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
一、(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百年前,京张铁路打破了国外对中国人不能自建铁路的 ;百年后,我国第一
条时速 350 公里的智能高铁——京张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它是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
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成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零件是否老化、路
基是否沉降、照明是否损坏,工作人员都能 。京张高铁的智能化运营为旅客通行提供
了更 的服务。乘客到站后,智能机器人可以贴身导航、搬运行李;有了智能系统,乘车
流程也大大简化,乘客可通过电子客票、刷脸进站,大大提高了行车安全性与乘车舒适度。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 预言 一目了然 个性化
B. 断言 一目了然 人性化
C. 预言 了然于胸 人性化
D. 断言 了然于胸 个性化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它是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被誉为中国铁路技术
的集大成者。
B. 它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成为中国铁路技术的
集大成者。
C. 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成为中国铁路技术的
集大成者。
D. 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被誉为中国铁路技术
的集大成者。
3. 在文中括号处填入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A. 基于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京张高铁为沿线实时“体检”
B. 京张高铁为沿线实时“体检”,借助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C. 京张高铁应用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来为沿线实时“体检”
D. 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帮助京张高铁为沿线实时“体检”
【答案】1. B 2. D 3. A【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仔细
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二是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
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
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处是“断言”或“预言”。“断言”是指断定的话或十分肯定地说,强调下结论时的肯定
语气;“预言”则是指预先说出将要发生的事情,强调提前预知。此处所涉及的“国外对中
国人不能自建铁路”应该更多指向断定肯定的语气,更突出了京张铁路的价值,更多扬眉吐
气的意味。应使用“断言”。
第二处是“一日了然”或“了然于胸”。“一目了然”强调一眼就能看得清清楚楚,一下子就
能看见全部情况;“了然于胸”则表示心里非常明白。二者的区别在字面上也已经比较清楚,
主要在于“目”与“胸(心)”。横线处应当表达的意思是工作人员一下子就清清楚楚地看到,
所以应当填“一目了然”。
第三处是“人性化”或“个性化”。“人性化”是指“使之符合人性需求”“考虑到人的感
受”;而“个性化”则是与“大众化”相对的概念,强调不同之处。横线处的后文侧重于智能
机器人等智能化手段给人带来了便利,所以应填“人性化”。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
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再分析修饰成分。
首先,“它是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这一分句中的“保障”作为动词与“北京冬奥会”
搭配不当,应为“保障北京冬奥会顺利举行”或变成名词,“它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
障”。据此,可以排除A 选项。其次,这一分句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这一分句虽
然属于并列关系,但也需要适当考虑先后顺序。一般来说,“..........分句前半部分的信息应是
比较显而易见或直接的,后半部分则是表面不清楚或间接的、需要揭示出来的内容。从这个
角度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 这一信息对于京张高铁的意义比较明显直接,放在
前面较为合适,排除 B 选项。最后,“成为”和“被誉为"两者的区别在于客观事实还是主观
称道,前者需要较为充分的事实做依据。根据文意,京张高铁主要特点是智能,不能作为集大成者的依据,且根据文意,此处比较强调主观称道而非客观事实,排除 C 选项。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
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
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
强调的重心。
要填写的句子后接“零件是否老化、路基是否沉降、照明是否损坏”,属于对“检修”内容的
具体解说。B 项“借助……技术”属于短语,句子没有终结,首先排除。D 项主语为“北斗卫
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语段陈述主体不能很好衔接,也排除。A 项和 C 项区别在于
“用……”和“基于.....”,从逻辑关系可推知“基于”更好。
故选 A。
【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
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
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
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
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
序。
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
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
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
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
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
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二、(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自古以来,北斗如天河中的一座灯塔,指引着人类前行的
方向。如今,北斗系统闪耀浩瀚星空,织就天网,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我们形成了涵盖上游基础产品、中游终端、下游应用系统和运营服务的北斗完整产业链。国产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累计销量已突破 8000 万片,高精度板卡和天线销量已占据国内 30%
和 90%的市场份额,并输出到 100 余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北斗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
公共安全、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通信系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等领域,融入
国家核心基础设施,已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彰显“中国智慧”。
北斗交通应用。600 余万辆营运车辆安装北斗,建成全球最大的营运车辆动态监管系统,
让交通监管部门有迹可循的同时,有效避免了危险驾驶、疲劳驾驶。据统计,有了北斗之后,
道路运输重大事故率和人员伤亡率均下降近 50%。同时,国内有 3 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6
个城市的约 8 万辆公交车、3200 余座内河导航设施、2900 余座海上导航设施已应用北斗系统。
北斗渔业应用。7 万余艘渔船和执法船安装北斗终端,北斗成为“海上保护神”,渔民说:
“一拜妈祖,二拜北斗”。定位与短报文通信功能发挥突出作用,累计救助 1 万余人。
四点五万台北斗减灾终端得以推广,建成部、省、市(县)3 级平台,实现 6 级业务应用,
受灾地区利用北斗短报文功能,及时上报灾害位置、突发灾害信息及灾区救助信息等。各级
民政部门通过北斗终端进行救灾物资的查询管理和监控,大幅提升全国救灾物资管理与调运
水平。未来,北斗系统将持续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更多的应用形式将
被创造,深刻影响我们的生产与生活。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19)显示,中国企业的卫星导航定位产
