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知春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5月三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北京市海淀区知春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5月三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ID:441175

大小:61.72 KB

页数:26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三语文三模试题 (本套试卷共计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1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茶起源于中国。虽然神农氏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只是传说,但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源于我国唐 代却是不争的事实。 自唐开元年间起,唐人上自天子,下至黎民百姓,几乎所有人都不同程度地饮茶。唐人饮茶 已开始注重品饮艺术,这与唐之前的茶主要作为药用或者是粗放型解渴的饮用形式相比,是一 个质变的过程。唐朝中叶盛行煎茶法,煎茶用的是饼茶,将饼茶加工成细末状的茶末,再进行 煎煮。陆羽的《茶经》将饮茶分为赏茶、鉴水、列具、烹煮、品饮等若干环节,每个环节都使 人置身于美的境界之中,这就把饮茶的方法程序化了,并辅以美学思想, 从而形成优美的意境 和韵律 ,将饮茶上升到艺术的高度。 在宋代,茶不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是“开门七件事”之一,而且饮茶的 风俗深入到民间生活的各个方面。当时,开封、临安两都茶肆、茶坊林立,客来敬茶的礼俗也 已广为流传。与唐代相比,宋代茶文化有了明显的变化,饮茶方法在唐代陆羽的基础上又迈进 了一步, 由原来的煎茶法发展成为更为高雅的点茶法。点茶法比唐代煎茶法更讲究,追求茶的 真香、真味,不掺任何杂质,当时的时尚还十分注重点茶过程中的动作优美协调。较之于唐代 煎茶,宋人更喜爱典雅精致的点茶艺术。 元代虽然历史较短,但在饮茶法上却进一步走向成熟。唐宋时期人们饮茶时加入葱、姜、 盐等调料与茶混煮的习惯, 到了元代逐渐被摈弃,采用更为简单的“清饮”方式。元代人已开 始普遍使用茶叶或茶末煎煮饮茶,不加或少加调料。这种简便、纯粹的“清饮”方式被越来越 多的人接受。 茶文化发展到明代,发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随着茶叶加工方法的简化,茶的品饮 方式也走向简单化,盛行了几个世纪的唐宋煎点饮茶法变革成了用沸水冲泡的瀹饮法,“瀹” 有“浸、渍”的意思。瀹饮法, 即以沸水直接冲泡茶叶的方法。这种沸水冲泡散茶的饮用方 法逐渐取代了煎点法的主导地位,成为中国人至今都普遍使用的饮茶方法。 (取材于姜天喜《论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二从词义上说,茶道指基于茶自身的性质而淬炼出的精神世界。茶道正是以茶为载体在品茗中 以茶说事、以茶喻理、以茶论道。从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关联角度上看,中国茶道的具体内容 可以表达为如下三个方面,即闲、隐、乐。三者统一到人,媒介是茶。 “闲”就是有工夫,并且肯在茶上下功夫,茶因闲得以成就,闲因茶得以充实。时间上的闲 只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心理上、精神上的闲,关键在于一种生活态度,即从容应对,等闲 看待苦难沧桑,视荣辱或声誉为身外物,置之度外,心中只有茶,将我融于茶,将茶化作我。 这样的“闲”正是精神成长、自我发掘和自由意志伸张所必备的思想品质,得闲之真谛的人 才会在意向内观照,求取独立的自我。 茶道中的“隐”揭示的是茶人、饮者在社会生活中如何立身的大问题。隐后返本,身处闹市 求心安,身处高位知进退,隐与显是一对相互依托的对立统一,隐后再显的是本真的我,不 忘初心,为人处世不忘己身。“隐”要有强大的内心支持才可持久,避喧嚣而处落寞,离繁 华而安清贫,这非一般人可为。陆羽在《茶经》里说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 俭德之人”。他不是说喝茶后,人就自动获得了“精行俭德”,相反,那些本就“精行俭德之 人”是最宜饮茶的,陆羽的意思十分明了,那就是人选择了茶,茶的德行是人的德性之外显, 饮者之品性投射到茶这一实物上。 “乐”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主张。孔子曾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孟子提出“与民同 乐”,《太平经》云:“人最善者,莫若常欲乐生,汲汲若渴,乃后可也。”中国文化传统更加 倾心于“德乐合一”,如助人为乐、乐于助人、乐善好施,都是将行善、助人与快乐联系在一 起。这样的快乐是一种因所认同的价值得到实现而产生的内心愉悦,是一种精神快乐,体现 了“众乐乐”般的精神快感。中国茶道之乐重申了对人身处其中境遇的关切,因此,中国茶 道具有平实的表现形式和生活化的现实关怀。 (取材于李萍《中国文化传统与茶道四境说》) 材料三 明代的书画家徐渭被世人称为“茶痴”,他明确提出了宜茶境界说,认为物境、艺境、人 境、心境俱美者乃宜茶最高境界。物境指饮茶的环境,主要指不是人为建造的居室、楼宇, 而是自然天成、幽静清雅的场所,如竹海、梅林、泉边、湖畔等。艺境指使用器具的造型、 冲泡或饮用之法的得体、抚琴弄箫的声乐等共同构成的雅致脱俗的氛围。人境则指嘉宾来客 与主人的融洽关系,专心于饮茶,彼此声气相投、趣味相和。心境指在饮茶中忘却世间万象, 人与茶、茶与人合二为一,一心悟道,由此求得心胸的物我两忘、豁然开朗。 茶道四境界不是人生境界,也非道德境界,它只是对生活情趣的关注,在匆忙、庸常的日常生活中寻找情投意合的同道,在刻意营造出的人为环境中折射当事人的思绪和体悟,这 就是生活的闲、人生的隐和现世的乐。 中国传统茶道的四境说所讲的茶道不是在用时间来衡量,相反,只在乎空间。中国人喝 茶可以从早到晚,时间似乎停滞了,时间的意义消逝了,重要的是喝的什么茶、用的什么茶 具、所处怎样的环境和心境,这些都是空间要素。中国茶道弱化了时间维度,突出了空间维 度,饮者共处的空间的属性得到充分阐发。据说真正谙茶者在头三杯不事任何言语,静静品 茶,全身心关注茶主泡茶的一举一动,用心体会茶汤之味、茶器之美、茶艺之精、茶席之雅 等等。品茶过程中茶者的思想沟通不是靠语言传递,而是靠共感,情感共鸣,这样的情感分 享与特定的场景及其要素相匹配,它是以彼此共在、身心在场为其表现形式的。 (取材于李萍《中国文化传统与茶道四境说》) 1.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茶文化发展历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茶起源于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可追溯到神农氏时期。 B. 唐之前粗放型解渴的饮茶方式到唐代演变为煎茶法。 C. 宋代点茶法比唐代更高雅,注重动作的优美协调。 D. 从元至明的饮茶法越来越简单化,并流传至今。 2.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从唐至今饮茶风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沸水冲泡是一贯 饮茶方法 B. 中国人普遍喜欢饮茶 C. 饮茶讲究典雅精致的艺术 D. 饮茶追求茶叶的真香、真味 3. 下列对材料二中出现的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淬炼:淬,读作“cuì”。 B. 载体:载,书写的第九笔是撇(丿)。 C. 置之度外:度,义同“气度不凡”中的“度”。 D. 众乐乐:乐,“快乐”之意。 4. 根据材料二,下列诗句表达的意境不符合茶道中“隐”的一项是 A.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 B.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C.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王维《田园乐》) D.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王建《雨过山村》) 的5.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茶道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闲”不是指时间上的闲,重要的是一种生活态度。 