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考勾股定理中等难度题集(50道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数学中考勾股定理中等难度题集(50道含答案)

ID:441407

大小:1.67 MB

页数:80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1 页(共 80 页) 1.在 Rt△ABC 中,∠C=90°,AB=5,AC=3,点 P 为边 AN 上一动点(且点 P 不与 点 A,B 重合),PE⊥BC 于 E,PF⊥AC 于 F,点 M 为 EF 中点,则 PM 的最小 值为(  ) A. B. C. D. 2.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图示方式围成正方形 ABCD,过各较长直角边的中点 作垂线,围成面积为 S 的小正方形 EFGH.已知 AM 为 Rt△ABM 较长直角边, AM=2 EF,则正方形 ABCD 的面积为(  ) A.14S B.13S C.12S D.11S 3.如图,由四个边长为 1 的小正方形构成一个大正方形,连接小正方形的三个 顶点,可得到△ABC,则△ABC 中 AC 边上的高是(  ) A. B. C. D. 4.如图,四边形 ABCD 中,∠ABC=90°,AC=BD,AC⊥BD,若 AB=4,AD=5,则 DC 的长(  )第 2 页(共 80 页) A.7 B. C. D.2 5.如图,Rt△ABC 中,∠C=90°,AC=2,BC=5.分别以 AB、AC、BC 为边在 AB 的同侧作正方形 ABEF,ACPQ,BDMC,四块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为 S1,S2,S3 ,S4.则 S1+S2+S3+S4 等于(  ) A.13 B.14 C.15 D.16 6.如图,在△ABC 中,∠A=90°,P 是 BC 上一点,且 DB=DC,过 BC 上一点 P, 作 PE⊥AB 于 E,PF⊥DC 于 F,已知:AD:DB=1:3,BC= ,则 PE+PF 的长 是(  ) A. B.6 C. D. 7.如图,正方形 ABCD 边长为 2,从各边往外作等边三角形 ABE、BCF、CDG、DAH ,则四边形 AFGD 的周长为(  )第 3 页(共 80 页) A.4+2 +2 B.2+2 +2 C.4+2 +4 D.2+2 +4 8.如图,在△ABC 中,D、E 分别是 BC、AC 的中点.已知∠ACB=90°,BE=4,AD=7 ,则 AB 的长为(  ) A.10 B.5 C.2 D.2 9.如图△ABC 是等腰三角形,AB=AC,∠BAC=120°,点 D 在 BC 边上,且 BD<DC ,以 AD 为边作正三角形 ADE,当△ABC 的面积是 25 ,△ADE 的面积是 7 时,BD 与 DC 的比值是(  ) A.3:4 B.3:5 C.1:2 D.2:3 10.已知等边三角形 ABC 边长为 2,两顶点 A、B 分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 x 轴 负半轴、y 轴的正半轴上滑动,点 C 在第四象限,连结 OC,则线段 OC 长的 最小值是   . 11.如图,在△ABC 中,AB=AC=6,BC=7,E 是 B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 B,C 重合),△DEF≌△ABC,其中点 A,B 的对应点分别是点 D,E.当点 E 运动 时 DE 边始终经过点 A.设 EF 与 AC 相交于点 G,当△AEG 是等腰三角形时, BE 的长为   .第 4 页(共 80 页) 12.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ADC=60°,∠ABC=30°,且 AD=CD,连接 BD, 若 AB=2,BD= ,则 BC 的长为   . 13.如图,在△ABC 中,∠BAC=90°,AB=4,AC=6,点 D、E 分别是 BC、AD 的中 点,AF∥BC 交 CE 的延长线于 F,则△AFC 的面积为   . 14.如图,Rt△ABC 中,∠ACB=90°,∠BAC=30°,BC=1,分别以 AB、BC、AC 为 边作正方 ABED、BCFK、ACGH,再作 Rt△PQR,使∠R=90°,点 H 在边 QR 上, 点 D、E 在边 PR 上,点 G、F 在边 PQ 上,则 PQ 的长为   . 15.如图,水平距离为 80 米(BC=80 米)的 A,B 两村庄隔着一条小河,并且河 宽 15 米,A 与河 l1 的距离为 40 米,B 与河 l2 的距离为 20 米,为了方便行人 之间来往,现在要在两条小河上各建一条垂直于河岸的桥,那么 A,B 两村庄 来往的最短路程是   米.第 5 页(共 80 页) 16.如图,四边形 ABCD 中,AC,BD 是对角线,△ABC 是等边三角形,∠ADC=30° ,若 CD=6,BD=6.5,则 AD=   . 17.四边形 ACBD 中,AC=BC,∠ACB=90°,∠ADB=30°,AD=6,CD=7 ,则 BD=    . 18.如图,在△ABC 中,AB=BC=6,AO=BO,P 是射线 CO 上的一个动点,∠AOC=60° ,则当△PAB 为直角三角形时,AP 的长为   . 19.如图,A(1,0),B(0,1),若△ABO 是一个三角形台球桌,从 O 点击 出的球经过 C、D 两处反弹正好落在 A 洞,则 C 的坐标是   .第 6 页(共 80 页) 20.如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赵爽弦图”的示意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 形围成的.若两直角边 AC=4,BC=6,现将四个直角三角形中边长为 6 的直角 边分别向外延长一倍,延长后得到下图所示的“数学风车”,则该“数学风车”所 围成的总面积是   . 21.如图,Rt△ABC 中,∠ACB=90°,AC=2,BC= .分别以 AB,AC,BC 为边, 向外作正方形 ABDE,正方形 ACFG,正方形 BCMN,连接 GE,DN.则图中阴 影的总面积是   . 22.如图,△ABC 是直角三角形,记 BC=a,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向外作正 方形 ABDE,正方形 ACFG,正方形 BCMN,过点 C 作 BA 边上的高 CH 并延长 交正方形 ABDE 的边 DE 于 K,则四边形 BDKH 的面积为   .(用含 a 的 式子表示)第 7 页(共 80 页) 23.如图,在△ABC 中,AB=5,AC=3,BC=4,D 是 BC 边上一动点,BE⊥AD,交 其延长线于点 E,EF⊥AC,交其延长线于点 F,则 AF 的最大值为   . 24.如图,△ABC 中,AB=AC=5,BC=2,以 AC 为边在△ABC 外作等边三角形 ACD ,连接 BD,则 BD=   . 25.如图,点 P 是等边△ABC 内一点,连接 PA,PB,PC,PA:PB:PC=3:4:5 ,以 AC 为边作△AP′C≌△APB,连接 PP′,则有以下结论:①△APP′是等边三 角形;②△PCP′是直角三角形;③∠APB=150°;④∠APC=105°.其中一定正确 的是   .(把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都填在横线上) 26.如图,正方形 ABDE、CDFI、EFGH 的面积分别为 25、9、16,△AEH、△BDC 、△GFI 的面积分别为 S1、S2、S3,则 S1+S2+S3=   .第 8 页(共 80 页) 27.如图所示,在等边三角形 ABC 中,BC 边上的高 AD=10,E 是 AD 上一点,现 有一动点 P 沿着折线 A﹣E﹣C 运动,在 AE 上的速度是 4 单位/秒,在 CE 上的 速度是 2 单位/秒,则点 P 从 A 到 C 的运动过程中至少需   秒. 28.在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中,分别沿两直角边上一点与斜边中点的连线剪去两 个三角形,得到如图所示的四边形,则原直角三角形纸片的斜边长是   . 29.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AD=4,CD=3,∠ABC=∠ACB=∠ADC=45°,则 BD 的长为   . 30.如图,要使宽为 2 米的矩形平板车 ABCD 通过宽为 2 米的等宽的直角通道 ,平板车的长不能超过   米.第 9 页(共 80 页) 31.如图,在△ABC 中,AB=AC=2,点 P 在 BC 上.若点 P 为 BC 的中点,则 m=AP2+BP•PC 的值为   ;若 BC 边上有 100 个不同的点 P1,P2,…,P100 ,且 mi=APi2+BPi•PiC(i=1,2,…,100),则 m=m1+m2+…+m100 的值为   . 32.图(1)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赵爽弦图”的示意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 角形围成的.在 Rt△ABC 中,若直角边 AC=6cm,BC=5cm,将四个直角三角 形中边长为 6 的直角边分别向外延长一倍,得到图(2)所示的“数学风车”. 则①图中小正方形的面积为   ;②若给这个“数学风车”的外围装饰彩带 ,则需要彩带的长度至少是   . 33.勾股定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曾引起很多人的兴趣.1955 年希腊发行了二 枚以勾股图为背景的邮票.所谓勾股图是指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向外作 正方形构成,它可以验证勾股定理.在右图的勾股图中,已知∠ACB=90°,∠ BAC=30°,AB=4.作△PQR 使得∠R=90°,点 H 在边 QR 上,点 D,E 在边 PR 上,点 G,F 在边 PQ 上,那么△PQR 的周长等于   .第 10 页(共 80 页) 34.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三点 A(0,7),B(8,1),C(x,0). (1)求线段 AB 的长; (2)请用含 x 的代数式表示 AC+BC 的值; (3)根据(2)中得出的规律和结论,直接写出代数式 ﹣ 的 最大值. 35.如图,AD∥BC,AC⊥AB,AB=3,AC=CD=2. (1)求 BC 的长; (2)求 BD 的长. 36.如图,△ABC 中,D 是 BC 的中点,AB= ,AC= ,AD=3,求 BC 的长 及△ABC 的面积. 3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 OABC 的顶点 O 为坐标原点,点 C 在 x 轴的正半轴上,且 BC⊥OC 于点 C,点 A 的坐标为(2,2 ),AB=4 ,∠B=60°第 11 页(共 80 页) ,点 D 是线段 OC 上一点,且 OD=4,连接 AD. (1)求证:△AOD 是等边三角形; (2)求点 B 的坐标; (3)在 x 轴上求一点 P,使△OBP 为等腰三角形. 38.在△ABC 中,AB、BC、AC 三边的长分别为 , , ,求这个三角形 的面积.小明同学在解答这道题时,先画一个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 边长为 1),再在网格中画出格点△ABC(即△ABC 三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 顶点处),如图 1 所示.这样不需求△ABC 的高,而借用网格就能计算出它 的面积. (1)△ABC 的面积为   . (2)若△DEF 的三边 DE、EF、DF 长分别为 , , ,请在图 2 的正方形 网格中画出相应的△DEF,并求出△DEF 的面积为   . (3)在△ABC 中,AB=2 ,AC=4,BC=2,以 AB 为边向△ABC 外作△ABD(D 与 C 在 AB 异侧),使△AB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线段 CD 的长为   . 39.如图,在等腰△ACE 中,已知 CA=CE=2,AE=2c,点 B、D、M 分别是边 AC、 CE、AE 的中点,以 BC、CD 为边长分别作正方形 BCGF 和 CDHN,连结 FM、FH 、MH. (1)求△ACE 的面积; (2)试探究△FMH 是否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并对结论给予证明; (3)当∠GCN=30°时,求△FMH 的面积.