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5 月济南市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试卷分析
4 题
一、得分统计
二、评分标准
除参考答案外,补充以下几点:
1、只答论证方法,不分析的,得 1 分,最高 2 分。
2、答对论证方法,分析不到位不充分的酌情扣分。
3、答错论证方法,不管后面分析的如何,一律不得分。
4、标号与论证方法一定要对应,否则不得分。
5、答三条或全答的,按前两条评阅。
6、学生如果答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不得分。
三、存在问题
1. 审题不到位
题目要求“从四句中任选两句,分析其论证方法,写清标号”,部分同学只分析一句或不写序号或
只分析效果没有答出论证方法。
2. 对概念的掌握含混不清
(1)分不清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问题出现在对第一处和第二处的分析上,很多同学恰恰将举例
论证和引用论证答反。
(2)分不清类比论证和对比论证,问题出现在对第 4 处的分析上,少部分同学将类比论证错认为
对比论证。
3. 分析不到位
部分同学虽然能答出论证方法,但没有分析或分析不到位,不能准确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4. 错用专业术语
部分同学错用说明文中的举例子、打比方等术语,或错用比拟、借代、等修辞手法。
5、4 分卷示例:
四、典型卷
0 分:
1 分:
2 分:
3 分:
4 分:
5 题
一、得分统计
二、审清题干
第 5 题题干要求中的关键词有两个,一个是“现代大学教育与书院制的结合”,另一个是学生要结
合三个现实案例进行“点评”,所以我们的阅卷就紧扣这两个关键词,细化得分点。
第一个关键词, “现代大学教育与书院制的结合”,很多学生是这样表达的:现代大学教育与传
统书院有机结合… …现代大学教育在传统书院的基础上… …,现代大学教育吸收借鉴传统书院的……
现代大学教育继承和发扬传统书院的… …或者是学生直接引用三个案例中的句子“千年‘岳麓书院’
一直在湖南大学‘弦歌不绝’”“7 所高校在京发起成立亚太高校书院联盟”“中美合作成立的清华大学
苏世民书院”… …,也就是学生点评时必须扣住现代大学教育与书院的结合,必须扣住现代大学教育
与传统书院的这种吸收与借鉴、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必须扣住两者的关系。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的从一
个方面谈现代大学教育,或者单纯从书院角度谈书院的精神、书院的文化、书院的特点,没谈这种“结
合”关系的,要酌情扣分。
第二个关键词“点评”,要求学生要结合原材料的内容对三个案例做出自己的概括分析和阐发,
这三个材料侧重三个不同的角度,学生可以提炼概括原材料,也可以对多个材料进行整合,但如果只
是照抄一些原文,没有点评分析的酌情扣分。
三、答案分析:
第一个链接材料: 千年“岳麓书院”一直在湖南大学“弦歌不绝”。
答案:①接通传统书院与现代大学教育(1 分)有利于汲取中国古代传统书院育人智慧,开拓出
人才培养的新路子(1 分)。
这个材料侧重谈的是千年书院的文化和精神在现代大学的传承和发展,现代大学教育应该继承和发
展传统书院的这些精神,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这个材料应该紧扣住“人才培养”的角度,答案来自于
原文材料二第六段。(点出结合 1 分,概括点评 1 分)
补充答案:材料二第二段
传统书院带给现代教育很多启发, “书院形成独特的教育宗旨和人才培养理念”“传统书院
追求求学与求道的统一”“传统书院教育师生关系密切,教师的高尚人格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感召
力”“传统书院教育提倡自由讲学、自由研讨”“传统书院教育尊重学生禀赋、个性差异,注意因
材施教” … …
材料二第四段
