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高三摸底考试
物理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 10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其中 1-7 小题只有一个是正确的,8-10 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
对得 4 分,选对但不全得 2 分,错选得 0 分。)
1.如图所示,轻杆下端固定在光滑轴上,可在竖直平面自由转动,重力为 G 的小球粘在轻杆顶
部,在细线的拉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细线、轻杆与竖直墙壁夹角均为 ,则绳与杆对小
球的作用力的大小分别是( )
A. , B. , C. G,G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分析小球受力,小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 G、沿细线方向的拉力 FT 和轻杆的弹力
FN,由平衡条件可得
联立解得
故 ACD 错误,B 正确。
故选 B。
2.两个物体 A、B 同时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图甲为 A 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图乙为
B 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0°
1
2 G 3
3 G 3
3 G 3
3 G 1
2 G 1
2 G
cos30 cos30T NF F G+ =
3
3T NF F G= =A. 两物体都做加速运动
B. 1s 末 A 物体追上 B 物体
C. 2s 末 A 物体追上 B 物体
D. 0~1s 内 AB 两物体的间距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甲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斜率不变,因此 A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图乙
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斜率不变,表示 B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 A 错误;
BC.图甲与横坐标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位移,图乙的纵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移,图甲函数关系式
为
图乙的函数式为
可列方程
解得
故选项 B 错误,选项 C 正确;
D.两物体间距为
可知在 0~1s 内 AB 两物体的间距逐渐增大,故 D 错误。
故选 C。
3.一串质量为 50g 的钥匙从橱柜上 1.8m 高的位置由静止开始下落,掉在水平地板上,钥匙与
地板作用的时间为 0.05s,且不反弹。重力加速度 ,此过程中钥匙对地板的平均作
用力的大小为( )
v t=
x t=
21
2 t t=
2st =
21
2x t t∆ = −
210m/sg =A. 5N B. 5.5N C. 6N D. 6.5N
【答案】D
【解析】
【详解】钥匙自由落体到地面的速度为
解得
取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冲量等于动量的变化量可得
解得
故选 D。
4.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轻绳和轻弹簧拉力作用下静止,弹簧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设重力加
速度为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 A 点剪断弹簧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g,方向竖直向下
B. 从 A 点剪断弹簧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方向与竖直成 角斜向右下
C. 从 B 点剪断轻绳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方向与水平成 角斜向左下
D. 从 B 点剪断轻绳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方向与竖直成 角斜向左上
【答案】A
【解析】
【详解】AB.从 A 点剪断弹簧瞬间,小球所受的弹簧拉力消失,所受的轻绳拉力突变为零,小
球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g,方向竖直向下,故选项 A 正确选项 B 错
误;
2 2v gh=
6m/sv =
( ) 0F mg t mv− = −
6.5NF =
θ
cos
g
θ θ
sing θ θ
tang θ θCD.剪断弹簧前,设弹簧的拉力为 F,轻绳的拉力为 FT,由平衡条件可知
解得
从 B 点剪断轻绳瞬间,小球所受的轻绳拉力消失,所受弹簧的拉力和重力不变,则小球所受
的合力大小为 ,由
可得小球的加速度为
方向水平向左,故 CD 错误。
故选 A。
5.如图所示,匀速转动的齿轮 和 ,齿数比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和 转动周期之比为
B. 和 转动周期之比为
C. 和 转动角速度大小之比为
D. 齿轮上 A、B 两点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
【答案】A
【解析】
【详解】C.两齿轮的线速度大小相同,因此角速度之比为
cosF mgθ =
sin TF Fθ =
cos
mgF θ=
tanTF mg θ=
tanmg θ
tanmg maθ =
tana g θ=
1O 2O m n:
1O 2O m n:
1O 2O :n m
1O 2O :n m
