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 2019-2020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
题
安徽省黄山市 2019-2020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 题。
20 世纪 30 年代,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在研究引力场方程时,假设宇
宙中可能存在连接两个不同时空的狭窄隧道,这个隧道就是后来物理
学家所说的虫洞。爱因斯坦认为通过这个隧道即虫洞可以做瞬时的空
间转移,如果虫洞的出口恰好停在过去,就可以通过它逆着时间旅行。当
然,进行这种时间旅行时你只能旁观,因为时间是线性的,事件就是一个
个已经穿好的珠子,你无法改变珠子也无法调动其顺序。但截至 2013
年,还尚未有实验证实虫洞真正存在。早在 19 世纪 50 年代,已有科学
家对虫洞做过研究。一些物理学家认为,理论上,也许虫洞可以使用,但
虫洞的引力过大,会毁灭所有进入的东西;同时,即使宇宙中充斥着数以
百万计的虫洞,但也很少会有直径超过 10 万公里的,而这个宽度正是太
空飞船安全航行的最低要求。因此虫洞不太可能用于宇宙航行。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研究发现,虫洞的超强力场可以通过“负质量”
来中和,起到稳定虫洞能量场的作用。科学家认为,相对于产生能量的“正
物质”,“反物质”拥有“负质量”,可吸去周围所有能量。目前世界上的许多实验室已经成功地证明了“负质量”能存在于现实世界,并且通过航天
器在太空中捕捉到了微量的“负质量”。“负质量”的发现为利用虫洞创
造了新的契机,只要用“反物质”去扩大原本细小的虫洞,并强化“虫洞”的
结构,使其稳定,就可以让太空飞船穿过。
与此同时,许多科学家也在致力于构造人工虫洞的研究。科学家桑
恩等人从理论上提出了构造虫洞的概念。他们相信,先进文明所创造的
人工虫洞,可以用奇异物质的“支柱”来保持虫洞的畅通。奇异物质具有
超过它能量密度的极大的负压,其引力具有排斥性,从而使得它周围的
空间被扭曲得十分奇怪,这正好改变了空间扭曲的“符号”。桑恩的虫洞,
可称为奇异物质虫洞。
科学家麦可思提出了“磁虫洞”理论。他说,极强烈的磁场能弯曲时
空而形成虫洞。根据相对论,任何含有能量的东西(包括磁场),皆能弯曲
空间。远在 20 世纪 20 年代,科学家莱特,就在爱氏方程中找到了磁引
力。莱特的理论表明,在一个由螺线管产生的磁场中,螺线管内形成了一
个引力场,但要获得这种人工引力场,需要十分巨大的磁场。麦可思说,
在实验室内,用 2.5T(特斯拉)的磁场即可构造出一个“磁虫洞”,但洞的半
径极大,约为 150 光年,若要将此“虫洞”的半径压缩到实验室的尺度,则
所施加的磁场需大到 10 亿 T,这显然超出目前人类的科技能力(最大人
工磁场约 10T)。但麦可思认为,在太空中必定能找到这种“磁虫洞”,因
为中子星表面的磁场达 10 亿 T,在那里,“磁虫洞”将自发地产生。不论“奇异物质虫洞”或“磁虫洞”,只要它们存在于太空之中,就能从
地球上测得它们的特征性信号,我们将看到一个两边特别明亮中间较
暗的 R 光学像。
1.下列对“虫洞理论”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虫洞是宇宙中可能存在的连接两个不同时空的狭窄隧道,理论
上,利用它我们可以做瞬时的空间转移,回到过去或穿越未来。
B.虽然虫洞的能量场可以毁灭所有进入虫洞的东西,但利用“负质量”
来中和以后,太空飞船就有从虫洞中穿过的可能。
C.“虫洞的引力”和“虫洞的超强力场”,拥有负质量的“反物质”和具
有极大负压的“奇异物质”是含义各自相同的两组概念。
D.尽管以目前人类的科技能力还不能建造一个适合实验室尺度的
“磁虫洞”,但麦可思却相信太空中或许存在着这种“磁虫洞”。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桑恩和麦可思建造的虫洞,分别利用了奇异物质的负压和人工
磁场的引力来稳定虫洞的能量场,其中的科学原理是相似的。
B.麦可思首先提出,任何含有能量的东西皆能够弯曲空间,极强烈
的磁场也能弯曲时空而形成虫洞,他据此提出了“磁虫洞”理论。
C.只要桑恩的“奇异物质虫洞”和麦可思的“磁虫洞”存在于天空中,
我们就能从地球上看到它们两边特别明亮中间较暗的 R 光学像。
D.“反物质”是相对于“正物质”而言的,它拥有“负质量”,可以在虫洞
中吸收能量,并使自身的结构稳定,从而扩大虫洞。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间是线性的,事件则像一个个被穿好的珠子,无法改变珠子也
无法调整顺序,故即使能由虫洞回到过去,也不可能“重新来过”。
B.目前尚没有实验证据表明虫洞的真实存在,所以,现阶段科学家
对虫洞的所有研究都只是一种海市蜃楼般的猜测,前景不容乐观。
C.蛀虫在苹果表面的两个点之间蛀出了一个“虫洞”,如果在这两个
点之间走直线,从三维的物理空间来看,这条直线就类似于虫洞。
D.既然“负质量”已经被世界上的许多实验室成功地证明了能够存
在于现实世界,那么,利用“反物质”来建造虫洞就不是不可能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
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
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
突发性。突发性指事件的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情况,都难以准
确把握;对事件起因、规模、事态变化等,也不能事先确定。二是复
杂性,主要指造成原因复杂。有自然因素造成的,如地震、台风等自
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有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战争引发的公共
卫生事件。三是传播的广泛性,某些传染病可能毫无国界地广泛传播。
(摘编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特征探讨》)
材料二作为非典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当时的中国在疫情防治中暴露出
诸多问题。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对疫情隐瞒不报。另一方面,当时
国内比较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制度、应急设施。对于非
典一类的新发传染病,彼时并无任何应急预案作为指导依据。而且,
许多医院没有足够的隔离设施,交叉感染严重。这些都使得疫情难以
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
SARS 之后,政府加大了对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决心和行动。
政策方面,2003 年国家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此后又出台了一家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从国家到乡镇逐
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医疗救治方面,各
地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包括设立专门的传染病
医院,扩大医疗救治队伍等。此外,中央还主导建立了一套信息通报
体系,保证疫情信息快速透明地传播。这一系列建设使我国应对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提升。
(摘编自《非典十六年之后,中国的防疫体系都有哪些进展?》)
材料三
