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高考诗歌精练:高考诗歌鉴赏陆游专题练
加入VIP免费下载

冲刺高考诗歌精练:高考诗歌鉴赏陆游专题练

ID:440621

大小:40.5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冲刺高考诗歌精练:高考诗歌鉴赏陆游专题练 【题文】2018 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 II)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看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15.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14. D 15. 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 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 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解析】 14.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此处“飞纵横”指的是诗人下笔纵横如飞,并不指烛光。 15. 本题主要考查诗歌意象的作用。“酒”是诗歌中重要物象(但不是抒情意象)的作用,要准确解读 就必须读懂原句“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和“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这两 联包含作者书法创作之前借酒壮势,趁酒浓意的心境,也包含作品完成后作者志得意满的踌躇。 诗歌翻译: 胸中自有军事谋略,想要试炼一番却没有门路,空怀豪情。草书如同行军打仗,书写前喝酒,好似 军中的旗鼓以壮声威,手中的笔好似战士的刀枪,其气势如同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以端溪出产的砚台 磨墨,在烛光的照耀下,下笔纵横如飞。瞬间就完成草书,又端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消除国难, 恢复了太平,感觉酣畅淋漓。 古诗词阅读的考查涉及鉴赏形象、语言、技巧、感情四个基本点,其中思想内容是核心,而诗歌中的形 象、语言和技巧是诗歌的外在形式、是鉴赏诗歌切入的目标和对象。所以这类题,应在读懂诗歌的基础 上去作答。 【题文】2016 高考真题——语文(北京卷)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5-18 题。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 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16.“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 声色兼备“的一项是( )(3 分) 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 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月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17.“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 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 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 分) 【答案】 15.A 16.B 17.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风民俗。 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解析】 1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可根据对诗歌整体内容的感知与理解,抓住关键词“往 岁”“记今夕”可判断出时间的不同,因此选 A。 【名师点睛】此题从选项设置来看,分别是从词语、诗句、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解 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分析判断。例如诗歌中的 关键词“往岁”“记今夕”已经表明了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往昔的回忆。所以选 A。 16.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可根据常见的诗歌赏析运用的表现手法,结合着具 体诗句分析作答。B 项,“横笛”“闻声”属于听觉;“红旗”“雪”属于视觉描写,故符合题干要求, 所以选 B。 17.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能力。可根据两首诗歌的标题、诗歌注释、作者等 来了解诗歌写作背景,然后抓住是诗歌关键词,从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家督分析作答。例如两首 诗歌都描写了西村的自然风景之美,由此可得出作者对西村田园生活的喜爱与赞美之情。然后再根据作 者不同时期的心境,联系写作背景分析其不同点。 【题文】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 2020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① 陆游 今皇神武是周宣②,谁赋南征北伐篇? 四海一家天历数,两河百郡宋山川。 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 京洛③雪消春又动,永昌陵④上草芊芊。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十年冬,时年 59 岁的陆游已退居于山阴家中。②周宣:即西周周宣王, 他任用贤臣仲山甫等人讨伐周边部族,使衰落的周王室权威得到恢复。③京洛:指北宋都城汴京和洛阳。 ④永昌陵:指宋太祖赵匡胤陵墓,在今河南省巩义市。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题目可知本诗为感怀诗,诗人表达自己对国家政事的看法,抒发浓郁深沉的感慨。 B. 首联诗人把宋孝宗比作周宣王,赞美皇帝神武,只是遗憾当朝缺乏能征善战贤臣。 C. 颔联写四海之内百郡山川为宋土,这是天命所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信心与期待。 D. 颈联写当权的大臣们拘守“合约”、不愿北伐,有志报国之士宏愿落空、虚度年华。 15. 本诗和陆游的《书愤》,两首诗尾联所运用的手法、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14. B 15. 本诗尾联运用了寓情于景(象征)手法,表达了重振太祖雄风、收复中原的坚定信念。《书愤》尾 联以诸葛亮自比,追慕先贤的业绩,表达诗人恢复中原之志无法实现的悲愤。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 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选不 正确的一项。B 项,“赞美皇帝神武”错误。首联两句的意思是,希望孝宗皇帝能像周宣王一样任用贤 才北伐,从而收复中原。不是赞美皇帝。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比较鉴赏的能力。比较鉴赏题有如下设题角度: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同”、 “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 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本题要求分析两首诗尾联所运用的手法、抒发的情感的不同之处。解题时先理解 尾联的内容,再分析手法和情感。本诗尾联的意思是,北宋都城汴京和洛阳冰雪消融,春意萌发,宋太 祖陵墓上的草茂盛的生长。运用了寓情于景(象征)手法,大地回春,雪消草长,春草的茂盛象征着生 机,表达了重振太祖雄风、收复中原的坚定信念。《书愤》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的意思是,诸葛亮的《出师表》名传后世,千年以来,无人可与相提并论。尾联以诸葛亮自比,追慕先 贤的业绩,表达诗人恢复中原之志无法实现的悲愤。 【题文】内蒙古 2020 届高三第四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秋思 陆游 半年闭户废登临,直自春残病至今。 帐外昏灯伴孤梦,檐前暴雨滴愁心。 中原形胜关河在,列圣①忧勤德泽深。 遥想遗民垂泣处,大梁②城阙又秋砧③ 【注】①列圣:指历代帝王。②大梁:北宋都城开封的古称。③秋砧:秋日捣衣声。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叙事,作者说自己秋日里不去登高望远,而在这半年中一直闭门养病,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 B. 首联两句作者采用倒装的写法,次句点明自己“半年闭户废登临”的原因:从晚春至今都抱病在身。 