:n m故选项 C 错误;
AB.因为
所以 和 转动周期之比为
故选项 A 正确选项 B 错误;
D.齿轮转动边缘点的线速度相等,故选项 D 错误。
故选 A。
6.小物块从一固定斜面底端以初速度 冲上斜面,如图所示,已知小物块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
为 0.5,斜面足够长,倾角为 ,重力加速度为 g。则小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为
( , )(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运用牛顿第二定律,上升时
1
2
n
m
ω
ω =
2T
π
ω=
1O 2O
1 2
2 1
T m
T n
ω
ω= =
0v
37°
cos37 0.8° = sin37 0.6° =
02v
g
03v
g
0( 5 1) v
g
+
0( 6 1) v
g
+
1 sin37 cos37ma mg mgµ= +
0
1
1
vt a
=下降时
所以
故选 C。
7.从倾角为 的斜面顶端水平抛出一小球,最终落回斜面。那么小球运动过程中距斜面最远
时速率与落回斜面时速率之比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题可知,当平抛运动方向与斜面方向平行时,距斜面最远,此时小球速率与初速
度的关系为
解得
落回斜面时
联立解得
2
0
1 2
vx g
=
2 sin37 cos37ma mg mgµ= −
2
1 2 2
1
2x a t=
0
2 5 vt g
=
0
1 2 ( 5 1) vt t t g
= + = +
30°
1: 2 2: 5 2: 6 2: 7
0
1
cos30 v
v
=
0
1 cos30
vv =
2
0
1
2tan30
gt
v t
=
( )22
2 0v v gt= +故选 D。
8.静止在斜面底端的物块,在外力的作用下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在某位置撤去外力,
经过一段时间物块返回斜面底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块沿斜面上滑的过程中,机械能一直增加
B. 物块下滑过程机械能一定守恒
C. 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块回到底端时的动能
D. 外力所做的功小于物块到达最高处的重力势能
【答案】BC
【解析】
【详解】A.撤去外力后物块依然有向上的速度,所以还可以上滑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机械能
不变,所以选项 A 错误;
B.下滑时无外力,机械能守恒,故选项 B 正确;
C.合外力做功等于动能的变化量,因此选项 C 正确;
D.物块到最高点,速度为 0,初速度为零,末速度为零,动能无变化,所以外力做功等于最高
点重力势能,选项 D 错误。
故选 BC
9.某半径为 R 的星球上,两极点处的重力加速度为 g,是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 n 倍,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
A. 星球自转周期为 B. 星球自转周期为
C. 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D. 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答案】AC
【解析】
【详解】AB.在星球两级处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其受到的万有引力,有
。
1
2
1
cos30 2: 7
1 4tan30
v
v
= =
+
1( )2 nR
n g
π − 2 nR
g
π
v gR= gRv n
=
2
GMmmg R
=在赤道上随星球自转的物体,万有引力与星球表面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其自转的向心力,有
解得自转周期
故选项 A 正确,选项 B 错误;
CD.绕星球表面运行的卫星,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
与
联立解得第一宇宙速度为
故选项 C 正确,选项 D 错误。
故选 AC。
10.绷紧 传送带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传送带的 图象如图所示。 时刻质量为 1kg
的楔形物体从 B 点滑上传送带并沿传送带向上做匀速运动,2s 后开始减速,在 时物体恰
好到达最高点 A 点。重力加速度为 。对物体从 B 点运动到 A 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 )
A. 物体与传送带间的摩擦因数为 0.75
B. 物体重力势能增加 48J
C. 摩擦力对物体做功 12J
D. 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为 12J
【答案】AD
的
2
2 2
1 4( )GMm m g m RR n T
π− =
(2 1)
nRT n g
π= −
2
2
GMm mv
R R
=
2
GMmmg R
=
v gR=
37° v t− 0t =
4st=
210m/s
sin37 0.6° = cos37 0.8° =【解析】
【详解】A.根据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得传送带运动的加速度为-1m/s2,t=0 时
刻质量为 1kg 的楔形物体从 B 点滑上传送带并沿传送带向上做匀速运动,说明物体受力平衡,
由平衡条件可知
解得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故选项 A 正确;
BC. 2s 末,传送带的速度为 2m/s,物体开始减速,分析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 2m/s,
且 2s 后物体与传送带一起做加速度为-1m/s2 的匀减速运动,在 时物体恰好到达最高点 A