2009 年,全球爆发甲型 H1N1 流感疫情,我国政府对此高度重
视,迅速组织联防联控,并坚持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使公众能
够了解疫情,做好防控。此外,政府还联合科研机构进行疫苗的研发
和生产,仅 87 天,就研制生产出全球首支获得生产批号的 H1N1 甲
流疫苗。2014 年,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中国政府积极应援非洲,同时采
取国内疫情防范措施,取得了“零感染,零输入”的可喜成绩。这次疫
情抗击还成为我国首次在卫生应急领域走出国门的成功案例。
事实上,自非典后,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机制已多次经
受住考验,并在实战中不断完善。国家卫计委卫生应急办主任许树强
曾表示,中国经过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埃博拉疫情等重要阶段的洗
礼,应急能力已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摘编自《抗击甲流:中国在行动》)
材料四
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袭来,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重大考
验。面对疫情,党中央总揽全局,对抗击疫情作出指示,指明方向。
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决策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加强防疫工
作,把落实工作抓实抓细。此外,在疫情面前,我国还坚持防控工作
全国一盘棋,联防联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创造了十天十夜建
成火神山医院的奇迹。
我国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防控了疫情蔓延,国际社会对此普遍给予
肯定。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中方行动快速有力,速度之快、
规模之大,世所罕见,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
(摘编自《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来自哪里》)
4. 下列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因复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战争等
人为因素都可能引发公共卫生事件,从而对公众健康产生难以估量的
影响。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突然发生,人们事先难以准确把握某次
事件发生的时间、方式、成因等情况,因此在应对时就往往会束手无
策。
C.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范围广,某些传染病毒可能会无国界
扩散,这需要各国共同应对,国际合作抗击埃博拉疫情就是其中的典
型案例。
D.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坚持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
这有利于把握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模、事态发展等信息,做好防
控。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应对非典时,我国存在着部分地方政府瞒报疫情信息、缺乏新
型传染病应急预案和应急设施等问题,这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得到有
效控制。
B. 2009 年 我 国 采 取 了 一 系 列 积 极 有 力 的 防 控 措 施 抗 击 甲 型
H1N1 流感疫情,还成功研制生产了 H1N1 甲流疫苗,取得了抗击疫
情的胜利。C.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有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赞赏,这体现出
国际社会对我国疫情防控的肯定,也侧面显示出我国防控疫情能力的
提升。
D.正是因为经历了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非洲埃博拉疫情三个重
要阶段的洗礼,我国的应急能力才能够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
6.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一次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为
什么能快速有效地进行防控?请结合材料概括并分析。(4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刘姥姥初进荣国府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
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
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
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
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
说:“奶奶下来了!”说着,都迎出去了。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忽见
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
只见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
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
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
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
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
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周
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
忙说:“周姐姐,快些扶起来,别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
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
那刘姥姥了。”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下了。板儿便躲在背后,
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
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些闲话时,周瑞家的向凤
姐回话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