第 12 页(共 80 页) 40.如图,在△ABC 中,AB=3,AC=4,BC=5,P 为边 BC 上一动点,PE⊥AB 于 E ,PF⊥AC 于 F,M 为 EF 中点,求 AM 的最小值. 41.阅读下列材料: 小明遇到一个问题:在△ABC 中,AB,BC,AC 三边的长分别为 、 、 , 求△ABC 的面积.小明是这样解决问题的:如图 1 所示,先画一个正方形网 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1),再在网格中画出格点△ABC(即△ABC 三个 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处),从而借助网格就能计算出△ABC 的面积.他 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构图法. 参考小明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下列问题: (1)图 2 是一个 6×6 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1). ①利用构图法在答卷的图 2 中画出三边长分别为 、 、 的格点△DEF; ②计算①中△DEF 的面积为   ;(直接写出答案) (2)如图 3,已知△PQR,以 PQ,PR 为边向外作正方形 PQAF,正方形 PRDE, 连接 EF. ①判断△PQR 与△PEF 面积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若 PQ= ,PR= ,QR=3,直接写出六边形 AQRDEF 的面积为   .第 13 页(共 80 页) 42.如图所示,在△ABC 中,AB=5,AC=13,BC 边上的中线 AD=6,求 BC 的长. 43.探究下列几何题: (1)如图(1)所示,在△ABC 中,CP⊥AB 于点 P,求证:AC2﹣BC2=AP2﹣BP2; (2)如图(2)所示,在四边形 ABCD 中,AC⊥BD 于点 P,猜一猜 AB,BC,CD ,DA 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并用式子表示出来(不用证明); (3)如图(3)所示,在矩形 ABCD 中,P 是其内部任意一点,试猜想 AP,BP, CP,DP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 44.设 a,b,c,d 都是正数.求证: + > . 45.如图:四边形 ABCD 中,AD=DC,∠ABC=30°,∠ADC=60°.试探索以 AB、BC 、BD 为边,能否组成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第 14 页(共 80 页) 46.已知:如图 1,Rt△ABC 中,∠ACB=90°,D 为 AB 中点,DE、DF 分别交 AC 于 E,交 BC 于 F,且 DE⊥DF. (1)如果 CA=CB,求证:AE2+BF2=EF2; (2)如图 2,如果 CA<CB,(1)中结论 AE2+BF2=EF2 还能成立吗?若成立,请 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47.(1)如图 1,AD 是△ABC 边 BC 上的高. ①求证:AB2﹣AC2=BD2﹣CD2; ②已知 AB=8,AC=6,M 是 AD 上的任意一点,求 BM2﹣CM2 的值; (2)如图 2,P 是矩形 ABCD 内的一点,若 PA=3,PB=4,PC=5,求 PD 的值. 48.如图,A,B 两个工厂位于一段直线形河的异侧,A 厂距离河边 AC=5km,B 厂距离河边 BD=1km,经测量 CD=8km,现准备在河边某处(河宽不计)修一 个污水处理厂 E. (1)设 ED=x,请用 x 的代数式表示 AE+BE 的长; (2)为了使两厂的排污管道最短,污水厂 E 的位置应怎样来确定此时需要管道第 15 页(共 80 页) 多长? ( 3 ) 通 过 以 上 的 解 答 , 充 分 展 开 联 想 , 运 用 数 形 结 合 思 想 , 请 你 猜 想 的最小值为   . 49.阅读下面材料,并解决问题: (1)如图(1),等边△ABC 内有一点 P,若点 P 到顶点 A,B,C 的距离分别为 3,4,5,则∠APB=   ,由于 PA,PB 不在一个三角形中,为了解决本 题我们可以将△ABP 绕顶点 A 旋转到△ACP′处,此时△ACP′≌   这样, 就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知识,将三条线段的长度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从而求 出∠APB 的度数. (2)请你利用第(1)题的解答思想方法,解答下面问题:已知如图(2),△ABC 中,∠CAB=90°,AB=AC,E、F 为 BC 上的点且∠EAF=45°,求证:EF2=BE2+FC2 . 50.阅读下列材料: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已知:在△ABC 中,AB,BC,AC 三边的长分别为 、 、 ,求△ABC 的 面积.小明是这样解决问题的:如图 1 所示,先画一个正方形网格(每个小 正方形的边长为 1),再在网格中画出格点△ABC(即△ABC 三个顶点都在小 正方形的顶点处),从而借助网格就能计算出△ABC 的面积.他把这种解决 问题的方法称为构图法.请回答:第 16 页(共 80 页) (1)图 1 中△ABC 的面积为   ;参考小明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下列问题 : (2)图 2 是一个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1). ①利用构图法在答题卡的图 2 中画出三边长分别为 、 、 的格点△ DEF; ②计算△DEF 的面积为   . (3)如图 3,已知△ABC,以 AB,AC 为边向外作正方形 ABDE,ACFG,连接 EG .若 AB= ,BC= , AC= ,则六边形 BCFGED 的面积为   .  第 17 页(共 80 页)   一.选择题(共 9 小题) 1.在 Rt△ABC 中,∠C=90°,AB=5,AC=3,点 P 为边 AN 上一动点(且点 P 不与 点 A,B 重合),PE⊥BC 于 E,PF⊥AC 于 F,点 M 为 EF 中点,则 PM 的最小 值为(  ) A. B. C. D. 【分析】首先证明四边形 CEPF 是矩形,因为 M 是 EF 的中点,推出延长 PM 经 过点 C,推出 EF=CP,可得 PM= EF= PC,求出 PC 的最小值可得 PM 的最小 值. 【解答】解:在 Rt△ABC 中,∵∠ACB=90°,AB=5,AC=3, ∴BC= =4, ∵PE⊥BC 于 E,PF⊥AC 于 F, ∴∠PEC=∠PFC=∠EPF=90°, ∴四边形 CEPF 是矩形, ∵M 是 EF 的中点, ∴延长 PM 经过点 C, ∴EF=CP, PM= EF= PC, 当 PC⊥AB 时,PC= , ∴PM 的最小值为 , 故选:D.第 18 页(共 80 页) 【点评】此题考查了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高的 求法,注意当 CP⊥AB 时,CP 最小.   2.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图示方式围成正方形 ABCD,过各较长直角边的中点 作垂线,围成面积为 S 的小正方形 EFGH.已知 AM 为 Rt△ABM 较长直角边, AM=2 EF,则正方形 ABCD 的面积为(  ) A.14S B.13S C.12S D.11S 【分析】设 AM=2a.BM=b.则正方形 ABCD 的面积=4a2+b2,由题意可知 EF=( 2a﹣b)﹣2(a﹣b)=2a﹣b﹣2a+2b=b,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设 AM=2a.BM=b.则正方形 ABCD 的面积=4a2+b2 由题意可知 EF=(2a﹣b)﹣2(a﹣b)=2a﹣b﹣2a+2b=b, ∵AM=2 EF, ∴2a=2 b, ∴a= b, ∵正方形 EFGH 的面积为 S, ∴b2=S, ∴正方形 ABCD 的面积=4a2+b2=13b2=13S, 故选:B.第 19 页(共 80 页) 【点评】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 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选择题中的压轴题.   3.如图,由四个边长为 1 的小正方形构成一个大正方形,连接小正方形的三个 顶点,可得到△ABC,则△ABC 中 AC 边上的高是(  ) A. B. C. D. 【分析】作 BD⊥AC 于 D,根据勾股定理求出 AC 的长,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 式求出△ABC 中 AC 边上的高即可. 【解答】解:作 BD⊥AC 于 D,如图所示: ∵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1, ∴AC= = , ∵S△ABC=2×2﹣ ×1×1﹣ ×2×1﹣×2×1=1.5, ∴S△ABC= ×AC×BD= × ×CD=1.5, 解得:CD= . 故选:D.第 20 页(共 80 页)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形的面积;根据题意得出△ABC 的面 积等于正方形面积减去其他 3 个三角形的面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4.如图,四边形 ABCD 中,∠ABC=90°,AC=BD,AC⊥BD,若 AB=4,AD=5,则 DC 的长(  ) A.7 B. C. D.2 【分析】如图作 DH⊥BA 交 BA 的延长线于 H.首先证明△ABC≌△DHB,推出 DH=AB=4,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AH、BD,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如图作 DH⊥BA 交 BA 的延长线于 H. ∵AC⊥BD, ∴∠BEC=∠ABC=∠H=90°, ∵∠BDH+∠HBD=90°,∠CAB+∠ABD=90°, ∴∠CAB=∠HDB, ∵AC=BD, ∴△ABC≌△DHB, ∴AB=DH=4,第 21 页(共 80 页) 在 Rt△BDH 中,∵DH=4,AD=5, ∴AH= =3, ∴AC=BD= = = ,BC= =7, ∴BE= = ,DE= ,EC= = , 在 Rt△EDC 中,DC= = ,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 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   5.如图,Rt△ABC 中,∠C=90°,AC=2,BC=5.分别以 AB、AC、BC 为边在 AB 的同侧作正方形 ABEF,ACPQ,BDMC,四块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为 S1,S2,S3 ,S4.则 S1+S2+S3+S4 等于(  ) A.13 B.14 C.15 D.16 【分析】过 F 作 AM 的垂线交 AM 于 G,通过证明 S1+S2+S3+S4=Rt△ABC 的面积× 3,依此即可求解. 【解答】解:∵图中 S4=SRt△ABC.S3=S△FPT, ∴S1+S3=SRt△ABC. S2 的左上方的顶点为 F,过 F 作 AM 的垂线交 AM 于 G,可证明 Rt△AGF≌Rt△ ABC,而图中 Rt△GFK 全等于①, ∴S2=SRt△ABC. S1+S2+S3+S4 =(S1+S3)+S2+S4第 22 页(共 80 页) =Rt△ABC 的面积+Rt△ABC 的面积+Rt△ABC 的面积 =Rt△ABC 的面积×3 =2×5÷2×3 =15.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知识,有一定难度,解题关键是将勾股定理和正方 形的面积公式进行灵活的结合和应用.   6.