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
B
A
E
圆中的辅助线
模型 1 连半径构造等腰三角形
已知 AB 是⊙O 的一条弦,连接 OA,OB,则∠A=∠B.
模型分析
在圆的相关题目中,不要忽略隐含的已知条件.我们通常可以连接半径构造等腰三角形,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圆中的相关定理,解决角度的计算问题
模型实例
如图,CD 是⊙O 的直径,∠EOD=84°,AE 交⊙O 于点 B,且 AB=OC,求∠A.
解答:如图,连接 OB,∵AB=OC,OC=OB,∴AB=BO.∴∠BOC=∠A.
∴∠EBO=∠BOC+∠A=2∠A.而 OB=OE,得∠E=∠EBO=2∠A.
1.如图,AB 经过⊙O 的圆心,点 B 在⊙O 上,若 AD=OB,且∠B=54°.试求∠A 的度数.
解答:如图,连接 OC、OD.∵∠B=54°,OC=OB,∴∠AOC=2∠B=108°.
又∵AD=OB=OD,∴∠A=∠AOD.∵OC=OD,
∴∠OCA=∠ODC=∠A+∠AOD=2∠A.
∴∠A+∠OCA+∠AOC=∠A+2∠A+108°=180°.
∴∠A=24°.
2.如图,AB 是⊙O 的直径,弦 PQ 交 AB 于 M,且 PM=MO,求证:则 = .
O
BA
DOC
B
A
E
AP 1
3 BQ
A BO
C
D
A BO
Q
M
P图①
A
O
B
C
证明:如图,连接 OP、OQ.
∵PM=OM,
∴∠P=∠MOP.
∵OP=OQ,
∴∠P=∠Q.
∵∠QMO=2∠MOP,
∴∠BOQ=3∠MOP.
∴∠AOP= ∠BOQ.
∴ = .
模型 2 构造直角三角形
如图①,已知 AB 是⊙O 的直径,点 C 是圆上一点,连接 AC、BC,则∠ACB=90o.
如图②,已知 AB 是⊙O 的一条弦,过点 O 作 OE⊥AB,则 OE2+AE2=OA2.
模型分析
(1) 如图①,当图形中含有直径时,构造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解问题的重要思路,在证明有关问题中
注意 90o 的圆周角的构造.
(2)如图②,在解决求弦长、弦心距、半径问题时,在圆中常作弦心距或连接半径作为辅助线,利
用弦心距、半径和半弦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再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
模型实例
例 1 已知⊙O 的直径 AB 和弦 CD 相交于点 E,AE=2,BE=6,∠DEB=60o.求 CD 的长.
1
3
AP 1
3 BQ
图②
E
O
A B
EA
O
B
C
D
A BO
D
F
C
E解答:
如图,过 O 作OF⊥CD于点F,连接OD.∵AB=AE+EB,AE=2,EB=6,
∴AB=8.∴OA= AB=4.∴OE=OA-AE=4-2=2
在Rt△OEF中,∠DEB=60º,OE=2,∴EF=1,OF= .
在 Rt△ODF 中, ,∴ .∴ .
∵OF⊥CD,∴CD=2DF=
例 2
如图,AB 是⊙O 的直径,AB=AC,BC 交⊙O 于点 D,AC 交⊙O 于点 E,∠BAC=45º.
(1)求∠EBC 的度数;
(2)求证:BD=CD.
解答
(1)∵AB=AC,∠BAC=45°,
∴∠ABC=∠ACB=67.5°.
∵AB 是直径,
∴∠AEB=90°,
∴∠EBC=90°-67.5°=22.5°.
(2)连接 AD,
∵AB 是直径,
∴∠ADB=90°.
又∵AB=AC,
∴BD=CD(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
练习
1.如图,⊙O 的弦 AB、CD 互相垂直,垂足为 E,且 AE=5,BE=13,点 O 到 AB 的距离为
2 .求点 O 到 CD 距离,线段 OE 的长即⊙O 的半径.