书院教育的主体精神是让人积极入世、承担社会责任;在学习经典的过程中,结合社会实践,
不断进行反思、反省,培养学生以内化于心的人文素养为根本,才能取得实际效果,才能使受教
育者成为现代社会喜欢和接纳的人才。现代社会和书院建立不可或缺的联系,书院才能“浴火重
生”。
以上这几点是传统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给我们的启发,学生可以借用这些原材料来阐发、点评
书院的这些优势和现代大学教育的结合,答出一条给 1 分,不累加。(点出结合 1 分,概括点评
1 分)
第二个链接材料:2014 年,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
学、华东师范大学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7 所高校在京发起成立亚太高校书院联盟。
答案:建立现代书院并加强交流与合作(1 分),既可以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又利于博采众长,
推动我国书院制进一步发展(1 分)。
这个材料的角度是侧重说香港、台湾、大陆七个高校成立书院联盟,各大学之间加强交流与合
作,互相借鉴学习,博采众长,同时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答案主要来自于材料二第六段。(点
出结合 1 分,概括点评 1 分)
补充答案:
历代书院先贤的创新精神,书院的独特优势,都能让我们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以学术创新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文化传播方面,充分利用书院的文化传
播、社会教化功能,加强国际合作,在传统文化的传播、普及、弘扬方面发挥书院的引领作用。
以上两个方面体现了书院在学术创新和文化传播方面的作用,学生这一点答题要扣住各高校建
立的书院联盟既传播了传统文化,又发挥了互相学习借鉴的作用即可,概括梳理材料恰切,阐
发得当,答出一个方面给 1 分,不累加。(点出结合 1 分,概括点评 1 分)
第三个材料:2016 年 9 月 10 日,中美合作成立的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举行开学典礼,迎接来自全
球 31 个国家的 110 名学者。
答案:在国际书院教育的合作与交流中(1),一味模仿并不可行,需要结合我们自己的文化,
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1 分)。
这个材料侧重的角度是中外大学之间的广泛合作,不可一味模仿,在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
更要坚守千年书院的本土特色,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构筑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点出
结合 1 分,概括点评 1 分)
答案重点参考材料三第二段
我们看到现代大学越来越向“综集大学”趋进,学术日益专化,人际关系日渐疏离,教育与生
活裂为两橛。剑桥书院重视居息一堂,重视生活性情之陶冶与知性之启发,实值得借镜取鉴。剑
桥书院制是成长的,不是创造的。刻意模仿,大可不必,亦难有功,但如能取其精神,配合本土
社会文化而模铸之,则宜为有心于大学教育者所深思。(点出结合 1 分,概括点评 1 分)
四、反映的问题
1、一定要审清题干,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扣紧“结合”和“点评”两个关键词答题,很多同
学只落笔于一个方面,比如大谈特谈书院文化、书院精神等等。
2、很多学生筛选、提炼、概括原材料和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思辨的能力欠缺,一部分学生照
抄原文,没有点评分析。
3、一部分学生答题思路不明晰,建议按分值分条答题。