如图,在△ABC 中,∠A=90°,P 是 BC 上一点,且 DB=DC,过 BC 上一点 P, 作 PE⊥AB 于 E,PF⊥DC 于 F,已知:AD:DB=1:3,BC= ,则 PE+PF 的长 是(  ) A. B.6 C. D. 【分析】作 PM⊥AC 于点 M 可得矩形 AEPM,易证△PFC≌△CMP,得到 PE+PF=AC ,在直角△ABC 中,根据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得. 【解答】解:(1)作 PM⊥AC 于点 M,可得矩形 AEPM ∴PE=AM,利用 DB=DC 得到∠B=∠DCB ∵PM∥AB. ∴∠B=∠MPC ∴∠DCB=∠MPC 又∵PC=PC.∠PFC=∠PMC=90°第 23 页(共 80 页) ∴△PFC≌△CMP ∴PF=CM ∴PE+PF=AC ∵AD:DB=1:3 ∴可设 AD=x,DB=3x,那么 CD=3x,AC=2 x,BC=2 x ∵BC= ∴x=2 ∴PE+PF=AC=2 ×2=4 . (2)连接 PD,PD 把△BCD 分成两个三角形△PBD,△PCD, S△PBD= BD•PE, S△PCD= DC•PF, S△BCD= BD•AC, 所以 PE+PF=AC=2 ×2=4 . 故选: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作出辅助线,把所求的线段转移到一条线段求解.   7.如图,正方形 ABCD 边长为 2,从各边往外作等边三角形 ABE、BCF、CDG、DAH ,则四边形 AFGD 的周长为(  )第 24 页(共 80 页) A.4+2 +2 B.2+2 +2 C.4+2 +4 D.2+2 +4 【分析】连接 AG,分别求出∠ABF 和∠FCG 的度数,再根据 AB=BC=FC,求证△ABF ≌△FCG,可得 AF=FG,同理 AF=AG,设 AB 中点为 K,连 GK,可得△AKG 为 直角三角形,再利用由勾股定理求得 AG,然后即可求得四边形 AFGD 的周长. 【解答】解:连接 AG,那么等腰三角形 ABF 顶角∠ABF=90°+60°=150°, 等腰三角形 FCG 顶角∠FCG=360°﹣90°﹣2×60°=150° 又 AB=BC=FC,所以△ABF≌△FCG, ∴AF=FG. 同理 AF=AG,设 AB 中点为 K,连 GK,可得△AKG 为直角三角形, ∴AK=1,KG=2+ ,由勾股定理得 AG= = = = + . 四边形 AFGD 的周长为:AF+FG+GD+DA=2( + )+2×2=4+2 +2 .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等知识点,此题有一定难度,属于难题.   8.如图,在△ABC 中,D、E 分别是 BC、AC 的中点.已知∠ACB=90°,BE=4,AD=7 ,则 AB 的长为(  )第 25 页(共 80 页) A.10 B.5 C.2 D.2 【分析】设 EC=x,DC=y,则直角△BCE 中,x 2+4y2=BE2=16,在直角△ADC 中, 4x2+y2=AD2=49,解方程组可求得 x、y,在直角△ABC 中,AB= . 【解答】解:设 EC=x,DC=y,∠ACB=90°, ∴在直角△BCE 中,CE2+BC2=x2+4y2=BE2=16 在直角△ADC 中,AC2+CD2=4x2+y2=AD2=49, 解得 x= ,y=1. 在直角△ABC 中,AB= = =2 ,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考查了中点的定义,本题中根据直角 △BCE 和直角△ADC 求 DC.BC 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   9.如图△ABC 是等腰三角形,AB=AC,∠BAC=120°,点 D 在 BC 边上,且 BD<DC ,以 AD 为边作正三角形 ADE,当△ABC 的面积是 25 ,△ADE 的面积是 7 时,BD 与 DC 的比值是(  ) A.3:4 B.3:5 C.1:2 D.2:3 【分析】根据△ABC 的面积,可以计算 AF,BF,设 DF=x,根据△ADE 的面积计 算 x 的值,根据 BD=BF﹣DF,CD=CF+DF 即可计算 BD,CD 长度,即可计算 BD :CD. 【解答】解:作 AF⊥BC,第 26 页(共 80 页) ∵AB=AC,∠BAC=120°,∴∠ABC=30°,即 AB=2AF.BF= AF= AF. △ABC 的面积为 ×BC×AF=25 ,计算得:AF=5,BF=5 . 设 DF=x,则 AD= , 根据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S= AD×( )= AD2=7 , 计算得:x= , ∴BD=BF﹣DF=4 ,CD=CF+FD=6 , 故 BD:CD=2;3,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运用,考查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本题中根据正 三角形 ADE 计算 DF 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 24 小题) 10.已知等边三角形 ABC 边长为 2,两顶点 A、B 分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 x 轴 负半轴、y 轴的正半轴上滑动,点 C 在第四象限,连结 OC,则线段 OC 长的 最小值是  ﹣1 . 【分析】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 C 点位置,进而求出 OC 的长. 【解答】解:如图所示:过点 C 作 CE⊥AB 于点 E, 当点 C,O,E 在一条直线上,此时 OC 最短, ∴△ABC 是等边三角形, ∴CE 过点 O,E 为 BD 中点,则此时 EO= AB=1,第 27 页(共 80 页) 故 OC 的最小值为:OC=CE﹣EO=BCsin60°﹣ ×AB= ﹣1. 故答案为: ﹣1.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当点 C,O,E 在一条直线上,此时 OC 最短是解题关键.   11.如图,在△ABC 中,AB=AC=6,BC=7,E 是 B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 B,C 重合),△DEF≌△ABC,其中点 A,B 的对应点分别是点 D,E.当点 E 运动 时 DE 边始终经过点 A.设 EF 与 AC 相交于点 G,当△AEG 是等腰三角形时, BE 的长为 1 或  . 【分析】首先由∠AEF=∠B=∠C,且∠AGE>∠C,可得 AE≠AG,然后分别从 AE=EG 与 AG=EG 去分析,注意利用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求得答 案. 【解答】解:∵∠AEF=∠B=∠C,且∠AGE>∠C, ∴∠AGE>∠AEF, ∴AE≠AG; 当 AE=EG 时,则△ABE≌△ECG, ∴CE=AB=6,第 28 页(共 80 页) ∴BE=BC﹣EC=7﹣6=1, 当 AG=EG 时,则∠GAE=∠GEA, ∴∠GAE+∠BAE=∠GEA+∠CEG, 即∠CAB=∠CEA, 又∵∠C=∠C, ∴△CAE∽△CBA, ∴ = , ∴CE= = , ∴BE=7﹣ = ; ∴BE=1 或 . 故答案为:1 或 . 【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 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2.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ADC=60°,∠ABC=30°,且 AD=CD,连接 BD, 若 AB=2,BD= ,则 BC 的长为   . 【分析】将△ADB 以 D 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 60°,使 A 与 C 点重合,B 与 E 点重合,连接 BE,根据旋转的性质得∴∠ABD=∠CED,∠A=∠ECD,AB=CE,第 29 页(共 80 页) DB=DE,易得△DBE 为等边三角形,则 DB=BE,根据周角的定义和四边形内角 和定理得∠ECB=360°﹣∠BCD﹣∠DCE=360°﹣∠BCD﹣∠A=360°﹣(360°﹣∠ ADC﹣ ∠ABC )=60°+30°=90° ,则△ECB 为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得 EC2+BC2=BE2,利用等线段代换可得 BD2=AB2+BC2,再代入计算即可求解. 【解答】解:如图, 将△ADB 以 D 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 60°,使 A 与 C 点重合,B 与 E 点重合, 连接 BE, ∴∠ABD=∠CED,∠A=∠ECD,AB=CE,DB=DE, 又∵∠ADC=60°, ∴∠BDE=60°, ∴△DBE 为等边三角形, ∴DB=BE, 又∴∠ECB=360°﹣∠BCD﹣∠DCE =360°﹣∠BCD﹣∠A =360°﹣(360°﹣∠ADC﹣∠ABC) =60°+30° =90°, ∴△ECB 为直角三角形, ∴EC2+BC2=BE2, ∴BD2=AB2+BC2. ∴BC= = . 故答案为: .第 30 页(共 80 页) 【点评】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旋转前后两图形全等,即对应角相等,对应线 段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也考查了全等三角 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   13.如图,在△ABC 中,∠BAC=90°,AB=4,AC=6,点 D、E 分别是 BC、AD 的中 点,AF∥BC 交 CE 的延长线于 F,则△AFC 的面积为 6 . 【分析】由于 AF∥BC,从而易证△AEF≌△DEC(AAS),所以 AF=CD,从而可证 四边形 AFB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 S 四边形 AFBD=2S△ABD,又因为 BD=DC,所以 S △ABC=2S△ABD,所以 S 四边形 AFBD=S△ABC,再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等于平行 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AF∥BC, ∴∠AFC=∠FCD, 在△AEF 与△DEC 中, , ∴△AEF≌△DEC(AAS). ∴AF=DC, ∵BD=DC,第 31 页(共 80 页) ∴AF=BD, ∴四边形 AFBD 是平行四边形, ∴S 四边形 AFBD=2S△ABD, 又∵BD=DC, ∴S△ABC=2S△ABD, ∴S 四边形 AFBD=S△ABC, ∵∠BAC=90°,AB=4,AC=6, ∴S△ABC= AB•AC= ×4×6=12, ∴S 四边形 AFBD=12, ∴△AFC 的面积为 12÷2=6. 故答案为:6. 【点评】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涉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 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综合程度较高.   14.如图,Rt△ABC 中,∠ACB=90°,∠BAC=30°,BC=1,分别以 AB、BC、AC 为 边作正方 ABED、BCFK、ACGH,再作 Rt△PQR,使∠R=90°,点 H 在边 QR 上, 点 D、E 在边 PR 上,点 G、F 在边 PQ 上,则 PQ 的长为 2 +7 . 【分析】首先证明△ABC≌△GFC(SAS),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GF= ∠BAC=30°,在直角△ABC 中,根据三角函数即可求得 AC,进而由等边三角形 的性质和正方形的性质及三角函数就可求得 QR 的长,在直角△QRP 中运用三 角函数即可得到 RP、进而可求出 PQ 的长. 【解答】解:延长 BA 交 QR 于点 M,连接 AR,AP. 