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零模语文试题
(本套试卷共计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1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练习。
材料一
现在人们提及的碑碣,一般指各种各样的刻石,是一切刻有文字的石刻的总称。但在古
代,碑、碣则是石刻家族众多成员中相互独立的两类。
碑是指长方形的刻石。汉以前的碑是无字的,其用途主要有三种:一是立于祠庙门前,
用来拴祭祀用的牲口;二是立在皇宫中,作为观测日影和计算时间的工具;三是竖在墓旁,
在中间的上部穿一个圆洞,用来把棺材放到墓穴中去。碑上刻字,大概应追溯到西汉晚期,
当时有人在墓前石碑上刻写亡人功绩,便于他人看到。随着此风的盛行,碑的意义也发生了
变化,人们开始把刻有文字的石板称为碑,而不刻文字的石板反倒不能称为碑了。
碣是指圆形的或形状在四方和圆形之间、上小下大的刻石。在唐代,碑和碣还是有区别
的。唐代丧葬制度规定:五品以上官员准许立碑,五品以下官员只能立碣。古代刻石中,极
少有名符其实的碣。有的是名为碑而实为碣,有的则是名为碣而实为碑,天长日久,碑碣就
成为一个概念了,并以此来统称刻有文字的石刻。值得一提的是,碑的出现晚于碣,现存最
早的文字石刻就是碣,其形状上小下大,顶部圆形,底下则是平的,四面近似于四方形,刻
辞就刻在这四个面上。
这些刻辞,最初仅是记录墓中人的姓名、官位、卒葬年月。后来又加入了有关死者的家
世、生平和事业,以及颂扬和悼念的诗铭,文辞逐渐增多,碑文便成为一篇完整的传记,路
人可凭此详细地了解墓主的情况。这种立于墓前的碑,叫做墓碑。
早期的碑还包括由庙门前拴祭祀牲口的石板发展而来的祠庙碑。祠庙碑上所刻文字主要
是记述受祭祀者的德行和功绩。早期碑的作用仅此两种,是因为人们都认为碑是用来纪念过
去的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南北朝时,碑成为一个文体名词,一些刻在碑石上的文章,内容
不再局限于纪念人物,开始有了记事、颂扬功绩的成份。从南唐后主开始,还出现了专门用
来保存书法艺术的碑。至于碑的种类,到了后代,人们把凡是文字石刻,如碣、摩崖、墓志、
经幢等,都包括到广义的碑的范围内。
(选自《谈制论形说碑碣》)
材料二①碑首是碑的最上部分。碑首中间为碑额,是雕刻碑名的地方。早期的碑首和碑面是连
在一起的。唐时,碑首和碑面开始用两块石板刻好后装配而成。此时碑首的宽度、厚度都比
碑身大,使雨雪等不致直接淋至碑身上部,对碑身起到了保护作用。
②碑额下面,长方形的一段叫碑面,也称碑阳。其反面则称为碑阴。有些较厚的碑版,
两边也相当宽阔,可以用来刻字,称为碑侧。一块由碑阳、碑阴、碑侧共同构成的碑版就是
碑身。
③碑文全篇都刻在碑阳上。碑阴一般刻有出资立碑人的姓名,题名款式包括官职、籍贯、
姓名、字和出钱数。有的碑阴则刻有与碑面相关的文献,这一类碑阴文字,凡与碑面有关系
的,除题名外,都称为“碑阴记”。还有许多碑,碑阴原来没有刻字,后人利用这块空白石面,
或磨灭原来的碑阴文字,另外镌刻新的碑文。这种碑,其实两面都是碑面,无所谓碑阴了,
但做著录时,还应以早先所刻为碑面,后代增刻为碑阴。
④有些较厚的碑版,碑侧也常刻有题名。有的碑文过长,碑面刻不完,就在左侧续刻。
但一些名碑的碑侧主要刻着螭龙花草图案,是石刻的艺术装饰。
⑤有些碑碑身沉重,为防止其沉陷,人们就另刻一块长方形或方形的平面石板,刻成一
个突起的槽,把碑石嵌入槽中,竖立在地上,这种底座就是碑座。
⑥碑各部分的大小要根据碑身的尺寸来确定,目的是突出碑身的庄严高大。以碑座为例,
常见的鳌座长度等于碑身宽度的两倍,高度为碑身高度的百分之四十五。
⑦我国碑碣的历史,迄今已有两千年之久了。一些流传在世的碑碣及其拓本不仅对中国
传统文化的保存和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宝贵资料。而且,这些碑文
多为当时有名的书法家所书,篆、隶、行、楷各种书体都有,生动展现了中国文字的发展历
史。尤其是这些碑碣大多摹刻精良,神完气足,风格多样,是人们欣赏书法艺术、临习书法
的范本。此外,古代的石碑还保存了大量具有艺术价值的精美装饰和图案花纹,使碑刻成为
书画俱佳的艺术品。
(取材于《谈制论形说碑碣》)
材料三
纪念碑是特定时期民族文化、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的载体,它的安放场地有一定的特殊
性。这种特殊的场所往往能营造出特定的氛围,让参观者感动、记忆,并受到某种精神感召,
实现自我反省,以独特的方式达到纪念的目的。
我国纪念碑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天安门广场中央的人民英雄纪念碑。1949 年 9 月,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决议,为了纪念在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决定在北京建立纪念碑以纪念他们的不朽功绩。为此,特别成立了
建设纪念碑的专门委员会,并向全国征集设计方案。1951 年 8 月,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将
挑选的三种方案送呈市政府审查。时任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和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的梁
思成先生正在病中,他认为送呈的方案缺点甚多。于是在病床上写信给当时的北京市市长彭
真:“(该方案)无论在整体形体上、台(碑座)的高度和开洞的做法上,与天安门及中华
门的配合上,都有许多缺点。”他认为,天安门是广场上最主要的建筑,人民英雄纪念碑则
是一座新的、同等重要的建筑。它们两个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的象征性建筑。因此,两
者不宜采用类似的形体,否则,二者不能起到相互衬托的作用。梁思成还在病床上提出了自
己的设计方案。北京市政府接受了他的意见和方案,在纪念碑建设委员会进一步的设计下,
完成了纪念碑的设计。纪念碑于 1952 年正式动工,1958 年建设完成。建成的纪念碑碑首采用
庑殿顶形式,碑身高大,用天然花岗石镶面。它坐落在天安门前的广场中心,正如梁思成所
设想的:“可以更好地与庞大、龙盘虎踞、横列着的天安门互相辉映,衬托出对方和自身的
伟大。”
(取材于《中国小品建筑十讲》)
1. 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 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祭祀:“祭”使用部首检字法应先查“示”部,再查六画。
B. 追溯:“溯”的意思是“往上推求或回想”。
C. 名符其实:“符”不可以写作“副”
D. 经幢:幢 读音为“chuáng”。
2. “材料一”最后一段“仅此两种”中的“此”,指代的具体内容是____。
3. 根据“材料一”,下列有关“碑”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汉代以前,碑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是实用性的。
B. 根据唐代的丧葬制度可知,碑的价值高于碣。
C. 南北朝时,碑文已不再用来纪念过去的人物。
D. 现在人们所说的“碑”,可以泛指一切石刻。
4. 根据“材料二”第③段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河北碑阴题名“赵国邯郸宋镇元世二百”可知,此碑为赵国邯郸人宋镇(字元世)出二
百钱捐助而立。
B. 考古发现,西汉人纪信的墓碑碑阳上有“唐立”字样,而碑阴刻有。由此可推知,此碑为
的
。
的唐人所立。
C. 河南的碑阴为宋人刻写的,意味着此碑的碑阳文字已经不是北魏时的原刻了。
D. 少林寺翻修殿宇时,发现嵌在墙上的金代石刻的背面,是唐代的,按著录习惯,前者应为
碑阳,后者应为碑阴。
5. 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碑通常是由碑首、碑面、碑座共同构成的。
B. 碑首的作用就是保护碑身不受雨雪侵害。
C. 碑阴可以刻字,也可以是无字的空白石面。
D. 碑侧是用来题名以及雕刻装饰性花纹的。
6.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碑的文化价值。
7. 下图为天安门与纪念碑的原方案和现方案的对比示意图,请结合此图与“材料二”、“材料
三”的相关内容,具体分析原方案的不足。
【答案】1. C 2. 墓碑的作用是让人们了解墓主人的情况,祠庙碑的作用是记述受祭祀者的
德行和功绩。 3. A 4. D 5. C
6. ①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社会的宝贵资料;②留存了历代书法家的真迹;③展现
了中国文 字的发展历史;④保存了大量具有艺术价值的精美装饰和图案花纹;⑤纪念碑是民
族文化、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的载体。
7. ①碑首较小,没有体现出纪念碑的雄伟;②门洞的设计与天安门相同,不能体现纪念碑的
独特性;③台(碑座)的高度和体积使纪念碑显得瘦小,比例失当。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字义的辨识能力。对常用字的易错音形考查得比较多,所以,