解答:如图,连接 OB,过 O 分别作 OM⊥AB 于点 M,ON⊥CD 于点 N.
∵AB=AE+BE=5+13=18,
∴AM= AB=9.
1
2
3
2 2 2OD DF OF= + 2 2 24 ( 3)DF= + 13DF =
2 13
10
A B
C
D
E
O
1
2
CB
O
A
D
E又∵OM=2 ,
∴在 Rt△OBM 中,
BO= = =11,
由图知,四边形 ONEM 是矩形,
∴ON=EM=AM-AE=9-5=4,
∴OE= = =2 .
2.已知,AB 和 CD 是⊙O 的两条弦,且 AB⊥CD 于点 H,连接 BC、AD,作 OE⊥AD 于点 E.求证:
OE= BC.
证明:如图,连接 AO 并延长交⊙O 于点 F,连接 DF、BD.
∵OE⊥AD,
∴AE=DE.
∵OA=OF,
∴OE 是△ADF 的中位线.
∴OE= DF.
∵AB⊥CD,
∴∠ABD+∠CDB=90°.
∵AF 是直径,
∴∠ADF=90°.
∴∠DAF+∠F=90°.
∵∠ABD=∠F,
∴∠CDB=∠DAF.
∴DF=BC.
∴OE= BC.
3.如图,直径 AB=2,AB、CD 交于点 E 且夹角为 45°.则 CE2+DE2=__________.
解答:如图,过点 O 作 OF⊥CD 于点 F,连接 OD.
设 OF=a,DF=b,
则在 Rt△OFD 中,a2+b2=1.
∴CF=DF=b.
∵∠BED=45°,
∴OF=EF=a.
∴CE2+DE2=(b-a)2+(a+b)2=2(a2+b2)=2.
10
2 2OM BM+ 81 40+
2 2OM BM+ 2 2(2 10) 4+ 14
1
2
1
2
1
2
A B
C
D
E O
AB
C
D
E
H
O模型 3 与圆的切线有关的辅助线
模型分析
(1)已知切线:连接过切点的半径;如图,已知直线 AB 是⊙O 的切线,点 C
是切点,连接 OC,则 OC⊥AB.
(2)证明切线:①当已知直线经过圆上的一点时,连半径,证垂直;
如图,已知过圆上一点 C 的直线 AB,连接 OC,证明 OC⊥AB,则直线 AB 是⊙O
的切线.
②如果不知直线与圆是否有交点时,作垂直,证明垂线段长度等于半径;
如图,过点 O 作 OC⊥AB,证明 OC 等于⊙O 的半径,则直线 AB 是⊙O 的切线.
模型实例
例 1
如图,OA、OB 是⊙O 的半径,且 OA⊥OB,P 是 OA 上任意一点,BP 的延长线交⊙O 于 Q,过 Q 点
的切线交 OA 的延长线于 R.求证:RP=PQ.
证明
连接 OQ.
∵OQ=OB,
∴∠OQB=∠OBQ.
∵RQ 为⊙O 的切线,OA⊥OB,
∴∠BPO=90°-∠OBQ,∠BQR=90°-∠OQB.
∴∠BPO=∠QPB=∠BQR.
∴RP=RQ.
例 2
如图,△ABC 内接于⊙O,过 A 点作直线 DE,当∠BAE=∠C 时,试确定直线 DE 与⊙O 的位置关系,
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答
直线 DE 与⊙O 相切,理由如下:
连接 AO 并延长,交⊙O 于点 F,连接 BF.
∵∠BAE=∠C,∠C=∠F,
∴∠BAE=∠F
∵AF 为直径,
∴∠ABF=90°.
∴∠F+∠BAF=90°.
∴∠BAE+∠BAF
∴FA⊥DE.
又∵AO 是⊙O 的半径,
∴直线 DE 与⊙O 相切.
