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西南名校联盟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二)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西南名校联盟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二)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ID:441275

大小:589.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届“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二) 理科综合生物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蓝藻和酵母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都有具膜的细胞器 B. 都能通过相关代谢消耗 O2 和生成 O2 C. 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D. 转录的主要场所都是细胞核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 比较项目 原 核 细 胞 真 核 细 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主要 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 胞核,有拟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壁 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 白质 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 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 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 分为多糖 生物膜系统 无生物膜系统 有生物膜系统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DNA 存 在形式 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 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 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 细胞质中: 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在可遗传变 异方式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详解】A、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无膜细胞器,A 错误; B、酵母菌和蓝藻都能进行有氧呼吸消耗 O2,蓝藻进行光合作用生成 O2,酵母菌不能生成 O2,B 错误; C、蓝藻和酵母菌的遗传物质是 DNA,其基本组成单位均是脱氧核苷酸,C 正确; D、蓝藻无细胞核,D 错误。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考生识记细胞结构和功能,明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形态结构 的异同是解题的关键。 2.下列选项,利用了细胞呼吸原理的有( ) ①选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 ②利用醋酸菌在控制通气的条件下生产食醋 ③稻田定期排水 ④被铁钉扎伤后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⑤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 A. 2 项 B. 3 项 C. 4 项 D. 5 项 【答案】C 【解析】 【分析】 常考的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用透气纱布或“创可贴”包扎伤口:增加通气量,抑制致病菌的无氧呼吸; (2)酿酒时:早期通气——促进酵母菌有氧呼吸,利于菌种繁殖;后期密封发酵罐——促进酵母菌无氧呼 吸,利于产生酒精; (3)食醋、味精制作:向发酵罐中通入无菌空气,促进醋酸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进行有氧呼吸; (4)土壤松土,促进根细胞呼吸作用,有利于主动运输,为矿质元素吸收供应能量; (5)稻田定期排水:促进水稻根细胞有氧呼吸; (6)提倡慢跑:促进肌细胞有氧呼吸,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肌肉酸胀。 【详解】①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构成有氧环境,从而抑制厌氧型细菌的繁殖,①正确; ②醋酸杆菌是好氧型菌,其可利用糖类在控制通气(有氧)的情况下,进行醋酸发酵,生产食醋,②正确;③稻田定期排水的目的促进根细胞进行有氧呼吸,防止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过多的酒精对根细胞造成伤害, 利用了细胞呼吸的原理,③正确; ④被铁钉扎伤后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主要是与破伤风杆菌结合发生免疫反应,④错误; ⑤慢跑可以促进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释放大量的能量,使细胞获得较多能量,⑤正确。 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 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理解层次,难度中等,要求学生理解各种用途的原理。 3.人淋巴瘤细胞和人正常淋巴干细胞都能在完全培养基上正常增殖,某科研小组发现 L-天冬酰胺酶能 将培养基中的 L-天冬酰胺分解,为研究 L-天冬酰胺酶对这两种细胞增殖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正常细胞、淋巴瘤细胞、L-天冬酰胺酶、培养基(含细胞生长所需物质)等; 实验步骤: 实验组:培养基+L-天冬酰胺酶+淋巴瘤细胞; 对照组:培养基+L-天冬酰胺酶+正常细胞; 两个组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后,观察细胞生长状况,检测 L-天冬酰胺含量。 实验结果(如下): L-天冬酰胺含量实验分 组 生长 状况 培养基中 细胞内 实验组 抑制 缺乏 缺乏 对照组 正常 缺乏 正常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这两种细胞的增殖方式是不相同的 B. 人的正常淋巴干细胞可能自身能合成 L-天冬酰胺 C. L-天冬酰胺酶可用于治疗人的淋巴瘤 D. 