定:“诸公私以财物出举者,任依私契,官不为理。”国家法对契约的少数内容及履行程序进行强制
性规定,在法律层面将契约内容科学合理化,避免因一方契约义务过重而难以履行。此外,为限制过度压
迫债务人,《唐律疏议》还强调债权人应采取官方诉讼的方式,私自“强牵财物”且超过本契者,将按坐赃
论处。同时,对于拒不履行契约的,国家法绝不纵容,甚至会动用刑罚来保障契约的履行。
相对于国家法,民间法对契约的规范似乎更为直接细致,借货、买卖、授田等各类契约均有民间法适2
用的情况。民间法形成于乡民长期的生活实践之中,虽然并未形成正式的文本表达,但其在调整乡民之间
的权利义务关系时,并不缺乏效力和规制性。民间法通常有着与国家法不同的标准或规则,而契约中经常
采用民间法的规定,以此来规避或突破国家法的适用限制。至于民间法对违约的处罚,由于民间法毕竟不
是国家法,很难直接设定处罚措施,但其优势在于为各地生活群体所认同,并共同遵守,故有着天然的约
束力。
除社会实践与制度文本之外,唐代的契约观念还体现于社会主流思想中。终唐一代,诚信始终在社会
主流思想中占据重要位置,统治者奉行“德礼诚信,国之大纲”,普通民众亦以之为日常行为准则。在此背
景下,诚信的观念进一步融入了唐代的经济生活之中,形成了以契约为主要形式的约束机制,推动了契约
活动乃至商品经济的发展。
毋庸置疑,契约观念对唐代社会的影响极大。盛世的出现,需要清明的政治作为基础,而这得益于唐
代统治者对契约观念的重视。盛世也意味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活跃,而契约观念恰恰为市场交易安全提供了
保障,推动了唐代社会经济的繁荣。
(摘编自柳正权《唐代社会缘何推崇契约观念》,(人民论坛)2018 年 6 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唐代契约大到田舍、小到麦粟均有涉及,立契成为市场交易主体的普遍选择。
B.唐代契约的国家法与民间法宗旨相同而各有侧重,共同确保契约各方“守约”。
C.唐代契约民间法的标准不同于国家法,经常被乡民采用来弥补国家法的不足。
D.诚信在唐代主流思想中占据重要位置,统治者和民众都将诚信当作行为准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全文从契约文本、契约制度、契约观念等多角度展开论证,论证思路清晰严谨。
B.第二段从类型、主体、结构格式三个方面论证了唐代契约活动异常活跃的原因。
C.第四段运用例证法,引述实例论证唐代契约国家法遵循的原则,增强了说服力。
D.第五段阐述民间法对契约的保障作用,既肯定优势也指出不足,表达客观辩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唐代社会非常重视契约,当时所有的市场交易行为都必须在签订契约的前提下完成。
B.唐代有关契约的法律比较完善,《唐律疏议》和《杂令》就是主要的契约法律文献。
C.在唐代,一个人如果违背了契约,轻者会受到民间法处罚,重者会受到国家法严惩。
D.诚信观念融人经济生活,推动了契约约束机制的形成,促进了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3
材料一:
顺天应时是二十四节气的文化精神,也是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的行事准则。这一行事准则的形成有其深
厚的实践基础和思想基础。二十四节气首先是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自然结果。同时,又与中国人的天人合
一的思想及中国人的关联宇宙观密切相关。
因地制宜是顺天应时的具体体现。气候、水文、地形、地貌、物产的不同,使得人们必须结合地域特
征决定生产生活的节奏与内容,“顺天应时”里的“天”和“时”是客观的又是具体的自然界,生活在特定
地方的人们所顺之天,所应之时,都必然首先是指这一个地方的天和时,因此,因地制宜是顺天应时的必
然要求,只有“因地制宜”地“顺天应时”才是真正的“顺天应时”;因地制宜也是顺天应时的具体体现,
只有充分考虑自然地理条件的地方性,二十四节气才能真正发挥指导农业生产、安排日常生活的作用。事
实上,不同地方的中国人正是在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制度的框架下,因地制宜,创造出符合本地特点、具
有本地特色、发挥本地优势的节气文化的。
(摘编自张勃《顺天应时:二十四节气的文化精神》)
材料二:
二十四节气是传统农耕文化的产物,其产生、发展与传播适应了农耕时代的经济生产方式与社会生活
需求,并在传统中国人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十四节气是传统时期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时间指针,这也是二十四节气在传统时代最基本的功能与
价值。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即在于把握农时,所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
上》)。二十四节气,据太阳周年回归运动而来,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气候的冷暖变化、降水多寡等情况,故
古代先民就以其作为把握不同农事时间点的基本依据,正所谓“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
同时,一年之中,受自然节律的影响,农业生产活动从种植到收获也会表现出一定的节律性特征,即
农事节律。与此相适应,乡村社会生活也会表现出一定的节奏性,从年初到年末,各种活动各有其时。农
业生产活动有涨有落,于是乡村社会生活诸活动也必然会随之起起落落,一年四季各有其时,各种活动也
就会巧妙配合而又有序地分布于时间与空间之中。