点,则传送带的长度 ,对物体从 B 点运动到 A 点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
其中
则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量为
摩擦力对物体做功为 ,故选项 BC 错误;
D.物体在 2s 内传送带相对运动,二者间的相对位移为 ,该过程中的滑动摩擦力 ,
则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为
故选项 D 正确。
故选 AD。
二、实验题(本题共 2 个小题,共 15 分。)
11.如图所示,某同学在研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单位;cm),每五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那么打下 C 点时物体的速率是________m/s,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
__________ 。(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源的频率为 50Hz,所有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cos37 sin37mg mgµ =
0.75µ =
4st=
6mABl =
210 2 fmv mgh W− = − +
sin37ABh l=
36Jmgh =
34JfW = −
2ms = 6Nf =
12JQ fs= =
2m/s【答案】 (1). 0.68 (2). 1.58
【解析】
【详解】[1] 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源的频率为 50Hz,因此打点计时器的周期为
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由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知,打下 C 点的物体的速率为
[2]物体的加速度可用逐差法计算,为了计算精确,应带入尽可能多的数据,则
1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上方沿斜面向下推一下滑块 A,滑块 A 匀速
通过光电门甲,与静止在两光电门间的滑块 B 相碰,碰后滑块 AB 先后通过光电门乙,采集
相关数据进行验证。(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
(1)下列所列物理量哪些是必须测量的_________
A.滑块 A 的质量 ,滑块 B 的质量
B.遮光片的宽度 d(滑块 A 与滑块 B 上遮光片遮光片宽度相等)
C.本地的重力加速度 g
D.滑块 AB 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因数
E.滑块 A、B 上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1 0.02sT f
= =
5 0.1st T= =
3 4 0.0595m 0.0757m =0.68m/s2 2 0.1sC
x xv t
+ += = ×
2 24 5 6 1 2 3
2
( ) ( ) m/s =1.58m/s(3 0.1)
x x x x x xa
+ + − + += ×
Am Bm
µ(2)滑块 A、B 与斜面间的摩擦因数 、 ,质量 、 ,要完成本实验,它们需要满
足的条件是_______。
A. , B. , C. , D. ,
(3)实验时,要先调节斜面 倾角,应该如何调节_______________。
(4)若光电门甲的读数为 ,光电门乙先后的读数为 , ,用题目中给定的物理量符号写
出动量守恒的表达式____________。
【答案】 (1). AE (2). C (3). 滑块下滑通过两光电门所用时间相等 (4).
(或 )
【解析】
【详解】(1)[1]本实验中要验证两滑块碰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需要验证
故选项 AE 正确。
(2)由于滑块 A 匀速通过光电门甲,则有
要通过光电门验证两滑块碰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需要滑块 B 也满足
即
所以有
又因为碰撞后两滑块先后通过光电门乙,所以 A 的质量大于 B 的质量,故 C 正确。
(3)[3]实验过程要求两滑块匀速运动,所以调整斜面的倾角,当滑块下滑通过两光电门所用
时间相等时,表示滑块在斜面上做匀速运动。
(4)[4]由第(1)问解析可得两滑块碰撞前后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
的
Aµ
B
µ Am Bm
A B
µ µ> A Bm m> A B
µ µ> A Bm m< A Bµ µ= A Bm m> A Bµ µ<
A Bm m<
1t 2t 3t
A A B
1 3 2
d d dm m mt t t
= + A A B
1 3 2
m m m
t t t
= +
A A B
A A B
d d dm m mt t t
= +
甲 乙 乙
sin cosmg mgθ µ θ=
sin cosmg mgθ µ θ=
tanµ θ=
A B
µ µ=三、解答题(本题共 4 个小题,共 45 分。)
13.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某段时间 t 内位移为 s,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
半时间的位移之比为 。求:
(1)质点加速度的大小;
(2)质点在这段时间之前已经发生位移的大小。
【答案】(1) ;(2)
【解析】
【详解】(1)设物体加速度大小为 a,其在某段时间 t 初速度为 v0
对时间 t 内有:
①
对时间 t 内的前一半时间有:
②
解得:
,
(2)设物体在时间 t 之前的位移大小为 x
由速度位移关系有:
联立①②③解得:
14.右端放有小物块 A 的长木板 B 静置于水平地面上,A 与 B、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0.5,A 的质量为 m,B 的质量为 2m,重力加速度为 g。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用大小等于 mg 的水平恒力向左推 A,经过一段时间 A 自 B 的左端掉落。A 在 B 上运动