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细胞类型 【答案】A 【解析】【分析】 分析实验:为研究 L-天冬酰胺酶对两种细胞的影响,实验组加入了淋巴瘤细胞,对照组加入正常细胞,该 实验利用了酶的专一性,肿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天冬酰胺,体内已有的天冬酰胺会被 L-天冬酰胺酶分解, 而正常细胞中的天冬酰胺尽管会被酶分解,但自身能够继续产生天冬酰胺,故含量正常。 【详解】A、这两种细胞的增殖方式都是有丝分裂,A 错误; B、由分析可知,人的正常淋巴干细胞可能自身能合成 L-天冬酰胺,B 正确; C、加入 L-天冬酰胺酶后,淋巴瘤细胞被抑制,故 L-天冬酰胺酶可用于治疗人的淋巴瘤,C 正确; D、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淋巴瘤细胞和正常淋巴细胞,D 正确。 故选 A。 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黄化豌豆幼苗生长素的作用可以受乙烯浓度的影响 B. 植物激素是有机物,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C. 赤霉素和脱落酸对果实起相同作用 D. 摘除棉花的顶芽使其多开花结果,与植物激素的调节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一定部位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 有机物;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增大细胞体积促进生长;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 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促进果实成熟;植物生命活动中,各种植物激素 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详解】A、黄化豌豆幼苗中高浓度的生长素会促进切段中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 了生长素促进幼苗细胞伸长的作用,A 正确; B、植物激素是有机物,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B 正确; C、赤霉素促进果实发育,脱落酸促进果实 衰老和脱落,C 错误; D、顶芽合成生长素不断极性运输到侧芽,导致侧芽生长素浓度因积累而过高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表现 出顶芽优先生长,故摘除棉花的顶芽使其多开花结果,与植物激素的调节有关,D 正确。 故选 C。 5.果蝇的野生型和突变型为一对相对性状,受 X 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用一对野生型雌雄果蝇 杂交,因某一亲本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基因突变,子代中出现了一只突变型雄果蝇,下列判断最合 理的是( ) 的A. 该突变型雄果蝇的出现一定是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引起的 B. 该突变型雄果蝇的出现一定是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引起的 C. 该突变型雄果蝇的出现是父本形成配子时发生基因突变引起的 D. 该突变型雄果蝇的出现是母本形成配子时发生基因突变引起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XY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 XX,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 XY,雌性产生含有 X 的卵细 胞,雄性产生含有 X 的精子、含有 Y 的精子,比例是 1:1;含有 X 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性染 色体是 XX,发育成雌性,含有 Y 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性染色体是 XY,发育成雄性。 【详解】A B、该突变型雄果蝇的出现可能是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引起的,也可能是由隐性基因突变 为显性基因引起的,AB 错误; CD、雄果蝇 X 染色体只能来自于母本,故该突变型雄果蝇的出现是母本形成配子时发生基因突变引起的, C 错误,D 正确。 故选 D。 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某草原上蝗虫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其密度的制约 B. 每毫升湖水中有 20 个蓝球藻属于种群空间特征的描述 C. 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D. 人类活动可能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种群的空间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随 机分布、均匀分布、集群分布。 2、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外貌和时间节律,群落中的动植物在垂 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水平方向上有镶嵌分布现象,且其中的动植物的种类也不同。 3、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 速度和方向进行。 【详解】A、草原环境资源有限,蝗虫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其密度的制约,种群数量越接近 K 值,密度对 【 的其增长的制约越强,A 正确; B、每毫升湖水中有 20 个蓝球藻,是种群密度,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B 错误; C、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C 正确; D、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 正确。 故选 B。 7.瘦素可促进脂肪代谢,缺乏瘦素基因的小鼠,体重显著增加导致肥胖。为探究甜菜碱对瘦素缺陷小鼠相关 代谢活动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体重(g) 脂肪 (mmol. g') 血糖 (mumnl L) 对照组(普通饲料+ 纯净水) 0.35 0.0192 10. 7 实验组( 普通饲料+ 甜菜碱水溶液) 5.17 0.0145 7.66 回答下对问题: (1)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其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除脂肪外脂质还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判断甜菜碱和瘦素对小鼠体重和脂肪含量的影响_______________(填“相似”或 “不相似” )。 