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农事周期就是庆典周期,节气也就是节日。比如“四立”,也就是立春、立夏、
立秋与立冬,历史上一直都是比较重要的节日。每逢节气之时,帝王都会率文武群臣分别到都城的东、南、
西、北门郊外举行隆重的迎春、迎夏、迎秋、迎冬典礼。除作为节日的节气外,事实上,从全国范围来说,
几乎每个节气也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节气习俗活动。此外,几乎每个节气也都有自己特殊的饮食习俗、养
生习俗。与此同时,还产生了数量众多的故事传说以及诗词歌赋等,集中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情感与精神寄
托。
(摘编自王加华《二十四节气的历史功用与当代价值》)4
材料三: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在当下城镇化转型的过程当中,不少生活社区已经从熟人社会转变为异
质性较高、交流甚少的陌生人社会。面对分子化的社区民众,通过对二十四节气中共同饮食、行为乃至仪
式的彰显,重建社区生活的共同感,进而增进民众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正成为当代社区建设的重要举措。
而今,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复兴活动遍布神州各地,不仅出现在民众实际居住的小区里,由居委会发
起;也出现在学校社团、养老院乃至传统文化爱好者等不同群体中,由这些群体自发组织。不同人群、不
同地域对于节气的理解与阐释有所不同,但从整体范围而言,民众对于二十四节气又具有共同的认知感。
习俗虽有地方性差异,但总体而言,不管细节如何不同,各地都有以扫墓祭祖为核心的节气行为,都蕴含
着以慎终追远、感念先人为宗旨的精神内涵。从这些社区单元出发,二十四节气的传承,既异中有同,呈
现着当代文化的多样性,又殊途同归,增强着整个国家的认同感,为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个体找到一种来自
整体的共同感与凝聚力。
(摘编自梁珊珊等《从田园到城镇:二十四节气之于当代的意义》)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为农事活动的基本时间指针,二十四节气是传统农业社会中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时间节点。
B.二十四节气有丰富的生活文化内涵,围绕着它形成了礼仪、娱乐、养生、节日等众多的习俗。
C.二十四节气是对从种植到收获等农业生产活动节律的科学总结,是符合大自然变化规律的时间体系。
D.“因地制宜”地“顺天应时”,才是真正的敬畏自然、亲近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积极态度。
5.下列说法中,不能够体现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华南有“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的谚语,而东北有“清明断雪不断雪”的谚语。
B.华北有农谚“清明种棉早,小满种棉迟”,而华中有农谚“清明前,好种棉”。
C.谷雨日南方有摘茶习俗,而在山东沿海地区,渔民会向海神献祭,祈求鱼虾丰收。
D.夏至日北方很多地方有求雨的习俗,而浙江金华的人们祭田公田婆,祈求“忌雨”。
6. 请综合三则材料的内容,简要概括二十四节气的当代意义。(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书匠
葛亮
房间里,很暗。四围的窗帘都拉着,只开了昏黄的一盏顶灯。有浓重的经年的纸张与油墨的味道。这
味道我不陌生,每次打开箱子,检点爷爷的遗物,都是这种味道。
我的眼睛适应了光线,看见房间里硕大的写字台后,坐着一个女人。5
Surprise!哈哈,我就知道你在。教授的情绪热烈:看我还记挂着,给你带了朗姆酒和年糕。过年嘛,
年糕就酒,越喝越有。
不知为什么,我有一些尴尬。对方始终静默着。
恭喜发财。终于,我们听到了一句广东话的祝福。声音冰冷而干涩,听来是有多么的言不由衷。
我这才看见,这女人的面容已经苍老了。干瘦,有很深的法令纹。这样的面相,往往显得严厉,但她
的眼睛很大,而且目光倦怠,因此柔和了一些。她穿着有些发旧的蓝花棉袍,披着厚披肩,是深冬的打扮。
但这里毕竟是香港,虽说是过年,气温其实很高。她手里执着一柄刀,正在裁切一些发黄的纸。她将那些
纸静静地收下去了。
桌子上有一些我没有见过的器具。有一只像个迷你的缝纫机;另一个似乎是那种切割轴承的机床。还
有一个像是小型的绞架,上面还坠着绳索。
简,我给你带来了一个年轻的朋友,毛博士。
我的目光正在那些机器上盘桓,一愣神,听见教授提到我,这才有些仓促地一低头,说,您好。
这个叫简的女人抬起脸看我一眼,没有说话,只是点点头。他说,简,我要好好地谢谢你。上次修复
的《水经注图》,惹得很多人眼馋。特别是那只布面的函套,都以为是原装的。哈哈。
简说,第五册,有一根纸捻我忘记去掉了。
教授又说,另外呢,毛博士的祖父,是我读大学时候的教授。最近新发现了一份手稿。有些散页粘连
了,也想要劳你的大驾。
简看看我,说,我不帮人补手稿。修坏了,赔不起。
教授说,这份手稿,对我们挺重要的。是我的恩师呢……
简倦怠的眼睛闪了一下,继而黯沉下去。她说,是你的恩师,不是我的。
这句话,说得很突兀沉重,并不是举重若轻的口气。这时候,连达观随和的欧阳教授,脸上都挂不住
了。
此时,有一只灰色的猫,跳到了教授的身旁,蹭了蹭他的腿。教授趁势起身,对简说,天不早,那我
们不打扰了。
我连忙也跟着起身,但胳膊一抬,不小心碰到了身后的书架。一册精装书掉到了地上。我急忙捡起来,
将书页掸一掸,合上,嘴里说着“对不起”,又放回书架上去。
一个星期后,我接到了欧阳教授的电话。
教授说,毛毛,简让你带着老师的书稿,去她那里。
我一时没晃过神,问,让我去?
