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2020届高三语文5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山东省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2020届高三语文5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ID:441824

大小:184.97 KB

页数:26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 5 月联考试题 高三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 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书籍,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读书,是承继文化的重要 方式;书店,是传播文化的重要空间。很多人的知识启蒙和思想共鸣,通常会与一两本书有关, 往往从家门口的书店开始。伴随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读书方式、阅读习惯有了很大改变, 实体书店的发展受到不小冲击。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数字化阅读呈快 速发展趋势,纸质阅读呈放缓趋势。在这种背景下,以新华书店为代表的老牌实体书店纷纷 走上了转型的必由之路。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与源泉,襄足不前就会被市场淘汰。实体书店或引进时尚的设计理念 与元素,打造“高颜值”书店,成为“打卡圣地”;或在原有传统业务的基础上,通过“书店 +”等方式打造复合式文化平台;或积极进军社区、乡镇等薄弱地带。在拥抱新技术、推动线 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实体书店的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变革与创新贯穿始终,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为实体书店转型发展创造新机遇。2016 年, 中宣部等 11 部门印发《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7 年,国务院印发(“十三 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其中明确了推动全民阅读、营造“书香中国”等具体举 措; 2018 年,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免征增值税政策进一步延续,这些都为实体书店的发展奠 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当前,中国经济正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个性化、多元化的文化消费需求持续增加。“碎片化”的网络阅读不可能满足所有公众的需求,文化氛围的熏 陶是实体书店的独特优势。(2018-2019 中国书店产业报告》显示,2018 年中国图书销售网点 同比增长 4.3%,从业人员同比增长 5.5%。一大批特色书店在各大城市兴起,规模不减反增。 值得注意的是,书店的核心是书籍,对象是读者。在书店转型的过程中,过于追求“吸 睛”“圈粉”“人气”,而忽略图书质量和服务,可谓本末倒置。那会导致能读的书越来越少, 杂货商品越来越多: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游玩的人越来越多:读书活动越来越少,商业性活动 越来越多。 时代在变迁,科技在进步。变的是书店的形式, 不变的是人们从阅读中获取精神慰藉的 需求。“腹有诗书气自华”依旧是很多人的信念与追求。相较以前,读者越来越重视阅读时 的体验。无论是老牌书店还是新兴特色书店,能否在满足读者日益精品化、差异化的阅读需 求上做到极致,形成自己的读者群,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发展前景,毕竞书店既需要用“面 子”吸引人,更需要靠“里子”留住人。 (摘编自史志鹏《实体书店转型要“面子”也要“里子”》) 材料二: 用“扩张速度惊人”来形容近年实体书店创办热潮,并不夸张。越来越多“最美”“高 颜值”“豪华”实体书店在全国涌现,其中有书店甚至成了网红景点和打卡地标。 “网红效应”对于书店是把双刃剑, 若不够红,书店客流与业绩会受到影响;但若是过 于网红,又往往被火爆所累,造成客流过剩,有丧失专业性的风险。不难发现,如今大多新 开的书店都讲究空间美学,追求店面的“高颜值”,卖咖啡、卖文创、办读书活动,多营齐下, 这对经营来说无可厚非。但有出版界人士提醒,如果读者走进书店只为了拍照或喝咖啡,那 么书店存在的意义何在?书店沦为“背景板”,所谓人文情怀也不过是空话了。 “在一些投资人看来,开实体书店等于开免税的咖啡店、饭馆,且书店规模越大、装修 越漂亮,减免房租就越多,得到的补贴也越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书店经营者说,这是 引发实体书店热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未必能契合普通读者诉求,不少读者更需要深入社区的 中小书店,而非大卖场的豪华摆设。