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届高三 5 月适应性训练 理科综合试卷
第 I 卷 选择题
1.在人类对细胞的探索历史上,下列关于技术的贡献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光学显微镜技术:提出了细胞学说 B. 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到细胞骨架
C. 差速离心技术:发现了 DNA 双螺旋结构 D. 荧光标记技术: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
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差速离心法是交替使用低速和高速离心,用不同强度的离心力使具有不同质量的物质分级分
离的方法。此法适用于混合样品中各沉降系数差别较大组分的分离。
【详解】A、科学家发明了显微镜后,施莱登和施旺用显微镜发现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继而建立的细胞学说,A 正确;
B、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可以观察到细胞骨架,B 正确;
C、沃森和克里克利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发现了 DNA 的双螺旋结构模型,C 错误;
D、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 正确。
故选 C。
2.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机体完全依靠抗体裂解癌细胞 B. 免疫活性物质均由 T 细胞产生
C. 疫苗被广泛用于遗传病的防治 D. 吞噬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
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 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
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再由 T 细胞呈递给 B
细胞;(2)反应阶段: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
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
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2)反应阶段:T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 T 细胞,同时 T 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 T 细胞
发挥效应。
人体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淋巴结、
扁桃体和脾脏等,免疫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B 细胞、T 细胞)和吞噬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有
淋巴因子、抗体和溶菌酶等。
【详解】A、细胞免疫过程中,产生的效应 T 细胞与癌细胞接触可以裂解癌细胞,A 错误;
B、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可以由 T 细
胞或效应 T 细胞产生,机体大多数体细胞都能产生溶菌酶,B 错误;
C、疫苗被广泛用于传染病的防治,C 错误;
D、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均有吞噬细胞的参与,D 正确。
故选 D。
3.SEAP 基因是胰岛素基因表达的报告基因。研究者将 GLUT2、KATP、GCK、Cavl.3 基因转到
携带了外源 SEAP 基因的到人胚肾细胞中,检测不同浓度葡萄糖环境下细胞释放的 SEAP 量,
结果如下图。若要将人胚肾细胞改造成“人造胰岛 B 细胞”,并能植入到糖尿病患者体内发挥
作用,那么改造过程至少必须转入的基因是( )
(图注:0 表示未转该基因,1 表示己转该基因)
A. GLUT2 B. KATP C. GCK D. Cavl.3
【答案】D
【解析】
【分析】
将 GLUT2、KATP、GCK、Cav1.3 四种基因导入人胚肾细胞时有 16 种导入方法,结果如图。比
较这 16 种结果可知,只有导入 Cav1.3 基因后,在一定范围内,SEAP 量才会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而升高。
【详解】比较 16 种导入方式形成的结果可知,只有导入 Cav1.3 基因后,在一定范围内,SEAP
量才会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由此可见,要将人胚肾细胞改造成“人造胰岛 B 细
胞”,并能植入到糖尿病患者体内发挥作用,那么改造过程至少必须转入的基因是Cav1.3。
故选 D。
4.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诗没有涉及到( )
A. 全球气候变暖 B. 生物多样性的物种多样性
C.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D. 动物的活动规律
【答案】A
【解析】
【分析】
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诗的含义是: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
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此时的芦芽也刚刚破土而出,而河豚此时正要
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详解】A、这首诗中涉及到初春江水的回暖,但这属于正常的气候变化,不是全球气候变暖,
A 错误;