时,A 受到 B 的摩擦力和 B 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各为多大;
1 3 2
A A B
d d dm m mt t t
= +
2 :3
2
4
5
sa t
= 9 s40x =
2
0
1
2s v t at= +
2
02 1
5 2 2 2
v ts ta = +
2
4
5
sa t
= 0
3
5
sv t
=
2
0 2v ax=
9
40x s=(2)若在 B 上施加一向右 水平恒力,使得 A 在 B 上的运动时间与(1)中相等,则此力为
多大。
【答案】(1) ; ;(2)
【解析】
【详解】(1)对小物块 A 进行受力分析可知,A 将在推力作用下在长木板 B 上做加速运动,
其所受到 B 的摩擦力大小为:
地面对长木板 B 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大于 A 对 B 的摩擦力,即
所以 B 仍处于静止状态,则地面对 B 摩擦力大小为
(2)设 A 在 B 上滑动时间为 t,木板 B 长为 l
设在(1)中 A 加速度大小为 aA,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①
由运动学公式:
②
设推力大小为 F,小物块 A 的加速度大小为 aA′,与木板 B 的加速度大小为 aB
对小物块 A:
③
对长木板 B:
④
由运动学关系:
⑤
的
的
AB 0.5F mg= 0.5mgBF =地 =4F mg
AB 0.5F mg mgµ= =
3Bm ABF mg F mgµ µ= > =
0.5B mgF mgµ= =地
AF mg maµ− =
21
2 Al a t=
Aamg mµ ′=
B- -3 2F mg mg maµ µ =
2 21 1
2 2B Al a t a t= −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15.如图所示,楔形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斜面光滑,倾角为 。轻绳一端固定在斜面,另一
端系一质量为 m 的小球在斜面上做圆周运动,A、B 分别是圆周运动轨迹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已知小球恰能通过 B 点。在小球运动过程中楔形物体始终静止不动,重力加速度为 g。求:
(1)小球运动到最低点 A 时绳对小球的拉力大小;
(2)小球经过最高点 B 时,地面对楔形物体的摩擦力大小。
【答案】(1) ;(2)
【解析】
【详解】(1)设绳长为 l,小球在 B 时速度大小为 vB,小球恰好能通过 B 点
对小球运用牛顿第二定律:
①
设小球在 A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vA,绳对小球拉力大小为 T,在 A 点
对小球运用牛顿第二定律:
②
小球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③
联立①②③解得:
(2)小球在 B 时绳对其拉力为 0,设小球在 B 点时受斜面弹力大小为 N
在垂直斜面方向上小球平衡:
④
=4F mg
θ
6 sinT mg θ= sin cosf mg θ θ=
2
Bsin vmg m l
θ =
2
Asin vT mg m l
θ− =
2 2
A B
1 12 sin 2 2mgl mv mvθ = −
6 sinT mg θ=
cosN mg θ=设斜面受小球作用力大小 N′,由牛顿第三定律:
设斜面所受地面摩擦力大小为 f,由斜面的水平方向平衡条件:
⑤
解得:
(或 )
16.如图,将圆心角为 半径为 R 的光滑圆弧竖直固定于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向右的恒力将
质量为 m 的小球由静止开始从底端 A 推到 B 点,立即撤去此恒力,小球恰好水平撞击到与圆
心等高的竖直墙壁的 C 点。重力加速度为 g,忽略空气阻力。求:( ,
,)
(1)水平恒力的大小;
(2)若在 OB 延长线上安置以点 为转轴, 长度为半径的可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
轻杆,当小球运动到 B 点时立刻附着于轻杆顶端,设小球在附着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如果
小球恰好不撞到墙壁,则小球在转动过程中所受轻杆的最大拉力是多少?
【答案】(1) ;(2)
【解析】
【详解】(1)设小球在 B 点时速度大小为 vB,小球由 B 点运动到 C 点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
①
设推力大小为 F,对小球从 A 到 B 过程应用动能定理
②
联立①②解得:
N N′ =
sinf N θ= ′
sin cosf mg θ θ= 1 sin 22f mg θ=
53°
sin53 0.8° =
cos53 0.6° =
O′ BO′
107
64F mg= 159
20T mg=
2( sin53 ) 2 cos53Bv gR° = °
21sin53 (1 cos53 ) 2 BFR mgR mv°− − ° =(2)设小球由 B 做斜抛运动到 C 用时为 t,BC 间水平距离为 d,则小球由 B 点运动到 C 点过
程中
在竖直方向上:
③
水平方向上:
④
小球在 B 点附着在轻杆上后做圆周运动,设其运动半径为 r
由于恰好不撞墙壁,几何关系满足:
⑤
球由 B 点做圆周运动至最低点,设其在最低点时速度大小为 v,此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
⑥
最低点时杆对小球拉力最大,设其大小为 T,由牛顿第二定律
⑦
由以上各式联立解得:
107
64F mg=
sin53Bv gt° =
cos53Bd v t= °
sin53d r r= °+
2 21 1(1 cos53 ) 2 2 Bmgr mv mv+ ° = −
2vT mg m r
− =
159 mg20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