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届高三下学期语文统练一
一、语言运用,共 2 小题,共 6 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A. 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言输入、太阳能供电,具有高雅、
时尚、方便、环保的功能和作用。
B. 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 91 家大小银行,只有 7 家未能
符合规定的 6%的一级资本比率。
C. 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方面难免有些千
篇一律,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
D. 大型情景剧音舞诗画《天安门》,一开始就采用“幻影成像”与舞台真人 互动,营造远古
“北京人”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时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
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
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
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
A 项,成分残缺,“采用”缺宾语中心语,在“供电”后面加“的方式”;“高雅、时尚、方
便”不属于“功能和作用”,搭配不当。
B 项,句式杂糅,“依据……结果”或“……结果显示”两句杂糅到一起,保留一个即可。
C 项,正确。
D 项,成分残缺,“营造”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跑来”后加“气氛”。
故选 C。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
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
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
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
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
的组词。
2.文中①②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金沙江大峡谷旁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纳西古城。 ① 。是纳西人
最原始的聚居地。我们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古城出现在前面。② ,上面镌刻者“宝
山石头城”五个大字。
A. 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 ②远远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
B. 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 ②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
C. 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 ②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
D. 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 ②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
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A 项,根据后面的句子“上面镌刻着‘宝山石头城’五个大字”,可见前面的句子中心词应为“拱
形城门”,②主语是“别具一格”,故A 不符合题意;
B 项,根据后面的句子“是纳西人最原始的聚居地”,可见前面的句子中心词应是“古城”,根
据后面的句子“上面镌刻着‘宝山石头城’五个大字”,可见前面的句子中心词应为“拱形城
门”,而此项对应的主语是“蘑菇状岩石上”“拱形城门”,故B 不符合题意;
C 项,根据后面的句子“是纳西人最原始的聚居地”,可见前面的句子中心词应是“古城”,根
据后面的句子“上面镌刻着‘宝山石头城’五个大字”,可见前面的句子中心词应为“拱形城
门”,而此项对应的主语是“蘑菇状岩石上”“别具一格”,故C 不符合题意;
D、根据后面的句子“是纳西人最原始的聚居地”,可见前面的句子中心词应是“古城”,根据
后面的句子“上面镌刻着‘宝山石头城’五个大字”,可见前面的句子中心词应为“拱形城
门”,故D 正确。
故选 D。
【点睛】语句补写题,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
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同时有字数限制。补写的语句的内容来源于文本:具体
来说,所补写的语句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
写正确。所补写的语句与上下文的关系为: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二、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操【1】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
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思
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
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
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