B、这首诗中涉及竹、桃、蒌蒿、芦 鸭、河豚等多种生物,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B 正确;
C、“蒌蒿满地芦芽短”中涉及到了植物的生长和繁殖,C 正确;
D、“正是河豚欲上时”中涉及到了动物的活动规律,D 正确。
故选 A。
5.TK-细胞(酶 1 合成缺陷)和 HPRT-细胞(酶 2 合成缺陷)均不能再 HAT 培养基上增殖 科
学家曾进行下列实验:
Ⅰ. 诱导小鼠 TK-/HPRT+细胞和人类 TK+/HPRT-细胞融合,并在 HAT 培养基中筛选,发现存
活的杂种细胞总是保留了人类 17#染色体。
Ⅱ. 诱导小鼠 TK-/HPRT+细胞和人类 TK+/HPRT-细胞融合,并在 HAT 培养基中筛选,发现存
活的杂种细胞总是保留了人类 X 染色体。
杂种细胞总是完全保留小鼠染色体,而随机丢失人类染色体。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可以使用灭活 病毒诱导小鼠细胞和人类细胞融合
B. 杂种细胞中总是有 4 个完整的染色体组
C. 实验 I 表明人类的 TK 基因位于 17#染色体上
D. 实验 II 表明人类的 HPRT 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文:实验Ⅰ中诱导小鼠 TK-/HPRT+细胞和人类 TK+/HPRT-细胞融合,并在 HAT 培养基
中筛选,发现存活的杂种细胞总是保留了人类 17#染色体,这说明人类的 TK 基因位于 17#染
色体上;实验Ⅱ中诱导小鼠 TK+/HPRT-细胞和人类 TK-/HPRT+细胞融合,并在 HAT 培养基中
筛选,发现存活的杂种细胞总是保留了人类 X 染色体,这说明人类的 HPRT 基因位于 X 染色
体上。
【详解】A、可以使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小鼠细胞和人类细胞融合,A 正确;
B、杂种细胞总是完全保留小鼠染色体,而随机丢失人类染色体,因此杂种细胞中不总是有 4
个完整的染色体组,B 错误;
C、诱导小鼠 TK-/HPRT+细胞和人类 TK+/HPRT-细胞融合,并在 HAT 培养基中筛选,发现存
活的杂种细胞总是保留了人类 17#染色体,这说明人类的 TK 基因位于 17#染色体上,C 正确;
D、诱导小鼠 TK+/HPRT-细胞和人类 TK-/HPRT+细胞融合,并在 HAT 培养基中筛选,发现存
活的杂种细胞总是保留了人类 X 染色体,这说明人类的 HPRT 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D 正确。
故选 B。
6.以下电影中涉及到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流浪地球》中木星中的氢气爆炸
B. 《终结者 2》中金属人在液氮中破碎
C. 《黄金大劫案> 中用王水溶解金条
D. 《火星救援》中利用肼(NH2NH2)燃烧获得饮用水
【答案】B
【解析】
【分析】
氢气具有可燃性,氢气爆炸主要是氢气和氧气大面积接触反应放出大量热所致。
王水是浓硝酸与浓盐酸按体积比 1:3 混合而成的,硝酸具有氧化性,被还原为 NO。
的肼(NH2-NH2)燃烧生成氮气和水蒸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N2H4+O2=N2+2H2O。
【详解】A、通过分析可以,氢气爆炸属于化学变化,A 不符合题意;
B、生物体 液氮条件下,由于温度过低,改变分子结构,变脆易磨碎,故金属人在液氮中破
碎属于物理变化,B 符合题意;
C、通过分析可知,王水是浓硝酸与浓盐酸的混合物,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可与金条发生化学
反应,C 不符合题意;
D、肼(NH2NH2)燃烧生成氮气和水,属于化学反应,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7.GA3ox 能催化合成有活性的赤霉素,而 GA2ox 则能钝化有活性的赤霉素。MD 为野生型矮
牵牛品种:712-15 和 712-26 是转入了 GA3ox 基因、GA2ox 基因中同一种基因的矮牵牛品种,
但在基因组中插入的位罝不同。在相同环境下种植,三种品种的株高差异如下图。
(1)GA3ox 和 GA2ox 都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体现了酶具有____________的特性。赤
霉素是重要的植物激素,植物激素在植物的____________和对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过程
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据图分析,712-15 品种和 712-26 品种都是转入了__________________(填 GA3ox 或
GA2ox)基因,但两者的株高却有显著差异,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猜测,株高的调控是通过蛋白 P41 与蛋白 P42 或蛋白 P45 结合实现的。为此,研究
者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进行了探究,实验方案及结果如下图所示。
在(注:1. Trp、Leu、Ade、His 均为营养物质,“-”表示培养基中缺乏该物质:2. AD 与 BD
不能结合,若共表达的蛋白结合则能使酵母菌合成 Ade 和 His。)
①在将重组质粒导入酵母细胞之前,应使用构件重组质粒时所用到的相同限制酶处理待检重
组质粒,如果在电泳后能得到______________条 DNA 带。则表明质粒发生了重组,可用于转
基因实验。
②在图示实验中,只要转入 AD 和 BD,酵母均能合成__________ (在 Trp、Leu、Ade、His 中
选择)。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4)为确认上述技术方案得到的结论正确。研究者欲利用荧光素酶互补技术进行验证。实验
思路如下:
步骤Ⅰ. 设法获得下列转基因的农杆菌菌液:
a. 转 Cluc/Nluc 农杆菌 b. 转 RA1-Cluc/ST1-Nluc 农杆菌。
c. 转 P41-Cluc/P42-Nluc 农杆菌 d. 转 P41-Cluc/P45-Nluc 农杆菌。