C. 颔联描绘了一幅画面感强的秋夜难眠图,用"昏灯伴""寒雨滴"衬托了作者的孤老之状和愁苦之深。 D. 颈联写中原山河壮美,地势险要,希望南宋朝廷像历代明君那样忧劳国事,守住中原,恩泽天下。 15. 这首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14. D 15. ①想象中原遗民被外侵敌侵占,处于悲苦流泣之中;秋日时节,北宋的故都大梁城外的捣衣声,让 人思念流离失所的亲人。②表达了诗人的故国之思(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希望南宋朝廷能够恢复中原 的愿望。 【解析】 【14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 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 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 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 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D 项,“守住中原,恩泽天下”分 析错误,从诗歌的创作背景及现实情况来看,南宋朝廷己偏居江南,中原己被金国占领。“中原形胜关 河在,列圣忧勤德泽深”,颈联陆游所写是希望南宋收复中原大好河山。 【15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首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理解句子含义和分析诗歌情 感的能力。首先要破译尾联诗句,把握表层含义,“遥想遗民垂泣处,大梁城阙又秋砧”,尾联是说想 象中原移民在被外敌侵占的地方悲苦哭泣,北宋的故都大梁城外又响起秋天捣洗衣服的声音;然后结合 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理解主旨来分析深层含义。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 的熏陶,他的作品中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陆游坚持抗金,讨伐投降派,抒发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 和壮志未酬的悲愤。陆游年轻时就以慷慨报国为己任,把消灭入侵的敌人、收复沦陷的国土当作人生第 一要旨,但是他的抗敌理想屡屡受挫。于是,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 愤之情。从本诗的尾联来看,“遥想遗民垂泣处,大梁城阙又秋砧”,由想起“遗民垂泣”“大梁秋砧” 可知,诗中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同时也表达希望朝廷能够收复中原的愿望。 【题文】河南省 2020 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 兴 陆游 樵风溪上弄扁舟,濯锦江边忆旧游。 豪竹哀丝①真昨梦,爽砧繁杵又惊秋。 坠枝橘熟初堪翦,浮瓮酪香恰受篘②。 莫道身闲总无事,孤灯夜夜写清愁。 [注]①豪竹哀丝:指管弦乐。②篘:滤(酒)。 14. 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自己在樵风溪上和濯锦江边乘船游玩,忆起往日之事,为下面“兴”作铺垫。 B. 颔联写听觉,既有管弦乐声,又有杵击砧石声,“惊”字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C. 颈联选取熟橘和适合过滤的酒两种意象,分别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勾勒,生动形象。 D. “坠枝橘熟初堪翦”一句紧扣秋的特点,描摹秋的典型景象,语言清新典雅。 15. 请简要赏析尾联。(6 分) 【答案】 14. B 15. 尾联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诗人告诉人们,不要只看到自已非常清闲,谁能看到自己每天晚上孤 灯相伴独自抒写内心的愁闷呢,表达出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之情。 【14 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 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 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 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中,B 项,这里的“惊”字是指夜晚捣衣声惊扰了诗人的梦,让他回到现实之中,对以往生活再生 留恋之情,故选项中“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表述不正确。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词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词中的意义, 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其次要看词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 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词的主旨,即词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词句中包含的情感。本题中,尾联“莫道 身闲总无事,孤灯夜夜写清愁”的意思是:不要说我身闲无事,我还每夜在孤灯下独自一个写抒发凄凉、 愁闷情绪的诗。“清愁”二字直抒胸臆,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诗人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之情。 【题文】河北省 2018-2019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题老学庵壁 陆 游 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注】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描述了老学庵的概况,由竹子搭建、茅草覆盖而成,十分简陋。 B. 诗人把老学庵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在书斋中读书度过一整天。 C. 颈联写诗人虽年老退居山阴,可看到百姓生活太平无忧,依然感到高兴。 D. 尾联是对诗人日常生活境况的描述,照应首联中的“萧然”,同时充满生活气息。 12. 诗人为什么“少睡眠”?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11. C 12. ①从诗歌首联和尾联看,诗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②从颈联看,诗人一方面因年事已高,晚上本 来就睡不好觉;另一方面,更因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 到忧虑。 【解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属于综合考查题,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 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 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 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本题:C 项“依然感到高兴”错,原诗颈联“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 眠。”其实是说国土沦丧,百姓却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所以诗人为此担忧。“衰老形枯” 和“少睡眠”说明他的情感基调是悲伤的。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 本题:“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是说自己日夜读书的缘由。两个原因,一是“太平时期” 老百姓只有高兴而无愁叹,二是自己年岁大了,晚上本来就睡不着觉。这两句有着客观的因素,也有着诗人的忧虑。陆游所处的时代是金兵已经占领宋国的北方领土,宋国统治者偏安江南,绍兴一带自然是 “太平”无战事的,但是陆游是个杰出的爱国者,内心一腔热血,想的就是北伐中原、收复失地,身临 抗敌前线的生活经历是他终身的骄傲,因此他对偏安江南的所谓“太平”是忧心忡忡的。但是他又改变 这种状态,诗人拳拳爱国心、报国志无处伸展,无奈只有寄情于诗书之中。“衰老形枯少睡眠”应该说 的是实况,陆游退居山阴时已是七十岁上下了。说“衰老形枯“也不过分,至于”夜读“则已经是陆游 的读书习惯了,陆游诗中写到“夜读”的诗实在太多。此不仅反映陆游好学的生活场面,而且透过此联, 我们还可以看到诗人当时极端郁闷的心情。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