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和字形的识记,也要注意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可以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还可以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
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C 项,“‘符’不可以写
作‘副’”错误,“名副其实”、“名符其实”二者通用。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
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此”属于近指代词,因此,可以从它
的上文来寻找答案。“此两种”在前文中可以找到对应对象是墓碑和祠庙碑,则可以找到这
两者的作用。由原文“这些刻辞,最初仅是记录墓中人的姓名、官位、卒葬年月。后来又加
入了有关死者的家世、生平和事业,以及颂扬和悼念的诗铭,文辞逐渐增多,碑文便成为一
篇完整的传记,路人可凭此详细地了解墓主的情况。这种立于墓前的碑,叫做墓碑。”可知,
墓碑的作用是让人们了解墓主人的情况。由原文“祠庙碑上所刻文字主要是记述受祭祀者的
德行和功绩。”可知,祠庙碑的作用是记述受祭祀者的德行和功绩。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根据‘材料一’,下列有关‘碑’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
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B 项,“碑的价值高
于碣。”错误,由原文“唐代丧葬制度规定:五品以上官员准许立碑,五品以下官员只能立
碣。古代刻石中,极少有名符其实的碣。有的是名为碑而实为碣,有的则是名为碣而实为碑,
天长日久,碑碣就成为一个概念了,并以此来统称刻有文字的石刻。”可知,碑的地位高于
碣,且古代刻石中大多碑碣不分。C 项“碑文已不再用来纪念过去的人物”错误,南北朝时期,
文中只说明了“内容不再局限于纪念人物”,并没有说作用不包含纪念人物。D 项范围扩大,“可
以泛指一切石刻。”错误,由原文“现在人们提及的碑碣,一般指各种各样的刻石,是一切
刻有文字的石刻的总称。”可知,“一切”范围过大,文中只是说文字石刻包括到广义的碑
的定义中,但是还有其他的没有被包含进去,如带有图画的石刻就不能称为碑。故选 A。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
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
然后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
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D 项,“按著录习惯,前者应为碑阳,后者应为
碑阴。”错误,由原文“但做著录时,还应以早先所刻为碑面,后代增刻为碑阴。”可知,按照著录习惯,两面都是碑面的,早先所刻的为碑面,后代增刻为碑阴。唐代在金代之前,
因此唐代的石刻为碑面,金代的石刻为碑阴。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
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
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A 项,“由碑首、碑面、碑座共同构成的。”错
误,由材料二可知,碑由碑首、碑身、碑座组成,碑面只是碑身的一部分。B 项,“是保护碑
身不受雨雪侵害”错误,由材料二可知,碑首作用是雕刻碑名、保护碑身,选项中说碑首作
用就是保护碑身不受侵害范围过小,概括不全。D 项张冠李戴,“碑侧是用来题名”错误,由
材料二可知,碑侧不是用来题名的,碑首才是用来题名的。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
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由原文“一些流传在世的碑碣及其拓本
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存和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宝贵资料。”可
知,碑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社会的宝贵资料;由原文“而且,这些碑文多为当时
有名的书法家所书,篆、隶、行、楷各种书体都有,生动展现了中国文字的发展历史。尤其
是这些碑碣大多摹刻精良,神完气足,风格多样,是人们欣赏书法艺术、临习书法的范本。”
可知,留存了历代书法家的真迹,展现了中国文字的发展历史;由原文“此外,古代的石碑
还保存了大量具有艺术价值的精美装饰和图案花纹,使碑刻成为书画俱佳的艺术品。”可知,
保存了大量具有艺术价值的精美装饰和图案花纹;由原文“纪念碑是特定时期民族文化、民
族情感与民族精神的载体,它的安放场地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的场所往往能营造出特
定的氛围,让参观者感动、记忆,并受到某种精神感召,实现自我反省,以独特的方式达到
纪念的目的。”可知,纪念碑是民族文化、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的载体。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
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材料三第二段中,梁思成提出的缺点有
三个要点,即答题的方向:①整体形体;②台(碑座)的高度;③开洞和天安门中华门的配
合。结合图画和材料二,可以得出结论。首先原有的开洞设计取消了,与天安门中华门相对
独立,保留了独立性,原方案不能体现独立性;其次,纪念碑的碑首原方案太小,材料二说
碑首的宽度、厚度都比碑身大,对碑身有保护作用,同时从整体来看碑首加大使得整体更和谐,纪念碑更雄伟。原方案没有体现出纪念碑的雄伟;最后,台(碑座)的高度和体积,按
照材料二,碑座长度应该约为碑身宽度的两倍,高度应该为碑身高度的百分之四十五,而原
方案显然比例失当。
【点睛】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首先浏览选项标敏感点,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内
容”“艺术特色”等。其次回归原文找对应句,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句,筛选信
息类要注意是否改变了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
据。最后排除定答案,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
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亮字奉叔,琅邪临沂人,晋丞相导之六世孙也。亮以名家子,宋末选尚公主,拜驸马
都尉。齐竟陵王子良开西邸,延才俊以为士林馆,使工图画其像,亮亦预焉。迁中书侍郎、
大司马从事中郎,出为衡阳太守。以南土卑湿,辞不之官,迁给事黄门侍郎。寻拜晋陵太守,
在职清公有美政。时齐明帝作相,闻而嘉之,引为领军长史,甚见赏纳。及即位,累迁太子
中庶子,尚书吏部郎,诠序著称,迁侍中。
建武末,为吏部尚书。是时尚书右仆射江祏管朝政,多所进拔,为士子所归。亮自以身
居选部,每持异议。始亮未为吏部郎时,以祏帝之内弟,故深友祏,祏为之延誉,益为帝所
器重;至是与祏情好携薄,祏昵之如初。及祏遇诛,群小放命,凡所除拜,悉由内宠,亮更弗
能止。外若详审,内无明鉴,其所选用,拘资次而已,当世不谓为能。既而东昏肆虐,淫刑
已逞,亮倾侧取容,竟以免戮。
义师至新林,内外百僚皆道迎,其未能拔者,亦间路送诚款,亮独不遣。及城内既定,
独推亮为首。亮出见高祖,高祖曰:“颠而不扶,安用彼相。”而弗之罪也。高祖受禅,迁侍
中,引参佐命,封豫宁县公。天监二年,转左光禄大夫。元日朝会万国,亮辞疾不登殿,设
馔别省,而语笑自若。数日,诏公卿问讯,亮无疾色,御史中丞乐蔼奏大不敬,论弃市刑。
诏削爵废为庶人。
四年夏,高祖宴于华光殿,谓群臣曰:“朕日昃听政,思闻得失。卿等可谓多士,宜各尽
献替。”尚书左丞范缜起曰:“司徒谢朏本有虚名,陛下擢之如此,前尚书令王亮颇有治实,
陛下弃之如彼,是愚臣所不知。”高祖变色曰:“卿可更余言。”缜固执不已,高祖不悦。
亮因屏居闭扫,不通宾客。遭母忧,居丧尽礼。八年,诏起为秘书监,俄加通直散骑常
侍,数日迁太常卿。九年,转中书监,加散骑常侍。其年卒。谥曰炀子。陈吏部尚书姚察曰:孔子称“殷有三仁,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注】”。王
亮之居乱世,势位见矣。其于取舍,何与三仁之异欤!及奉兴王,蒙宽政,为佐命,固将愧
于心。其自取废败,非不幸也。易曰:“非所据而据之,身必危。”亮之进退,失所据矣。惜
哉!
