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人大附中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考前热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北京市海淀区人大附中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考前热身试题(Word版附解析)

ID:440718

大小:257.2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 届高三考前热身练习(理科综合) 第一部分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心肌细胞有较多的线粒体 B. 浆细胞有发达的高尔基体 C. 大肠杆菌没有任何细胞器 D. 根尖成熟区细胞有大液泡 【答案】C 【解析】 【分析】 1.高尔基体是单层膜,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再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 站”.动植物细胞中都含有高尔基体,但功能不同,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 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高尔基体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中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 用. 2.线粒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是进行有氧呼吸和形成 ATP 的主要场所.。线粒体有内外两 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嵴的周围充满了液态的基质。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有 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主要分布在耗能多的部位。 3.液泡是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其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储存着糖分、 色素等多种物质调节细胞的内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压,与植物细 胞的吸水和失水有关。 【详解】A、由于心肌细胞在不停的收缩和舒张,心肌细胞有较多的线粒体,A 正确; B、高尔基体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故浆细胞有发达的高尔基体,B 正确; C、大肠杆菌是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C 错误; D、根尖成熟区是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而液泡与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有关,故 根尖成熟区细胞有大液泡,D 正确。 故选 C。 2.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该菌产生的蛋白类毒素严重破坏人的神经系统。下 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脱毒后的破伤风毒素可制成疫苗 B. 吞噬细胞可特异性清除该菌 C. 效应 T 细胞可直接结合该菌 D. 抗破伤风毒素只能用于预防该病 【答案】A【解析】 【分析】 体液免疫过程为: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 抗原,将抗原传递给 T 细胞,刺激 T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 B 细胞,B 细胞受 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在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 细胞吞噬消化。 【详解】A、脱毒后的破伤风毒素可制成疫苗,进入机体后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以增强免疫力,A 正确; B、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地清除该细菌,该细菌需要机体的体液免疫来清除,B 错误; C、破伤风杆菌需要启动人体体液免疫就可消灭,而效应 T 细胞结合的是靶细胞,C 错误; D、抗破伤风毒素用于预防和治疗该病,D 错误。 故选 A。 3.猴面包树根系发达、树干粗壮高大,木质松如海绵。旱季时树叶完全脱落,雨季大量吸水, 迅速长叶开花结果,花在夜间开放,吸引国蝠等动物传粉。猴面包树的果实是猴子等动物喜 爱的食物,树干中的水分也可以被动物取用,使其获得“热带草原生命之树”的美誉。由此 无法推断出( ) A. 热带草原的季节性变化引起猴面包树产生有利变异 B. 落叶使猴面包树的水分散失减少,有利于其度过旱季 C. 猴面包树的开花时间是果蝠等传粉动物选择的结果 D. 