e. 转 Cluc/P42-Nluc 农杆菌 f. 转 Cluc/P45-Nluc 农杆菌;
g. 转 P41-Cluc/Nluc 农杆菌
提示:Cluc 和 Nluc 是荧光素酶的两个片段,本身不能结合,若共表达的蛋白结合则能使荧光
素发光:RA1 和 ST1 是己知能结合的两种蛋白。
步骤Ⅱ. 将本氏烟叶片分为 4 个区,下图中用虚线示意分隔。将 a〜f 菌液按下列方案注入到
本氏烟叶片的分区:
步骤Ⅲ. 让烟草生长 3〜4 天,然后取下叶片,放在白纸上,在完全避光条件下喷上荧光素。
请回答:
① 补充步骤Ⅱ中的设计______(要求在每个圆圈中填写 a〜f 中的其中一个字母)。
②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要求在你认为会发出荧光的分区上画上阴影线)。
【答案】 (1). 专一性 (2). 生长发育 (3). 适应 (4). GA2ox (5). 植物转入基
因的表达会受插入位置影响 (6). 2 (7). Trp 和 Leu (8). 蛋白 P41 能与蛋白 P45 结合,
但不能与蛋白 P42 结合 (9). 叶片 1 是 c、e,叶片 2 对应为 f、a (10). 叶片 1 只在 b 所
在区画阴影线;叶片 2 只在 d 所在区画阴阴影线
【解析】
【分析】
1.酶的作用特点:高效性、专一性、反应条件温和。
2.基因工程的一般操作过程:目的基因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建构、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
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详解】(1)GA3ox 和 GA2ox 都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体现了酶的作用特点是具有专一
性;赤霉素的作用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2)由题意知,与野生型矮牵牛相比,插入基因后,矮牵牛植株更矮,因此是插入了 GA2ox
基因;712-15 和 712-26 是转入了 GA2ox 基因中同一种基因的矮牵牛品种,但在基因组中插入
的位置不同,图 1 中显示的株高不同,说明植物转入基因的表达会受插入位置影响。
(3)①重组质粒是插入目的基因的质粒,用相同的限制酶处理检测重组质粒,如果插入了目
的基因,限制酶水解后得到目的基因和质粒部分,电泳得到 2 条 DNA 带。
②由题图 2 可知,只要转入 AD 和 BD,酵母均能合成 Trp 和 Leu;该实验说明蛋白 P41 能与
蛋白 P45 结合,但不能与蛋白 P42 结合。
(4)①该实验是在四个区域中转入不同类型的农杆菌,Ⅱ中的设计中,叶片 1 是 c、e,叶片
2 对应为 f、a。②叶片 1 只在 b 有荧光,在该区画阴影线;叶片 2 只在 d 区有荧光,在该区画阴影线。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酶作用特点、基因工程及应用等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形成知识网络,学会分析题干获取信息,并利用有效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
8.细胞癌变与基因突变有关。为鉴定造成黑色素瘤的突变基因,科学家检测了 213 例黑色素瘤
病人样品的基因突变,发现每个样品都涉及了多种突变基因,其中出现频率最大的两种基因
如下表所示。
被检基因 检出突变的样品数量 突变基因形式 突变基因活性
A 93 Av 活性增强
B 28 Bw 失去活性
(1)原癌基因的功能是负贵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细胞增殖的进程:抑癌基因
的功能则是阻止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增殖。
(2)根据表中所述突变基因活性变化以及癌细胞具有恶性增殖的特点,推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A”或“B”)为原癌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
“A”或“B”)为抑癌基因。
(3)分析蛋白质发现,检出到 A 突变 93 例样品中,相应肽链均是第 600 位的氨基酸发生了
替换,表明 Av 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__(填“启动子”或“mRNA”或“碱基种类”)肯定
与 A 基因有差异。
(4)有数据表明,BW 基因携带者患上黑色素瘤的风险要比正常人大得多,其中一种解释是携
带者的细胞在有丝分裂时发生了体细胞重组。
① 从细胞水平看,细胞恶性增殖与否是一对相对性状,那么 BW 是 B 的____________________
性基因,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体细胞重组是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并伴随染色体交叉互换,进而出现
基因重组。基因型为 BBW 的细胞,如果发生体细胞重组,将会产生癌变机率明显增大的子细
胞,请在下图中画出这种子细胞的基因组成。_______。
的③ 体细胞重组发生的槪率很低,但在植物界也有不少例子。野茉莉的花色是由细胞核基因控
制的,包括白色、浅红、粉红、大红和深红五种颜色。下列哪一个选项所述的花色现象最可
能是体细胞重组所致?___________________
a. 两株粉红花植株杂交,所有子代植株都不开粉红花
b. 浅红花植株与白色花植株杂交,所有子代植株都开深红花
c. 浅红花和粉红花上有时出现少数白色斑,而大红花和深红花从未发现
d. 为数不少的白色花上出现很多红色斑
(5)生活中的致癌因子很多,但是癌症发生的频率并不是很高。请从黑色素瘤病人样品突变
基因检测结果和免疫调节机制两个不同的角度分别进行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细胞周期 (2). 不正常 (3). A (4). B (5). mRNA (6). 隐
(7). 基 因 型 为 BBW 的 细 胞 不 会 恶 性 增 殖 , 性 状 与 基 因 型 为 BB 的 细 胞 一 致 (8).