B. 茶道中的“隐”是指要避开喧嚣繁华而隐居山林。 C. 陆羽认为饮茶可以使人成为“精行俭德之人”。 D. 茶道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德乐合一”的乐观精神。 6. 根据材料三,下列对茶道四境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徐渭认为饮茶的物境包括使用的器具、冲泡的方法、声乐氛围等。 B. 茶道四境不仅体现了生活的情趣,也体现了道德境界的追求。 C. 传统茶道的四境只在乎空间要素而弱化了时间维度。 D. 真正懂茶的人在品茶的全过程中是不能用语言交流的。 7. 阅读下面《红楼梦》片段,回答问题 ①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宝玉留神看他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 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 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 ②那妙玉便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只见妙 玉让他二人在耳房内,宝钗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 ③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瓟斝”三个隶字,后 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 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乔皿}”。妙玉 斟了一{乔皿}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 ④“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 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 根据上面《红楼梦》片段,以及本大题三个材料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贾母等人饮茶的方法可以判断,他们的饮茶法不属于煎茶法。 B. 妙玉单叫宝钗、黛玉去耳房饮茶,体现了茶道四境中的“人境”。 C. 妙玉给宝钗、黛玉的茶具很珍贵,只将自己用的茶具给宝玉,说明男女有别。 D. 妙玉深谙茶道,对泡茶的用水非常讲究,表现她恬淡、孤傲、清高的性格。 8. 当代人应如何继承传统茶道蕴含的文化精神呢?请根据三则材料的内容,提三条建议。 【答案】1. A 2. B 3. C 4. D 5. D 6. C 7. C 。8. ①饮茶不只是解渴,还要通过饮茶得到审美的艺术享受;②饮茶不只是外在的形式,更要 追求闲适、平和、乐观的人生态度;③饮茶时选择幽静的环境、精美的茶具、志同道合的饮 者,在饮茶中注重心灵的感悟。 【解析】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 进行比较、辨析。A 项,茶文化形成于唐代。故选 A。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 进行比较、辨析。对从唐至今饮茶风俗的理解,A 项沸水冲泡是明代至今的饮茶法;C、D 项 都是宋代饮茶风俗。故选 B。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词的解说。C 项,置之度外:度,所打算或计较的;气度不凡:度, 人的气质或姿态。故选 C。 【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表达的意境不符合茶道中“隐”,D 项,句写雨过山村时作者所 见的景象。故选 D。 【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茶道内容的理解。立足材料二,A 项,时间上的闲也是一方面;B 项,“隐居山林”原文无依据;C 项,应为“精行俭德之人”最宜饮茶。故选 D。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 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 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6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信息筛选。对茶道四境的理解,A 项,“物境”应为“艺境”;B 项,原文是“非道德之境”;D 项,原文是“真正谙茶者在头三杯不事任何言语”。故选 C。 【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 进行比较、辨析。C 项,“说明男女有别”有误,妙玉把自己的茶具给宝玉用,说明她对宝玉 情有独钟。故选 C。【8 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首先立足文本谈谈当代 人应如何继承传统茶道蕴含的文化精神,提出建议要切实可行,如饮茶不只是解渴,还要通 过饮茶得到审美的艺术享受;饮茶不只是外在的形式,更要追求闲适、平和、乐观的人生态 度。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说 难① 韩非子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 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 矣。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 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此不可不察也。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 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 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 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此不可不察。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 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 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 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 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 不当见罪而加疏。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 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注】①选自韩非子《说难》,有删节。说难(shuì nán):游说进言的困难。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则见下节而遇卑贱 下节:节操低下 B. 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 显:显赫 C. 人间往夜告弥子 间:抄小路 D. 柔可狎而骑也 狎:戏弄 10.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而说之以厚利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B. 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 武公怒而戮之 C. 因问于群臣 我欲因之梦吴越 D.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1.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大凡游说进言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 对象的心理,以便让自己的说法适合他 B.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那么不是了解情况有困难,而是处理所了 解的情况很困难 C.