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泉一中高二年级语文 5 月月考试题
(试卷满分 120 分,时间 100 分钟,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64 分,主观题共 56 分)
一、现代文阅读(4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古罗马时期伟大的历史学家塔西佗在《历史》ー书中提到:“一旦皇帝成了人们
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都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在现代社会,
当政府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
假话、做坏事。这种现象便被称作“塔西佗陷阱”,它是当前我国社会公信度面
临困境的侧面反映。目前社会的总体信任下降,除了自媒体的特性及其传播特点
等工具原因之外,“塔西佗陷阱”的形成还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首先,从宏观层面看,信任具有“社会嵌入性”特征——一个国家和地区的
发展阶段、文化传统等“社会背景”对社会信任的水平、内容和特点等具有重要
的影响。因此,分析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信任问题,必须在特定的行政生态环
境(社会背景)下进行。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和调整,
利益主体多样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化日益凸显,社会矛盾逐渐显现。转型期的资源
分配不当、利益分配不均使得部分民众心理失衡,产生“仇富”的情结屡遭曝光
的官员贪腐行为或官商勾結,更是刺痛着公众的敏感神经。
其次,从微观层面看,政府工作人员在作风、纪律、形象、能力等方面表现
出的负面特征容易引起不信任的发生。媒体上曝光的个别官员学历、履历造假,
抽“天价烟”,戴“豪华表”,都引发对政府工作人员执政能力、道徳品行的拷
问和质疑。此类事件在互联网上蔓延开来,就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政府
对民众的利益诉求不作为或态度不当,加之少数意图不轨者借助网络煽动群众,
试图将群众与政府的矛盾扩大化,都导致政府滑入“塔西佗陷阱”。
最后,从公众心理角度看,影响政府信任的直接因素有两点:一是公众对于
政府的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的期望;二是公众对政府整体角色与运作的认知。而
“政府信任度=对政府的认知/公众期望”。公众期望的提高会致使其对政府满意
度下降,从而产生对政府信任的不利影响。自媒体时代,政府通过互联网与民众
进行沟通交流,增进了二者之间的了解,提高了公民对政府的认知度,但政府内部的一些不和谐声音也在通过自媒体散播出去,降低了公众的期望值。党的十八
大之后掀起一阵网络反腐热潮,“公民记者”对政府机构和行政官员展开“全景
式监控”,网络與论聚滴成浪,官员迫于压力快速辟谣,其态度的斩钉截铁反而
更惹怀疑。民众步步紧逼,挖掘出事件真相,最终权力部门对官员腐败行为进行
查处与遏制。由此可见,民众对政府期望与认知的相对剥夺感、失落感成为其对
政府产生不信任的最根本的原因。
在社会转型期,“塔西佗陷阱”正随着传播方式的变迁成为政府日常社会管
理中需要频繁面对的挑战。政府工作人员应当转变观念,积极塑造自媒体时代的
新形象,增强公众对政府职能的正面认知,维护政府公信力。首先,政府工作人
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和道德素养,时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本位的价值
取向。只有时刻关注社情民生,刚正廉洁,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才能
真正地取信于民。其次,通过新媒体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和话语形象也是每个领
导干部必须重视的问题。应掌握说话技巧,多进行脱稿训练,塑造自己的讲话风
格,尽量避免使用官话套话,塑造良好的话语形象。自媒体时代,政府面对危机
事件和公信力的新挑战时,第一时间把握话语权的主导地位便可引导與论的走向。
危机事件来临时及时应对,平日注重形象维护,双管齐下必将有助于政府公信力
的重塑。
(摘编自《公信力的缺失导致政府跌入“塔西佗陷阱”》)
1.下列所列的事项,属于“塔西佗陷阱”效应的一项是(4 分)
A.放羊娃多次在没有狼的时候喊“狼来了!救命啊!”,等到狼真来了,他的
呼救没有凑效。
B.晚清政府腐朽无能,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盘剥百姓民不聊生,终致民怨沸
腾、土崩瓦解。
C.武汉红会官微辟谣,网传“可凭介绍信去红会领取物资”说法不实,此举
引发民众不满。
D.国家卫健委深切哀悼因发布华南海鲜市场疫情被训诫而后在工作中染病离
世的李文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A.文章思路清晰,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结构全
文。
B.文章主体使用了因果论证方法,逐层递进分析了“塔西佗陷阱”形成的原
因。
C.文章从工作人员的角度阐述提升政府公信力的策略,提素养、树形象两不
误。
D.文章摆事实讲道理,前者用反例三言两语警醒读者,后者深入浅出易于接
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