品已在全球 100 多个国家实现销售,其中北斗已先后落地应用“一带一路”沿线 30 多个国家
和地区。目前,我国已经与东南亚、南亚、中亚、东盟、阿盟、非洲等国家和组织建立了北
斗相关合作机制,举办北斗亚太行、北斗东盟行、中阿北斗合作论坛等系列活动,加强技术
交流和人才培养,建设北斗系统海外中心,推动北斗在亚太地区和“一带一路”地区的落地应用。同时,为了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共享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我国还向亚太空
间合作组织成员国捐赠了北斗系统有关设备,用以监测和评估相应地区北斗等全球卫星导航
系统的性能,共同推动兼容卫星导航终端设备应用服务亚太地区。以上这些合作,都为在“一
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北斗创造了机会。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多边合作机制框架下,
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将共同努力,推动北斗系统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和
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业总产值九年间增长了七倍多,总体呈稳步增长态势。
B. 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己达到较高水平,表明其当前颇具实力。
C. 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业总产值增速 2010-2015 年波动较大。
D. 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增速放缓,说明经济社会总体走势下滑。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形成了北斗完整产业链,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已经无需进口。
B. 北斗系统己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融合,创造了更多新型应用形式。
C. 北斗系统已在全球 100 多个国家实现销售,并共享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
D. 加强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是北斗系统在海外落地应用的首要途径。
6. 根据上述材料,不属于北斗卫星系统研制使用意义的一项是
A. 广泛应用,形成产业链,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B. 为陆上、海上交通安全保驾护航。
C. 减少自然灾害发生,提升国家救灾物资管理与调运水平。
D. 助推我国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
【答案】4. D 5. D 6. C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
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D 项,“说明经济社会总体走势下滑”错,表格中线条为“增速”。根据材料二的图可知,2012
年增速降低只是说明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增长速度放慢,实际上仍在逐年增长当
中,不能表明经济走势下滑。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
问的是“对材料的棚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
行比对。
A 项,无中生有。材料一第 2 自然段,“我们形成了涵盖上游基础产品、中游终端、下游应用
系统和运营服务的北斗完整产业链”,并不能说明我国就无需进口了。
B 项,未然当已然。材料一最后一句话“未来,北斗系统将持续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
等新兴技术,更多的应用形式将被创造,深刻影响我们的生产与生活。”这些美好的憧憬都
在奋斗过程中。
C 项,“北斗系统已在全球 100 多个国家实现销售”偷换概念,材料三第一句说“中国企业的
卫星导航定位产品已在全球 100 多个国家实现销售,其中北斗已先后落地应用‘一带一路’
沿线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可见“已在全球 100 多个国家实现销售”是的“卫星导航定位产
品”,不是“北斗系统”。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
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
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C 项,“减少自然灾害发生”错,原文说“受灾地区利用北斗短报文功能,及时上报灾害位置、
突发灾害信息及灾区救助信息等。各级民政部门通过北斗终端进行救灾物资的查询管理和监
控,大幅提升全国救灾物资管理与调运水平”,北斗卫星系统研制使用可以在灾害预警以及救
灾方面发挥作用,但不能“减少自然灾害发生”。
故选 C。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
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
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
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
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三、(共 15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
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
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
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
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
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
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
微之义也。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
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
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
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
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徽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
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
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精神端审 审:审视
B. 以文义赏会 会:聚会
C. 恭谨过常 过:超过
D. 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 使:派遣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其他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故以字行
B. 每以约言服之
C. 混以刘毅党见诛
D. 自以私禄营葬9.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谢弘微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过继给司空琰作第二个儿子。
B. 谢弘微年轻时因才思敏捷、能言善辩而受到继叔父混的夸赞和赏识。
C. 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后,将家业交给谢弘微掌管打理。
D. 谢弘微去世后,皇帝感到痛惜,给与他很高的礼遇。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所继叔父混见/而异之/谓思日/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 所继叔父混/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 所继叔父混/见而异之谓/思日/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 所继叔父/混见而异之/谓思日/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11.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从叔”,即父亲的堂弟,《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从弟”,即堂弟。
B. ‘“乌衣巷”是晋代王谢两家豪门大族 宅第,在本文中喻指家世显赫。
C. “姻亲”是以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与“血亲”关系不同。
D. “母忧”是指母亲故去,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3)亲戚争财,为鄙之甚。
13. 文言文阅读材料中体现了谢弘微的哪些特点?