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 这人原本就曾假托君命私自驾驭我的车子, 又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 D.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 所以对君主有爱时,就显得智慧并且更加 亲近君主 12. 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13. 第五段中“此二人说者皆当矣”,“二人”指的是 和 。 14. 上文三个寓言故事对游说进言的人有何启示?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概括,并加以评价。 【答案】9. B 10. D 11. D 12. ①这家富人认为儿子很聪明,却对邻居老人起了疑心②游说进言 人能不触动君主的逆鳞, 就差不多(成功)了 13. 关其思和邻人之父 14. 【相关启示、观点】: 郑武公伐胡:进言者要考虑自己的地位和处境,不要触及听者所刻意隐匿之事。 智子疑邻:进言者要考虑自己的身份,要注意自己和听者关系的远近。 的弥子瑕失宠:进言者要注意听者的主观爱憎,以及这种爱憎的前后变化。 【解析】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 的意思和用法。考生应结合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联系课内和成语来辨析。B 项,“所说阴为 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显”理解为“显赫”错误;从这句话的语境来看,“阴为厚利”和 “显为名高”结构一致,故“阴”与“显”两词的意思相关或相反,“阴”意思是“暗中”, “显”应为“表面”。故选 B。 【10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这是考查虚词 的意思和用法。考生应结合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来辨析。D 项,两个“见”都 表被动。A 项,第一个“以”,介词,用;第二个“以”,因为。B 项,第一个“而”表转折; 第二个“而”表顺承。C 项,第一个“因”,于是就;第二个“因”介词,借助。故选 D。 【11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翻译文言 文的能力。D 项,“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这句话的关键点如下:“于”表被动,被 君主宠爱;“智当”,才智恰当;“加亲”,更加亲近。这句话的译文是“所以被君主宠爱时, 才智就显得恰当而更受亲近”。选项不但把句式翻译错误,同时也曲解了实词。故选 D。 【1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 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 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智”,形容词意动,认为聪明;“而”表转折;“疑”, 对……起了疑心。第二句中,“说者”,游说的人;“婴”,动词,触动;“人主”,君主; “则”,就;“几”,差不多。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如下: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识别并重点译好得分点, 重要的文言实词(尤其是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重要的文言虚词(《考试说明》中规定的 18 个虚词);文言句式(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式);文言特殊用法(通 假字、互文句式、偏义复词,特别是词类活用)。要做到文从句顺。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的 基本要求有三:一要字字落实,二要抓得分点,三要文从句顺。这三点必须做到。 【13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第五段中‘此二人说者皆当矣’”要求指出这“二人”是谁。先到 第五段找到这句话,然后到前面找出这两个人。第三段和第四段讲了两件事,考生要到其中 找出两个“说者”,且一个是“厚者为戮”,一个是“薄者见疑”,前者是第三段中的“关其 思”,因为第三段说到“武公怒而戮之”;后者是第四段中的“邻人之父”,因为第四段说的是 “而疑邻人之父”。 【14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上文三个寓言故事对游说进言的人有何启示?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 概括,并加以评价”,这是考查学生对文中事件做出评价。先概括文中三个寓言故事中人物的 表现以及各自的结果,然后进行概括和评价。第一件事是郑武公伐胡,郑武公的目的是“欲 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而关其思也回答“胡”,他没有考虑自己的地位,直接 把君主心中刻意隐匿的事情说了出来,;第二件事是智子疑邻,邻人之父忽略了自己和听者之 间关系的亲疏;第三件事是弥子瑕失宠,他没有注意听者的主观爱憎忽略情绪的变化。 参考译文: 大凡进说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用我的说法适应他。进说对象想要追 求美名的,却用厚利去说服他,就会显得节操低下而得到卑贱待遇,必然受到抛弃和疏远。 进说对象想要追求厚利的,却用美名去说服他,就会显得没有心计而又脱离实际,必定不会 被接受和录用。进说对象暗地追求原利而表面追求美名的,用美名向他进说,他就会表面上 录用而实际上疏远进说者;用厚利向他进说,他就会暗地采纳进说者的主张而表面疏远进说 者。这是不能不明察的。 事情因保密而成功,谈话因泄密而失败。未必进说者本人泄露了机密,而是谈话中触及 到君主心中隐匿的事,如此就会身遭危险。 从前郑武公想讨伐胡国,故意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君主来使他快乐。然后问群臣: “我想用兵,哪个国家可以讨伐?”大夫关其思回答说:“胡国可以讨伐。”武公发怒而杀 了他,说:“胡国是兄弟国家,你说讨伐它,是何道理?”胡国君主听说了,认为郑国和自 己友好,于是不再防备郑国。郑国偷袭了胡国,攻占了它。 宋国有个富人,下雨把墙淋塌了,他儿子说:“不修的话,必将有盗贼来偷。”邻居的 老人也这么说。到了晚上,果然有大量财物被窃。这家富人认为儿子很聪明,却对邻居老人 起了疑心。 关其思和这位老人的话都恰当,而重的被杀,轻的被怀疑;那么,不是了解情况有困难, 而是处理所了解的情况很困难。因此,绕朝的话本是对的,但他在晋国被看成圣人,在秦国却遭杀害,这是不可不注意的。 从前弥子瑕曾受到卫国国君的宠信。卫国法令规定,私自驾驭国君车子的,论罪要处以 刖刑。弥子瑕母亲病了,有人抄近路连夜通知弥子瑕,弥子瑕假托君命驾驭君车而出。卫君 听说后,却认为他德行好,说:“真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缘故,忘了自己会犯别罪。”另一 天,他和卫君在果园游览,吃桃子觉得甜,没有吃完,就把剩下的半个给卫君吃。卫君说:“多 么爱我啊!不顾自己口味来给我吃。”等到弥子瑕色衰爱弛时,得罪了卫君,卫君说:“这 人本来就曾假托君命私自驾驭我的车子,又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所以,虽然弥子瑕 的行为和当初并没两样,但先前称贤、后来获罪的原因,是卫君的爱憎有了变化。所以被君 主宠爱时,才智就显得恰当而更受亲近;被君主憎恶时,才智就显得不恰当,遭到谴责而更 被疏远。所以谏说谈论的人不可不察看君主的爱憎,然后进说。 龙作为一种动物,驯服时可以戏弄着骑它;但它喉下有一尺来长的逆鳞,假使有人动它 的话,就一定会受到伤害。君主也有逆鳞,进说者能不触动君主的逆鳞,就差不多了。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1 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柳堤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5.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A. 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 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 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 “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16. 