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3.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 “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 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 “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 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4. 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下列诗句,没有运用
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B.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声留别郑协律》)
C. 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D. 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
5.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________,_______。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6.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除了本词中的醉翁,陶渊明写曾写道:“____________,
___________。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②这首词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密切关联。词中“唯醉翁中知其天”“醉翁啸咏,声和流
的泉”,呼应了《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等寄情山水的名句。
7. 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
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
【答案】3. C 4. B
5. (1). 嘈嘈切切错杂弹 (2). 大珠小珠落玉盘
6. (1). 登东皋以舒啸 (2). 临清流而赋诗 (3). 山水之乐 (4). 得之心而寓之酒
也
7. 《醉翁操》的上阕赞美醉翁在醉中感悟自然的妙趣及对欧阳修追求绝妙意境的做法得以流
传的欣慰。下阕写鸣泉虽不复存,但鸣泉之美妙乐曲却仍留人间。《醉翁亭记》则是抒发作者
寄情山水的悠然自得之情。
【解析】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
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C 项,根据此词的意思和注释,不难
知道,本词主要借对流泉声音的描写来赞美欧阳修在琅琊山寄情山水,感受天籁的悠然自得
之情。所以,选项 C 说是“作者空对流泉”,发抒对醉翁的思念之情的说法不准确。
【4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下
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的悉数首发。根据具体诗句
分析。回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以声写声”一语,准确体会其含义,再据之分析各选项表述,
答案不难得到。A 项,用龙吟虎啸的声音和万籁百泉的秋音来写觱篥声。C 项,是蜂和蝉来写
琴声。D 项,用白玉和黄莺写琴声。
【5 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
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
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
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嘈”“切”“杂”“珠”“落”“盘”,理解字义去记忆。
【6 题详解】
试题分析:要答好名句默写类试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句子和记准字形,尤其是对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同音字和形近字以及生僻字,要加倍注意。此题容易
写错的字有:“皋”“舒啸”“赋”“清”“寓”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
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
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
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
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7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
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
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的比较阅读。读懂两首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此题综合考查对诗意
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首先要准确理解并分析《醉翁操》全词的意思,准确把握作者
在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然后再努力回忆《醉翁亭记》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其
不同。苏轼的《醉翁操》上阕主要是通过描写流泉的自然声响带来的美妙效果来赞美醉翁在
