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 2020 届高中毕业生五月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2020.5.25
本试题卷共 10 页,22 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
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
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
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下,城市生存焦虑表现在各个方面。究其原因,社会的转型升级带给个人的“成长阵痛”首当其冲。
复旦大学唐亚林教授认为,当今中国是一个大转型时代,主要表现出三个基本特质:第一,面临着百年未有之
大变局;第二,高流动性的社会:第三,经济社会、社会文化价值、社会生活方式都面临着大转型。清华大
学教授邹广文则突出强调了经济社会原因,即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过程中人们焦虑心态产生的原因。中
央编译局薛晓源突出强调了当下社会的科技发展对焦虑产生的影响。
事实上,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焦虑的生成具有必然性。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晏辉就指出,真正的焦虑起源
于人本身,即入们需求的多样性与能力的有限性的矛盾。他进一步指出,解构焦虑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有三
个:一是现代化导致对本体论的追问被重新提出;二是变动性导致人们身份的断裂;三是人和人之间伦理共
同体的解体,导致人们希望建构命运共同体。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董慧通过“地方性”这一概念强化了晏辉教授对命运共同体建构的论证。她指出,以
资本与理性为主导的城市化,造就了抽象化、物质化、功能化和不均衡的城市生存空间。“地方意识”与城
市生活空间的文化性、价值性、差异性和生活性具有深刻的关联,从根源上解决焦虑问题,需要通过现代意
义上“地方”的回归,重建当代城市人的精神家园。
针对当代社会出现的普遍焦虑,党的十九大报告已经作出了具体安排,突出表现在情感治理模式和社区
情感治理模式方面,强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上海大学教授贾文娟强调了情感治理对社会焦
虑情绪的治理意义,指出:在娱乐性劳动中,管理者通过关系工作、情感工作、情怀工作将高强度劳动转化
为令人愉悦的娱乐。劳动控制依托于关系、氛围、情怀等曾处于辅助地位的文化性因素,劳动者在意识形
态化的现实中追求自己的剩余快感,最终使劳动者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劳动之中。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强调,心理上的负担和脆弱导致根本性的焦虑,与焦虑相关的是城市生活的脆弱。
年轻人与中产阶级在城市生活中面对梦想之焦虑、现实之焦虑、情境之焦虑。“但四十年的改革发展为我
们超越焦虑提供了可能,这种中国式的乐观主义实际是我们超越焦虑的内在的动力。蓬勃向上的社会发展,
为所有中国人提供了美好期待,焦虑在此意义上转化为了前进的动力。”
解决焦虑问题,归根结底得回到自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指出,不光现代人有焦虑,纵观中国古代
几千年的历史,焦虑无处不在。与其说焦虑是一种需要克制和避免的情绪,不如学会在焦虑中成长。北京师
范大学沈湘平教授也表示,焦虑是生存性的,是不可能避免的,焦虑在当代社会不可能完全解决。但事实
告诉我们,我们是在一种不可避免的生存焦虑当中追求和创造美好生活。我们总有一些方法能让焦虑少一
点,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摘编自光明网《积极对待现代社会焦虑,化焦虑为前进动力》)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复旦大学唐亚林教授和清华大学邹广文教授一致认为,焦虑的产生有经济社会方面的原因。
B. 上海师范大学晏辉教授认为,从哲学角度看,焦虑的产生有必然性,焦虑本质上源于人自身。
C.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认为,社会发展带来的美好期待在某种意义主使焦虑转化成了前进的动力。
D.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认为,从历史角度看,焦虑具有历史性,从古至今,焦虑无处不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主要从焦虑产生的原因解决焦虑的方法等层面对“城市生存焦虑”这一话题进行了阐释。
B. 作者在论证过程中转述了诸多学者的看法,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而且使文章富有学术色彩。
C. 文章从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哲学管理、心理、历史等视角探讨焦虑问题,视野开阔,立论高远。
D. 文章结尾提到,焦虑是生存性的,是不可避免的,这与全文有逻辑相悖、自相矛盾的嫌疑。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虽然主要探讨的是当下城市生存的焦虑问题,但社会转型升级给农村带来焦虑情绪也是不可避免的。
B. 建设具有“地方意识”“地方性”的城市文化,重建当代城市人的精神家园,可以从根源上解决城市焦
虑问题。
C. 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如果善于利用关系、氛围、情怀等文化因素,那么劳动者的焦虑情绪可能得到缓
解。
D. 焦虑的解决本质在内因,归根结底需要回归到自身。所以,在当代社会中焦虑是不可能得到完全解决的。
【答案】1. B 2. D 3. D
【解析】
【分析】【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
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
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篡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
B 项,“上海师范大学晏辉教授认为”错。从原文第二段“事实上,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焦虑的生成具有必
然性。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晏辉就指出,真正的焦虑起源于人本身,即入们需求的多样性与能力的有限性的矛
盾”可以看出,原文是从哲学角度看,焦虑的生成具有必然性,这是作者的观点,而不是上海师范大学晏
辉教授的观点。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
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
的类型。
D 项,“这与全文有逻辑相悖、自相矛盾的嫌疑”错。文章结尾提到,焦虑是生存性的,是不可避免的,不
与全文逻辑相悖,也没有自相矛盾的嫌疑。前文提到焦虑产生的原因以及应对的方式。从古至今,焦虑一
直存在,我们不可能完全摆脱它,但是我们可以适应它,在不可避免的的焦虑中创造美好生活。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
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
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D 项,强加因果。从原文最后一段“解决焦虑问题,归根结底得回到自身”、“其说焦虑是一种需要克制和避
免的情绪,不如学会在焦虑中成长”、“我们是在一种不可避免的生存焦虑当中追求和创造美好生活。我们
总有一些方法能让焦虑少一点,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可以看出,文章只是针对解决焦虑问题回归自身引发
阐释和思考,焦虑问题想要解决要回归自身,与焦虑问题不可能得到完全解决没有因果关系。
故选 D。
【点睛】
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辨析题目的陷
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
型:
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篡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
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意思而凭空捏
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
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
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绝对的情况。
八,答非所问。指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
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智慧城市建设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城市管理与运行
效率,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新引
擎,一经提出就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如今,“智慧”概念已渗透到城市的各个领域,如智慧交通、
智慧医疗、智慧环保、智慧社区等,不断提高着城市居民的幸福感。
实际上,智慧城市这一概念问世时间尚短,智慧城市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未来发展方向还需要深入
研究。针对我国城市发展现状,可以探索一种智慧城市建设新模式一超时空发展模式。它是指利用现代信
息技术,冲破地域阻隔,跨越时间局限,打造一种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虚拟生活模式,以提高居民生活