教授说,对,我也纳闷,是什么让她改变了主意。6
我听到了简的声音。干涩,但比前次柔和,招呼我坐下。
她站起身,走到了窗户跟前,将窗帘拉开了。光进入了室内,也照到了她的脸上,她微阖了一下眼睛。
我这才看清楚了简的面目。青白的脸色,是因终年不见阳光。其实她并不如印象中苍老。光线平复了她的
一部分皱纹,这其实是个清秀的人。
我将爷爷的书稿拿出来。她戴上眼镜,小心翻开来,慢慢地看了一会儿,说,书法真是好。欧阳说,
令祖父是在杭州国立艺术院读书的?
我点点头。她说,我舅舅以往在西泠印社。他们可能会认识。
你放心的话,这份书稿,我先洗一下,除除酸。她说,民国的书,纸张叫人头痛,稍翻翻就脆断、发
黄。你爷爷用的是竹纸,上好成色,他是个行家。
她随手将桌上一本还在修的书,翻给我看,说,纸寿千年,绢寿八百。你看,这是光绪年的书,还蛀
成这样。有些宋版书用纯手工纸,品相却好很多。这就是所谓新不如旧。
我谢谢她道,太好了。爷爷留下的,独一份。交给您就放心了。欧阳教授也说,您到底是看重和他的
交情,我是沾了光了。
简微笑,摇摇头。
她往前走了几步,从靠门边的书架抽下了一本书,对我说,还认得吗?让我回心转意的是这本书。
她说,那天你把这本书碰掉在地上。还记得你捡起来的时候,做了什么?
我仍旧茫然。
简慢慢说,当时虽然仓促,但是你还是把这本书的 Dog ear 捋捋平,才合上书。看得出是顺手,下意
识的。
我这时才恍然,她说的“狗耳仔”,是指翻看书页无意折起的边角。我对那一刹那毫无印象,或许只是
出于本能。
简说,我想,这是个从小就惜书的人。年轻人,你要谢谢自己。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简房间里“浓重的经年的纸张与油墨的味道”与“爷爷的遗物”的味道相同,不仅表明了简修复旧
书的职业,也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B.教授跟简见面,热情打招呼,“我”却“有一些尴尬”,原因是“我”觉得教授即兴修改了中国的民
谚,与“恭喜发财”的旧格调不符。
C. 简用光绪年间的蛀书和纯手工纸的宋版书作对比,为“我”讲解“新不如旧”,体现了简对旧书材质、
特性的熟稔和手艺的精湛。7
D.小说的叙事简洁而富有内蕴,第一次拜访简时,教授借被猫蹭腿而起身告辞;第二次拜访时,简站
起身拉开窗帘,都极具在场感。
8.请以“简”这一人物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 分)
9.小说中的书架上的“书”在叙事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赵焕,字文光,掖县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授乌程知县。入为工部主事,改御史。万历三年,中官
张宏请遣其党榷真定材木,焕及给事中侯于赵执奏,不从。张居正遭父丧,言官交章请留,焕独不署名。
擢顺天府丞,累迁左佥都御史。十四年三月,风霾求言。焕请恢圣度,纳忠言,信政令,而饬戒督抚有司
务求民瘼。帝嘉纳焉。寻迁工部右侍郎。改吏部,进左。议日本贡事,力言非策。男子诸龙光讦奏李如松
通倭下吏,并及其党陈仲登枷赤日中,期满戍瘴乡。焕以盛暑必毙,而二人罪不当死,两疏力争。忤旨,
诘责。复以议浙江巡按彭应参狱失帝意遂引疾归再起南京右都御史就改吏部尚书皆不赴家居十六年召拜刑
部尚书寻兼署兵部。是时朋党已成,中朝议论角立。焕素有清望,骤起田间,于朝臣本无所左右,顾雅不
善东林。诸攻东林者乘间入之。所举措往往不协清议,先后为御史李若星、给事中孙振基所劾。帝皆优诏
慰留之。已,兵部主事卜履吉为署部事都御史孙玮所论。焕以履吉罪轻,拟夺俸三月。给事中赵兴邦劾焕
徇私。焕疏辨,再乞,罢。向高言:“今国事艰难,人才日寡。在野者既赐环无期,在朝者复晨星无几,
乃大小臣工,日寻水火,甚非国家福也。臣愿自今已后共捐成心,忧国事,议论听之言官,主张听之当事。
使大臣得展布而毋苦言官之掣肘,言官得发舒而毋患当事之摧残,天下事尚可为也。”因请谕焕起视事,焕
乃出。四十六年,吏部尚书郑继之去国。齐党亓诗教以焕为乡人老而易制,力引焕代继之,年七十有七矣。
及明年七月,辽东告警,焕率廷臣诣文华门固请帝临朝议政。抵暮,始遣中官谕之退,而诸军机要务废阁
如故。焕等复具疏趣之,且作危语曰:“他日蓟门蹂躏,敌人叩阍,陛下能高枕深宫,称疾谢却之乎?”