醉中感悟自然的妙趣及对欧阳修追求绝妙意境做法得以流传的欣慰。如首句“琅然,清圆,
谁弹,响空山”。写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声若环佩,词人创造了一个美好意境。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从声响所产生的巨大感人效果来写流泉声响之美妙:此明月之
夜,人们因为受此美妙乐曲所陶醉,迟迟未能入眠。下片写鸣泉虽不复存,醉翁也已化为飞
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却仍然留人间。《醉翁亭记》则是通过描写
琅琊山的四时景色抒发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自得之情。不难知道,《醉翁操》重在赞美醉翁,
而《醉翁记》则在抒发作者对陶醉自然的情感。
点睛:诗歌 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另一种是运用一首诗
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
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
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
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此题为比较异同,并且给出比较的范围,较为容易,结合诗歌
作答即可。注意意境的概括和手法的分析。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5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在摩耶精舍看明白了
的张大千
①摩耶精舍是张大千先生平生最后一个故居,拜谒摩耶精舍是我赴台间的一个心愿。这
心愿缘自遥远的少年习画的时代。
②上世纪四十年代父亲托人买来张大千先生的两幅五尺中堂大画:一幅浅绛,一幅水墨。
浅绛那幅花青用得极美,蓝如蓝天一般清澈;水墨那幅更好,消融在水中透明的墨色好似流
动着,一如梦幻。后来画没了,可赏画的感受却牢牢驻在我心里。此番来看大千先生的故居
是想看到他所有画作之外却至关重要的东西,想进一步认识他。
③摩耶精舍在台北正北面,毗邻台北故宫博物院,面朝一条从山林深处潺潺而来的溪水:
一边是精深儒雅的人文,一边是天然的山水。大千先生的故居貌不惊人。一座朴素的门楼静
静地立在一条弯弯曲曲上坡的小道边,倘若不是门楣上悬挂着台静农题写的“摩耶精舍”墨
漆木匾,谁知这是一代大师的故居?从墙头上生出的鲜红又秀气的炮竹花,一束束闪闪烁烁
悬垂下来,看上去只像是一个喜好野趣的人家。
④摩耶精舍是大千先生为自己“创作”的作品。他把一座别出心裁的双层楼式四合院放
在这块土地的中间。前后有花园,中间也有花园。前园很小,植松栽竹,引溪为池,大小锦
鲤游戏其间;房子中间还有小园,立石栽花,曲廊环绕,可边走边赏。至于后园,与前边的
园子就大不一样了。来到这里,视野与襟怀都好像突然敞开,满园绿色似与外边的山林相连。
大千先生还在园中高处搭了两座小亭,以原木为柱,棕榈叶做顶,得以坐观山色溪光晨晖暮
霭林木飞鸟。
⑤大千先生说:“凡我眼见,皆我所有。”
⑥这后园一定是大千先生心灵徜徉之地。在园林的营造上,大千先生一任天然,稍加修
整而已,好似他的泼墨山水。园内的地面依从天然高低,开辟小径蜿蜒其间;草木全凭野生
野长,只选取少许怪木奇花栽种其中;水池则利用地上原有的石坑,凿沟渠引山泉注入其内。
院中有一长条木椅,式样奇特,靠背球样地隆起,背靠上去很是舒服。他每作画时间长,便
来院中坐在这椅子上,一边歇背一边赏树观山,吸纳天地之气。
⑦细细琢磨,大千先生这后花园构思真是极妙。矮矮的围墙外是一片自然的天地,园内
园外大气贯通,合为一体。房子里边也一样融入了这天地的生气与自然的野趣,到处陈放他
喜好的怪木奇石,一排挂在墙上的手杖全是山间的老枝、古藤、长荆、修竹,根根都带着大
自然生命的情致和美感。这情致与美感到了他的画上,一定就是好山水了。
⑧大千先生的画室也是我感兴趣的地方。这里最惹我注意的是画案下有一小木凳,高约
二十公分。川人身材偏矮,大千先生每作大画便要踩上这木凳。他住进摩耶精舍已七旬以上,偏偏这时期他多作泼墨泼彩的大画。画室挂着一张照片,上面大千先生双手握着巨笔,站在
木凳上泼墨作画。我还注意到,铺在画案的纸上有水的反光与倒影,可见他泼墨画中用水颇
多。水多则墨活,也更自然,并且多意外的情景出现。应该说这幅照片泄露出大千先生那些
奇妙的泼墨泼彩画的“天机”。
⑨当然,更泄露出大千先生艺术“天机”的还是摩耶精舍,这里是他精神的巢和心灵的
床。这里既没有世俗的享乐和物欲的张扬,没有鄙俗的器物与艳俗的色彩,也没有文化作秀,
而是一任自己的性情。这就更使我明白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在中国画坛如日中天的张大千,
为什么会忽然远赴大西北的敦煌,一连两年,终日在那些破败的洞窟中爬上爬下,给洞窟断
代编号,还请来藏族画师协助制作颜料与画布,举着油灯去临摹幽暗洞窟中那些被历史忘却
的伟大的艺术遗珍。
⑩现在,我们把敦煌的大千先生与这里的大千先生合在一起,就认识到一位大师的精神
之本,也就更深刻地认识到他的艺术之魂。这便是故居的意义,艺术家往往把他们真正有价
值的东西无形地放在其中,就看我们能不能发现。
在摩耶精舍,我相信,我看明白了张大千。
(取材于冯骥才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摩耶精舍环境优美,外观朴素平常、野趣十足,自外而内弥散着儒雅自然之气,处处映射出
主人朴雅散淡的情致。
B.第②段“赏画的感受却牢牢驻在我心里”,一个“驻”字反映出大千先生画作的美感令作者
刻骨铭心,作者失去画作后心怀遗憾。
C.作者从张大千先生画室中的照片上,悟出了先生画作取法自然的“天机”,认识到大千先生
泼墨泼彩画灵动、自然、鲜活的特点。
D. 这篇文章的语言,自然而不失生动,朴素而不失雅致,与文中描写的自然山水、人文景观、
人物风神相得益彰,可谓文质兼美。
9. 第⑨段中描述“敦煌的大千先生”,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10. 作者为什么说摩耶精舍是张大千先生“精神的巢和心灵的床”?
11. 大千先生说“凡我眼见,皆我所有”,根据上下文解说这句话的含义,并结合你的生活经
历或阅读积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领悟。
【答案】8. B 9. 形象而具体地表现了张大千对绘画的挚爱,对艺术执著、不懈的追求(对