在△ABC 和△GFC 中第 32 页(共 80 页) , ∴△ABC≌△GFC(SAS), ∴∠CGF=∠BAC=30°, ∴∠HGQ=60°, ∵∠HAC=∠BAD=90°, ∴∠BAC+∠DAH=180°, 又∵AD∥QR, ∴∠RHA+∠DAH=180°, ∴∠RHA=∠BAC=30°, ∴∠QHG=60°, ∴∠Q=∠QHG=∠QGH=60°, ∴△QHG 是等边三角形. AC=BC•tan60°= , 则 QH=HA=HG=AC= , 在直角△HMA 中,HM=AH•sin60°= × = ,AM=HA•cos60°= , 在直角△AMR 中,MR=AD=AB=2. ∴QR= + +2= + , ∴QP=2QR=2 +7. 故答案为:2 +7. 【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和含 30 度角的直角三角形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和性质,题目的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正确运用三角函数以及勾股定理是 解决本题的关键.   15.如图,水平距离为 80 米(BC=80 米)的 A,B 两村庄隔着一条小河,并且河第 33 页(共 80 页) 宽 15 米,A 与河 l1 的距离为 40 米,B 与河 l2 的距离为 20 米,为了方便行人 之间来往,现在要在两条小河上各建一条垂直于河岸的桥,那么 A,B 两村庄 来往的最短路程是 115 米. 【分析】在 AC 上取一点 A′,使得 AA′=15,连接 BA′交 l2 于 F,作 EF⊥l1 垂足为 E ,连接 AE.则 AE+EF+FB 的值最小. 【解答】解:在 AC 上取一点 A′,使得 AA′=15,连接 BA′交 l2 于 F,作 EF⊥l1 垂足 为 E,连接 AE.则 AE+EF+FB 的值最小. ∵AA′=EF,AA′∥EF, ∴四边形 AA′FE 是平行四边形, ∴AE=A′F, 在 Rt△A′BC 中,BA′= = =100 米, ∴AE+EF+FB=BA′+AA′=115 米. 故答案为 115. 【点评】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 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6.如图,四边形 ABCD 中,AC,BD 是对角线,△ABC 是等边三角形,∠ADC=30°第 34 页(共 80 页) ,若 CD=6,BD=6.5,则 AD=   . 【分析】在 CD 外侧作等边△CDE,连接 AE,易证∠ACE=∠BCD,进而可以证明△ ACE≌△BCD,可得 AE=BD,在 Rt△ADE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以求得 DE 的长, 即可解题. 【解答】解:在 CD 外侧作等边△CDE,连接 AE,则∠ADE=90°,DE=DC,∠DCE=60° , ∵∠ACB=∠DCE=60°, ∴∠ACE=∠BCD, 在△ACE 和△BCD 中, , ∴△ACE≌△BCD(SAS) ∴AE=BD=6.5, ∵在 Rt△ADE 中,DE2=AE2﹣AD2=BD2﹣AD2=6.52﹣AD2=62, ∴AD= ,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 本题中求证△ACE≌△BCD 是解题的关键.第 35 页(共 80 页)   17.四边形 ACBD 中,AC=BC,∠ACB=90°,∠ADB=30°,AD=6,CD=7 ,则 BD=  10 . 【分析】作 AH⊥BD 于 H,CN⊥BD 于 N,CM⊥HA 于 M,则四边形 CMHN 是矩 形.首先证明△BCN≌△ACM,四边形 CMHN 是正方形,设 CN=a.构建方程 求出 a 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作 AH⊥BD 于 H,CN⊥BD 于 N,CM⊥HA 于 M,则四边形 CMHN 是矩形. ∵∠BCA=∠MCN=90°, ∴∠BCN=∠MCA, ∵∠CNB=∠M=90°,BC=CA, ∴△BCN≌△ACM, ∴CM=CN,BN=AM, ∴四边形 CMHN 是正方形,设 CN=a. 在 Rt△AHD 中,AD=6,∠ADH=30°, ∴AH=3,DH=3 , 在 Rt△CND 中,∵CN2+DN2=CD2, ∴a2+(a+3 )2=(7 )2, 整理得:2a2+6 a﹣71=0, 解得 a= 或 (舍弃), ∴AM=BN= ,第 36 页(共 80 页) ∴BD=BN+NH+DH= + +3 =10, 【点评】本题考查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 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 问题,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填空题中的压轴题.   18.如图,在△ABC 中,AB=BC=6,AO=BO,P 是射线 CO 上的一个动点,∠AOC=60° ,则当△PAB 为直角三角形时,AP 的长为 3 或 3 或 3  . 【分析】利用分类讨论,当∠ABP=90°时,如图 2,由对顶角的性质可得∠AOC=∠ BOP=60°,易得∠BPO=30°,易得 BP 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可得 AP 的长;当∠ APB=90°时,分两种情况讨论,情况一:如图 1,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 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出 PO=BO,易得△BOP 为等边三角形,利用锐角三角函数 可得 AP 的长;易得 BP,利用勾股定理可得 AP 的长;情况二:如图 3,利用 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结论. 【解答】解:当∠APB=90°时(如图 1), ∵AO=BO, ∴PO=BO, ∵∠AOC=60°, ∴∠BOP=60°, ∴△BOP 为等边三角形, ∵AB=BC=6, ∴AP=AB•sin60°=6× =3 ; 当∠ABP=90°时(如图 2), ∵∠AOC=∠BOP=60°,第 37 页(共 80 页) ∴∠BPO=30°, ∴BP= = =3 , 在直角三角形 ABP 中, AP= =3 ; 如图 3,∵AO=BO,∠APB=90°, ∴PO=AO, ∵∠AOC=60°, ∴△AOP 为等边三角形, ∴AP=AO=3, 故答案为 3 或 3 或 3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含 30°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斜边 的中线,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第 38 页(共 80 页) 19.如图,A(1,0),B(0,1),若△ABO 是一个三角形台球桌,从 O 点击 出的球经过 C、D 两处反弹正好落在 A 洞,则 C 的坐标是 ( , ) . 【分析】应先作出点 O 及点 A 的对称点,过两个点的直线与直线 AB 的交点即为 所求点. 【解答】解:如图所示, ∵点 O 关于 AB 的对称点是 O′(1,1), 点 A 关于 y 轴的对称点是 A′(﹣1,0) 设 AB 的解析式为 y=kx+b, ∵(1,0),(0,1)在直线上, ∴ ,解得 k=﹣1, ∴AB 的表达式是 y=1﹣x, 同理可得 O′A′的表达式是 y= + , 两个表达式联立,解得 x= ,y= . 故答案为:( , ). 【点评】考查对称的知识;根据作相关点的对称点得到点 D 的位置是解决本题 的关键.  第 39 页(共 80 页) 20.如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赵爽弦图”的示意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 形围成的.若两直角边 AC=4,BC=6,现将四个直角三角形中边长为 6 的直角 边分别向外延长一倍,延长后得到下图所示的“数学风车”,则该“数学风车”所 围成的总面积是 100 . 【分析】由题意∠ACB 为直角,利用勾股定理求得外围中一条边,又由 BC 延伸 一倍,从而求得风车的一个轮子,进一步求得四个. 【解答】解:在直角三角形 ACB 中, AB= 62+42 =2 13 , 中间小正方形的面积: 2 13 ×2 13 ﹣6×4÷2×4 =52﹣48 =4, 4+(6+6)×4÷2×4 =4+96 =100.第 40 页(共 80 页) 故答案为:100 【点评】本题是勾股定理在实际情况中应用,并注意隐含的已知条件来解答此类 题.   21.如图,Rt△ABC 中,∠ACB=90°,AC=2,BC= .分别以 AB,AC,BC 为边, 向外作正方形 ABDE,正方形 ACFG,正方形 BCMN,连接 GE,DN.则图中阴 影的总面积是 2  . 【分析】如图将△GAE 绕点 A 顺时针旋转 90°得到△KAB.首先证明 S △ABK=S△ ABC=S△AGE,同理可证 S△BDN=S△ABC,推出 S△AEG+S△BDN=2•S△ABC,由此即可解决 问题. 【解答】解:如图将△GAE 绕点 A 顺时针旋转 90°得到△KAB. ∵∠GAC=∠EAB=90°, ∴∠GAE+∠CAB=180°, ∵∠GAE=∠KAB, ∴∠KAB+∠CAB=180°,第 41 页(共 80 页) ∴C、A、K 共线, ∵AG=AK=AC, ∴S△ABK=S△ABC=S△AGE, 同理可证 S△BDN=S△ABC, ∴S△AEG+S△BDN=2•S△ABC=2× ×2× =2 . 故答案为 2 .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旋转变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 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 问题.   22.如图,△ABC 是直角三角形,记 BC=a,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向外作正 方形 ABDE,正方形 ACFG,正方形 BCMN,过点 C 作 BA 边上的高 CH 并延长 交正方形 ABDE 的边 DE 于 K,则四边形 BDKH 的面积为 a2 .(用含 a 的式 子表示) 【分析】由射影定理得到 BC2=BH•BA,即 BH•BA=a2,再由矩形面积公式即可得 到结论. 【解答】解:∵BC⊥AC,CH⊥BA, ∴BC2=BH•BA,即 BH•BA=a2, ∵四边形 ABDE 是正方形, ∴BD=BA, ∴四边形 BDKH 的面积=BH•BD=BH•BA=a2, 故答案为:a2.第 42 页(共 80 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射影定理,正方形的性质,矩形面积,由射影定理得到 BC2=BH•BA 是解题的关键.   23.如图,在△ABC 中,AB=5,AC=3,BC=4,D 是 BC 边上一动点,BE⊥AD,交 其延长线于点 E,EF⊥AC,交其延长线于点 F,则 AF 的最大值为 4 . 【分析】由 AB=5、AC=3、BC=4 可得出∠ACB=90°,以 AB 为直径作⊙O,则点 C、 E 在圆上,作 BC 的平行线切⊙O 于点 E,过点 E 作 EF⊥AC 的延长线于点 F, 此时 AF 最长,连接 OE,过点 O 作 OM⊥AC 于点 M,根据 OE⊥EF、OE⊥EF、 EF⊥AF 可得出四边形 OEFM 为矩形,进而可得出 MF 的长度,再根据点 O 为 AB 的中点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可得出 AM 的长度,由 AF=AM+MF 可求出 AF 的最大值. 【解答】解:∵AB=5,AC=3,BC=4, ∴AB2=AC2+BC2, ∴∠ACB=90°. 以 AB 为直径作⊙O,则点 C、E 在圆上,作 BC 的平行线切⊙O 于点 E,过点 E 作 EF⊥AC 的延长线于点 F,此时 AF 最长,连接 OE,过点 O 作 OM⊥AC 于点 M,如图所示. ∵OM⊥AC,∠ACB=90°, ∴OM∥BC. ∵点 O 为 AB 的中点, ∴点 M 为 AC 的中点, ∴AM= AC= . ∵EF 切⊙O 为点 E,第 43 页(共 80 页) ∴OE⊥EF, ∴OE∥MF, ∴四边形 OEFM 为矩形, ∴MF=OE= AB= , ∴AF=AM+ME=4. 