4、一部分学生字迹太潦草,还有一些人字迹太大,越界越线。
五、典型卷
0 分:
1 分:
2 分:
3 分:
4 分:
5 分:
6 分:
8 题
一、得分统计
二、评分细则:
答案为:①是承载爱意的载体,展现徐文天在生命垂危时刻细腻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真实美好的道德境界。
②表现徐文天对司琪的了解,使司琪形象丰满立体,传达爱一个人就要让她更幸福的理念。 ③巧妙转化
叙述视角,从第三人称转为第一人称,扩大叙述空间,使叙述富于变化,让情节富有波澜。 ④通过时间落
款,明确了故事的疫情背景,增强了可信度。(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评分补充答案为:
(1)主题:是承载爱意的载体,展现徐文天在生命垂危时刻细腻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真实美好的道德境
界,传达爱一个人要让她更幸福,以及人间真情能超越生死苦痛,能唤醒人生(活下去)的意志的理念。
(注:主题分析方向正确,答出爱情的伟大相关意思即可给分,但分析成对逆行者的赞美不给分)
(2)人物: ①表现徐文天对司琪的了解,刻画出司琪任性、阳光、多愁的性格,使司琪形象丰满立体。②表
现出徐文天包容、细心、为他人着想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形象丰满。(答出任意一条均给 1 分,
不拘泥于上述词语,意思对即可)
(3)情节:①暗示人物命运,形成小说高潮,而结尾反转,使情节波澜起伏。②巧妙转化叙述视角,
从第三人称转为第一人称,扩大叙述空间,使叙述富于变化,让情节富有波澜。(答出任意一条均给 1
分,学生答出形成小说高潮或使情节波澜起伏的意思即给 1 分,但人称转换分析成第二人称不给分)
(4)社会环境:①通过时间落款,明确了故事的疫情背景,增强了可信度。②呼应题目“疫·爱情”,
点出疫情初期大背景。(答出任意一条均给 1 分,点出背景但仅分析成疫情的严重,无情,人们的无奈
恐慌不给分)
(5)艺术效果:①以情动人,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丰富读者阅读体验。②丰富了文章内容,给读者
留下想象空间。(答出任意一条,分析表述准确均给 1 分)
评分细则:
1. 共 4 分,主题、人物、情节、社会环境、读者答出一个角度给 1 分,以训练学生多角度思考作答。
2. 每一角度中所列条目只要答出任意一条都给 1 分。
3. 学生答出多条,但都是同一个角度,只给 1 分。
4. 意思对即可。
【注】①只泛泛地答“推动情节发展”“承上启下”“呼应上文”“为下文做铺垫”之类的套话,分析不
准确,不给分。
②答“插叙”“补叙”不给分。
③只答“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不给分。
④复述及推测内容不给分。
优点:
1.绝大多数同学有分条作答的意识,且大多数同学能够分角度作答。
2.多数同学答案组织有观点有分析,部分同学能做到,观点准确简练,分析准确到位。
3.少部分同学能做到角度清晰全面,各条之间无粘连,观点准确简练,分析准确到位
满分卷示例
角度清晰全面,答案组织有观点有分析,观点准确简练,分析准确到位。
三、存在问题
不足:
1. 部分同学对内容理解不到位,仅理解为爱情小说,忽略了疫情大背景;解读为穿越小说;解读为徐文
天已死等。
如下:
2. 小部分同学依然没有分条意识,没有角度意识。
3. 小部分同学仅在复述内容,不知如何答题。
4. 部分同学只答套话,不结合文本分析。
5. 概念不清,答成插叙、补叙。
6. 少部分同学涂改过多。
7. 书写潦草,卷面凌乱。
8. 写错名字,不仔细
9. 寥寥几笔,甚至空答,态度不够端正。
四、教学建议:
1. 平时练习中继续训练学生分角度思考,分条答题思维,并帮助学生区分清楚各角度间界限,以及语言
表达的精准。
2. 培养学生仔细读文本,结合文本作答的意识。
3. 平时要求学生区分清楚各项术语,并能在文本中区分清楚。
4. 不要混淆考试中的文学类文本与网络小说。
5. 端正态度,注意书写。
