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2020届高三生物总复习质量调查(一)试题(Word版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天津市河西区2020届高三生物总复习质量调查(一)试题(Word版附解析)

ID:441469

大小:442.9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河西区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 查(一) 生 物 试 卷 1.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细胞内的化合物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 B. tRNA 为单链结构,分子内也存在碱基对 C. 在沸水中 DNA 遇二苯胺会出现蓝色反应 D. 酶在催化反应前后,其分子结构不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1、酶起催化作用,酶在反应前后,质和量不变。 2、生物大分子包括多糖、蛋白质和核酸。 【详解】A、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A 错误; B、tRNA 为单链结构,分子内也存在碱基对,B 正确; C、在沸水中 DNA 遇二苯胺会出现蓝色反应,C 正确; D、酶在催化反应前后,其分子结构不变,只起催化作用,D 正确。 故选 A。 2.研究发现,在小肠绒毛的微绒毛面存在着两种运输葡萄糖的载体—SGLT1 和 CLUT2,前者 是主动转运的载体,后者是被动运输的载体。科学家通过体外实验,根据不同葡萄糖浓度下 的吸收速率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曲线 1 为 SGLT1 介导的葡萄糖运输速率 B. SGLT1 与 GLUT2 有相同的空间结构 C. 小肠绒毛细胞吸收葡萄糖的两种方式都需要 ATP 提供能量 D. 由图可知,未离体的小肠绒毛细胞内葡萄糖浓度小于 20mM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SGLT1 和 GLUT2,前者是主动运输的载体,后者是协助扩散的载 体;协助扩散发生的同时,主动运输也在发生。只不过很低浓度下,主动运输的载体就达到 饱和,故曲线 2 表示主动运输;高浓度情况下,需要依赖于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提高吸收速 率,主要吸收方式是协助扩散,曲线 1 表示协助扩散。 【详解】A、由曲线分析可知,曲线 1 表示协助扩散,为 GLUT2 介导的葡萄糖运输速率,A 错误; B、SGLTI 与 GLUT2 作用不同,因此空间结构也不同,B 错误; C、小肠绒毛细胞借助 CLUT2 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 ATP 提供能量, C 错误; D、分析题图可知,未离体 小肠绒毛细胞内葡萄糖浓度小于 20mM,才能保证葡萄糖能进行 协助扩散,D 正确。 故选 D。 3.胰腺合成的胰蛋白酶原进入小肠后,在肠激酶作用下形成有活性的胰蛋白酶,该激活过程如 下图所示(图中数字表示氨基酸位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胰蛋白酶比胰蛋白酶原少了 6 个肽键 B. 环状结构形成 原因仅与二硫键直接相关 C. 肠激酶与限制酶具有相似的作用特性 D. 激活过程可避免胰蛋白酶破坏自身细胞 【答案】B 的 的【解析】 【分析】 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 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 脱去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 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 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 2、分析图可知,胰腺合成的胰蛋白酶原是由 229 个氨基酸形成的、其含有的肽键数=氨基酸 数-肽链数=229-1=228 个,在肠激酶作用下位于胰蛋白酶上的 6 号氨基酸和 7 号氨基酸间的肽 键被切割,胰蛋白酶原形成有活性的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含有的氨基酸数是 229-6=223 个、其 含有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223-1=222 个。 【详解】A、由以上分析知,胰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原含有的肽键数分别为 222 个、228 个,所 以胰蛋白酶比胰蛋白酶原少的肽键数为 228-222=6 个,A 正确; B、由图知该蛋白质的环状结构与肽键和二硫键都有关,B 错误; C、肠激酶与限制酶都具有专一性,在特定位点切割,所以具有相似的作用特性,C 正确; D、胰蛋白酶原在胰腺分泌出来时没有活性,到了小肠后才有活性,所以题图中胰蛋白酶的激 活过程可避免胰蛋白酶破坏自身细胞(胰腺中的蛋白质),D 正确。 故选 B。 4.下图所示为真核细胞中发生的某些相关生理和生化反应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结构 a 是核糖体,物质 b 是 mRNA,过程①是基因的转录过程 B. 过程②正在形成细胞中的某种结构,这一过程与细胞核中的核仁密切相关C. 如果细胞中 r-蛋白含量较多,r-蛋白就与 b 结合,也促进 b 与 a 结合 D. c 是基因,是指导 rRNA 合成的直接模板,需要 DNA 聚合酶参与催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a 代表的结构是核糖体,b 代表的分子是 mRNA,c 代表的分子是 DNA;过程①表 示翻译,在核糖体中以 mRNA 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 tRNA 为转运工具、以细 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 r-蛋白的过程;过程②是形成核糖体,而核仁与某种 RNA (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详解】A、结构 a 是核糖体,物质 b 是 mRNA,过程①是翻译产生 r 蛋白过程,A 错误; B、过程②是 r 蛋白和转录来的 rRNA 组装成核糖体的过程,核仁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 正 确; C、r-蛋白可与 b 结合,若细胞中 r-蛋白含量较多,会阻碍 b 与 a 结合,影响翻译过程,C 错 误; D、c 是基因,是指导 rRNA 合成的直接模板,转录需要 RNA 聚合酶参与催化,D 错误。 