猴子等动物的取食行为可以帮组猴面包树传播种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 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 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热带草原的季节性变化能够对猴面包树产生的变异进行选择,而不是导致变异的 因素,A 错误; B、落叶减少了蒸腾,从而使猴面包树的水分散失减少,有利于其度过旱季,B 正确; C、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猴面包树的开花时间是果蝠等传粉动物选择的结果,C 正确; D、猴子等动物的取食行为可以有利于猴面包树种子的传播,D 正确。 故选 A。 4.下列实验所用试剂及其目的对应合理的是( ) A. 用清水洗去花生子叶表面的苏丹Ⅲ B. 用盐酸使植物根尖细胞分离 C. 用龙胆紫鉴定粗提取的 DNA D. 用蒸馏水对菌液进行梯度稀释 【答案】B 【解析】 【分析】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 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 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 倍镜观察)。 【详解】A、用 50%的酒精洗去花生子叶表面的苏丹Ⅲ,A 错误; B、用 95%的酒精和 15%的盐酸按照 1:1 的比例制成解离液,使植物根尖细胞分离,B 正确; C、通常用二苯胺鉴定粗提取的 DNA,C 错误; D、用无菌水对菌液进行梯度稀释,D 错误; 故选 B。 5.我国科学家应有家鸡作为转基因生物反应器通过卵清获得药用蛋白,重组质粒以及利用目的 基因设计引物进行 PCR 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构建重组质粒时应使用限制酶 Smal Ⅰ 与 EcoR V 切割人源目的基因 B. 受体细胞中若观察到绿色荧光,表明目的基因导入成功并表达 C. 转基因家鸡的不同组织细胞中均能够表达目的基因产生药用蛋白 D. 4、5 号个体电泳结果说明目的基因成功导入并能在亲子代间遗传 【答案】D 【解析】 分析】 PCR 一般要经历三十多次循环,每次循环可分为变性、复性、延伸三步。在循环之前,常需 要进行一次预变性,以便增加大分子模板 DNA 彻底变性的概率。 PCR 过程为: 变性,当温度上升到 90 ℃以上时,氢键断裂,双链 DNA 解旋为单链。 复性,当温度降低到 50℃左右是,两种引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两条单链 DNA 结合。 延伸,温度上升到 72 ℃左右,溶液中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在 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根据碱 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新的 DNA 链。 【详解】A、由题中的基因表达载体可知构建重组质粒时应使用限制酶 Smal Ⅰ 与 Xho1 切割 人源目的基因,A 错误; B、受体细胞中若观察到绿色荧光,只能说明目的基因导入成功导入,而未必成功表达,B 错 误; C、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目的基因只能在转基因家鸡的的卵巢细胞中表达产生药用蛋白, 【C 错误; D、图中 4、5 号个体电泳结果能说明目的基因成功导入并能在亲子代间遗传,D 正确。 故选 D。 6.科研人员利用拟南芥来研究种子萌发后下胚轴的生长调控机制。 (1)植物生命活动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最重要的植物激素调节,激素与靶___________结 合后发挥调节作用。此外,环境中光、温度等的变化也能作为_______________调节植物生长。 (2)科研人员获得了 1 个独角金内酯相关基因 M 发生突变的植株 m3。用野生型和 m3 的种 子萌发后的幼苗作为材料完成实验,结果如下(GR24 是独角金内酯类似物)。 ①本实验中,野生型和 m3 突变体生长的湿度、_______________等条件相同且适宜。 ②对生长在培养基中的拟南芥幼苗进行的处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光对下胚轴生长的影响。 ①分析结果可知,无论是野生型还是 m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光照抑制了 下胚轴的生长,且该作用效果与 M 基因无关。 ②研究人员推测光受体参与了光照对下胚轴的抑制作用。白光条件下,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株的下胚轴长度,结果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初步支持上述推 测。 (4)研究 GR24、M 基因对下胚轴生长的影响。 ①分析白光条件下的各组数据可知,GR24 在白光下对 m3 突变体下胚轴生长无影响,但能够 _____________。 ②综合分析光暗条件下的各组实验结果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科研人员为进一步研究蓝光、红光是否参与了 GR24 对拟南芥下胚轴的调控,进行了下 面的实验。 ①请选出实验组的实验材料、实验条件、实验处理和检测指标 ________ A.