同时网红书店固然吸引一大批读者前往线下实体店观摩、 阅读,但是网红书店的常客通常就是网友,或者由网友介绍来的读者,至于线下的吸引力则 相当有限。 (摘编自许肠《如何回归阅读初心,安放好书店的灵魂》) 材料三: 对网红书店的争议,从传统的视角来看,并不太让人意外。一方面,网红书店只要不是喧宾夺主,为了确保书店能够有起码的盈利空间,开展一些复合型经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也不应该被苛责。毕竟,对书店而言,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另一方面,一些书店出售周边文创产品,定期组织线下读书沙龙、专家学者讲坛,抑或 是像日本一些书店那样举行亲子阅读活动等,让书店从单纯的卖书变成一种以读书为纽带的 线下社交场所,这其实是一种对书店功能的延伸和拓展,一定程度上也是在重新定义“阅 读”,这是过去的书店所不具有的。 事实上,在讲究吸引力和体验感的时代,一家书店人气的多寡,除了书籍本身的质量, 也与阅读氛围的营造有关,而这也是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城最大的区别之一。二者竞争“顾 客”,靠价格战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把阅读体验感和仪式感做到极致,才是正确的方向。 实体书店最红火的年代,恰恰也是信息相对匮乏的年代,人们接收的信息大多都来自书 本。而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们阅读和接收信息的方式也在被前所未有地重塑,所以,我们 不能要求书店也必须保持“传统”的味道,还停留在记忆中的样子。作为书店生态多元化的 一种体现,网红书店更有利于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也唯有此才能真正给社会创造更多 具有吸引力的文化空间,同时也为实体书店赢得生存空间。 (捕编自蒋波丁涛《注重阅读仪式感“高颜值”网红书店胜出实属必然》)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互联网普及后,中国数字化阅读发展迅速,纸质阅读放缓,实体书店发展受到冲击,不得 不走网红路线。 B. 2018 年中国图书销售网点和从业人员同比增长,原因是实体书店能营造网络阅读不能提供 的阅读氛围。 C. 新型书店为增加书店颜值,都讲究空间美学,这对经营来说无可厚非,但导致书店沦为打 卡拍照的“背景板”。 D.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们阅读和接收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为书店生态多元化发展提供 了可能性。 2. 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实体书店转型过程中,变革与创新贯穿始终,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如材料二中提到书店“卖 咖啡、卖文创”等。 B. 实体书店以高颜值、独特的设计吸引人们去打卡,并提供休闲方式,有的书店发展为网红 景点、打卡圣地。 C. 在实体书店创办热潮中,很多书店追求规模大、装修漂亮,但有些读者仍然选择去社区的中小书店。 D. 为了能在与网上书城的“价格战”中占优势,实体书店重新定义“阅读”,将书店打造成以 读书为纽带的社交场所。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对读者来说,书店不仅是文化体验场所,更是一座城市的“灯塔”,是广大读者的心灵“栖 息地”。 B. 实体书店复苏明显,但整个行业的经营状况没有出现根本性好转,主要原因在于其商业模 式的落后。 C. 实体书店面对互联网的冲击不妨与网络书店“联姻”,这样能更好地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D. 实体书店只有调整经营方式,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将书店与图书馆结合,才能有更好的 发展前景。 4. 请简要归纳材料一的论述层次。 5. 当前一些实体书店选择走网红路线,对此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谈谈 你的看法。 【答案】1. D 2. D 3. A 4. 第一层阐明实体书店转型的必要性,第二层论述实体书店转型的措施,第三层论述实体书 店转型的有利条件,第四层论述实体书店转型要注意的问题。 5. 赞同。①书店开展复合经营可以增加书店的吸引力。②书店注重阅读体验感能营造良好的 阅读氛田。③书店生态多元化有利于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 反对。①书店片面追求网红效应会有丧失专业性的风险。②网红书店的高颜值并不贴近普通 读者的日常生活。③网红书店对线下读者的吸引力有限。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 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A 项,“不得不走网红路线”错误,以偏概全。