自我的超越);丰富了张大千(鄙弃世俗物欲、追求纯粹高雅艺术)的形象,也反映出传统文化对大千先生的深刻影响,从而深化了文章内涵。
10. ①摩耶精舍自然朴素(充满野趣),富有天地生气(与天地融为一体、与自然贯通);②在
这里大千先生“一任性情”,身心得以放松,吸纳天地之气,视野与胸襟开阔;③它使张大千
先生的绘画灵动、鲜活、自然(充满了情致和美感),涵养了大千先生鄙弃世俗物欲、追求纯
粹高雅艺术的情趣。
11. 第一问:凡“我”眼见的自然美景,使“我”享有心灵或精神愉悦(自由、轻松)(拥有
开阔的视野与襟怀),收获艺术创作的情致与美感。
第二问:“凡我眼见,皆我所有”的含义是,凡是张大千在摩耶精舍花园中欣赏到的美景都
会归属到他的心灵,使其心灵徜徉,同时又会把景致中的情致与美感带到他的画中,耐人回
味。我认为生活中也是如此,当我游览泰山感受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势时,
内心不觉与泰山融为一体,认为我所见到的泰山壮丽的气势都是我心灵的一部分,随后画到
了画中,又把这气魄带到了生活中,开阔的心境成为了我心灵的一部分。我领悟了“凡我眼
见,皆我所有”这句话,一个人是可以把自己的所见奇景带到作品中,同时也可以把景色带
来的感受融入到心灵中,使心境开阔,受益终身。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
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 项,“作者失去画作后心怀遗憾”错误,这里没有遗憾的意思,只是表达大千先生画作的美
感令作者刻骨铭心。B 错误。
故选 B。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段落作用的能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
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
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某一
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往往是推动故事发展,使人物性格更加丰富,形象更加丰满。
由句子“一连两年,终日在那些破败的洞窟中爬上爬下,给洞窟断代编号,还请来藏族画师
协助制作颜料与画布,举着油灯去临摹幽暗洞窟中那些被历史忘却的伟大的艺术遗珍”可以
看出,张大千对绘画的挚爱,对艺术执著、不懈的追求。张大千为了“那些被历史忘却的伟
大的艺术遗珍”,终日在那些破败的洞窟中爬上爬下,反映出传统文化对大千先生的深刻影响。由句子“我们把敦煌的大千先生与这里的大千先生合在一起,就认识到一位大师的精神之本,
也就更深刻地认识到他的艺术之魂”可以看出,张大千鄙弃世俗物欲、追求纯粹高雅艺术,
从而丰富了张大千的形象。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
进行分析理解,此题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解答此题,可从摩耶精舍的特点,摩耶精舍对张
大千先生身心的作用以及对张大千先生创作的影响等方面回答。
由原文“大千先生的故居貌不惊人。一座朴素的门楼静静地立在一条弯弯曲曲上坡的小道边”
和“从墙头上生出的鲜红又秀气的炮竹花,一束束闪闪烁烁悬垂下来,看上去只像是一个喜
好野趣的人家”可知,摩耶精舍自然朴素,富有天地生气;由原文“至于后园,与前边的园
子就大不一样了。来到这里,视野与襟怀都好像突然敞开,满园绿色似与外边的山林相连”
和“这后园一定是大千先生心灵徜徉之地。在园林的营造上,大千先生一任天然,稍加修整
而已,好似他的泼墨山水”可知,在这里大千先生“一任性情”,身心得以放松,吸纳天地之
气,视野与胸襟开阔;由原文“应该说这幅照片泄露出大千先生那些奇妙的泼墨泼彩画的‘天
机’。当然,更泄露出大千先生艺术‘天机’的还是摩耶精舍,这里是他精神的巢和心灵的床”
可知,它使张大千先生的绘画灵动、鲜活、自然;由原文“这里既没有世俗的享乐和物欲的
张扬,没有鄙俗的器物与艳俗的色彩,也没有文化作秀,而是一任自己的性情”可知,涵养
了大千先生鄙弃世俗物欲、追求纯粹高雅艺术的情趣。
【11 题详解】
(1)本题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体会句子含意的原则:①从词语到句子,即
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②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
构特点、修辞手法及句子的语言气势,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③从篇章到语句,即
联系文章主旨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意。
由句子“来到这里,视野与襟怀都好像突然敞开,满园绿色似与外边的山林相连。大千先生
还在园中高处搭了两座小亭,以原木为柱,棕榈叶做顶,得以坐观山色溪光晨晖暮霭林木飞
鸟”可知,这些皆是“我”眼见的自然美景。由句子“这后园一定是大千先生心灵徜徉之地。
在园林的营造上,大千先生一任天然,稍加修整而已,好似他的泼墨山水”“他每作画时间
长,便来院中坐在这椅子上,一边歇背一边赏树观山,吸纳天地之气”“这情致与美感到了
他的画上,一定就是好山水了”可知,这些皆为我所有,使“我”享有心灵或精神愉悦,收
获艺术创作的情致与美感。(2)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明确表达出观点。只有
这样才能围绕观点组织材料,并形成答案。从文本情节引述论据分析,绝对不能离开文本而
漫无边际地去谈,而应该紧密结合文本,并运用文本中的具体情节等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得
出正确的结论。
首先阐述“凡我眼见,皆我所有”的含义,眼见景色皆可成为心灵徜徉的皈依之所,可以开
拓视野与襟怀,成为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认为,大自然中的许多景致都能为人所用,激发
灵感,使作品在物我合一中达到完美境界。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游览泰山的感受。我们
需要揽天地入襟怀的气魄,若只将目光囿于自己,囿于人类社会,岂不失去了领受大自然精
魂的良机?