质量和城市运行效率。在超时空发展模式中,通讯代替交通成为城市运行系统的枢纽,居民既可减少出行,
又可摆脱地域束缚,学习、工作和生活变得非常方便。同时,通讯技术与空间信息技术的结合与发展,会
让城市物流由物质资料实体流动向信息化流动转变,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
城市物流发展水平。
(摘编自文丰安、葛南南《智慧城市建设新理念》)
材料二:
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推进城市治理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手段创新,
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这在疫情防控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比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子公司承担了浙江省际疫情检查站点的软件部署及现场设备搭建任务,平均每天监测车辆 3000 多台 9000
余人次,发挥了智慧检查站助力疫情防控的作用。又如,“杭州办事服务”APP 第一时间上线“防控疫情”板块,让疫情公开透明。再如,江苏苏州吴中区运用智慧城市“大脑”,为人民群众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
提供线上平台,使得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享受政务服务,减少了人口聚集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智慧城市可以通过城市“大脑”实现公共数据集中汇聚,建立健全跨部门数据共享流通机制,既高效
调动资源,又优化政府治理。从当下看,通过系统建设智慧城市,可以有效降低人员聚集,避免人工传递
数据而产生的错误、延迟等问题,也可以提前研判预警、有效防控疫情;从长远看,则可以全面促进城市
治理升级、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就此而言,各地政府不妨立足当前,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助力疫情防控;更
着眼长远,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促进政府治理升级、经济结构优化。
(摘编自钟山《“智慧城市”建设助力疫情防控》)
材料三:
目前,全球 16 项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均出自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其中 4 项标准被 16 个联合国机构共
同组建的“合作共建可持续智慧城市全球举措”(U4SSC)所采用,成为迪拜、新加坡等 40 多个试点城市的
评估标准。
据介绍,这 16 项国际标准,涵盖技术框架、城市综合管理、水管理等多项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从城市的人居环境、政府公共服务和办事效率、经济等 3 个方面进行考量,涉及城市公共服务、产业发展、
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水电气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就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标准,“更符
合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城市标准体现了中国在新兴领域国际标准化的发展实力,以
及在国际竞争中弯道超车的雄心,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烽火科技’作为央企,应该在这个领域起到和自
身地位相称的作用。”牵头制定这 16 项国际标准的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室主任桑梓勤博士说,
智慧城市是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烽火科技”发展转型过程的战略重点,是从“通信专家”成为“信息化
专家”的内在需求,“智慧城市是国家新常态中经济转型的核心重点,汇集了所有经济领域和技术领域的
迫切需求和最新成果”。
(摘编自胡琼之、张华《全球 16 个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均出自武汉》)
4. 下列不属于“智慧城市”概念被渗透利用的一项是( )
A. 对城市交通信号灯进行信息化改造升级,有效减缓了城市交通拥堵。
B. 教育部门借助即时通讯平台组织网上教学,在抗疫期间实现了停课不停学。
C. 小区服务人员通过电话逐户查询在家隔离居民的健康信息减少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D. 居民使用能记录电能消耗、即时传送信息便于监控和自动缴费的电表。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管理与运行效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我国制定相关国际标准时既关照了发展
中国家的实际,也考虑了全球共享。
B. 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基础,借此实现城市公共数据的汇集、共享、流动,当前智慧城市中通讯已成为城市运行系统的枢纽。
C. 疫情信息的有效传递、沟通、公布,对疫情防控起到了较好作用,从长远看,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和数字
经济发展有赖于智慧城市建设。
D. 制定出新领域的国际标准,体现了我国相关方面的实力和抱负。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制定的 16 项智慧
城市国际标准体现了中国贡献,促进了经济发展。
6. 请结合材料,概括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取得的成效。
【答案】4. C 5. B
6. ①“智慧”概念已渗透到城市的各个领域,不断提高着城市居民的幸福感。②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了城市
治理创新,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③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提高了疫情防控的效率。④制定了诸多智慧城市国
际标准,部分被全球智慧城市建设共享。
【解析】
【分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
要求选出“不属于‘智慧城市’概念被渗透利用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
比对,做出判断。
C 项,“小区服务人员通过电话逐户查询在家隔离居民的健康信息”中,电话查询属于传统信息手段,没
使用智慧信息技术。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
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B 项,“当前智慧城市中通讯已成为城市运行系统的枢纽”错误,根据材料一中“在超时空发展模式中,
通讯代替交通成为城市运行系统的枢纽”可见,“通讯代替交通成为城市运行系统的枢纽”属于未来“超
时空发展模式”阶段,目前还未实现。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结合文中相关信息进行概括,根据题干要求,回到
原文中筛选关键信息,分点概括作答即可。根据材料一“如今,‘智慧’概念已渗透到城市的各个领域,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环保、智慧社
区等,不断提高着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可概括出第①点;
根据材料二“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推进城市治理制度创新、模式创新、
手段创新,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可概括出第②点;“这在疫情防控中得到了充分
体现。比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子公司承担了浙江省际疫情检查站点的软件部署及现场设备搭建任务……
发挥了智慧检查站助力疫情防控的作用。又如,‘杭州办事服务’APP 第一时间上线‘防控疫情’板块,
让疫情公开透明。再如,江苏苏州吴中区运用智慧城市‘大脑’,为人民群众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提供线
上平台,使得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享受政务服务,减少了人口聚集和交叉感染的风险”可概括出第③点;
根据材料三“全球 16 项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均出自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其中 4 项标准被 16 个联合国机构
共同组建的‘合作共建可持续智慧城市全球举措’(U4SSC)所采用,成为迪拜、新加坡等 40 多个试点城市
的评估标准”可概括出第④点。
【点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
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
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
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
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韩老大
亚华
多么井井有条的火车站广场啊!吉祥立在出站口,心里感叹着。
往大街方向直走,到街头竖着路牌的位置往右转,找一块绿底黄字的招牌:韩老大摊饼。
吉祥远远看见招牌。上方贴着一张红纸,上面写着:欢迎吉祥博士!他挠挠头,笑了。走到小摊前,
吉祥喊了一声,大伯!