A.在一定区域内如果经济资源分配得当、经济利益分配均匀,民众对政府的
信任水平就会有所提高。
B.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在德能勤绩等方面表现出了某种负面特征,导致了公众
对政府的信任度滑坡。
C.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与期望值密切相关,然而对政府期望值的提升并不意
味着对其信任度的提升。
D.平时注重形象维护、取信于民,危急事件时第一时间掌握话语权及时应对,
有助于政府公信力的重塑。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大数据技术是 21 世纪最具时代标志的技术之ー。国务院发布的《促进大数据
发展行动纲要》中提出“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
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简单的说,大数据就是将海量碎片化的信息数据能够
及时地进行筛选、分析,并最终归納、整理出我们需要的资讯。
大数据对各行各业都有着重要影响,教育也不例外。互联网时代,没有大数
据分析,教育就是在玩概念。在人类社会的动态博弈中,教育的需求是长期的、
动态的。将大数据的概念引入到教有里,能够让我们在教育或者被教育的过程中,
更清晰更准确更迅速,甚至能提前“预知”成功。基于大数据的精确学情诊断、个性化学习分析和智能决策支持,大大提升了
教育品质,也帮助了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真实信息,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大数据
的到来,学生在一个课堂中的需求与态度,经由大数据的处理变得可视,这也为
教研活动提供了更鲜活的素材。
大数据的渗入真正实现了个性化教育和个性化学习。基于大数据,可以精细刻画
学生特点、洞察学生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学习过程、诊断学生学习结果。通过对
学习者学习背景和过程相关的各种数据测量、收集和分析,从海量学生相关的数
据中归纳分析各自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行为,进而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此外,大数据可以在保障教育规模的情況下实现差异化,一方面可以因材施
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推荐合适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可以达成更大
的教育规模。比如 MOOC 平台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实体教室的限制,课程受众面极广,
能同时满足数十万学习者学习需求。由此可见,大数据对教育的影响深远重大。
大数据与教育相结合是大势所趋。
(2019-03-20 搜狐新闻,《大数据对教育的影响》)
材料三
大数据主要在四个方面对教育产本地刚民兴趣分布产生了影响,主要体现在:(一) 对数据价值的认识。大数据与传统数据最核心的区别体现在信息采集的
方式以及对数据的应用上。传统数据的采集方式相对来说只能够彰显出学生的群
体水平,而非个人在同学科课堂上“开小差”的次数分別为多少,他在一道题上
逗留了多久,等等。
(二) 方便教师更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大数据让教师能够更方便获得每一个学
生在学校中的真实信息,例如:在不同考试中的错误对比分析情况,有利于开展个
性化教育。另外,也能够帮助教师根据学生整体学习情況选择最合理、最能让全
体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 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高效学习。学生借助“大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自
己的学习状况,针对性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教育领域的大数据与当下
发展得如火如荼的在线教育密不可分,当前的教育模式不再仅仅局限于老师讲、
学生听、期中期末考试评分等等。大数据帮助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判断事物的可行
性和利弊性,详尽地展现了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无法察觉到的深层学习状态,进而
有条件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服务。
(四) 増强教师责任心和强化师徳建设。因为在大数据平台下,教师之间的竞争
更加明显和强化,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教育素养来应对这种竞争。
例如:在大数据面前,教师教书授业的好坏,对他个人影响甚微;不认真备课、授
课的老师,事业将会停滞不前。
(摘编自百度文库《大数据对教育的影响》)
材料四:
新型冠状病毒成了 2020 年飞出来的一只黑天鹅!那么,这只黑天鹅会对中国经
济产生怎么样的影响?还是以非典做一个对比,2003 年的非典,中国 GDP 水平 12
万亿人民币,但是 17 年后的今天,中国 GDP 总量水平已经 100 万亿,也就是说:
中国现在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已经是当年的近 10 倍!