【答案】7. A 8. C 9. D 10. B 11. B
12. (1)进门见到这么齐整的家境,没有谁不感慨叹息,甚至有人为之流泪,深为谢弘微的
德义所感动。(2)而谢曜则喜欢评议人物,每当谢曜在言谈中涉及别人时,谢弘微就常用别
的话题岔开。(3)亲戚之间争夺财产,可算是最为鄙贱之事。
13. 品格高尚,不重钱财;严谨端正,遵循礼法;信守承诺,品行高义。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
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
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的A 项,精神端审,意思是“风采充溢,但却端庄谨慎”。审:谨慎。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
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ABD 项的“以”都是介词,“用”;C 项的“以”是“因为”。
故选 C。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
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
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
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A 项,“过继给司空琰作第二个儿子”错,原文是“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
为嗣”,意思是“堂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谢峻自己无子,就以谢弘微为继子”,
可见是过继给司空琰的第二个儿子谢峻做继子。
B 项,“能言善辩”错,原文是“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意思是“谢弘微孩童时期,
风采充溢,但却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说话”,并没有表现出“能言善辩”。
C 项,“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后”错,原文是“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
家事委之弘微”,可见在谢混死后晋陵公主就将家业交给谢弘微打理了,此事是在公主降为东
乡君之前。
故选 D。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
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
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
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句子大意是:他继父的弟弟谢混,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谢混对谢思说:“这
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行出众之人,有这样的儿子,满足了。”
其中,“混”是“所继叔父”的名字,二者应断到一起,排除 D 项;“见而异之”是说“见
【到他认为他与众不同”,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项;“谓思曰”意思是“对谢思说”,中间不
能断开;“深中夙敏”“方成佳器”属于对谢弘微的赞美之词,结构一致,中间可断开;排
除 C 项。
故选 B。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
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
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
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 项,“在本文中喻指家世显赫”错,原文是“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可见本文中的“乌衣巷”就是地名。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莫,没有人、没有谁;或,有人;感,为……感动。(2)臧否,
评议;它语,别的话题;乱,岔开。(3)为,表判断,是;鄙,鄙陋;甚,厉害、最。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
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文本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
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
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
文中写到谢弘微对于财产的态度有几处,一是“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
遗财禄秩,一不关豫”;二是“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徽一
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
岂复见关。’”,可见他“品格高尚,不重钱财”;
文中写他受人所托照管谢混家事,“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自
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
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可见他“信守承诺,品格高义”;
文中还写到他平时的言行举止以及对待家人的态度,“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
恭谨过常”“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
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
弘微常以它语乱之”,可见他“严谨端正,遵循礼法”。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
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
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谢弘微,是陈郡阳夏人。父亲叫谢思,任武昌太守。堂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
谢峻自己无子,就以谢弘微为继子,谢弘微本名密,因为触犯了继母的名讳,所以就用字代
名。谢弘微孩童时期,风采充溢,但却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说话,他继父的弟弟谢
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谢混对谢思说:“这个孩子深沉早慧,
将成为才行出众之人,有这样的儿子,满足了。”
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寒,而继父产业却很丰盈,他却只承继接受了继父的几千卷书而已,
遗产俸禄,一概不加过问。谢混的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只同他的族子谢灵运、谢
瞻、谢翟、谢弘微等人因赏析文义而聚会,曾经一同游宴歇息,居住在乌衣巷,所以称之为
乌衣之游。谢瞻等人才气横溢,机智善辩,文辞流畅,谢弘微每每以简约的言语使众人信服,
谢混特别敬重他这一点,称他为微子。义熙八年,谢混因为是刘毅的同党被诛,公主便把谢
混家事托付给谢弘微。谢弘微为谢混家经营生计,管理产业,办事如同在官府办公一般,一
枚钱一尺帛收入支出,都有账册记载。谢弘微调任通直郎。高祖登上帝位之后,晋陵公主降
为东乡君,因为谢混在前一朝代获罪,东乡君节义可嘉,高祖允许她回归谢氏。从谢混死,
到这时已有九年,但谢混家屋宇整齐,仓廪充盈,仆人听从使唤,各有所业,和平常没有什
么不同,田地的开垦种植,比原来更有增加。本族外姓的亲戚,朋友故旧,凡是来看东乡君
回归的人,进门见到这么齐整的家境,没有谁不感慨叹息,甚至有人为之流泪,深为谢弘微
的德义所感动。
谢弘微生性谨严端方,举止必定遵循礼度,事奉继父的亲族,恭敬小心,超过常人。太祖
镇守江陵,以谢弘微为宜都王文学。谢弘微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居丧期间以孝道著称,除服后超过一年,仍旧素食不变。谢弘微的兄长谢曜历任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去世。谢弘微为他
多时吃素食,哀戚超过常礼,虽然服丧期满,还是不吃鱼肉。谢弘微从小失去父母,事奉兄
长如同事奉父亲,兄弟之间非常友爱和睦,当代没有人能够赶得上。谢弘微口中从不说别人
坏话,而谢曜则喜欢评议人物,每当谢曜在言谈中涉及别人时,谢弘微就常用别的话题岔开。
元嘉九年,东乡君薨,留下资财非常多,园宅十余所,奴仆尚有数百人,而谢弘微一无所
取,自己用私人官俸营办东乡君丧事。谢弘微説:“亲戚之间争夺财产,可算是最为鄙贱之
事,现在财产多则分用,少则共用,不至于困乏就行了,身死之后,哪里还去管它。”元嘉
十年去世,死时四十二岁。谢弘微死,皇上十分痛惜,派二卫千人营办丧事,一直到葬事完
毕。朝廷追赠谢弘微为太常。
四、(共 26 分)
14.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初发太城留别田父
范成大
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
路逄田翁有好语,竞说宿来三尺雨。
行人虽去亦伸眉,翁皆好住莫相思。
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
[注]诗人题注:西蜀夏旱,未行前数日连得雨,父老云:“今岁又熟矣!”