故答案为:4. 【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切线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以及 矩形的判定与性质,通过作切线找出 AF 最长时点 E 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24.如图,△ABC 中,AB=AC=5,BC=2,以 AC 为边在△ABC 外作等边三角形 ACD ,连接 BD,则 BD=  +2  .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得到 AB=AC=AD,于是得到点 B,C,D 在以 A 为圆心,AB 为半径的圆上,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CBD= ∠CAD=30°,∠BDC= BAC, 过 A 作 AE⊥BC 于 E,过 C 作 CF⊥BD 于 F,得到∠CAE=∠BCD,根据全等三角 形的性质得到 DF=AE,CF=CE=1,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第 44 页(共 80 页) 【解答】解:∵AB=AC=5,△ABC 是等边三角形, ∴AC=AD=5, ∴AB=AC=AD, ∴点 B,C,D 在以 A 为圆心,AB 为半径的圆上, ∵∠CAD=60°, ∴∠CBD= ∠CAD=30°,∠BDC= BAC, 过 A 作 AE⊥BC 于 E,过 C 作 CF⊥BD 于 F, ∴∠CAE= ,∠AEC=∠CFD=90°, ∴∠CAE=∠BCD, 在△ACE 与△DCF 中, , ∴△AEC≌△DFC, ∴DF=AE,CF=CE=1, ∴BF= , ∴DF= =2 , ∴BD=BF+DF= +2 . 故答案为: +2 . 【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圆周角定理,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25.如图,点 P 是等边△ABC 内一点,连接 PA,PB,PC,PA:PB:PC=3:4:5 ,以 AC 为边作△AP′C≌△APB,连接 PP′,则有以下结论:①△APP′是等边三 角形;②△PCP′是直角三角形;③∠APB=150°;④∠APC=105°.其中一定正确 的是 ①②③ .(把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都填在横线上)第 45 页(共 80 页) 【分析】先运用全等得出 AP′=AP,∠CAP′=∠BAP,从而∠PAP′=∠BAC=60°,得出△ PAP′是等边三角形,∠AP′P=60°,PP′=AP,再运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得出∠ PP′C=90°,由此得解. 【解答】解:△ABC 是等边三角形,则∠BAC=60°,又△AP'C≌△APB,则 AP=AP′ ,∠PAP′=∠BAC=60°, ∴△APP'是正三角形,①正确; 又 PA:PB:PC=3:4:5, ∴设 PA=3x,则:PP′=PA=3x,P′C=PB=4x,PC=5x, 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知:△PCP'是直角三角形,且∠PP′C=90°,②正确; 又△APP'是正三角形, ∴∠AP′P=60°, ∴∠APB=150°③正确;错误的结论只能是∠APC=105°. 故答案为①②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 的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理解题意,由已知条件,联想到所学的 定理,充分挖掘题目中的结论是解题的关键.   26.如图,正方形 ABDE、CDFI、EFGH 的面积分别为 25、9、16,△AEH、△BDC 、△GFI 的面积分别为 S1、S2、S3,则 S1+S2+S3= 18 .第 46 页(共 80 页) 【分析】正方形 ABDE、CDFI、EFGH 的面积分别为 25、9、16,故直角三角形的 三边分别为 5、4、3,通过求△DEF 的面积求出△BDC,△GFI,△AEH 的面积 即可. 【解答】解:∵DF=DC,DE=DB,且∠EDF+∠BDC=180°, 过点 A 作 AI⊥EH,交 HE 的延长线于点 I, ∴∠I=∠DFE=90°, ∵∠AEI+∠DEI=∠DEI+∠DEF=90°, ∴∠AEI=∠DEF, ∵AE=DE, ∴△AEI≌△DEF(AAS), ∴AI=DF, ∵EH=EF, ∴S△AHE=S△DEF, 同理:S△BDC=S△GFI=S△DEF, S△AHE+S△BDC+S△GFI=S1+S2+S3=3×S△DEF, S△DEF= ×3×4=6, ∴S1+S2+S3=18. 故答案为:18. 【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各边相等,且各内角等于直角的性质,考查了三角形 面积的计算,解本题的关键是找到:S△AHE+S△BDC+S△GFI=3×S△DEF.   27.如图所示,在等边三角形 ABC 中,BC 边上的高 AD=10,E 是 AD 上一点,现 有一动点 P 沿着折线 A﹣E﹣C 运动,在 AE 上的速度是 4 单位/秒,在 CE 上的第 47 页(共 80 页) 速度是 2 单位/秒,则点 P 从 A 到 C 的运动过程中至少需 5 秒. 【分析】如图,作 CH⊥AB 于 H 交 AD 于 E.P 沿着折线 A﹣E﹣C 运动的时间= + = (EC+ AE)= (EC+EH)= CH,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当 CH⊥AB 时 ,P 沿着折线 A﹣E﹣C 运动的时间最短,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如图,作 CH⊥AB 于 H 交 AD 于 E. ∵△ABC 是等边三角形,AD⊥BC, ∴∠HAE=30°,∵∠AHE=90°, ∴HE= AE, ∵P 沿着折线 A﹣E﹣C 运动的时间= + = (EC+ AE)= (EC+EH)= CH, 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当 CH⊥AB 时,P 沿着折线 A﹣E﹣C 运动的时间最短, ∵CH、AD 是等边三角形的高, ∴CH=AD=10, ∴P 沿着折线 A﹣E﹣C 运动的时间最时间=5s. 故答案为 5. 【点评】本题考查勾股定理、垂线段最短、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 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第 48 页(共 80 页) 28.在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中,分别沿两直角边上一点与斜边中点的连线剪去两 个三角形,得到如图所示的四边形,则原直角三角形纸片的斜边长是 10 或 8  . 【分析】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此题要分两种情况,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斜边上 的中线,最后根据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出斜 边的长. 【解答】解:①如图所示: , 连接 CD, CD= =5, ∵D 为 AB 中点, ∴AB=2CD=10; ②如图所示:第 49 页(共 80 页) , 连接 EF, EF= =4 , ∵E 为 AB 中点, ∴AB=2EF=8 . 故答案为:10 或 8 . 【点评】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图形的剪拼,解题的关键是能够根据题意画出图 形,在解题时要注意分两种情况画图,不要漏解.   29.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AD=4,CD=3,∠ABC=∠ACB=∠ADC=45°,则 BD 的长为   . 【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BAD 与∠CAD′的关系,根据 SAS,可得△BAD 与△CAD′的关系,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BD 与 CD′的关系,根据勾股 定理,可得答案. 【解答】解:作 AD′⊥AD,AD′=AD,连接 CD′,DD′,如图: ∵∠BAC+∠CAD=∠DAD′+∠CAD, 即∠BAD=∠CAD′,第 50 页(共 80 页) 在△BAD 与△CAD′中, , ∴△BAD≌△CAD′(SAS), ∴BD=CD′. ∠DAD′=90° 由勾股定理得 DD′= , ∠D′DA+∠ADC=90° 由勾股定理得 CD′= , ∴BD=CD′= ,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勾股定理,作出全等图形是解题关键.   30.如图,要使宽为 2 米的矩形平板车 ABCD 通过宽为 2 米的等宽的直角通道 ,平板车的长不能超过 4 米.第 51 页(共 80 页) 【分析】如图,先设平板手推车的长度不能超过 x 米,则得出 x 为最大值时,平 板手推车所形成的三角形 CB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连接 PO,与 BC 交于点 N, 利用△CB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得平板手推车的长度不能超过多少米. 【解答】解:设平板手推车的长度不能超过 x 米 则 x 为最大值,且此时平板手推车所形成的三角形 CB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连接 PO,与 BC 交于点 N. ∵直角走廊的宽为 2 m, ∴PO=4m, ∴NP=PO﹣ON=4﹣2=2(m). 又∵△CB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D=BC=2CN=2NP=4(m). 故答案为: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等腰三角形知识,解答的关键是由 题意得出要想顺利通过直角走廊,此时平板手推车所形成的三角形为等腰直 角三角形.  第 52 页(共 80 页) 31.如图,在△ABC 中,AB=AC=2,点 P 在 BC 上.若点 P 为 BC 的中点,则 m=AP2+BP•PC 的值为 4 ;若 BC 边上有 100 个不同的点 P1,P2,…,P100, 且 mi=APi2+BPi•PiC(i=1,2,…,100),则 m=m1+m2+…+m100 的值为 400 . 【 分 析 】 第 一 个 空 , 由 等 腰 三 角 形 的 三 线 合 一 性 质 和 勾 股 定 理 得 出 AP2+BP•PC=AB2 即可; 第二个空,作 AD⊥BC 于 D.根据勾股定理,得 APi2=AD2+DPi2=AD2+(BD﹣BPi) 2=AD2+BD2﹣2BD•BPi+BPi2,PiB•PiC=PiB•(BC﹣PiB)=2BD•BPi﹣BPi2,从而求得 mi=AD2+BD2,即可求解. 【解答】解:若点 P 为 BC 的中点,如图 1 所示: AB=AC=2, ∴AP⊥BC,BP=CP, ∴∠APB=90°, ∴AP2+BP•PC=AP2+BP2=AB2=4. 若 BC 边上有 100 个不同的点 P1,P2,…,P100, 作 AD⊥BC 于 D,则 BC=2BD=2CD,如图 2 所示. 根据勾股定理,得 APi2=AD2+DPi2=AD2+(BD﹣BPi)2=AD2+BD2﹣2BD•BPi+BPi2, 又∵PiB•PiC=PiB•(BC﹣PiB)=2BD•BPi﹣BPi2, ∴m1=AD2+BD2=AB2=4, ∴m1+m2+…+m100=4×100=400. 故答案为:4,400.第 53 页(共 80 页) 【点评】此题主要运用了勾股定理和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作辅助线构造 直角三角形是解本题的突破点,另外代入进行整理后代换出 PC 也是同学们不 容易考虑到的.   