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表达触觉和视觉的 修辞方法。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与本诗类似的两项是 A. 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 B.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 C. 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宋·刘子翚《海棠花》) D. 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元·杨维桢《燕子辞》)E. 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睿《都城春日》) 17. 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 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其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 的关系。 【答案】15. C 16. DE 17. 示范:《登鹳雀楼》是一首景理交融的小诗。诗歌前两句写所见(即景),一轮落日向着 楼前一望无际的群山渐渐西沉,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在远处流归大海。画面开阔 辽远,气势雄浑。后两句写所思(即理),要进一步看尽远方景物,就需要站得更高些,道出 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景物描写为哲理抒发做铺垫,哲理抒发升华了景物描写的意境, 景理交融,天衣无缝。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 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 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C 项,“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错误,三四 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则是暗指“细柳 营”,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咏写重点。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 落花轻”应是晴天。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六四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 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 主次完全颠倒了。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 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用了那些手法, 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个手法,最后写出这种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根据题干,此修辞方法为通感,所谓通感,就是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 A 项,此香指的是花香,是从嗅觉上的感觉,没有用通感的修辞。 B 项,此香指的是菡萏香,是花香,是从嗅觉上的感觉,没有用通感的修辞。 C 项,此香指的是海棠花香,是从嗅觉上的感觉,没有用通感的修辞。D 项,此香指的是雨香,但实际上从嗅觉的角度雨并非香的,此处是用了通感的修辞。 E 项,此香指 是雨香,但实际上从嗅觉的角度雨并非香的,此处是用了通感的修辞。 故选 DE。 【17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景和理的理解鉴赏能力。答题要注意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 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本题在题干要求里需 要答出两层次要点:①任选上文一首诗或自选另一首诗,归纳概括出诗中的“景”和“理” 分别是什么内容;②在此基础上分析“景”与“理”之间的逻辑联系,为什么从这部分内容 可以过渡到下一层意思。考生须答全两个层次,并且注意语言文字的流畅表述和层次感。如: 王之涣《登颧雀楼》:诗人登上高高的鹳雀楼,极目四望,看到太阳慢慢向西山落去,黄河 正奔流不息。只有站在这高高的楼上,才能看到如此壮观的景色。诗人由此悟出了一个道理: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如果想要看到更为广阔的风景,就必须努力再上一层楼。做其他 事情亦如此,只有不断努力,不断追求进步,人生的境界才会不断扩展升华。白居易《赋得 古原草送别》:野草离离,生生不已。离离是生长的态势;岁岁枯荣是其生命之律动过程, 其意蕴是规律和永恒。然而永恒的生命并不是在平庸中延续的。诗人把它放在熊熊的烈火中 去焚烧。在毁灭与永生的壮烈对比中,验证其生命力之顽强。野火焚烧象征生命之艰辛和考 验;春风吹又生言其顽强不屈,执著不移;侵古道、接荒城则言其无所不往,势不可阻。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 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 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 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题的两个选项 分别为手法和情感错误。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1)“寄”有“寄托情感”之意,古人常用来表达思念之情。如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 此寄》中,李白强烈地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担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是古诗词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常用来表达情感。李煜在《虞美人》中用它来喻亡 国之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它来感慨 人生失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在《菩萨蛮》中用它来表达悲愤 之情: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 (2). 随风直到夜郎西 (3). 问君能有几多愁 的(4).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 世间行乐亦如此 (6). 古来万事东流水 (7). 郁孤台下 清江水 (8). 中间多少行人泪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 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 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愁”“郎”“郁”“清”的书写。 【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 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 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 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 句名篇。 四、大题共 7 小题,共 24 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在摩耶精舍看明白了张大千 ①摩耶精舍是张大千先生平生最后一个故居,拜谒摩耶精舍是我赴台间的一个心愿。这 心愿缘自遥远的少年习画的时代。 ②上世纪四十年代父亲托人买来张大千先生的两幅五尺中堂大画:一幅浅绛,一幅水墨。 