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本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5 分,计 70 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写在答
题纸的指定位置上.
1.已知集合 M={0,1,2},集合 N={0,2,4},则 M∪N= .
2.已知复数 z=1+2i(i 为虚数单位),则 z2 的值为 .
3.袋中有形状、大小都相同的 4 只球,其中 1 只白球、1 只红球、2 只黄球,从中一次随机
摸出 2 只球,则这 2 只球颜色不同的概率为 .
4.某中学共有 1800 人,其中高二年级的人数为 600.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校抽取 n 人,
其中高二年级被抽取的人数为 21,则 n= .
5.执行如图所示的伪代码,输出的结果是 .
6.若曲线 f(x)=mxex+n 在(1,f(1))处的切线方程为 y=ex,则 m+n= .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点 A 是抛物线 y2=4x 与双曲线푥2
4 ―
푦2
푏2 = 1(b>0)一个
交点,若抛物线的焦点为 F,且 FA=5,则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
8.已知{an}是等比数列,Sn 是其前 n 项和,若 a3=2,S12=4S6,则 a9 的值为 .
9.已知直三棱柱 ABC﹣A1B1C1 的所有棱长都为 a,点 P,Q 分别为棱 CC1,BC 的中点,四
面体 A1B1PQ 的体积为
3
2 ,则 a 的值为 .
10.已知α ∈ (0,휋
2)且cos2α = 3
5,则
푡푎푛(휋
4 ― 훼)
푡푎푛(휋
4 + 훼)
= .
11 . 若 关 于 x , y 的 方 程 组 : {mx + y = 1
푥 + 푦 = 푛 在 x∈[1 , 2] 上 有 解 , 则 m2+n2 的 最 小 值
为 .
12.已知正实数 a,b 满足 a+2b=2,则(a + 4
푎)(b + 1
푏)的最小值为 .
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A,B 是圆 C:x2﹣4x+y2=0 上两动点,且 AB=2,点 P 坐
标为(4, 3),则|3
→
PB ― 2
→
PA|的取值范围为 .
14.已知函数 f(x) = { ― 푥3 + 4푥2 + 푏, 푥<0
2푥, 푥 ≥ 0,若函数 g (x)=f[f(x﹣1)]恰有 3 个
不同的零点,则实数 b 的取值范围是 .
二、解答题:本答题共 6 分,计 90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内.
15.在△ABC 中,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已知 cosA = -
10
10 ,푏 = 2,푐 =
5.
(1)求 a;
(2)求 cos(B﹣A)的值.
16.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
(1)若 AD⊥平面 PAB,PB⊥PD,求证:平面 PBD⊥平面 PAD;
(2)若 AD∥BC,AD=2BC,E 为 PA 的中点,求证:BE∥平面 PCD.
17.已知椭圆 C:푥2
푎2 +
푦2
푏2 = 1(a>b>0)的左顶点为 A,左、右焦点分别为 F1,F2,离心
率为1
2,P 是椭圆上的一个动点(不与左、右顶点重合),且∧PF1F2 的周长为 6,点 P 关
于原点的对称点为 Q,直线 AP,QF2 交于点 M.
(1)求椭圆方程;
(2)若直线 PF2 与椭圆交于另一点 N,且 S△A퐹2푀 = 4S△A퐹2푁,求点 P 的坐标.
18.如图,建筑公司受某单位委托,拟新建两栋办公楼 AB,CD(AC 为楼间距),两楼的楼
高分别为 am,bm,其中 b>a.由于委托单位的特殊工作性质,要求配电房设在 AC 的中
点 M 处,且满足两个设计要求:①∠BMD=90°,②楼间距与两楼的楼高之和的比 λ∈
(0.8,1).
(1)求楼间距 AC(结果用 a,b 表示);[
(2)若∠CBD=45°,设k = 푏
푎,用 k 表示 λ,并判断是否能满足委托单位的设计要求?
19.已知函数f(x) = 푒푥
푎푥2 + 푏푥 + 1
,其中 a>0,b∈R,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1)若 b=1,x∈[0,+∞),①若函数 f(x)单调递增,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②若对
任意 x≥0,f(x)≥1 恒成立,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2)若 b=0,且 f(x)存在两个极值点 x1,x2,求证:1 + 3
2푎<푓(푥1) + 푓(푥2)<푒.
20.已知数列{an}满足奇数项{a2n﹣1}成等差,公差为 d,偶数项{a2n}成等比,公比为 q,且
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a1=1,a2=2.
(1)若 S5=2a4+a5,a9=a3+a4.
①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②若 amam+1=am+2,求正整数 m 的值;
(2)若 d=1,q>1,对任意给定的 q,是否存在实数 λ,使得|λ|<
푎2푛―1
푎2푛
对任意 n∈N*
恒成立?若存在,求出 λ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选修 4-2:矩阵与变换]
21.已知矩阵A = [4 0
0 1],B = [1 2
0 5],列向量X = [푎
푏].
(1)求矩阵 AB;
(2)若B―1퐴―1푋 = [5
1],求 a,b 的值.
[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2.在极坐标系中,直线 l 的极坐标方程为θ = 휋
3(휌 ∈ 푅),以极点为原点,极轴为 x 轴的正
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曲线 C 的参数方程为{x = 2cosα
푦 = 1 + 푐표푠2훼(α 为参数),求直线 l 与
曲线 C 的交点 P 的直角坐标.
【必做题】第 22 题、第 23 题,每题 10 分,共计 20 分.请在答卷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
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23.已知正四棱锥 PABCD 的侧棱和底面边长相等,在这个正四棱锥的 8 条棱中任取两条,
按下列方式定义随机变量 ξ 的值:
若这两条棱所在的直线相交,则 ξ 的值是这两条棱所在直线的夹角大小(弧度制);
若这两条棱所在的直线平行,则 ξ=0;
若这两条棱所在的直线异面,则 ξ 的值是这两条棱所在直线所成角的大小(弧度制).