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
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
的情分。”周瑞家的道:“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
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
飞红了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
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得说
了……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
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
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发咱们作煞事
来?只顾吃果子咧。”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不
必说了,我知道了。”忙命快传饭来。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饭来……刘姥姥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舌咂嘴的道谢。凤姐笑道:
“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
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
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大
知道这些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
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
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
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
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
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
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
腰还粗呢!”周瑞家的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看见,笑
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到刘姥
姥的跟前。凤姐乃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
若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这钱雇车坐罢。……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
的,拿了银子钱,随了周瑞家的来至外头,仍从后门去了。
(选自《红楼梦》第六回 有删节)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
二奶奶”,并再次暗示和催促她,但刘姥姥却迟疑再三,言非所想,这
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B.刘姥姥通过周瑞家的进了贾府,在等待凤姐的时候,只见小丫
头子们一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这一描写体现了凤姐在贾家的
地位、权势和威严。
C.刘姥姥家因为生活困窘、衣食不济,前去贾府寻求经济帮助,
作者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形象地说明了“上山擒虎易,开口求
人难”的道理。
D.刘姥姥说到为难之处,推出板儿说话,作者刻意安排板儿这个
角色使他成为行乞的幌子,缓解了刘姥姥的窘态,让人不觉得她的话
语那么突兀。
8.小说第一段写刘姥姥刚到贾府就见到一个“匣子”的细节,这样
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9. 凤姐接待刘姥姥这门穷亲戚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有人认为
傲慢无礼,也有人认为比较得体。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
的观点和理由。(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0-13 题。【甲】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
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
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
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
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
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乙】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
事师。今之世,未闻有师;有,辄哗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
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
聚骂,指目牵引①,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
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
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②。二年冬,幸大雪逾岭③,被南
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
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
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
天下不吠者几人?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
书》)
【注】①牵引:拉拉扯扯地纷纷议论。②来南:指唐永贞二年柳
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而来南。③岭:五岭山脉,岭南一般不下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
则犬吠余/以为过言
B.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
则犬吠/余以为过言
C.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
则犬吠/余以为过言
D.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
则犬吠余/以为过言
11.下 列 对 文 中 加 点 词 语 的 相 关 内 容 的 解 说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3 分)