浅绛那幅花青用得极美,蓝如蓝天一般清澈;水墨那幅更好,消融在水中透明的墨色好似流 动着,一如梦幻。这两幅画我换着挂,过一阵子换一换,挂这幅时便把那幅放在后边。“文 革”时却被“革命小将们”一起扔到院子,扯烂烧掉。后来画没了,可赏画的感受却牢牢驻 在我心里。此番来看大千先生的故居是为了重温那两幅失不再来的画吗?绝不仅仅如此。我 是想看到他所有画作之外却至关重要的东西,想进一步认识他。 ③摩耶精舍在台北正北面,毗邻台北故宫博物院,面朝一条从山林深处潺潺而来的溪水: 一边是精深儒雅的人文,一边是天然的山水。大千先生的故居貌不惊人。一座朴素的门楼静 静地立在一条弯弯曲曲上坡的小道边,倘若不是门楣上悬挂着台静农题写的“摩耶精舍”墨 漆木匾,谁知这是一代大师的故居?从墙头上生出的鲜红又秀气的炮竹花,一束束闪闪烁烁 悬垂下来,看上去只像是一个喜好野趣的人家。 ④摩耶精舍是大千先生为自己“创作”的作品。                  来到这里,视野与襟怀都好像突然敞开,满园绿色似与外边的山林相连。据说这后园本 无外墙,由于溪谷就在跟前,每有大雨,溪水迅猛,常常涌至屋前,故而修筑一道围墙,很矮,只为防水,不叫它妨碍视线。大千先生还在园中高处搭了两座小亭,以原木为柱,棕榈 叶做顶,得以坐观山色溪光晨晖暮霭林木飞鸟。 ⑤大千先生说:“凡我眼见,皆我所有。” ⑥这后园一定是大千先生心灵徜徉之地。在园林的   上,大千先生一任   ,稍 加   而已,好似他的泼墨山水。园内的地面依从天然高低,开辟小径蜿蜒其间;草木全 凭野生野长,只选取少许怪木奇花栽种其中;水池则利用地上原有的石坑,凿沟渠引山泉注 入其内。大千先生的母亲曾嘱咐他,不要抬头望月,大千先生便常借这水池中的月影来观月 赏月,故取名影娥池。娥,乃姣好的嫦娥。院中有一长条木椅,式样奇特,靠背球样地隆起, 背靠上去很是舒服。他每作画时间长,辄必背部酸疼,便来院中坐在这椅子上,一边歇背一 边赏树观山,吸纳天地之气。 ⑦细细琢磨,大千先生这后花园构思真是极妙。院外是一片自然的天地,矮矮的围墙不 去截断自然,园内园外大气贯通,合为一体。那么房子里边呢?也一样融入了这天地的生气 与自然的野趣,里里外外到处陈放他喜好的怪木奇石。一排挂在墙上的手杖,没一根是镶玉 包金、安装龙头豹首的名牌拐杖,全是山间的老枝、古藤、长荆、修竹,根根都带着大自然 生命的情致和美感。这情致与美感到了他的画上,一定就是好山水了。 ⑧大千先生的画室也是我感兴趣的地方。这里最惹我注意的是画案下有一小木凳,高约 二十公分。川人身材偏矮,大千先生每作大画便要踩上这木凳。他住进摩耶精舍已七旬以上, 偏偏这时期他多作泼墨泼彩的大画。画室挂着一张照片,上面大千先生双手握着巨笔,站在 木凳上泼墨作画。我还注意到,铺在画案的纸上有水的反光与倒影,可见他泼墨画中用水颇 多。水多则墨活,也更自然,并且多意外的情景出现。应该说这幅照片泄露出大千先生那些 奇妙的泼墨泼彩画的“天机”。 ⑨当然,更泄露出大千先生艺术“天机”的还是摩耶精舍,这里是他精神的巢和心灵的 床。这里既没有世俗的享乐和物欲的张扬,没有鄙俗的器物与艳俗的色彩,也没有文化作秀, 而是一任自己的性情。这就更使我明白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在中国画坛如日中天、其画作堪 比洛阳纸贵的张大千,为什么会忽然远赴大西北那个了无人迹的的敦煌,一连两年,终日在 那些破败的洞窟中爬上爬下,给洞窟断代编号,还请来藏族画师协助制作颜料与画布,举着 油灯去临摹幽暗洞窟中那些被历史忘却的伟大的艺术遗珍。 ⑩现在,我们把敦煌的大千先生与这里的大千先生合在一起,就认识到一位大师的精神 之本,也就更深刻地认识到他的艺术之魂。这便是故居的意义,艺术家往往把他们真正有价 值的东西无形地放在其中,就看我们能不能发现。在摩耶精舍,我相信,我看明白了张大千。 (取材于冯骥才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19. 下列对文中出现的字词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毗邻,意思是“相邻”,“毗”字读音为bǐ B. 暮霭,意思是“傍晚的云雾”,“霭”字读音为 ǎi C. 蜿蜒,意思是“弯弯曲曲延伸的样子”,此处可换为“逶迤” D. 泄露,与“泄密”,“泄”字意思相同,且都不可写作“泻” 20. 在文中第③段横线处填入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前园很小,植松栽竹,引溪为池,大小锦鲤游戏其间 ②前后有花园,中间也有花园 ③至于后园,与前边的园子就大不一样了 ④他把一座别出心裁的双层楼式四合院放在这块土地的中间 ⑤房子中间还有小园,立石栽花,曲廊环绕,可边走边赏 A. ①⑤③②④ B. ②①④⑤③ C. ④②①⑤③ D. ⑤①③②④ 21. 在第⑥段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营造   性灵   修饰 B. 营造   天然   修整 C. 建造   天然   修饰 D. 建造   性灵   修整 2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摩耶精舍环境优美,外观朴素平常、野趣十足,自外而内弥散着儒雅自然之气,处处映射出 主人朴雅散淡的情致。 B.第②段“赏画的感受却牢牢驻在我心里”,一个“驻”字反映出大千先生画作的美感令作者 刻骨铭心,作者失去画作后心怀遗憾。 C.作者从张大千先生画室中的照片上,悟出了先生画作取法自然的“天机”,认识到大千先生 泼墨泼彩画灵动、自然、鲜活的特点。 D.从全文看,作者对摩耶精舍别出心裁的艺术构思、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推崇备至,因而满怀 着渴慕、敬仰之情去“拜谒摩耶精舍”。 E. 这篇文章的语言,自然而不失生动,朴素而不失雅致,与文中描写的自然山水、人文景观、人物风神相得益彰,可谓文质兼美。 23. 第⑨段中描述“敦煌的大千先生”,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4. 作者为什么说摩耶精舍是张大千先生“精神 巢和心灵的床”? 25. 大千先生说“凡我眼见,皆我所有”,根据上下文解说这句话的含义,并结合你的生活经 历或阅读积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领悟。(不少于 200 字) 【答案】19. A 20. C 21. B 22. BD 23. 形象而具体地表现了张大千对绘画的挚爱,对艺术执著、不懈的追求(对自我的超越); 丰富了张大千(鄙弃世俗物欲、追求纯粹高雅艺术)的形象,也反映出传统文化对大千先生 的深刻影响,隐含了作者对张大千先生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仍能坚守对艺术纯粹的追求,表示 由衷的赞赏,从而深化了文章内涵。 24. ①摩耶精舍自然朴素(充满野趣),富有天地生气(与天地融为一体、与自然贯通);②在 这里大千先生“一任性情”,身心得以放松,吸纳天地之气,视野与胸襟开阔;③它使张大千 先生的绘画灵动、鲜活、自然(充满了情致和美感),涵养了大千先生鄙弃世俗物欲、追求纯 粹高雅艺术的情趣。 25. 第一问:凡“我”眼见的自然美景,使“我”享有心灵或精神愉悦(自由、轻松)(拥有 开阔的视野与襟怀),(或收获艺术创作的情致与美感)。 第二问:我认为生活中也是如此。当我游览泰山感受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 势时,内心不觉与泰山融为一体,认为我所见到的泰山壮丽的气势都是 我心灵的一部分,随 后画到了画中,又把这气魄带到了生活中,开阔的心境成为了我心灵的一部分。我领悟了“凡 我眼见,皆我所有”这句话,一个人是可以把自己的所见奇景带到作品中,同时也可以把景 色带来的感受融入到心灵中,使心境开阔,受益终身 【解析】 【19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字音的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 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 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 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A 项,毗邻,意思是“相邻”,“毗”字读音为 pí。 故选 A。 【20 题详解】 的此题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顺序、逻辑顺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 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时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 C 项,先写“双层楼式四合院”,它是园中央最突出的建筑,然后整体介绍前、中、后都有花 园,再依次介绍前园、中间小园及后园。