故选 B。 5.蜜蜂中工蜂和蜂王是二倍体,体细胞含有 32 条染色体(2n=32);雄蜂是单倍体,体细胞含 有 16 条染色体(n=16),雄蜂可通过一种特殊的减数分裂方式形成精子,如下图所示。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 16 个 DNA 分子 B. 蜜蜂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 16 条非同源染色体 C. 在精子形成过程中,着丝点会发生一分为二的现象 D. 若不考虑突变,一只雄蜂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精子 【答案】A 【解析】【分析】 分析图示: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此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 2 个染色单 体、2 个 DNA 分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16 条染色体移向细胞的同一极,进入同一个次级精 母细胞内,该次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精子细胞,另一个细胞退化消失; 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没有染色体,退化消失。 【详解】A、初级精母细胞是由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膨大形成的,因此 DNA 分子数是 32,A 错误; B、一个染色体组是由非同源染色体组成的,故蜜蜂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 16 条非同源染色体, B 正确;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C 正确; D、由题图可知,雄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只产生一个精子,因此如果没有基因突变,雄蜂产生 的精子相同,D 正确。 故选 A。 【点睛】本题以雄蜂产生的精子的过程为背景,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消失分 析题干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 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 6.下列关于生物工程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 ①单克隆抗体本身就是“生物导弹”,可以定向作用于患病部位 ②在人工合成目的基因时,蛋白质的结构可为合成目的基因提供资料 ③可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 DNA 分子作为探针进行基因诊断 ④基因治疗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将健康外源基因导入患者体内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均正确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单克隆抗体是指由单个 B 淋巴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形成的细胞系所产生出的化学性质单一、 特异性强的抗体;单克隆抗体的优点: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 的作用:①作为诊断试剂:(最广泛的用途)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的优点,②用于 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癌症,可制成“生物导弹”。2、DNA 分子杂交技术是将转基因生物的基因组 DNA 提取出来,在含有目的基因的 DNA 片 段上用放射性同位素等作标记,以此作为探针,使探针与基因组 DNA 杂交,看是否出现杂交 带。 3、基因治疗指把正常的外源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表达产物发挥作用;基因治疗是指 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有缺陷的细胞中,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 病的目的。例如将腺苷酸脱氨酶(ADA)基因导入患者的淋巴细胞,可以治疗复合型免疫缺 陷症。 【详解】①生物导弹=单克隆抗体+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或细胞毒素,借助单克隆抗体的 定位导向作用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在原位杀死癌细胞,①错误; ②蛋白质的结构可为合成目的基因提供资料,从而通过人工合成的方式获得目的基因,②正 确; ③基因探针是在含有目的基因的 DNA 片段上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作标记,③正确; ④基因治疗是将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 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运用的是基因工程的方法,原理是基因重组,④正确。 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 C。 7.研究表明果蝇的眼色由两对完全显性的等位基因 A、a 和 B、b 控制(如图所示),用纯合红 眼雌蝇与纯合白眼雄蝇交配,F1 中雌蝇全为紫眼、雄蝇全为红眼;让 F1 雌雄蝇相互交配,F2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眼:红眼:白眼=3:3:2,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F1 中紫眼雌蝇的基因型是 AaXBXB B. F2 的白眼个体中,纯合子的概率为 100% C. F2 中紫眼雌果蝇,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D. F2 中红眼果蝇相互杂交,后代只有 2 种表现型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已知纯合红眼雌蝇与纯合白眼雄蝇交配,F1 中雌蝇全为紫眼、雄蝇全为红眼,表现为与性 别相关联,则紫眼和红眼的遗传为伴性遗传,B 和 b 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又由于有色眼: 白色眼=3:1,该比例符合杂合子雌雄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因此可以确定 A、a 基因位于常 染色体上。 