韩老大听见叫他,顺口应了一声,可那张胖脸却扬着,望向广场,眼角都没扫一眼吉祥。
吉祥咽咽口水又喊,大伯,我是吉祥!胖脸愣了一下,垂眼盯着吉祥,“啊呀”一声,随即伸出右手,接着又缩回,捞起腰间的围布,两只
手在围布上揉来搓去,然后蹭蹭蹭绕到摊前,拍拍吉祥的手臂说,好小子,一看就是老吉家的瓜儿!
吉祥笑着,嘴咧得大大的。
韩老大还想说什么,但喉头忽然哽住了,左手抓起右手的袖套擦擦双眼,旋即转身回到摊位,打开小
煤气炉,再从面盆里舀了一大勺黏稠的面糊,摊在硕大的平底锅里,接着左右开弓把这一大片面饼翻来覆
去地捣腾,最后往饼上撒一层肉末,放上一个煎好的荷包蛋和一段大葱,再把面饼卷成小包袱,塞进一个
白纸袋里,递向吉祥。
看得眼花缭乱的吉祥好像还没反应过来,他接过面饼,一口咬下去,心里叹道,哇,真好吃哈!
坐在韩老大的三轮车后座上,吉祥感觉自己像身旁的面盆、煤气灶、平底锅、折叠椅那样,是亲切的。
六月的晨风凉爽清劲,把吉祥从南方带来的黏糊糊的汗湿吹得无影无踪,也把韩老大的絮叨吹得一阵一阵
的。他不时“哎哎”应着大伯的话,一边左右打量渐渐热闹起来的街道。
韩老大是吉祥祖父的徒弟。那一年,在合作社当木匠的祖父发现一个小男孩蹲靠在工坊门口,眼巴巴
地看他忙活。对这样的眼神,祖父太熟悉了。他放下手里的活儿,走到隔间的厨房,从锅里拿了一个吃剩
下的杂面饼,走到门口递给男孩说,吃完回家去。
男孩接过面饼却不吃,眼巴巴地摇两下头。祖父以为他嫌少,又去拿一个给他。可男孩却不接,还是
摇头。于是祖父喊了声,吃完再说!
男孩立刻把饼塞进嘴里,接着从衣服里掏出一张折叠的纸片,递给祖父。祖父打开一看,上面歪歪斜
斜地写着:我姓韩,7 岁,请收下我。
祖父想都没想就折起纸片,递回给男孩,扬扬手说,走!
之后的几天,祖父没见到男孩,发觉怪想他的。那年头落荒的人不少,但像他这样的孩子,祖父还是
第一次见。
到了第五天傍晚,这个男孩竟然出现在祖父的家门口。刹那间,他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
咸涌出心门,奔向身体的每一道血脉。
就这样,老吉家收养了一个名叫韩大路的满族男孩。因为闹饥荒,孩子的父母往他身上塞一张纸片便
一同上路寻找落脚的地方。来到这个小城后,不知怎么就走散了。
从此,韩老大成了老吉家的老大,他来之后的第二年,吉祥的父亲吉大成出生了。三轮车停在“老吉
家”民俗客栈的后院,吉祥跟随韩老大走进一间像厨房的休息室。从明亮的窗户望出去,能看到院子里的
两辆标着“老吉家”字样的客货车,吉祥猜想,这一定是大伯名下的汽车。
当年韩老大跟祖父学木工手艺时刚满 16 岁,他书念不好,手艺也学不好,倒是厨房的活儿无师自通。
八十年代,个体经营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时,韩老大向合作社租了一辆三轮车,开始了他四处卖摊饼的小
生意。不久合作社解散,这辆车子便成了老吉家的客货车了。以往父亲回老家看望祖父,都是韩老大骑三轮车到火车站接应,一边等候一边卖摊饼;只有吉祥 8 岁
那年跟父母一起回来,韩老大是骑着空车到站场边上等着的,那时候火车站很小,乱糟糟地让人感觉不安。
一眨眼 20 年过去,这回吉祥代替生病的父亲回来看望祖父,火车站和小城的一切都变得规整了;然而
韩老大还是骑着一辆三轮车,只要客栈的事务一妥当,便四处去卖他的招牌摊饼,很多时候是边走边卖边
送的。
在韩老大的意识里,总觉得在城里的某个角落,或是郊外的一棵树下,正好有人需要一块饼,一块让
身心温暖起来的饼。
(选自《天池小小说》)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 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招牌上方的红纸、为吉祥做摊饼、客货车上“老吉家”的字样,都表现了韩老大朴实、憨厚的个性特征。
B. 韩老大头脑灵活,他不仅继承了养父的手艺,还顺应时代变化,利用自身优势,投身个体创业的大潮。
C. 这篇小说叙事使用全知视角,展现韩老大与吉祥家的渊源;同时使用有限视角,表现人物的当下感受。
D. 本文对环境虽着墨不多,但寥寥数笔,在对比中折射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环境的巨大变迁。
8.小说为何在叙述吉祥回乡的故事时多处穿插韩老大与吉家的渊源?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9.“饼”是本文不可或缺的“道具”。请结合全文简析其意蕴。
【答案】7. B 8. (1)补充说明故事的背景,使韩老大对吉家人的亲近、感恩显得更真实、自然;(2)
刻画了韩老大的成长过程,突出其头脑灵活、懂得感恩的特征;(3)避免故事的平铺直叙,使情节更加曲
折有致耐人寻味,吉祥祖父收养韩老大,韩老大长大后反哺吉家,他们之间的渊源蕴含着歌颂人间真情与
感恩之心的主旨。
9. (1)饼是悲悯情怀的象征,祖父通过眼神,对幼年韩老大的艰难处境感同身受,拿出吃剩的杂粮饼给他
吃,展现了祖父对处于艰难中的孩童的悲悯之心;(2)饼是亲情的象征。韩老大虽然是收养的孩子,但与
吉家毫无隔阂。面对远道而来的吉样,他没有太多言语,而是用摊饼这种最朴实的方式表达亲人间的关怀;
(3)饼是对美好生活追求的象征,韩老大紧跟时代潮流,在改革开放初期租车卖摊饼,从而致富,饼寄托
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4)饼是感恩之心的象征。多年以后,韩老大生活富裕,但仍旧骑三轮车卖饼,
是因为他总觉得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里,有人需要一块饼温暖身心。这是对当年吉祥祖父善举的一种感恩与