(1)求 P(ξ=0)的值;
(2)求随机变量 ξ 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E(ξ).
24.给定整数 n(n≥3),记 f(n)为集合{1,2,…,2n﹣1}的满足如下两个条件的子集 A
的元素个数的最小值:(a)1∈A,2n﹣1∈A;(b)A 中的元素(除 1 外)均为 A 中的另
两个(可以相同)元素的和.
(1)求 f(3)的值;
(2)求证:f(100)≤108.
一、填空题:本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5 分,计 70 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写在答
题纸的指定位置上.
1.已知集合 M={0,1,2},集合 N={0,2,4},则 M∪N= {0,1,2,4} .
利用集合的并集运算即可解题.
∵集合 M={0,1,2},集合 N={0,2,4},
∴M∪N={0,1,2,4},
故答案为:{0,1,2,4}.
此题考查了并集及其运算,熟练掌握并集的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
2.已知复数 z=1+2i(i 为虚数单位),则 z2 的值为 ﹣3+4i .
利用复数的运算法则即可得出.
复数 z=1+2i(i 为虚数单位),
则 z2=1﹣4+4i=﹣3+4i.
故答案为:﹣3+4i.
本题考查了复数的运算法则,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3.袋中有形状、大小都相同的 4 只球,其中 1 只白球、1 只红球、2 只黄球,从中一次随机
摸出 2 只球,则这 2 只球颜色不同的概率为 5
6 .
根据题意,把 4 个小球分别编号,用列举法求出基本事件数,计算对应的概率即可.
根据题意,记白球为 A,红球为 B,黄球为 C1、C2,则
一次取出 2 只球,基本事件为 AB、AC1、AC2、BC1、BC2、C1C2 共 6 种,
其中 2 只球的颜色不同的是 AB、AC1、AC2、BC1、BC2 共 5 种;
所以所求的概率是 P = 5
6,
故答案为:5
6.
本题考查了用列举法求古典概型的概率的应用问题,是基础题目.
4.某中学共有 1800 人,其中高二年级的人数为 600.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校抽取 n 人,
其中高二年级被抽取的人数为 21,则 n= 63 .
根据分层抽样的定义建立比例关系即可得到结论.
∵高二年级被抽取的人数为 21,
∴ 21
600 =
푛
1800,得 n=63,
故答案为:63.
本题主要考查分层抽样的应用,根据条件建立比例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比较基础.
5.执行如图所示的伪代码,输出的结果是 8 .
由题意,模拟程序的运行,依次写出 I,S 的值,即可求解.
模拟程序的运行,可得
S=1,I=2
满足条件 S≤100,执行循环体,I=4,S=4
满足条件 S≤100,执行循环体,I=6,S=24
满足条件 S≤100,执行循环体,I=8,S=192
此时,不满足条件 S≤100,退出循环,输出 I 的值为 8.
故答案为:8.
本题主要考查了循环语句的定义及表示形式,熟练掌握循环语句的格式是解答的关键,
属于基础题.
6.若曲线 f(x)=mxex+n 在(1,f(1))处的切线方程为 y=ex,则 m+n= 푒 + 1
2 .
先将 x=1 代入切线方程求出切线坐标,然后代入曲线方程得 m,n 的一个方程①,然后
求出曲线在 x=1 处的导数,令其等于 e,得另一个关于 m,n 的方程②,联立①②求解
即可.
将 x=1 代入 y=ex 得切点为(1,e),
所以 e=me+n……①,
又 f′(x)=mex(x+1),
∴f′(1)=2em=e,∴m = 1
2⋯⋯②,
联立①②解得m = 1
2,푛 =
푒
2,
故m + n = 푒 + 1
2 .
故答案为:푒 + 1
2 .
本题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和切线方程的求法,注意利用切点满足的两个条件列方程组求
解.同时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等数学核心素养.属于基础题.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点 A 是抛物线 y2=4x 与双曲线푥2
4 ―
푦2
푏2 = 1(b>0)一个
交点,若抛物线的焦点为 F,且 FA=5,则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y=±2 3
3 x .
求出 A 的坐标,代入双曲线方程求出 b,然后求解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
抛物线 y2=4x 的焦点为 F,且 FA=5,可得 F(1,0)则 A(4,±4),
点 A 是抛物线 y2=4x 与双曲线푥2
4 ―
푦2
푏2 = 1(b>0)一个交点,a=2,
可得42
4 ―
16
푏2 = 1,解得 b = 4 3
3 ,
所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2 3
3 x.
故答案为:y=±2 3
3 x.
本题考查抛物线以及双曲线的简单性质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
8.已知{a n}是等比数列,S n 是其前 n 项和,若 a3=2,S 12=4S6,则 a9 的 值为 2 或
6 .
根据条件结合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前 n 项和公式,求出首项和公比即可得到结论.
∵在等比数列中,a3=2,S12=4S6,
∴若公比 q=1,则 S12≠4S6,
∴q≠1,
∵S12=4S6
∴
푎1(1 ― 푞12)
1 ― 푞 = 4 ×
푎1(1 ― 푞6)
1 ― 푞 ,
即 1﹣q12=4(1﹣q6)=(1+q6)(1﹣q6)
即(1﹣q6)(q6﹣3)=0
∴q6=1 或 3,又 q≠1,
∴q=﹣1 或 q6=3,
当 q=﹣1 时,a9=a3q6=2×1=2
当 q6=3 时,a9=a3q6=2×3=6.
故答案为:2 或 6.
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和前 n 项和公式的应用,根据条件建立方程关系求出首
项和公比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9.已知直三棱柱 ABC﹣A1B1C1 的所有棱长都为 a,点 P,Q 分别为棱 CC1,BC 的中点,四
面体 A1B1PQ 的体积为
3
2 ,则 a 的值为 2 .