2、分析图形可知:白色果蝇基因型是 aa__,红眼果蝇基因型是 A_XbXb 或 A_XbY,紫眼果蝇 基因型是 A_XB_。 【详解】A、F1 中紫眼雌蝇的基因型是 AaXBXb ,红眼的雄果蝇基因型为 AaXbY,A 错误; B、F2 的白眼个体中,存在基因型为 aaXBXb 的杂合子,B 错误; C、F2 中紫眼雌果蝇基因型为 A_XBXb,只能是杂合子,C 错误; D、F2 中红眼果蝇相互杂交,后代只有红眼和白眼 2 种表现型,D 正确。 故选 D。 【点睛】本题通过一对性状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要求学生根据 F2 中表现型比 例以及题干信息判断,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8.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物质组成和含量测定的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成分(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②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① ③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A. 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 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随之减少C. 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 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 pH 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根据表格中 Na+和 K+的含量可以确定①(②③)为细胞外液,④为细胞内液;血 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最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高,所以根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 定②为血浆,③是组织液。 【详解】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 正确; B、③属于组织液,②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组织液增加,B 错误; C、④属于细胞内液,细胞内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C 正确; D、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 pH 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D 正确。 故选 B。 9.下图为机体内发生体液免疫和过敏反应的流程图,图中甲~丁代表不同物质,字母代表不同 的细胞,数字代表不同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 B 细胞既参与特异性免疫,又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B. 第二次注射甲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源于 E 的增殖和分化 C. 图中 C、E 细胞均能识别过敏原 D. 与体液免疫相比,过敏反应特有的过程包括⑦⑧⑩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图中 A 表示吞噬细胞,B 表示 T 细胞,C 表示 B 细胞,D 表示浆细胞,E 表示记忆细胞, 甲表示抗原,乙表示淋巴因子,丙表示抗体,丁表示细胞沉淀或集团被消化成的小分子物质。 2、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 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 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再由 T 细胞呈递给 B 细胞; (2)反应阶段: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 细胞; (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3、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 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详解】A、图中 B 细胞(T 淋巴细胞)只能参与特异性免疫,A 错误; B、第二次注射甲(抗原)时,产生的浆细胞来源于 E(记忆细胞)和 C(B 细胞)的增殖和 分化,B 错误; C、图中 C(B 细胞)、E(记忆细胞)均能识别过敏原,C 正确; D、与体液免疫相比,⑧是过敏反应特有的,D 错误。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免疫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体液免疫的过程,从而判断图 中字母表示的细胞以及文字表示的物质,掌握过敏反应的机理,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 项。 10.下图表示黄化燕麦幼苗中生长素相对含量的分布,根据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A. b 点与 a 点相比,所对应的幼苗部位细胞体积更大 B.