野生型 B.m3 突变体 C.蓝光受体突变体 D.红光 受体突变体 E.黑暗条件 F.蓝光条件 G.红光条件 H.不同浓度的 GR24 (0-10umol/L) I.用无菌水处理 J.测量下胚轴长度 ②若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则证明蓝光和红光都参与调控拟南芥对 GR24 的反应。 【答案】 (1). 细胞 (2). 信号/信息 (3). 温度 (4). 白光或黑暗处理:培养基中是 否添加 GR24 以及添加不同浓度的 GR24 (5). 未添加 GR24 组幼苗在白光条件下的下胚轴 长度均显著小于黑暗条件下,且二者基本相同 (6). 光受体突变体和野生型 (7). 抑制野 生型下胚轴的生长且抑制效果和 GR24 的浓度正相关 (8). GR24 抑制下胚轴的生长依赖于 光;M 基因参与下胚轴在光下对独脚金内酯的响应 (9). CDFGHJ (10). GR24 使蓝光受 体突变体和红光受体突变体分别在蓝光和红光下的下胚轴的长度高于野生型 【解析】 【分析】 1 激素调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关系: 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 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 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 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2、据图 1 显示,用 GR24 处理拟南芥的野生型和突变体植株据实验结果推测:GR24 浓度越 高,野生型下胚轴长度平均值越小,可推知的作用是其抑制下胚轴长度伸长但对突变体植株几乎没有影响,原因可能出现了独脚金内酯信息传递缺陷。 【详解】(1)由分析可知,植物生命活动受到多种因素 调节,其中最重要的是激素调节, 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后发挥调节作用。此外,环境中光、温度等的变化也能作为信号/信息调节 植物生长。 (2)①本实验中,自变量是植物的种类和 GR24 浓度,因变量是下胚轴的长度,而野生型和 m3 突变体生长的湿度、温度等条件为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②本实验中包含的处理为,在白光或黑暗条件下,在两种拟南芥(野生型和 m3)的培养基中 是是否添加 GR24 以及添加不同浓度的 GR24,然后检测两种拟南芥下胚轴生长的情况。 (3)研究光对下胚轴生长的影响。 ①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无论是野生型还是 m3,未添加 GR24 组的幼苗在白光条件下的下胚轴 长度均显著小于黑暗条件下,且二者基本相同,说明光照抑制了下胚轴的生长,且该作用效 果与 M 基因无关。 ②白光条件下,通过检测光受体突变体和野生型植株的下胚轴长度,结果为实验组高于对照 组,可推测光受体参与了光照对下胚轴的抑制作用。 (4)研究 GR24、M 基因对下胚轴生长的影响。 ①白光条件下,随着 GR24 浓度的增加 m3 突变体下胚轴长度无变化,而野生型植株的下胚轴 长度随着 GR24 浓度的增加,下胚轴长度逐渐变短,据此推测,GR24 在白光下对 m3 突变体 下胚轴生长无影响,但能够抑制野生型下胚轴的生长且抑制效果和 GR24 的浓度正相关。 ②通过比较光暗条件下的各组实验结果可知:GR24 抑制下胚轴的生长依赖于光;M 基因参与 下胚轴在光下对独脚金内酯的调节作用。 (5)①实验目的为研究蓝光、红光是否参与了 GR24 对拟南芥下胚轴的调控,根据实验目的 再结合上述实验的结论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色光和不同突变体,以及不同浓度的 GR24, 因变量为下胚轴的长度,故此需要选出的实验材料和检测指标为 CD 和 FGHJ。 ②若实验结果为 GR24 处理条件下 ,蓝光受体突变体和红光受体突变体分别在蓝光和红光下 的下胚轴的长度高于野生型,则证明蓝光和红光都参与调控拟南芥对 GR24 的反应。 【点睛】能够利用题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学会用实验设计的基 本原则分析实验结果解答实验问题必备的能力。 7.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有利于细胞度过营养缺乏的时期,对生物体具有重 要意义。但其调节机制尚未研究清楚,科研人员利用秀丽隐杆线虫进行相关研究。 (1)秀丽隐杆线虫有两种性别,雌雄同体(2n=10+XX)和雄性(2n=10+X),雌雄同体线虫 的可自交产生后代,雄虫存在时也可以杂交。特定环境下,雌雄同体线虫经____________过程 产生较多的_____________的配子,该配子与染色体组成为 n=5+X 的配子结合发育成雄性个体。 (2)研究者用诱变剂处理雌雄同体成虫,任其自交产生 F1 代、F2 代。 ①若 F1 代就出现突变个体,一般认为该突变性状为显性,这是因为:基因突变具有 ______________的特点,雌雄配子含有相同位点的突变基因的可能性极低,故突变个体可被 视为______________(纯合子/杂合子),其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②在 F2 代出现了某一种自噬异常突变体,在普通环境下,将其与野生型雄虫共同培养,可根 据子代是否出现较多性别为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判断杂交是否成功,再选择其子代中表 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自交,自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野生型雌雄同体;突变型雌 雄同体=3:1,初步判断此突变性状为______基因隐性突变决定的。 (3)为确定此自噬异常突变体中突变的基因,科研人员对相应 cDNA 测序,发现突变体 E 基 因异常,如下图所示: 图 1 :野生及突变体 E 基因非模板链部分编码序列 (注: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甲硫氨酸(起始);AGA/AGG—精氨酸;GAA—谷氨酸; AUA—异亮氨酸;UAA—终止;) 综合上述结果,从分子水平阐述此突变体自噬异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细胞自噬的过程如图 2 所示。 图 2 :自噬过程示意图 为确定 E 基因在自噬过程中的作用位置,科研人员利用已知功能的 L 基因突变体进行了一系 列观察研究,结果如下: 线虫类型 细胞自噬的现象自噬小体 自噬溶酶体 自噬底物降解 野生型 少量 有 是 E 基因突变体 无 无 否 L 基因突变体 大量 无 否 E 与 L 基因双突变体 i_____________ Ii________________ Iii_________________ 研究者根据该结果推测,在自噬过程中 E 基因控制的过程在 L 基因之前。请补全上述表格。 (5)由于生物之间具有________________,细胞内自噬过程及调控机制高度相近,使得结构 简单的线虫成为细胞自噬研究的模式生物。 【答案】 (1). 减数分裂 (2). 不含有 X 染色体的(或染色体组成为 n=5+0) (3). 稀 有性 (4). 杂合子 (5). 雄性 (6). 野生型雌雄同体 (7). 单 (8). E 基因内发生 了由 G-G 到 T-A 碱基对的替换,导致其转录的 mRNA 相应位置谷氨酸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 导致其蛋白质翻译提前终止,短于正常蛋白,导致其功能异常,造成自噬过程异常 (9). 无 (10). 无 (11). 否 (12). 统一性 【解析】 【分析】 1.基因突变: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基因突 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不能遗传。 2.诱发因素可分为: ①物理因素(紫外线、X 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 DNA) ;②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 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 ;③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 DNA) 3.发生时期: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4.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多数有害性;不定向性。 【详解】(1)特定环境下,雌雄同体线虫经减数分裂过程产生较多的不含 X 染色体的(或染色 体组为 n=5+0)配子,该配子与染色体组成为 n=5+X 的配子结合发育成(2n=10+X)的雄性个 体。 (2)①若 F 1 代就出现突变个体,一般认为该突变性状为显性,这是因为基因突变具有稀有 性的特点,雌雄配子含有相同位点的突变基因的可能性极低,故突变个体可被视为杂合子,其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②如果在 F2 代出现了某一种自噬异常突变体,因为雌雄同体线虫经减数分裂过程产生较多的 不含 X 染色体的配子,该配子与染色体组成为 n=5+X 的配子结合可发育成较多雄性个体,在 普通环境下,据此可以将其与野生型雄虫共同培养,可根据子代是否出现较多性别为雄性的 个体判断杂交是否成功,。再选择其子代中表现型为野生型雌雄同体的个体自交,自交子代表 现型及比例为野生型雌雄同体:突变型雌雄同体=3:1,初步判断此突变性状为单基因隐性突 变决定的。 (3)由图 1 可知,此突变体自噬异常的原因是:E 基因内第 544 位的碱基对发生了由 G-C 到 T-A 碱基对的替换,导致其转录产生的 mRNA 相应位置的谷氨酸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使蛋 白质翻译提前终止,短于正常蛋白,导致其功能异常,使自噬过程异常。 (4)由于研究者根据该结果推测自噬过程中 E 基因控制的过程在 L 基因之前,根据表格信息 确定,E 与 L 基因双突变体应与 E 基因突变体细胞自噬的现象表现相同。即表格相应处应该 填写为:i 无 Ii 无 Iii 否 (5)细胞内自噬过程及调控机制高度相近,由于线虫的结构简单,而且生物之间具有统一性, 因此经常选择线虫成为细胞自噬研究的模式生物。 【点睛】根据题干中的相关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是解答该类题型的关键! 8.为有效防治土地沙漠化、提高森林覆盖率,我国北方某地用飞机在植被稀少的荒山分批播种 马尾松,之后封山育林,禁止放牧和采伐。研究者对不同年限的森林进行了调查。 (1)马尾松属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_______________。