五、典型卷
0 分:
1 分:
2 分:
3 分:
4 分:
9 题
一、得分统计
二、评分细则(结合参考答案做了修改补充)
不赞同:
(1)情节上,结尾采用突转(陡转、欧亨利式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手法,(1 分)既与前文司
琪唤起徐文天求生意识(比如补过生日的承诺,去长江大桥的约定等)照应,在情理之中,又让情节富
有波澜,具有艺术价值。(1 分)
(2)人物上,大团圆式的结尾凸显了人性的美好。(1 分)艰难之中,思琪与徐文天彼此关心互相鼓励
互为支撑,走过苦难,充分体现了爱的力量。(1 分)
(3)主题上,大团圆式的结尾能增强人们战胜疫情的信心,(1 分)富有象征意义,说明苦难终将过去、
有情人定成眷属。(1 分)
(4)表达效果上,结尾符合大众期待(美好愿望),读者、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整体,(1 分)
能用艺术真实弥补人们的现实缺憾,化解悲伤,凸显人性美好,容易引起读者共鸣,有审美价值。 (1
分)
(每点 2 分,任意 3 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赞同:
(1)情节上,小说前面写徐文天病情加重,还写信把司琪托付给另一个男人,(1 分)结尾写他死亡才更
符合生活的真实,大团圆结尾削弱了这种艺术价值。(1 分)
(2 人物上,悲剧的结尾更能突出人物对爱情的真挚。(1 分)徐文天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依然为
对方的幸福考虑,这种无私的爱更能感动读者。大团圆结局就弱化了这种效果。(1 分)
(3)主题上,悲剧结尾更能引发人们对人物命运的同情心,让人更加珍惜生命中的美好。(1 分)徐文天
不在了,但他们在艰难之中彼此关心互相鼓励互为支撑的经历,充分体现了人性的美好,令人回味。大
团圆结局则不能引发同情让人珍惜,削弱了主题。(1 分)
(4)表达效果上,悲剧的结尾更能震撼人心,(1 分)悲剧结局产生的不完美以及人物和不完美命运的
抗争,引人思考,有社会价值。大团圆结局就缺少了这种震撼力。(1 分)
(每点 2 分,任意 3 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表态赞同,给的却是不赞同的理由判零分;
没表态直接写理由的,如果理由中能透露出来态度的可酌情给分。
三、阅卷小结
90%的考生不赞同“小说最后一段大团圆式的结尾消解了这篇小说的价值”。多数同学在答分析类题
目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答题思路,有了分条意识。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1. 部分考生对小说的结尾理解有误。小说的结尾 “这个被口罩遮住一半脸,依然满脸笑意的男人,举
着戒指向她问好说:你好!我是从另一个时空穿越回来的徐文天,你愿意让我成为你这座桥上一生
的风景吗?”对此结尾的正确理解应该是:徐文天在爱情的感召下,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抗
疫成功,病愈出院,向司琪求婚。有考生误解为:这是从里一个时空穿越回来的徐文天;徐文天已
死,这是司琪的想象,不是事实;徐文天已死,这是另一个男人。
2. 部分考生审读题干不仔细。所持观点与自己阐述的理由正好相反,自相矛盾。
3. 部分考生平时机械记忆答题模板,考试时照搬照抄,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因此考试不得分。
4. 不会使用术语组织语言。比如,情节上,结尾采用突转(陡转、欧亨利式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的手法。
5. 回答问题时思路不够开阔,不少考生只集中在文章的主题和人物形象的角度来谈,较少涉及情节以
及表达效果角度。
6.不能分条回答,答案混杂在一起。答题时要注意条理,写清楚序号,多角度分条作答,
要让阅卷老师清楚地看到得分点。