回馈——将这种美好情怀继续传递下去。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
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
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
的确判断。
B 项,“继承了养父的手艺”错,原文是“当年韩老大跟祖父学木工手艺时刚满 16 岁,他书念不好,手艺
也学不好,倒是厨房的活儿无师自通”,养父是木匠,他木工手艺学得不好,摊饼的手艺是无师自通。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
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
的照应、情节的推进。本题是插叙的情节,从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和表现主题三个角度来分析。
插叙能丰富文章内容,补充说明顺叙中无法呈现的情节;文中插入韩老大被吉家收养的过程,“从此,韩
老大成了老吉家的老大,他来之后的第二年,吉祥的父亲吉大成出生了”,展现了他们之间亲人般的关系,
从而让文中韩老大对吉祥的亲近态度更显得真实;
插入韩老大做生意的经过,“韩老大跟祖父学木工手艺时刚满 16 岁,他书念不好,手艺也学不好,倒是厨
房的活儿无师自通。八十年代,个体经营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时,韩老大向合作社租了一辆三轮车,开始
了他四处卖摊饼的小生意”,经营“‘老吉家’民俗客栈”,体现了韩老大头脑灵活,会顺应时代变化,懂
得经营生意的形象;
韩老大是被吉家收养的,插入吉祥见韩老大的往事如“以往父亲回老家看望祖父,都是韩老大骑三轮车到
火车站接应,一边等候一边卖摊饼”“一眨眼 20 年过去,这回吉祥代替生病的父亲回来看望祖父,火车站
和小城的一切都变得规整了;然而韩老大还是骑着一辆三轮车,只要客栈的事务一妥当,便四处去卖他的
招牌摊饼”,则突出了韩老大懂得感恩的形象;
同时,插叙能够让故事不必平铺直叙,在顺叙中加入对往事的回忆,能够把现实与过去交织在一起,从而
更好地体现文章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感恩回哺的主旨。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中物象的作用,它的主要作用是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等。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
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渲染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
韩老大与吉家的渊源从一块饼开始,“父发现一个小男孩蹲靠在工坊门口,眼巴巴地看他忙活。对这样的
眼神,祖父太熟悉了。他放下手里的活儿,走到隔间的厨房,从锅里拿了一个吃剩下的杂面饼,走到门口
递给男孩”,可见,“饼”上有祖父对饥饿孩子的悲悯之心;
“饼”是韩老大对吉祥亲情的寄托,“韩老大还想说什么,但喉头忽然哽住了,左手抓起右手的袖套擦擦
双眼,旋即转身回到摊位,打开小煤气炉,再从面盆里舀了一大勺黏稠的面糊,摊在硕大的平底锅里,接
着左右开弓把这一大片面饼翻来覆去地捣腾,最后往饼上撒一层肉末,放上一个煎好的荷包蛋和一段大葱,
再把面饼卷成小包袱,塞进一个白纸袋里,递向吉祥”,久别重逢,他不善言辞,便用饼来表达对吉祥的真挚深情;
韩老大靠着做饼追逐自己的美好生活,卖摊饼是他发家的开端,而他有了“老吉家”民俗客栈后依然不忘
骑着三轮车去卖饼,他的奋斗历程与饼息息相关,“饼”也是他追求幸福生活的见证与象征;
“在韩老大的意识里,总觉得在城里的某个角落,或是郊外的一棵树下,正好有人需要一块饼,一块让身
心温暖起来的饼”,可见,饼也是温情与感恩的象征,韩老大因为当初吉祥祖父的一块饼而生存下去,他现
在卖饼更多的是为了帮助他人,体现出感恩精神代代相传和回馈社会的主旨。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题等内容和手法进行考核。
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
析文意要读懂文章,备选选项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及手法的
作用概括不当,其中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
结尾的作用等。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命制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
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毛宝,字硕真,荥阳阳武人也。王敦以为临湘令。敦卒,为温峤平南参军。苏峻作逆,峤将赴难,而
征西将军陶侃怀疑不从。峤屡说不能回,更遣使顺侃意曰:“仁公且守,仆宜先下。”遣信已二日,会宝
别使还,闻之,说峤曰:“凡举大事当与天下共同众克在和不闻有异假令可疑犹当外示不觉况自作疑耶!