由题意画出图形,求出 A1 到平面 BB1C1C 的距离,再求出三角形 B1PQ 的面积,得到四
面体 A1B1PQ 的体积,则 a 的值可求.
如图,
直三棱柱 ABC﹣A1B1C1 的所有棱长都为 a,点 P,Q 分别为棱 CC1,BC 的中点,
取 B1C1 的中点 H,连接 A1H,则 A1H⊥平面 BB1C1C,且A1퐻 =
3
2 푎,
S△퐵1푃푄 = 푎2 ―
1
2 ×
푎
2 ×
푎
2 ―2 ×
1
2 ×
푎
2 × 푎 =
3푎2
8 .
∴四面体 A1B1PQ 的体积为1
3 ×
3푎2
8 ×
3
2 푎 =
3
16푎3 =
3
2 ,
解得 a=2.
故答案为:2.
本题考查多面体体积的求法,考查空间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是中档题.
10.已知α ∈ (0,휋
2)且cos2α = 3
5,则
푡푎푛(휋
4 ― 훼)
푡푎푛(휋
4 + 훼)
= 1
9 .
由二倍角的余弦函数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结合角 α 的范围可求 tanα 的值,进
而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公式化简所求即可求解.
∵α ∈ (0,휋
2),
∴tanα>0,
∵cos2α = 3
5 =
푐표푠2훼 ― 푠푖푛2훼
푐표푠2훼 + 푠푖푛2훼
=
1 ― 푡푎푛2훼
1 + 푡푎푛2훼
,整理可得:tan2α = 1
4,
∴tanα = 1
2,
∴
푡푎푛(휋
4 ― 훼)
푡푎푛(휋
4 + 훼)
=
1 ― 푡푎푛훼
1 + 푡푎푛훼
1 + 푡푎푛훼
1 ― 푡푎푛훼
=
1 ―
1
2
1 +
1
2
1 +
1
2
1 ―
1
2
=
1
9.
故答案为:1
9.
本题主要考查了二倍角的余弦函数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切
函数公式在三角函数化简求值中的应用,考查了转化思想,属于基础题.
11.若关于 x,y 的方程组: {mx + y = 1
푥 + 푦 = 푛 在 x∈[1,2]上有解,则 m 2+n2 的最小值为
9
5 .
解方程可得(m﹣1)x+n﹣1=0,构造函数 f(x)=(m﹣1)x+n﹣1,依题意,函数 y=
f(x)在 x∈[1,2]上存在零点,则由零点存在性定理可得 f(1)f(2)≤0,即(m+n﹣
2)(2m+n﹣3)≤0,作出不等式表示的可行域,再利用 m2+n2 的几何意义得解.[来源:学#科#网]
依题意,mx+y﹣x﹣y=1﹣n,即(m﹣1)x+n﹣1=0,
设 f(x)=(m﹣1)x+n﹣1,显然函数 f(x)在 R 上单调,
又方程组在 x∈[1,2]上有解,
故由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可知,f(1)f(2)≤0,即[(m﹣1)+n﹣1][2(m﹣1)+n﹣1]
≤0,即(m+n﹣2)(2m+n﹣3)≤0,
作出不等式(m+n﹣2)(2m+n﹣3)≤0 表示的可行域如下图阴影部分所示,
而 m2+n2 表示的是可行域内的任意一点(m,n)到原点距离的平方,
显然其最小值为原点(0,0)到直线 2m+n﹣3=0 的距离的平方,即为( | ― 3|
22 + 1
)2 =
9
5.
故答案为:9
5.
本题题干呈现形式新颖,巧妙的考查了方程的解与函数零点的关系,简单的线性规划,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等知识点,考查转化思想及数形结合思想,是一道难度中等的好
题.
12.已知正实数 a,b 满足 a+2b=2,则(a + 4
푎)(b + 1
푏)的最小值为 25
2 .
【分析 】由 2=a+2b≥2 2ab,可得ab ≤ 1
2,
( a + 4
푎) ( b + 1
푏) = 푎2 + 4
푎 ⋅
푏2 + 1
푏 =
(푎푏)2 + 푎2 + 4푏2 + 4
푎푏 =
(푎푏)2 + (푎 + 2푏)2 ― 4푎푏 + 4
푎푏 = 푎푏 +
8
푎푏 ―4
令 ab=t,t∈(0,1
2].根据函数 f(t)=t + 8
푡 ― 4 在(0,1
2)单调递减,即可求解.
∵正实数 a,b 满足 a+2b=2,
∴2=a+2b≥2 2ab,可得ab ≤ 1
2,
则 ( a + 4
푎) ( b + 1
푏) = 푎2 + 4
푎 ⋅
푏2 + 1
푏 =
(푎푏)2 + 푎2 + 4푏2 + 4
푎푏 =
(푎푏)2 + (푎 + 2푏)2 ― 4푎푏 + 4
푎푏 = 푎푏 +
8
푎푏 ―4,
令 ab=t,t∈(0,1
2].
即有 ab + 8
푎푏 ―4 = 푡 +
8
푡 ―4,
又函数 f(t)=t + 8
푡 ― 4 在(0,1
2)单调递减,
∴f(t) ≥ f(1
2) =
25
2 .
故答案为:25
2 .
本题考查了均值不等式的应用,考查了函数思想、转化思想,属于中档题.
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A,B 是圆 C:x2﹣4x+y2=0 上两动点,且 AB=2,点 P 坐
标为(4, 3),则|3
→
PB ― 2
→
PA|的取值范围为 [ 7,3 7] .