7. 少数同学还存在分析类题目不知如何下手的问题,此类题目还需要加强训练,同时引导学生学会从
小说三要素及主题、表达效果入手阅读鉴赏小说。
四、典型卷
0 分:
1 分:
2 分:
3 分:
4 分:
5 分:
6 分:
翻译 13.(1)
一、得分统计
二、评分细则:
您侍奉皇上礼节完备周全,现在(皇上)竟如此对待您,请求您准许我们造反(“我们请求造反”、
“我们请求发动叛乱”皆可)。
评分标准:译出大意给1分;“事”译为“侍奉”。“遇”译为“对待”。“请”译为“请允许我们”或
者整句翻译为“我们请求造反(发动叛乱)”都算对;如果译为“我们请求您造反”不给分。
另外,“备”字译错, “今遇王如是”未补充主语(皇上)或这一句译成被动句,比如“您现在被皇上
如此对待”、“您却被这样的对待”,扣句意的那1分,因为“遇王”显然是动宾式。
三、问题答卷:
(1)涂抹严重,严重影响得分。
(2)语句不通,逻辑混乱(对于文章的理解不准确)
(3)答案不完整或过于简略。
(4)混淆对象,未结合上下文准确作答
(5)侥幸心理,重点实词意思全写上。如“遇”的意思,见下面的答案,到底是“遇到”还是“遭受”
还是“对待”?傻傻分不清楚。
四、典型卷
0 分:
1 分:
2 分:
3 分:
4 分:
翻译 13.(2)
一、得分统计
二、评分标准:
第一句:1 分。
第二句:偿,偿还,1 分。
第三句:是,这;为恶,做坏事。1 分,错一处就不给分。
第四句:与,翻译成“参与,替,和”都可以,1 分。
平均分:2.32
三、优秀样卷:
四、学生问题:
1、重要词语不翻译:
2、理解错误:
3、书写潦草,卷面很乱
五、解决办法:
早读时间继续背诵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课本上的重点篇目需要再梳理,试题上的重要知识点注意落实
巩固。
六、典型卷
0 分:
1 分:
2 分:
3 分:
4 分:
14 题
一、得分统计
二、存在问题:
1、 只翻译相应句子,不用自己的话概括总结,没有自己的观点。
2、 只答观点,不结合原文具体分析。
3、 字迹潦草,卷面涂改痕迹太多,导致得分点很难找。
4、 只写了只言片语,做题态度不端正,导致一分不得。
三、教学努力方向:
1、 给学生强调一定不要只抄原文或只翻译原文,要概括出自己的观点。
2、 分条作答,更利于寻找得分点。
3、 观点之后要结合文言文做出具体分析。
四、典型卷
0 分:
1 分:
2 分:
3 分:
16 题
一、得分统计
二、阅卷标准:
(1)颔联写景渲染小院繁花似锦,叙事直言朝廷无事可忙;(1 分)实际却写出四海同春、天下太平的
盛世气象。(2 分)
(2)全诗前六句借景表达出对天下太平的舒畅喜悦的心情(1 分)结尾二句则转而表达身为宰相却无所
用心的自谦与自省。(2 分)(意思对即可)
三、阅卷分析:
1、审题不准确,题干有两问,只答一问。
2、第一问,
①很多学生只是简单翻译了一下颔联,并没有回答对颔联“气象广大”的理解。
②照抄客观题 A 选项。
③部分学生分析的不是颔联而是颈联,可能是审题不仔细,也可能直接不知道哪句是颔联。
3、第二问,
①相当多的学生对诗歌的思想感情把握错误,错误的认为颔联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对归隐生活
的向往,百无聊赖对自由的追求,想要施展才华却无用武之地的苦闷,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朝廷不作
为,对统治者昏庸无能的批判和讽刺等。
②照抄客观题选项 D,“切合身份,抒发诗人感受,透露出诗人做官的微妙心态。”没有结合诗句做具体
分析。
③缺乏知人论世的意识,诗后的小注已对诗人身份做了明确注释“李昉:宋太宗时两任宰相。”学生却
依然认为诗歌表达的感情是怀才不遇,不被重用的苦闷。
④个别学生把能想到的情感全部罗列上让阅卷老师做选择。
4、答题不规范,不分点答题。
5、书写潦草,错别字较多。
四、典型卷
0 分:
1 分:
2 分:
3 分:
4 分:
5 分:
6 分:
17 题
一、得分统计
二、答题统计
第二题放宽了要求,除了标准答案,“所谓 者也 ” 全写,写其一都算正确,但要写对才得分.有些学生
写”此所谓”,”者也”只写”者”或”也”是错误的.
