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学年高二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2020.5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He—4 C—12 O—16 Na —23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物质,不属于天然有机物的是( )
A.蛋白质 B.油脂 C.棉花 D.酚醛树脂
2.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
A. NH3 B.NaCl 溶液 C.Na2SO4 D.硬脂酸
3.下列物质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
A.Al2O3 B.Na2O2 C.NO D.CO2
4.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 HCl = H+ + Cl- B. KClO3 = K+ + ClO3-
C. CH3COOH = H+ +CH3COO- D. HCO3- + H2O ⇌ CO32- + H3O+
5.下列表示物质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硝基苯的结构简式 B.葡萄糖的实验式为 CH2O
C.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D.羟基的电子式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9 世纪初,化学家维勒提出了有机化学的概念
B.红外光谱图的研究可以确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C.同位素示踪法可以研究反应的历程
D.铜丝燃烧法可定性确定有机物中是否含有硫、氮、氯、溴等元素
7.关于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煤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的,其中含苯、甲苯等有机物
B.石油通过裂化可以得到气态短链烃
C.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D.液化天然气(LNG)和罐装液化石油气(LPG)主要成分都属于烃类
8.下列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的是( )
A.C B.C2H4Br2 C.C6H12O6 D.CH4O
9.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系物是( )
A.CH3—CH CH2 与 B. 与
C.甲苯和邻二甲苯 D.CH2 CH—CH CH2 和 CH3CH2CH2C≡CH
10.下列除杂(括号内的为杂质)方法正确的是( )
A.苯(己烯),加入浓溴水后分液 B.硝基苯(NO2),加入 NaOH 溶液后分液
C.溴苯(溴),用 KI 溶液除去 D.乙烷(乙烯),通 H2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11.设 N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L 0.1mol/L 盐酸中含有 HCl 分子 0.1NA
B. 常温常压下,22.4L H2 的分子数小于 NA
C. 1mol SO2 在催化剂作用下与足量的 O2 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2 NA
D. 常温常压下,4g 氦气中氦原子个数为 2 NA
NO2
O H
OH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福尔马林是 35%-40%的乙醛的水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
B.乙酸乙酯的碱性水解属于取代反应,又叫皂化反应
C.麦芽糖、乳糖、纤维二糖都属于二糖,淀粉、纤维素属于多糖
D.若 2 种二肽互为同分异构体,则二者的水解产物一定不同
13.下列方法(必要时可以加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来鉴别葡萄糖、甲酸、乙酸、乙醇
B.皮肤上若沾有少量苯酚,可用冷水冲洗
C.用浓硝酸鉴别蚕丝和人造丝
D.用 NaOH 溶液鉴别植物油、汽油和甘油
14.有机物 X 的结构简式如图,某同学对其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进行了预测,其中正确的
是( )
①可以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 ②可以和 NaHCO3 溶液反应
③一定条件下能与 H2 发生加成反应
④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能与冰醋酸发生酯化反应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用银氨溶液检验乙醛中的醛基:CH 3CHO+2Ag(NH3)2+ +2OH - CH3COONH4
+3NH3+2Ag↓+H2O
B.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 CO2:CO2 +H2O+2C6H5O-→2C6H5OH+CO32-
C.乙酸滴入氢氧化铜悬浊液中:2CH3COOH+Cu(OH)2=Cu2++2CH3COO-+2H2O
D.氯乙烷中滴入 AgNO3 溶液检验其中氯元素:Cl-+Ag+=AgCl↓
16.1 mol 某烃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要消耗氧气 179.2 L(标准状况下)。它在光照的条件下
与氯气反应能生成 3 种不同的一氯取代物。该烃的结构简式是( )
17.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目的( )
A.①装置用于检验 1-溴丙烷消去反应的产物 B.②装置实验室乙醇制乙烯
C.③装置用于实验室制乙酸乙酯 D.④装置可装置证明酸性:盐酸>碳酸>苯酚