本实验选择瘦素缺陷小鼠而不选择正常小鼠为实验对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表明食用甜菜碱后,瘦素缺陷小肌细胞膜上葡萄糖的转运蛋白 CLUT4 含量增加,试推测甜菜碱 降低血糖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保温、缓冲减压 (2). 磷脂和固醇 (3). 相似 (4). 要排 除小鼠体内瘦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5). 促进肌肉细胞加速摄取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实验组加入甜菜碱后,脂肪的含量减少,血糖的含量减少,体重却显著增加。 【详解】(1)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其作用有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保温、缓冲减压;除脂肪外脂质还 包括磷脂和固醇。 (2)甜菜碱和瘦素都能促进脂肪代谢,体重增加,故甜菜碱和瘦素对小鼠体重和脂肪含量的影响相似;正常小鼠体内有瘦素,选择瘦素缺陷小鼠而不选择正常小鼠为实验对象是为了排除小鼠体内瘦素对实验结果 的干扰。 (3)食用甜菜碱后,血糖的含量减少,瘦素缺陷小肌细胞膜上葡萄糖的转运蛋白 CLUT4 含量增加,推测 甜菜碱能促进肌肉细胞加速摄取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脂质、血糖调节和探究实验,要求考生识记脂质的分类和作用的基础知识,掌握实 验设计的原则,能对实验进行分析,从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得出正确的结论,难度适中。 8.病原体感染人体后会引起机体产生淋巴因子和抗原一抗体复合物, 这两种物质可能成为致热源引起机体 发热。回答下列问题: (1)淋巴因子是抗原刺激________细胞后产生的。其在体液免疫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抗原和 抗体结合后,可抑制病原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致热源会引起人体的体温升高,其原理是在致热源的影响下,位于_______________中的体温调节中 枢发出冲动,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量_____________,导致产热量增加。当体温维持在 38.50C 时,机体的 产热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散热量。 (3)发热时多喝水有利于体温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T (2). 促进被少数抗原刺激的 B 细胞增殖和分化 (3). 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4). 下丘脑 (5). 增加 (6). = (7). 多喝水有利于增加排尿量和排汗量,从而增加散热量 【解析】 【分析】 1、体液免疫过程为: (1)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 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 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再由 T 细胞呈递给 B 细胞; (2)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3)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2、人体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机制如下:外界 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外界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少,散热少。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 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寒冷时,激素分泌增多,促进细胞代谢加强,增加产热量的激素有肾上腺素、 甲状腺激素等。战栗是骨骼肌的不自主地收缩,不受大脑皮层支配。 【详解】(1)T 细胞接受抗原的刺激产生淋巴因子;体液免疫过程中,淋巴因子能促进被少数抗原刺激的 B 细胞增殖和分化;抗原和抗体结合后,可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2)致热源会引起人体的体温升高,其原理是在致热源的影响下,位于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发出冲动,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导致产热量增加;当体温维持在 38.50C 时,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3)发热时多喝水有利于增加排尿量和排汗量,从而增加散热量 ,因此体温下降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体液免疫和人体体温调节的原理和过程,要求学生掌握体液免疫过程的相关知识, 意在强化学生对体温调节的过程的理解与运用。 9.桑基鱼塘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农业。回答下列问题: (1)在桑基鱼塘中用桑叶养蚕,蚕沙(蚕类)喂鱼,据此分析鱼同化的能量来自于第_______________营养级。 (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通过科学规划.设计大工生态系统,使_____________时,还可以合理地 调整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流动关系,最终使人类受益。 (3)研究者将过量的蚕沙投入鱼塘,会造成鱼塘水体富营养化,浮游藻类大量繁殖,进而引起鱼类缺氧死 亡。导致水体缺氧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答案】 (1). — (2). 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3). 能量 (4). 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导致呼吸作 用消耗的氧气量增加;微生物大量繁殖,导致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增加;浮游藻类大量繁殖,覆盖水体 表面,导致水中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减少,不利于空气中氧气溶解在水中等 【解析】 【分析】 1、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 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能实现物质和 能量的多级利用。 