1.”推此志也”,”此”写成”其”;“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光”写成“辉”,“也”写成“矣”。
2.“刻鹄不成尚类鹜”,”刻”写成”画”,“鹄”写成“鸪”。
3.“画虎不成反类狗”,“狗”写成“犬”,有同学最后“者也”写成“也”。
4.“出师一表真名世”,“名”写成“明”,“世”写成“士”;有的同学“出师”加了书名号,不合规
范,算错。
5.“千载谁堪伯仲间”,“载”写成“古”。
6.第 3 题很多同学背错篇目了,写成了《蜀相》中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两句。
7.有很多学生书写不规范,希望引起重视,规范书写。
三、典型卷
0 分:
1 分:
2 分:
3 分:
4 分:
5 分:
6 分:
20 题
一、得分统计
二、试题分析与评分标准:
根据参考答案,第一句关键词要有“红岩松”或者《红岩》里的青松,表达出对它比较熟悉之意,给 2
分。
答案中只有”红岩”字眼,没写“青松”,但能看出松树意思的给 1 分;提到这是书(封面)上的松树,
但没专指《红岩》这本书的,只给 1 分。只说“和书上很像”的与下文意思重复不给分。
从句式标点看,第一句是感叹句,写成反问句的原则上不给分。但没明确写问号的也灵活处理了。
第二句结合上文“古人封之为镇山“和下文“以定天下“要有关键词“封山镇守”的意思。答案是“(遂)
封山为镇”。这里的镇山是个名词,是一地区内的主山,有安定四方之意。写出“将霍山取名为镇山”
意思的给 2 分,只有“封山或镇守”其一意思的给 1 分。凡是写大禹造山、搬山或霍山出现意思的不给
分。
从得分结果看,均分 1.11,较上次模考更低。客观原因是试题有一定难度,特别是第二句,如果再考虑
语体风格得分更低。当然得分低也有学生没有耐心读语境,不会分析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等主观原因。
三、答卷示例
2 分卷示例:
0—1 分卷示例:
3 分卷示例:
4 分卷示例:
四、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教学建议:
1.主要问题:
1)部分学生语境意识差,特别是第二句答不到点儿上,甚至有学生不看语段上下文内容答题很随意。
2)少部分学生虽然大体理解内容但表达不清楚不准确。
2.教学建议:
1)结合具体语段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做补写句子练习,可以把做过的典型题目回炉训练学生讲题,明
确补写句的关键词如何捕捉。
2)引导学生自己在阅读练习中深入感受并准确理解语言,总结做题方法,从语言风格、句式等方面注
意规范表达。
3)强化语境阅读,指导学生学会关注句间关系,联系上下文捕捉关键词。
五、典型卷
0 分:
1 分:
2 分:
3 分:
4 分:
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教学建议:
主要问题:
1)部分学生语境意识差,特别是第二句答不到点儿上,甚至有学生不看语段上下文内容答题很随
意。
2)少部分学生虽然大体理解内容但表达不清楚不准确。
教学建议:
1)结合具体语段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做补写句子练习,可以把做过的典型题目回炉训练学生讲题,
明确补写句的关键词如何捕捉。
2)引导学生自己在阅读练习中深入感受并准确理解语言,总结做题方法,从语言风格、句式等方
面注意规范表达。
3)强化语境阅读,指导学生学会关注句间关系,联系上下文捕捉关键词。
21 题
一、得分统计
二、评分细则:
1、找对并改对一处得 1 分。
2、语句① “并非是”改为“并非”或者“并不是”;(补充:改为“不是”也对)
语句④,修改为:在“思辨”后添加“能力”;(补充:添加“素养”、“水平”等也对)
语句⑤,把“广大教师”提到“在”前面去;(补充:删去“在”也对)
语句⑦,修改为:“对时事政治”和“透过自己的生活”对调一下。
严格按评分细则得分,改其他句不得分
三、得分情况:
平均分 1.8 分。4 分 522 人,占 13.1%,3 分 9216 人,占 23.2%,2 分 16013 人,占 40.2%,1 分 9958 人,
占 25%,0 分 4076 人,占 12.5%。
得分情况显示,学生答题总体情况不尽如人意。
四、复习建议:
1、精选试题,精练精讲,认真总结反思;