18.有如下合成路线,甲经两步转化为丙: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步骤(2)产物中可能含有未反应的甲,可用溴水检验是否含甲
B.反应(1)的无机试剂是液溴,铁作催化剂
C.甲和丙均可与酸性 KMnO4 溶液发生反应
③
D.乙属于烃的衍生物,其所含官能团可能为溴原子
19.Y 是合成香料、医药、农药及染料的重要中间体,可由 X 在一定条件下合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Y 的分子式为 C10H8O3
B.由 X 制取 Y 的过程中可得到乙醇
C.一定条件下,Y 能发生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D.等物质的量的 X、Y 分别与 NaOH 溶液反应,最多消耗 NaOH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2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甲基使苯环变得活泼
B. 与 NaOH 的醇溶液共热,消去后有机产物有 2 种
C. 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 1mol 最多能与含 3mol NaOH 的水溶液完全反应
21.在一密闭气缸内,用不漏气的可滑动的活塞隔成两室,左边充有氮气,右边充有氢气和
氧气的混合气体,如下图所示。在室温下,将右边的混合气体点燃,反应后冷却到室温,活
塞最终静止在气缸的中点。则原混合气体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可能是( )
A.2: 7 B.7:2 C.5: 4 D.8:1
22.有机物 C 常用于食品行业。已知 9.0 g C 在足量 O2 中充分燃烧,将生成的混合气体依
次通过足量的浓硫酸和碱石灰,分别增重 5.4 g 和 13.2 g,经检验剩余气体为 O2。
已知(1)C 分子的质谱图如图所示:
(2)C 与新制 Cu(OH)2 悬浊液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3)C 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有 5 个峰,峰面积之比是
1∶1∶1∶2∶1。(多个羟基连在同一个 C 上的结构不稳定)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有机物 C 中含有 C、H、O 三种元素
B. B.有机物 C 的分子式为 C3H6O3
C. 有机物 C 属于糖类物质
D. 0.1 mol C 与足量 Na 反应,产生 H2 的体积是 2.24L
23.相对分子质量为 M 的气态化合物 V L(标准状况下)溶于 m g 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分数
为 w% ,物质的量浓度为 c mol/L,密度为 ρ g/c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质的质量分数 w% = B. 物质的量浓度 c =
C. 溶液密度 ρ = D. 相对分子质量 M =
24.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下图,对该有机物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CH3
Br
HO CH2CHCOONH4
Cl
C
CH3
H3C
A.最多有 7 个碳原子共线 B.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C.其一氯代物最多有 5 种 D.最多有 25 个原子共面
25.网络趣味图片“一脸辛酸”是在脸上重复画满了辛酸的
键线式结构。下列有关辛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辛酸的同分异构体
(CH3)3CCH(CH3)CH2COOH 的名称为 2,2,3-三甲基戊酸
B.辛酸的羧酸类同分异构体中,含有 3 个“—CH3”结构,且存在乙基支链的共有 7 种(不
考虑立体异构)
C.辛酸的同分异构体中能水解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 74 的有机物的共有 8 种(不考虑立体异
构)
D.正辛酸常温下呈液态,而软脂酸常温下呈固态,故二者不符合同一通式
二、非选择题
26.如图表示配制 480 mL0.100 mol·L﹣1 NaOH 溶液的几个关键实验步骤和操作,据图回答
下列问题:
(1)将上述实验步骤 A﹣F 按实验过程先后次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托盘天平称取 NaOH 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
(3)下列操作导致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A.将 NaOH 固体放在滤纸上称量,且称量时间过长
B.加水溶解后立即转移到容量瓶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若不小心超出刻度线,弃去重配,中途不清洗容量瓶
27.已知淀粉、葡萄糖及 A、B、C、D、E 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B 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___,A 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
(2)已知 C 与 D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E,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题中的“某工艺”指的是裂解
B.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 B 和 C
C.E 不溶于水,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A 在热 Cu 丝催化下可氧化生成相对分子质量比它小 2 的有机物