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实体书店或引进时尚的设 计理念与元素,打造‘高颜值’书店,成为‘打卡圣地’;或在原有传统业务的基础上,通过 ‘书店+’等方式打造复合式文化平台;或积极进军社区、乡镇等薄弱地带”,可知网红书店 只是其中的一种形式。B 项,“原因是实体书店能营造网络阅读不能提供的阅读氛围”错误,于文无据。根据材料一 第四段“文化氛围的熏陶是实体书店的独特优势”,并不能支撑选项的观点。 C 项,“但导致书店沦为打卡拍照的‘背景板’”错误,说法太绝对。根据材料二第二段“但 有出版界人士提醒……书店沦为‘背景板’,所谓人文情怀也不过是空话了”,可知这是某些 出版界人士的担心。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 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根据三则材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D 项,“为了能在与网上书城的‘价格战’中占优势”错误,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三第二段“让 书店从单纯的卖书变成一种以读书为纽带的线下社交场所,这其实是一种对书店功能的延伸 和拓展,一定程度上也是在重新定义‘阅读’,这是过去的书店所不具有的”,可知这只是网 红书店的新特点,而不是“为了能在与网上书城的‘价格战’中占优势”。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 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 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 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本题要求选择“下列说法中,可以 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 结合材料一可知,其中心观点是:实体书店转型要“面子”也要“里子”。 A 项,“书店不仅是文化体验场所,更是一座城市的‘灯塔’,是广大读者的心灵‘栖息 地’”,符合题意。 B 项,论述实体书店整个行业没有好转的原因。 C 项,论述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联合发展的好处。 D 项,说法本身错误。 故选 A。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文段论述层次能力。分析归纳文段的论述层次,首先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内容大意,然后梳理文段脉络,也就是给文段划分层次,并概括出文段各层层义, 最后用关联词“首先……,然后……,接着……,最后……”将各层层意连接起来。 本题,由第一段“在这种背景下,以新华书店为代表的老牌实体书店纷纷走上了转型的必由 之路”,可知论述实体书店转型的必要性;由第二段“实体书店或引进时尚的设计理念与元素, 打造‘高颜值’书店,成为‘打卡圣地’;或在原有传统业务的基础上,通过‘书店+’等方 式打造复合式文化平台;或积极进军社区、乡镇等薄弱地带”,可知论述实体书店转型的具体 措施;由第三段“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为实体书店转型发展创造新 机遇”、第四段“当前,中国经济正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个性化、 多元化的文化消费需求持续增加”,可知论述实体书店转型的有利条件;由第五段“值得注意 的是,书店的核心是书籍,对象是读者”、第六段“毕竞书店既需要用‘面子’吸引人,更需 要靠‘里子’留住人”,可知论述实体书店转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用关联词“首 先……,然后……,接着……,最后……”将各层层意连接起来即可。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 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 根据题干要求,“当前一些实体书店选择走网红路线,对此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你怎么看?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可知本题有两问,首先要表明态度,然后从材料中选取观点来证 明。三则材料都是针对“实体书店转型”进行阐述的,如选“赞同”,材料三中说,“确保书 店能够有起码的盈利空间,开展一些复合型经营”“一家书店人气的多寡,除了书籍本身的 质量,也与阅读氛围的营造有关,而这也是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城最大的区别之一”“作为书 店生态多元化的一种体现,网红书店更有利于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也唯有此才能真正 给社会创造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文化空间,同时也为实体书店赢得生存空间” 根据这些关键句, 组织答案即可。