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集中统测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Al-27 S-32
第Ⅰ卷 选择题
(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 3 分,共 42 分)
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下面中国国宝级文物的表面不会因电化学腐蚀被氧化的是:
A. 秦朝铜车马 B. 春秋越王剑
C. 唐三彩 D. 商代司母戊鼎
【答案】C
【解析】
【详解】A.秦朝的铜车马是铜的合金,除了铜外,还含有不如铜活泼的金属,则在空气中能
形成原电池,铜做负极被腐蚀,故 A 错误;
B.春秋越王剑是铜合金铸成,是铜合金,除了铜外,还含有不如铜活泼的金属,则在空气中
能形成原电池,铜做负极被腐蚀,故 B 错误;
C.唐三彩是陶瓷制品,不是合金,故不会形成原电池,故 C 正确;
D.商代的司母戊鼎是铜鼎,是铜合金,除了铜外,还含有不如铜活泼的金属,则在空气中能
形成原电池,铜做负极被腐蚀,故 D 错误;
答案选 C。
【点晴】解答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时,要从钢铁生锈的条件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找出科
学的防锈方法。电化学腐蚀形成的原因通常是合金在接触外界时,空气中的水膜做电解质溶
液,合金中较活泼的金属做负极,不活泼的做正极,从而构成原电池,加快了活泼金属的腐
蚀,据此分析。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淀粉、纤维素、葡萄糖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B. 使用青霉素前一定要进行皮肤敏感试验
C. 利用油脂在碱性溶液中的水解可制取肥皂
D. 甲醛,氯乙烯,乙二醇均可做聚合反应的单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淀粉和纤维素均为多糖可以水解,葡萄糖为单糖无法水解,A 项错误;
B.有些人会对青霉素产生过敏反应, 避免危险发生,注射青霉素前一定需要做皮试,B 项
正确;
C.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即油脂的皂化反应,通过皂化反应可以制取肥皂,C 项正确;
D.甲醛可以用于合成酚醛树脂,氯乙烯可以用于制备聚氯乙烯,乙二醇可以用于合成聚酯,
D 项正确;
答案选 A。
3.食品保鲜所用的“双吸剂”,是由还原铁粉、生石灰、氯化钠、炭粉等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
物,可吸收氧气和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双吸剂”中的生石灰有吸水作用
B. “双吸剂”吸收氧气时,发生了原电池反应
C. 炭粉上发生的反应为:O2+4e-+4H+=2H2O
D. 吸收氧气的过程中,铁作原电池的负极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双吸剂一方面可以吸收水,这主要依靠的是双吸剂中生石灰成分;生石灰与水反应后生成强
碱性的 Ca(OH)2。此外,双吸剂在吸收氧气时,发生原电池反应;Fe 做原电池的负极,炭粉
做原电池的正极,并且在炭粉处氧气被吸收;需要额外注意的是,由于双吸剂吸水过程中生
成了强碱性的 Ca(OH)2,因此,在书写电极反应式时,不应出现 H+。
【详解】A.生石灰可以与水反应,因此起到了吸水的作用,A 项正确;
B.双吸剂吸收氧气时,构成了原电池,发生了原电池反应,B 项正确;
C.炭粉在吸氧时,做原电池的正极,发生的是氧气的还原反应,根据分析可知,正确的电极
为反应式为: ,C 项错误;
D.双吸剂吸氧时,发生原电池反应,铁做原电池的负极,D 项正确;
答案选 C。
4.下列实验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铝溶解在 NaOH 溶液中:2Al+2OH-=2AlO2-+3H2↑
B. 向溴水中通入 SO2 后褪色:SO2+Br2+2H2O=SO42-+2Br-+4H+
C. 白醋与 84 消毒液混合产生黄绿色气体:Cl-+ClO-+2H+=Cl2↑+H2O
D. 少量铁溶于过量稀硝酸中:3Fe+8H++2NO3-=3Fe2++2NO↑+4H2O
【答案】B
【解析】
【 详 解 】 A . 铝 溶 解 在 NaOH 溶 液 中 , 正 确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为 :
,选项中的方程式原子不守恒,A 项错误;
B.SO2 具有还原性,会将溴单质还原为溴离子,自身则被氧化成 ,B 项正确;
C.白醋即醋酸的水溶液,醋酸是弱电解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分,C 项错误;
D.参与反应的铁少量,硝酸过量,所以最终铁被氧化成 Fe3+,D 项错误;
答案选 B。
5.第三周期元素,浓度均为 0.01mol/L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 pH 与原子半径的关系如
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N>R
B. 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
C. Y 和 R 形成的化合物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D. X 和 M 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后溶液的 pH>7
【答案】D
2 2O 4e 2H O=4OH− −+ +
2 2 22Al+2OH 2H O=2AlO 3H− −+ + ↑
2
4SO −【解析】
【分析】
同一周期,原子半径从左至右,逐渐减小。所以,X 为 Na,Y 为 Mg,Z 为 Al,M 为 Si,N
为 P,W 为 S,R 为 Cl。