32.图(1)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赵爽弦图”的示意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 角形围成的.在 Rt△ABC 中,若直角边 AC=6cm,BC=5cm,将四个直角三角 形中边长为 6 的直角边分别向外延长一倍,得到图(2)所示的“数学风车”. 则①图中小正方形的面积为 1cm2 ;②若给这个“数学风车”的外围装饰彩 带,则需要彩带的长度至少是 76cm . 【分析】①表示出小正方形的边长,然后利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 解; ②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外围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然后根据周长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 解. 【解答】解:图①,小正方形的面积=(6﹣5)2=1cm2;第 54 页(共 80 页) 图②,外围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13cm, 周长=4×(13+6)=4×19=76cm, 即,需要彩带的长度至少是 76cm. 故答案为:1cm2,76cm. 【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证明,读懂题目信息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33.勾股定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曾引起很多人的兴趣.1955 年希腊发行了二 枚以勾股图为背景的邮票.所谓勾股图是指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向外作 正方形构成,它可以验证勾股定理.在右图的勾股图中,已知∠ACB=90°,∠ BAC=30°,AB=4.作△PQR 使得∠R=90°,点 H 在边 QR 上,点 D,E 在边 PR 上,点 G,F 在边 PQ 上,那么△PQR 的周长等于 27+13  . 【分析】在直角△ABC 中,根据三角函数即可求得 AC,进而由等边三角形的性 质和正方形的性质及三角函数就可求得 QR 的长,在直角△QRP 中运用三角函 数即可得到 RP、QP 的长,就可求出△PQR 的周长. 【解答】解:延长 BA 交 QR 于点 M,连接 AR,AP. ∵AC=GC,BC=FC,∠ACB=∠GCF, ∴△ABC≌△GFC, ∴∠CGF=∠BAC=30°, ∴∠HGQ=60°, ∵∠HAC=∠BAD=90°, ∴∠BAC+∠DAH=180°, 又 AD∥QR, ∴∠RHA+∠DAH=180°, ∴∠RHA=∠BAC=30°,第 55 页(共 80 页) ∴∠QHG=60°, ∴∠Q=∠QHG=∠QGH=60°, ∴△QHG 是等边三角形. AC=AB•cos30°=4× =2 . 则 QH=HA=HG=AC=2 . 在直角△HMA 中,HM=AH•sin60°=2 × =3.AM=HA•cos60°= . 在直角△AMR 中,MR=AD=AB=4. ∴QR=2 +3+4=7+2 . ∴QP=2QR=14+4 . PR=QR• =7 +6. ∴△PQR 的周长等于 RP+QP+QR=27+13 . 故答案为:27+13 . 【点评】正确运用三角函数以及勾股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 17 小题) 34.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三点 A(0,7),B(8,1),C(x,0). (1)求线段 AB 的长; (2)请用含 x 的代数式表示 AC+BC 的值; (3)根据(2)中得出的规律和结论,直接写出代数式 ﹣ 的 最大值.第 56 页(共 80 页) 【分析】(1)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求线段 AB 的长; (2)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求线段 AC,BC 的值,再相加即可求解; (3)由代数式可得 ﹣ 的最大值即为点(0,4)和点(4,1) 间的距离,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解. 【解答】解:(1) ; (2)AC+BC = + = = + ; (3)代数式可得 ﹣ 的最大值即为点(0,4)和点(4,1)间 的距离, 最大值为 =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最短路线问题,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构造出符合题意 的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35.如图,AD∥BC,AC⊥AB,AB=3,AC=CD=2. (1)求 BC 的长; (2)求 BD 的长.第 57 页(共 80 页) 【分析】(1)在 Rt△ABC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 BC 的长; (2)过点 B 作 BE⊥DC 交 DC 的延长线于点 E.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以及平行 线的性质得出∠2=∠3,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 AB=BE=3,在 Rt△BCE 中,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EC=2,则 ED=4,在 Rt△BDE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 BD=5. 【解答】解:(1)在 Rt△ABC 中,∵AC⊥AB,AB=3,AC=2, ∴BC= = ; (2)过点 B 作 BE⊥DC 交 DC 的延长线于点 E. ∵AC=CD, ∴∠1=∠ADC, 又∵AD∥BC, ∴∠3=∠ADC,∠1=∠2, ∴∠2=∠3, 又∵AC⊥AB,BE⊥DC, ∴AB=BE=3, 又由(1)BC= , 在 Rt△BCE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 EC=2; ∴ED=2+2=4, 在 Rt△BDE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 BD=5.第 58 页(共 80 页) 【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平行线、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各 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36.如图,△ABC 中,D 是 BC 的中点,AB= ,AC= ,AD=3,求 BC 的长 及△ABC 的面积. 【分析】作辅助线构建平行四边形 ABEC,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 等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答即可. 【解答】解:延长 AD 到 E,使 DE=AD=3,连接 BE,CE. ∵D 是 BC 的中点, ∴CD=BD, ∴四边形 ABEC 是平行四边形, ∴AB∥CE,EB=CA= , ∵62+(2 )2=(4 )2,即 AE2+AC2=EC2, ∴∠EAC=90°, ∴CD= = = , ∴BC=2CD=2 , ∴S△ABC=2S△ACD=2× AC•AD= ×3=6 . 综上所述,BC 的长度为 2 ,△ABC 的面积是 6 .第 59 页(共 80 页) 【点评】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判断三 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加以判断即可.   3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 OABC 的顶点 O 为坐标原点,点 C 在 x 轴的正半轴上,且 BC⊥OC 于点 C,点 A 的坐标为(2,2 ),AB=4 ,∠B=60° ,点 D 是线段 OC 上一点,且 OD=4,连接 AD. (1)求证:△AOD 是等边三角形; (2)求点 B 的坐标; (3)在 x 轴上求一点 P,使△OBP 为等腰三角形. 【分析】(1)过点 A 作 AM⊥x 轴于点 M,根据已知条件,依据三角函数求得∠ AOM=60°,根据勾股定理求得 OA=4,即可求得. (2)过点 A 作 AN⊥BC 于点 N,则四边形 AMCN 是矩形,在 Rt△ABN 中,根据 三角函数求得 AN、BN 的值,从而求得 OC、BC 的长,得出点 B 的坐标. (3)利用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分三种情况探讨:OB=OP,PO=PB,BO=BP,进一 步综合得出答案即可. 【解答】解:(1)如图 2,证明:过点 A 作 AM⊥x 轴于点 M,第 60 页(共 80 页) ∵点 A 的坐标为(2,2 ), ∴OM=2,AM=2 , ∴在 Rt△AOM 中,tan∠AOM= = , ∴∠AOM=60°, 由勾股定理得,OA= =4, ∵OD=4, ∴OA=OD, ∴△AOD 是等边三角形. (2)如图 2,过点 A 作 AN⊥BC 于点 N, ∵BC⊥OC,AM⊥x 轴, ∴∠BCM=∠CMA=∠ANC=90° ∴四边形 ANCM 为矩形, ∴AN=MC,AM=NC, ∵∠B=60°,AB=4 , ∴在 Rt△ABN 中, AN=AB•sinB=4 × =6, BN=AB•cosB=4 × =2 , ∴AN=MC=6,CN=AM=2 , ∴OC=OM+MC=2+6=8, BC=BN+CN=2 +2 =4 , ∴点 B 的坐标为(8,4 ). (3)如图,第 61 页(共 80 页) 连接 OB,则 OB= =4 , 当 OB=OP,则 P1(4 ,0),P2(﹣4 ,0)满足条件, 作 OB 的垂直平分线交 x 轴于 P3,则 P3 满足条件,设 P3(x,0),则 x2=(8﹣x) 2+(4 )2,x=7,P3(7,0); O 关于 BC 的对称点 P4(16,0)也满足条件 所以在 x 轴上求一点 P,使△OBP 为等腰三角形的点有 4 个 P1(4 ,0),P2( ﹣4 ,0),P3(7,0),P4(16,0).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 数的应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渗透.   38.在△ABC 中,AB、BC、AC 三边的长分别为 , , ,求这个三角形 的面积.小明同学在解答这道题时,先画一个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 边长为 1),再在网格中画出格点△ABC(即△ABC 三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 顶点处),如图 1 所示.这样不需求△ABC 的高,而借用网格就能计算出它 的面积. (1)△ABC 的面积为 3.5 . (2)若△DEF 的三边 DE、EF、DF 长分别为 , , ,请在图 2 的正方形 网格中画出相应的△DEF,并求出△DEF 的面积为 5 . (3)在△ABC 中,AB=2 ,AC=4,BC=2,以 AB 为边向△ABC 外作△ABD(D 与 C 在 AB 异 侧 ) , 使 △ ABD 为 等 腰 直 角 三 角 形 , 则 线 段 CD 的 长 为    .第 62 页(共 80 页) 【分析】(1)如图 1,运用正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直接求出△ABC 的面积, 即可解决问题. (2)如图 2,类似(1)中的方法,直接求出△DEF 的面积即可解决问题. (3)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运用勾股定理直接求出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 解:(1)如图 1,△ABC 的面积= =9﹣3﹣1﹣1.5=3.5, 故答案为 3.5. (2)如图 2,△DEF 的面积=3×4﹣ =12﹣2﹣2﹣3=5. 