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研 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 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详解】(1)蚕沙中所含的能量是蚕未同化的能量,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桑叶,故鱼同化的能量来自于 第一营养级。 (2)设计大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时,还可以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最 终使人类受益。 (3)研究者将过量的蚕沙投入鱼塘,会造成鱼塘水体富营养化,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导致呼吸作用消耗的 氧气量增加;微生物大量繁殖,导致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增加;浮游藻类大量繁殖,覆盖水体表面,导 致水中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减少,不利于空气中氧气溶解在水中等,进而引起鱼类缺氧死亡。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农业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结合生态系统考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及 。研究意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10.图为某种人类遗传病的系谱图,这种遗传病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只有当两对等位 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同时存在,个体才不患该病。已知图中Ⅰ4 基因型为 AaBB,Ⅱ2 与Ⅱ3 婚配的子代不会患 这种遗传病。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禁止近亲结婚,这是因为近亲婚配会大大增加后代患______________ (填“隐性”或“显性”)遗 传病的风险率。 (2)该病属于人类遗传病中的___________(填“单基因”“多基因”或“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3)患有这种遗传病的人,基因型有_________种可能。 (4)该家系中Ⅱ2 与Ⅱ3 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Ⅲ1 与基因型为 AaBb 的男性婚配, 子代患这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隐性 (2). 多基因 (3). 5 (4). AAbb aaBB (5). 7/16 【解析】 【分析】 该遗传病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只有当两对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同时存在,个体才 不患该病。Ⅰ4 的基因型是 AaBB,Ⅰ3 的基因型是 A_B_,Ⅱ3 患病,肯定有 B,则患者Ⅱ3 的基因型中含有 aa,Ⅱ3 的基因型为 aaB_,又Ⅱ2 与Ⅱ3 婚配的子代不会患这种遗传病,故第Ⅲ代个体的基因型一定为 AaB_, 故Ⅱ2 的基因型必为 AAbb,同时确定Ⅱ3 的基因型必为 aaBB,则Ⅲ1 与Ⅲ2 的基因型都是 AaBb。 【详解】(1)我国禁止近亲结婚,这是因为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 的孩子患有隐性遗传病的机率大。 (2)该遗传病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故该病属于人类遗传病中的多基因遗传病。 (3)只有当两对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同时存在,个体才不患该病,患有这种遗传病的人,基因型有 AAbb、Aabb、aabb、aaBB、aaBb 这 5 种可能。 (4)由分析可知,该家系中Ⅱ2 与Ⅱ3 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 AAbb aaBB;该遗传病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 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Ⅲ1 的基因型为 AaBb,与基因型为 AaBb 的男性婚配,子代的 表现型及比例为不患病(A_B_):患病(A_bb+aaB_+aabb)=9:7,则后代患这种遗传病的概率为 7/16。【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自由组合定律和系谱图的判断,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 质,能根据题干信息“已知Ⅰ4 基因型为 AaBB,且Ⅱ2 与Ⅱ3 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病”,判断Ⅱ2 与Ⅱ3 的基因型。 [生物一选修 1: 生物技术实践] 11.D-阿洛酮糖是近年发现的一种具有特殊 保健功能的新型功能性因子,它具有改善肠道菌群、降低血糖、 抗龋齿等生理功能。 科研人员以重组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对利用固定化细胞技术生产 D-阿洛酮糖进行了 相关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在研究中以 D 一果糖做为底物,说明该重组大肠杆菌能合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酶。 (2)实验中科研人员利用海藻酸钠为载体,说明该实验是用___________来固定细胞的,而该方法一般不 用于酶固定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该方法固定细胞时要在溶化好的海藻酸钠中 加入重组大肠杆菌后进行充分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研究固定化细胞的 pH 稳定性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见图: 该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____________细胞组,在实验中要用到不同 pH 的缓冲液,缓冲液除了能用来控制发 酵所需 pH 外,还能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防止其他做生物的污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细胞固定化要 _________________ 条件下进行。根据实验结果,该实验的结论是固定化细胞比游离细胞的 pH 稳定性高, 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催化 D-果糖转化为 D-阿洛酮糖 (2). 包埋法 (3). 酶分子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4). 使其混合均匀 (5). 游离 (6). 维持发酵过程中 pH 的稳定 (7). 严格的无菌 (8). 