帝由是嗛焉。考满当增秩,寝不报。焕寻卒,恤典不及。光宗立,始赐如制。熹宗初,赠太子太保。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三》,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复以议/浙江巡按彭应参狱失帝意/遂引疾归/再起南京右都御史/就改吏部尚书/皆不赴家/居十六年/
召拜刑部尚书/寻兼署兵部/
B.复以议浙江巡按彭应参狱失帝意/遂引疾归/再起南京右都御史/就改吏部尚书/皆不赴家/居十六年/
召拜刑部尚书/寻兼署兵部/
C.复以议浙江巡按彭应参狱失帝意/遂引疾归/再起南京右都御史/就改吏部尚书/皆不赴/家居十六年/
召拜刑部尚书/寻兼署兵部/8
D.复以议/浙江巡按彭应参狱失帝意/遂引疾归/再起南京右都御史/就改吏部尚书/皆不赴/家居十六年/
召拜刑部尚书/寻兼署兵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有司:意为有管理……的权力;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后泛指官吏。
B.朋党:多指为争夺权力、排斥异己勾结而成的集团派别,古代官场时有朋党之争。
C.辽东:泛指辽河以东地区,与“辽右”同义,相当于今辽宁大部,明初在此设置军镇。
D.增秩:指对任职官员定期考核,考核等次高、有功绩的官员增加俸禄,提高官阶品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赵焕为官耿直,坚持原则。在张宏请求派其同党管理真定材木的专卖事宜,及言官们联名上奏请求
居父丧的张居正留任时,赵焕均坚持己见。
B.赵焕屡次进言,结果不同。他建言皇帝要开阔胸襟、接纳忠言、诚信施政时被嘉奖接纳,为诸龙光、
陈仲登受罚过当而鸣不平时则受到斥责。
C.赵焕素有清望,毁誉不一。当时朝廷中已经形成朋党,赵焕并未参与党争,却被人离间弹劾;也正
因为拥有清誉而被人推荐,重新受到重用。
D.赵焕为官坎坷,几起几落。进士出身的他从知县做起,担任过御史,辗转于工、吏、刑、兵等部,
最终因为坚持请皇帝临朝议政而未得到公平对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焕素有清望,骤起田间,于朝臣本无所左右,顾雅不善东林。(5 分)
(2)臣愿自今已后共捐成心,忧国事,议论听之言官,主张听之当事。(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韩幹①马十四匹
苏轼
二马并驱攒八蹄,二马宛②颈鬃尾齐。
一马任前双举后③,一马却避长鸣嘶。
老髯奚官④里骑且顾,前身作马通马语。
后有八匹饮且行,微流赴吻⑤若有声。
前者既济出林鹤,后者欲涉鹤俯啄。
最后一匹马中龙,不嘶不动尾摇风。
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9
世无伯乐亦无韩,此诗此画谁当看?