A.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
药物等为人治病。乐师是以演奏音乐为职业的人。百工指各种工匠。
B.孟子,名轲,邹人(今山东邹县),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
代表人物,也曾像他的老师孔子一样周游列国,推行“仁政”和“王道”
的思想,被后人尊为“亚圣”。C.南越,先秦时期百越各部落的其中一支部落,先秦时期古籍对
长江以南沿海一带的各个部落,每个部落都有各自的名称,常统称为
“越”,文献上称之为“百越”。
D.州,古人将天下分为“九州”,如《过秦论》中的“拥雍州之地”
中的“雍州”就是九州之一。后成为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所辖地区的
大小历代不同,后多用于地名。
12.下列对语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语段乙蜀犬吠日、越犬吠雪的比喻,表明作者完全赞同和支
持韩愈有关师道的主张和实践。
B.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一句用一
个叹词,表明作者对当时不从师学习的风气的感叹。
C.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引
用士大夫的话,写出了其荒谬,带有讽刺意味。
D.语段甲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
进行对比,得出了君子智力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结论。
13. 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
师。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
未见其明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王昭君二首
白居易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14. 下列对诗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第一首诗偏重于静态的画面描述,以欲扬先抑的手法塑造了昭
君的伟大形象;第二首诗则选取了颇具典型性的送别场面,借助人物
语言塑造了人物形象。
B. “愁苦辛勤憔悴尽”仅仅七字,便将这位辞家别亲、远赴匈奴的
巾帼奇女子概括殆尽。“愁苦”二字描绘出她为民族大义和亲北庭后,
深抑于心底的忧愁和痛苦。
C. 不同于他人咏昭君“死战生留俱为国”的高尚和伟大,白居易以
明白如话的语言刻画出了昭君楚楚可怜的形象,诗歌格调略逊一筹。
D. 这两首诗的侧重点虽不相同,但能在同一题目下彼此补充、相
映生色,使得这组诗别开生面,在众多吟咏昭君的诗歌中脱颖而出,
历久弥新。15. 试分析白居易《王昭君二首》和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中的昭君形象所怀有的情感有何异同之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8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
的气氛的句子是:“ , 。”
(2)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用听众在演奏结束后的反应和江
边 自 然 景 色 来 侧 面 烘 托 琵 琶 女 演 奏 效 果 的 句 子 是
“ , ”。
(3)《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句阐述学与思
的关系,《荀子·劝学》中,“ , ”两句也阐述了学与
思的关系。
(4)韩愈在《师说》中对自古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提出挑战后,
以“ , ”来说明得知道理有早有迟,学问和技艺各有所长
的师生观。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9 分)《红楼梦》从问世起就一直谜团丛丛。它究竟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它为什么会有多个版本?高鹗所续写的后四十回是 ,还是锦上
添花?这些话题引发了世人旷日持久的争论,学术界也众说纷纭,
。而二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惊异地发现,尽管我们破解了许
多红学难题,但困惑与疑问依然 ,我们对它依然如 。
比如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时几岁,黛玉是怎么死的,元春
是怎么死的,贾府是怎么被抄家的,大观园是怎样的一个园林,这些
基本问题,还是一笔糊涂账,仍是谜团。但是作者把关键人物林黛玉
和贾元春的死因,贾府被抄的原由,做了些明的暗的喻示,要读者仔
细阅读后才能琢磨出来。在元春省亲时,点了四出戏:第一出,《豪
宴》。脂批:中伏贾家之败。第二出,《乞巧》。脂批:中伏元妃之
死。第三出,《仙缘》。脂批:中伏甄宝玉送玉。第四出,《离魂》。
脂批:中伏黛玉之死。所点之戏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关节、大关键。
脂批的意思很明确,( ),所以实际上作者给读者留下的是黛玉
殒、元春薨和贾府被抄三大谜团,又把解开谜团的线索精心设计在书
中。作者通过戏剧隐喻等为手段,利用特殊戏剧内容的指向给读者以
理解的方向性提示。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狗尾续貂 莫衷一是 熙来攘往 水中望月
B.鱼目混珠 众口难调 纷至沓来 雾里看花
C.鱼目混珠 众口难调 熙来攘往 水中望月
D.狗尾续貂 莫衷一是 纷至沓来 雾里看花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书中有四个谜,即四件事,与四个戏有相似之处
B.书中有四件事,即四个谜,与四个戏有相似之处
C.与四个戏有相似之处,书中有四个谜,即四件事
D.与四个戏有相似之处,书中有四件事,即四个谜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作者通过以戏剧隐喻等为手段,利用戏剧内容特殊的指向给
读者以理解的方向性提示。
B.作者以戏剧隐喻等为手段,利用戏剧特殊内容的指向给读者以
理解的方向性提示。
C.作者以戏剧隐喻等为手段,利用戏剧内容特殊的指向给读者
以理解的方向性提示。
D.作者通过戏剧隐喻等为手段,利用戏剧内容特殊的指向给读
者以理解的方向提示。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
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祥林嫂当然极其不幸,尤其是 ① ,她的命运出现了最大
的危机。走投无路的她,无奈中又投奔了鲁四老爷。鲁四老爷和鲁家
太太也还勉强能容纳她,只是忌讳她“不祥”, ② 。他们最后
解雇祥林嫂,主要是因为她变得精神萎靡、胆怯木讷,做事越来越不
伶俐。③ ,并在一个“祝福”之夜,倒毙在了漫天风雪中。21.下面是某学生给多年未见的老师写的一封信的片段,其中有五
处不妥之处,请找出并改正。(5 分)
自从出国之后,学生一直垂念师恩,您送给我的补璧之作,我一
直惠存。此次本欲枉驾府上当面贺寿,无奈路途迢递,加之每日宵衣
旰食,唯有以此尺牍聊表寸心,遥祝恩师百龄眉寿、万事如意!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最近,有几篇出自中学老师的新学期开学典礼演讲词收到同学们
追捧,其中这些句子让人印象特别深刻:①世界那么大,你凭什么去