设 3
→
PB ― 2
→
PA =
→
PM,则
→
PM ―
→
PA = 3
→
AB,即
→
AM = 3
→
AB,求出 CM 的长度得出 M 的轨迹,从而
得出|
→
PM|的范围.
3
→
PB ― 2
→
PA = 3
→
PB ― 3
→
PA +
→
PA = 3
→
AB +
→
PA,
设 3
→
PB ― 2
→
PA =
→
PM,则
→
PM ―
→
PA = 3
→
AB,即
→
AM = 3
→
AB,
∵A,B 均为圆 C:x2﹣4x+y2=0 上两动点,且 AB=2,
∴△ABC 是边长为 2 的等边三角形,
过 C 作 AB 的垂线 CN,则 N 为 AB 的中点,
∴CN = 3,MN=5,
∴CM = 퐶푁2 + 푀푁2 = 2 7,
∴M 的轨迹是以 C 为圆心,以 2 7为半径的圆.
又|PC| = (4 ― 2)2 + ( 3)2 = 7,
∴ 7 ≤ |
→
PM|≤3 7.
故答案为:[ 7,3 7].
本题考查了平面向量、圆的方程,轨迹方程,构造
→
PM是本题的关键,属于难题.
14.已知函数 f(x) = { ― 푥3 + 4푥2 + 푏, 푥<0
2푥, 푥 ≥ 0,若函数 g (x)=f[f(x﹣1)]恰有 3 个
不同的零点,则实数 b 的取值范围是 (﹣∞,2 - 5) .
首先分析出 b<0,则 f(m)=0 有两个根,一个为 0,和一个负根 m1,那么 g (x)=f[f
(x﹣1)]=0 需满足 f(x﹣1)=0 或 f(x﹣1)=m1,显然 f(x﹣1)=0 有两个根,由
题意,f(x﹣1)=m1 必然有一个根,则只需 b<m1 即可.
当 x<0 时,f′(x)=﹣3x2+8x=﹣x(3x﹣8)<0,则 f(x)在(﹣∞,0)上单调递
减,此时 f(x)>f(0)=b,
令 f(x﹣1)=m,当 b≥0 时,f(m)=0 只有一解 m=0,此时 g(x)不可能有三个零
点,
故 b<0,此时 f(m)=0 有两个根,一个为 0,和一个负根 m1,如下图所示,
则 f(x﹣1)=0 或 f(x﹣1)=m1,m1<0,
显然 f(x﹣1)=0 有两个根,则 f(x﹣1)=m1 必然有一个根,
由图象可知,要使 f(x﹣1)=m1 有一个根,则需 b<m1,
又 - 푚1
3 +4푚1
2 +푏 = 0,所以b = 푚1
3 ―4푚1
2<푚1,
∴m1
2 ―4푚1 ―1>0,解得m1<2 ― 5,
∴b<2 - 5.
故答案为:( - ∞,2 - 5).
本题考查函数的零点,复合函数问题一般利用换元法转化为简单函数,再将函数零点个
数转化为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个数,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求解.
二、解答题:本答题共 6 分,计 90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内.
15.在△ABC 中,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已知 cosA = -
10
10 ,푏 = 2,푐 =
5.
(1)求 a;
(2)求 cos(B﹣A)的值.
(1)直接利用余弦定理求出结果.
(2)利用正弦定理和三角函数的关系变换求出结果.
(1)△ABC 中,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
已知cosA = -
10
10 ,푏 = 2,푐 = 5,
则:a2=b2+c2﹣2abcosC=2+5﹣2 ⋅ 2 ⋅ 5 ⋅ ( ―
10
10 ) = 9,
故:a=3.
(2)由于cosA = -
10
10 ,
则:sinA = 1 ― 푐표푠2퐴 =
3 10
10 .
利用正弦定理: 푎
푠푖푛퐴 =
푏
푠푖푛퐵,
解得:sinB =
5
5 ,
所以:cosB = 1 ― 푠푖푛2퐵 =
2 5
5 .
则:cos(B﹣A)=cosBcosA+sinBsinA =
2
10.
本题考查的知识要点:三角函数关系式的恒等变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
16.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
(1)若 AD⊥平面 PAB,PB⊥PD,求证:平面 PBD⊥平面 PAD;
(2)若 AD∥BC,AD=2BC,E 为 PA 的中点,求证:BE∥平面 PCD.
(1)推导出 AD⊥PB,PB⊥PD,从而 PB⊥平面 PAD,由此能证明平面 PBD⊥平面
PAD.
(2)取 PD 的中点 F,连结 EF,推导出 EF∥AD,且 AD=2EF,AD∥BC,AD=2BC,
从而四边形 EFCB 是平行四边形,进而 BE∥CF,由此能证明 BE∥平面 PCD.
证明:(1)因为 AD⊥平面 PAB,PB⊂平面 PAB
所以 AD⊥PB,
又因为 PB⊥PD,且 AD∩PD=D,
所以 PB⊥平面 PAD,
又因为 PB⊂平面 PBD,
所以平面 PBD⊥平面 PAD.…………………(6 分)
(2)取 PD 的中点 F,连结 EF,
因为 E,F 分别是 PA,PD 的中点,
所以 EF∥AD,且 AD=2EF,
又因为四边形 ABCD 为直角梯形,且 AD∥BC,AD=2BC,
所以 EF∥BC 且 EF=BC,所以四边形 EFCB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 BE∥CF,又 CF⊂平面 PCD,BE⊄平面 PCD,
所以 BE∥平面 PCD. …………………………………………………………
本题考查面面垂直的证明,考查线面平行的证明,考查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
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是中档题.
17.已知椭圆 C:푥2
푎2 +
푦2
푏2 = 1(a>b>0)的左顶点为 A,左、右焦点分别为 F1,F2,离心
率为1
2,P 是椭圆上的一个动点(不与左、右顶点重合),且∧PF1F2 的周长为 6,点 P 关
于原点的对称点为 Q,直线 AP,QF2 交于点 M.