【详解】A.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稳定性越高;同一周期从左至右,元素的非金属
性增强,所以稳定性 HCl>PH3,即 R>N,A 项错误;
B.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 Al(OH)3,弱碱无法使其溶解,B 项错误;
C.Y 和 R 形成的化合物为 MgCl2 仅含离子键,C 项错误;
D.Na 和 Si 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后的溶液即为硅酸钠溶液,显碱性,D 项正确;
答案选 D。
6.茚地那韦被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未画出其空间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茚地那韦属于芳香族化合物,易溶于水
B. 虚线框内的所有碳、氧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
C. 茚地那韦可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D. 茚地那韦在碱性条件下完全水解,最终可生成三种有机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茚地那韦分子结构中含有苯环,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由于结构中羟基等亲水基团
较少,所以该物质在水中溶解性较差,A 项错误;
B.虚线框中的环烷烃结构,所有的碳原子并不一定共面;此外,与羟基相连的 C,由于形成
的是 4 条单键,所以该 C 原子和与之相连的 O 以及另外两个 C 原子一定不会处在同一平面内,
B 项错误;
C.茚地那韦的分子结构中并不含有酚羟基,所以无法与 Fe3+发生显色反应,C 项错误;
D.茚地那韦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肽键,发生水解后可以形成三种有机物,D 项正确;
答案选 D。【点睛】对有机物结构中共面原子个数进行判断时,若有机物中存在只形成单键的碳原子,
那么有机物中所有的原子一定不会共平面。
7.BMO(Bi2MoO6)是一种高效光催化剂,可用于光催化降解苯酚,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中 BMO 表现了还原性
B. ①和②中被降解的苯酚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3
C. 光催化降解过程中,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热能等
D. 该过程的总反应: +7O2 6CO2+3H2O
【答案】B
【解析】
【分析】
通过分析原理图可知,在光催化降解苯酚的过程中:BMO 首先在光照下,发生失电子的氧化
反应,转化成 BMO+,同时将 O2 还原为 ;随后,BMO+和 各自表现氧化性将苯酚转化
为 H2O 和 CO2,这个过程 BMO+又被还原为最初的状态。
【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BMO 在光催化降解苯酚过程中表现出了还原性,生成了 BMO+,
A 项正确;
B.1 个 BMO+表现氧化性,被还原为 BMO,可以得 1 个电子;1 个 表现氧化性,被还原
为 2 个 H2O,可以得 3 个电子;所以①和②中被降解的苯酚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1,B 项错误;
C.通过分析可知,光催化过程中,光能被转化为化学能和热能,C 项正确;
D.通过分析可知,该过程的总反应即光照条件下,在 BMO 的催化作用下,氧气氧化苯酚,
所以 D 项正确;
答案选 B。
【点睛】氧化还原反应的要以电子得失守恒为基准进行计算;其次,要清楚,催化剂并非不
参与到反应过程中,而是可以在具体的反应机理中再生循环的。
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2O−
2O−
2O−A B C D
实
验
方
案
置于光亮处
片刻后在 Fe 电极附近
滴入 K3[Fe(CN)6]溶液
实
验
目
的
验证甲烷与氯气发
生化学反应
验证 Fe 电极被保护 验证乙炔的还原性
验证铁钉发生析氢
腐蚀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甲烷与氯气的反应是在光照下进行的,此外,为了避免 Cl2 在水中的溶解,应当
在水槽中加饱和食盐水,A 项正确;
B.图中的 Fe 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做阳极,无法被保护,因此无法验证 Fe 电极被保护,
B 项错误;
C.通过图中的这种方法制备的乙炔中含有 H2S 和 PH3 等还原性气体杂质,若不进行除杂,则
会在用高锰酸钾溶液检验乙炔时产生干扰,C 项错误;
D.析氢腐蚀是在酸性电解质溶液中发生的腐蚀现象,所以图中的铁钉并不能发生析氢腐蚀,
实际发生的是吸氧腐蚀,D 项错误;
答案选 A。
9.元素铬(Cr)的几种化合物存在下列转化关系:已知:2CrO42-+2H+ Cr2O72-+H2O。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①表明 Cr2O3 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B. 反应②利用了 H2O2 的氧化性
C. 反应③中溶液颜色变化是由化学平衡移动引起的
D. 反应①②③中铬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Cr2O3 作为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题给反应①又告知 Cr2O3 能与 KOH 反应:
Cr2O3+2KOH=2KCrO2+H2O,可知 Cr2O3 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A 项正确;
B.反应②中过氧化氢使 Cr 的化合价从+3 价升高到+6 价,H2O2 表现了氧化性,B 项正确;