故答案为 5. (3)如图 3、4、5,分别求出 CD 的长度如下: CD=2 或 CD=2 或 CD=3 , 故答案为 .第 63 页(共 80 页)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及其应用问题;牢固掌握勾股定理是灵活运用 、解题的基础和关键.   39.如图,在等腰△ACE 中,已知 CA=CE=2,AE=2c,点 B、D、M 分别是边 AC、 CE、AE 的中点,以 BC、CD 为边长分别作正方形 BCGF 和 CDHN,连结 FM、FH 、MH. (1)求△ACE 的面积; (2)试探究△FMH 是否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并对结论给予证明; (3)当∠GCN=30°时,求△FMH 的面积. 【分析】(1)连结 CM,在 RT△ACM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CM 的长即可求出△ ACE 的面积; (2)△FMH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连结 BM,DM,首先证明四边形四边形 BCDM 是边长 1 的菱形,设∠A=α,则∠BMA=∠DME=∠E=∠A=α,∠MDC=2α.利用 三角形的内角和证明∠FMH=180°﹣∠AMH﹣∠CMH=180°﹣(α+θ)=90°即可; (3)作△HMD 的边 MD 上的高 HQ,则由勾股定理有求出 DQ 的长,再利用三 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FMH 的面积. 【解答】解:(1)连结 CM, ∵CA=CE=2,M 分别是边 AE 的中点, ∴CM⊥AE.…(1 分)第 64 页(共 80 页) 在 RT△ACM 中, , 由勾股定理得, . ∴S△ACE= AE•CM=c .…(2 分) (2)△FMH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 分) 证明:连结 BM,DM.∵CA=CE=2, 点 B、D、M 分别是边 AC、CE、AE 的中点,∴BC=CD=BM=DM=1.…(4 分) ∴四边形 BCDM 是边长为 1 的菱形, ∴∠CBM=∠CDM. ∴∠CBM+∠FBC=∠CDM+∠HDC,即∠FBM=∠HDM, ∴△FBM≌△MDH.…(4 分) ∴FM=MH,且∠FMB=∠HMD(设大小为 θ). 又设∠A=α,则∠BMA=∠DME=∠E=∠A=α,∠MDC=2α. 在△MDH 中,DM=DH=1, ∴∠DHM=∠DMH=θ,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有:∴∠DHM+∠DMH+∠MDH=180°, 得:θ+θ+2α+90°=180°, ∴α+θ=45°.…(5 分) ∴∠FMH=180°﹣∠AMH﹣∠CMH=180°﹣2(α+θ)=90°. ∴△FMH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6 分) (3)在等腰△ACE 中,∠ACE=180°﹣2α, 又当∠GCN=30°时,∠ACE=360°﹣∠GCN=180°﹣30°=150° 从而有:180°﹣2α=150°,又 α+θ=45°,得 θ=30°,α=15°.…(7 分) 如图,作△HMD 的边 MD 上的高 HQ,则由勾股定理有: , , …(8 分) ∴△FMH 的面积 .…(9 分)第 65 页(共 80 页) 【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运用、菱形的判定、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三 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题目的综合性强难度大. 解题的关键是作△HMD 的边 MD 上的高 HQ,构造直角三角形.   40.如图,在△ABC 中,AB=3,AC=4,BC=5,P 为边 BC 上一动点,PE⊥AB 于 E ,PF⊥AC 于 F,M 为 EF 中点,求 AM 的最小值.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以证明∠BAC=90°;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 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则 AM= EF,要求 AM 的最小值,即求 EF 的最小值; 根据三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得四边形 AEPF 是矩形,根据矩形的对 角线相等,得 EF=AP,则 EF 的最小值即为 AP 的最小值,根据垂线段最短, 知:AP 的最小值即等于直角三角形 ABC 斜边上的高. 【解答】解:∵在△ABC 中,AB=3,AC=4,BC=5, ∴AB2+AC2=BC2,即∠BAC=90°. 又∵PE⊥AB 于 E,PF⊥AC 于 F, ∴四边形 AEPF 是矩形, ∴EF=AP. ∵M 是 EF 的中点, ∴AM= EF= AP.第 66 页(共 80 页) 当 AP⊥BC 时,AP 的最小值即为直角三角形 ABC 斜边上的高 , ∴AM 的最小值是 . 【点评】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本题综合运用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矩形的 判定及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要能够把要求的线段的最小值转换为便于 分析其最小值的线段.   41.阅读下列材料: 小明遇到一个问题:在△ABC 中,AB,BC,AC 三边的长分别为 、 、 , 求△ABC 的面积.小明是这样解决问题的:如图 1 所示,先画一个正方形网 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1),再在网格中画出格点△ABC(即△ABC 三个 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处),从而借助网格就能计算出△ABC 的面积.他 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构图法. 参考小明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下列问题: (1)图 2 是一个 6×6 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1). ①利用构图法在答卷的图 2 中画出三边长分别为 、 、 的格点△DEF; ②计算①中△DEF 的面积为 8 ;(直接写出答案) (2)如图 3,已知△PQR,以 PQ,PR 为边向外作正方形 PQAF,正方形 PRDE, 连接 EF. ①判断△PQR 与△PEF 面积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若 PQ= ,PR= ,QR=3,直接写出六边形 AQRDEF 的面积为 32 .第 67 页(共 80 页) 【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借助网格求出即可; (2)六边形 AQRDEF 的面积=边长为 的正方形面积+边长为 的正方形面 积+△PEF 的面积+△PQR 的面积,其中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分别用长方形的面积 减去各个小三角形的面积. 【解答】解:(1)①如图所示: ②△DEF 的面积为 4×5﹣ ×2×3﹣ ×2×4﹣ ×2×5=8; (2)①如图 3, △PEF 的面积为 6×2﹣ ×1×6﹣ ×1×3﹣ ×3×2= ,第 68 页(共 80 页) △PQR 的面积为 ×3×3= , ∴△PQR 与△PEF 面积相等; ②六边形 AQRDEF 的面积为( )2+ + +( )2=13+9+10=32. 故答案为:8;32.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形面积求法,关键是结合网格用矩形 及容易求得面积的直角三角形表示出所求三角形的面积进行解答.   42.如图所示,在△ABC 中,AB=5,AC=13,BC 边上的中线 AD=6,求 BC 的长. 【分析】延长 AD 到 E 使 AD=DE,连接 CE,证△ABD≌△ECD,求出 AE 和 CE 的 长,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求出∠E=90°,根据勾股定理求出 CD 即可. 【解答】解:延长 AD 到 E 使 AD=DE,连接 CE, 在△ABD 和△ECD 中 , ∴△ABD≌△ECD, ∴AB=CE=5,AD=DE=6,AE=12, 在△AEC 中,AC=13,AE=12,CE=5, ∴AC2=AE2+CE2, ∴∠E=90°, 由勾股定理得:CD= = , ∴BC=2CD=2 ,第 69 页(共 80 页) 答:BC 的长是 2 .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 定、三角形的中线等知识点的应用,关键是正确地作辅助线,把已知条件转 化成一个直角三角形,题型较好.   43.探究下列几何题: (1)如图(1)所示,在△ABC 中,CP⊥AB 于点 P,求证:AC2﹣BC2=AP2﹣BP2; (2)如图(2)所示,在四边形 ABCD 中,AC⊥BD 于点 P,猜一猜 AB,BC,CD ,DA 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并用式子表示出来(不用证明); (3)如图(3)所示,在矩形 ABCD 中,P 是其内部任意一点,试猜想 AP,BP, CP,DP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 【分析】(1)在 Rt△ACP 和 Rt△BPC 中利用勾股定理表示 CP 整理就可以得到; (2)根据 AC⊥BD,分别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 AB,BC,CD,DA,再根据 AP、PC 、PB、PD 就可以得出数量关系; (3)构造直角三角利用勾股定理表示 AP,BP,CP,DP 结合(2)的经验,就可 以得到它们的关系. 【解答】(1)证明:∵在 Rt△ACP 中 PC2=AC2﹣AP2 在 Rt△BCP 中,PC2=BC2﹣BP2 ∴AC2﹣BC2=AP2﹣BP2 (2)解:∵AB2=AP2+PB2,BC2=BP2+CP2,CD2=CP2+DP2,AD2=DP2+AP2. ∴AB2+CD2=AD2+BC2第 70 页(共 80 页) (3)解:PA2+PC2=PB2+PD2 证明:过 P 作 EF∥AD 交 AB,CD 于 E,F,过 P 作 MN∥AB 交 AD,BC 于 M,N 则 PA2=AM2+PM2,PB2=BN2+PN2,PC2=PN2+NC2,PD2=MD2+PM2 ∵AM=BN,MD=NC, ∴PA2+PC2=PB2+PD2. 【点评】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运用,多次运用勾股定理,再根据相等线段得到所 需数量关系.   44.设 a,b,c,d 都是正数.求证: + > . 【 分 析 】 构 建 一 个 三 角 形 使 得 其 三 边 为 : + > 的三角形,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以求证. 【解答】解:如图,构造一个边长为(a+b)、(c+d)的矩形 ABCD, 在 Rt△ABE 中,BE= , 所以 BE= 在 Rt△BCF 中,BF= 在 Rt△DEF 中,EF= 在△BEF 中,BE+EF>BF 即 + > .第 71 页(共 80 页) 【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运用,本题中设计矩形 ABCD 并且构建三角形 BEF 是解题的关键.   