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高考数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
1.已知集合 A={﹣2,﹣3,﹣4,4,5},B={x||x﹣1|<π},则 A∩B=( )
A.{﹣2,﹣3,4}
B.{﹣2,4,5}
C.{﹣1,﹣2,﹣3,﹣4,0,1,2,3,4,5}
D.{﹣2,4}
2.i 是虚数单位,复数 Z 满足条件 2Z+|Z|=2i,则复数 Z 在复平面的坐标为(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3.双曲线푥2
푎2 ― 푦2
5 = 1(a>0)的一条渐进线与直线 y = ퟓx 垂直,则 a 的值为( )
A.5 B.25 C. ퟓ D.1
4.已知平面 α、β,直线 l⊂α,直线 m 不在平面 α 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 α∥β,m∥β,则 l∥m B.若 α∥β,m⊥β,则 l⊥m
C.若 1∥m,α∥β,则 m∥β D.若 l⊥m,m∥β,则 α⊥β
5.对于非零向量→
풂、→
풃,“2→
풂 = →
풃”是“→
풂,→
풃共线”的( )
A.必要不充分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已知函数 f(x)为定义在[﹣3,3]的奇函数,且 f(2)>f(1)>f(3)>0,则下列各
式一定正确的是( )
A.f(1)﹣f(log2
1
8)>f(0)﹣f(log1
39)
B.f(log1
39)+f(﹣1)=f(log2
1
8)+f(0)
C.﹣f(log1
39)+f(﹣1)>f(1)﹣f(log28)
D.f(log1
3 9)+f(﹣1)<f(log2
1
8)+f(0)
7.三角形 ABC 中,∠A,∠B,∠C 对应的边分别为 a,b,c,∠A =
2휋
3 ,b=3,三角形 ABC
的面积为15 3
4
,则边 a 的值为( )
A. ퟏퟗ B. 91
2 C.7 D.49
8.已知实数 a、b,ab>0,则
푎푏
푎2 +푏2 +푎2푏2 + 4
的最大值为( )
A.1
6 B.1
4 C.1
7 D.6
9.已知函数 f(x)=sin(4x +
휋
3)(x∈[0,13휋
24 ]),函数 g(x)=f(x)+a 有三个零点
x1,x2,x3,则 x1+x2+x3 的取值范围是( )
A.[
10휋
3 ,7휋
2 ] B.[
7휋
12,5휋
8 ] C.[0,5휋
8 ) D.[
7휋
12,5휋
8 )
二、填空题
10.在( 풙 ―
푦
2)5 的展开式中,xy3 的系数是 .
11.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 F(0, ―
1
2),点 P(1,t)在抛物线上,则点 P 到 F 的距
离 .
12.已知圆 O 过点 A(0,0)、B(0,4)、C(1,1),点 D(3,4)到圆 O 上的点最小
距离为 .
13.正四棱锥的高与底面边长相等且体积为8
3,以底面中心为球心,经过四棱锥四条侧棱中
点的球的表面积为 .
14.已知圆 O 内接正三角形 ABC 边长为 2,圆心为 O,则 →
푶푩• →
푶푪 = ,若线段 BC
上一点 D,BD =
1
2DC, →
푶푪 ⋅ →
푨푫 = .
15.函数 f(x)=x,g(x)=x2﹣x+3,若存在 x1,x2,…,xn∈[0,9
2],使得 f(x1)+f
(x2)+…+f(xn﹣1)+g(xn)=g(x1)+g(x2)+…+g(xn﹣1)+f(xn),n∈N*,则 n
的最大值为 .
三、解答题
16.已知递增等差数列{an},等比数列{bn},数列{cn},a1=c1=1,c4=9,a1、a2、a5 成等
比数列,bn=an+cn,n∈N*.
(1)求数列{an}、{bn}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cn}的前 n 项和 Sn.
17.“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政策实施 1 年半以来,截止 2019 年 11 月 30 日,累计引进各类
人才落户 23.5 万人.具体比例如图,新引进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获得者等顶尖领军人才 112 人,记者李军计划从人才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进行调查.
(1)李军抽取了 8 人其中学历型人才 4 人,技能型人才 3 人,资格型人才 1 人,周二和
周五随即进行采访,每天 4 人(4 人任意顺序),周五采访学历型人才不超过 2 人的概
率:
(2)李军抽取不同类型的人才有不同的采访补助,学历型人才 500 元/人,技能型人才 400
元/人,资格型人才 600 元/人,则创业急需型人才最少需要多少元/人使每名人才平均采
访补贴费用大于等于 500 元/人?