但是,不可否认,这只“黑天鹅”在很多方面“促进”了我们生活的变化。
比如“线上购物”对“线下购物”的加速替代。尽管大家早就形成了线上购物
的习惯,但是经历这次疫情之后,这个习惯还会被深度发掘,比如买菜,之前我
们还是习惯去莱场,但是现在,很多人习惯于在网上买菜了。如果仅从购物方面
来讲,未来的购物一定绝大部分都是在线上完成的,即便是线下场景产生的交易,也会在线上进行,就好比你去商超买东西,手机当场就可以下单,然后很快送到
你家里。
再如“线上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加速代替。经历这次疫情,很多人习惯了
在家里学习,传统的学习/培训机构必须加速转型。就像互联网改变了产品的流通
路径一样,互联网同样也改变了知识传播的路径,以前知识传播只有在教室才能
发生,每个老师只能面对几十个最多上百个人授课。而现在一个老师可以在线上
跟上万人乃至几十万人授课,而且这些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包括落后山区(只要有
网络)。这就是线上教育的核心优势,它使优势的教育资源平民化,而这一点恰恰
是解决我国教育问题的核心。
4.下列关于“大数据与教育”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
A.教育需要数据分析,引入数据分析的教育可以是清晰、准确的教育,也可以
是“预知”成功的教育。
B.数据可以为教学服务,为学情诊断、学习分析提供支持,有利于教师精确洞
察学生需求、引导学习。
C.大数据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的需求与态度变得可视,帮助教师选择最适合的教
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D.大数据影响教育的规模,优质课程资源的受众面增大,教育规模扩大;而因材
施教缩小了教育规模。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
A.大数据能够将海量碎片化的信息数据及时地进行筛选、分析、归纳、整理,
体现出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的主要特征。
B.根据数据统计可知,教育培训、医疗、影视动漫是某地网民当前最关心的三
个话题,这是大数据带来的便利,借此能了解每个人的需求。
C.对比 2003 年与 2020 年 CDP 水平,可知我国现在整体的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
这说明“黑天鹅”不大可能对我国经济产生动荡性的冲击。
D.影响生活方式的因素很多,2020 年初的疫情使得我们对互联网依赖性凸显,
线上购物、在线教育分别对线下购物、传统教育产生了冲击。
6.请简要概括,大数据时代给学生学习带来的变化。(8 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清兵卫与葫芦
志贺直哉
这是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跟葫芦的故事。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
葫芦就断了关系。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那便是绘画。正如他过
去热裏于葫芦一样,现在他正热衷着绘画…
清兵卫常常买了葫芦来玩,他爸妈是知道的。从三四分钱到一毛五分钱一个
的带皮葫芦他已有十来个了。他能够自己把葫芦ロ切开,把里边的籽掏出来,装
上塞子。先用茶卤一泡,把气味泡干净了,然后就把父亲喝剩的淡酒装在里面,
不停地把表面擦亮。
他对于这爱好异常专心。因为他热衷得这么厉害,所以他每次上街的时候,
走过古董店以及专门卖葫芦的铺子或仅仅门口桂着葫芦的店铺,总是呆呆地站在
门前望。
清兵卫是一个オ十二岁的小学生,放学回来常常一个人到街上去看葫芦。一
到晚上,就坐在起居室里收拾葫芦;收拾好了,就装上酒,用手巾包好,放在罐
子里,又把罐子藏在火炉箱中,然后去睡觉。第二天早晨起来,立刻又打开罐子
看,葫芦皮上冒出了许多水珠。他永远不倦地看着,看过之后很郑重地系好络绳,
挂在朝阳的檐廊下,然后上学去。
清兵卫居住的小镇,其实是很狭小的,一条细长的市街,只要二十分钟就可
以走完了。所以卖葫芦的店铺纵使多,像清兵卫这样几乎每天都跑去看,大概所
有的葫芦也都已被他一一看过了。他对于旧的葫芦,没有多大的兴趣,他喜欢的
是还没有开过口的带皮葫芦。而且他所有的大抵都是葫芦形很周正的平常的东西。
“真是小孩子呢,不是这种葫芦他就不喜欢。”一位客人看见清兵卫在一旁很专
心地擦葫芦,就这样说。
“是呀,一个小孩子,却喜欢这种玩意……”他爸爸很不高兴地向他那边看
了一眼。“阿清,这些并不见什么好,再去买几个奇特点的来呀。”客人说。“这
样的好呀。”清兵卫只是这样回答了一句。
清兵卫的父亲与客人就谈到了葫芦“今年春天开评品会时,有人拿出了马琴的葫芦来做参考品,那才是出色的
呢。”清兵卫的父亲说了。
“是一个很大的葫芦吧。”
“又大又长。”
听见这样的话,清兵卫偷偷地发笑。他们所说的马琴的葫芦,是那时候一件
很有名的东西,他也去看了看,立刻觉得并不见得怎样好,就掉头走了。“那种
葫芦我可不喜欢,不过大一点就是了。”他插嘴说。
有一天,清兵卫走过后街,在平时不大注意的地方,一家闭了门的住房前,
有一个老婆婆摆着一个卖柿子的摊子。他发现摊子后边的店板门上,挂着二十来
个葫芦,就立刻说:“让我看一看。”说着走过去一个一个地仔细把玩。其中有