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发生在 a~c 段 C. e 点对应的细胞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 a 点,导致 a 点生长素浓度升高 D. d~e 段对应的根部形态不符合顶端优势的现象 【答案】A【解析】 【分析】 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分析题图可知,a 点是芽尖分生区部位的 细胞,该区细胞分裂能力较强,主要进行细胞分裂,细胞生长不明显,b 是芽尖下部伸长区细 胞,细胞发生了生长,体积增大;生长素的运输是极性运输,即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 下端运输,不能倒过来;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依 次降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生长素浓度过高会起抑制作用。 【详解】A、a 点是芽尖分生区部位的细胞,b 是芽尖下部伸长区细胞,与 a 点相比,b 点细胞 发生了生长,体积增大,A 正确; 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所以生长素可以从 a 段运输到 c 段,也可以从 e 段运输到 c 段,B 错误; C、e 点对应的细胞合成的生长素不能运输到 a 点,C 错误; D、根部主根产生的生长素能运输到侧根部位,其生长也能表现顶端优势,D 错误。 故选 A。 【点睛】对于生长素的合成和运输、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及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的综 合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11.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草是生产者,鼠是初级消费者。现将某动物新物种 X 引入该生态 系统,调查鼠与 X 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结果如下表: 时间(年) 鼠种群数量(只) X 种群数量(只) 1 18900 100 2 19500 120 3 14500 200 4 10500 250 5 9500 180 6 9600 170 7 9500 1808 9600 170 若不考虑气候和其他生物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以用样方法测定 X 种群的种群密度 B. 在第 4 年,X 种群数量增多的原因是种内斗争最弱 C. 若在第 9 年大量捕杀物种 X,则第 10 年鼠种群数量会增加 D. 引入物种 X 后,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X 种群的 K 值是 250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表格分析,两个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同步,最可能是捕食关系,其中鼠种群数量较多,为 被捕食者。 【详解】A、一般用标志重捕法测定动物 X 种群的种群密度, A 错误; B、在第 4 年,X 种群数量最多是因为资源和空间是适宜的,而种内斗争最强,B 错误; C、鼠和 X 为捕食关系,因为鼠的数量增加,X 数量随之增加,不同步的变化,若在第 9 年大 量捕杀物种 X,则第 10 年鼠种群数量会增加,C 正确; D、引入物种 X 后,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而稳定后 X 种群的 K 值大约是 180 左右, D 错误。 故选 C。 【点睛】试题以信息的方式呈现考生陌生的问题背景,考查种群数量变化、捕食的数量关系, 提升了学生获取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甘蔗含糖量高,是生产燃料酒精的优质材料。为了提高酒精产量,需要选择优质甘蔗品种 和具有耐高糖、耐酸特性的酵母菌作为理想的酒精发酵菌种,并且用甘蔗的外植体作为材料 对甘蔗进行大规模繁殖。关于以上技术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对甘蔗外植体细胞进行接种前,需对外植体进行消毒 B. 在甘蔗外植体 培养基中,需加入一定量的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 C. 可以对野生酵母菌种诱变处理,利用选择培养基来培养出理想的酵母菌菌种 D. 在酵母菌的培养基中需加入高浓度蔗糖,是为了抑制其他杂菌的繁殖 【答案】D 的【解析】 【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 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 和无菌环境等); 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详解】A、在对甘蔗外植体细胞进行接种前,需要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和对外植体进行消毒, A 正确; B、在甘蔗外植体的培养基中,需加入一定量的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B 正确; C、可以对野生酵母菌种诱变处理,利用选择培养基来培养出理想的酵母菌菌种,C 正确; D、在酵母菌的培养基中需加入青霉素,是为了抑制其他杂菌的繁殖,D 错误。 故选 D。 13.番茄喜温不耐热,适宜的生长温度为 15~33℃。研究人员在实验室控制的条件下,研究夜 间低温条件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中白天保持 25℃ ,从每日 16:00 时至次日 6:00 时,对番茄幼苗进行 15℃(对照组)和 6℃的降温处理,在实验的第 0、3、6、9 天的 9:00 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在实验中测定了番茄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开放度和胞间 CO2 浓度,结果如下图 所示。图中结果表明:夜间 6℃低温处理,导致_____________,使________供应不足,直接 影响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的暗反应,最终使净光合速率降低。 (2)光合作用过程中,Rubisco 是一种极为关键的酶。下面是对该酶的相关实验研究: ①研究人员在低夜温处理的第 0、9 天的 9:00 时取样,提取并检测 Rubisco 的量。结果发现 番茄叶片 Rubisco 含量下降。为研究其原因,研究人员提取番茄叶片细胞的总 RNA, 经 _____________过程获得总 cDNA。根据番茄 Rubisco 合成基因的_____________设计引物,再 利用 PCR 技术扩增 Rubisco 合成基因。最后根据目的基因的产量,得出样品中 Rubisco 合成基 因的 mRNA 的量。