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二中 2020 届高三网络指导每日 25 分钟 2 月 15 日
“7+1”小卷练 8
(建议检测用时:20~25 分钟;更正反思 20 分钟)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有机非金属材料
C.“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
D.“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答案 D
解析 淀粉、纤维素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故 A 错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 SiO2,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 B 错误;“玉
不琢不成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 C 错误;“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利用某些金
属元素的焰色反应,故 D 正确。
2.a、b 表示两种化合物,其结构简式分别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a、b 与苯是同分异构体
B.a、b 中 6 个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
C.a 的二氯代物有五种
D.b 能使溴水、KMnO4 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相同
答案 C
解析 a、b 的分子式均为 C6H8,而苯的分子式为 C6H6,故 a、b 是同分异构
体,但二者与苯不是同分异构体,A 错误;a 中 6 个碳原子共平面,但 b 中存在次
甲基,与次甲基连接的三个碳原子和次甲基中的碳原子形成三角锥形,这四个碳
原子不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故 B 错误;2 个 Cl 原子取代同一个甲基上的 2 个氢
原子时,只有 1 种二氯代物,2 个 Cl 原子分别取代两个甲基上的 1 个氢原子时,
只有 1 种二氯代物,1 个 Cl 原子取代甲基上的氢原子,另外 1 个 Cl 原子取代四元
环上的氢原子时,有 2 种二氯代物( 、 ),两
个 Cl 原子分别取代四元环上的两个氢原子时,只有 1 种二氯代物,故 a 的二氯代
物共有 5 种,C 正确;b 中含碳碳双键,与 Br2 发生加成反应,遇 KMnO4 溶液发
生氧化反应,二者褪色原理不同,D 错误。
3.N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入了 1 mol Cl2 所得的新制氯水中,HClO、Cl-、ClO-粒子数之和为 2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NH3 和 HCl 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为 NA
C.常温下,pH=2 的 H2SO4 溶液中含有的 H+数目为 0.02NA
D.高温下,0.3 mol Fe 与足量的水蒸气完全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 0.8NA
答案 D
解析 由于 Cl2 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新制氯水中仍有 Cl2 存在,根据氯原
子守恒可知,HClO、Cl-、ClO-粒子数之和小于 2NA,A 错误;NH3 和 HCl 反应
生成 NH4Cl,B 错误;没有给出溶液体积,无法确定溶液中含有的 H+数目,C 错
误;根据 Fe 与 H2O(g)反应生成 Fe3O4 可知,0.3 mol Fe 参与反应转移 0.8 mol 电子,
D 正确。
4.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用玻璃棒蘸取次氯酸钠溶
液,点在 pH 试纸上
试纸最终显蓝色
次氯酸钠溶液显碱
性
B
将铜粉加入 1.0 mol/L
Fe2(SO4)3 溶液中
溶液变蓝、有黑色
固体出现
金属铁比铜活泼
C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
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
上加热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
落下来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D
将 0.1 mol/L MgSO4 溶液滴入
NaOH 溶液中至不再有沉淀
产生,再滴加 0.1 mol/L
CuSO4 溶液
白色沉淀变为蓝色
沉淀
Cu(OH)2 的溶解度
比 Mg(OH)2 的小
答案 D
解析 NaClO 溶液中存在 ClO-的水解反应,生成的 HClO 具有漂白性,试纸
最终为白色,A 错误;Fe2(SO4)3 与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硫酸铜,没有黑色固体(铁)
生成,B 错误;打磨过的铝箔加热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迅速形成一层氧化铝薄