(1)下列对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和首联交代了写诗的时间、背景和目的。
B.诗中的两次出现的“行人”都是指诗人自己。
C.“昨夜”一场大雨,第二联中的“竞”字写出雨量的充沛。
D.诗歌语言通俗晓畅,接近于口语,读来备感亲切。
(2)请解说首联中,诗人“心苦”的原因。
(3)请赏析最后一联的精妙之处。
【答案】(1)C
(2)这一联,运用虚实结合(或想象)的艺术手法,实写当时的满野潺潺流动的沟渠水,虚
写秋社时人们杀鸡宰猪祭祀神灵,庆祝丰收,表达诗人对成都人们的真诚而美好的祝愿。
【解析】
【详解】(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 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的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
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
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 项,“‘竞’字写出雨量的充沛”错,此句意思是,上路后遇到几个种田老翁,他们争着告
诉我,昨晚下了三尺深的透雨。“竞字写出老翁们的兴奋和喜悦。
故选 C。
(2)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判断时,考生一定要立足全诗整体,首先从抒情方式、结构、
构思等方面入手,然后再考虑局部的描写、修辞技巧。答题时,也应尽可能把意境、情感、
手法、效果等要素分析解说清楚。“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
分析。”答题思路为首先明确手法,尽量找全,然后结合诗句解释。比喻修辞首先指出本体
喻体,效果也要点出来,最后总括情感。
尾联的意思是,听那渠水汤汤,发出的阵阵声响正回荡在原野里,想来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
在祭祀时一定能摆上鸡猪等祭品,祭祀结束后你们可以好好享用一番了。赏析妙处要先指出
运用的艺术手法,然后阐释诗句的含义,最后分析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流渠汤汤声满
野”是实写当时的满野潺潺流动的沟渠水,“今年醉饱鸡豚社”是虚写秋社时人们杀鸡宰猪
祭祀神灵,庆祝丰收的情景。也可把这两句都当成诗人的想象,对田野情景和未来丰收景象
的想象。这虚写之景是诗人的美好祝愿。
【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
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
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
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
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2)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5)荀子在《劝学》中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老子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相似,借“行路”来强调从点滴做起、逐步积累的重要性。【答案】 (1). 相逢何必曾相识; (2). 徘徊于斗牛之间; (3). 雕栏玉砌应犹在; (4).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5). 不积跬步; (6). 无以至千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
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
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栏”“砌”“僮”“跬”“至”等,
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五(共 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乡野诗韵——水缸:静悟的诗人
水缸呆在锅沿旁,水缸里不断清水。那些清粼粼的水,是活泛日子的水,是从遥远的雪
山蜿蜒千里万里,从大地的深层输送到村庄地下的水。
水源是一口老井,老井的青石板上爬满青苔。唯独站人的地方,踏出两个浅浅的石窝子。
村里人汲水,必要俯下身来,低下头来,如同感恩这天地之水,以澄明,以无私,以源源不
绝的爱,哺育着温暖的村庄。
水缸放在厨房里,厨房就是一架低矮的土屋。夜很静,月很明,白白的月光打在水面上,
水缸里就有了一轮皎洁的月亮。父亲说,水缸里不能缺水,缺了水的日子就像长在墙头上的
草,撑不了几天就会蔫头巴脑。分工,不管大小,一二三四往下排,大哥二哥不在家,为了
挣得自己岁月里的那条活路远走他乡,三哥保家卫国去当兵,家里就剩下父亲和我两个男人。
当然,父亲已经行动不便很多年,挑水的重担就落在二姐三姐和我的肩膀上。剪子包袱锤,
很多次我都赢了她们。背地里,我狡黠地告诉父亲,我爱出锤子,小小的一只手,像握紧的
螳螂爪子,这样,二姐和三姐的剪子就不得不敛去锋芒。恍惚的记忆里,好像两个人忽然背
过脸去,吃吃地笑起了什么。
水缸里的水常年不断,二姐三姐的肩膀能撑起一片天。棉花捉虫打叉,玉米除草打农药,
割草喂牛,拣柴做饭,里里外外收拾的井井有条。我呢,顽皮的像一阵风在村子里跑来跑去,
下河捉鱼,上树抓鸟,后来趴在黄昏的油灯下看书写字。我咬着铅笔头,说二姐三姐怎么这
么傻,我不总是喜欢出锤子么,为什么你们一次包袱也不出?母亲停下手中嘤嘤的纺车,说
我才是一个十足的傻小子。你傻别人可没那么傻,明明是二姐三姐商量好了只出剪子,就为
了让你少出点力气。
我是傻,呆呆地站在水缸前面不说话,眼泪吧嗒吧嗒掉进水缸里。水缸里的月亮好像也在笑,笑一个自以为聪明的人。水缸不说话,水缸里的水就是水缸的心思,清净明亮,能照
见一个人的灵魂。
我还记得第一次挑水的样子,父亲站在远处看着,我把两只脚踏进两个浅浅的石窝子。
井绳三米多长,就像一条联系起来天与地,现实与梦幻的线索。我要学会和大地对话,我要