便宜急追信,改旧书,说必应俱征。若不及前信,宜更遣使。”峤意悟,即追信改书,侃果共征峻。宝领
千人为峤前锋,俱次茄子浦。
初,峤以南军习水,峻军便步,欲以所长制之,宜令三军,有上岸者死。时苏峻送米万斛馈祖约,约
遣司马桓抚等迎之。宝告其众曰:“兵法,军令有所不从,岂可不上岸邪!”乃设变力战,悉获其米,虏
杀万计,约用大饥。峤嘉其勋,上为庐江太守。
约遣祖焕、桓抚等欲袭湓口,陶侃将自击之,宝曰:“义军恃公,公不可动,宝请讨之。”侃顾谓坐
客曰:“此年少言可用也。”乃使宝行。先是,桓宣背约,南屯马头山,为焕、抚所攻,求救于宝。宝众
以宣本是约党,疑之。宣遣子戎重请,宝即随戎赴之。未至,而贼已与宣战。宝军悬兵少,器杖滥恶,大
为焕、抚所破。宝中箭,贯髀彻鞍,使人蹋鞍拔箭,血流满靴,夜奔船所百余里,望星而行。到,先哭战
亡将士,洗疮讫,夜还救宣。宝至宣营,而焕、抚亦退。宝进攻祖约,军次东关,破合肥,寻召归石头。
陶侃、温峤未能破贼,侃欲率众南还。宝谓峤曰:“下官能留之。”乃往说侃曰:“公本应领芜湖,
为南北势援,前既已下,势不可还。且军政有进无退,非直整齐三军,示众必死而已,亦谓退无所据,终
至灭亡。往者杜弢非不强盛,公竟灭之,何至于峻独不可破邪!贼亦畏死,非皆勇健,公可试与宝兵,使上岸断贼资粮,出其不意,使贼困蹙。若宝不立效,然后公去,人心不恨。”侃然之,加宝督护。宝烧峻
句容、湖孰积聚,峻颇乏食,侃遂留不去。
(选自《晋书·毛宝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凡举大事/当与天下共同/众克在和/不闻有异/假令可疑/犹当外示不觉/况自作疑耶
B. 凡举大事/当与天下共/同众克在和/不闻有异/假令可疑犹当外/示不觉/况自作疑耶
C. 凡举大事/当与天下共/同众克在和/不闻有异假/令可疑/犹当外示不觉/况自作疑耶
D. 凡举大事/当与天下共同/众克在和/不闻有异假/令可疑/犹当外示不觉/况自作疑耶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仁公”是对有位者的尊称,文中指陶侃。类似的称谓有“明公”“阁下”“足下”等。
B. “太守”指一郡的行政长官。晋朝实行州郡县制,州长官叫刺史,县长官叫县长。
C. “石头”,即石头城,现今南京,是东晋都城。历史上又称金陵、建业、建邺、建康等。
D. “加”是升官之意,“拔”“擢”“陟”“晋”“进”“拜”“右迁”等都是表官职升迁的词语。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毛宝见识非凡。在苏峻发动叛乱、东晋危亡之际,毛宝劝说温峤要联合陶侃同襄义举,共赴国难,温峤
听从了毛宝的意见。
B. 毛宝用兵机智。温峤虽有不许上岸的禁令,毛宝却能根据战场形势,突破禁令,灵活用兵,杀敌馁敌,
战果十分辉煌。
C. 毛宝作战勇猛。毛宝打了败仗,中箭负伤,血流如注,却在洗净伤口之后,搬来救兵,重新投入战斗,
并反败为胜。
D. 毛宝勇于任事。毛宝带兵烧毁苏峻的粮草,使叛军受到很大困扰,用战果留住欲撤退的陶侃,振奋了土
气,稳定了军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设变力战,悉获其米,虏杀万计,约用大饥。
(2)公可试与宝兵,使上岸断贼资粮,出其不意,使贼困蹙。
【答案】10. A 11. D 12. C
13. (1)就运用机变拼力作战,全部缴获了他们的粮米,俘虏斩杀的贼兵用万来计算,祖约军队因此大饥。
(2)您可以拨给我支部队,让我上岸去切断贼军的物资粮草,出其不意,使贼军(因缺粮而)困顿。
【解析】
【10 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
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
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
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
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本句意为“凡是举大事,应当与天下一起行动,众人一起行动在于团结,没听说互不同心能成功的。假如
有疑虑,也应当表面上装作不知道,怎么能自己制造疑虑呢!”
“共同”是个固定词组,中间不应断开,“众”作“在和”的主语,在其前断开,排除 BC;
“假令”是个固定词组,意思是假如,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D。
故选 A。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
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
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
答。
D 项,“‘拜’‘右迁’等都是表官职升迁的词语”错误,拜,授予官职,并非升迁。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
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
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重新投入战斗,并反败为胜”理解有误,原文“洗疮讫,夜还救宣。宝至宣营,而焕、抚亦退”,
可见,他重新返回战场,而敌军已经退去,不存在“反败为胜”。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
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
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1)中,设变:运用机变;力:尽力、拼力;悉:全部;虏:俘虏;万计:用万来计算;用:因此。
(2)中,与:给;使:让;断:切断;困蹙:困顿。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
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
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
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
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
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
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
色,适当地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毛宝,字硕真,荥阳阳武(今河南原阳县)人。王敦任他为临湘(今属湖南岳阳)令。太宁二年
(324),王敦去世,在温峤手下担任平南参军。苏峻作乱,温峤将要拯救国家危难,而征西将军陶侃怀疑
不肯同行。温峤屡次劝说不能使他回心转意,就另派使者顺着陶侃的心意说:“仁公暂时在这里坚守,我
应该先沿江东下。”派出信使两天后,正好毛宝到别的地方出使回来,听说了这件事,对温峤说:“凡是
兴办大事,应当与天下一起行动,众人行事能成功在于团结,没听说互不同心能成功的。假如有疑虑,也
应当表面上装作不知道,怎么能自己制造疑虑呢!应该赶紧追回信使,修改原来的信,劝说他一定要一起
征讨。如果追不上前面的信使,就应当再派使者。”温峤醒悟,就追回使者改写书信,陶侃果然一同征讨
苏峻。毛宝率领一千人作温峤的先头部队,都驻扎在茄子浦。
当初,温峤认为南军熟习水战,苏峻军队善于步战,想用自己的长处制服对方,应该宣令三军,有胆
敢上岸的将士一定处死。这时苏峻送一万斛米给祖约(祖逖胞弟,苏峻同党),祖约派司马桓抚等迎接。毛
宝对部下说:“兵法上说,(将在外,)军令有不听从的,哪能不上岸呢!”就运用机变拼力作战,全部缴
获了他们的粮米,俘虏斩杀的贼兵用万来计算,祖约军队因此大饥。温峤嘉奖他的功勋,上表推荐他为庐
江太守。
祖约派祖焕、桓抚等将要袭击湓口,陶侃要亲自迎战,毛宝说:“义军都依赖您,您应该坐镇,不可
轻动,我请求(代您)去征讨。”陶侃对座中宾客说:“这个年轻人的意见可以采纳。”就派毛宝去了。
在此之前,桓宣背弃了祖约,向南驻扎在马头山,被祖焕、桓抚等攻击,桓宣向毛宝求救。毛宝手下人认
为桓宣本来是祖约的人,怀疑他。桓宣派自己的儿子桓戎再来求救,毛宝就跟着桓戎去救援。还没到,贼
军已经在与桓宣交战。毛宝军远离后方,兵力薄弱,军械质量低劣,被祖焕、桓抚打得大败。毛宝中箭,
箭穿过大腿钉入马鞍,让人踏着马鞍把箭拔出来,血流满靴,接照星宿指引的方向,奔跑百余里回到泊船