(9). c (10). 角度一: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
的结果,在一个细胞中发生多个原癌基因或 抑癌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角
度二:细胞癌变后表面物质发生变化,产生抗原,会被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
【解析】
【分析】
1、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1)原癌基因是细胞内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在进化上
高等保守。当原癌基因的结构或调控区发生变异,基因产物增多或活性增强时,使细胞过度
增殖,从而形成肿瘤。2)抑癌基因也称为抗癌基因。正常细胞中存在基因,在被激活情况下它们具有抑制细胞增殖
作用,但在一定情况下被抑制或丢失后可减弱甚至消除抑癌作用的基因。正常情况下它们对
细胞的发育、生长和分化的调节起重要作用。
3)两者之间的关系:原癌基因就是癌基因还没突变的时候,而抑癌基因是抑制原癌基因变成
癌基因。两者有一个共同点:任何一个发生突变,都有可能发生癌变。
2、基因控制性状,包括两种方式:
(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详解】(1)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细胞中两种控制细胞分裂的重要基因,原癌基因的功能
是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增殖的进程;抑癌基因的功能则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2)据表格信息可知,A→AV 突变后,突变基因活性增强,判断 A 基因是原癌基因;B→BW
突变后,突变基因失去活性,判断 B 基因是抑癌基因。
(3)分析蛋白质发现,检出到 A 突变的 93 例样品中,相应肽链均是第 600 位的氨基酸发生
了替换,表明 AV 基因的 mRNA 肯定与 A 基因转录形成的 mRNA 有差异。
(4)①从细胞水平看,细胞恶性增殖与正常分裂一对相对性状,那么 BW 是 B 的隐性基因,
判断理由是基因型为 BBW 的细胞不会恶性增殖,性状与基因型为 BB 的细胞一致。
②体细胞重组是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并伴随染色体交叉互换,进而出现
基因重组。基因型为 BBW 的细胞,如果发生体细胞重组,将产生癌变机率明显增大的子细胞
BWBW 的图示:
③野茉莉的花色是由细胞核基因控制的,包括白色、浅红、粉红、大红和深红五种颜色。其
中浅红花和粉红花上有时出现少数白色斑,而大红花和深红花从未发现,这种现象很可能是
体细胞重组造成的,因为浅红和粉红可能是杂合子,而白色、大红、深红是纯合子,因此浅
红花和粉红花上有时出现少数白色斑,而大红花和深红花则不会出现白色斑。故选 c。
(5)生活中的致癌因子很多,但是癌症发生的频率并不是很高。从黑色素瘤病人样品突变基因检测结果和免疫调节机制两个不同的角度分别进行解释:
角度一: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在一个细胞中发生多个原癌基因或 抑癌基
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
角度二:细胞癌变后表面物质发生变化,产生抗原,会被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癌变及基因与性状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
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
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9.21 世纪被称为生命科学的世纪,而免疫学和神经生物学又是本世纪生命科学研究中极为重
要的领域,科学 家们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为医学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实验Ⅰ:为探究 CnB 是否具有抗肿瘤作用,研究者将小鼠分为三组,在腹腔注射瘤细胞。接
瘤 2 天后开始给药(IFN-γ 是经典抗肿瘤药),连续给药 10 天。每天记录小鼠的死亡情况,绘
制到存活曲线如下图。
(1)本实验中,生理盐水组和 IFN-γ 组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据图可知,CnB 组
小鼠 50%存活达到的天数与 IFN-γ 组基本一致,而显著___________________生理盐水组,表
明 CnB 具有抗肿瘤能力。
实验Ⅱ:CnB 是人体细胞自身表达的一种蛋白。为探究 CnB 抗肿瘤作用的机制,研究者制备