18.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PA⊥平面 ABCD,正方形 ABCD 边长为 2,E 是 PA 的
中点.
(1)求证:PC∥平面 BDE;
(2)求证:直线 BE 与平面 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10
10 ,求 PA 的长度;
(3)若 PA=2,线段 PC 上是否存在一点 F,使 AF⊥平面 BDE,若存在,求 PF 的长
度,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9.已知椭圆푥2
푎2 +
푦2
푏2 = 1(a>b>0)的右焦点为 F(c,0),左右顶点分别为 A,B,上顶
点为 C,∠BFC=120°.
(1)求椭圆离心率;
(2)点 F 到直线 BC 的距离为 21
7 ,求椭圆方程;
(3)在(2)的条件下,点 P 在椭圆上且异于 A,B 两点,直线 AP 与直线 x=2 交于点
D,说明 P 运动时以 BD 为直径的圆与直线 PF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20.已知函数 f(x)=x2﹣x+klnx,k>0.
(1)函数 f(x)在点(1,f(1))处的切线的斜率为 2,求 k 的值;
(2)讨论函数 f(x)的单调性;
(3)若函数 f(x)有两个不同极值点为 x1、x2,证明|f(x1)﹣f(x2)|<
1
4 ― 2k.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已知集合 A={﹣2,﹣3,﹣4,4,5},B={x||x﹣1|<π},则 A∩B=( )
A.{﹣2,﹣3,4}
B.{﹣2,4,5}
C.{﹣1,﹣2,﹣3,﹣4,0,1,2,3,4,5}
D.{﹣2,4}
【分析】求出 B 中不等式的解集确定出 B,找出 A 与 B 的交集即可.
解:∵集合 A={﹣2,﹣3,﹣4,4,5},B={x||x﹣1|<π}=(﹣π+1,π+1)
∴A∩B={﹣2,4},
故选:D.
2.i 是虚数单位,复数 Z 满足条件 2Z+|Z|=2i,则复数 Z 在复平面的坐标为(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分析】设 Z=x+yi,(x,y∈R).由 2Z+|Z|=2i,可得 2(x+yi) + 풙ퟐ + 풚ퟐ = 2i,可
得:2x + 풙ퟐ + 풚ퟐ = 0,2y=2,解出即可得出.
解:设 Z=x+yi,(x,y∈R).
∵2Z+|Z|=2i,∴2(x+yi) + 풙ퟐ + 풚ퟐ = 2i,
可得:2x + 풙ퟐ + 풚ퟐ = 0,2y=2,
解得 y=1,x = ―
3
3 .
∴复数 Z 在复平面的坐标为( ―
3
3 ,1)在第二象限.
故选:B.
3.双曲线푥2
푎2 ― 푦2
5 = 1(a>0)的一条渐进线与直线 y = ퟓx 垂直,则 a 的值为( )
A.5 B.25 C. ퟓ D.1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由双曲线的方程判断出 a>0,进而可得其渐近线的方程;再求
得直线 y = ퟓx 的斜率,根据直线垂直关系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解:根据题意,双曲线푥2
푎2 ― 푦2
5 = 1(a>0)的一条渐进线为 y=± 5
푎 x;
直线 y = ퟓx 的斜率为 ퟓ,
双曲线푥2
푎2 ― 푦2
5 = 1(a>0)的一条渐进线与直线 y = ퟓx 垂直,必有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
的斜率为 ―
5
5 ;
即 a=5,
故选:A.
4.已知平面 α、β,直线 l⊂α,直线 m 不在平面 α 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 α∥β,m∥β,则 l∥m B.若 α∥β,m⊥β,则 l⊥m
C.若 1∥m,α∥β,则 m∥β D.若 l⊥m,m∥β,则 α⊥β
【分析】由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逐一分析四个选项得
答案.
解:对于 A,若 α∥β,m∥β,则 l∥m 或 l 与 m 异面,故 A 错误;
对于 B,若 α∥β,m⊥β,则 m⊥α,又 l⊂α,则 l⊥m,故 B 正确;
对于 C,若 1∥m,α∥β,则 m∥β 或 m⊂β,故 C 错误;
对于 D,若 l⊥m,m∥β,则 α∥β 或 α 与 β 相交,故 D 错误.
故选:B.
5.对于非零向量→
풂、→
풃,“2→
풂 = →
풃”是“→
풂,→
풃共线”的( )
A.必要不充分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对于非零向量→
풂、→
풃,“2→
풂 = →
풃”⇒“→
풂,→
풃共线”,反之不一定成立,可举例说
明.