(1)求椭圆方程;
(2)若直线 PF2 与椭圆交于另一点 N,且 S△A퐹2푀 = 4S△A퐹2푁,求点 P 的坐标.
(1)根据椭圆的性质,即可求得 a 和 b 的值,求得椭圆方程;
(2)分类讨论,当设 P(m,n),当 m≠﹣1,求得 QF2 的方程,联立方程组,求得 M
点坐标,根据 S△A퐹2푀 = 4S△A퐹2푁,则|yM|=4|yN|,由
→
P퐹2与
→
F2푁共线,求得 N 点坐标,代入
椭圆方程,即可求得 P 点坐标.
(1)因为椭圆的离心率为1
2,△PF1F2 的周长为 6,设椭圆的焦距为 2c.
则{2a + 2c = 6
푐
푎 =
1
2
푏2 + 푐2 = 푎2
,解得,a=2,c=1,b = 3.
所以椭圆方程为푥2
4 +
푦2
3 = 1.
(2)设 P(m,n),则푚2
4 +
푛2
3 = 1,且 Q(﹣m,﹣n).
所以 AP 的方程为y = 푛
푚 + 2(푥 + 2)①
若 m=﹣1,则 QF2 的方程为 x=1 ②
由对称性不妨设点 P 在 x 轴上方,则P( - 1,3
2),Q(1, - 3
2).
联立①②,解得{x = 1
푦 =
9
2
,即M(1,9
2).
PF2 的方程为y = - 3
4(푥 ― 1),代入椭圆方程得N(13
7 , ―
9
14).
所以
푆△퐴퐹2푀
푆△퐴퐹2푁
=
1
2 ⋅ |퐴퐹2| ⋅ |푦푀|
1
2|퐴퐹2| ⋅ |푦푁|
=
|푦푀|
|푦푁| =
9
2
| ― 9
14|
= 7 ≠ 4,不符合条件.
若 m≠﹣1,则 QF2 的方程为y = ―푛
―푚 ― 1(푥 ― 1),即y = 푛
푚 + 1(푥 ― 1),③
联立①③,{x = 3m + 4
푦 = 3푛 ,
所以 M(3m+4,3n),因为 S △A퐹2푀 = 4S△A퐹2푁,所以1
2 × |AF2|×|y M|=4 × 1
2 × |AF2|×
|yN|,
即|yM|=4|yN|,
又因为 M,N 位于 x 轴异侧,所以|푦푁| = ―
3푛
4 .
因为 P,F2,N 三点共线,即
→
P퐹2与
→
F2푁共线.
所以n(푥푁 ―1) = ―
3푛
4 (푚 ― 1),即x푁 =
7 ― 3푚
4 ,
所以
(7 ― 3푚
4 )2
4 +
( ― 3푛
4 )2
3 = 1,又푚2
4 +
푛2
3 = 1
所以(7
3 ―푚)2 ― 푚2 =
28
9 ,解得m = 1
2,所以n =± 3 5
4 .
所以点 P 的坐标为(1
2,
3 5
4 )或(1
2, ―
3 5
4 ).
本题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向量的坐标运算,考查转化思想,
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18.如图,建筑公司受某单位委托,拟新建两栋办公楼 AB,CD(AC 为楼间距),两楼的楼
高分别为 am,bm,其中 b>a.由于委托单位的特殊工作性质,要求配电房设在 AC 的中
点 M 处,且满足两个设计要求:①∠BMD=90°,②楼间距与两楼的楼高之和的比 λ∈
(0.8,1).
(1)求楼间距 AC(结果用 a,b 表示);
(2)若∠CBD=45°,设k = 푏
푎,用 k 表示 λ,并判断是否能满足委托单位的设计要求?
[来源:Z+xx+k.Com]
(1)易知tan∠BMA = 푎
푐
2
=
2푎
푐 ,tan∠DMC = 푏
푐
2
=
2푏
푐 ,而∠BMA+∠DMC=90°,可得 tan
∠BMA•tan∠DMC=1,由此得到c = 2 푎푏;
(2)λ = 2 푎푏
푎 + 푏 =
2푘
1 + 푘2 =
2
푘 + 1
푘
,利用正切的和角公式可知k = 3
2 +
1
2푘2,即 2k3﹣3k2﹣1
=0,构造函数 f(x)=2x3﹣3x2﹣1,x>1,利用导数结合零点存在性定理可得 1<k<
2,符合题意,进而作出判断.
(1)在△ABM 中,tan∠BMA = 푎
푐
2
=
2푎
푐 ,在△CDM 中,tan∠DMC = 푏
푐
2
=
2푏
푐 ,
∵∠BMD=90°,
∴∠BMA+∠ DMC=90°,
∴tan∠BMA•tan∠DMC=1,即 c2=4ab,
∴c = 2 푎푏;
(2)λ = 2 푎푏
푎 + 푏 =
2푘
1 + 푘2 =
2
푘 + 1
푘
,
在△CBD 中,过点 B 作 CD 的垂线,垂足为 E,
∴tan∠CBE = 푎
푐,tan∠DBE = 푏 ― 푎
푐 ,
∴tan∠CBD = tan(∠CBE + ∠DBE) = 푡푎푛∠퐶퐵퐸 + 푡푎푛∠퐷퐵퐸
1 ― 푡푎푛∠퐶퐵퐸 ⋅ 푡푎푛∠퐷퐵퐸 =
푎
2 푎푏 + 푏 ― 푎
2 푎푏
1 ― 푎
2 푎푏 ⋅ 푏 ― 푎
2 푎푏
=
푏
2 푎푏
1 ― 푏 ― 푎
4푏
= 1,
∴ 푏
푎 =
3
2 +
푎
2푏,
因为k = 푏
푎,则k = 3
2 +
1
2푘2,即 2k3﹣3k2﹣1=0,
设 f(x)=2x3﹣3x2﹣1,x>1,
∴f'(x)=6x2﹣6x=6x(x﹣1)>0,
∴函数 f(x)单调递增,
若 λ∈(0.8,1),则2<k + 1
푘<
5
2,即 1<k<2,
∵f(1)=﹣2<0,f(2)=3>0,
∴1<k<2 成立,
∴λ∈(0.8,1),
∴能满足委托单位的设计要求.