处。到达后,先痛哭阵亡将士,包扎伤口后,连夜又回去救援桓宣。毛宝到了桓宣营垒,祖焕、桓抚也就
退走了。毛宝进攻祖约,军队驻扎在东关,攻破合肥,不久被召回石头城(南京)。
陶侃、温峤没能击败贼军,陶侃想率军南归。毛宝对温峤说:“我能留住他。”就去劝说陶侃说:“公本应当掌管芜湖,作为南北后援,既然此前已经东下,就势必不可退回。再说军事上有进无退,这不仅是
说要整顿齐一三军,向人表示必死的决心而已,也是说退缩就无所依据,最终导致灭亡。从前杜弢并不是
不强盛,您最终消灭了他,怎么会唯独打不败苏峻呢?贼人也怕死,不是每个人都勇敢,您可以拨给我一
支部队,让我上岸去切断贼军的物资粮草,出其不意,使贼军(因缺粮而)困顿。如果我不能马到功成,
您随即就走,人们心中就没有遗憾了。”陶侃同意,擢升毛宝为督护。毛宝烧毁了苏峻在句容、湖孰积囤
的粮草,苏峻军很缺乏粮食,陶侃就留下不走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绝句漫兴九首①
其一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其九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注:①这组绝句是杜甫写在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 761 年),其时安史之乱进入第六个年头。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客愁”是第一首诗的诗眼,点明诗人客居成都、心忧国事的愁苦。“愁不醒”表明难以从愁绪中摆脱
出来的心境。
B. “无赖春色”以“无赖”写“春色"”,将春色拟人化,写出了春色多事让人讨厌的特点,带有嗔怪的意
味,领起下文。
C. 第二首诗中“隔户杨柳弱袅袅”句,形象生动地描写出门墙外柔弱的柳枝随风摆动、惹人怜爱的情景。
D. “恰似十五女儿腰”运用比拟的手法,准确地描绘出柳枝纤弱柔美的特点,寄寓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
热爱之情。
15.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的不同。
【答案】14. D 15. 第一首的三、四句运用拟人和直抒胸臆(反衬),嗔怪春天让百花绽放有些草率(冒
失),叫黄驾娇啼太过殷勤(急切),反衬出诗人的愁思深重。第二首的三、四句运用误会和反转(正衬),
使诗歌加入情节,叙说顿生波澜,妙趣横生:“我”说是谁早晨不小心折断了柳枝(误会),原来是狂风摧
折了最长的枝条。在叙事和写景中融入对柳枝的怜惜之情。
【解析】
【1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
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
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
时注意仔细辨析。
D 项,“比拟”错误,把杨柳比作“十五女儿腰”,应是“比喻”,“对大自然无比热爱”夸大其词,应为
对杨柳枝条被吹折的“怜惜”之情。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诗中的意义,
即解说或概括诗句内容;其次要看诗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
何赏析都离不开诗的主旨,即诗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诗句中包含的情感。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两句,意思是怪春色这就让花儿开放,实在太过鲁莽心急,还让黄
莺叮咛得如此殷切,显然运用了拟人手法,同时“造次”“太丁宁”等词,又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面对
美丽春色,依然无法排遣“愁”心,以乐景衬哀情,更见“客愁愁不醒”的愁思之深之重;
“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意思是不知谁早晨不留心竟然折断柳枝,原来是被狂风扯断了最长
的枝条。前一句设置误会,后一句揭露实情,运用误会和反转法,让情节变得曲折有趣;既叙事写景,又
表达了作者对柳枝被折断的怜惜之情,含蓄委婉。
【点睛】在诗词鉴赏里,表达技巧往往就是表现手法、艺术手法。包括以下几种: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衬托、借代、对比。
2. 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
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和怀古伤今。
3. 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象征、联想、想象、白描、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箫声音调的悲凉幽怨。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用不堪回首的历史“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了
异族统治下的百姓安于现状之境。
(3)曹操在《观沧海》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描写了眼前耸峙的山岛,虽然是秋天,却没有
丝毫调衰感伤的情调。
【答案】 (1). 如怨如慕 (2). 如泣如诉 (3). 佛狸祠下 (4). 一片神鸦社鼓 (5). 树木丛生
(6). 百草丰茂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
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
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
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
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慕、诉、
佛狸、鸦、丛、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英文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最近引发_______。在这部片子里,英国历史学家追随杜甫当
年的脚步,重走杜甫走过的路,请英国戏剧家用“莎士比亚腔”朗诵杜甫的诗作,与中外学者对话,和中
国老百姓交流,在_______的中国寻找“杜甫”的影子。这位西方探访者将杜甫与西方最伟大的文学家并列,
并发出感慨:“在当代,往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离我们远去,寻旅者却 可以在中国找到传统文化的
价值。”
是啊,在中国提到杜甫,人们总是____。“ , ”,三岁小孩就能吟诵;他的律诗
浑然天成,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典范;他的笔下有“ , ”的沉郁顿挫,
“ , ”的人间疾苦,“ , ”的忧国忧民……尽管一生九死一生,甚至颠
沛流离,但没有拘一已之欢,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就像一棵扎根大
地、枝繁叶茂的大树,一代代中国人从杜甫的诗心中汲取营养,从文学到人生再到家国。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争议 日新月异 总是 心照不宣
B. 热议 日新月异 仍然 心领神会
C. 热议 日增月益 仍然 心照不宣
D. 争议 日增月益 总是 心领神会
18. 将下列杜甫的诗句填入文中的引号内,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A. ②③①④ B. ③②①④ C. ②③④① D. ③②④①19. 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尽管一生颠沛流离,甚至九死一生,他 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没有拘之一已之欢
B. 尽管一生九死一生,甚至颠沛流离,但没有拘于一己之欢,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