横线后“来到这里”,“这里”应指后园,其后内容 写的是“大不一样”体现在哪里。 故选 C。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 等。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 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词 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 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词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 多义词语的积累记忆。 第一组,营造:有计划、有目的地造。建造:建筑、修建。张大千先生的园林可以说是他“创 作”的作品,精心设计的,因此用“营造”。 第二组,天然:自然存在的。性灵:人的精神、性情、情感等。根据语境填入“天然”。 第三组,修整:修理使完整或整齐。修饰:修整装饰使整齐美观。从下文看,大千先生是依 园子本身的样子加以修整,而非依照自己的情感,也没有对园子进行装饰。 故选 B。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理清 基本思路,概括主旨,把握艺术特色;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 句子,仔细辨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 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B 项,“作者失去画作后心怀遗憾”错误,没有“心怀遗憾”。 D 项,“因而满怀着渴慕、敬仰之情去‘拜谒摩耶精舍’”错误,因果不当,去拜谒摩耶精舍, 不仅仅是这个地方,更主要的是因为先生。 故选 BD。 【2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句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对文章的内容和思路有准确的把握,从内容、结构等几个方面分析其作用。内容上,看句段写了什么,有什么独特之处;结构上,根据句段 在文中的位置确定,或引起下文,或承上启下,或总结全文,或贯通全文等。本题要结合文 本从人物、主旨等方面进行分析。“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在中国画坛如日中天的张大千,为 什么会忽然远赴大西北的敦煌,一连两年,终日在那些破败的洞窟中爬上爬下,给洞窟断代 编号,还请来藏族画师协助制作颜料与画布,举着油灯去临摹幽暗洞窟中那些被历史忘却的 伟大的艺术遗珍”形象而具体地描绘张大千先生;“终日在那些破败的洞窟中爬上爬下”,看 出对艺术执著、不懈的追求;“那些被历史忘却的伟大的艺术遗珍”,可知传统文化对大千先 生有深刻影响;“现在,我们把敦煌的大千先生与这里的大千先生合在一起,就认识到一位 大师的精神之本,也就更深刻地认识到他的艺术之魂”,可知丰富了张大千的形象。 【2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 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事件,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本题要结合文本从摩耶精舍的特点 说起,再说对大千先生身心的作用,最后说对大千艺术创作、风格的影响。“摩耶精舍在台 北正北面,毗邻台北故宫博物院,面朝一条从山林深处潺潺而来的溪水:一边是精深儒雅的 人文,一边是天然的山水。大千先生的故居貌不惊人。一座朴素的门楼静静地立在一条弯弯 曲曲上坡的小道边,倘若不是门楣上悬挂着台静农题写的‘摩耶精舍’墨漆木匾,谁知这是 一代大师的故居”,可知大千先生的故居貌不惊人,看上去只像是一个喜好野趣的人家……, 好似他的泼墨山水”可知在这里大千先生“一任性情”,身心得以放松,吸纳天地之气,视野 与胸襟开阔;“细细琢磨,大千先生这后花园构思真是极妙。院外是一片自然的天地,矮矮 的围墙不去截断自然,园内园外大气贯通,合为一体。那么房子里边呢?也一样融入了这天 地的生气与自然的野趣”,它涵养了大千先生鄙弃世俗物欲、追求纯粹高雅艺术的情趣。 【25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有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 理解句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 子。上文提到的故居的山色溪光,晨晖暮霭的自然雅趣为“眼见”,下文所说的“这情致与美 感到了他的画上”就是“所有”。凡是张大千先生所见的自然美景,都为他所用,在他的画作 中得以表达、体现。这就是“凡我眼见,皆我所有”的含义。我认为我们要善于发现美,提 炼美,将眼见化为所有。比如最初学习古筝,只是机械地重复,偶然随父母去黄山游玩,欣 赏奇峻的山岭,山间淙淙的溪水,用心体会山的古意和水的灵动。回去再练琴,旋律就饱满 了很多,少了生涩。所以说,善于将眼见化为所有是一种人生智慧。比如只有用心去领悟自然,我们的作品才会随之自然。领悟自然让我们的心灵更为饱满丰富,也让我们观察体会世 界的心情得到滋润,创作同样如此。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描写了美丽传统的湘西世界,正 是因为他对湘西文化的深切体会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由此可见,用心品味自然,我所 见便为我所有,并体现在作品中。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题等内容和 手法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 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备选选项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物 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及手法的作用概括不当,其中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 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作用等。选择题的错误选项 命制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五、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62 分。 26.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 150 字。 ①小吃是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能承载着你的经历、记忆或情感。请你介绍一 种北京小吃,与朋友共同分享。 ②不久前,《红楼梦》被网友称为读不下去的名著,这让作家王蒙难以理解:“如果连这点累 劲儿都没有,我们的精神生活就完蛋了,我们就都变成了懒汉、傻子。”你是否同意王蒙的 观点?请结合《红楼梦》相关内容阐述理由。要求观点鲜明,自圆其说。 ③请以“家”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答案】(1)驴打滚是北京传统小吃,香甜的面裹着豆馅儿,在豆面里一滚,还真与名字契 合。相传慈禧太后吃了之后大家赞善并问其名称,上菜的太监送来途中见一驴在地上打滚, 尘土飞扬,便脱口而出“驴打滚”。这驴打滚香甜软糯,令人回味,小时候家长说吃驴打滚不 能生气,否则会黏在胃里,可吃过如此美味之后谁会生气?朋友,当你来北京时,咱们一起 去品尝正宗的驴打滚吧! (2)我觉着王蒙说的没错。《红楼梦》这样的千古奇书,不用心,不沉下去,还真读不下去。 读红楼,和读什么史海钩沉,玄幻修真,那不可同日而语好吗?而且,相信喜爱红楼的人, 也无意和这些作品去比对。私以为,四大名著里面,红楼在文学造诣,中华文化传承上,意 义要大于其他三部巨著。红楼中的一颦一笑,一枯一荣,不正是千百年中华文化浸淫的中国 人,包括现世的你我的写照么?懂的人自然懂,但是,若不喜欢,若自己读不下去,可不可 以心存敬畏?而不是去讽刺别人,甚至去质疑红楼不知所云?就连尔等这样的质疑,作者在 写就的时候居然都预见到---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所以,自己不想读,但请不要亵渎。(3)家是一盏橘色的灯光,不管多晚,总会为你点亮;家是八仙桌上热气腾腾的家常菜,不 管多远,总会吸引着在外奔波的游子寻回家的方向;家亦是一封又一封跨越大洋大洲的信件, 总在向远方的人儿诉说着不尽的思念。不论距离,有多麽遥远,不变的是那么浓浓的思念和 对故土深深的眷恋。