解:对于非零向量→
풂、→
풃,“2→
풂 = →
풃”⇒“→
풂,→
풃共线”,
反之不一定成立,可能:→
풂 = 2→
풃等.
∴“2→
풂 = →
풃”是“→
풂,→
풃共线”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B.
6.已知函数 f(x)为定义在[﹣3,3]的奇函数,且 f(2)>f(1)>f(3)>0,则下列各
式一定正确的是( )
A.f(1)﹣f(log2
1
8)>f(0)﹣f(log1
39)
B.f(log1
39)+f(﹣1)=f(log2
1
8)+f(0)
C.﹣f(log1
39)+f(﹣1)>f(1)﹣f(log28)
D.f(log1
3 9)+f(﹣1)<f(log2
1
8)+f(0)
【分析】根据题意,由奇函数的性质可得 f(0)=0,据此结合不等式的性质依次分析选
项,综合即可得答案.
解:根据题意,函数 f(x)为定义在[﹣3,3]的奇函数,则有 f(0)=0,
据此分析选项:
对于 A,f(1)﹣f(log2
1
8)>f(0)﹣f(log1
39),即 f(1)﹣f(﹣3)>f(0)﹣f(﹣
2),变形可得 f(1)+f(3)>f(2),不一定正确;
对于 B,f(log1
39)+f(﹣1)=f(log2
1
8)+f(0),即 f(﹣2)+f(﹣1)=f(﹣3)+f
(0),变形可得 f(2)+f(1)=f(3),不正确;
对于 C,﹣f(log1
39)+f(﹣1)>f(1)﹣f(log28),即﹣f(﹣2)+f(﹣1)>f(1)﹣
f(3),变形可得 f(2)﹣2f(1)+f(3)>0,不一定正确;
对于 D,f(log1
3 9)+f(﹣1)<f(log2
1
8)+f(0),即 f(﹣2)+f(﹣1)<f(﹣3),
变形可得 f(2)+f(1)>f(3),
又由 f(2)>f(1)>f(3)>0,则必有 f(2)+f(1)>f(3),故 D 一定正确;
故选:D.
7.三角形 ABC 中,∠A,∠B,∠C 对应的边分别为 a,b,c,∠A =
2휋
3 ,b=3,三角形 ABC
的面积为15 3
4
,则边 a 的值为( )
A. ퟏퟗ B. 91
2 C.7 D.49
【分析】由已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 c 的值,进而根据余弦定理可求 a 的值.
解:∵∠A =
2휋
3 ,b=3,三角形 ABC 的面积为15 3
4 =
1
2bcsinA =
1
2 × ퟑ × 풄 ×
3
2 ,
∴解得:c=5,
∴由余弦定理可得:a = 풃ퟐ + 풄ퟐ ― ퟐ풃풄풄풐풔푨 = ퟗ + ퟐퟓ ― ퟐ × ퟑ × ퟓ × ( ―
1
2) = 7.
故选:C.
8.已知实数 a、b,ab>0,则
푎푏
푎2 +푏2 +푎2푏2 + 4
的最大值为( )
A.1
6 B.1
4 C.1
7 D.6
【分析】直接利用关系式的恒等变换的应用和基本不等式的应用求出结果.
解:由于 a2+b2≥2ab>0,
所以
푎푏
푎2 +푏2 +푎2푏2 + 4
≤
푎푏
2푎푏 + 푎2푏2 + 4
,
故 :
푎푏
2푎푏 + 푎2푏2 + 4 =
1
2 + 푎푏 + 4
푎푏
≤
1
2 + 2 푎푏 ⋅ 4
푎푏
=
1
6, ( 当 且 仅 当 a = b 时 , 等 号 成
立).
故选:A.
9.已知函数 f(x)=sin(4x +
휋
3)(x∈[0,13휋
24 ]),函数 g(x)=f(x)+a 有三个零点
x1,x2,x3,则 x1+x2+x3 的取值范围是( )
A.[
10휋
3 ,7휋
2 ] B.[
7휋
12,5휋
8 ] C.[0,5휋
8 ) D.[
7휋
12,5휋
8 )
【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函数 f(x)的图象,函数 g(x)=f(x)+a 有三个零点,等价于
函数 y=f(x)与函数 y=﹣a 有三个交点,利用数形结合法即可求出 x1+x2+x3 的取值范
围.