A
B
C
D E
O
R
B
O
Q
AP
A BC
O小猿热搜
1.如图,在△ABC 中,以 AB 为直径的⊙O 分别与 BC、AC 相交于点 D、E,BD=CD,过点 D 作⊙O
的切线交 AC 于点 F.求证:DF⊥AC.
证明:如图,连接 OD.
∵DF 是⊙O 的切线,D 为切点,
∴OD⊥DF.
∴∠ODF=90°.
∵BD=CD,OA=OB,
∴OD 是△ABC 的中位线.
∴OD∥AC.
∴∠CFD=∠ODF=90°.
∴DF⊥AC.
2.如图,AB 是⊙O 的直径,AC 是它的切线,CO 平分∠ACD.求证:CD 是⊙O 的切线.
证明:
如图,过 O 点作 OE⊥CD 于点 E.
∵AC 是⊙O 的切线,
∴OA⊥AC.
∵CO 平分∠ACD,OE⊥CD,
∴OA=OE.
∴CD 是⊙O 的切线.
3.如图,直线 AC 与⊙O 相交于 B、C 两点,E 是 的中点,D 是⊙O 上一点,若∠EDA=∠
AMD.求证:AD 是⊙O 的切线.
证明:如图,连接 OE 交 BC 于点 F,连接 OD.
∵E 是是 的中点,
∴OE⊥BC.
∴∠E+∠EMF=90°.
∵∠EDA=∠AMD,∠AMD=∠EMF,
∴∠ADM+∠E=90°.
∵OE=OD,
∴∠E=∠ODE.
∴∠ODE+∠ADM=90°,即∠ODA=90°.
∴OD⊥AD.
∴AD 是⊙O 的切线.
BC
BC
AB
C
D E
F
O
A
B
C
DE M
O
A
B
C
D
O赠送—高中数学知识点
二次函数
(1)一元二次方程 根的分布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是二次函数中的重要内容,这部分知识在初中代数中虽有所涉及,
但尚不够系统和完整,且解决的方法偏重于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关系定理(韦达定
理)的运用,下面结合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系统地来分析一元二次方程实根的分布.
设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实根为 ,且 .令 ,
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此类问题:①开口方向: ②对称轴位置: ③判别式: ④
端点函数值符号.
①k<x1≤x2
②x1≤x2<k
③x1<k<x2 af(k)<0
④k1<x1≤x2<k2
2 0( 0)ax bx c a+ + = ≠
2 0( 0)ax bx c a+ + = ≠ 1 2,x x 1 2x x≤ 2( )f x ax bx c= + +
a 2
bx a
= − ∆
⇔
x
y
1x 2x
0>a
O
•
a
bx 2
−=
0)( >kf
k x
y
1x 2x
O
•
a
bx 2
−=
k
0kf
x
y
1x 2x
O
•
a
bx 2
−=
k
0kf 0)( 2 >kf
a
bx 2
−=
x
y
1x 2xO
•
0 ( )M f p=
x
y0>a
O
a
bx 2
−=
p
q
f
(p)
f
(q)
( )2
bf a
−
x
y0>a
O
a
bx 2
−=
p q
f
(p) f
(q)
( )2
bf a
−
x
y0>a
O
a
bx 2
−=
p
q
f
(p)
f
(q)
( )2
bf a
−
x
y0>a
O
a
bx 2
−=
p
q
f
(p)
f
(q)
( )2
bf a
−
0x
x
y0>a
O
a
bx 2
−=
p
q
f
(p)
f
(q)
( )2
bf a
−
0x
(Ⅱ)当 时(开口向下)
①若 ,则 ②若 ,则 ③若 ,则
①若 ,则 ② ,则 .
0a <
2
b pa
− < ( )M f p=
2
bp qa
≤ − ≤ ( )2
bM f a
= −
2
b qa
− > ( )M f q=
02
b xa
− ≤ ( )m f q= 02
b xa
− > ( )m f p=
x
y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