【注】①韩幹:唐代名画家,善画马。②宛:弯曲。③任前双举后:指马的全身重量着于前足,后足
向后踢起。④奚官:指马夫。⑤吻:嘴唇。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是一首题画诗,但诗人入笔却没有先点明画作,而是直接从画面上的群马写起,从而给读者留下
更深刻的印象。
B.五、六句写的是人,但仍然围绕“马”这一主题,而且这两句还起到衔接前六马与后八马的作用,
使行文富于变化。
C.“韩生”一句既指明前面所写是画中情景而不是生活实景,又用极朴实的语言赞扬了画家韩斡高超
的绘画艺术。
D.最后两句,诗人由画作而生发感慨,认为世上已没有像韩幹那样懂马画马的人,体现出诗人对杰出
人才的强烈呼唤。
15.诗中诗人自评“作诗如见画”,请分析这首诗对众马的描写是怎样做到“如见画”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面文段中的空缺部分,使文意完整,前后贯通。(6 分)
在 这 场 决 胜 新 冠 肺 炎 的 战 争 中 , 我 们 的 白 衣 战 士 是 最 可 爱 最 可 敬 的 人 。 他 们 有 忧 ,
“ , ”(屈 原 《 离 骚 》),那 是 他 们 为 患 者 的 痛 苦 伤 心 流 泪 ; 他 们 有 乐 ,
“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那是他们帮助患者战胜病魔后的幸福豪迈。他
们忧乐的不是自己,而是苍生社稷,因为他们有“ , ”(范仲淹《岳阳楼记》)
的情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比较早的老鼠形象出现在汉墓画像石中。山东沂南北寨汉墓的一块画像石上就有这样的画面:①一只花
猫 地匍匐于摆满佳肴的几案下,盯着不远处一只相向而来的老鼠。整个画面 ,令人遐
想联翩。这种充满写实趣味的画面和主题,传递出人们对猫鼠关系的浓厚兴趣。
( )。著名的《②老鼠娶亲》②故事,就有大量的年画、剪纸作品传世。在这些作品中,老
鼠们吹拉弹唱,抬着花轿组成送亲的队伍,其中领头的老鼠还要向挡路的猫咪作揖送礼,乞求放行,令人
看了 。
专门描绘老鼠的文人画作,在美术史中并不多见。北宋末年 的《宣和画谱》曾记载过边鸾的
《石榴猴鼠图》、徐崇嗣的《茄鼠图》、易元吉的《青菜鼠猿图……③等,但这些作品未能流传至今。不过,10
单从画名上就可以看出,那时不仅已经出现了专门的鼠画,还逐渐形成了将老鼠与猫以外的其他动、④植物
相组合的构图模式,这种模式对后世的鼠画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17.文中标有序号的四处标点,使用恰当的一处是(3 分)
A.① B.② C.③ D.④
18.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 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警觉 以动写静 笑不可支 编纂
B.警觉 以静写动 忍俊不禁 编纂
C.警惕 以静写动 笑不可支 编撰
D.警惕 以动写静 忍俊不禁 编撰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民间美术中更多地表现了猫和老鼠的主题
B.民间美术中表现了更多的猫和老鼠的主题
C.猫和老鼠的主题在民间美术中得到了更多表现
D.猫和老鼠的主题被民间美术给予了更多的表现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经济学家认为,劳动力过剩会导致资本过度投入劳动密集型产业,使得技术创新失去驱动力;反过来,
劳动力不足则会促使人们想方设法提高劳动效率, ① 。 18 世纪英国人发明蒸汽机就是一个典型例
证。 ② ?因为当时的劳动力成本太高。那时英国的大多数煤矿都面临棘手的排水问题,如果完全依
靠人力排水,就要大幅增加工资成本,这促使英国工程师开始思考如何制造排水设备以降低成本。于是,
蒸汽机发明出来了。试想,如果当时英国劳动力过剩,人力成本长期低于机械成本,结果将会怎样?很可
能是人力排水依然盛行,蒸汽机根本不会出现; ③ ,也无法大面积推广 。
21.下面文段有五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5 分)
①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②关键在于切断病毒传播的途径是最重要的。③近来新冠肺炎疫情非常严重,
④感染人数和蔓延范围不断扩大,⑤如果迅速对疫情中心区人员的流动不进行有效管控,⑥势必会进一步蔓
延。⑦在现代科技还不足以识别所有潜在患者的情况下,⑧武汉以“封城”这种超常手段,⑨是保护人民群众
生命安全的必要之举。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①2019 年澳大利亚爆发全国性山火,因灭火不力,大火持续五个多月,10 亿多野生动物葬身火海;201911
年年底,长江珍稀动物白鲟被宣布因生态恶化而灭绝,此前灭绝的已有白暨豚、长江鲥鱼等。
②青藏铁路的设计建造采取了严格的环保措施,野生动物迁徒季节,工程停工等待动物们通过,不惜
每天付出上百万元的代价;为保护所在海城的中华白海豚,港珠澳大桥施工方案中专为环保项目增加投资
3.4 亿元,最终实现了海洋零污染和白海豚零伤亡。
③中国在 2003 年爆发的非典和 2020 年爆发的新冠肺炎严重疫情,据说可能都与人们大肆买卖和滥食
野生动物有关;夺去数千人生命的非洲埃博拉病毒和致死率接近 40%的中东 MERS 疫情也都与野生动物密切
相关。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你自己的名义给野生动物写一封信,或者以某一野生动物的名义给人类写封信,
表达各自的情感或诉求,呼吁人与自然、动物和谐相处。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河北衡水中学 2020 届全国高三第三次联合考试(Ⅰ)