家是一根线,将血脉相连,将距离跨越,将隔阂磨灭,引领着一代代国 人,走向明天。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首先要有鲜明的主题;其次,要有清晰 的条理,在注重展示单项能力的基础上处理好点面、详略的关系,避免“杂乱无章”;最后, 语言要精练,杜绝废话。注意体裁特点。描写性的小作文往往要求描绘一个特定的场景、描 写人物的某个生活片段等。要围绕中心描绘出最集中、最精彩的场景或人物生活片段,从而 产生“特写镜头”般的效果,体现“精彩”二字。结构完整。老北京小吃十三绝包括豆面糕、 艾窝窝、糖卷果、姜丝排叉、糖耳朵、面茶、馓子麻花、蛤蟆吐蜜、焦圈、糖火烧、豌豆黄、 炒肝、奶油炸糕。驴打滚又称豆面糕,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 加水蒸熟,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另将黄豆炒熟后,轧成粉面。制作时将蒸熟发黄米面外 面沾上黄豆粉面擀成片,然后抹上赤豆沙馅(也可用红糖)卷起来,切成 100 克左右的小块, 撒上白糖就成了。制作时要求馅卷得均匀,层次分明,外表呈黄色,特点是香、甜、粘,有 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 (2)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微写作高效快速成文的关键:1.全面审清题意,明确题目中的 各项要求,如写作范围、文体、主题、篇幅等。2.把握材料。大部分小作文为写作者提供了材 料,要力求吃透材料,把握主旨,领悟内涵。这样才能使作文立意准、立意高。3.内容要精练。 此题要求针对王蒙的观点谈论自己的看法,解答时,能结合《红楼梦》相关内容阐述自己的 观点。不论同意与否,都要求观点鲜明,自圆其说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基本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 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 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 合理,得体。家是身体的修复仓,可以消却疲惫放松紧绷的神经;家是心灵的疗养室,可以 倾倒所有的委屈和不安收获新的勇气与鼓励;家是精神的图书馆,可以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 找到人生的哲学……家是寒冷时的火堆,是黑暗中的暖灯,是迷失时的灯塔。家在困境中给 我们以援手,在失落时给我们以亲吻,在骄傲时给我们以警钟!本题以“家”为题,写一首 诗或一段抒情文字。家是大家熟悉的场所,写最熟悉的但是一定有所取舍,注意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点睛】(1)对“微写作”大致有如下要求:1.结构紧凑,内容集中,思维敏捷,思路清晰, 饶有新意;2.语言准确凝练,简明合理,论说有理,自然得体;3.针对具体情境,写作紧扣要 求,符合题意;4.鼓励写作风格有多样性、创造性与个性,叙述、议论、抒情皆可,文体不限, 诗歌亦可。 (2)微写作应注意以下几点:增强对人对事的观察力。因为描写类微写作通常要求学生描写 人物心理,或者描摹人或物的外观,或者描写一些动作和场景等,所以需要考生平常有敏锐 的观察力,这样有助于考生在面对此类微作文时可以游刃有余。牢记经典描写段落。考生在 日常学习的时候,经常会学到一些课文,其中有一些在描写方面十分精彩,而老师也通常会 要求同学背下来。因此考生们可以借鉴这些描写方法,可以让自己的微作文更出彩。经常积 累好词好句。有时候一些好词好句会成为微作文的制胜法宝,考生在写描写类微作文时可以 联想一些精彩词语、诗词或名句,这样可以让你写出的微作文更有文化底蕴。 (3)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基本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为什么要写 作,即写作目的;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语言表 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 得体。 27.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50 字。将题目抄在答题纸上。 ①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 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 所选择。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② 眼下在一些学校、公司和公开场所的宣传栏里,常常能见到一个大大的“赢”字,特别醒 目。其实如何理解“赢”,如何对待“赢”,如何“赢”,为什么要“赢”……却令人深思。请 以“我说‘赢’”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答案】【例文】 与你为邻 当夏日的阳光抚平被春风揉碎的池水时,当知了在枝头不停嘶叫时,我忽然发现,春天 的影子已悄然消逝在风中了。我不由得感叹时光易逝。然而不论花谢花开,我都永远与你为 邻,我的朋友。   我的思绪如脱缰的野马,狂奔不息,一直来到内心最深处,来到那最纯真的年代。记得 那时总会与几个天真的小伙伴一起在山野间玩耍,一会儿摘一些野花编成花环戴在你头上, 一会儿又踩着你的后背爬上树访问那绒绒的雏鸟,一会儿又携手跳入清凉的溪水中,扬起一朵朵欢快的水花。最惬意的莫过于一起放风筝,风筝飞得老高老高,心也随着风筝飘到山的 那边…童年的时光因为有你做伴,与你为邻,到处都可以拾掇起一串串笑声。   初中,告别了童年的伙伴,又与新朋友为邻。假期同几个死党骑自行车兜风,宽阔的柏 油路上,风一般轻盈地掠过,额前的头发被风吹落挡在眼前也来不及梳理,只顾向前飞奔, 似乎在追寻什么,是在追风!这是每一个少年的梦想,像风一样无拘无束自由地行于天地间, 看着身旁的你,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扬起嘴角,我意识到,我在追寻朋友之间浓浓的友谊。风 中留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也留下了那青涩可爱的花季雨季。与你为邻,我的朋友,让我在 走向成熟时仍有一份轻柔的依靠。   如今已是高三学子,我不得不再次与我的朋友告别。但我不会悲伤,也不会哭泣。在我 内心最深处,他们决不会只如云影掠过,每一张鲜活的面孔我都会铭记在心。我不会忘记无 助时,朋友的安抚;我不会忘记失落时,朋友的鼓励;我不会忘记想放弃时,朋友的提醒。 如果时间能够停止,我愿始终与你为邻,我的朋友。   虽然青春是本太仓促的书,但在即将告别花季雨季时,我说,我的青春是充满欢乐与活 力的记事本。因为我的朋友们把它装订得极为精致,读一读,我的心再次被安抚得无比舒适 与平静。我的朋友们,以后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是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推动着城市发展,我 们同样拥有城市的光荣与梦想,彼此为邻,相互依存。 愿一生与你为邻,我的朋友! 我说“赢” 常常能见到一个个大大的“赢”字,特别醒目,那么怎么才能“赢”,怎样才算“赢”? 歌德曾说:“人只要努力就会犯错”。赢,在许多时候,是一个不确定的结果,人为了“赢” 而拼尽全力,但无论怎样,心中要有个客观判定:“赢”可以是一个目标,但绝对不是一个 终点。 有些人在当时“输”了,却在未来“赢”了。南唐后主李煜,在当时成了亡国之君,丧 家之犬,被他国看不起,但他的诗词却让他成了“诗词皇帝”,流传至今,在兵戈成为灰土的 今日,那“一江春水”的愁绪依然拨动悲士的心。“赢”是社会主观的评价,他反映的价值 取向一定也会因时而变,不具备永恒性,因为“赢”的真正判断者,应该是自己赋予其非世 俗判断下的价值意义,“赢”得“有意义”即可。 但自己评定输赢并非意味着阿 Q 的精神胜利法。客观的“输赢”,社会的评价还要起到“方 向”的作用,关注他人的评价,才能改进自己,从而在主客观上达到赢的目的。华为公司在 客户反馈上做到了很高的水平,他们有专业反馈员进行针对客户意见的分类和整理,这种开诚布公的倾听与自省态度也为华为赢得了更多客户,推进企业朝着产业奇迹不断迈进。 有时候,取得“赢”往往也就为“败”买下了隐祸。十八世纪中期,英国在击败法国后, 成为世界海上霸主,日不落帝国的宏图就此展开,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完成,更是使英国成 为世界工厂。然而,正是这次成功,使英国在下一场的电子化革命中却成了落后者,因为其 巨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再引入先进的电力设备已经变得艰难,成本太大,从而使得新技术难 以认同和推广。