膜,氧化铝的熔点高,因此熔化后的液态铝不会滴落下来,C 错误;氢氧化镁沉淀
转化为氢氧化铜沉淀,说明 Cu(OH)2 比 Mg(OH)2 难溶,D 正确。
5.短周期主族元素 a、b、c、d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c 原子的最外层
电子数之和为 13,b、c、d 位于同一周期,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既是 a 原子内层
电子数的 3 倍又是 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 2 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 元素的氢化物在常温下均是呈气态
B.a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 c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
的水化物的酸性弱
C.电解熔融 b 和 d 组成的简单化合物可得 b 的单质
D.d 元素氢化物的还原性强于 c 元素氢化物的还原性
答案 B
解析 “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既是 a 原子内层电子数的 3 倍又是 b 原子最外
层电子数的 2 倍”是本题推断的突破口,即 a 的内层只能是 K 层(容纳 2 个电子),
则 c 原子的最外层有 6 个电子,b 原子的最外层有 3 个电子,由“a、b、c 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3”得 a 原子的最外层有 4 个电子,再由 a、b、c、d 为短周
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c、d 位于同一周期,可得出 a、b、c、d 分
别为 C、Al、S、Cl。碳的氢化物即烃,在常温下既有气体,也有液体和固体,A
错误;a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碳酸,c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
水化物是硫酸,B 正确;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熔融时不电离,故不能通过电解熔
融的 AlCl3 制铝单质,C 错误;HCl 的还原性弱于 H2S 的,D 错误。
6.某同学用如图实验装置验证通过改变浓度来实现反应“2Fe3++2I-===2Fe2
++I2”中 Fe3+与 Fe2+的相互转化。K 闭合时,电流表指针第一次发生偏转,当指
针归零后,向左管滴加 0.01 mol/L 的 AgNO3 溶液,发现指针第二次偏转,与第一
次的方向相反。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指针第一次偏转时,b 极反应式为 Fe3++e-===Fe2+
B.加入 AgNO3 后,a 为正极
C.当 b 极有 0.001 mol Fe3+被还原时,通过盐桥的电子数为 0.001NA
D.第二次指针偏转的原因是:I-浓度减小,反应逆向进行
答案 C
解析 原溶液第一次电流表指针偏转时,a电极发生氧化反应:2I--2e-===I2,
a 为负极,b 电极发生还原反应:Fe3++e-===Fe2+,b 为正极,所以 A 正确;指
针归零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这时在左侧滴加 AgNO3,发生反应:Ag++I-
===AgI↓,I-浓度减小,反应逆向进行,a 电极发生还原反应:I2+2e-===2I-,a
为正极,b 电极发生氧化反应:Fe2+-e-===Fe3+,b 为负极,所以 B、D 正确;
两种情况下,盐桥都是通过离子迁移形成闭合回路,所以盐桥中没有电子转移,C
错误。
7.常温下,向 0.1 mol·L-1 Na2A 溶液中,不断通入 HCl。H2A、HA-、A2-在
溶液中所占物质的量分数(δ)与 pOH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A 的二级电离平衡常数为 10-10 mol·L-1
B.随着 HCl 的通入, cH+
cH2A先减小后增大
C.当溶液呈中性时:c(Na+)=c(HA-)+2c(A2-)
D.将等浓度等体积的 Na2A 与 H2A 溶液混合后,溶液显碱性
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示的第一个交点的坐标可知,c(A2-)=c(HA-),该交点的 pH=
14-pOH=14-10=4,即 c(H+)=10-4 mol·L-1,Ka2=
cH+·cA2-
cHA- =10-4 mol·L
-1,A 错误;
cH+
cH2A=
cH+·cHA-
cH2A·cHA-= Ka1
cHA-,在 Na2A 溶液中通入 HCl,由题
图可知 c(HA-)先增大后减小,故
cH+
cH2A先减小后增大,B 正确;根据电荷守恒有:
c(H+)+c(Na+)=2c(A2-)+c(HA-)+c(OH-)+c(Cl-),溶液呈中性时,有 c(H+)
=c(OH-),故有 c(Na+)=2c(A2-)+c(HA-)+c(Cl-),C 错误;从图示可知,等体
积等浓度 Na2A 与 H2A 溶液混合时,恰好生成 NaHA,此时 pOH>10,则 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