如选“反对”,材料二中说,“过于网红,又往往被火爆所累,造成客流过剩, 有丧失专业性的风险”“如今大多新开的书店都讲究空间美学,追求店面的‘高颜值’”“但 未必能契合普通读者诉求,不少读者更需要深入社区的中小书店,而非大卖场的豪华摆 设”“但是网红书店的常客通常就是网友,或者由网友介绍来的读者,至于线下的吸引力则 相当有限”,根据这些关键句,组织答案即可。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 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 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 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与瓦共舞 林延军 台风过后,小院里零星洒落着破碎的红瓦,一片狼藉。父亲只穿着裤衩,光着肩膀,先是 爬上铁大门上面的门檐水泥板平台,父亲站在门檐,接过母亲递过来的瓦片、瓦刀、绳子和 已经搅拌均匀的水泥浆桶。只见父亲用绳子一头绑住水桶两端的耳朵,绳子另一端则远远地 抛向屋顶,就在这个时候,父亲像猴子一样利索,爬上了屋顶,直到将水泥浆桶等工具全部吊 上屋顶,朝着屋顶修补的位置,一步一步挪过去。那时候已是深秋,天气转凉。 母亲回到屋里,我也跟着回屋。母亲站在屋里漏水或破瓦的位置,用竹竿对准屋顶轻轻 敲一敲,再报坐标,欲通过这样的方式里外呼应,告诉屋顶上面的父亲,捅到的位置需要修 补瓦片。父亲只能“闻声寻瓦”进行定位,但是,父亲几乎是凭感觉和之前在屋内数过大概的 坐标来找位置,最终在目标位置多铺几块瓦片。 此刻,屋顶就像菜畦,瓦片就像生长在菜畦里的青菜,等待父亲挥刀动瓦“除虫”。“除 虫”后的屋顶,新瓦盖旧瓦,远远望去,像一条天然大裤衩,补丁这里一块,那里一片,又 像武侠电视剧丐帮长老衣服的“袋子” 。 南方的天气捉摸不定,刮台风、打雷、暴风雨隔三岔五, 记忆中,父亲“补瓦片”也自 然多了起来。有一次,父亲带上屋顶的瓦片不够,便在屋顶上呼喊母亲再递传几块瓦片上去, 也不知道母亲是慢了还是不及时,父亲在屋顶上大发雷霆。我只是隐约地记得,那时候是凛 冽的冬天,朝屋顶上看;只看到父亲的背,披着一件作为“工衣”的白衬衫。我站在小院里, 虽然穿着厚厚的衣服,但是感觉阵阵发抖,风吹得更猛了。 只要来台风,屋顶就会漏雨、滴水,父亲又要爬上屋顶补瓦,每一次补瓦,父亲都会朝 母亲发脾气。每次台风,老屋都会元气大伤,我无法忘记父亲补瓦片的姿势,也忘不了父亲 在屋顶朝母亲发脾气的画面。这座屋顶补了又补的三间瓦房,便是我小时候居住过的老屋, 似乎瓦片陪着我一起长大。 三间瓦屋在我的村庄,随处可见,家家户户都有。像这种乡间的瓦,最平凡不过了。小 时候,我和小伙伴一起找来具有凹槽的简瓦造“小船”,用一根棍子卡在简瓦里,再用绳子绑 住棍子做牵引,简瓦前后没有做任何封闭就直接放在小池塘里,以为会浮起来,谁知道一放进池塘就立马沉了下去,后来只能拖着它在水里划来划去。现在想想,玩着不会浮水的“小 船”是多么的幼稚和可笑。 后来,父母做起小生意,我们家从农村搬到圩镇上居住,搬离了老屋,住上了洋楼。在 城镇,抬头便是洋楼,基本很少看到瓦屋。从此,老屋开始变得空荡荡的,像被遺弃的孺妇, 孤零零地待在村庄里。那年除夕,我们又回到老屋,只见小院里杂草丛生,长势逼人,最高 的杂草已高过父亲的身高。当父亲和弟弟纷纷挥起锄头锄杂草时,我看到劳作时父亲的背, 只是这次父亲的背已没有当年魁梧了。而瓦屋屋檐下悬挂着破瓦,瓦片在大门前也洒落一地, 或长满青苔,或堆积厚厚的一层污垢,我忽然警醒,这是岁月的涤荡,是印痕,是沧桑,是 衰老。 许多年后,我看过城市古典园林的绿瓦,看过乡村古屋的灰瓦,看过首都巍巍故宫的琉 璃瓦,它们或风情万种,或残缺不堪,或庄严气派,从泥土的根脉里来,到绚丽的色彩里去。 我读过唐朝诗人李商隐“一春梦雨常飘瓦”关于瓦如梦似幻的描绘,但是,我依然念念不忘 家乡的瓦,是雷州半岛特有的红土煅烧而成的瓦。 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我走在乡镇的路上,路旁有几个满头大汗的农夫在盖房,两个人 在搬运着瓦片。我心想,现在乡镇建房不都是建洋楼了吗,怎么还有用到瓦的地方?”走近一 问原来是建猪舍,此刻,我又想起当年母亲向父亲传递瓦片的情景。 其实,在瓦的世界里,它似乎有自己生存的方式,每一片瓦都会遮风挡雨,就像父亲母 亲的背。 (选自 2019 年 3 月《散文选刊》,有删节) 6. 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开头运用“父亲像猴子一样利索,爬上了屋顶”的细节描写,写出了父亲补瓦动作的 娴熟。 B. 文章写到父亲上屋顶补瓦时多次对母亲大发雷霆,说明父亲脾气暴躁,暗含了作者对父亲 的不满。 C. 文章写到父亲频繁补瓦,既暗示了当时生活的贫困艰辛,又表现了父亲对家庭的付出。 D. 文章以补瓦切入,从过去的贫穷写到现在生活的美好,既有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也有对当 今生活的感触。 7.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补瓦后的屋顶,“新瓦盖旧瓦,远远望去,像一条天然大裤衩”,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 绘了补瓦后屋顶的形态。B. 引用李商隐的“一春梦雨常飘瓦”诗句,增添了文化气息,有利于下文表达作者对家乡瓦 的感情。 C. 