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 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
览选项的内容,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C 项,“经常被乡民采用来弥补国家法的不足”错
误,原文是“采用民间法的规定”“来规避或突破国家法的适用限制”。
2.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
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分析文章的思路,厘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
系,判断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把握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论点以及论证的方法。B 项,说明了
“唐代契约活动异常活跃”的表现,而非“原因”。
3.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
目,第一步要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要逐个选项到文中找对应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A 项“当时所
有的市场交易行为都必须在签订契约的前提下完成”的说法过于绝对;B 项“《唐律疏议》和《杂令》就是
主要的契约法律文献”错,原文意思是,关于契约的国家法集中体现在这两部法律中;C 项“轻者会受到民
间法处罚,重者会受到国家法严惩”错,原文中,国家法和民间法是并列关系,即一个人如果违背了契约,
不管轻重都可能受到民间法和国家法的制裁。12
4. C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一般先要找出文中重要概念在文中相对应的语句,然后结合上下文认真摘摩,
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以确定答案。C 项中“二十四节气是对从种植到
收获等农业生产活动节律的科学总结”错,据原文,二十四节气依据太阳周年回归运动规律制定,用来指
导农业生产活动。
5. A [解析]本题要求运用文本所提供信息及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作出判断。材料一的主要观点是“要
‘因地制宜'地‘顺天应时’”,A 项中的谚语体现的只是两地不同的气候,没有体现因地制宜、顺天应时的
意思。
6.①二十四节气所体现的顺天应时的文化精神,也应该是当代社会重要的行事准则。②在今天的农业生产、
养生等方面仍发挥着指导作用。③在当今社会可以增进民众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增强国家认同感和凝聚力。
(6 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材料,整体把握材料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
然后回归材料,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
条作答。
7.B[解析]从文中“对方始終静默着”,可知教授热烈招呼和简的静默使得对话氛围尴尬;而且从下文的“声
音冰冷而干涩,听来是有多么的言不由衷”可见“简”是沉静的,二人突然来拜访,她受到了干扰。
8.①肖像描写,直接刻画人物形象。通过肖像说简“清秀”,传递出了书卷气。
②语言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简与欧阳教授和“我”的不同对话,体现了“简”对手艺的坚守和文化
的传承。
③多处细节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桌子上的器具、忘记去掉的纸捻、简对“我”捋平书页边角的留意,都
体现了简专业、严谨、细致的特点。
(每条 2 分,要点 1 分,分析 1 分。分析意思相近即可,答出三点即可满分。如回答“对比穿插/交错比较/
多角度比较使人物形象更立体”亦可给分,因为文中多处使用了比较穿插来突出简的形象,如两次不同的
肖像描写,与欧阳教授的干涩带有尴尬的对话,与“我”干涩柔和的对话,以及对祖父的欣赏和对自己舅
舅的提及等都突出了简这一“书匠”对手艺的热爱,对信念的坚守和对文化的传承。)
[解析]题目问在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里要求考生要了解在小说文体中都包括哪些
表现手法,知道了这一点,再看题目要求要“以‘简’这一人物形象为例”,所以只要分析在塑造“简”这
个人时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即可。通读全文可知文中运用了肖像捕写,如两次对简的肖像的刻画等;还运用
了语言描写,如简与欧阳教授、与“我”的交谈;还运用了细节描写,如简修书的工具、对欧阳教授书的
修复的一点小瑕疵、对“我”的行为的观察等。考生通读全文对其进行总结即可得出答案。
9.①推动情节发展,使内容更丰富。书架上的书是故事的转折点。13
②为后文的发展埋下伏笔,使得情节曲折,更具有故事性。简因为“我”对书的态度而改变主意修补书稿,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③使得结尾更加具有艺术感。简在结尾为“我”释疑解感,使得小说结尾具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
艺术美。
评分准则:每条 2 分,作用 1 分,分析 1 分。分析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回答本题,首先要注意到“在叙事中有重要作用”与情节发展关系密切,因此当紧扣情节发展来答