本题考查导数的实际运用,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及最值,考查应用意识及运
算能力,属于中档题目.
19.已知函数f(x) = 푒푥
푎푥2 + 푏푥 + 1
,其中 a>0,b∈R,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1)若 b=1,x∈[0,+∞),①若函数 f(x)单调递增,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②若对
任意 x≥0,f(x)≥1 恒成立,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2)若 b=0,且 f(x)存在两个极值点 x1,x2,求证:1 + 3
2푎<푓(푥1) + 푓(푥2)<푒.
(1)①问题等价于 f′(x)≥0 在[0,+∞)上恒成立,即 ax≥2a﹣1 对任意 x∈[0,+
∞)恒成立,由此得解;②分0<a ≤ 1
2及a>1
2讨论,容易得出结论;
( 2 ) 解 法 一 : 表 示 出 f ( x1 ) +f ( x2 ) =
푒
푥1(2 ― 푥1) + 푒
2―푥1푥1
2 , 令 F(x) =
푒푥(2 ― 푥) + 푒2―푥푥
2 , 求 导 后 易 证 F ( x ) < F ( 1 ) = e ; 令 G(x) = 푒푥(2 ― 푥) +
푒2푥
푒푥
―3푥(2 ― 푥),푥 ∈ (0,1),利用导数可证 G(x)>G(0)=2,进而得证1 + 3
2푎<푓(푥1) + 푓(
푥2)<푒;
解法二:不等式的右边同解法一;由(1)当 x≥0 时,可得e푥>
1
2푥2 +푥 + 1,由此 f(x1)
+f ( x2 ) =
푒
푥1(2 ― 푥1) + 푒
2―푥1푥1
2 >
푥2(1
2푥1
2 + 푥1 + 1) + 푥1(1
2푥2
2 + 푥2 + 1)
2 = 1 + 3
2푥1푥2
= 1 +
3
2푎,即得证.
(1)①因为f(x) = 푒푥
푎푥2 + 푥 + 1
单调递增,
所以f'(x) = 푒푥[푎푥2 + (1 ― 2푎)푥]
(푎푥2 + 푥 + 1)2 ≥ 0对任意 x∈[0,+∞)恒成立,即 ax≥2a﹣1 对任意
x∈[0,+∞)恒成立,
∴2a﹣1≤0,即0<a ≤ 1
2;
②由①当0<a ≤ 1
2时,f (x) = 푒푥
푎푥2 + 푥 + 1
单调递增,故 f(x)≥1 成立,符合题意;
当a>1
2时,令 f'(x)=0 得x = 2푎 ― 1
푎 ,
∴f(x)在(0,2푎 ― 1
푎 )上递减,
∴f(2푎 ― 1
푎 )<푓(0) = 1不合题意;
综上,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0,1
2];
(2)证明:解法一:因为f(x) = 푒푥
푎푥2 + 1
,푥 ∈ 푅存在两个极值点 x1,x2
所以f'(x) = 푒푥(푎푥2 ― 2푎푥 + 1)
(푎푥2 + 1)2 = 0有两个不同的解,故△=4a2﹣4a>0,又 a>0,所以
a>1,
设两根为 x1,x2(x1<x2),则x1 + 푥2 = 2,푥1푥2 =
1
푎,故 0<x1<1,
f(푥1) + 푓(푥2) =
푒
푥1
푎푥2
1 + 1
+
푒
푥2
푎푥2
2 + 1
=
푒
푥1
푥1
푥2
+ 1
+
푒
푥2
푥2
푥1
+ 1
=
푒
푥1푥2 + 푒
푥2푥1
푥1 + 푥2
=
푒
푥1(2 ― 푥1) + 푒
2―푥1푥1
2 ,
令F(x) = 푒푥(2 ― 푥) + 푒2―푥푥
2 ,因为F'(x) =
푒푥(1 ― 푥) + 푒2(1 ― 푥)
푒푥
2 >0,
所以 F(x)在(0,1)上递增,则 F(x)<F(1)=e;
又2[f(푥1) + 푓(푥2)] ―
3
푎 = 푒푥1(2 ― 푥1) +
푒2푥1
푒
푥1
―3푥1(2 ― 푥1),
令G(x) = 푒푥(2 ― 푥) +
푒2푥
푒푥 ―3푥(2 ― 푥),푥 ∈ (0,1),则G'(x) = (1 - x)(푒푥 +
푒2
푒푥 ―6),
令 G'(x)=0 得e푥 = 3 ± 9 ― 푒2,
又 x∈(0,1),则e푥 = 3 ― 9 ― 푒2,即x = ln(3 - 9 ― 푒2),记为 x0,则 G(x)在(0,
x0)上递增,在(x0,1)上递减,
又 G(0)=2,G(1)=2e﹣3>2,
所以 G(x)>G(0)=2,即f(푥1) + 푓(푥2)>1 +
3
2푎,
综上:1 + 3
2푎<푓(푥1) + 푓(푥2)<푒.