②结果发现,低夜温处理组 mRNA 的量,第 0 天与对照组无差异,第 9 天则显著低于对照组。 这说明低夜温抑制了 Rubisco 合成基因_____________过程,使 Rubisco 含量下降。 (3)低夜温处理还改变了光合产物向不同器官的分配,使实验组番茄叶、茎、根的光合产物 分配比率高于对照组,果实的光合产物分配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番茄的这一变化的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气孔开放度下降 (2). CO2 (3). 逆转录 (4). (特定)碱基序列 (5). 转录 (6). 适应低温环境的自我保护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夜间 15℃处理净光合速率、气孔开放程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都增加,夜间 6℃ 处理则都减少。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 【详解】(1)夜间 6℃低温处理,导致气孔开放度下降,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影响了光合作用 过程中的暗反应,最终使净光合速率降低。 (2)①提取番茄叶片细胞的总 RNA,经逆转录可以获得其基因文库总 cDNA;根据番茄 Rubisco 合成基因的(特定)碱基序列设计引物,再利用 PCR 技术扩增 Rubisco 合成基因。 ②低夜温抑制了 Rubisco 合成基因的转录过程,使 Rubisco 含量下降,结果导致低夜温处理组 mRNA 的量,第 0 天与对照组无差异,第 9 天则显著低于对照组。 (3)低夜温处理还改变了光合产物向不同器官的分配,使实验组番茄叶、茎、根的光合产物 分配比率高于对照组,果实的光合产物分配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意义在于适应低温环境的 自我保护。 【点睛】本题考查了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影响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 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 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4.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是指当花粉落在自身柱头上时,花粉不能够正常萌发或穿过柱头,无 法完成受精作用,表现为自交不能结实的现象。为了将白菜中的自交不亲和基因转入甘蓝型 油菜,培育自交不亲和油菜,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图所示的杂交实验:(1)据图分析,F1 的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___,其中 C 组染色体有_______条。由于 C 组染 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会随机移向某一极,F1 形成染色体组成为 AC 的配子的几率为________,因 而 F1 与亲代母本杂交可获得染色体组成为 AACC 的 BC1 植株,选育得到自交不亲和的纯系植 株 M。植株 M 自交不亲和的原因是 F1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将得到的纯系植株 M 与纯系甘蓝型油菜进行杂交,得到子一代,子一代植株自 交获得的 510 株植株中,369 株为自交亲和植株,其余为自交不亲和植株,初步判断自交不亲 和性状是_________性状。对子一代植株进行测交,调查测交后代植株群体的亲和性分离情况, 可验证该假设。符合预期的结果是___________。 【答案】 (1). AAC (2). 9 (3). 1/512(或(1/2)9) (4). 有一个 A 染色体组来自 白菜,带有自交不亲和基因 (5). 隐性 (6). 自交亲和:自交不亲和=1:1 【解析】 【分析】 1、分析图示过程可知:自交不亲和白菜二倍体,共 20 条染色体,A 是一个染色体组,染色体 数目是 10,自交亲和甘蓝油菜是二倍体,共 38 条染色体,染色体组成为 AACC,其中 A 是 10 条染色体,C 是 9 条染色体。 2、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 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1)F1 的染色体组成为 AAC,其中 C 组染色体有 9 条;由于 C 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 时会随机移向某一极,C 是 9 条染色体,每一条染色体移向一极的概率是 1/2,9 条染色体移 向同一极的概率是(1/2)9,F1 形成染色体组成为 AC 的配子的几率为(1/2)9=1/512; F1 由 于有一个 A 染色体组来自白菜,带有自交不亲和基因,因此 F1 与亲代母本杂交可获得染色体 组成为 AACC 的 BC1 植株,选育得到自交不亲和的纯系植株植株 M。(2)纯系植株 M 与纯系甘蓝型油菜杂交,得到子一代,子一代植株自交获得的 510 株植株中, 369 株为自交亲和植株,其余为自交不亲和,自交亲和与自交不亲和之比接近 3:1,因此自 交不亲和可能是隐性性状,如果自交不亲和是隐性性状,自交亲和是显性性状,子一代是杂 合子,子一代进行测交实验,自交亲和:自交不亲和=1:1。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定律的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 等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 解答问题。 15.嗅觉是动物的重要感觉之一,动物通过嗅觉感受器探测外界环境的气味分子,图甲表示嗅 觉感受器的嗅觉受体细胞,图乙为嗅觉受体细胞膜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示意图,GTP 为 某种能量载体,它可以和 ATP 相互转换。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甲中嗅纤毛是嗅觉受体细胞的_________(填“树突”或“轴突”)末端形成突起,另 一端突起形成神经纤维。 (2)图乙中显示,气味分子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_结合后,再通过 G 蛋白激活蛋白 X,蛋 白 X 使 ATP 分子转化为环腺苷酸(cAMP),由此可知蛋白 X 具有_________功能,气味分子 所引起的系列反应体现了细胞膜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3)图乙中 cAMP 分子可开启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__,引起大量的 Na+的移动,其方向 为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使膜电位变为______________,产生的神经冲动 传导到大脑皮层,形成嗅觉。 (4)许多哺乳动物能辨别出种类数以千计的不同气体。但实验检测表明,每一个嗅觉受体细 胞都只拥有某一种特定的气味受体蛋白,这项实验不需要检测__________。 A.每一种嗅觉受体蛋白的结构特异性 B.每一个嗅觉受体细胞中气味受体基因的转录状况 C.各种气味受体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D.每一个嗅觉受体细胞的嗅觉受体蛋白分离比较 E.每一个嗅觉受体细胞拥有的气味受体基因数量 【答案】 (1). 树突 (2). 受体 (3). 催化 (4). 信息交流 (5). Na+通道 (6). a 侧至 b 侧 (7). 外负内正 (8). C E 【解析】 【分析】 1、分析图示:图甲所示的嗅觉受体细胞属于神经细胞,其下端的嗅纤毛属于神经元的树突部 位,能够感受气味分子的刺激,从而产生兴奋进而传导;图乙中气味分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 结合,通过 G 蛋白激活蛋白 X,蛋白 X 使 ATP 分子转化为环腺苷酸(cAMP),cAMP 分子可 开启细胞膜上的 Na+通道,引起大量的 Na+内流,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导到嗅觉中枢形 成嗅觉。 2、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 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 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 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详解】(1)根据题意可知,图示的嗅觉受体细胞属于神经细胞,其下端的嗅纤毛属于神经 元的树突部位,另一端突起形成神经纤维。 (2)气味分子与细胞膜上 受体结合后;再通过 G 蛋白激活蛋白 X,蛋白 X 使 ATP 分子转 化为环腺苷酸(cAMP),由此可知蛋白 X 具有催化 ATP 分子水解的功能;气味分子所引起的 系列反应体现了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 (3)图乙中 cAMP 分子可开启细胞膜上的 Na+通道,引起大量的 Na+ 由 a 侧至 b 侧移动,使 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到大脑皮层,形成嗅觉。 (4)由于每一个嗅觉受体细胞都只拥有某一种特定的气味受体蛋白,说明具有专一性,因此 实验不需要检测每一个嗅觉受体细胞拥有的气味受体基因数量和各种气味受体基因在染色体 上的分布,但要检测每一个嗅觉受体细胞中气味受体基因的转录状况、每一种嗅觉受体蛋白 的结构特异性和每一个嗅觉受体细胞的嗔觉受体蛋白分离比较。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功能,兴奋的产生和传递,分析题图获取信息 是解脱的突破口,对于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及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的16.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有很多用途,如生产分泌性蛋白药物、检测有毒物质、获得大量自身健 康细胞等。某研究小组进行药物试验时,以动物肝细胞为材料,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 毒性。请根据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在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常在合成培养基中加入适量血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随着细胞分裂增殖次数的增多,绝大部分细胞停止分裂,极少数细胞可以连续增殖,其 中有些细胞会因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变成特殊细胞,该种细胞的结构特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细胞的畸变率来确定物质毒性的大小。某有机物 X,其毒性可诱发 染色体断裂。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和提供的下列材料用具,探究肝脏小块对有机物 X 是否具有 解毒作用。 材料用具:肝脏小块,外周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培养液,植物凝集素(刺激淋巴细胞分 裂);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皿,滴管;吉姆萨染液(使染色体着色),有机物 X 溶 液等。实验过程如下: ①在淋巴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植物凝集素培养淋巴细胞,取 4 等份,备用。 ②利用甲、乙、丙、丁 4 组上图所示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表示已完成的步骤)。 甲 乙 丙 丁 步骤一:加入肝脏 培养液 √ √ √ √ 步骤二:加入有机 物 X 溶液 √ √ 步骤三:放置肝脏 小块 √ 上表中的步骤还未完成,还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培养一段时间后,取 4 组装置中的等量培养液,分别添加到 4 份备用的淋巴细胞培养液中 继续培养。 ④一段时间后取淋巴细胞分别染色、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对比 分析,最好选用细胞分裂到________期时进行观察。若丙组淋巴细胞出现异常,而甲组的淋 巴细胞正常,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人们对细胞所需营养物质成分不明确,血清可以补充合成培养基中缺乏的物 质 (2). 变为球形,细胞膜表面糖蛋白的量减少 (3). 向乙(或丁)组装置中放置肝脏小 块 (4). 染色体形态和数量 (5). 中 (6). 