学会向一口老井致意,我要学会向滋养生命与灵魂的水,倾诉心中太多的感恩。
当然,我深深记得自己笨拙的样子,把井里的那轮月明,摇曳成一片闪闪的碎银光泽。
盛在水桶里,就多了两个一模一样的月亮。可是我的肩膀实在瘦弱,可是我的力气实在还不
够充裕。扁担硬生生地硌在肩膀上,不是前面高后面低,就是像喝醉酒一样左右摇摆。一次,
两次,直到脚步渐渐沉实,直到肩膀足够坚强,盛在水桶里的水,再也不会像闪闪的碎银一
样,泼洒一路。至此,水缸里终于有了我满怀希望放进水中的一轮月明。
水缸是陶制的器皿。在乡下,哪一家的锅沿旁不周周正正放着一口水缸。水缸不会悭吝,
盛进多少舀出来多少,绝不贪恋一点一滴。勺子碰锅沿,柴火暖着灶膛,一口水缸里盛放的
是一家人清清浅浅的光阴。你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成为一个风华正茂的少男少女,水
缸也就老了,老了的水缸依旧在乡间的厨房里恪尽职守。水缸不会歌唱,煮好热气腾腾的玉
米粥,果腹生在乡村屋檐下的我们。吃剩的饭食,母亲用来喂鸡,母鸡就能咯咯下蛋,公鸡
就能站在高高的树杈上,喔喔叫醒黎明。路过庄稼院的鸟儿,母亲也会从水缸里盛一碗清水,
撒一把粮食放在院落里。这样,就能听见唤醒春天的鸟鸣。
水缸是父亲背了一袋地瓜干,去很远的集市上换来的。那时的父亲正值身强力壮,一口
气把水缸背回家,放在厨房。一桶一桶清粼粼的水,就这样哗哗地倒进水缸,一口一口的人,
就这样出现的低墙矮屋的庄稼院里。
到老,父亲也没能赶上自来水。有时我会在宁静的夜里听见哗哗的水响,仿佛来自远山,
仿佛来自一条清澈的小溪,仿佛是大地深处一条血脉奔涌的时光暗河,一直流进苍老的水缸
里。
水是活着的诗,水缸是一个日夜静悟的诗人。
有些简单而质朴的诗句,往往并非孔雀绚丽的羽翎。当远年的暮鼓晨钟敲响,你听,沿
着生命回溯的那条河流的源头,一口水缸泛起泠泠的水光,缀满闪光的词语。
16.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文中的“水缸”既是行文的线索,又是情感的载体。
B. 文中叙述“我"在年纪尚小时便要承担起挑水的重任,回忆中饱含辛酸。
C. 文中加点的词语“悭吝”读音为 qiānlin,“牙牙学语”书写正确。D. “我”的家乡最终也没有通上自来水,简单质朴的生活状态哺育了“我”。
E. 文章借物抒情,乡村气息浓郁,感悟丰富、深刻。
17. 文章开头两段为什么从描写水源写起?
18. 结合全文,鉴赏文中画线句子的艺术手法。
19. 文中多次写到月亮、月光,有什么作用?
20. 请探究文中“水缸”的意蕴。
【答案】16. BD 17. ①水缸里不能缺水,必须说明水的来源。②水源纯净、无私,以源源
不绝的爱,哺育着温暖的村庄,烘托了作者家人的形象,凸显了文章的主旨。③为下文挑水
的情节做铺垫。
18. 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水缸内敛的特点,水缸里的水见证了姐姐们对“我”的爱护,也见
证了“我”的自作聪明,让“我”感到惭愧。
19. 内容上:①渲染了宁静温馨的氛围,烘托了农村家庭和谐温馨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过往
生活的怀恋。②月亮既是“我”成长的见证者,也是水缸默默服务,滋养我们一家人的见证
者。结构上:③文中对月亮、月光的描写,使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呼应了文题。
20. ①水缸为家庭默默奉献,恪尽职守,滋养“我”的家人。表达了对水缸品质的赞美。②水
缸伴随着“我”的成长和成熟,让“我”懂得了爱与感恩。③水缸的精神与父亲和母亲勤劳
质朴的品质相交辉映,见证了他们对家庭辛勤的付出,表达了对家人的感恩与赞美。④水缸
象征了原始质朴的乡野诗韵,表达了对已逝去的乡村生活的缅怀。
【解析】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
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 项,“饱含辛酸”说法不对,作者叙述这一情节让我们看到的是他成长的过程,感受的是浓
浓的亲情。
D 项,“‘我’的家乡最终也没有通上自来水”错,文中说“到老,父亲也没能赶上自来水”,
是父亲没有赶上通自来水。
故选 BD。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思维角度涉及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修辞等三方面。“作用题”是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一大亮点, 文章讲求开头精美,即常说的“凤头”。因此,考查开头语段的
作用是现代文阅读的重头戏之一,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
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这些仅是术语,答题时需根据文章从内容、结构、
效果等方面作答。
从内容上看,第一段写水源,是由“水缸里不断清水”引出的,这就指出了水缸与水源的联
系。 第二段描写汲水的情景,表达作者对自然的感恩之情,揭示水对人类的“爱”,烘托出一
种温情的氛围。从结构上看,本题考查的是开头部分,能够引出下文对自己和家人挑水故事
的叙写,也为写家人之间的爱与温暖营造了氛围。
【18 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赏析画线的句子。赏析画线的句子,答案由三部分组成:内容概括,手法,效
果。解答这种题型的通常思路是,首先仔细阅读画线句,概括其主要内容,判断其中是否使
用了表现手法,效果作用是什么。能表达什么观点态度、思想情感。
句中“水缸不说话”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水缸内敛的特点;“水缸的心思”“清净明亮”,
意思是二姐三姐对我的呵护关心,水缸里的水见证了;“能照见-一个人的灵魂”表达了水缸
里的水也见证了我的自作聪明,让“我”感到惭愧。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
把握文章的内容。分析是写人叙事散文还是借物抒情散文,还是写景抒情散文。然后可以从
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形象的作用。