一个,约五寸高,看那模样是很普通的,他却喜欢得什么似的。
他心头发着跳,问了:“这个葫芦卖多少钱?”“看你是个小哥儿,就便宜
点算一毛钱吧。”老婆婆回答。他喘着气:“好,你别卖给别人,我回家去马上
拿钱来。”急匆匆地说完,就跑回家去了。
不多一会儿,他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买了葫芦就跑着回去了。
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到学校里去。终于因为在上课的时候偷
偷地藏在桌子底下摩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恰巧上的是修身课,所以教员更加
生气。
这位外来的教员,对于本地人爱好葫芦的风气心里本来不舒服;他是喜欢武
士道的,每次名伶云右卫门来的时候,演四天戏,他倒要去听三天。学生在操场
里唱戏,他也不怎么生气可是对于清兵卫的葫芦,却气得连声音都抖起来,甚至
说:“这种小孩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的”于是这个清兵卫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
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
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
这时候,教员夹着一只书包来访问他的父亲,父亲恰巧不在家。
“这种事情,家里应该干涉他……”教员对清兵卫的母亲这样悦,母亲吓得
只是战战兢兢地不敢出声。不多一会儿,清兵卫的父亲做工回来了,听了这话,
立刻抓住正在身边的清兵卫,使劲揍了一顿。清兵卫又被骂做“没出息的孩子”!他的父亲还说:“像你这种家伙,赶快给我滚蛋吧。”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
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锤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
教员把在清兵卫那儿没收来的那个葫芦,当做脏东西似的交给老年的校役,叫他
去扔了。
校役拿了来挂在自己那间煤污的小屋子的柱子上。
约摸过了两个月,校役恰巧因为没有钱花,想起这葫芦,准备多少换几个钱,
就拿到附近的古董店里去看。古董店老板横捧竖捧地仔细瞧了半天,马上做出一
副冷淡的神气,把葫芦向校役一推:“要卖就算五块钱吧。”校役暗暗吃了一惊,
可是他是乖觉的,连忙板起脸回答:“五块钱可不卖。”古董店老板马上加到了
十块;可是校役还不肯答应。结果是五十块钱成了交一一校役从那位教员手中好
像平白地得了四个月的薪水,心里偷偷地高兴。他当然不会告诉教员,对清兵卫
也隐瞒到底。因此这个葫芦的去处,终究没有人知道。可是凭校役怎样聪明,也
不会想到古董店老板把这个葫芦卖给当地的富家,价钱是六百块。
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自从有了新的寄托,他早已不怨恨教员和用锤子
打破了他十多只葫芦的父亲了。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开始嘀咕
了。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
A.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是清兵卫由酷爱葫芦到被逼放弃的过程,故事情节环环相
扣而又起伏跌宕,让人不忍释卷、欲罢不能,充分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清兵卫“常常一个人上街上去看葫芦”,而且“大概所有的葫芦,也都已被他
一一看过了”,喜欢没有开过口的带皮葫芦等,为他淘得葫芦精品埋下伏笔。
C.听到价格便宜后激动得“喘着气”,急忙跑回家拿钱,“不多一会儿,他红着
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等细节表现了清兵卫的激动、担忧及暗自庆幸。
D 清兵卫一毛钱淘来的葫芦,被校役卖了五十块钱,被店老板卖了六百块。其身价
倍增肯定了清兵卫鉴赏葫芦的能力,讽刺了教员、校役对葫芦的无知。
8.简要概括划线语段的艺术效果。(6 分)
9.小说的结尾对表现主题有重要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8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4 分)(一)文言文阅读(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4 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葛洪,宇稚川,丹阳句容人也。洪少好学,家贫,躬自伐薪以贸纸笔,夜辄写书
诵习,遂以儒学知名。性寡欲,无所爱玩,不知棋局几道,齿名。为人木讷,不
好荣利,闭门却扫,未尝交游。于余杭山见何幼道、郭文举,日击而已,各无所
言。时成寻书问义,不远数千里崎岖冒涉,期于必得,遂究览典籍,尤好神仙导
养之法。从祖玄,吴时学道得仙,号曰葛仙公,以其练丹秘术授弟子郑隐。洪就
隐学,悉得其法焉。后师事南海太守上党鲍玄。玄亦内学,逆占将来,见洪深重
之,以女妻洪。洪传玄业,兼综练医术,凡所著撰,皆精核是非,而才章富赡。