(取材于《梁书》卷十六)
【注】商纣王无道,微子劝说无用而离开;箕子劝说不听,便披发装疯,被降为奴;比干规
谏而被处死。
8.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延才俊以为士林馆 延:邀请
B. 凡所除拜,悉由内宠 由:经由
C. 亦间路送诚款 间:有时
D. 宜各尽献替 替:废弃
9.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以南土卑湿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闻而嘉之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C. 祏昵之如初 曾不知老之将至
D. 其未能拔者 距其院东五里
10.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亮以名家子,宋末选尚公主:王亮因为是名家子弟,宋末被选拔娶公主为妻
B. 多所进拔,为士子所归:(江祏)多次进宫选拔人才,被士子们所信服
C. 诏削爵废为庶人:皇帝下令削去王亮的官爵,将他废为庶人
D. 其于取舍,何与三仁之异欤:他对于取舍的把握,怎么会与三位仁者如此不同呢
11.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寻拜晋陵太守,在职清公有美政。
②颠而不扶,安用彼相。
12. 根据选文及相关内容,完成(1)(2)题。
(1)王亮死后,谥为“炀子”。《礼记》中说“闻其谥,知其行也”,《逸周书·谥法解》中说
“去礼远众曰炀”,请结合选文,简要说明皇帝赐给王亮这一谥号的理由。
(2)谥号,分为官谥和私谥。如《红楼梦》中“贤孝才德”的【甲】 (姓名),谥号
为贤淑贵妃,此为官谥;如东晋诗人【乙】 (姓名),谥号为靖节先生,此为私谥。13. 姚察认为“亮之进退,失所据矣”。意思是王亮在仕途上的进退失当,在于他失去了所应
凭借的“仁”的标准。你是否同意姚察的观点?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答案】8. C 9. C 10. B
11. ①不久授予王亮晋陵太守,他任职清廉公正,有良好的政治措施。②人跌倒了却不去扶他,
哪里还用得着那个扶助他的人呢(还用那个辅助的人干什么呢?)。
12. (1)“去礼”①祏昵之如初,他却与祏情好携薄。 义师进城时,王亮既不亲自迎接又
不派人表达诚意。 元日皇帝大宴宾客,王亮称病不参加。“远众” 王亮被废为庶人后,隐
居闭门,不与宾客交往。
(2)贾元春 陶渊明
13. 示例之一:同意。王亮在仕途中的进退不符合“仁”的标准。在乱世中,他应该尽到大臣
的职责。他应该像古代的贤士一样,远离那些暴虐的人;他应该像古代的那些贤德之人一样,
想尽办法劝谏残暴之人,哪怕被暴虐者降为奴隶;他应该像那些正直的贤人一样,直言进谏,
阻止暴虐的君主。但王亮却曲意攀附东昏侯,以求自保,失去了大臣应有的气节。
示例之二:不同意。王亮在仕途中的进退,体现了他对“仁”独特的价值追求。他做晋陵太
守时,为官清正公平,被人称为美政,这应是符合“仁”的标准的。当义师进城时,他既没
有亲自迎接又没有派人表达诚心,更表现了王亮士大夫的气节,这也符合“仁”的含义。同
样,王亮不曲意逢迎皇帝的大宴宾客,被削职为民后怕连累他人而屏居的生活,这都表现出
王亮的进退符合“仁”的标准。
【解析】
【8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辨析能力,涉及课本中的重点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
活用、一词多义等。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牢记课本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对活用、通假、古今
异义等特殊词语要多加复习。阅读文言文中,不要死记硬背,要做到字不离句,通过培养语
感以加深理解记忆。
C 项,句意为:也派人从小路去表达真诚的心意。间,(从)小路。
故选 C。
【9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的能力。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古文中部分虚
词的含义及用法,由于受语言环境的影响,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灵活多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
难度。因此,解答时,需要在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加强记忆。
A 项,均为连词,表原因,因为。
B 项,均为连词,表承接,就。
C 项,第一个“之”为“代词,他(王亮)”,第二个“之”为“助词,表取独”。
D 项,均为远指代词,那。
故选 C。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
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
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B 项,“多所进拔,为士子所归”:“进”“归”解释错误。进:推荐;归:归属。句意为:
多次推荐选拔人才,成为士子们的归属。
故选 B。
【11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
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
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
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
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
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寻”,不久;“拜”,授予;“清”,清
廉;“公”,公正。(2)中“颠”,跌倒;“安”,哪里;“相”,扶助。
【12 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
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
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
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1)炀(yáng),古代谥法,去礼远众称“炀”。
“至是与祏情好携薄,祏昵之如初”,即到了这个时候他跟江祏的交情疏远冷淡了,但江祏还
像当初一样对他很亲近;“义师至新林,内外百僚皆道迎,其未能拔者,亦间路送诚款,亮
独不遣”,即仁义之师到达新林,朝廷内外的众多官员都在路上欢迎,那些不能脱身的人,也
派人从小路去表达真诚的心意,惟独王亮没有派遣人去;“元日朝会万国,亮辞疾不登殿,设馔别省,而语笑自若”,即正月初一在朝廷会见各国宾客,王亮推说有病没有上殿,设筵别
省,并且谈笑自如;“亮因屏居闭扫,不通宾客”,即王亮因此隐居闭门,不与宾客交往。
(2)贾元春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嫡
长女,贾珠的亲妹妹,贾宝玉的亲姐姐,贾家四姐妹之首。贾元春谥号为贤淑贵妃,此为官
谥;陶渊明(352 或 365 年—427 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
节”,世称靖节先生。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个性化阅读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
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
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比如不同意姚察认为“亮之进退,失所据
矣”的观点。“寻拜晋陵太守,在职清公有美政。时齐明帝作相,闻而嘉之,引为领军长史,
甚见赏纳” ,即不久授予王亮晋陵太守,他任职清廉公正有良好的政治措施。当时齐明帝作
相,听说后赞扬他,荐举他作了领军长史,特别被赞赏接纳。“义师至新林,内外百僚皆道