本题要求分析文中多次写到月亮、月光的作用。本文是作者回忆与水缸相关的亲情往事。从
内容上分析,“夜很静,月很明,白白的月光打在水面上,水缸里就有了一轮皎洁的月亮”
渲染了宁静温馨的氛围,烘托了农村家庭和谐温馨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过往生活的怀恋。
“我是傻,呆呆地站在水缸前面不说话,眼泪吧嗒吧嗒掉进水缸里。水缸里的月亮好像也在
笑,笑一个自以为聪明的人” “当然,我深深记得自己笨拙的样子,把井里的那轮月明,摇
曳成一片闪闪的碎银光泽”,写出月的温柔慈爱,烘托出家人对“我”的爱。从结构上分析:
月亮既是“我”成长的见证者,也是水缸默默服务、滋养我们一家人的见证者。作者在回忆
往事时,对月亮和月光的描写充满诗意,这也照应了本文的题目“乡野诗韵”。比如,散文的
结尾写到“至此,水缸里终于有了我满怀希望放进水中的一轮月明”。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物象的意蕴以及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把所考查的形象放在文本中,抓住关键词包来分析。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①总体把握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
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利。②画出文中关于这个形象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
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③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
类概括。④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本题考查的是水缸的形象。
由文中的描写“在乡下,哪一家的锅沿旁不周周正正放着一口水缸。水缸不会悭吝,盛进多
少舀出来多少,绝不贪恋一点一滴。勺子碰锅沿,柴火暖着灶膛,一口水缸里盛放的是一家
人清清浅浅的光阴。你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成为一个风华正茂的少男少女,水缸也就
老了,老了的水缸依旧在乡间的厨房里恪尽职守”,水缸用它的身躯默默奉献,恪尽职守,滋
养“我”的家人。表达了对水缸品质的赞美。
“我”曾经自作聪明,在挑水的事情上和二姐三姐“剪子包袱锤,很多次我都赢了她们”,还
说“二姐三姐怎么这么傻,我不总是喜欢出锤子么,为什么你们一次包袱也不出?”,后来是
母亲告诉“我”“说我才是一个十足的傻小子。你傻别人可没那么傻,明明是二姐三姐商量
好了只出剪子,就为了让你少出点力气”。“我”才明白姐姐们对“我”的爱,“呆呆地站在
水缸前面不说话,眼泪吧嗒吧嗒掉进水缸里。水缸里的月亮好像也在笑,笑一个自以为聪明
的人”,可见水缸见证了“我”的成长和成熟,让“我”懂得了爱与感恩。
水缸就像父亲和母亲,质朴、勤劳,养育子女,“吃剩的饭食,母亲用来喂鸡,母鸡就能咯
咯下蛋,公鸡就能站在高高的树杈上,喔喔叫醒黎明。路过庄稼院的鸟儿,母亲也会从水缸
里盛一碗清水,撒一把粮食放在院落里。这样,就能听见唤醒春天的鸟鸣”“那时的父亲正
值身强力壮,一口气把水缸背回家,放在厨房。一桶一桶清粼粼的水,就这样哗哗地倒进水
缸,一口一口的人,就这样出现的低墙矮屋的庄稼院里”,水缸的精神与父亲和母亲勤劳质朴
的品质相交辉映,见证了他们对家庭辛勤的付出,表达了对家人的感恩与赞美。
“有些简单而质朴的诗句,往往并非孔雀绚丽的羽翎。当远年的暮鼓晨钟敲响,你听,沿着
生命回溯的那条河流的源头,一口水缸泛起泠泠的水光,缀满闪光的词语”,水缸在“我”心
中已升华成质朴的乡野诗韵,见证了过去温馨美好的生活,表达了对已逝去的乡村生活的缅
怀。
【点睛】赏析画线句子,常见命题方式: 1.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
简要分析。2.文中画线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3.文中画线句子,表达上有
什么妙处? 4.请赏析文中划线句子。解题思路:第一步:①看表现手法;②找关键词语;③看结
构效果。第二步:结合语境(上下文)暗示信息。第三步:组织答案,全面作答。
答题模式:表达形式(手法、结构) +表达内容(情感) +表达效果。即,抓技巧+析内容+明效果。注意:①抓关键词语;②抓表现手法;③抓上下语境;④抓结构作用;⑤抓内容情感。若是
描写人物,其表达形式,应考虑人物描写的技法(动作、心理、语言等细节)。
六、(10 分)
21.迎接林黛玉进贾府时,王熙凤迟到了。有人评点说,这个情节是“最好的安排”。你是否同
意这个说法,请表述观点并阐述理由。要求结合原著内容,自圆其说,条理清楚,80 字以上。
【答案】王熙凤的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样的出场方式将她泼辣、爽利的性格刻画
得淋漓尽致;其次,她的姗姗来迟的隆重登场,更体现了她在贾府中的特殊的地位,引起读
者对这她的重视。所以王熙凤的迟到可以说是最好的安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能力。具体考查刻画人物的方法。名著阅读要求考生要对大纲中
规定的篇目认真阅读,绝对不可以用提纲式阅读方法只了解大意,要对人物、重要的故事情
节、主题等仔细阅读、揣摩,尤其要注意细节。本题考查王熙凤的出场方式。
王熙凤迟到,一是由她的身份、性格决定;二是作者的刻意安排。林黛玉初到贾府,如果王
熙凤与众人一同出场,就不能突出其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只有安排她迟到,在众人面前来
个与众不同的表演,才能够淋漓极致地刻画她的性格特征,突出她在贾府中与人能及的特殊
地位。
22.分析下面的材料,写出两条解决问题的做法。
我们公司的这款化妆品质量上乘,产品检验和用户反映都很好。然而去年销量比前年减少了
约一半。经过市场营销部门调查发现,去年与前年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价格上涨了 20%。,其
次的不同之处是这款化妆品前年是首次上市,我们给购买该商品的顾客都附赠了一个小礼品。