太安中,石冰作乱,吴兴太守顾秘檄洪为将兵都尉,攻冰别率,破之。冰平,洪
不论功赏,径至洛阳,欲搜求异书以广其学。洪见天下已乱,欲避地南土,乃参
广州刺史嵇含军事。及含遇害,遂停南土多年,征镇檄命一无所就。后还乡里,
礼辟皆不赴。元帝为丞相,辟为掾。以平贼功,赐爵关内侯。乾宝深相亲友,荐
洪才堪国史,领大著作,洪固辞不就。以年老,欲练丹以祈遐寿,闻交出丹,求
为向漏令。帝以洪资高,不许。洪曰:“非欲为荣,以有丹耳。”帝从之在山积
年,优游闲养,著述不辍。
其自序曰:“权贵之家虽咫尺弗从也知道之士虽艰远必造也考览奇书既不少矣率
多隐语难可卒解自非至精不能寻究自非笃勤不能悉见也道士博洽闻者寡,而意断
妄说者众。至于时有好事者,欲有所修为,仓卒不知所从,而意之所疑又无足谘。
今为此书,粗举长生之理。世儒徒知服膺周孔,莫信神仙之书,不但大而笑之,
又将谤毁真正。故予所著子言黄白之事,名曰《内篇》,其馀驳难通释,名曰《外
篇》,大凡内外一百一十六篇。虽不足藏诸名山,且欲缄之全匱,以示识者。”
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又精辩玄赜,析理入微。而洪坐至
日中,兀然若睡而卒,视其颜色如生。时年八十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 分)
A.权贵之家虽咫尺/弗从也/知道之士虽艰远/必造也/考览奇书既不/少矣率多/隐
语难/可卒解/自非至精不能寻究/自非笃勤不能悉见也/B.权贵之家虽咫尺/弗从也/知道之士虽艰远/必造也/考览奇书/既不少矣/率多隐
语/难可卒解自/非至精不能寻究自/非笃勤不能悉见也/
C.权贵之家/虽咫尺弗从也/知道之士/虽艰远必造也/考览奇书既不少矣/率多隐
语/难可卒解/自非至精不能寻究/自非笃勤不能悉见也/
D.权贵之家/虽咫尺弗从也/知道之士/虽艰远必造也/考览奇书既不/少矣率多/隐
语难/可卒解/自非至精不能寻究/自非笃勤不能悉见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
A.“棋局”即棋盘。象棋古称象戏,围棋古称弈、烂柯,这两种棋类游戏均起源
于我国。
B.“赐”句中指元帝封赏;赐予的爵位是可世袭的特权身份,三代无功则可能被
收回。
C.“缄”本义为书信封口或者扎束器物的绳,引申为动词封闭、收藏,也可以代
指书信。
D“日中”是我国古代计时的十二时辰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相当于现在的中午
12 点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
A.葛洪家庭贫困但学习专心。他亲自去砍柴,用来换书写的笔与纸;他专注儒学,
不善交友,没有嗜好,也不慕名利。
B.葛洪击败叛军但不求功赏。石冰叛乱,葛洪主动请缨讨伐并平定叛乱,之后他
不要赏赐,而是搜求异书隐居求学。
C.葛洪才堪国史但志在长寿。他多次拒绝官府征召,辞不就职,乾宝认为他有修
著国史之オ,而他希望到交阯炼长寿丹。
D.葛洪广博绝伦但谦逊务实。葛洪学识深广,分析细致入微,著述甚多;他谦虚地
说自己的著作是粗举长生之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凡所著撰,皆精核是非,而才章富赡。
14.世儒徒知服膺周孔,莫信神仙之书,不但大而笑之,又将谤毁真正。
(二)古代诗歌阅读(10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注】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于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
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
A.首联从听觉角度写环境,上句以钟鸣表现山寺安静,下句突出渡口喧闹,对照
鲜明。
B.领联写人们沿江回到江边小村,引出我乘坐小舟归向鹿门山;同为归,然心情有
别。
C.这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用作者行踪把二者巧妙连接在
一起。
D.诗中“幽人”指庞德公,也是作者自况,表现了他喜爱并主动追求隐逸生活的
天性。
16 孟浩然提俱诗歌创作中“抒情言志、表情达意不必太直露,要有弦外之音、象
外之旨”。这首诗是怎体现他的创作理论的?请结合全诗分析。(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每空 2 分,共 12 分)
17.补写下面的句子。(12 分)
(1)面对人生的坎坷与不幸,我们应该对未来保持乐观自信的态度,要像李白在
《行路难》中所认为的那样:“ ,
。”
(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 ,
”两句,运用对比、夸张的手法,极言洞庭湖湖光山色
变化无穷,为下文具体写洞庭湖上阴晴景象作伏笔。(3)杜甫《登高》一诗中,“ ,
”两句视听结合,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
意。
三、语言运用部分(3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高度自律产生的高度服从特性,实际上是一种高度的责任心。但是,这样的
高度自律,在外人看来只不过是一个优秀的标签而已。通常,自律的人非常
,身边的人早已习惯了他们的默默奉献和付出,而忘记了他们为此做
出的努力和牺牲。( )高度自律的人也很难感受到成就感,很少对积