迎,其未能拔者,亦间路送诚款,亮独不遣”,即仁义之师到达新林,朝廷内外的众多官员都
在路上欢迎,那些不能脱身的人,也派人从小路去表达真诚的心意,惟独王亮没有派遣人去;
“元日朝会万国,亮辞疾不登殿,设馔别省,而语笑自若”,即正月初一在朝廷会见各国宾客,
王亮推说有病没有上殿,设筵别省,并且谈笑自如;“亮因屏居闭扫,不通宾客”,即王亮因
此隐居闭门,不与宾客交往。这都表现出王亮的进退符合“仁”的标准。
【点睛】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古代在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评
价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往往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叙述清楚,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
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总的来说,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
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
号,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
参考译文:
王亮字奉叔,琅邪临沂人,是晋朝丞相王导的第六代孙。王亮因为是名门家族的子弟,
宋朝末年被选拔娶公主为妻,授予他驸马都尉。齐朝的竟陵王萧子良开设西邸,邀请有才能
的杰出人才来组建士林馆,派遣工匠为他们画像,王亮也参预其中。王亮调任中书侍郎、大
司马从事中郎,调任衡阳太守。因为南方地势低下潮湿,他推辞没有去上任,调任给事黄门
侍郎。不久授予王亮晋陵太守,他任职清廉公正有良好的政治措施。当时齐明帝作相,听说
后赞扬他,荐举他作了领军长史,特别被赞赏接纳。等到齐明帝即位,王亮累迁太子中庶子,尚书吏部郎,他以阐述事情条理清晰而出名,又调任侍中。
建武末年,王亮担任吏部尚书。这时尚书右仆射江祏管理朝政,多次推荐选拔人才,成
为士子们的归属。王亮凭藉身居选部,常常主张不同的观点。当初王亮没有做吏部郎时,因
为江祏是皇帝的内弟,所以和江祏交情很深,江祏为他扩大声誉,王亮更加被皇帝所器重;到
了这个时候他跟江祏的交情疏远冷淡了,但江祏还像当初一样对他很亲近。等到江祏被杀,
众小人违弃教命,凡是拜官授职,全部经由内宠决定,王亮再不能制止。对外好像详细审察,
对内并没有显明的鉴识,他们选拔录用的,仅局限在资历等第上罢了,当时的人们不认为他
们有才能。不久东昏侯(萧宝卷)任意残杀,酷刑已经肆行,王亮依附取悦,最终免于被杀。
仁义之师到达新林,朝廷内外的众多官员都在路上欢迎,那些不能脱身的人,也派人从
小路去表达真诚的心意,惟独王亮没有派遣人去。等到城内安定以后,大家只推举王亮做首
领。王亮出来拜见高祖,高祖说:“人跌倒了却不去扶他,哪里还用得着扶助他的人呢。”却
没有给他定罪。高祖接受禅让登基,任命王亮为侍中,邀请他辅佐朝政,封他为豫宁县公。
天监二年,王亮转任左光禄大夫。正月初一在朝廷会见各国宾客,王亮推说有病没有上殿,
设筵别省,并且谈笑自如。几日后,皇帝召见公卿询问事情,王亮面无病色,御史中丞乐蔼
上奏说这是王亮对皇帝大不敬,讨论判处他弃市的刑罚。皇帝下令削去王亮的官爵废为庶人。
天监四年夏天,高祖在华光殿饮宴群臣,对大臣们说:“朕每天到日斜时仍办理朝政,想
听到理政的得与失。卿等可以说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应该各自尽可能进谏。”尚书左丞
范缜站起来说:“司徒谢朏本来只有虚名,陛下却这样提拔他,前任尚书令王亮很有料理实事
的才能,陛下却如此废弃了他,这是愚臣所不能明白的。”高祖脸色一变说:“卿可再说别的
事。”范缜坚持己见,高祖很不高兴。
王亮因此隐居闭门,不与宾客交往。他遭逢母亲亡故,服丧尽孝道。八年,皇帝下诏起
用王亮为秘书监,不久加通直散骑常侍,几天后迁太常卿。九年,转中书监,加散骑常侍。
那一年王亮去世。王亮的谥号叫炀子。
陈吏部尚书姚察说:孔子说“商朝有三位具有仁德的人,商纣王无道,微子因劝谏不听离
开了,箕子因劝谏最终成为奴隶,比干因规谏而被处死”。可王亮生活在乱世时,权势地位都
显示了出来。他对于取舍的把握,怎么会和三位仁者如此不同呢!等到拥护新朝建立,承蒙宽
容的政治,成为辅助帝王创业的大臣,他本来就会在心里感到惭愧。他自取废弃败亡,不算
不幸。《易经》说:“不是自己应该凭借的东西却凭借了,自己一定会招致危险。”王亮仕途
的进退失当,主要是他失去应该凭借的“仁”的准则。可惜啊!
14.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楚会诸侯鲁赵俱献酒于楚王鲁酒薄而赵酒厚楚之主酒吏求酒于赵赵不与吏怒乃以赵厚酒易鲁
薄酒奏之楚王以赵酒薄故围邯郸。
【答案】楚会诸侯/鲁赵俱献酒于楚王/鲁酒薄而赵酒厚/楚之主酒吏求酒于赵/赵不与/吏怒/
乃以赵厚酒易鲁薄酒/奏之/楚王以赵酒薄/故围邯郸。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
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
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楚宣王会见诸侯,鲁国赵国都向楚王献酒,鲁国的酒淡薄,赵国的
酒醇厚。楚国的主酒吏向赵国索要好酒,赵国不给,主酒吏生气了,就把赵国的好酒调换(成)
鲁国的薄酒,上奏楚王(赵国进献的酒很淡)。楚王因为赵国的酒淡薄,所以(发兵)围攻邯
郸。”
“鲁赵俱献酒于楚王”“鲁赵”主语,之前断开,“楚王”是“献酒”的对象,之后断开;
“鲁酒薄而赵酒厚”“鲁酒薄”和“赵酒厚”句式一致,两者并列关系,之后断开;
“楚之主酒吏求酒于赵”“赵不与/吏怒”,两个“赵”顶真,之间断开;
“赵不与”“吏怒”,前后因果关系,之间,之后断开;
“奏之”,之前省略,前省略“楚国主酒吏”,之前之后断开;
“故围邯郸”,是结果,之前断开。
【点睛】关于断句,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
词是标志。
三、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0 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渔 翁①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②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②欸乃:指渔歌,一说指摇橹声。
15.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以时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晨起,汲水燃竹,日出打渔。
B. 三四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行踪:渔翁不知何时已离岸。
C. 日出之后,“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诗歌的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
D. 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下”一诗风格正相似。
16. 下面诗句与“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中心境不相同的一项是
A.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B.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孟浩然《万山潭作》)
C. 渔翁持鱼扣舷卖,炯炯绿瞳双脸丹。(陆游《渔浦》)
D.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
17. 诗人借渔翁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18. 同样是写渔夫,明代的孙承宗有《渔家》诗写道:“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相较于柳宗元的《渔翁》,你更认同哪一种渔夫形象?