看看;②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③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
和我有关;④全球视野,中国脊梁;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⑥为天地
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请从中选择两三句来表达你的思考。要求选好句子,使之形成有
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D(或然与必然混淆,“或许”错,原文为“在天空中必定能找到这种
‘磁虫洞’”。)2.C(A 项,混淆概念,“桑恩和麦可思建造的虫洞”错,只有理论而未
实际建造,理解偏差。B 项,张冠李戴,“麦可思首先提出,任何含有能量的
东西皆能够弯曲空间”错。D 项,偷换概念,“并使自身的结构稳定”错,原
文中“稳定”指的是虫洞。)
3.B(“所有研究都只是一种海市蜃楼般的猜测”错,理论探究不等
于“海市蜃楼般的猜测”。)
4.B(“因此在应对时就往往会束手无策”说法有误。原文中说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的特点,但不能由此推出“因此在应对时就往
往会束手无策”的结论。选项属强加因果。)
5.D(“正是因为经历了……我国的应急能力才能够大大提升,并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说法有误。材料三中说“中国经过非典疫情、汶川
地震和埃博拉疫情等重要阶段的洗礼,应急能力已大大提升,并达到
国际先进水平”,这是承接关系,不是因果关系。选项强加因果。)
6. ①政府方面:态度重视,党中央总揽全局,各级政府组织落实,
确保能迅速组织联防联控。(1 分)
②应急体系建设方面:非典后,我国在应急政策、医疗救治体系、
信息通报、疫苗研制等方面加强建设,不断完善,为快速有效防控提
供了政策、设施等方面的保障。(2 分)
③民众方面: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相互支援,积极应对,保证了
各项措施能快速有效地开展落实。(1 分)
7.B【解折】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 项,“这是她的谨
慎性格所致”错,实为一见面就张口求人,“情有所难”。C 项,“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不是为了说明“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
而是为了展现贾府与下层人民悬殊的奢华。D 项,“行乞的幌子”评价
不当,最多是“求助”,作品后文有第二年刘姥即带着“头一茬摘下的瓜
菜”二进荣国府,以感谢贾府的关照的情节。
8.①展现了刘姥姥初入贾府新奇的感受及好奇心理,体现了人物
身份与性格特点;②渲染环境氛围,从侧面表现了贾府的奢华:③通过
刘姥姥的听觉和视觉来渲染王熙凤的出场,为王熙凤的出场做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主要
是为塑造人物性格、渲染环境、突出主旨、推动情节的发展服务的,
总之离不开小说的三要素和主旨。解答时,可从这一思路入手,由浅
入深地分析其作用。这一细节直接展现了刘姥姥初入贾府的反应,“东
瞧西望”“唬得一展眼”都展现了她作为下层劳动人民初识贵族生活的
新奇与震惊。而这种新奇与震惊,从侧面反映了贾府不同寻常的奢华,
渲染了环境。另外,结合下文写王熙凤雍容富贵的衣饰的内容,可知
这一细节也为王熙风的出场做了铺垫。
9.观点一:凤姐接待刘姥姥做慢无礼。①运用“不接茶”“不抬头”等
神态描写,写出了凤姐的富贵和傲慢;②运用“忙欲起身”“犹未起身”等
动作描写,显示了凤姐的虚情假意;③运用“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
应才是”“嗔周瑞家的”等语言描写,表现了凤姐表里不一的性格特点。
观点二:凤姐接待刘姥姥比较得体。①运用“满面春风”的神态描
写,写出了凤姐的热情;②运用“忙欲起身”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凤姐对
穷亲戚的尊重;③运用多处语言描写,写出了凤姐的周到和客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
明观点,是“傲慢无礼”还是“比较得体”,不要把两种观点杂糅在一起。
其次,具体分析时,要扣住题干中“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提示信息,
然后根据观点在原文中找到描写王熙凤的相关句子,逐条分析即可。
10. C(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
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
11.B(孟子的老师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也即孟子是子思的
徒孙,而非孔子的弟
子。)
12. D(君子智力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结论错)
13.【答案】(1)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
(2)不懂断句,不理解疑难问题,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
师学习,小的方面注重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这种人)我看不
出他是明智的。
【参考译文】
【乙】
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
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
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
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
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
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煮饭都来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
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
屈原的赋里说:"城镇中的狗成群地乱叫,叫的是它们感到奇怪的
东西。"我过去听说庸、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
来就会引起狗叫。我以为这是过分夸大的话。
六七年前,我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幸好下大雪,越过了
五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
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静止下来,这以后我才相信过去所
听说的话。如今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
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
此辱骂您。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罪过吗?只不过感到惊怪而狂叫的是
狗罢了。试想当今天下见到奇异的事情不像狗那样乱 叫的能有几个
人?而谁又敢在众人面前显露自己,而招惹来喧闹,叫人怒怪呢?