研究者对全封育和半封育。原因 之一是:积累的树木凋落物被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利用,产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了土壤肥力,给马尾松的生长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 (2)研究者在样方内通过_______________ 方法对全封育 20 年、30 年、50 年森林进行物 种丰富度调查。发现随封育年限增长,树种逐渐增至十余种,阔叶树种类和比例增大,动物 种类也逐渐增加,此过程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____。调查还显示,随封育年限增长,土壤 含水量逐渐增加,研究者推测这是树种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 (3)为进一步研究封育条件下树种变化的原因,研究者用马尾松和 2 种阔叶树树苗进行试验, 结果如下。 不同土壤含水量下的净光合速度相对值 不同光照条件下光合产物输出到顶芽的比 例(%) 的8.6% 11.3% 18.6% 全日照 林窗环境 室内弱光 马尾松 1.6 3.1 3.9 17 5.8 7.5 荷木 1.1 3.1 3.6 9 7.8 28.5 黄果厚壳桂 0.4 1.9 3.3 1.8 8.0 9.7 据结果分析,马尾松能够在荒山的强光、干旱条件下快速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随着土壤含水量和群落枝叶繁茂度的增加,马尾松在与荷木、黄果厚壳桂等阔叶树的 ___________中被逐渐替代。 (4)近年来,为了人类 可持续发展,国内外实行了碳汇制度,把森林的生态价值经济化, 由高耗能企业向林场出资购买一定量的碳汇以抵消相应 CO2 排放量。请从企业和林场两方面 分析此项举措如何从整体上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第一营养级 (2). 分解者 (3). 无机盐(矿质离子) (4). 识别并列 出名录 (5). 次生演替 (6). 在土壤含水量低的环境条件下净光合速率较高,在全日照条 件下输入到顶芽的光合产物比例最高 (7). 竞争 (8). 碳汇制度一方面可以提高高耗能企 业的成本,督促其技术升级、减少 CO2 排放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林场收入,有利于植树造 林工作的开展 【解析】 【分析】 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类型 项目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 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 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 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 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时间 经历的时间漫长 经历的时间短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的实例 裸岩、冰川泥、火山岩上的演替 火灾后的草原、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详解】(1)马尾松是绿色植物,属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生产者,即第一营养级,全封 育和半封育下的马尾松积累的树木凋落物可以被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分解利用,将有机物分解 为无机物,提高土壤肥力,给马尾松的生长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 (2)研究者调查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可以在样方内通过识别并列出名录的方法,然后对全封 育 20 年、30 年、50 年森林进行物种调查。调查还显示,随封育年限增长,树种逐渐增至十 余种,阔叶树种类和比例增大,动物种类也逐渐增加,此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3)分析表格数据,马尾松与其他两种植物比较,在土壤含水量低的环境条件下净光合速率 较高,在全日照条件下输入到顶芽的光合产物比例最高,所以马尾松能够在荒山的强光,干 旱条件下快速生长;随着土壤含水量和群落枝叶繁茂度的增加,即环境中水分增多以及林窗 环境和弱光条件越来越适宜阔叶树的繁殖,故马尾松在与荷木、黄果厚壳桂等阔叶树的竞争 中被逐渐替代。 (4)碳汇制度一方面可以提高高耗能企业的成本,督促其技术升级、减少 CO2 排放量,另一 方面可以提高林场收入,有利于植树造林工作的开展,从而在整体上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 效益的统一。 【点睛】能利用所学的相关知识,结合题目中的相关信息进行题目的分析和综合是解答本题 的关键!能辨析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是本题需要的基础知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