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易错点大集合
易错点一 对地图三要素理解不清
易错分析:
(1)忽视图中的指向标,仍然按照“上北下南”的方法判断方向;
(2)对比例尺理解错误,不清楚比例尺的缩放状况。
同学们在复习中要关注以下相关知识:
一、如何在地图上确定方向
1.在一幅地图上判断方向,首先要看是否有经纬网或指向标,如果有经纬网,则根据经纬
线的走向判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如果有指向标,则根据指向标的箭
头方向来判断(一般箭头指向北方);在没有经纬网和指向标的情况下,按照一般规律来判断
(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在有经纬网或者指向标的情况下,由于其方向与普通情况不一致,同学们极易判断错误,
判断时可转换试卷或者书本的角度,使其与我们习惯的方向一致(即面对地图,上侧为北方),
然后进行判断。
3.以上情况为平面上方向的判断。在宇宙空间中,如地球公转示意图中,只有东西方向,
且方向根据地球公转的情况来判断(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二、比例尺复习点睛
1.比例尺的缩放
地图比例尺缩放的计算中常出现“放大(缩小)”、“放大到(缩小到)”和“放大了(缩小了)”
等问题。比例尺“放大到”原先的几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几;“放大”几倍或“放大了”几
倍是比原比例尺多了几倍。例如:“放大到”2 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 2;“放大”或“放
大了”2 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 3。同样,原比例尺“缩小”或“缩小了”1/5,则原比例
尺乘以 4/5;“缩小到”1/5 就是原比例尺乘以 1/5。
2.图幅的缩放
图幅的缩放是面积的缩放,而比例尺的缩放是长度的缩放。例如,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
尺的 2 倍,则图幅面积放大到原图面积的 4 倍。
3.实地范围和纸张大小已定,绘制地图时要求确定比例尺的大小其方法是先用纸张的长度除以实地长度,得出长度比例尺,然后用纸张的宽度除以实地宽度,
求出宽度比例尺,然后比较长度比例尺和宽度比例尺的大小,只能选用较小者或比较小者更
小一些的比例尺,而绝不能采用大于较小者的比例尺。
例如:用长和宽各 1 米的纸张绘制中国地图,可根据纸张长度和中国东西距离(约 5200 千米)
求出长度比例尺为 1∶5200000,根据纸张宽度和我国南北距离(约 5500 千米)求出宽度比例
尺为 1∶5500000。然后可以得出在这张纸上绘制的中国地图比例尺不得大于 1∶5500000。
4.比例尺的大小与坡度大小、风力大小的关系
(1)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2)等压距和等压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
(3)等高(压)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时:等高距(等压距)越大,坡度越大(风力越大);
等高距(等压距)越小,坡度越小(风力越小)。
5.比例尺的大小是指其比值的大小,即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同样的图幅表示的实际范
围越大,其内容就越简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同样图幅表示的实际范围就越小,其内
容就越详细。
易错点二 等值线弯曲状况判断不准
易错分析:
学生易对影响不同等值线弯曲的因素没有理解和掌握,且不能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来分
析问题而出错。
在复习中药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一、等值线的弯曲凸起部分一般都符合“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高低变化规律
如果记忆不牢或者怕记忆不准确,可采用下面两个方法来确定:
(1)垂线法
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的两侧作各等值线的垂线,方向是从高值指向低值。若箭头向中
心辐合,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
侧相比,为高值区。
(2)切线法
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的数值大小。若切点
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为低值区;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为高值区。二、等值线的特征
1.同线等值:即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等值线,在同一条线上,其地理特征的数值相等。如同
一条等高线上,海拔相等;同一条等震线上,烈度相等。
2.等值线应为闭合曲线:任何一种等值线,都应是闭合的曲线,虽然在图中可能看到不闭合,
这是因为受图幅大小的限制,如果图幅非常大的话,它一定是闭合的。
3.等值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由于一条等值线上的值是固定的,因此同一个点只可能在