C. 尽管一生颠沛流离,甚至九死一生,但他没有拘于一己之欢,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
D. 尽管一生九死一生,甚至颠沛流离,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没有拘于一己之欢
【答案】17. B 18. D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能力。解答技巧:(1)看词义,抓住近义成语中不同的语素或整个成语的含义,分析
各自的侧重点、范围的大小、词义的轻重。(2)看对象,近义成语适用对象不同,有的适用于人,有的适
用于物。(3)看褒贬近义成语感情色彩有不同,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4)看语体,有的成语用于书
面,有的用于口语。(5)看功能,近义成语语法功能不同,不可乱用。
“争议” 指事情上在争论中,没有一致结论;
“热议”指对某事的强烈关注、热烈讨论;
这里没有争论之意,强调的是关注,所以用“热议”。
“日新月异”是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现象;
“日增月益”指一天天一月月地增添、加多;
这里指的是发展迅速,没有增添、加多的意思,所以用“日新月异”。
“总是”强调频率高,经常,老是;
“仍然”表示某种情况持续不变,仍旧,照样;
这里强调的是仍旧,照样,所以用“总是”。
“心用不宜”指被此心里明白,面不公开说出来;
“心领神会”指不用对方明说,心里已经领会,指深刻领会;
这里强调的是不用对方明说,心里已经领会,所以用“心领神会”。
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衔接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
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
然。本段文字③句适合儿童,②出自律诗之冠 《登高》,突出其抑扬顿挫,④强调贫富悬殊,百姓的疾苦,
①体现忧国忧民。
的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要做好这类题,应该熟记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
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本句存在语序不当和成分残缺两种错误:1、语序不当,“甚至”
表递进,所以“九死一生”放在后面;2、成分残缺,“但”后缺主语,加上主语“他”,“拘”与“一己
之欢”是被动关系,被“一己之欢”拘束,所以应增加表被动的“于”字。
故选 C。
20.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①__________?恩格斯曾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对这句话的第一种理解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
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是几百万年前已经完成的完成式。但是,对这句话的第二种理解则不是完成式,
②________, 是指动手动脑、出力流汗的劳动一直在持续促进个体的手和脑的协调发展。这意味着,如果
小朋友长期坐在那里动脑筋思考数学题、背英语单词而没有动手劳动,③________。……劳动如此重要,
家长需要认识到劳动对于孩子的重要意义,多让孩子参与劳动。
【答案】 (1). 劳动对孩子的成长为什么很重要呢?(关键词:劳动、孩子、重要,必须是设问句)
(2). 而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进行式(关键词:而是、进行式或直在进行的) (3). 他的脑、手可能不能
协调发展(关键调:脑和手,可能,不协调)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
中心。其次要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
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
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再次要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最后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
求,概括答案。“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
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本题中,第①空,根据句末的问号,可知此处应填写一个问句。再根据后文的“第一种理解”的内容和“第
二种理解”的内容,以及文末的“劳动如此重要,家长需要认识到劳动对于孩子的重要意义”,可知全文谈
的就是劳动对孩子的重要性。所以此处应填“劳动对孩子的成长为什么很重要呢?”这个问句。第②空,
根据前文的“不是完成式”,可知此处应填一个由“而是”领起的、与前文构成“不是……而是”结构的句
子;根据后文“一直在持续促进”,可知此处应填“而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进行式”。第③空,根据前句
的“如果”,可知此处应填写一个句子,与之构成条件关系。根据前文“动手动脑、出力流汗的劳动一直在
持续促进个体的手和脑的协调发展”,可知“小朋友长期坐在那里动脑筋思考数学题、背英语单词而没有动手劳动”的结果只能是小朋友的脑、手就可能不能协调发展。所以此处应填“他的脑、手可能不能协调发
展”。
【点睛】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
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
限制。
21.仔细观察下图,用一句话概括该图反映的现象,然后针对此现象拟写一则能够挂在学校走廊里的宣传标
语。
现 象:____________
宣传标语:____________
【答案】【答题空1】现象:本图反映了人们不爱护眼睛,高度近视者越来越多的现象。
【答题空 2】标语示例:爱眼护眼始于心,科学用眼践于行,把梦想点亮,用光明导航;多一份关爱,多一
份“睛”彩;观天下,挤秋毫,爱眼护眼很重要;欲穷千里目,更惜一分眼。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和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首先概括画面的主题,先要认真细致的观
察分析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表现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
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拟写宣传标语,基本方法是审清题意,明确要求;恰当运用修辞,使语言新鲜、
活泼,有感染力。
观察画面可知,“E”越来越大,近视的人数越来越多,本图反映的是近视越来越严重的现象,呼吁人们爱
护眼睛,健康用眼。拟写宣传标语注意悬挂的场合是在学校走廊里,宣传的对象是学生,宣传主题是“爱
眼护眼”,可以运用对偶、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语言上一定要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具有鼓动性,才能
达到宣传教育的效果。
【点睛】图文转换的题型,应当先对图画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并
提取有效信息,关注图画细节。解答图片赏析题,除了要注意画面细节,还要细心审清题目的要求,抓住
题眼,确立重点。要根据题干的指令要求和题目所给的条件以及图中所示的内容去找答案,不能抛开题中
的条件、图形和作者意图,只凭自己的想当然。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世界卫生组织发现,影响健康的因素中,生物学因素占 15%、环