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19.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化用前人诗文是古代诗歌创作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如《渔家》一诗中“好作寒江钓雪图”就
是化用了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而柳宗元的《渔翁》中“岩上无心云相逐”
句,也有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①“________,_______”两句的痕迹。再如王安石的
《桂枝香》中“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化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两句诗:
②“________,________。”可谓:自古人入,又古人出,翻意出新,从而不断有新境界。
既然渔夫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意象,伴随渔夫的“渔歌”也就常常为文人所青睐。比如《岳
阳楼记》中“浮光跃金,③________,________,此乐何极”,表达了面对明丽之境的欢乐;
而《滕王阁序》中④“________,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________”,既传递出身临其境
一般的深切感受,又仿佛状写出一种难以用文字刻画的情境,虚实结合,妙不可言。
【答案】15. C 16. C
17. 《渔翁》诗刻画了一位自由闲适的渔人形象。他饮清湘,燃楚竹,伴山水,唱渔歌,夜宿
晨起,驾船打渔,悠闲淡然。诗人借此表达自己遭贬之后对恬淡安适生活和自由人生的向往
之情。
18. 【答案示例1】:我更喜欢《渔家》诗中的渔翁形象。孙承宗的《渔家》一诗刻画了一位
迫于生计艰辛付出的渔人形象。在寒冷的冬夜,渔人呵着冻僵的手拿起凝结冰雪的竹篙,费
力撑船打渔,无比艰辛。这一形象更符合现实生活,更真实。而柳宗元诗中的渔翁过于闲适,远离世俗,不符合现实生活。
【答案示例2】:更喜欢柳宗元诗中的渔翁形象。柳宗元诗歌刻画了一位自由闲适的渔人形
象。他饮清湘,燃楚竹,伴山水,唱渔歌,夜宿晨起,驾船打渔,悠闲淡然。这一形象符合
古典诗词中渔翁意象的象征意义。《渔家》诗中的渔翁形象只是如实描写,缺少意韵。
19. (1). 云无心以出岫 (2). 鸟倦飞而知还 (3). 商女不知亡国恨 (4). 隔江犹唱
《后庭花》 (5). 静影沉璧 (6). 渔歌互答 (7). 渔舟唱晚 (8). 声断衡阳之浦
【解析】
【15 题详解】
此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包括词句含义的理解、诗句内容的把握和诗
歌语言、手法的分析等。此类题要求学生全面理解诗歌,即多方提取信息把握诗歌的情感,
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和主要手法。同时要清楚各选项的设题角度及常见的设错点。仔细比
对,确定正误。
C 项,“诗歌的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错误,诗歌感情基调无变化,均为“安适淡然”。
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心境异同 能力。答心境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
分析诗歌的心境,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
A 项,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意思: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
千变万化。表达闲适脱俗。
B 项,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意思:我坐在潭边的石上垂钓,水清澈心境因此而悠闲。体
现了诗人心境的悠闲、清静、旷达、淡泊。
C 项,渔翁持鱼扣舷卖,炯炯绿瞳双脸丹。表现渔翁卖鱼的喜悦与急切,与作者对普通渔翁生
活的向往。
D 项,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意思:垂钓归来,却懒得把缆绳系上,任渔船随风飘
荡;而此时残月已经西沉,正好安然入睡。表达闲适脱俗。
故选 C。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
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
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
的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
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
弃诗句。翻译:夜晚时分,渔翁船靠西山停宿。清晨起来,取水燃竹烧火做饭。旭日初升,
晓雾渐散,四周悄然既无人声。渔翁摇橹,欸乃一声,青山绿水映入眼帘。回望天边,江水
滚滚东流。山上白云,悠然自在舒卷。《渔翁》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首山水小诗。全
诗共六句,按时间顺序,分三个层次。“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这是从夜到
拂晓的景象。渔翁是这两句中最引人注目的形象,他夜宿山边,晨起汲水燃竹,以忙碌的身
影形象地显示着时间的流转。“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这是渔翁的行踪:渔
船离岸而行,空间传来一声橹响。“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日出以后,画面
更为开阔。此时渔船已进入中流,而回首骋目,只见山巅上正浮动着片片白云,好似无心无
虑地前后相逐,诗境极是悠逸恬淡。此诗通过渔翁在山水间获得内心宁静的描写,表达了作
者在政治革新失败、自身遭受打击后寻求超脱的心境。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比较诗歌的能力。比较鉴赏这类题给出两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
异同进行分析评价。做这类题要(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
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
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
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先表明自己观点,然后分析。比如喜欢《渔家》诗中的
渔翁形象。《渔家》翻译:撑船篙的手冻僵了,呵气取暖也没有好,冰冷的月光照在船上,只
见一片模糊的雪影。画家们不了解渔人的辛苦,却偏喜欢画在下着雪的寒冷江面上垂钓的图
画。诗的前两句白描了两幅画,一幅是雪月江上风波图,一幅是浪尖捕捞图。在一个雪霁朗
月的冬夜,迫于生计的渔夫撑着小船颠荡在浪尖上。江上北风凛冽,船板上涂满了清冷月光。
遥看岸上厚厚的雪,在月色下闪着模糊的寒光。在阴冷的背景映衬下,凸显出打渔人家的辛
苦。一个“呵”字,一个“提”字,生动逼真,人物神态毕现。呵一呵冻僵的手,试图让体
温来驱走些弥漫的寒气,再拿起结满冰霜的竹篙来撑船,一股凉意直透心底,手还是麻木的,
渔夫艰难的撑着篙,费力的撒着网,生活的小舟随波逐流飘荡着。大凡诗人画家总爱把渔家
生活想象成悠闲恬适,充溢着闲情逸致。因而,在失意于官场仕途,倦怠于羁旅行役时,也
总把渔船钓竿,湖波江浪作为寄情的物象,柳荫船蓬即成了休憩避难的桃花源。在他们笔下,
日月晨昏的渔夫生涯显得轻松舒畅,撒网逐浪的岁月也变得碧波荡漾,其乐无穷。但是,孙
承宗的渔家别具一番情调,道出了渔家的艰难与哀怨,对诗人,画家号为“渔家乐”的时弊提出了诘难。
【19 题详解】
此题考查识记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要求学生在识记时候要以理解为基础进行识记,
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平时对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要多记忆,还要注
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书
写务必规范。此题中需注意“岫”“璧”“浦”的书写。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
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
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
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四、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2 分。
现代文阅读
文化的梅岭
徐怀谦
⑴ 我是嗅着历史深处透出的一缕梅花香,循着苏东坡、文天祥、戚继光、汤显祖等人的
足迹,缔听驿道上“嚼嚼”的马蹄声来到这里的。
⑵ 梅岭,这座横亘于江西、广东两省的重要关隘,这条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古驿
道,这段“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唯一旱路,这个承载过多少繁华,多少无奈,多少血泪,多
少次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就这样开开朗朗,无遮无拦地走到了我的面前。
⑶ 我不无激动地打量着她,发现她比我预想的要青春、靓丽得多。曾经以为这座令无数
流放官员失魂落魄的梅关,一定是荒山秃岭、荆棘丛生;曾经以为这条通往岭南瘴疠之地的
古驿道,一定狭窄陡峭、凹凸不平。然而并不,这里古木参天,绿意葱茏(lǒng),枝叶密
得连阳光都难得渗下来;驿道宽 4 米半,远比我在云南盐津豆沙关看到的“五尺道”要宽阔、
平坦得多。唐代以前,这里只有羊肠小道可供人行,唐开元年间,时任宰相的广东韶关人张
九龄奉旨开辟此驿道,路开通后,“坦坦而方五轨”,大大方便了南来北往的车马;到了明清
时期,这里更是呈现出一派“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的繁荣景象。看
来,“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早在唐代就已经被认识并付诸实践了。
⑷ 很显然,梅岭古驿道是为了发展经济而开通的。谁也没有想到,在这条古驿道上,除
了活跃着大批商贾的身影之外,还走来了一个个被贬岭南的官员,而由于这些官员大多是文
人或儒将,他们于此留下大量情真意切的诗作,从而形成了梅岭独特的贬官文化。⑸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 年)秋,惶恐滩上驶来一艘官船,船头立着一位头戴靛青斜角
头巾、身穿玄色夹袍的老人,他就是 58 岁的苏东坡。他的身旁是儿子苏过、小妾朝云和两个
老女仆。刚刚从定州知州调任英州知州,又再贬为宁远节度副使,惠州安置。苏东坡就要远
离中原,过梅岭,投身那蜚荒之地了。小船在漩(xùan)涡中艰难前行,东坡触景生情,吟
诗一首:“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长风送
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看得出,老人的内心是
郁闷、苍凉的。在赣州盘桓数日后,苏东坡来到梅岭,留下一首《过大庾岭》:“一念失垢
污,身心洞洁净。浩然天地间,唯我独也正。今日岭上行,身世永相忘。仙人拊我顶,结发
受长生。”数日之间,心境为之一变,说明他在梅岭参拜过寺庙的高僧,心中得到了许多的
慰藉(jiè)。
⑹ 7 年之后,苏东坡蒙宋徽宗开恩,奉诏内迁。北归途中,他又一次登梅岭,穿行在古
驿道上。此时正是正月,漫山梅花盛开,东坡精神为之一振,诗兴大发,又写下一首诗:“梅
花开尽杂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在山头的一家村店
休息时,一老翁问苏东坡的随从:“官为谁?”随从答:“是苏尚书。”老翁即走上前来,
向东坡施礼,对他说:“今日北归,是天佑善人也!”东坡听了很受感动,把老翁视为知己,
写了一首《赠岭上老人》,题于村头壁上。诗云:“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问翁
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是啊,苏东坡的红颜知己朝云就没有回来,而是永远留在
了惠州!