题。某一人、物或事件在小说叙事中的作用一般体现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情节更加紧凑、使情节更加
曲折、铺垫、伏笔、蓄势、结尾的艺术等方面。文中如果没有“我”碰掉书架上的书,则不会有后来的故
事。简本来不想帮“我”修补手稿,但因为“我”碰掉了书架上的书,又顺手捋平边角放回去,看出“我”
从小是惜书的人,并指出“年轻人,你要谢谢自己”,使得结尾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二、古代诗文阅读
10. 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正确标点:复以议浙江巡按彭应参狱失帝意,遂引疾归。再起南
京右都御史,就改吏部尚书,皆不赴。家居十六年。召拜刑部尚书,寻兼署兵部。
11.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C 项中“与‘辽右'同义”误,应为与“辽左”同义,古
代一般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12. 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言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文意的能力。“为诸龙光、陈仲登受罚
过当而鸣不平”有误,应该是为李如松、陈仲登鸣不平。
13. (1)赵焕一向享有清名,一下子从民间被重用,对朝中大臣本来无所偏向,只是平时与东林党人不友善。
(2)臣希望从今以后都抛弃成见,心忧国事,建议就听从谏官的,作决定就听从管事官员的。
[解析]本题考查将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能力。(1)注意“索”“骤”“左右”“顾”“雅”“善”等词语
的翻译。(2)注意“已”“捐”“之”“当事”等词语的翻译。
[参考译文]
赵焕,字文光,掖县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被授予乌程知县。后来,回到京城任工部主事。后又改
任御史。万历三年,皇宫内官张宏请求皇帝派遣他的同党到真定管理木材的专卖事宜,赵焕及给事中侯于
赵坚持上奏皇帝,不同意此事。张居正父亲去世,言官们联名上奏,请求挽留张居正继续在朝任职,唯独
赵焕不署名。万历十四年三月,京城风吹尘飞、天色阴晦,皇帝广开言路。赵焕请求皇帝要开阔胸襟。接
纳忠言,让朝廷的法律制度能使人信服,而且教诲告诫各级官员务必体察百姓的疾苦。皇帝赞许并接纳了
这些建议。不久,任命为工部右侍郎。后又改任吏部,升为左侍郎。在朝廷商议日本朝贡之事时,赵焕极
力申说,认为这不是合适的对策。男子诸龙光告发李如松私通倭寇审问治罪,李如松与其党羽陈仲登被判
戴枷在烈日下示众,并于枷刑期满后,被发配到瘴气之地充军。赵焕认为,两人一定会因酷暑难耐毙命,14
但是他们罪不当死,两次上书极力谏诤。忤逆了皇上的旨意,遭到责备。赵焕又因为在讨论浙江巡按彭应
参案件时,不合皇帝的旨意,于是以生病为借口辞官回乡。后来又被起用为南京右都御史,接着改为吏部
尚书,他都没有上任。在家闲居了十六年。后来,皇帝召拜他为刑部尚书。不久又兼任兵部尚书。当时,
朋党已经结成,朝中官员观点对立。赵焕一向享有清名,一下子从民间被重用,对朝中大臣本来无所偏向,
只是平时与东林党人不友善。攻击东林党的官员们趁机离间他与东林党的关系。他所提出的措施常常与当
时的清议不相符,先后被御史李若星、给事中孙振基弹劾,皇帝都下诏抚慰挽留他。不久,兵部主事卜履
吉被署部事都御史孙玮弹助。赵焕认为卜履吉的罪行不重,打算对卜履吉罚俸三个月。给事中赵兴邦弹劾
赵焕徇私枉法。赵焕上奏辩解此事。两次上书争辩,最后被罢免。叶向高上书说:“现在国事艰难,人才
一天天减少。不在朝为官的人被召还遥遥无期。在朝为官的人又寥若晨星,而朝廷中的大小官员。每天寻
事作对势如水火,这的确不是国家之福。臣希望从今以后都抛弃成见,心忧国事,建议就听从谏官的,作
决定就听从管事官员的。使大臣们能够施展才能而不再苦于言官的牵制,言官能畅所欲言而不再担心管事
者的摧残,天下的事还可以有所作为。”于是,请求下令起用赵焕做事,赵焕才又出任。万历四十六年,吏
部尚书郑继之辞官归乡。齐党的亓诗教认为赵焕是同乡,年老容易控制。极力推荐他代替郑继之,而赵焕
已经七十七岁了。等到第二年七月。辽东告急,赵焕率领大臣到文华门坚持请皇帝临朝商议政事。 到了傍
晚,皇帝才派中官传旨命令他们退去,而各件军机要务仍然废置如故。于是,赵焕等人再次上书催请皇帝,
并且直言警告道:“等到将来蓟门遭到蹂躏,敌人攻打宫门的时候,陛下还能高枕无忧地身处深宫,称病
谢绝大臣们吗?”皇帝因此忌恨赵焕。当时,赵焕被考察合格,理应加官晋爵,但是被搁置没給答复。不
久,赵焕去世,没有得到皇帝抚恤的礼遇。直到光宗继住,才按照礼制賜予应有的礼遇。熹宗初年,又追
赠赵焕为太子太保。
14. D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古典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D 项对诗意理解有误,最后两句诗表达的
应该是诗人对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的期盼。
15.①层次分明,点面结合。诗中通过“二马”“一马”“后有八匹”等词语,将众马有条不紊地一一呈现;
既有群体表现,也有个体刻画,使画家笔下的群马图历历如见。②手法多样,语言生动。诗人通过“出林
鹤”“鹤俯啄”等比喻,以及“任前双举”“却避长鸣”“微流赴吻”等神态、动作描写,将众马不同的形态
刻画得栩栩如生。(6 分。每点 3 分,意思对即可,有其他符合诗歌实际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题目要求分析诗歌对众马的描写是怎样做到“如见
画”的,实际上就是要求分析诗歌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段把画中的马刻画得栩栩如生。由于诗歌描绘的是十