2、答题要规范,语言要简明。
五、典型卷
0 分:
1 分:
2 分:
3 分:
4 分:
22 题
一、得分统计
二、评分细则
本段新闻报道为考古发现。所以,答题要点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现了什么、价值意义。梳理
一下材料,即可得到以下答案:
关键信息:
①内蒙古阿拉善盟新近发现 9 处烽燧遗址,
②为汉代列燧,
③这一发现对于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有重要意义。
评分参考:
(1)写出一个关键信息给 2 分,写出三个给 6 分。意思答对即可。
(2)“内蒙古阿拉善盟”为 1 分,这是地点,
“新近发现 9 处烽燧遗址”为 1 分,这是事件。
“汉代列燧”2 分,这是遗址的年代及特点。
第三条中“当地历史文化”这一信息是关键,占 1 分。只说“发现有意义”,也给 1 分。
(3)意思表达不够准确的,酌情扣 1 分。
(4)超出字数扣 1 分。
三、样卷展示
(1)0 分卷,没有任何抓住要点
(2)1 分卷,没抓住关键点,只答出“发现烽燧遗址”“有重要意义”,。
(3)2 分卷,虽然有 2 个要点,但是都不够准确。
(4)3 分卷,抓住了第一条,得 2 分,缺少第二条,第三条不够压缩不到位,得 1 分。
(4)4 分卷,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抓住了第一条和第三条的关键信息,各得 2 分。第二种,第一
条和第二条合并,但是表述不合原意,酌情扣 1 分,得 3 分;第三条压缩不到位,也酌情扣 1 分,得 1
分。
(5)5 分卷,把第一和第二条合并起来,表述不严密,与原文不一致,扣 1 分。还有一部分同学对第三
条压缩不到位,也酌情扣 1 分。
(6)满分展示
四、典型卷
0 分:
1 分:
2 分:
3 分:
4 分:
5 分:
6 分:
23.作文阅卷分析
本次命题贴近 2017 届学生作为山东省首届选科(在高中进行职业规划)学生的经历,而 2019 年大
学毕业生择业关注因素调查数据又会引发人们对大学生择业和高中生选科的思考。命题有真实情境,重
点考查学生理性思维、自主发展、社会责任、批判质疑等综合素养。命题形式稳中有变,在作文命题中
运用数据表格呈现新意,命题材料给学生宽广的立意空间,可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有较强的写作
自由度,但又能体现出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一、写作关键要素:
1.两个表格的数据:自主选择两个表格相关数据(必须兼顾两个表格,只关注一个表格中的数据不
可以)进行准确或有个性的解读。
2.点亮青春:根据所选数据,作为高中生当下如何点亮青春?
3.领航未来:根据所选数据,青年怎样为未来领航或为怎样的未来领航?
总之,文体为发言稿,交流对象为高中生,针对高中生、大学生等青年群体特点,围绕自我、时代、
国家,紧扣表格中相关数据和论坛主题,写出认识与思考。
二、立意方向 1.学生可自主从两个表格中选择有相关性的数据,可取同,可取异(但因为两个
表格调查的并非同一批学生,取异的角度一定要合理)。
(1)取同例如:高中生选科和大学生择业都非常关注“兴趣”。
高中生选科和大学生择业都非常现实(功利)。(能取得不错的分数、大学专业所需、容易就业 薪
酬福利、工作地区)
高中生选科和大学生择业都缺少对于国家需要和社会价值的关注,责任担当不够。
(2)取异例如:高中生择业看重大学专业、家长认为容易就业,但大学生择业时却不太关注专业对
口。
综合两个表格,可以提炼出“兴趣”“责任担当”“自主发展”“个体规划”“现实”“超越功利”“脚
踏实地与长远规划”“理性认识自我”等等作文立意方向。
2.扣住“点亮青春,领航未来”这一主题,对两个图表数据的解读进行论述。可正面倡导,也可反
面批判,言之成理,层次清晰即可。
例如:
(1)做好个人规划,点亮青春;才能更好地领航未来事业发展。高中选科时不要只关注分数,还要
关注大学毕业的择业,要建立个人规划,要将短期规划与长期规划相结合。
(2)用兴趣点亮青春,用责任担当领航未来。选科时尊重自己的兴趣所长,大学时努力将兴趣所长
变成职业需求,在兴趣所长领域做出成绩,实现个人社会价值,推动国家发展。
(3)用理性点亮青春,用脚踏实地领航未来。选科时要理性认识自我,根据自己的分数、就业概率
等进行理智选择,先实现考上大学的小目标;未来根据生活需求、专业未来等选择工作潜力和发展空间