28.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硝化甘油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2) 的系统命名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种烷烃 A,分子式为 C9H20,不能由任何 C9H18 的烯烃催化加氢得到,则烷烃 A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4)写化学方程式: ①与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与足量的 NaOH 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气态烷烃和烯烃的混合气 9g,其密度为同状况下 H2 密度的 11.25 倍,将混合气体通
足量的溴水,溴水增重 4.2g,则原混合气的成分是(写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 V L Fe 2(SO4)3 溶液中含 Fe3+ m g,则该溶液中 Fe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
mol/L,取出 1/4V L 溶液,再稀释成 2V L,稀释后 SO 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mol/L。
29.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乙酸乙酯的制备和分离进行了实验探究。
(一)制备粗品:向试管中加入 3mL 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 2mL 浓硫酸和 2mL
冰醋酸。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地加热试管 3-5 分钟,产生的蒸汽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
液面上。已知:①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 CaCl2·6C2H5OH。
②相关有机物的沸点:
试剂 乙醚 乙醇 乙酸 乙酸乙酯
沸点(℃) 34.7 78.5 117.9 77
密度(g/cm3) 0.713 0.78 1.05 0.9
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中装有饱和 Na2CO3 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填序号)。
A.吸收乙醇 B.除去乙酸 C.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D.乙酸乙酯在饱和 Na2CO3 溶液中的溶解度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
(2)制得乙酸乙酯后,分离乙酸乙酯与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操作名称是______。
(二)制备精品
(1)分离出的乙酸乙酯中常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醚和水,应先加入饱和氯化钙溶液,振
荡,分离出______________;再加入____________(填序号);然后进行蒸馏,将温度控制在
77℃左右,最终得到纯净的乙酸乙酯 2 g。
A.五氧化二磷 B.碱石灰 C.无水硫酸钠 D.生石灰
(2)乙酸乙酯的产率为________________。实际产量低于理论产量,结合信息,可能的原
因有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OH
COOH
CH2Br
O O
30.有机物 Y( )是一种治疗心血管和高血压的药物,某研究小组以甲苯、乙烯
等物质为主要原料,通过以下路线合成:
已知:RX+NaCN RCN RCOOH
请回答:
(1)写出化合物 H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反应①的试剂与条件为 Cl2/光照
B.化合物 E 是乙醛的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
C.从乙烯到化合物 F 的转化过程中,涉及的反应类型有氧化反应
D.Y 的分子式为 C11H13NCl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芳香族化合物 M 是 B 的同分异构体,已知 M 水解可消耗 2mol NaOH,写出所有符合条
件 M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是不稳定的,会脱水转化为羰基。试写出由 C 的一种同
分异构体制备合成 的线路图。
高二化学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D C B C D D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B D C B C B D D
21 22 23 24 25
B D D D B
二、非选择题
26.(6 分)(1)CBDFAE (2)2.0 g (3)BCD
27. (6 分)
(1)碳碳双键 CH3CH2OH (2) CH3COOH + CH≡CH → CH2═CHOOCCH3
(3) ACD
28. (14 分)
(1) (2)3-甲基戊烷 (3)
(4)① + NaHCO3 → + CO2 ↑ + H2O
② + 3 NaOH → + NaBr + H2O
(5)CH4 和 CH2═CHCH3 (6)
29. (14 分)
(一) (1)ABD (2)分液
(二) (1)乙醇(CaCl2·6CH3CH2OH) C
(2)64.9%
①原料被蒸出,利用率不高 ②发生副反应,使产率降低
30. (10 分)
(1) (2)AC (3)
(4) 、 、 、
(5)
CH2ONO2
CHONO2
CH2ONO2
CH3
C
CH3
H3C
H2
C C CH3
CH3
CH3
OH
COOH
OH
COONa
CH2Br
O O
CH2OH
ONa
O
ONa
O
C
CH3
O
O
CH
O
CH3
O
CH
O
CH3
O
CH
O
H3C
V56
m
V896
m3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