几匹马,所以首先就有一个安排顺序和章法的问题;再就是诗歌所运用的语言和手法,其中语言又包括遣
词和造句,手法又包括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和表现手法等。
16.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6 分。每15
空 1 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要求能够根据所给语境准确无误地记诵相关语句,并正确规
范地书写出来。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①处冒号使用正确:②处的“老鼠娶亲”不是作品名称,
不能用书名号,应改为引号;③处后面有“等”,则此处无须再用省略号,应删去;④处“动植物”为习用
缩略语,中间不需要加顿号,应删去。
18. 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警觉”是对危险或状况所具有的敏锐觉察,多用于短促、紧
迫的情况;“警惕”是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或错误特别小心预防,多用于较长时间的事务。根据语境,以选
用前者为好。文中描述的是一幅画面,画面当然是“静”的,是用“静”的画面表现猫和老鼠的“动”态,
所以应该选“以静写动”。“忍俊不禁”和“笑不可支”都是描写笑的神态。前者的意思是忍不住笑了;后
者指大笑、狂笑,不适合语境。“编纂”偏重汇编、辑录,“编撰”偏重主观撰写,从书名来看,以选用前
者为好。
19. C [解析]本题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根据前后语境,陈述的主体应该是“猫和老鼠”,不是“民间美
术”,据此可以排除 A.B 两项;C、D 两项比较,D 项句式不够顺畅,“给予了更多的表现”也与上下文语境
有所不合。
20.①从而带来技术创新 ②为什么要发明燕汽机呢 ③就算燕汽机发明出来(6 分。每句 2 分,意思对即
可。)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把握文段主旨,在主旨的指导下,充分利用
前后文中的关键信息来组织语句。比如,①处的“技术创新”,②③两处的“发明”“燕汽机”等关键词语,
就都可以在前后文中找到。
21.②删去“关键在于”或“是最重要的”。
④将“感染人数和蔓延范围不断扩大”改为“感染人数不断增加,蔓延范围不断扩大”。
⑤将“不”调至“迅速”前面。
⑥在“势必”前面加“疫情”。
⑧将“以”改为“采取”,或在“手段”后加“管控疫情”“切断病毒传播途径”之类的语句。
(5 分。每指明一处并修改正确给 1 分,有其他使语病消除的改法也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言表达错误的能力。②处“关键在于切断病毒传播的途径是最重要的”句式
杂糅;④处“感染人数”与“扩大”搭配不当;⑤处语序不当,否定词“不”的位置错误;⑥处主语残缺;⑧处
“以‘封城’这种超常手段”是介词结构,联系下一句,此处缺少动词中心词。16
四、写作
22.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作文题。可以看出,三则材料的中心话题是野生动物,题于要
求写一封信,并提供了两种选择:可以以自己的名义给野生动物写信,也可以以野生动物的名义给人类写
信。完成这种类型的作文,除了形式上要符合书信的常规格式要求外,还要特别注意在表达角度,表达语
气等方面切合人类与动物之间对话的特点。如果选取了某一种动物作为表现对象,就还要在行文中充分体
现出这一动物多方面的习性。
题目明确要求“表达各自的情感或诉求”。通过分析可知,第①则材料要传达的是野生动物在地球上所面临
的严重危机,而造成危机的根源是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索取”。澳大利亚大火虽像是天灾,实质上也是人
祸,因为大火从根本上是人类破坏环境引起的,火起后人类的无所作为更是助长了火势;长江珍稀动物灭
绝,则是源于人类过度开发造成长江生态环境恶化。立足于这则材料,可以提炼出人类应该有的愤怒.谴责、
羞愧等和动物可能有的悲惨、恐惧、哀求等。
第②则材料是人类为保护野生动物积极努力的两个具体例证。青藏铁路和港珠澳大桥修建过程中体现出来
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表明保护野生动物和自然环境已受到中国人越来越多的重视,也有很多人在为保
护野生动物尽心尽力。这则材料可以作为“安慰”与“倡议”的依据。立足于这则材料,可以提炼出人类
应该有的欣慰、兴奋等和动物可能有的肯定、勉励等。
第③则材料体现了人类的贪婪给野生动物造成巨大伤害的同时,也给人类自身带来了巨大危险。一些人为
满足无休止甚至是变态的私欲,野蛮残忍地对待野生动物,招致大自然的无情报复,殃及全人类。材料中
提到的都是近十几年来危害巨大的传染病疫情,它们的煤发都和人类残害野生动物有关。立足于这则材料,
可以提炼出人类应该有的敬畏、呼吁等和动物可能有的抨击.警告等。
当然,要把作文写得新颖,深刻和有个性,不能仅仅停留在对题目所给材料的分析和利用上,还要有更加
开阔的视野、更加犀利的眼光和更加丰富的知识思想积累。要把对野生动物的认识,上升到对人与自然关
系的认识,对人类自身处境与前途的认识的高度。而在具体表达上,又要竭力避免空洞浮泛的议论、标语
口号式的宜泄,可以选择细小的切入口、独具个性的视角以及亲切自然的语言。在这方面,那些喜爱读书
和.思考、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和思想储备、语言功底比较扎实的同学,就大有用武之地了。还要明确的一点
是,题目要求写的这封信,不管是写给野生动物,还是代替野生动物写给人类,实际上都是写给人的,要
体现的是人类的思想和情感。怎样巧妙地在人与野生动物的对话中体现对人类自身的反省和警示,也是区
分作文水平高下的一个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