解:根据题意画出函数 f(x)的图象,如图所示:
,
函数 g(x)=f(x)+a 有三个零点,等价于函数 y=f(x)与函数 y=﹣a 有三个交点,
当直线 l 位于直线 l1 与直线 l2 之间时,符合题意,
由图象可知:풙ퟏ + 풙ퟐ = ퟐ ×
휋
24 =
휋
12,12휋
24 ≤ 풙ퟑ<
13휋
24 ,
所以7휋
12 ≤ 풙ퟏ + 풙ퟐ + 풙ퟑ<
5휋
8 ,
故选:D.
二、填空题
10.在( 풙 ―
푦
2)5 的展开式中,xy3 的系数是 ―
5
4 .
【分析】写出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得到 r 值,则答案可求.
解:( 풙 ―
푦
2)5 的展开式的通项为푻풓+ퟏ = 푪풓ퟓ( 풙)ퟓ―풓( ―
푦
2)풓 = ( ―
1
2)풓푪풓ퟓ풙
5―푟
2 풚풓.
取 r=3,可得( 풙 ―
푦
2)5 的展开式 xy3 的系数为( ―
1
2)ퟑ푪ퟑퟓ = ―
5
4.
故答案为: ―
5
4.
11.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 F(0, ―
1
2),点 P(1,t)在抛物线上,则点 P 到 F 的距离
1 .
【分析】先通过焦点坐标,求出 p 和抛物线的方程,再把点 P 的坐标代入,可求得 t,
然后利用抛物线的定义即可得解.
解:设抛物线的方程为 x2=﹣2py(p>0),
∵抛物线的焦点为 F(0, ―
1
2),∴p=1,抛物线的方程为 x2=﹣2y,
把点 P(1,t)代入 x2=﹣2y,得 1=﹣2t,∴t = ―
1
2,
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
点 P 到 F 的距离为|풕| +
푝
2 =
1
2 +
1
2 = ퟏ.
故答案为:1.
12.已知圆 O 过点 A(0,0)、B(0,4)、C(1,1),点 D(3,4)到圆 O 上的点最小
距离为 ퟓ .
【分析】由题意利用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圆的方程,再根据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得出结
论.
解:设圆 O 的方程为 x2+y2+dx+ey+f=0,∵圆 O 过点 A(0,0)、B(0,4)、C(1,
1),
∴{풇 = ퟎ
ퟎ + ퟏퟔ + ퟎ + ퟒ풆 + 풇 = ퟎ
ퟏ + ퟏ + 풅 + 풆 + 풇 = ퟎ
,求得{풅 = ퟐ
풆 = ―ퟒ
풇 = ퟎ
,故圆的方程为 x2+y2+2x﹣4y=0,
即 (x+1)2+(y﹣2)2=5,表示圆心为(﹣1,2)、半径为 ퟓ的圆.
∵|DO| = (ퟑ + ퟏ)ퟐ +(ퟒ ― ퟐ)ퟐ = 2 ퟓ,
故点 D(3,4)到圆 O 上的点最小距离为 2 ퟓ ― ퟓ = ퟓ,
故答案为: ퟓ.
13.正四棱锥的高与底面边长相等且体积为8
3,以底面中心为球心,经过四棱锥四条侧棱中
点的球的表面积为 6π .
【分析】先利用正四棱锥的体积求出底面边长,根据题意,四棱锥四条侧棱中点围成一
个边长为 1 的正方形 EFGH,而球 O 是以正方形 EFGH 为底面,点 O 为中心的长方体
的外接球,从而利用长方体的外接球即可求出球 O 的半径,进而求出球 O 的表面积.
解:设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 a,则高也是 a,
所以正四棱锥的体积为:1
3 × 풂ퟐ × 풂 =
8
3,
解得:a=2,
设底面中心为点 O,则 O 为球心,
易知四棱锥四条侧棱中点围成一个边长为 1 的正方形 EFGH,如图所示:
,
因为球 O 经过四棱锥四条侧棱中点,所以球 O 是以正方形 EFGH 为底面,点 O 为中心
的长方体的外接球,
显然长方体的高为 2,
所以球 O 的半径 R =
1
2 ퟏퟐ + ퟏퟐ + ퟐퟐ =
6
2 ,
所以球 O 的表面积为:4πR2=4흅 ×
6
4 = 6π,
故答案为:6π.
14.已知圆 O 内接正三角形 ABC 边长为 2,圆心为 O,则 →
푶푩• →
푶푪 = ―
2
3 ,若线段 BC
上一点 D,BD =
1
2DC, →
푶푪 ⋅ →
푨푫 = 2
3 .
【分析】先根据正弦定理求得半径 R,进而求得第一个空,再结合向量的三角形法则求
得第二个空.