⑺《宋史》载,宋代因罪贬岭南的知名官员有 144 名,多为全家南徙,能活着回老家去
的确实不多,如“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就是贬雷州后病死的。
⑻ 与苏东坡心境同样苍凉的还有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万历十一年二月,54 岁的戚继光
受张居正牵连,由蓟镇总兵贬为广东总兵。那是一个清秋时节,他登上梅岭时,一弯明月挂
在天际,他写下这样一首诗:“五岭山头月半弯,照人千古去未还。青鞋芒履途中味,白简
红缨天上斑。姻水情多鸥意惬,长林风静鸟声闲。依稀已觉黄粱梦,却把梅关当玉关。”戎
马一生的他多么希望眼前的梅关是玉门关,他可以出关卫国,战死疆场!然而,这是梅关,
南下是无兵可练的广东。在广东,他除经营军务之外,编篡整理了十四卷本《纪效新书》和
文集《止止堂集》。万历十二年十一月,戚继光被罢官,几经辗转,回到故乡蓬莱,三年后在
孤独凄凉中溘(kè)然长逝,享年 60 岁。
⑼ 除了贬官文化,梅岭留给游客印象最深的就是梅文化了。赤乌四年(公元 241 年),
东吴大将陆凯奉命南征,过梅岭时,正值梅花怒放。他立马于梅花丛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晔,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便折下一枝梅交给驿使,并赋诗一首:
“甲 , 。 , 。”据考证,这是最早赞叹梅岭梅花的诗
句,开创了梅岭梅文化的先河。
⑽ 梅是友谊的见证,更是美丽、刚强、高洁的象征。宋代诗人张道洽《梅岭》诗,赞的
是梅花的美丽:“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何香凝老人 1926
年和 1927 年两度梅岭,咏梅赋诗,写的是梅花的品格:
“乙 , 。 , 。”
⑾ 据说梅岭最美的景致在冬天,踏雪寻梅才别有一番情趣。我乐于赏梅,更乐于品赏这
里的文化。小小一座梅岭所负载的太过悠久太过深厚的文化,显然是需要慢慢行来,慢慢体
悟,慢慢消化的。梅香依旧在,何日可重来?
20. 文中加点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缔听 慰藉(jiè) B. 编篡 溘(kè)然长逝
C. 蜚荒 葱茏(lǒng) D. 苍凉漩(xúan)涡
21.下面的 5 首古诗都是写梅花的,其中有三首摘自上文中的甲、乙、丙空白处,请你按顺序
选出合适的古诗填在空白处。甲: 乙:
A.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B. 南国有高枝,先开岭上梅。临风高挺立,不畏雪霜吹。
C.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树春。
D.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22. 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梅岭关隘“比我预想的要青春、 靓丽得多”?主要运用什么表现
手法?请简要分析。
23.文中既写了苏轼贬官的例子,又写了戚继光贬官的例子,两个例子看似重复,请分析作者
为什么这样组织材料。
24. 作者以“梅香依旧在,何日可重来”收笔,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答案】20. D 21. CB
22. 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先以想象中的“荒山秃岭、荆棘丛生”,“狭窄陡峭、凹凸不平”与亲眼
所见的“环境幽静”“绿意葱茏”“驿道宽阔、平坦得多”进行对比;再用唐代以前的“羊肠小道可
供人行”与唐张九龄奉旨开通驿道后“坦坦而方五轨”,大大方便了南来北往的车马,到明清时
期一派“商贾如云,货物如雨”的繁荣景象进行对比。
23. (1)因为苏轼和戚继光是两个朝代的人,选用不同朝代的例子,表现出贬官文化历史久远;(2)因为苏轼是文官,戚继光是武将,选用不同身份的官员表现出贬官文化涉及对象广
泛。
24. 其一,以“梅香依旧在,何日可重来”收笔,在结构上呼应了前文,使文章首尾衔接,浑然
一体。其二,以“梅香依旧在,何日可重来”收笔,在情感上表达了作者对梅岭深厚的文化的关
注、热爱,想进一步地体悟、消化。其三,使文章言有尽意无穷。
【解析】
【20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字音要结合词语的意思和语境来推测。A 项,缔听(结合,
订立;创立)——谛听(仔细;道理。谛听,仔细地听)。B 项,编篡(cuàn,封建时代特指
臣子夺取君位 )——编纂(zuǎn,编辑,撰述)。C 项,蜚荒(fēi,古同“飞”,指无根据的、
无缘无故的 )——蛮荒(野蛮荒凉)。故选 D。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
识记 A。
【2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要结合语境来填写。甲的前面讲述了诗歌的背景,其中主要信息有“奉命南
征”“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晔”“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便折下一枝梅交给驿使”,由此
可以确定选择 C 项。乙所处语段的中心句是“梅是友谊的见证,更是美丽、刚强、高洁的象
征”,紧接着“张道洽《梅岭》诗”“赞的是梅花的美丽”,那么乙处的诗句应是体现梅花的刚强
和高洁。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2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设题的点很小,主要针对“第③段”,而且是针对其中的一句话“比我预想的要
青春、 靓丽得多”。这句话本身就有暗示,“比我预想”,那么学生要先找到“我”预想中的景象
再找到现实中的景象,两相比较即可得知手法。而对比衬托手法是高考常考的手法,学生应
注意积累,同时要注意其答题的模式,争取多得分。一般为:用……和……对比,突出……;
用……衬托……突出……。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2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选材组材的作用及对作品构思的分析能力。首先要了解材料的内容,然
后回答作者这样选材的意图。可从贬官文化历史长久和贬官文化涉及的对象广泛两方面回答。第④段中有“这些官员大多是文人或儒将”,后面举例说明如果只有文人苏轼,则照应不周,
戚继光是儒将的代表,举两例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2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也可以直接理解为结尾的作用。解答本题可以从
结构、情感、意义、主旨等方面来回答。结构上主要是和上文或标题的呼应,做到首尾圆合;
情感是一般是表达体现了作者……感情;主旨上主要是深化、升华、凸显。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五、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62 分。
25.微写作
《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六部经典名著以其独特的魅力,
为人们所熟知。请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200 字左右。
①有很多人喜欢外出旅行时带上书。如果外出旅行需要从这六本书里选择一本,你会带哪一
本呢?请谈谈你的理由。要求结合书的内容或艺术特点等,言之有理。
②某同学在名著阅读交流会上说:痛苦能让一个人变得坚强;痛苦也能让一个人变得脆弱。
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请从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其相关情节加以说明。
香菱、贾探春(《红楼梦》) 孙少平、田润叶(《平凡的世界》)
华子良、刘思扬(《红岩》) 桑地亚哥(《老人与海》)
天保、傩送(《边城》) 单四嫂子(《明天》)
③这六部作品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情感丰富的人物形象。请从这六部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
形象,以“ ,我看到了你灼热的心”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要求在横
线上填写人物名字,结合书中的具体内容。
【答案】①假如我要乘坐游轮航行在太平洋上的话,我打算带着《老人与海》。海明威是美国
“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在作品中表现了对人生、世界、社会的迷茫和彷徨。因
为我对大海充满着憧憬与希冀,渴望通过这次“出海”,如老人一样,磨炼意志,锻炼“打渔”
技巧,大海对于老人来说象征着茫茫的人生之路,没有方向,需要你自己去定位方向,老人
航行了 83 天之后才打到一条大马林鱼,那种坚持,不放弃的执着让我敬佩,让我随着圣地亚
哥一起出海吧,去寻找一个全新的自己!