极或消极情绪做出反应,也许因为他们自动 了强烈的感情。他们缺失了
正常人的体验感,无法体会到生命的高潮和失落。说到这里,我也不得不重新审
视这些年来恪守自律的习惯,的确有些刻板,也的确让自己 生活。有时
候感觉生活就像是在模子中, 半点的偏离。其实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都是一把双刃剑,就看你怎么使用,怎么理解。既然一味地迸自律列为自己人生
的准则,甚至奉若神明,那么就得心甘情愿地付出吧;如果总是把自律作为一个人
是否足够优秀的标准,似乎有些勉强。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优秀并没有统一的
标准,你的自律和他的酒脱都是一种境界,各有各的乐趣。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4 分)
A.靠谱 淡化 安分守己 来不得
B.保守 屏蔽 安分守己 容不得
C.保守 淡化 循规蹈矩 来不得
D.靠谱 屏蔽 循规蹈矩 容不得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4 分)
A.因而,被忽视的他们总是对周围的人不太满意,认为自己被利用了。
B.然而,被忽视的他们总是认为自己被利用了,对周围的人不太满意。
C.因而,他们总是认为自己被忽视并被利用了,对周围的人不太满意。
D.然而,他们总是对周围的人不太满意,认为自己被忽视并被利用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4 分)A.既然一味地将自律奉若神明,尤其作为自己人生的准则,那么就得心甘情愿地
付出
B.如果一味地将自律奉若神明,甚至作为自己人生的准则,那么就得心甘情愿地
付出
C.如果一味地将自律作为自己人生的准则,尤其奉若神明,那么心甘情愿地付出
吧
D.既然一味地将自律作为自己人生的准则,甚至奉若神明,那么心甘情愿地付出
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3 题。
鼓励不是不切实际的_____________,而是从精神上( )。一言以蔽之,
鼓励是一种精神上的援助。鼓励的力量,在受鼓励者处于困境时最易显现,一番
鼓励使某个人从挫折中振奋,坚定地走向既定目标,并最终取得成功,这样的例
子在历史上____________。越王勾践兵败之后,被吴军围困于会稽山,他望着身
边仅存的五千余名____________,不禁灰心绝望。大臣文种见此,对他说:“商
汤王曾被拘留于夏台,周文王曾被囚禁于羑里,齐桓公曾经选奔吕国,最后他们
都能成王称霸,陛下何必如此灰心!”文种一番话使勾践振作起来,卧薪尝胆,
发奋图强,最终灭了吴国。倘若当时文种等人都跟着他__________,勾践说不定
会拔剑自刎,而越国恐怕也要随之灭亡。鼓励所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而鼓励者
的付出却是微小的,或许只是寥寥数语,或许只是几行文字。人在处于困境之时,
对于一丁点 精神上或是物质上的援助,记忆都是无比深刻的。鼓励既然可以产生
巨大的力量,所以当亲友或熟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请切勿吝音自己的言辞。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怂恿 不计其数 散兵游勇 心神不宁
B.怂恿 数不胜数 残兵败将 唉声叹气
C.教唆 不计其数 残兵败将 心神不宁
D.教唆 数不胜数 散兵游勇 唉声叹气
2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给进取者以自信,给犹豫者以果敢,给彷徨者以决心,给灰心者以希望
B.将自信给予进取者,将果敢给予犹豫者,将决心给予彷徨者,将希望给予灰心者
C.将希望给予进取者, 将决心给予犹豫者,将果敢给予彷徨者,将自信给予灰心
者
D. 给进取者以希望,给犹豫者以决心,给彷徨者以果敢,给灰心者以自信
2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A.因为鼓励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所以当亲友或熟人遇到困难时,请我们切勿吝
啬自己的言辞。
B.既然鼓励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因此当亲友或熟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请切勿吝
啬自己的言辞。
C.鼓励既然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所以当亲友或熟人遇到困难时,请我们切勿吝
啬自己的言辞。
D.鼓励因为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所以当亲友或熟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请切勿吝
啬自己的言辞。
2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我觉得,你不能因为有人引用了一句“与子同裳”,就说他“文化底蕴深厚”;同
样,也不能武断地认为有人只会说一向“武汉加油”, 。
日本人用了一向“风月同天”, 我们自己喊“中国加
油”,却有人一点也激动不起来。而乡村的“今天不听劝告乱跑,明年坟头长草!”