解:因为△ABC 是半径为 R 的⊙O 的内接正三角形.
所以 푎
푠푖푛퐴 = 2R,解得 R = 2 3
3
.
显然△OBC 是等腰三角形,且 OB=OC=R,∠BOC=120°.
∴ →
푶푩 ⋅ →
푶푪 = R2•cos120° = ―
2
3,
∵线段 BC 上一点 D,BD =
1
2DC,
∴ →
푶푪 ⋅ →
푨푫 = ―
1
3( →
푪푨 + →
푪푩)•( →
푨푪 +
2
3
→
푪푩) = ―
1
3( →
푪푨 + →
푪푩)•( ― →
푪푨 +
2
3
→
푪푩) = ―
1
3( ― →
푪푨
ퟐ ―
1
3
→
푪푨 ⋅ →
푪푩 +
2
3
→
푪푩
ퟐ) = ―
1
3(﹣22 ―
1
3 × 2×2×cos60° +
2
3 × 22) =
2
3;
故答案为: ―
2
3,2
3.
15.函数 f(x)=x,g(x)=x2﹣x+3,若存在 x1,x2,…,xn∈[0,9
2],使得 f(x1)+f
(x2)+…+f(xn﹣1)+g(xn)=g(x1)+g(x2)+…+g(xn﹣1)+f(xn),n∈N*,则 n
的最大值为 8 .
【分析】因为 f(x1)+f(x2)+…f(xn﹣1)+g(xn)=g(x1)+g(x2)+…+g(xn﹣1)+f
(xn)等价于(x1﹣1)2+2+(x2﹣1)2+2+…+(xn﹣1﹣1)2+2=(xn﹣1)2+2 有解,又
左边的最小值为 2(n﹣1),右边的最大值为57
4 ,所以 2(n﹣1) ≤
57
4 且 n 为正整数,
从而可得 n 的最大值为 8.
解:因为 f(x1)+f(x2)+…f(xn﹣1)+g(xn)=g(x1)+g(x2)+…+g(xn﹣1)+f
(xn)等价于(x1﹣1)2+2+(x2﹣1)2+2+…+(xn﹣1﹣1)2+2=(xn﹣1)2+2 有解,
∵풙ퟏ,풙ퟐ,⋯,풙풏 ∈ [ퟎ,
9
2],
∴(x1﹣1)2+2+(x2﹣1)2+2+…+(xn﹣1﹣1)2+2≥2(n﹣1),(xn﹣1)2+2 ≤
57
4 ,
根据题意得 2(n﹣1) ≤
57
4 且 n 为正整数,
∴n ≤
65
8 ,∴n 的最大值为 8,
故答案为:8.
三、解答题
16.已知递增等差数列{an},等比数列{bn},数列{cn},a1=c1=1,c4=9,a1、a2、a5 成等
比数列,bn=an+cn,n∈N*.
(1)求数列{an}、{bn}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cn}的前 n 项和 Sn.
【分析】(1)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d,d>0,由等比数列的中项性质,解方程可得公差,
进而得到 an;再由 b1=a1+c1,可得{bn}的首项,结合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得公比,进
而得到 bn;
(2)求得 cn=bn﹣an=2n﹣(2n﹣1),再由数列的分组求和,结合等差数列和等比数
列的求和公式,可得所求和.
解:(1)递增等差数列{an}的公差设为 d,d>0,
a1、a2、a5 成等比数列,可得 a22=a1a5,
即(a1+d)2=a1(a1+4d),即为(1+d)2=1+4d,解得 d=2(0 舍去),
则 an=2n﹣1,n∈N*;
等比数列{bn}的公比设为 q,
b1=a1+c1=2,bn=2qn﹣1,
b4=a4+c4=16,即有 q3 =
16
2 = 8,解得 q=2,
则 bn=2n,n∈N*;
(2)cn=bn﹣an=2n﹣(2n﹣1),
前 n 项和 Sn=c1+c2+…+cn=(2+22+…+2n)﹣[1+3+…+(2n﹣1)]
= 2(1 ― 2푛)
1 ― 2 ―
1
2(1+2n﹣1)n=2n+1﹣2﹣n2.
17.“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政策实施 1 年半以来,截止 2019 年 11 月 30 日,累计引进各类
人才落户 23.5 万人.具体比例如图,新引进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获得者等顶尖领军人才 112 人,记者李军计划从人才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进行调查.