解法二:不等式的右边同解法一;
由(1)当 x≥0 时, 푒푥
1
2푥2 + 푥 + 1
≥ 1恒成立,所以有当 x>0 时,e푥>
1
2푥2 +푥 + 1,
所 以 f(푥1) + 푓(푥2) =
푒
푥1
푎푥2
1 + 1
+
푒
푥2
푎푥2
2 + 1
=
푒
푥1
푥1
푥2
+ 1
+
푒
푥2
푥2
푥1
+ 1
=
푒
푥1푥2 + 푒
푥2푥1
푥1 + 푥2
>
푥2(1
2푥2
1 + 푥1 + 1) + 푥1(1
2푥2
2 + 푥2 + 1)
2 =
1
2푥1푥2(푥1 + 푥2) + 2푥1푥2 + 푥1 + 푥2
2 = 1 +
3
2푥1푥2 = 1 +
3
2푎.
本题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及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考查不等式的证明,
考查推理论证能力及运算求解能力,属于较难题目.
20.已知数列{an}满足奇数项{a2n﹣1}成等差,公差为 d,偶数项{a2n}成等比,公比为 q,且
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a1=1,a2=2.
(1)若 S5=2a4+a5,a9=a3+a4.
①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②若 amam+1=am+2,求正整数 m 的值;
(2)若 d=1,q>1,对任意给定的 q,是否存在实数 λ,使得|λ|<
푎2푛―1
푎2푛
对任意 n∈N*
恒成立?若存在,求出 λ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先由 S5=2a4+a5,a9=a3+a4⇒d=2,q=3;
①先对 n 进行分类(正奇数与正偶数),分别求通项公式,再综合;
②先对 m 进行分类(正奇数与正偶数),利用①求得的通项公式分别求满足题意的 m,
再综合;
(2)分当 λ=0 与 λ≠0 两种情况分别研究,求出 λ 的取值范围.
解;(1)因为 S5=2a4+a5,a9=a3+a4,所以 a1+a2+a3=a4,a9=a3+a4,即{4 + d = 2q
3푑 = 2푞
解得 d=2,q=3.
①当 n 为奇数时,设 n=2k﹣1,则 an=a2k﹣1=a1+(k﹣1)d=2k﹣1=n,
当 n 为偶数时,设 n=2k,则a푛 = 푎2푘 = 푎2푞푘―1 = 2 ⋅ 3
푛
2―1
综上a푛 = {푛,푛 = 2푘 ― 1
2 ⋅ 3
푛
2―1
,푛 = 2푘
,푘 ∈ 푁∗;
②当 m 为奇数时,由 amam+1=am+2⇒m ⋅ 2 ⋅ 3
푚―1
2 = 푚 + 2,即2 ⋅ 3
푚―1
2 = 1 +
2
푚,当 m
=1 时,不合题;
当 m≥3 时,右边小于 2,左边大于 2,等式不成立;
当 m 为偶数时,amam+1=am+2⇒m+1=3,所以 m=2.
综上,m=2;
(2)①当 λ=0 时,由于a2푛―1 = 푛,푎2푛 = 2푞푛―1各项,所以
푎2푛―1
푎2푛
>0,所以 λ=0 合题;
②当 λ≠0 时,假设|λ|<
푎2푛―1
푎2푛
对任意 n∈N*恒成立,即 푛
2푞푛―1>|휆|对任意 n∈N*恒成立,
所以 푛
푞푛>
2|휆|
푞 ,令λ0 =
2|휆|
푞 ,即 푛
푞푛>휆0对任意 n∈N*恒成立
先证:lnx< 푥对任意 x>0 恒成立
令f(x) = 푥 ―푙푛푥,则f'(x) = 1
2 푥 ―
1
푥 =
푥 ― 2
2푥 ,所以 f(x)在(0,4)上递减,在
(4,+∞)上递增,
所以 f(x)min=f(4)=2﹣ln4>0,即lnx< 푥对任意 x>0 恒成立,所以lnn< 푛,
所以ln푞푛 ―푙푛푛2 = 푛푙푛푞 ― 2푙푛푛>푛푙푛푞 ― 2 푛 = 푛( 푛푙푛푞 ― 2),所以当n> 4
푙푛2푞
时,qn>n2,
即 푛
푛2>
푛
푞푛>휆0,解得n< 1
휆0
,所以当n> 1
휆0
且n> 4
푙푛2푞
时, 푛
푞푛<
푛
푛2 =
1
푛<휆0这与 푛
푞푛>휆0对任意
n∈N*恒成立矛盾,所以当 λ≠0 时不合题;
综上 λ 的取值范围为{0}.
本题主要考查对数列抽出的项构成等差、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的研究,属于一道难题.[来
源:Z.Com]
[选修 4-2:矩阵与变换]
21.已知矩阵A = [4 0
0 1],B = [1 2
0 5],列向量X = [푎
푏].
(1)求矩阵 AB;
(2)若B―1퐴―1푋 = [5
1],求 a,b 的值.
(1)根据矩阵的乘法,即可求得 AB;
(2)根据矩阵乘法计算公式,求得 X=AB[5
1],即可求得 X,即可求得 a 和 b 的值.
(1)AB = [4 0
0 1][1 2
0 5] = [4 8
0 5];
(2)由B―1퐴―1푋 = [5
1],解得X = AB[5
1] = [4 8
0 5][5
1] = [28
5 ],又因为X = [푎
푏],
所以 a=28,b=5.
本题考查矩阵的乘法,矩阵的乘法的运算,考查转化思想,属于中档题.
[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2.在极坐标系中,直线 l 的极坐标方程为θ = 휋
3(휌 ∈ 푅),以极点为原点,极轴为 x 轴的正
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曲线 C 的参数方程为{x = 2cosα
푦 = 1 + 푐표푠2훼(α 为参数),求直线 l 与
曲线 C 的交点 P 的直角坐标.
先利用直角坐标与极坐标间的关系,即利用 ρcosθ=x,ρsinθ=y,ρ2=x2+y2,进行代换
将极坐标方程化成直角坐标方程.再利用消去参数的方法化参数方程为直角坐标方程,
通过直角坐标方程求出交点即可.