既有劝告,又有警示, ,人人都能听懂,很适合广大
乡村。 5 月 26 日语文参考答案
1.C(A“狼来了”的故事与“政府公信力”无关;B不符合政府“说真话、做好事”
遭误解的特征;D 只说到政府行为,不涉及是否遭误解。)
2.B(从原文“首先”“其次”“最后”,可以看出“逐层递进”错误。)
3.A(“如果……就……”的推理过于绝对化。影响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水平的不是
只有经济一方面的因素。)
4.D(“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无论教育规模大小,都应因
材施教。选项中“因材施教缩小了教育规模”曲解文意。)
5.B(材料二中的大数据分析结果不能反映每个人的情况。)
6.(1)学习方式更多样。可采用线上、线下或两者相结合等多种方式。(2)学
习资源更丰富,选择性更强。学习平台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可以自行选择使用。
(3)学习更个性化,更高效。大数据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促进因材施教,提供更
个性化的教学;学生可借助大数据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针对性开展自主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每条 2 分,意思对即可.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7.D(错在“教员、校役对葫芦的无知”,本文确实有讽刺意味,但不是讽刺教员、
校役对葫芦的无知,因为他们根本不需要对葫芦深入了解,本文讽刺的是对扼杀
孩子天性和正当爱好的做法。)
8.(1)插叙教员的爱好,情节上宕开一笔,叙事节奏变缓。(2)学生唱戏不管,
对葫芦气得发抖,对比突出教员全凭个人好恶来教育学生的特点,人物形象鲜明。
(3)叙述中蕴含对教员行为方式的否定,暗示了主旨。(4)为下文教员没收葫
芦与干涉清兵卫的爱好做铺垫。(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旨等每个角度 2 分。
意思对即可.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9.(1)以清兵卫有了新寄托,表明有追求有爱好乃是孩子的天性,应该予以保护,
让其发展。(2)以“父亲……又开始嘀咕了”暗示清兵卫的新爱好还有可能被扼
杀,强化了对扼杀孩子天性的批判,对追求个性发展的期望。(3)启示我们尊重
个性,发展个性,要想方设法让孩子健康发展。(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有其他
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10.C(根据句中语气词“也”“矣”、对偶的句子结构,可以判定。)
11.D(相当于现在上午 11 时至下午 1 时。)12.B(“葛洪主动请缨并平定叛乱”错误,是顾秘发公文召葛洪去的,且他攻破
的是“别率”,即策应部队,由此可知平定叛乱非葛洪一人之力。)
13.(1)所撰写的文章著作,都精心核查正误,而文辞丰富华美。(“凡所著撰”1
分,“精核”1 分,“是非”1 分,“才章”1 分,“富赡”1 分,共 5 分)
(2)世上儒家门徒只知道衷心信服(崇拜敬仰)周公、孔子,没有人(不)相信神
仙之书,不但自高自大以讥笑之,还要毁谤这些真正的书。(“徒”“服膺”“大”
各 1 分,句意 2 分。)
14.D(“喜爱并主动追求隐逸生活的天性”错误,从诗人经历可知其隐居是无奈
之举。)
15.(1)首联上下句将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暗含对禅境的
喜爱。(2)颔联通过“人”与“我”的比衬,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
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3)颈联写诗人陶醉于大自然,忘情于山间美景,不知不
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
趣和意境。(4)尾联写鹿门山山林寂寥,只有幽人独居,诗人恬淡超脱的隐士形