肝脏小块对有机物 X 具有解毒作用 【解析】 【分析】 1、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 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 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 2、动物细胞培养 条件: (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 除代谢废物; (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 然物质; (3)温度和 pH; (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 5%的 CO2(维持培养液的 pH。 【详解】(1)在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常在合成培养基中加入适量血清,其原因是人们对细胞 所需营养物质成分不明确,血清可以补充合成培养基中缺乏的物质。 (2)随着细胞分裂增殖次数的增多,绝大部分细胞停止分裂,极少数细胞可以连续增殖,其 中有些细胞会因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变成特殊细胞,该种细胞的结构特点为变为球形,细胞 膜表面糖蛋白的量减少。 (3)②为了排除是肝脏培养液或是肝脏小块对实验的影响,应向乙或丁装置中放置肝脏小块。 ④有机物 X 有毒性,可诱发染色体断裂,所以一段时间后要观察淋巴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 量是否变化;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比较清晰,所以最好选用细胞分裂的中期时 进行观察;甲组添加肝脏小块,淋巴细胞染色体正常,丙组没有添加,出现染色体异常,说 的明肝脏小块对有机物 X 具有解毒作用。 【点睛】本题结合探究实验,考查动物细胞培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 过程及条件;明确实验的目的,能根据实验原则完善实验步骤,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 的实验结论。 17.果酒是利用新鲜水果为原料,在保存水果原有营养成分的情况下,通过酵母菌来发酵制造 出的具有保健作用的酒。果酒以其独特的风味及色泽,成为新的消费时尚。下图甲为果酒的 发酵装置示意图, 图乙为将图甲中果酒发酵装置改装后用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 请根据图示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发酵过程中,一段时间后酒精的产生速率会______________,若充气口持续通入氧 气,会促进__________生成,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呈___________型增长。 (2)图甲中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 发酵瓶可能漏气了。 (3)图乙装置可用来探究有氧或无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过程中将盛有质量分数为 10%的 NaOH 溶液试剂瓶与管口 1 连通,其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经管口 3 取样可以 检测____________的产生情况。 (4)为研究温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下面的装置,三角瓶内装有 2.5g 酵母菌,使其悬浮在质量分数为 10%的葡萄糖溶液中。实验记录小液滴移动量如下表,表中 数据为小液滴移动量(单位:cm)。时间移动量温度 5℃ 10℃ 20℃ 35℃ 55℃ 1min 0 0.2 0.4 0.7 0 2min 0 1.0 1.3 1.6 0.1 3min 0.1 1.9 2.2 2.8 0.2 4min 0.2 3.1 3.3 4.4 0.3 5min 0.3 4.0 4.4 4.4 0.4 ①实验中小液滴移动的方向是向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表中数据,三角瓶内的葡萄糖完全被酵母菌利用至少需____________min。 【答案】 (1). 减慢 (2). 醋酸 (3). S (4). 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而形成的 (5). 吸收空气中的 CO2,防止干扰实验结果 (6). 酒精 (7). 左 (8). 酵母菌酒精发酵 产生了 CO2,增大了瓶中气体压力 (9). 4 【解析】 【分析】 1、分析甲图:充气口是在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 CO2 的, 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 微生物的污染;分析乙图:管口 3 是排料口,其作用是出料、检测,管口 1 是充气口,其作 用是在果醋制作时通入氧气的,管口 2 是排气孔,其作用是排气。 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 (1)检测 CO2 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详解】(1)图甲发酵过程中,一段时间后由于葡萄糖含量的减少酒精的产生速率会减慢; 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若充气口持续通入氧气,会促进醋酸生成;由于空间和营养物质等限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呈 S 型增长。 (2)图甲中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而形成的, 说明发酵瓶可能漏气了。 (3)图乙装置可用来探究有氧或无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过程中将盛有质量分数为 10%的 NaOH 溶液试剂瓶与管口 1 连通,其作用为吸收空气中的 CO2,防止干扰实验结果;经 管口 3 取样可以检测酒精的产生情况。 (4)①实验中由于酵母菌酒精发酵产生了 CO2,增大了瓶中气体压力,故小液滴向左移动。 ②由表可知,从 5℃到 35℃,随着温度的升高,发酵作用增强,但是温度过高反而会抑制酶 的活性,瓶内的葡萄糖完全被酵母菌利用 35℃时反应完成时时间最短,至少需 4 分钟。 【点睛】本题考查了酵母菌酒精发酵实验过程以及温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实验的影响,意在 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