C.反应③中发生反应:2CrO42-+2H+ Cr2O72-+H2O,加入硫酸,增大了 H+浓度,平衡向右移
动,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C 项正确;
D.反应①和③中铬元素的化合价并没有发生变化,D 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择 D 项。
10.最近,科学家研发了“全氢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全氢电池”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 电能
B. 电池的总反应是 2H2+O2=2H2O
C. 负极的电极反应是 H2-2e-+2OH-=2H2O
D. 电解质溶液中 Na+向右移动,ClO4-向左移动
【答案】B
为【解析】
【分析】
全氢电池作为供电用的电源时,其能量转化形式必然是化学能变为电能。通过分析工作原理
示意图可知,全氢电池工作时,负极消耗氢气,正极生成氢气,由电子得失守恒可知,两极
消耗和生成的氢气量必然相等;因此,全氢电池总反应并非消耗氢气的反应。考虑到负极消
耗氢气的同时,又消耗了溶液中的 OH-,正极则通过将 H+还原的方式获取氢气;因此,总反
应实质是消耗 H+和 OH-的中和反应。
【详解】A.电池中能量的转化形式为化学能转变成电能,A 项正确;
B.通过分析可知,全氢电池的总反应为: ,B 项错误;
C.由图分析可知,负极发生的是 H2 得电子,最终转变为 H2O 的反应,C 项正确;
D.由图分析可知,全氢电池,左边的电极为负极,右边的电极为正极,所以 Na+向右移动,
向左移动,D 项正确;
答案选 B。
【点睛】电化学池中,电池总反应的书写,可以采用将电极反应式叠加的方法书写。原电池
中的能量转换形式一般为: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迁移方向为:阳
离子朝正极移动,阴离子朝负极移动。
11.反应 A(g)+B(g) ⇋3X,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通过调节容器体积改变压强,达平衡时 c(A)如
下表:
平衡状态 ① ② ③
容器体积/L 40 20 1
c(A)( mol/L) 0.022a 0.05a 0.75a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2H +OH =H O+ −
4ClO−A. ①→②的过程中平衡发生了逆向移动
B. ①→③的过程中 X 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C. ①→③的过程中 A 的转化率不断增大
D. 与①②相比,③中 X 的物质的量最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 ①到②的过程中,体积缩小了一半,平衡时 A 物质的量由 0.88amol 变为 1amol,
说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X 此时应为气态;故 A 正确;
B. ②到③的过程中,体积继续缩小,平衡时 A 物质的量由 1amol 变为 0.75amol,说明增大压
强平衡正向移动,说明 X 在压缩的某个过程中变成了非气态,结合 A 项分析,①到③的过程
中 X 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故 B 正确;
C. 结合 A、B 项的分析,平衡首先逆向移动然后正向移动,A 的转化率先减小后增大,故 C 错
误;
D. ③状态下 A 物质的量最小,即 A 转化率最大,X 的物质的量最大,故 D 正确;
答案选 C。
12.海水提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反应池中的反应利用了相同条件下 Mg(OH)2 比 Ca(OH)2 难溶的性质
B. 干燥过程在 HCl 气流中进行,目的是避免溶液未完全中和
C. 上述流程中发生的反应有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反应
D. 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H2 和 Cl2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钙微溶,氢氧化镁难溶,沉淀向更难溶方向转化,故可以用氢氧化钙制备氢氧化镁,A 正确;
B. 干燥过程在 HCl 气流中进行目的是防止氯化镁水解,B 错误;
C.该流程中没有涉及置换反应,C 错误;
D. 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Cl2,过程中没有产生氢气,D 错误;
答案选 A。
13.室温下,取一定量冰醋酸,进行如下实验:
① 将冰醋酸配制成 0.1 mol·L-1 醋酸溶液;
② 取 20 mL①所配溶液,加入 a mL 0.1 mol·L-1 NaOH 溶液,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 pH=7;
③ 向②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稀盐酸,直至溶液中 n(Na+) = n(C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中:所得溶液的 pH=1
B. ②中:a=20
C. ③中:所得溶液中 c(CH3COO-)<c(H+),且 pH<7
D. ①与③所得溶液相比,等体积时所含 CH3COOH 分子数目相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因为醋酸是弱酸,故①中 0.1mol/L 的醋酸 pH>1,A 错误;
B.若②中 a=20,则醋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反应生成醋酸钠,醋酸钠水解显碱性,B 错误;
C.③中溶液的电荷守恒为: ,结合
,故 ,所以 ,
,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