某一条等值线上,但等高线在陡岸处可能重合。
4.等值线密集的地方,表示该地理要素在单位距离内的变化幅度较大,反之则较小。如果
是等高线,则坡度较大;如果是等压线,则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如果是等降水量线,则降
水的变化幅度较大。
易错点三 经纬网的特点不能灵活运用
易错分析:
(1)对经纬线的长度变化特点判断不清,容易受视觉的误导,误以为相邻两条经线在不同纬
度间隔的距离相等。
(2)不能正确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3)方向判断错误。图中经纬线均为曲线,极易使同学们形成视觉误差。
(4)对有关地球运动部分的时间计算和太阳高度等内容判断错误。
解答有关经纬网判读的试题应注意以下内容:
一、经纬网地图上的长度
1.所有的经线都是等长的半圆,理论上讲为赤道长度的一半。而纬线的长度则是从赤道向
两极递减,赤道最长,南北纬 60 度的纬线圈为赤道长度的一半。
2.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 1°的地点间隔的实际距离是 111 千米(也有的教辅上是 110 千米,
做题过程中同学们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简单的进行计算,下同)。同一纬线上,经度相差
1°的地点间隔的实际距离是 111 千米×cosθ(θ 为该纬线的度数)。
3.根据上述内容可以推断出,相邻纬线之间的长度间隔相等;相邻经线之间的长度间隔不相
等,在赤道处最大,在极点处为 0(这点在圆柱投影图中尤为重要)。
二、根据经纬网或者经纬度判断方向1.在有经纬网或者经纬度的情况下,南北方向可以直接根据纬度判断,较为简单。难点是东
西方向的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无论南北半球都是自西向东,两点间判断方向要取最短距离,
即两点间的劣弧段。也可按照经纬度来判断,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把两地经度相加,
如果两地经度和小于 180°,则东经的地点在东边,西经的地点在西边;如果两地经度和大
于 180°,则东经的地点在西边,西经的地点在东边;如果两地经度和等于 180°,则两地
互为东西方向,即说两地任意一地点在东边,另一地点在西边均可。
2.在以极地为中心的俯视图中,应该按照地球自转方向来确定东西方向(注意按照劣弧的方
向来判断);而就南北方向来说,不能直接按照两地的纬度去判断,应该注意沿线运动中,
其南北方向有一个转折点(即从极点做该线的垂线,垂足丙为转折点),从经过转折点的前
后分别找出其运动的南北方向。
三、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的判断
球面上任意两点的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
我们常见的大圆主要有三类:经线圈、晨昏圈和 0°纬线圈即赤道。如果所讨论的点位于
这三个圈上,则其最短航线可以确定,按照两点间的劣弧判断即可。
1.若两地经度差等于 180°,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过两极点为最短航程,具体又
分为三种情况:
(1)同位于北半球,最短航线方向一定是先向北,过极点后再向南;
(2)同位于南半球,最短航线方向一定是先向南,过极点后再向北;
(3)两地位于不同半球,这时需要讨论,确定过哪个极点的为劣弧,再进行分析。
2.两地经度差不等于 180°,则过两点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与经线圈斜交,最短航程不
经过两极点,而是向两极方向靠拢,可分为两种情况:
(1)甲地位于乙地的东方,从甲地到乙地的最短航线方向为:同在北半球,先向西北再向西
南;同在南半球,先向西南,再向西北;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方法同上。
(2)甲地位于乙地的西方,从甲地到乙地的最短航线方向为:同在北半球,先向东北再向东
南;同在南半球,先向东南,再向东北;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方法同上。
易错点四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不准
易错分析:
一是不会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
二是不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相对高度;三是不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
四是习惯性地认为站在高的地方一定能够看到低的地方。
复习时要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常见规律及综合运用
1.数值计算和数值规律
(1)同线等值,邻线可等值也可相差一定值。等高距全图一致。
(2)两点间的数值差,有如下三种情况:
①两点都在等值线上,则两点数值确定,数值直接相减;
②如果一点在线上,一点不在,则在线上的点数值确定,不在线上的点数值不确定,为一
范围,则求出的数值差也是一范围;
③如两点都不在线上,则数值都为一范围,则求出的数据差也为一范围,且两个范围相减时,
其中一个范围的大值减另一个范围的小值,前者的小值减后者的大值。
注:若有等值线重合如等高线的陡崖处,计算数值差与此方法相同,也可由此得出以下公式:
①陡崖顶部的绝对高度(H)计算公式为: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