了 CDllb(X 细胞表面的一种膜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让该抗体与 X 细胞相互作用,再加入
CnB,最后检测 TRAIL(X 细胞表达的能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一种蛋白)的含量,结果如
下图。(2)推测 CD11b 是 CnB 在 X 细胞的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图中柱 3 相
比,柱 4 所示的 TRAIL 表达并没有下调到柱 1、柱 2 的水平,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Ⅲ:研究者从 D 品系小鼠或 K 品系小鼠中分离出 T 淋巴细胞,发现单独培养时均不增殖,
而混合培养时均增殖,如下图所示。
(3)在培养 T 淋巴细胞前,应对培养液和所有用具进行______________处理。
(4)该实验结果表明,T 淋巴细胞只有接受____________________刺激后,才会增殖。器官
移植前,可以混合培养体和受体的 T 淋巴细胞。若 T 淋巴细胞增殖水平_________________
(填“高”或“低”),则不易引起免疫排斥。
实验Ⅳ:阿尔茨海默症(AD)患者由于大脑发生 β-淀粉样蛋白(Aβ)堆积,引发神经毒性
作用,出现全面性痴呆特征。研究者向 AD 模型小鼠头部施加 40Hz 声波刺激后,检测了脑组
织 Aβ 堆积量(图 1)及认知能力(图 2)。(5)DNA 荧光染色的目的是可以辨识_______________(细胞结构)的位置。
(6)请根据图 1 和图 2 得到的实验结论,给 AD 患者的治疗提出一种设想方案并简述你的理
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对照 (2). 高于 (3). 受体 (4). 加入的 CnB 量多,在与单克隆抗
体的竞争受体的过程中占有一定的优势 (5). 灭菌 (6). 抗原 (7). 低 (8). 细胞核
(9). 给予一定的声波刺激治疗 AD 患者;理由:向 AD 模型小鼠头部施加 40Hz 声波刺激后,
Aβ 堆积状况减弱,辨识指数增加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知,实验Ⅰ的目的是探究 CnB 是否具有抗肿瘤作用,实验的自变量是给药的种类和
给生理盐水的空白对照,实验组是给 CnB 的组,给 IFN-γ 是抗肿瘤药的组是条件对照,给生
理盐水的组是空白对照;由题图曲线可知,给 CbB 和给 IFN-γ 的组随时间变化成活率的变化
趋势相近,20 天后远高于空白对照组。说明 CnB 与 IFN-γ 一样,都具有抗肿瘤作用。
2、实验Ⅱ是探究 CnB 抗肿瘤作用的机制,由题图知,抗体与 X 细胞相互作用,再加入 CnB,
TRAIL 含量会相应减少,而 TRAIL 能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因此说明单克隆抗体会抑制 CnB
的抗癌作用。
【详解】(1)由分析可知,生理盐水的组是空白对照,给 IFN-γ 组为条件对照,二者都是对
照组;由图可知,CnB 组小鼠 50%存活达到的天数与 IFN-γ 组基本一致,而显著高于生理盐
水组。
(2)膜蛋白 CD11b 的抗体能与膜蛋白 CD11b 结合,让该抗体与 X 细胞相互作用,再加入 CnB,抗肿瘤作用降低,原因可能是 CD11b 是 CnB 在 X 细胞的细胞膜上的受体,加入抗体后,与
CnB 竞争受体,CnB 作用减弱;与图中柱 3 相比,柱 4 所示的 TRAIL 表达并没有下调到柱 1、
柱 2 的水平,其原因是加入的 CnB 量多,减弱了单克隆抗体的竞争抑制作用。
(3)动物细胞培养,为防止杂菌污染,培养 T 淋巴细胞前,应对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进行
灭菌处理。
(4)从 D 品系小鼠或 K 品系小鼠中分离出 T 淋巴细胞,发现单独培养时均不增殖,而混合
培养时均增殖,说明淋巴 T 细胞只有接受抗原刺激才增殖;器官移植前,可以混合培养供体
和受体的 T 淋巴细胞,如果不发生增殖,受体细胞没有把供体细胞作为抗原物质,因此 T 淋
巴细胞增殖水平低,则不易引起免疫排斥。
(5)DNA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DNA 荧光染色的目的是可以辨识的细胞结构是
细胞核。
(6)由题图可知,向 AD 模型小鼠头部施加 40Hz 声波刺激后,Aβ 堆积状况减弱,辨识指
数增加,因此可以给予一定的声波刺激治疗 AD 患者。
【点睛】本题以究 CnB 是否具有抗肿瘤作用及作用机理、阿尔茨海默症 原因等背景为依托,
考查学生分析题干获取信息及利用有效信息进行推理结合所学知识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并
关爱生命、关注人体健康。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