象跃然纸上。(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16.(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风急天
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7.D(靠谱:表示可靠,值得相信和托付的意思。保守:守旧、不求改进。含贬
义,故选“靠谱”。“淡化”与“屏蔽”词义轻重程度不同,前者是使变淡,但
仍存在;后者是完全遮蔽,故选用“屏蔽”最佳。安分守己:指老实,安守自己
的本分。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
动。根据原文“高度自律”的语境,以及后文“生活就像是在模子中”,应选“循
规蹈矩”。“来不得”与“容不得”相比,后者能体现自律生活带来的压抑感,
故选“容不得”。)
18.A(括号上文写身边人忘记了他们的付出,与 B、D 两项的转折关系不成立,排
除;C 项中的“忽视”和“利用”是相矛盾的,如果忽视,就不会利用,如果利用,
就不是忽视,排除。)
19.B(与下文对照,此处应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排除 A、D 两项;C 项“尤其”
用词不当,前后逻辑关系错。排除,故选 D 项。)20、B 21.A 22.A
23.(1)就说人家语言贫瘠。(2)我们有些人就非常感动。(3)而且非常通俗。
(前两句各 2 分,后一句 1 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葛洪字稚川,是丹阳句容人。葛洪从小就刻苦好学,家中贫穷,亲自打柴以换取
纸笔,夜晚就读书抄写记诵,于是凭着精通儒学而知名于世。他性格清淡寡欲,
没有玩耍之类的爱好,不知道棋盘上有多少条线,也不知摴蒱之类赌具的名称。
葛洪为人木讷少言,不好名利,时常闭门不出,也很少有交游。
他曾在余杭山见到何幼道和郭文举,互相对视罢了,双方没有说话。他有时寻求
典籍探究学问,不远千里,不顾道路崎岖艰险,希望一定有所得,于是得以博览
群书,特别爱好神仙摄生养性之法。从祖葛玄,吴时学道成仙,号称葛仙公,曾
把炼丹秘术传授给弟子郑隐。葛洪投奔于郑隐门下学道求仙,掌握了郑隐的全部
法术。后来又师从于南海太守上党人鲍玄。鲍玄也精通谶讳之学,能预测未来,
见到葛洪非常器重,把自己的女儿许配他为妻。葛洪继承了鲍玄的学业,同时又
兼攻医术,所撰写的文章著作,都精心核查正误,而文辞丰富华美。
太安年间(302~303),石冰作乱,吴兴太守顾秘传檄书召葛洪为将兵都尉,让
他攻击石冰的策应部队,葛洪打败了这支敌军。石冰之乱平息后,葛洪不愿以功
得赏,径直去了洛阳,想要搜求异书秘籍以扩充自己的学问。葛洪见当时天下已
乱,想到南方去躲避,就到广州刺史嵇含处任参军。到嵇含遇害后,就滞留南方
多年,对各地长官邀请入幕的征召一概不去。后来回到故乡,不管是哪里的礼请
征聘一概不接受。元帝为丞相时,征召他为掾吏,因为平贼的功劳,赐爵关内侯。
乾宝与他关系亲密,推荐他才华出众可承担国史的编修工作,他被选为散骑常侍,
授大著作之职,葛洪坚决推辞不接受。因年岁已高,想炼仙丹以求长寿。听说交
阯出产仙丹,请求任句漏县县令。
皇帝因他资历声望高不答应。葛洪说:“我并非想要荣耀,只因为那里有丹罢
了。”皇帝这才同意。葛洪在罗浮山多年,悠闲自在地养生,著述不停。
他的自序中说:“权贵之家,虽近在咫尺也不去逢迎,对深通道义之人,虽路途
遥远艰险也一定去造访。我考释阅览的奇书,已经不少了,只是书中多为隐语,
难以完全理解,如果不是精审慎思就不可能明悟,如果不是刻苦钻研就不可能完全体察。道士广闻博览的少,而率意妄断者多,至于时常有好事之人,想有所修
为,仓猝之间又不知从哪里学起,心中的疑难却又无处咨询。现写成这部书,大
概讲一下长生之理。世上儒家门徒只知道衷心信服周公、孔子,没有人相信神仙
之书,不只自高自大以讥笑之,还要毁谤这些真正的书。因此我写这书,专谈黄
白之事(指术士所谓炼丹化成金银的法术)的,名为‘内篇’,其余批驳和通释
方面内容的,名为‘外篇’,内外总共一百一十六篇。虽不值得藏之于名山,但
也可以收在金匮之内,以待真有见识的人观之。”
葛洪博学精识,在江东无人可比。著述篇章丰富,超过班固、司马迁。他又能精
辟入微地辩析玄妙深奥的理义。而葛洪端坐到中午,竟像熟睡一样去世了。看他
面色和生前一样。卒年八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