所以,为了解决该商品销售下滑的问题,我们要做的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根据实际情况,商品价格根据季节浮动②搞一些“买一赠一”促销活动,
增强该商品的吸引力 (2). ③利用多种媒体加强广告宣传,以增加产品的品牌效应④严把质
量关,稳定已有的客户群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分析下面的材料,写出两条解决问题的做法”,作答时我们先要从材料
中找出问题所在,即:(1)“去年与前年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价格上涨了 20%”;(2)“其次
的不同之处是这款化妆品前年是首次上市,我们给购买该商品的顾客都附赠了一个小礼品。”问题很清晰,那么“为了解决该商品销售量下滑的问题”,我们可以分别从买家和卖家的角度
考虑,如:(1)价格方面,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进行调整;(2)销售方面,可以搞些促
销活动,吸引顾客;(3)宣传方面,加大媒体宣传,提高顾客的认识度;(4)质量方面,
严把质量关,提高顾客的回头率。等等。
七、(共 60 分)
23.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文章。
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意指物有千差万别是自然规律,万物的多样造就了大
千世界错落有致、参差百态的美。
国庆 70 周年的盛大阅兵式上,受阅部队步履铿锵、气势恢宏,给我们带来美的震撼,那
是协调一致、整齐划一的美。
请针对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展现自己的体验或感悟,可以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语言
文字、文学艺术等方面展开。
【答案】例文:
在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寻找美
世间万物有千差万别的特征,形成错落有致、参差百态的美;阅兵仪式上战士们队列整
齐划一,形成协调一致、高度统一的美。这两种美都是美的表现形式,并无高下之分。也正
是对美的不同认知,造就了如今世界各领域的斑斓色彩。
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这体现的便是一种认为差异带来美的观点。所谓差
异,即是物体所具有的个性,以这样的视角评价无疑是将自身置于微观个体的层面,肯定了
个性的作用。对个性的尊重,在 14—16 世纪的西欧表现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中国则表
现为唐朝时对万邦的包容。前者推动了欧洲艺术的蓬勃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后者则让唐
朝成为了盛世甚至在今天成为外国了解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由此可见,参差百态的美可以
加强我们与不同文化的交流,推动互相尊重的形成,同时也可以促进自身文化的创新和变革,
从而使得本民族文化发生创新性转化,实现质的发展变化。
认为整齐带来美的观点,则更多注重于共性的发掘,置身于尚未宏观的视角来评价种种
变化。在阅兵式上我们自然置身于一种高位的视角来观看队列的整齐,所以强调整齐划一带
来的美感。共性的发掘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共性和万物之间的共性理念。以共性的视角认知事
物,有助于我们找出文明发展中的共性,以全球化的视野面对各种挑战,更能帮助我们以同
心协力的方式解决争端。
共性和个性之美的应用具体要分环境而讨论。个性之美发掘个体价值,共性之美融合集体智慧。在当今这个多极化和全球化并存的世界,只有坚持个性和共性之美的视角,才能实
现人类的共同发展。尊重差异,我们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以包容开放的态度博采众长、兼
收并蓄,发现共性,我们要在文化交流政治合作中为全球治理贡献智慧,共同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
美是千百年来西方文化的追求,美的形式也在历史中演化成不同形态。对于当下,美对
于人类来说,无疑是大同与和谐的环境,独特的文化。所以在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我们得
以在这个时代触摸美的温度,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孟子的话“意指万物的多样性造就了大千世界错落有致、参差
百态的美”,国庆阅兵中受阅部队“那是协调一致、整齐划一的美”,题目要求考生针对这两
种不同的“美”进行联想与思考。从以上的分析大家不难看出,本次考查的题目很灵活,考
查学生的辩证思维与逻辑能力。同学们在作答时需要想清楚两种“美”的关系与区别,进行
分别的定义与取舍,再进行写作。这样的题目考查的是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这两种美貌似
不同,其实对立统一,考生要找出两种美的连接点。先思考它们各自的含义,从自然界的美,
到人类文化的美;从自己国家的美,到世界各国的美;从历史到现实到未来,考生的思维要
开阔。
参考立意:
1. “整齐划一”与“参差百态”,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2. 划一何曾误百态,二者看似对立互斥,实则可以和谐统一;
3. 求同存异斯为美;
4. 以整齐书写百态;
5. 各美其美,美美与。
参考素材:
1. 个性之美是一种天然而感性的审美意趣,自然之中事物各有不同的情志存在,所体现的差
异本是自然界恒一的法则,更造就了大千世界的多彩多姿。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讲究天人
合一,顺应自然,既欣赏鹏之直上云霄,乘风一去九万里,亦尊重龟鳖在污泥中打滚作乐,
一任天然。而儒家思想则说:“君子和而不同”,其意指便在于君子之间情性的差异应给予尊
重。毕竟有海纳百川之包容才能尽染山河之美。由此可见,对个性之美的追求是一种思想使