【点睛】理解句子含义时有些句子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和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
思想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就要联系文章的思想内容,深刻地理解他们的含义。还有的文章或
句子牵涉到的时间久远,反映的时代背景复杂,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具有特定的含义,我们
就要联系当时的背景情况,准确把握句子的意思。
四、默写(11 分)
1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真实再现了陶渊明回归后 悠闲生活,饮酒自酌,倚窗闲坐,小屋陋
室亦是安乐。
(2)今天,我们常用荀子关于雕刻的故事勉励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坚持,再简单的事也难成;只要坚持,难事也一定
可成。
(3)战士们即使战死沙场,永不能回到故乡,也义无反顾,他们为国捐躯的精神永不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代人在城市中打拼,疲惫、辛苦,“压力山大”,有许多人渴望过上陶渊明描绘的田
园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齐威王也是从善如流的开明君主,他接受了邹忌的规劝后,下令广开言路,并设立奖项
奖励纳谏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6)当李白在梦中登上天姥山时,呈现在他眼前 是迷茫的山路,是猛兽泉水的吼叫、轰响,
这动人心魄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7)人们常用杜甫的诗句比喻对别人的关怀真切而无私,比喻给人的教导亲切自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8)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从高耸的滕王阁向下望去,“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是一派富庶景象。
(10)同是写友情,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出了只要朋友间有共同志向,即使分别
也如在身边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李白的《闻王昌
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则表达了对被贬谪的朋友的无限牵挂,让月亮带去自己的一片深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一生常年漂泊,老年病苦孤愁,《登
高》中有两句对其生活状况作了生动的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引壶觞以自酌 (2). 眄庭柯以怡颜 (3). 倚南窗以寄傲 (4). 审容膝
之易安 (5). 锲而舍之 (6). 朽木不折 (7). 锲而不舍 (8). 金石可镂 (9). 出不
入兮往不反 (10). 平原忽兮路超远 (11). 带长剑兮挟秦弓 (12). 首身离兮心不惩
(13). 方宅十余亩 (14). 草屋八九间 (15). 榆柳荫后檐 (16). 桃李罗堂前 (17).
暧暧远人村 (18). 依依墟里烟 (19). 狗吠深巷中 (20). 鸡鸣桑树颠 (21). 群臣吏
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2). 受上赏 (23). 上书谏寡人者 (24). 受中赏 (25). 能谤
讥于市朝 (26). 闻寡人之耳者 (27). 受下赏 (28). 千岩万转路不定 (29). 迷花倚
石忽已暝 (30). 熊咆龙吟殷岩泉 (31). 栗深林兮惊层巅 (32). 好雨知时节 (33).