②我认为痛苦能让一个人变得脆弱。大佬天保和弟弟二佬傩送都深爱着翠翠,与哥哥商定用
唱歌的方式去争取得到翠翠的爱情。当天保知道弟弟的心思后,内心无法在翠翠与弟弟之间做出选择。也不愿按照乡里的规矩,“来一次流血的挣扎”。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于是
他选择了逃避,借口押船离开了家。结果船出事死去了。他的逃避其实就是他内心脆弱的表
现。二佬十分难过,把哥哥的死归咎于翠翠家,与翠翠家产生了误会。这种误会其实是他内
心脆弱的表现。
③孙少平,我看到了你灼热的心。少平,你好,认识你是在原西县读高中的时候,你从广袤
的黄土地上走来,一身农民后生的装束却掩盖不了精神高贵;你从荒原的街头走来,一卷揽
工汉的铺盖却遮挡不住闯荡新生活的决心与智慧;你从大牙湾煤矿走来,满脸的煤渣勾勒出
的是被生活磨得棱角分明的刚毅的面庞……我看到你灼热的心,那是不甘于平庸,不甘于精
神的贫瘠的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热情期盼,这份激情与憧憬是贫困日子中最宝贵的支撑。
【解析】
【详解】①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全面审清题意,明确题目中的各项要求,
如写作范围、文体、主题、篇幅等。把握材料。大部分小作文为写作者提供了材料,要力求
吃透材料,把握主旨,领悟内涵。这样才能使作文立意准、立意高。《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
哥丰富的人物性格令我佩服,老人出海一连 84 天没有捕到鱼,惊叹老人的贫穷和无奈;老人
不怨天尤人,毅然前往远海,敬佩老人的坚持与倔强;在那个时代,许多渔人不再用传统的
方式捕鱼,效率大增,而老人依然使用几条钓索,一把鱼叉,让人思索他的固执与坚守。优
秀作品中感召人心的人物总令人回味、思量。所以我要带着《老人与海》
②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微写作高效快速成文的关键:1.全面审清题意,明确题目中的各项
要求,如写作范围、文体、主题、篇幅等。2.把握材料。大部分小作文为写作者提供了材料,
要力求吃透材料,把握主旨,领悟内涵。这样才能使作文立意准、立意高。3.内容要精练。《边
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该小说以 20 世纪 30 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
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
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痛苦能让一个人变得坚强;痛苦也能让一个人变得脆弱。
我认为痛苦能让一个人变得脆弱。比如大佬天保和弟弟二佬。
③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能力。三选一,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发挥特长的空间。同时,该题
具体具体提出了概括名著情节、呈现语言风格、展现象征思维等要求,从而强化了对考生能
力的综合考察。针对这一作文题命题趋势,作为复习备考的学生,平时要加强对历史知识、
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强化名著阅读,都是很有必要的。《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是一个积极进
取,敢于拼搏的青年。生在农村,学习相当艰苦,忍饥挨冻,始终不放弃,反而更加勤奋。
小说勾刻他的求学、成长、奋斗、成熟的经历,通过对其周遭社会环境的描写,按照史学家的方式记录了一个时代。从这一点上来看,一沙一世界,一个人即是一个环境,是一个时代
的缩影。他的家庭、爱情、理想、朋友以及命运等等无不包涵在小说中。正因为这样,我们
才从一个平凡的青年身上看到一个平凡的世界。他性格的成功,在于周遭环境及周围人物的
扶持。孙少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点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
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
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
作文(50 分)
26.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题目一:
“跨界”在当下似乎成为了一种热潮:《跨界歌王》《跨界喜剧王》等综艺节目吸引了不
少观众的眼球;赵薇、张嘉译、郑恺等一线明星谱写了跨界创业的故事;互联网巨头阿里巴
巴跨界金融业,开创网络金融;上海交大新增“工科——管理本硕贯通试点班,培养跨界人
才……
对“跨界”现象,你有什么感悟与思考?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 750 字的议论
文。
题目二:
将自己的书贴上特定标签或写上几句话投放到公共场所,如咖啡馆、地铁或公园内的长
凳上……无偿提供给拾取到的人阅读;拾取的人阅读之后,再以相同的方式将该书投放到公
共环境中去。这就是“漂流书活动”。每一位主人都希望自己的书被人带走,想象着它进入另
一些人的世界——和他们发生各种奇妙的联结。这样,一本流动起来的书,便有了它的故事
——书的生命或人的生命,都可能由此变得不再平淡。
请根据上面的提示语,发挥想象,以“漂流书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750 字的记叙文。
要求:立意自定;有形象,有情节,有创意。
【答案】【例文】
题目一:
我谈跨界
《跨界歌王》《跨界冰雪王》等节目的热播,不仅让我们看到名人不同的一面,也让我明
白:“跨界”是一种勇气,是一次创新,也是人生的自我磨练。
敢于跨界是一种勇气。在跨界歌王上,张继科的出现让许多粉丝为之震撼,但也有人表示不解,一个奥运冠军为什么参加这种节目?与我看来,张继科在承受多方压力的情况下,
仍然敢于跨界挑战他最不熟悉的歌唱,这正体现了他的勇气。一个有勇气的人才会敢于去尝
试自己未经历过的事情。平凡的世界里少平独自一人外出闯荡,靠的不就是他不服于困于山
沟里要出去看看的勇气吗?真正敢于去尝试,去探索自己未知领域的人必然是一位勇士,而
太多的人对此指手画脚,其实不也从侧面证明他们缺乏勇气,所以不敢对有勇气去做的人表
示赞同,因此
他们选择了指责。于我看来,敢于跨界的人正是有勇气的人。
敢于跨界是一种创新。跨界不只是指去接触自己未知的东西,同时也包含着去创造,去
改善我们已知的世界。鲁迅弃医从文,但也由此开创了中国的白话文时代。于他而言,这个
跨界是一次创新,也正是由于它的跨界,才使我们国民的弱处被暴露出来。“他从上世纪走
来还将走到下个世纪去”,鲁迅的精神也正是由于它的创新而得来,也正是由于这些数不清的
跨界,才让我们中国不断发展,如果人人都只固守在自己的领域而止步不前,那么中国的科
技将如何推进呢?因此,敢于跨界是一种创新。
敢于跨界,更是人生的一次自我磨练。正是这些跨界,使我们成为了更好的自己,努力
的去开拓视野,接触未知,才能有所收获。古代的帝王莫不样样精通,但他们仍在不断的历
练自我,康熙微服私访体验民间生活,于他而言,何尝不是一次跨界呢?但正是因为微服私
访也让他体会到了普通百姓的疾苦,才能有那盛世。不光帝王如此积极进取之人都应该积极
跨界,对自我进行磨练。
人生不应该平淡无奇,应该有所挑战,有所超越,所以我们应该学着去跨界,试着去跨
界,跨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敢于跨界的人生是强悍的人生,只有勇于跨界,才能实现自我
价值,才能为自己为祖国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题目二:
漂流书的故事
我是《沉默的大多数》。我有一个哥哥,叫《2017,教你玩转中国股市》,还有一个妹妹,
叫《那年夏天遇见你》。为了满足更多人的胃口,主人把我们仨订成了一本书,我被放在最前
面,摆在地铁的流动书架上。
我以为日子会平淡地过去。毕竟,我是社会文艺,有深度有思想,是阳春白雪。他们两
个,一个是不靠谱的成功学,一个是酸死人的言情小说,和我比起来,都是下里巴人。
第一个带走我们的,是一个满面愁容的中年人。他直接跳过了我和妹妹,开始钻研中国
股市。他在地铁上看得津津有味,一副捡到宝的样子,差点坐过了站。我想他只是随便翻翻,很快就会来我这里汲取思想。没想到,他居然把我哥哥粗暴地撕了下来,把我和妹妹扔在一
边的长椅上,扬长而去。我惊呆了,他满面愁容,是因为如此“求钱若渴”吗?