14. C(“诗歌格调略逊一筹”是错误的。这首诗立意巧妙,诗歌以
王昭君自己的角度来入笔,先描写她为胡地风沙所困,已变得憔悴,
形象鲜明,但不愿让皇帝知道,只希望回国,有恋主之情。)
15. 同:都有对故土家园的深切思念;都有深刻的忧愁和痛苦。
异:白诗表现出昭君对君王发自内心的深沉衷爱;杜诗中昭君对君王
的昏庸糊涂满怀怨恨之情。
白居易《王昭君二首》前两联写出了王昭君为民族大义和亲北庭
后,为胡地风沙所困,已变得憔悴,写出了深抑于心底的忧愁和痛苦。后两联写出了王昭君想要回到自己的故土家园,表达了对故土家园深
深的思念之情。同时不愿让君王知道自己容颜憔悴衰老,也表现出昭
君对君王发自内心的深沉衷爱之情。而《咏怀古迹(其三)》后两联
写到王昭君的魂魄在月夜之下回到自己的故国,并且弹奏的琵琶曲中
有幽怨之情,所以也表达了王昭君对故土家园的深切思念之情,有深
刻的忧愁和痛苦之情。而王昭君的悲剧是因为汉元帝的昏庸造成的,
他对后妃宫人们,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来
摆布。因此,这首诗也表达了昭君对君王的昏庸糊涂满怀怨恨之情。
16.(1)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2)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3)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17.D(“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
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
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一般形容物,不形容人。“莫衷一是”,不能得
出一致的结论。“众口难调”比喻不容易使所有的人都满意。“纷至沓来”
形容连续不断地到来。“熙来攘往”,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雾里
看花”原形容年老眼花,看东西模糊,后也比喻对事物的真相或本质看
不清楚。“水中望月”比喻可望而不可即,白费力气,事情根本办不到。)
18.B(“四个谜”是后人对《红楼梦》的一些内容的不理解,应该
先介绍原书中叙述的内容即“四件事”,然后是后人的感觉“四个谜”,据此排除 A、C 两项。文段中的意思是四件事的意思与四部戏的内容
含义有相通之处,文段的陈述对象是“四件事”,接着排除 D 项。)
19.C(A 项,句式杂糅,“通过……手段”和“以……为手段”杂糅。B
项,语序不当,应为“戏剧内容的特殊指向”。D 项,“作者通过戏剧隐
喻等作为手段”与 A 项错误相同,“给读者以理解的方向提示”应为“给
读者以理解的方向性提示”。)
20. ①在她和贺老六的爱子被狼叼走后
②不再让她参与年关的祭祀
③祥林嫂最终沦为乞丐
【详解】 ①处要结合下文“无奈中又投奔了鲁四老爷”回答;②处
“忌讳她‘不祥’”是原因,应填入结果(或做法);③处结合小说的情节可
知,祥林嫂沦为乞丐。
21.(1)“垂念”改为“感念”。(2)“补壁之作”改为“大作”。(3)
“惠存”改为“珍藏”。(4)“枉驾”改为“亲至”。(5)“宵衣旰食”改为“琐
事缠身”。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
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
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
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
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
“垂念”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改为“感
念”;“补壁之作”,“补壁”,是作书绘画的人,把作品赠人的时候的谦词,改为“大作”;“惠存”,敬辞,请对方保存,改为“珍藏”;“枉驾”,
敬辞,指对方来访问自己或请对方访问他人,改为“亲至”;“宵衣旰
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改为“琐事
缠身”。
22. 参考立意:
修身为本,志行大道
经世济时,勇于担当
格局容纳天下,负重行以至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