(1)李军抽取了 8 人其中学历型人才 4 人,技能型人才 3 人,资格型人才 1 人,周二和
周五随即进行采访,每天 4 人(4 人任意顺序),周五采访学历型人才不超过 2 人的概
率:
(2)李军抽取不同类型的人才有不同的采访补助,学历型人才 500 元/人,技能型人才 400
元/人,资格型人才 600 元/人,则创业急需型人才最少需要多少元/人使每名人才平均采
访补贴费用大于等于 500 元/人?
【分析】(1)设事件 A 表示“周五采访学历型人才不超过 2 人”,利用古典概型概率
计算公式能求出周五采访学历型人才不超过 2 人的概率.
(2)设创业急需型人才最少需要 x 元/人使每名人才平均采访补贴费用大于等于 500 元/
人,各类人才的补贴数额为随机变量 ξ,取值分别为 400,500,600,x,分别求出相应
的概率,进而求出 E(ξ)=484.6+0.018x,由 484.6+0.018x≥500,能求出结果.
解:(1)设事件 A 表示“周五采访学历型人才不超过 2 人”,
则周五采访学历型人才不超过 2 人的概率为:
P(A) =
퐶4
4 + 퐶1
4퐶2
4 + 퐶2
4퐶2
4
퐶4
8
=
53
70.
(2)设创业急需型人才最少需要 x 元/人使每名人才平均采访补贴费用大于等于 500 元/
人,
各类人才的补贴数额为随机变量 ξ,取值分别为 400,500,600,x,
P(ξ=400)=25.5%=0.255,
P(ξ=500)=53.6%=0.536,
P(ξ=600)=19.1%=0.191,
P(ξ=x)=1.8%=0.018,
E(ξ)=400×0.255+500×0.536+600×0.191+0.018x=484.6+0.018x,
484.6+0.018x≥500,
解得 x ≥
7700
9 ≈ 855.56,
∴创业急需型人才最少需要 855.56 元/人使每名人才平均采访补贴费用大于等于 500 元/
人.
18.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PA⊥平面 ABCD,正方形 ABCD 边长为 2,E 是 PA 的
中点.
(1)求证:PC∥平面 BDE;
(2)求证:直线 BE 与平面 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10
10 ,求 PA 的长度;
(3)若 PA=2,线段 PC 上是否存在一点 F,使 AF⊥平面 BDE,若存在,求 PF 的长
度,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1)由题意,以 D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D﹣xyz.设 PA
=a(a>0),求出平面 BDE 的一个法向量为 →
풏ퟏ = (풙ퟏ,풚ퟏ,풛ퟏ)与 →
푷푪的坐标,利用 →
푷푪 ⋅
→
풏ퟏ = ퟎ,结合 PC⊄平面 BDE,可得 PC∥平面 BDE;
(2)设平面 PCD 的法向量为 →
풏ퟐ = (풙ퟐ,풚ퟐ,풛ퟐ),求出 →
풏ퟐ = (ퟐ, ― 풂,ퟎ)及 →
푩푬 = (
푎
2,ퟎ
, ― ퟐ),由已知线面角的正弦值结合两向量所成角的余弦值列式求得 a 值,可得 PA 的
长度是 2 或 4;
(3)由 PA=2,得 P(2,2,0),设线段 PC 上存在一点 F,使 AF⊥平面 BDE,且 →
푷푭
= 흀 →
푷푪,得到 F(2﹣2λ,2﹣2λ,2λ),再由 →
풏ퟏ与 →
푨푭共线求得 λ,得到 →
푷푭的坐标,则|PF|
可求.
【解答】(1)证明:∵PA⊥平面 ABCD,ABCD 为正方形,
∴以 D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D﹣xyz.
设 PA=a(a>0)
则 A(0,2,0),B(0,2,2),C(0,0,2),D(0,0,0),
P(a,2,0),E(푎
2,ퟐ,ퟎ).
→
푷푪 = ( ― 풂, ― ퟐ,ퟐ),
设平面 BDE 的一个法向量为 →
풏ퟏ = (풙ퟏ,풚ퟏ,풛ퟏ).
→
푫푩 = (ퟎ,ퟐ,ퟐ), →
푫푬 = (
푎
2,ퟐ,ퟎ),
由{→
풏 ⋅
→
푫푩 = ퟐ풚ퟏ + ퟐ풛ퟏ = ퟎ
→
풏 ⋅
→
푫푬 =
푎
2풙ퟏ + ퟐ풚ퟏ = ퟎ,取 y1=1,得 →
풏ퟏ = ( ―
4
푎,ퟏ, ― ퟏ).