第二个带走我和妹妹的,是个可爱的初中女生。她一定是来向我学习精神文化的,我自
豪地想。没想到,她也跳过了我。她把书带回家,夜里打着手电看小说里少男少女的感情纠
葛,两只眼睛哭肿得像桃子一样。
我有些不解,她怎么会被一本如此没有营养的小说吸引至深呢?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
她居然在语文课上看起了小说。语文老师放下手中的《出师表》,怒气冲冲地抽走了她手里的
书。因为我在最前面,他只看到了我的封面,怒气登时消了大半:“下次别在课上看书。”
女孩如释重负。
“研究”完了《那年夏天遇见你》,女孩把我们放在了一家格调雅致的咖啡馆里。我十分
期待,来这里读书的人想必都是有文化、懂文艺的,他们一定会被我吸引的。这时,一个戴
着黑框眼镜、身穿灰色毛衣的年轻人拿起了我。他看起来非常文艺。我内心狂喜。
然而,他挑了一个光线好的桌子,把我和他的咖啡放在一起拍照!拍一张封面,拍一张
扉页,再拿着我自拍一张。总算拍完了,可以看看我了吧?没想到,他放下我,开始给刚才
拍的照片修图,配字,发朋友圈。我心灰意冷,世界上的人,都不愿意读我吗?
几天后,我和哥哥、妹妹又在公园 长椅上不期而遇。哥哥身上已被荧光笔画满了记号,
书角卷曲,妹妹也被弄脏了不少,只有我,还洁白如新。我心里不禁掠过一丝悲凉。
这时,一只手拿起了我,开始读我。我的故事,似乎要开启新的篇章。
【解析】
【详解】题目一: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
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
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
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题目二: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一要抓住题目中的“题
眼”,即标题中的关键词,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二要注意题目中的前缀或后缀,即标题中的
限制词和修饰语。三要深入分析题目中的“言外之意”,理解题目语言中所包含的象征义、比
喻义、引申义。四是要审准材料选择的切入口。命题作文的审题要求高,命题作文动笔前,
把握题意、找准切入口十分重要。
【审题】题目一:在当下社会,“跨界”现象层出不穷,众多演员跨界当歌手,而歌手又为
尝鲜跨界当演员。很多人说这是一种潮流;也有人认为跨界可以丰富人生经验,但是不能提
的升实力,与其跨界,不如磨练。两个角度分析都可以。
题目二:所给的标题是“漂流书的故事”,要求写成记叙文。标题中的关键词为“漂流书”,“漂
流书”既代表了具体的物品,又代表一种新颖的阅读形式。考生写作中可围绕“漂流书”这
一主体展开想象,文章立意较为多样,可反映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求,反映全民阅读的风尚,
反映纸持阅读与电子阅读的区别,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反映社会进步……写作中可采用
拟人的方式,把漂流书作为第一人称叙述主体,以“我”的自我介绍展开记叙。如“我”名
叫“XXXXX”,被原本的主人放在了公园内的长凳上……以最火漂流书的视角,叙述“我”
在“漂流”过程中看到的人和事等。
【立意】题目一:跨界之我见;我我为跨界王点赞;跨界跨出高水平;跨界不可为;术业有
专攻等等。
题目二:反映全民阅读的新风尚:通过叙写“漂流书的故事”表现大家积极参与阅读的热情。
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友爱:通过叙写“漂流书”在不同的人手中“漂流”的过程中,表达
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友爱的真情。反映社会进步:通过叙写“漂流书”在不同场所“漂流”的
过程中,反映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结构】题目一:标题切题《我谈跨界》,第一段联系材料,表明观点,“‘跨界’是一种勇
气,是一次创新,也是人生的自我磨练”。中间并列段论述,“敢于跨界是一种勇气”“敢于
跨界是一种创新”“敢于跨界,更是人生的一次自我磨练”,认可跨界的行为。最后一段谈到
跨界的意义,“敢于跨界的人生是强悍的人生,只有勇于跨界,才能实现自我价值,才能为
自己为祖国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题目二:命题作文《漂流书的故事》,文章意蕴丰富、构思新巧、细节精彩、语言生动。内容
不同的“兄妹组合”书,在漂流中遭遇了截然不同的命运。故事深刻揭示出当今社会以自我
为中心的普遍心态以及严肃作品所面临的尴尬。文章有讽有忧,更有深情的呼唤和期待,令
人深思。
【素材】题目一:1.盲目跨界,为娱乐消费,会使你丢掉初心。现在娱乐圈极其盛行,跨界歌
手跨界当导师,小品演员跨界去唱歌,说相声的跨界去演戏,并在新行业中都风生水起,这
些现象,我们在荧屏中都屡见不鲜,那他们原来的职业谁去做,他们还会在原来的工作上用
心吗?他们还会守住初心吗?娱乐圈中许多歌手唱歌火不起来,就去参加综艺节目,在节目
上卖弄自己,但绝口不提有关唱歌的事。从此有关他的综艺节目火了不少,但是歌却一直鲜
有耳闻。当然,他最初的职业就被他摒弃了,这是为什么?他被金钱困住了,忘记了自己为
什么出发,忘记自己最初的信仰。 2.守住初心,不去跨界,让自己所在的职业熠熠生辉。在这里不得不说到工匠精神。那些老工
匠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守护发扬自己的工艺,从不跨来跨去,从不改变初心,这才得以让他们
的工作做到最好。日本的一位 70 多岁的老人五十年如一日一直站在锅台旁做料理,即使最简
单最朴素的食材在他的手中,也可以灵巧生动,让食客们赞不绝口。他在台采访当中说道过:
“我五十年只做了这么一份工作,坚持了五十年才能做到这份儿上。”毫无疑问,老人没有
跨界去当另一个菜系的厨子,或者看事态好了去炒炒股票什么的。他只是把一个事情静静的
做到最好,守住了初心,结果他真的没有跨界。
3. 跨界可以使自己经历更多东西。如果说我只喜欢唱歌,那我就一直唱下去而不去学习其他
的东西吗?就宛如木桶原理,我长板很长,但是我的短板却很短,那又有什么用呢?人应该
全面发展阅历,更多的方面,涉猎更多的空间,跨界就是一个很好的媒介,你看那些只擅长
运动的运动员们,他们原本是赛场上的英雄,但到了《跨界喜剧王》的舞台,他们也可以发
挥出最荣耀的一面。他们不仅学会了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东西,还认识了更多的朋友,让自己
的人生都有了新的意义。所以,跨界可以丰富阅历。
题目二:1.待翻到最后一页时,她久久不愿合拢书页。最后她拿起铅笔,在书页上留下一行秀
丽的字:珍惜时光。笔尖的刻画让我感到疼痛,却也让我有了些许安慰。这几道我身上的伤
痕,如若能平复她心里的痛也没什么关系。
2.天明后,她将我带到了一座公园,并为我套上了一件独立奥答疑。分别的时候,他摸索着我
的脸颊。我能看到的只有她抿着的嘴唇,有些伤感。之后的日子,我漂流在不同的地方。稚
嫩的手,苍老的手,粗糙的手,他们都曾触碰过我。有的将我带走,有的将我留在了原地。
身上的痕迹,随着时间,增多了。空下来的时候,我会看着那些字迹,想着与它们主人的相
遇。那个小孩儿看完哭的很伤心;那位老人读的时候双手有些颤抖;那个男人……一路上我
遇到了许多人。与他们的相遇是不同的,是宝贵的。
3.直到那一天,破旧的我被环卫工人捡到,丢尽了垃圾箱。在被送进焚化炉前,我一遍遍回想
着这些。原来我走过的路这样多彩。我是一本书,一本有许多故事的书。
【点睛】题目一: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
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
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
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
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
不要画蛇添足。
题目二:命题就是命制作文的题目,命题作文是根据所出示题目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方式。
命题作文是我国传统的作文方式,至今仍有特殊的价值。它有利于直接体现作文学习的意图,
避免写作偏向某一方面;有利于写作者思想迅速集中,在短时间内朝着一个目标思考;有利
于作文批改和讲评;有利于密切配合阅读,巩固和发展阅读收获。命题作文的写作注意不可
改变题目,一般要求写记叙文,按照文体要求写。此命题作文,附带了一则材料,所以它比
单纯的命题作文多了一个导引过程,体现了新课标的开放性与探究性。一般说来,材料可以
帮助作者审题,起参考作用和提醒作用,因此一定要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