45.如图:四边形 ABCD 中,AD=DC,∠ABC=30°,∠ADC=60°.试探索以 AB、BC 、BD 为边,能否组成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分析】先以 BC 为边作等边△BCE,连接 AE、AC,由于 AC=CD,∠ACE=∠DCB, CB=CF,利用 SAS 易证△DCB≌△ACE,那么 AE=CB,而△ABE 是直角三角形, 根据勾股定理有 AB2+BE2=AE2,等量代换可得 AB2+BC2=BD2. 【解答】解:以 AB、BC、BD 为边,能够组成直角三角形. 理由如下:以 BC 为边作等边△BCE,连接 AE、AC.如右图所示. ∵∠ABC=30°,∠CBE=60°, ∴∠ABE=90°, ∴AB2+BE2=AE2①, ∵AD=DC,∠ADC=60°, ∴△ADC 是等边三角形, 在△DCB 和△ACE 中,DC=AC, ∴∠DCB=∠DCA+∠ACB=∠ECB+∠ACB=∠ACE, 又∵BC=CE, ∴△DCB≌△ACE,第 72 页(共 80 页) ∴BD=AE, ∵BC=BE, 由①式,可得 BD2=AB2+BC2. ∴以 AB、BC、BD 为边,能够组成直角三角形.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 解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并证明△DCB≌△ACE.   46.已知:如图 1,Rt△ABC 中,∠ACB=90°,D 为 AB 中点,DE、DF 分别交 AC 于 E,交 BC 于 F,且 DE⊥DF. (1)如果 CA=CB,求证:AE2+BF2=EF2; (2)如图 2,如果 CA<CB,(1)中结论 AE2+BF2=EF2 还能成立吗?若成立,请 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分析】(1)过点 A 作 AM∥BC,交 FD 延长线于点 M,连接 EM,通过证明 AM=BF,EF=EM 即可得出答案; (2)延长 FD 至 M,使 DM=DF,连接 AM、EM,根据(1)通过证明 AM=BF,EF=EM 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1)证明:过点 A 作 AM∥BC,交 FD 延长线于点 M, 连接 EM.第 73 页(共 80 页) ∵AM∥BC, ∴∠MAE=∠ACB=90°,∠MAD=∠B. ∵AD=BD,∠ADM=∠BDF, ∴△ADM≌△BDF. ∴AM=BF,MD=DF. 又 DE⊥DF,∴EF=EM. ∴AE2+BF2=AE2+AM2=EM2=EF2.(3 分) (2)成立. 证明:延长 FD 至 M,使 DM=DF,连接 AM、EM. ∵AD=BD,∠ADM=∠BDF, ∴△ADM≌△BDF. ∴AM=BF,∠MAD=∠B. ∴AM∥BC.∴∠MAE=∠ACB=90°. 又 DE⊥DF,MD=FD,∴EF=EM. ∴AE2+BF2=AE2+AM2=EM2=EF2(7 分) (说明:本题提供的两种证法对(1)、(2)两问均适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有一定难度,关键是 正确作出辅助线.   47.(1)如图 1,AD 是△ABC 边 BC 上的高. ①求证:AB2﹣AC2=BD2﹣CD2; ②已知 AB=8,AC=6,M 是 AD 上的任意一点,求 BM2﹣CM2 的值; (2)如图 2,P 是矩形 ABCD 内的一点,若 PA=3,PB=4,PC=5,求 PD 的值.第 74 页(共 80 页) 【分析】(1)AD 是△ABC 边 BC 上的高.第一问中 BD2 移到左边,AC2 移到右边 即可.第二问中 BM2=BD2+DM2,CM2=CD2+DM2,BM2﹣CM2=BD2﹣CD2,再通 过 AB,AC 的转化即可. (2)分别作三条边的高,利用辅助线及勾股定理解答. 【解答】解:(1)①证明:∵AD 是△ABC 边 BC 上的高, ∴在 Rt△ABD 及 Rt△ACD 中, AD2=AB2﹣BD2,AD2=AC2﹣CD2, ∴AB2﹣BD2=AC2﹣CD2,即 AB2﹣AC2=BD2﹣CD2. ②BM2=BD2+DM2,CM2=CD2+DM2, ∴BM2﹣CM2=BD2﹣CD2, 又 CD2=AC2﹣AD2BD2=AB2﹣AD2, ∴BM2﹣CM2=AB2﹣AC2=82﹣62=28. (2)矩形 ABCD 内,作 PE⊥AB,PF⊥BC,PM⊥AD, 分别与 AB,BC,AD 相交于 E,F,M,PA=3,PB=4,PC=5,第 75 页(共 80 页) ; 则 PD2=AE2+MD2, 又 MD=FC, 解得 PD=3 . 【点评】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及矩形的性质及运用,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等效代 换.   48.如图,A,B 两个工厂位于一段直线形河的异侧,A 厂距离河边 AC=5km,B 厂距离河边 BD=1km,经测量 CD=8km,现准备在河边某处(河宽不计)修一 个污水处理厂 E. (1)设 ED=x,请用 x 的代数式表示 AE+BE 的长; (2)为了使两厂的排污管道最短,污水厂 E 的位置应怎样来确定此时需要管道 多长? ( 3 ) 通 过 以 上 的 解 答 , 充 分 展 开 联 想 , 运 用 数 形 结 合 思 想 , 请 你 猜 想 的最小值为 13 . 【分析】(1)∵ED=x,AC⊥CD、BD⊥CD,故根据勾股定理可用 x 表示出 AE+BE 的长; (2)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连接 AB 与 CD 的交点就是污水处理厂 E 的位置 .过点 B 作 BF⊥AC 于 F,构造出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AB 的长; (3)根据 AE+BE= + =AB=10,可猜想所求代数式的值为 13.第 76 页(共 80 页) 【解答】解:(1)在 Rt△ACE 和 Rt△BDE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AE= , BE= , ∴AE+BE= + ; (2)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连接 AB 与 CD 的交点就是污水处理厂 E 的位置 . 过点 B 作 BF⊥AC 于 F,则有 BF=CD=8,BD=CF=1.∴AF=AC+CF=6. 在 Rt△ABF 中,BA= = =10, ∴此时最少需要管道 10km. (3)根据以上推理,可作出下图: 设 ED=x.AC=3,DB=2,CD=12.当 A、E、B 共线时求出 AB 的值即为原式最小值 . 当 A、E、B 共线时 + = =13,即其最小值为 13. 【点评】本题是一道生活联系实际的题目,综合性较强,综合利用了勾股定理, 及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求代数式的值的方法,有一定的难度.   49.阅读下面材料,并解决问题: (1)如图(1),等边△ABC 内有一点 P,若点 P 到顶点 A,B,C 的距离分别为 3,4,5,则∠APB= 150° ,由于 PA,PB 不在一个三角形中,为了解决本 题我们可以将△ABP 绕顶点 A 旋转到△ACP′处,此时△ACP′≌ △ABP 这样, 就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知识,将三条线段的长度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从而求第 77 页(共 80 页) 出∠APB 的度数. (2)请你利用第(1)题的解答思想方法,解答下面问题:已知如图(2),△ABC 中,∠CAB=90°,AB=AC,E、F 为 BC 上的点且∠EAF=45°,求证:EF2=BE2+FC2 . 【分析】(1)此类题要充分运用旋转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对应角 相等,对应边相等,得出∠PAP′=60°,再利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得出△APP′为 等边三角形,即可得出∠APP′的度数,即可得出答案; (2)利用已知首先得出△AEG≌△AFE,即可把 EF,BE,FC 放到一个直角三角 形中,从而根据勾股定理即可证明. 【解答】解:(1)将△ABP 绕顶点 A 旋转到△ACP′处, ∴△BAP≌△CAP′, ∴AB=AC,AP=AP′,∠BAP=∠CAP′, ∴∠BAC=∠PAP′=60°, ∴△APP′是等边三角形, ∴∠APP′=60°, 因为 B P P′不一定在一条直线上 连接 PC, ∴P′C=PB=4,PP′=PA=3,PC=5, ∴∠PP′C=90°, ∴△PP′C 是直角三角形, ∴∠APB=∠AP′C=∠APP′+∠P′PC=60°+90°=150°, ∴∠BPA=150°; 故答案是:150°,△ABP;第 78 页(共 80 页) (2)把△ACF 绕点 A 顺时针旋转 90°,得到△ABG.连接 EG. 则△ACF≌△ABG. ∴AG=AF,BG=CF,∠ABG=∠ACF=45°. ∵∠BAC=90°,∠GAF=90°. ∴∠GAE=∠EAF=45°, 在△AEG 和△AFE 中, ∵ ∴△AEG≌△AFE. ∴EF=EG, 又∵∠GBE=90°, ∴BE2+BG2=EG2, 即 BE2+CF2=EF2. 【点评】熟练掌握旋转的性质,充分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找到相关的角和线段 之间的关系.   50.阅读下列材料: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已知:在△ABC 中,AB,BC,AC 三边的长分别为 、 、 ,求△ABC 的 面积.小明是这样解决问题的:如图 1 所示,先画一个正方形网格(每个小 正方形的边长为 1),再在网格中画出格点△ABC(即△ABC 三个顶点都在小 正方形的顶点处),从而借助网格就能计算出△ABC 的面积.他把这种解决第 79 页(共 80 页) 问题的方法称为构图法.请回答: (1)图 1 中△ABC 的面积为 5 ;参考小明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下列问题: (2)图 2 是一个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1). ①利用构图法在答题卡的图 2 中画出三边长分别为 、 、 的格点△ DEF; ②计算△DEF 的面积为 7 . (3)如图 3,已知△ABC,以 AB,AC 为边向外作正方形 ABDE,ACFG,连接 EG .若 AB= ,BC= , AC= ,则六边形 BCFGED 的面积为 22 . 【分析】(1)利用恰好能覆盖△ABC 的长方形的面积减去三个小直角三角形的 面积即可解答; (2)①借助网格利用勾股定理画图; ②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减去三个小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即可解答; (3)利用六边形 BCFGED 的面积=正方形 ABDE 面积+正方形 ACHG 面积+△ABC 的面积+△AEG 的面积求解. 【解答】解:(1)S△ABC=4×3﹣ ×1×4﹣ ×2×2﹣ ×2×3=12﹣2﹣2﹣3=5 . 故答案为:5, (2)①如图,第 80 页(共 80 页) ②△DEF 的面积=3×5﹣ ×2×4﹣ ×1×3﹣ ×1×5=15﹣4﹣ ﹣ =7, 故答案为:7. (3)如图 3,利用网格△ABC 的面积=3×3﹣ ×1×2﹣ ×1×3﹣ ×2× 3=9﹣1﹣ ﹣3= , △AGE=2×4﹣ ×1×2﹣ ×1×4﹣ ×1×3=8﹣1﹣2﹣ = . 六边形 BCFGED 的面积=正方形 ABDE 面积+正方形 ACHG 面积+△ABC 的面积+△ AEG 的面积=( )2+( )2+ + =22. 故答案为:22.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熟知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 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