→
푷푪 ⋅ →
풏ퟏ = ퟒ ― ퟐ ― ퟐ = ퟎ,
又 PC⊄平面 BDE,∴PC∥平面 BDE;
(2)证明:设平面 PCD 的法向量为 →
풏ퟐ = (풙ퟐ,풚ퟐ,풛ퟐ),
→
푫푪 = (ퟎ,ퟎ,ퟐ), →
푫푷 = (풂,ퟐ,ퟎ),
由{ →
풏ퟐ ⋅
→
푫푪 = ퟐ풛ퟐ = ퟎ
→
풏ퟐ ⋅
→
푫푷 = 풂풙ퟐ + ퟐ풚ퟐ = ퟎ
,令 x2=2,得 →
풏ퟐ = (ퟐ, ― 풂,ퟎ).
→
푩푬 = (
푎
2,ퟎ, ― ퟐ),
由题意,|cos< →
푩푬, →
풏ퟐ>|=|
→
퐵퐸 ⋅
→
푛2
|
→
퐵퐸| ⋅ |
→
푛2|
| =
푎
4 + 푎2
4 ⋅ 4 + 푎2 =
10
10 ,
解得 a=2 或 4,
∴PA 的长度是 2 或 4;
(3)解:∵PA=2,∴P(2,2,0),
设线段 PC 上存在一点 F,使 AF⊥平面 BDE,且 →
푷푭 = 흀 →
푷푪,
由 →
푷푭 = 흀 →
푷푪,得 F(2﹣2λ,2﹣2λ,2λ),
又 →
풏ퟏ = ( ― ퟐ,ퟏ, ― ퟏ), →
푨푭 = (ퟐ ― ퟐ흀, ― ퟐ흀,ퟐ흀),
∴由2 ― 2휆
―2 =
―2휆
1 ,解得흀 =
1
3.
∴|PF|=| →
푷푭| = ( ―
2
3)ퟐ + ( ―
2
3)ퟐ + (
2
3)ퟐ = 2 3
3
.
19.已知椭圆푥2
푎2 +
푦2
푏2 = 1(a>b>0)的右焦点为 F(c,0),左右顶点分别为 A,B,上顶
点为 C,∠BFC=120°.
(1)求椭圆离心率;
(2)点 F 到直线 BC 的距离为 21
7 ,求椭圆方程;
(3)在(2)的条件下,点 P 在椭圆上且异于 A,B 两点,直线 AP 与直线 x=2 交于点
D,说明 P 运动时以 BD 为直径的圆与直线 PF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分析】(1)根据∠BFC=120°可知,∠OFC=60°,再结合锐角三角函数即可求得
离心率;
(2)由(1)的结论,先导出 b 与 c 的关系,确定 B 和 C 的坐标后,写出直线 BC 的方
程,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建立 a 与 c 的等量关系,再结合 a=2c,即可求得 a、b、c
的值,于是得解;
(3)直线 AP 的斜率一定存在,设其方程为 y=k(x+2)(k≠0),点 P 的坐标为(xP,
yP),将其与椭圆的方程联立,利用两根之积可表示出点 P 的坐标;把 x=2 代入直线 AP
方程可求出点 D 的坐标,从而得到以 BD 为直径的圆的圆心 E 的坐标;然后分 PF⊥x 轴
和 PF 不垂直 x 轴两个类别讨论圆 E 与直线 PF 的位置关系即可.
解:(1)∵∠BFC=120°,∴∠OFC=60°,即푐
푎 = 풄풐풔ퟔퟎ° =
1
2.
故椭圆的离心率为1
2.
(2)由(1)可知,a=2c,∴풃 = ퟑ풄,
∵B(a,0),C(0,b),∴直线 BC 的方程为풚 = ―
푏
푎(풙 ― 풂) = ―
3
2 (풙 ― 풂),
点 F 到直线 BC 的距离풅 =
| 3
2 (푎 ― 푐)|
1 + ( ― 3
2 )2
=
3(푎 ― 푐)
7 =
21
7 ,即 a﹣c=1,
∴a=2,c=1,b = ퟑ,
故椭圆的方程为푥2
4 + 푦2
3 = ퟏ.