然,于人于自然皆是如此。2.秩序之美是一种后天形成的理性之美。人类自出生便具有改变世界的意欲和勇气——即在无
序的自然中创造有序的文明。从古代村落的分布和河流的治理,到现代的城镇和路段的规划,
无不彰显着人类的创造欲和对秩序的渴望。70 年前共产主义的先锋们为了共同的理想浴血奋
战,列阵时军容齐整,冲锋时无人退缩,这便是一种众志成城的统一的壮美。70 年后的国庆
阅兵,受阅部队步履铿锵,气势恢宏,依然能带给散漫惯了的我们这些年轻人,以极大的精
神冲击和美的秩序震撼。由此可见,秩序之美不仅别有美学价值,更是一股改变创造的巨大
力量,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3. 如果只表现主流的思想,使用主流的方式,而不允许其他声音的发出,那无疑会压制人们
的创造性,万马齐喑。封建社会只有儒术是正统,其他学说统统不能入流,有的还被视为奇
技淫巧。于是我们错过了很多学习先进科学知识的机会,马戛尔尼送来的地球仪与望远镜深
深地锁在圆明园的仓库里。直到四书五经再也敌不过坚船利炮,英法联军叩开了圆明园的大
门,它们才又重见天日。当我们把学术与政治简单地划上等号,无数学术权威被打入另册,
于是十年浩劫也变成了文化浩劫,不再有《茶馆》或《青春之歌》,有的只是全国千篇一律的
样板戏。可见,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我们要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化领
域绝不能压抑思想的自由。
4. 然而,自由的文化总也要有个主心骨。百家争鸣的文化也不总是对的。我们不断鼓励新想
法、新文化的创造,然后又在不断在实践中选出时代的声音,让其指导我们前进。春秋战国
时期的百家争鸣终是法家胜了,只有法家的变革才能富国强兵,助秦国开启一个大一统的新
时代。近代以来,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三民主义……多少思潮在中华大地上轮流登场,可
最终却证明,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时,坚称其他的观点便与时代潮流相背了。我们
如此庞大的一个国家,若没有一种主旋律思想的引领,又该会有多么的混乱。
5. 当今时代,我们该如何处理好“主旋律”与“百花齐放”的关系呢?我们要在主旋律的引
领下百花齐放。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因此我们要有文化自信,
奏响时代主旋律,讲好中国故事,传达中国文化。但是,究竟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则不必过
分深究,不必过分管制。《流浪地球》用硬核的科幻故事,在太空舞台上传达中国人的家国情
怀,《我和我的祖国》也可以聚焦一个个小人物的平凡生活,用他们的点点滴滴汇聚成中国故
事……
6. 试看国粹京剧,在上世纪初达到鼎盛,名震一时。彼时,京剧界异彩纷呈,各美其美,只
旦角一行,便有“四大名旦”同时竞技。京剧之美,既有梅派《贵妃醉酒》的雍容华贵,又
有荀派“俏红娘”的柔媚娇羞,更有尚派《昭君出塞》的飒爽英姿,而如此多样的表现,却统一为京剧,并带给人美的享受,这是因其中的基本原则、基本理念的一致。京剧大家都有
着极扎实的功底,“四功五法”丝毫不差,而他们通过京剧艺术所传达的,又都是对于真善
美的歌颂与对黑暗现实的鞭挞,有此共有的认同与基础,外在的美才有根基。
参考结构:题目是《在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寻找美》。开头指出两种美都是美的表现形式,并
无高下之分。也正是对美的不同认知,造就了如今世界各领域的斑斓色彩。由孟子的话肯定
个性的作用,再用文艺复兴与唐代的包容为例,论证参差百态的美对本国及国与国之间文化
的推动作用。整齐的美体现的是共性理念,这种理念可以帮助我们以同心协力的方式解决争
端。最后辩证分析,共性和个性之美的应用具体要分环境而讨论。尊重差异,我们要尊重文
化的多样性,以包容开放的态度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发现共性,我们要在文化交流政治合
作中为全球治理贡献智慧,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后指出,在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
我们得以在这个时代触摸美的温度,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
【点睛】要想作文具有思辨性,就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用全面的、深入的、发展的眼
光去分析问题。下面笔者就为大家简要介绍四种能够提升作文思辨性的思维方式。
纵向思维,拓展文章的深度
纵向思维是有顺序的、可预测的、程式化的思维方式,即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始至终、
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思考方式。比如,分析问题时从单一的一个人,想到由人组成的
集体,再想到国家、民族,再到整个人类,纵深到人性,那深度就體现出来了。
横向思维,打开文章的宽度
横向思维就是突破问题的范围,从其他领域中得到启示而产生新设想的思维方式。这就需要
用到联想,也就是从作文题目的要求出发,对这个题目的内涵和特征横向展开进行剖析和把
握。逆向思维,点亮文章的新颖度
逆向思维就是让思维找到对立面,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探索,形成新的认识。俗话说:“文
章最忌随人后。”这就要求考生在面对某种观点时,不能不质疑,不追问,不批判,一味地
全盘接受。
辩证思维,加强文章的合理度
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的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要知道世界并不一定是非黑即白的,
也可能是多种状况同时并存和发展变化的。那在写作时,观点也不应该绝对化,而应用发展
变化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和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