在一定 pH 范围内,随 pH 值改变,固定化细胞酶活性变化幅度显著低于游离细胞的 【解析】 【分析】 固定化技术包括包埋法、物理吸附法和化学结合法(交联法);由于细胞相对于酶来说更大,难以被吸附或 结合,因此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细胞在多步酶促反应中发挥连续催化作用,但如果反应底物是大分子物 质,则难以自由通过细胞膜,从而限制固定化细胞的催化反应;由于酶小,容易从包埋的材料中漏出,采 用物理吸附法和化学结合法,固定化酶的优点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可以反复利用。 【详解】(1)科研人员利用固定化技术生产 D-阿洛酮糖,以 D 一果糖做为底物,说明该重组大肠杆菌能合成催化 D-果糖转化为 D-阿洛酮糖的酶。 (2)实验中科研人员利用海藻酸钠为载体,说明该实验是用包埋法来固定细胞的,而该方法一般不用于酶 固定化的原因是酶分子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用该方法固定细胞时要在溶化好的海藻酸钠中加入重组 大肠杆菌后进行充分搅拌的目的是使其混合均匀。 (3)为研究固定化细胞的 pH 稳定性,故该实验中的实验组为固定化细胞,对照组是游离细胞;在实验中 要用到不同 pH 的缓冲液,缓冲液除了能用来控制发酵所需 pH 外,还能维持发酵过程中 pH 的稳定;为了 防止其他做生物的污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细胞固定化要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在一定 pH 范围内,随 pH 值改变,固定化细胞酶活性变化幅度显著低于游离细胞的,故固定化细胞比游离细胞的 pH 稳定性高。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固定化细胞技术的过程及意义,要求考生识记固定化细胞和固定化酶技术的区别, 从维持 pH 稳定方面掌握固定化细胞的优点,属于识记理解能力的考查。 [生物一选修 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布鲁菌病是一种由 布鲁菌引起的人鲁共患传染病,简称布病。为研制快速检测布病的产品,科研人员对 布鲁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进行了相关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布鲁菌单克隆抗体能用于布病的检测,其原理是依据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 (2)在制备布鲁菌单克隆抗体时,要先在小鼠体内注射布鲁菌的脂多糖(LPS), 才能在小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中形成相应 B 淋巴细胞,注射 LPS 后能形成相应 B 淋巴细胞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获得相应 B 淋巴细胞后,要将其与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融合,并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进 行筛选,在该培养基上_____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____的细胞都会死亡,从而可筛选出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的杂交瘤细胞。 (4)利用杂交瘤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获得单克隆抗体后,可用该抗体分别与布鲁菌和其他细菌的裂解抗原进 行反应,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该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强。 【答案】 (1). 抗原能和特异性抗体相结合 (2). 脾 (3). LPS 属于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后可使小 鼠产生免疫反应 (4). 骨髓瘤细胞 (5). 未融合的亲本 (6). 融合的具有同种核 (7). 既能迅速大 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 (8). 该单克隆抗体只能与布鲁菌裂解抗原发生反应,而不能与其他细菌的 裂解抗原发生 【解析】 【分析】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首先用特定抗原注射小鼠体内,使其发生免疫,小鼠体内产生具有免疫能力的 B 淋巴细胞;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将 B 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两次筛选: 第一次筛选:利用特定选择培养基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即 AB 型细胞(A 为 B 淋巴细胞,B 为骨髓瘤细胞),不需要 A、B、AA、BB 型细胞;第二次筛选:利用多孔板法和抗原-抗体杂交法筛选,获得产生特 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最终筛选获得的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能无限增殖并能分泌特异性抗体,最后从培养 液或小鼠腹水中提取单克隆抗体。 【详解】(1)布鲁菌单克隆抗体能用于布病的检测,其原理是依据了抗原能和特异性抗体相结合的特性。 (2)在制备布鲁菌单克隆抗体时,要先在小鼠体内注射布鲁菌的脂多糖(LPS), 才能在小鼠的脾细胞中形 成相应 B 淋巴细胞;注射 LPS 后能形成相应 B 淋巴细胞的原因是 LPS 属于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后可使小 鼠产生免疫反应。 (3)在获得相应 B 淋巴细胞后,要将其与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并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在该 培养基上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从而可筛选出具有既能迅速大量繁殖, 又能产生专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4)利用杂交瘤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获得单克隆抗体后,可用该抗体分别与布鲁菌和其他细菌的裂解抗原进 行反应,若该单克隆抗体只能与布鲁菌裂解抗原发生反应,而不能与其他细菌的裂解抗原发生,则说明该 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强。 【点睛】本题在考查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同时考查体液免疫,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属于考纲中识记、理 解层次的要求。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