(3)以 BD 为直径的圆与直线 PF 相切.证明如下:
直线 AP 的斜率一定存在,设其方程为 y=k(x+2)(k≠0),点 P 的坐标为(xP,yP),
联立{풚 = 풌(풙 + ퟐ)
푥2
4 +
푦2
3 = ퟏퟐ 得,(4k2+3)x2+16k2x+16k2﹣12=0,
∴ ― ퟐ × 풙푷 =
16푘2 ― 12
4푘2 + 3
即풙푷 =
6 ― 8푘2
4푘2 + 3
,풚푷 = 풌(풙푷 + ퟐ) =
12푘
4푘2 + 3
,
把 x=2 代入 y=k(x+2)得,y=4k,∴点 D(2,4k),∴以 BD 为直径的圆的圆心 E
的坐标为(2,2k),
当 PF⊥x 轴,即풌 =±
1
2时,点 P(ퟏ, ±
3
2),直线 PF 方程为 x=1,圆心 E(2,±1),
半径为 1,∴圆 E 与直线 PF 相切;
当 PF 不垂直 x 轴,即풌 ≠±
1
2时,풌푷푭 =
푦푃
푥푃 ― 1 =
4푘
1 ― 4푘2,直线 PF 方程为풚 =
4푘
1 ― 4푘2(풙 ―
ퟏ),
点 E 到直线 PF 的距离풅 =
| 4푘
1 ― 4푘2 ― 2푘|
1 + ( 4푘
1 ― 4푘2)2
= |ퟐ풌|,为圆 E 的半径,∴圆 E 与直线 PF 相
切.
综上所述,当点 P 运动时,以 BD 为直径的圆与直线 PF 相切.
20.已知函数 f(x)=x2﹣x+klnx,k>0.
(1)函数 f(x)在点(1,f(1))处的切线的斜率为 2,求 k 的值;
(2)讨论函数 f(x)的单调性;
(3)若函数 f(x)有两个不同极值点为 x1、x2,证明|f(x1)﹣f(x2)|<
1
4 ― 2k.
【分析】(1)直接令 x=1 处的导数值为 2 即可;
(2)讨论导数的零点存在情况及大小情况,确定导数的在每个区间上的符号,从而确定
原函数的单调性;
(3)利用极值点满足的韦达定理,将 f(x1)﹣f(x2)转化为关于 △ 的函数,然后再
结合要解决的问题,最终化归为一个不等式恒成立,求函数的最值的问题.
解:(1)풇′(풙) = ퟐ풙 ― ퟏ +
푘
푥(풙>ퟎ),f′(1)=1+k=2,∴k=1.
(2)令 f′(x)=0 得:2x2﹣x+k=0,△=1﹣8k.
①当풌 ≥
1
8时,△≤0,f′(x)≥0,f(x)在(0,+∞)上递增;
②当ퟎ<풌<
1
8时,△>0,풙ퟏ풙ퟐ =
푘
2>ퟎ,풙ퟏ + 풙ퟐ =
1
2>ퟎ,故 x1,x2>0.
풙ퟏ = 1 + 1 ― 8푘
4
,풙ퟐ = 1 ― 1 ― 8푘
4 ,풙ퟏ>풙ퟐ,
可知:f(x)在(ퟎ,1 ― 1 ― 8푘
4 ),(1 + 1 ― 8푘
4 , +∞)上递增;在(1 ― 1 ― 8푘
4 ,1 + 1 ― 8푘
4
)上递减.
(3)证明:由(2)知,ퟎ<풌<
1
8,f(x2)>f(x1).
所以 f(x1)﹣f(x2) = 풙ퟏ
ퟐ ― 풙ퟐ
ퟐ ― (풙ퟏ ― 풙ퟐ) + 풌풍풏
푥1
푥2
= (x1﹣x2)(x1+x2﹣1)+kln
푥1
푥2
= ―
△
4 + 풌풍풏
1 + △
1 ― △ = ―
△
4 + 풌[풍풏(ퟏ + △ ) ― 풍풏(ퟏ ― △ )], 令 풕 = △ ∈ (ퟎ,ퟏ
).
则1
4 ― ퟐ풌 =
1
4 △=
1
4풕ퟐ,只需证明푡
4 + 풌[풍풏(ퟏ ― 풕) ― 풍풏(ퟏ + 풕)]<푡2
4
.
即证:g(t) = 푡2
4 ―
푡
4 ― 풌[풍풏(ퟏ ― 풕) ― 풍풏(ퟏ + 풕)]>ퟎ.
又품′(풕) =
푡
2 ―
1
4 ― 풌(
―1
1 ― 푡 ―
1
1 + 푡) =
푡
2 ―
1
4 +
2푘
1 ― 푡2,且 1﹣t2=1﹣(1﹣8k)=8k,
∴품′(풕) =
푡
2>ퟎ,g(t)在(0,1)上递增,
所以 g(t)>g(0)=0,得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