大的工作,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实现大目标。
(4)用责任点亮青春,超越功利领航未来。从高中时代就要培养青年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将自
我需求和国家需要融合,大学时期乐学善学,超越功利选择一些工作薪酬福利低,工作地区偏远但事关
国家发展的工作,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
三、赋分等次及标准
一等 60—51,二等 50—42,三等 41—36,四等 35—20,五等 19——0 分。
一类卷:(60-51)兼顾两个表格,对数据进行解读,围绕“点亮青春,领航未来”,层次清晰,论证丰
富,语言流畅,卷面整洁。
二类卷:(50~42)只写其中一个表格,只关注高中生或大学生中的一个群体,未谈及另一个表格或另
一个群体。主题围绕“点亮青春,领航未来”。
三类卷:(41~36)过多写五四精神,而不关注当今高中生和大学生。或抛弃两个表格,只谈“点亮青
春,领航未来”。
四类卷:(35-20)不提及表格,不涉及主题“青春,未来”。
五类卷:(20 分以下)极端情况。
扣分项:书写:潦草,扣 2 分;难看,扣 3 分;没有题目,扣 2 分;不足 400 字,20 分以下;不足 800
字,每少 50 字扣 1 分;抄袭阅读内容的,视轻重程度,研究扣分,比如抄袭 400 字的,20 分以下;抄
袭 600 字的,10 分以下;抄袭 800 字的,0 分。
基准分 45 分。
四、出现的问题
1.观点不明确:部分同学对材料的审读不认真,有的没看懂材料,有的直接抛开材料,导致观点不能从
表格材料分析中得出,仅仅是围绕主题“点亮青春,领航未来”,泛泛而谈,观点不明确。
2、脱离材料:部分同学谈“奋斗”、谈“志向”谈“理想”、谈“机遇”、谈“选择与挑战”等,与材料
无关,偏离题意。
3、表格理解片面化:有同学不能从两个表格中求同取异,只写其中一个表格,只关注高中生或大学生
中的一个群体,未谈及另一个表格或另一个群体,理解片面,缺乏广度。
4、问题解读片面化:有的同学整篇拘囿于表格分析,忘记了发言的主题,思维打不开,不能拓展深化。
5、缺乏角色或情境意识:有的同学发言稿没有情境意识,发言稿没有面对高中生的对象意识,语言干
瘪,缺乏感染力。
6、偏离主题:个别同学过多写五四精神,而不关注当今高中生和大学生,关注本次论坛的主题“点亮
青春,领航未来”。
7、素材积累较单薄:大部分同学举例不能关注当下,特别是当代青年的榜样典例,知之甚少,素材不
鲜活。
8、立意欠高度:部分同学只关注“小我”的兴趣爱好,不能和“大我”、时代融合,格局小,文章思想
浅显,缺乏思辨,立意不高远。
9、语言不简洁:有同学发言稿语言罗嗦,不简洁,缺乏层次条理性。
10、文体意识不强:少部分同学发言稿、演讲稿混淆,还有的格式不正确(缺称呼语、称呼语后面用逗
号、称呼语不顶格,发言稿最后不用落款,如果非要写上的话发言人在、前时间在后,但还是有的同学
颠倒顺序)。
五、备考提示
1.加强对学生作文材料解读和写作的思维过程及思维方法的引导。注意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
维,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而有效理解材料,精准谋篇布局,
使立意走向深刻。
2.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实用文体的基本格式及硬性要求。
应用文体特征必须清晰,并能准确区别差异;指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社会生活,多读、多思考,善于学习
并运用新的表达方式,提高应试能力,加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
3. 作文训练注重在能力考查、凸显应用导向、突出情境设计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朝着解决实际问题
的方向发展。
4. 开展专题阅读,紧跟时代,关注社会重大发展变化,开阔视野提升思维品质。
5.加大作文训练量及升格训练:应用文体的熟练运用和作文修改提升,展示个性思考和审美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