因为直线 l 的极坐标方程为θ = 휋
3(휌 ∈ 푅)
所以直线 l 的普通方程为y = 3푥,
又因为曲线 C 的参数方程为{x = 2cosα
푦 = 1 + 푐표푠2훼(α 为参数)
所以曲线 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y = 1
2푥2(푥 ∈ [ ― 2,2]),(6 分)
联立解方程组得{x = 0
푦 = 0 或{x = 2 3
푦 = 6 ,
根据 x 的范围应舍去{x = 2 3
푦 = 6 ,
故 P 点的直角坐标为(0,0).
本题考查点的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能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刻画点的位置,体会
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的区别,能进行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
化.
【必做题】第 22 题、 第 23 题,每题 10 分,共计 20 分.请在答卷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
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23.已知正四棱锥 PABCD 的侧棱和底面边长相等,在这个正四棱锥的 8 条棱中任取两条,
按下列方式定义随机变量 ξ 的值:
若这两条棱所在的直线相交,则 ξ 的值是这两条棱所在直线的夹角大小(弧度制);
若这两条棱所在的直线平行,则 ξ=0;
若这两条棱所在的直线异面,则 ξ 的值是这两条棱所在直线所成角的大小(弧度制).
(1)求 P(ξ=0)的值;
(2)求随机变量 ξ 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E(ξ).
(1)该四棱锥的四个侧面均为等边三角形,底面为正方形,△PAC,△PBD 为等腰直角
三角形.ξ 的可能取值为:0,휋
3,휋
2,在这个正四棱锥的 8 条棱中任取两条基本事件总数
n = 퐶28 = 28 种情况,当 ξ=0 时有 2 种,由此能求出 P(ξ=0).
(2)分别求出 P(ξ=0),P(ξ = 휋
3),P(ξ = 휋
2).由此能求出随机变量 ξ 的分布列和 E
(ξ).
(1)根据题意,该四棱锥的四个侧面均为等边三角形,底面为正方形,
△PAC,△PB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ξ 的可能取值为:0,휋
3,휋
2,
在这个正四棱锥的 8 条棱中任取两条基本事件总数 n = 퐶28 = 28 种情况,
当 ξ=0 时有 2 种,当 ξ = 휋
3时有 3×4+2×4=20 种,当 ξ = 휋
2时有 2+4=6 种.
∴P(ξ=0) = 2
28 =
1
14.
(2)P(ξ=0) = 2
28 =
1
14.
P(ξ = 휋
3) = 20
28 =
5
7,
P(ξ = 휋
2) = 6
28 =
3
14.
随机变量 ξ 的分布列如下表:
ξ 0 휋
3
휋
2
P 1
14
5
7
3
14
E(ξ)=0 × 1
14 +
휋
3 ×
5
7 +
휋
2 ×
3
14 =
29휋
84 .
本题考查概率的求法,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数学期望的求法,考查古典概型、
列举法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是中档题.
24.给定整数 n(n≥3),记 f(n)为集合{1,2,…,2n﹣1}的满足如下两个条件的子集 A
的元素个数的最小值:(a)1∈A,2n﹣1∈A;(b)A 中的元素(除 1 外)均为 A 中的另
两个(可以相同)元素的和.
(1)求 f(3)的值;
(2)求证:f(100) ≤108.
根据定义,分别进行验证即可求出 f(3)的值,然后根据条件进行递推,即可得到不等
式的结论.
(1)设集合 A⊆{1,2,…23﹣1},且 A 满足(a),(b).
则 1∈A,7∈A.
由于{1,m,7},(m=2,3,4,5,6)不满足(b),故 A 集合的元素个数大于 3.
又 {1,2,3,7},{1,2,4,7},{1,2,5,7},{1,2,6,7},{1,3,4,7},{1,
3,5,7},{1,3,6,7},{1,4,5,7},{1,4,6,7},{1,5,6,7}都不满足 (b),
故 A 集合的元素个数大于 4.
而集合{1,2,4,6,7}满足(a),(b),
∴f(3)=5.
(2)首先证明 f(n+1)≤f(n)+2,n≥3 ①
事实上,若 A⊆{1,2,…2n﹣1},满足(a),(b),且 A 的元素个数为 f(n).
令 B=A∪{2n+1﹣2,2n+1﹣1},由于{2n+1﹣2>2n﹣1,
故|B|=f(n)+2.
又 2n+1﹣2=2(2n﹣1),2n+1﹣1=1+(2n+1﹣2),
所以,集合 B⊆{1,2,…,2n+1﹣1},且 B 满足(a),(b).从而
f(n+1)≤|B|=f(n)+2,
其次证明:f(2n)≤f(n)+n+1,n≥3 ②
事实上,设 A⊆{1,2,…2n﹣1},满足(a),(b),且 A 的元素个数为 f(n).令
B=A∪{2n+1﹣2,2n+1﹣1…22n﹣1},
由于 2(2n﹣1)<22(2n﹣1)<⋅⋅⋅<22n﹣1,
所以 B⊆{1,2,…22n﹣1},且|B|=f(n)+n+1.
而 2k+1(2n﹣1)=2k(2n﹣1)+2k(2n﹣1),k=0,1,2⋅⋅⋅n﹣1,
从而 B 满足(a),(b),于是
f(2n)≤|B|=f(n)+n+1. …
由①,②得 f(2n+1)≤f(n)+n+1. ③[来源:Z#xx#k.Com]
反复利用②,③可得
f(100)≤f(50)+50+1≤f(25)+25+1+51≤f(12)+12+3+77≤f(6)+6+1+92≤f(3)
+3+1+99=108.
本题主要考查与集合有关的试题的证明,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