英国“赢”的同时已经迈进下一场“输”的奇怪格局。 “胜败乃兵家常事”,“赢”在激励我们前进的同时,也成为一张网,将个体绑在中间, 它仿佛是飞蛾所趋之火,火光美丽却有着毁灭美的力量。因而,“赢”只是一个方向,并非 人必须索得的一个结果。事实上,正如村上春树所说“必失之物的荣光并非真正的荣光”。 人,无论何时都要记得,“赢”往往就是这“必失之物”。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一要抓住题目中的“题 眼”,即标题中的关键词,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二要注意题目中的前缀或后缀,即标题中的 限制词和修饰语。三要深入分析题目中的“言外之意”,理解题目语言中所包含的象征义、比 喻义、引申义。四是要审准材料选择的切入口。命题作文的审题要求高,命题作文动笔前, 把握题意、找准切入口十分重要。 (2)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要紧紧抓住“题眼”。题眼,即 文中暗示、透露的文章重点,是寓意的关键性字眼。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就是命题作文的“题 眼”。扣住了“题眼”,也就抓住了重点,考生可明显地看出“赢”是“题眼”。 【审题】(1)命题作文“与你为邻”是一道难度适宜,利于学生发挥的好题目。一是审题难 度小,材料给出了“你我为邻,相互依存”的主题,还进一步强调“‘邻’无法回避,却可 有所选择”,这样有利于学生明确作文的主题。二是题目中“邻”的含义丰富,也保证了立意 多样性,可供选择的立意角度多,可供利用的素材多。三是一个“你”字,拉近了与学生的 距离,容易写出真情实感。写作时,要注意材料中的“有形”“无形”等词语,所谓“有形 的”指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如今人、古人,世界、环境,动物、植物等;所谓“无形的” 指的是某种思想、观念或人的品格、精神等。同时,还要注意明确“邻”的含义,虽然材料 可以有多个立意角度,但在写作中一般也不要面面俱到、四面出击,要集中笔力,写好一点 或几点,写深写透。 (2)这是一则材料加命题作文,“眼下在一些学校、公司和公开场所的宣传栏里,常常能见 到一个大大的‘赢’字,特别醒目。其实如何理解‘贏’,如何对待‘赢’,如何‘赢’什么要‘赢’……却令人深思”,所给材料是对题目的解读。如何“赢”?“赢了之后,我们如何 对待“赢”?我们为什么凡事都要拼个“赢“呢?怎样才算是真正的”嬴”?……“赢在起 跑线上“就是“赢“吗?有一必争就是“赢”吗?阿尔法狗赢了李世石,人类是赢了还是输 了?这里面是否值得思考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话题。考生可以从正面说“赢“的价值,也 可以从反面说“赢”的弊端。 【立意】(1)立意一:与大自然为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要和睦共处,和谐发展。 立意二:与世界为邻。与邻为伴,与邻为善,不与邻为壑,这是我们与别的国家发展外交关 系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各个国家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立意三:与先贤为邻。 古今中外的先哲们为我们做事和做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与他们“为邻”就是要学习他们的 精神品质,做一个新时代的优秀青年。 (2)莫以成败论英雄;赢在起跑线;赢的漂亮;赢在心中等等。 【结构】(1)本文特点有三:一是内容切题,全文都在表达一种与“你”为邻的感情,无论 是童年的伙伴、初中的朋友,还是高中的同学,关于“你”的置换都非常准确,始终围绕 “与 你为邻”写作。二是叙事清楚,首尾扣题,主题鲜明,主体部分紧紧围绕童年、初中和高中 三个年龄段精心选材,把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的“邻”--“你”叙写得生动鲜活,令人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如感其情。三是表达流畅,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和抒情的表现手法,整句 和散句有机结合,特别是心理描写细腻,不少比喻穿插文中,浓浓的真情融于字里行间,让 人久久回味。 (2)题目合题《我说“赢”》。第一段联系材料引出观点:“赢”可以是一个目标,但绝对不 是一个终点。第二段分析历史,“有些人在当时‘输’了,却在未来‘赢’了”;第三段论述 “但自己评定输赢并非意味着阿 Q 的精神胜利法”;第四段分析“有时候,取得‘赢’往往也 就为‘败’买下了隐祸”。最后强调,人,无论何时都要记得,“赢”往往就是这“必失之 物”。 【素材】(1)1.你,我的同桌,我最好的朋友。此前,我从来没觉得我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我们一起生活在这个高楼林立的繁华城市里,一起在公交站台等车,一起在绿茵场上驰骋, 一起倾听啦啦队女生的尖叫,一起讨论巴萨 vs 国米;一起研究编程算法,一起约好报考深大 计算机专业,一起梦想着有一天我们共同开发的网站像 youtube 那样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2.你高大健硕,眉宇间透出一股俊秀,班上的女生悄悄给你取了个外号--“小柏原崇”,而我却 只得了个“许三多”的美称,说实在的,我还真有点嫉妒。你的学习成绩虽然在班上不是最 好的,但在球队,你是最好的,教练经常拿你当作榜样来训斥其他队员,用他带着方言的普通话说:“要想踢比赛,首先学习成绩要好,进入大学里,会有更多的比赛机会。”末了总 不忘补上一句:“像某某同学那样,踢球学习两不误。” 3.我最忘不了的是去年那件让我烦恼的事,我生病了,尿血,是你旷课把我送到深圳友谊医院 的结石科去。当时数学课正上到复数这一章节,是期末考试的重点和难点。每天下课之后你 都会来到医院看我,把你做好的课堂笔记给我看,第一次翻开笔记的时候我很感动,从没见 你这么认真的做过笔记,几乎是把一节课上老师所说的每个字都记录了下来…… (2)1. 只要奋力抗争,哪怕失败,也值得被歌颂。南宋将领文天祥抗金未果,不幸被擒,在 世人眼中,他败了,可是他依然流芳百世,为什么?难道是因为他失败了?不,当然不是, 恰是因为他无论在抗金途中还是在狱中都奋力抗争,宁死不屈,才能被后世人所铭记。戊戌 六君子也是如此,他们在刑场上喊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豪言壮语后,下一刻便血溅 皇天。百日维新,他们败了,可是他们彰显了变法先驱的精神和气度。印度的章西女王奋力 抗击英殖民者,即便她败了,她也是印度人民心中的英雄。这世界上有太多难以控制的未知 因素,也许我们奋力拼搏之后迎来的是失败,是现实无情的一巴掌,但是我们努力了,如同 那顽强地与狂风搏斗的大树,哪怕折断了腰,也同样值得赞美。 2.失败的拼搏者比成功的懒惰之人更值得赞美。社会上总有那么些人懒虫附身,不愿花精力去 做自己本该做的事情,与奋力拼搏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认真做家务的人比起依赖“懒人智 能电器”的人要好的多,因为他们并没有丢掉中国传统的劳动精神,类比“失败的拼搏者” 和“成功的懒惰之人,且不论成功与否,单是拼搏者的拼搏精神就值得赞美。 3.成功与失败是相对的。衡量一个英雄,并不只是观其胜利的果实有多大。抗金将领岳飞,被 奸佞小人秦桧所陷害,含冤而死。岳飞死了,死于朝野中的尔虞我诈,而秦桧成功的除掉岳 飞,但他输了道德仁义,落了个奸佞小人的骂名。正所谓“有得必有失”,有的人得到了名利, 却失了本心;有的人失去了生命,却赢得祖国或是他人的安全。 【点睛】(1)命题作文写作方法(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 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 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 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 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 地,扩大选材的范围。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 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 (2)命题作文写作方法(2):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 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