当春乃发生 (34). 随风潜入夜 (35). 润物细无声 (36). 或取诸怀抱 (37). 悟言一
室之内 (38). 或因寄所托 (39). 放浪形骸之外 (40). 闾阎扑地 (41). 钟鸣鼎食之
家 (42). 舸舰弥津 (43). 青雀黄龙之舳 (44). 海内存知己 (45). 天涯若比邻
(46). 我寄愁心与明月 (47). 随风直到夜郎西 (48). 三顾频烦天下计 (49). 两朝开济
的老臣心 (50). 万里悲秋常作客 (51). 百年多病独登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
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
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
别 字 形 。 注 意 重 点 字 的 写 法 , “ 觞 ”“ 酌 ”“ 眄 ”“ 怡 ”“ 暧
暧”“寡”“谤”“暝”“殷”“悟”“闾阎”“舳”。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
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
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
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
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五、微写作(10 分)
13.请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道完成,150 字左右。
①战国军事家、政治家,与孙武齐名。《吴子》一书反映了吴起的军事思想。书中道,简募良
才,以备不虞;还曰,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兼刚柔者,兵之事也;又云,是以数胜得天
下者稀,以亡者众。在这寥寥数语里,他指出了在军事中人才的重要作用;认为将领带军需
要文武兼备、刚柔相济;强调“慎战”,反对穷兵黩武。这些思想观点都是很宝贵的,对于现
代人仍有重要启示。
读后,请就吴起思想观点中你最有体会的一点,写一段文字,谈谈你的认识感悟,150 字左右。
②某校学生会要成立几个研究性学习专题小组。研究的内容分别是李白、鲁迅、史铁生、《三
国演义》等作家或作品。
请为其中一个研究小组(任选),写一则征招小组成员的启事。
要求 1.内容应包含对作家(或作品)及研究重点,研究意义的简要说明,对应征者的要求和报
名办法。2.语言有个性,具有鼓动意味。3.150 字左右。
【答案】①战国时期的吴起曾书:“简募良才,以备不虞。”明确地指出在军事中人才的重
要性。现如今的社会不也是如此吗?人才于国家仍是十分重要。国际间的竞争,不再是战场
上的厮杀争斗,而是没有硝烟的战争--人才之战。如今世界“霸主”美国,一直以其世界一
流的实验环境吸引了多少科研人员,雄厚的人才资源成了美国称霸世界的资本。中国的两弹
一星、嫦娥登月无不证明着人才的重要。中国的发展需要人才,中国的强大需要更多的人才,只有拥有了更多的人才,中国梦才会更加美满!我们呼吁更多的学子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②征召启事
记得月光下的少年闰土吗?记得看社戏的小伙伴阿发双喜吗?记得那个惹人发笑又让人
心酸的孔乙己吗?对,创造这些人物形象的就是鲁迅。其实,鲁迅不只有欢乐,更懂得苦难。
他以笔为刀作《呐喊》,荷戟寻路独《彷徨》。本组拟将鲁迅小说作为研究重点,感受其艺术
魅力、思想光华与精神力量。诚邀热爱小说并对鲁迅有所了解的同学加盟。
加盟者请于本月 X 日前,将自荐信投入图书馆大厅里的“鲁迅研究组”信箱。
鲁迅研究组
X 年 X 月 X 日
【解析】
【详解】①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是一篇阐述自己观点的微写作。做这道题,分两
步,一是表达观点;二是阐述理由。表达观点及理由的微写作,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篇小
议论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阐述理由应该有理有据,理论分析和事实论证双管齐下,
更为饱满。理论上,可以使用假设论证,因果论证等。
文中开始一句“简募良才,以备不虞”就道出了真谛,无论何时都要对人才加以重用、爱惜。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加强大,牢不可催,才能万年永春,即使遇到强敌劲旅也不怕无将可
用,无人献策导致无力回春!吴起的话告诉我们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重要性,不能有临时抱佛
脚的错误思想。现实中也是如此无论做什么都要学人之长,善于积累经验,虚心向比自己有
经验的请教,壮大自己、提高自己才能在人生路上越过艰难险阻,到达成功的高峰!
②本题考查写应用文的能力。本题要求为一个研究小组写一则征招小组成员的启事。招聘启
事一般都要简单明了,张贴出来的启事一定要清晰,格式要正确。题目要求内容应包含对作
家(或作品)及研究重点,研究意义的简要说明,对应征者的要求和报名办法。语言有个性,
具有鼓动意味,字数在 150 字左右。
例如选鲁迅,可以介绍一下他的作品,《呐喊》《彷徨》等,还有作品中的人物,月光下的少
年闰土,看社戏的小伙伴阿发双喜,惹人发笑又让人心酸的孔乙己。
如果选《三国演义》,可以突出里面的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足智多谋而又心怀天下的诸葛亮辅
佐,还可以提到里面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点睛】微写作的考查要求常常与表达方式、修辞、句式、人称、角度等语言表达联系起来。
从本质上说,微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题。微写作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改写、扩写、缩写、仿
写以及种种片段性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