境影响占 17%、行为和生活方式占 60%、医疗服务仅占 8%。由此可见,获得健康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个人健康管理最日常也是最重要的策略,就是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把健康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你以宣传委员小李的身份为“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主题班会
写一篇“倡议书” 。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
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健康生活”倡议书
各位亲爱的同学:
毛泽东同志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医疗水平的提高给人们的健
康生活带来了更大的保障,但繁忙的学习工作、超负荷的压力、长期缺乏锻炼、生活习惯不良导致了不少
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只有做到体魄健全,心理健康,我们才有了学习工作的保
障,未来才有条件投身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我们看到了很多靠着自己强大的免疫力和积极心态战胜病毒的人们。科学
研究表明,个人健康生活方式是保障身体健康最重要的策略,因此我倡议全班同学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做
到“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量锻炼”“保持积极心态”。
健康生活,要按时睡觉以保证充足睡眠。睡眠是消除身体疲劳的主要方式,除此之外,睡眠还能起到
保护大脑,提高办事效率与增强免疫力等作用。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选择“挑灯夜战”。有人是因为拖延导致没有及时完成任务,更多人则是觉得不熬夜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就
是浪费时间。尤其是在疫情期间,这种无人管束的自由让不少人尝到了熬夜的甜头。然而熬夜不仅会使视
力下降,更会使得免疫力下降。因此为自己的身体着想,我们要学会时间管理,保证每天至少 7 小时的睡
眠时间。
健康生活,要养成膳食均衡的饮食习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导致了饮食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
人开始偏爱高碳水化合物,高热量的食物;饮食没有规律,暴饮暴食现象非常普遍;这些原因导致肥胖人
口与日俱增。粗粮、细粮、荤素都要进行合理搭配,各种食物都有不同的营养特点,只有进行合理搭配,
才能做到全面营养均衡。因此我希望同学们能克服偏食挑食、暴饮暴食的毛病,养成科学膳食、均衡饮食
的好习惯。
健康生活,还要进行适量的锻炼。生命在于运动,科学而适度健身是健康生活的保障。坚持锻炼可以
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可以很大程度上抵御病毒入侵。锻炼还可以减压,锻炼还能减肥瘦身。除了身体
方面的改变,锻炼还能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心态和精神方面的愉悦。奔跑吧,同学! 健康生活,还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而健康的心态能使人精神焕发,充满激情;消极而灰暗的心境
会使人萎靡不振,意志消沉。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有的人会一蹶不振,而有的人会及时调整心态。
就拿这次疫情来说,有人不小心染上新冠肺炎,就觉得希望顿失,结果由轻症转为重症;有人即使患上重
症,也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积极地面对生活、接受治疗,最终转危为安,成功痊愈出院。良好心态对
身体健康的影响如此有利,我希望同学们无论面对怎样的环境,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健康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任何财富都不可比拟。健康的生活可以使我们拥有愉悦的心情,健康的生
活可以使我们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健康生活还可以使我们拥有绚丽多彩的人生。同学们,让我们一
起健康地生活,健康地成长吧!
宣传委员小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两步,一是解读材料,
抓住材料关键词句,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明确立意方向;二是解读任务,在文体、内容、思维、对象
等方面明确任务导向。
审题:阅读材料可知,材料的主旨内容和立意就是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难度较低。写作的情境是以倡议
书的方式在班会上发言。班会是一个具体的场景限制,作文要做到符合班会这么一个场景。发言人的身份
要明确。文章规定以小李的身份来发言,听众主要是同学,当然也包括部分老师在内——主要还是面对同
学倡议的。倡议书首先要观点明确,倡议什么得有明确的主张,这就相当于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为什么要
倡导,这就是倡导的原因,也是论证的部分。倡导的原因,这是主体部分,为什么要倡导,包括倡导对象
的价值,这个价值,包括历史上的,也包括现实上的;包括理论上的,也包括实践上的。本题的命题背景
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健康生活方式一定要关联疫情。健康生活方式包括方方面面,其中一条一定
包括如何对待野生动物,这就是一个独特的角度。最后还要指明,倡导大家该怎么做。
参考立意:(1)生存需要科学精神(2)从现在开始拥抱健康(3)培养健康生活方式从日常做起
参考素材:
(1)影响健康的因素中,生物学因素占 15%、环境影响占 17%、行为和生活方式占 60%、医疗服务仅占
8%。很显然,我们无法选择遗传基因,也只能被动地接受外界环境,虽可以用先进的医疗技术治疗疾病,
延长寿命,但那却不能为我们带来真正的健康。其实,健康就在你手中,把握好生活方式,你就抓住了健
康生命的三分之二!
(2)在屡次发生的血的教训面前,每个人都应该拒绝追求“野味”,这就是作为公民的科学精神。从前我
们呼吁保护野生动物,只是关注它的生态意义,还是有一些人不以为意,我行我素;如今这些传染病提醒
我们,拒绝捕食野生动物,不仅关乎生态,更关乎公共安全。由人的贪念、痴昧引起的后果来之迅速,更
是来势汹汹。(3)树立健康的价值观,不抱猎奇心理。国人对“野味”的嗜好,有文化心理、传统以及中医药文化影响
等多方面原因,也有人把捕食一掷千金的珍稀野生肉类当做身份地位的象征。然而,这样的“排面”建立
在一条条原本在自然中灵动的生命和一个个潜在的病毒威胁之上,真的值得追求吗?答案不言而喻。
(4)在记者卧底的一个“野味群”,有人提及最近的武汉疫情,一群友回复“该吃吃该喝喝,没那么容易
来我头上”。总有人不相信野生动物会传播疾病,或者说是不相信传播病毒的野生动物就是自己接触的这只,
抱着侥幸心理。可不伯一万就怕万一,一旦发生大规模疫情,经济损失动辄数千亿,生命的代价更是无法
衡量。
结构示例:第一部分紧紧围绕“为什么要选择和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展开论述,引用伟人名言,分析社会
现状,引述科学结论,说理简要,严谨有力。在此基础上提出非常具体的倡议,又总领下文。中间部分设
置四个分论点:健康生活,要按时睡觉以保证充足睡眠;健康生活,要养成膳食均衡的饮食习惯;健康生
活,还要进行适量的锻炼;健康生活,还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结尾重申健康的重要性,健康的生活方式的
巨大作用,再次发出号召。层次清楚,逻辑严密,有说服力,有号召力。
【点睛】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
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
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