以前我家用瓦来遮风挡雨,现在农夫用瓦建猪舍,前后对比是为了说明瓦片在新生活中有 了新的用途。 D. 文中多次描写自然环境,例如“天气转凉”“凛例的冬天”“风吹得更猛了”等,烘托了 父亲形象。 8. 请结合全文,理解题目“与瓦共舞”的丰富意蕴。 9. 本文已被《影像中国》“中国乡村”栏目登载,假如你是该栏目组编审,请谈谈选用本文 的理由。 【答案】6. B 7. C 8. ①体现了父母对家庭和儿女的庇护,也表现出父亲的责任担当。②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 的回忆,有快乐也有辛酸。③“瓦”原来用作盖瓦房,现在用作建猪舍,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9. ①选材典型,以小见大。由贫困年代住瓦房需要时常补瓦,到现在住洋房,展现了中国乡 村的发展。该主题与栏目要求十分契合。②构思巧妙。全文以“瓦”为线索,由贫困年代的 瓦、童年回忆中的瓦,再写到其他地方见过的各种瓦,最后写到瓦的意义,结构严谨。③意 蕴丰富。瓦片象征着为我们遮风挡雨的父母,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感恩之情;瓦片承载着作 者对家乡生活的记忆,既有当时生活的艰辛也有儿时生活的乐趣。④语言平实又不乏生动。 在叙述中散发着中国乡村百姓生活的气息。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 (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 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然后浏览每个选 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 项,“暗含了作者对父亲的不满”错误。乡村生活条件艰苦,父亲不得不多次在屋顶补瓦, 有时天气恶劣,父亲虽然脾气暴躁却依然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所以,没有对父亲的不满。 故选 B。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 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 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 项,“前后对比是为了说明瓦片在新生活中有了新的用途”错误。瓦片在新生活中有了新的 用途没错,但这不是今昔用途对比的目的,而是为了表现时代的变迁。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理解句子或 者词语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词句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深层内容。但是作者所附加的情感 与应用的写作方法所表现出的深层含义决不可忽视,这也是得分点。对文章中体词语含义的 理解必须把词语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词语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 问词语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词句,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 或者是原词语,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 从表层看,“与瓦共舞”首先是指父母在雨天修补屋顶,其次是作者和小伙伴们用瓦造“小 船”。从深层上看,“每次台风,老屋都会元气大伤,我无法忘记父亲补瓦片的姿势,也忘不 了父亲在屋顶朝母亲发脾气的画面。这座屋顶补了又补的三间瓦房,便是我小时候居住过的 老屋,似乎瓦片陪着我一起长大”“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一起找来具有凹槽的简瓦造‘小 船’”“我依然念念不忘家乡的瓦,是雷州半岛特有的红土煅烧而成的瓦主要是指家乡的红 瓦,寄托我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这些“与瓦共舞”的场面有作者童年的回忆,有儿时造‘小 船’的快乐,也有父母雨天修补屋顶的辛酸。 文末作者写到“我发现父亲母亲的背就像老屋的瓦片,遮挡的是风雨,留给我的却是温暖”, 写瓦“像父母的背”,体现了父母守护儿女的爱与责任。 “现在乡镇建房不都是建洋楼了吗,怎么还有用到瓦的地方?走近一问原来是建猪舍”,通过 瓦的用途的变化,表现出了时代的变迁。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与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做此类题, 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本文已被《影像中国》‘中国乡村’栏目登载,假如你是该栏目组 编审,请谈谈选用本文的理由”,题干“选用本文的理由”实际上是赏析文章的精妙之处,结 合散文的内容、特点,可以从散文的结构安排,选材特点和主题等角度进行分析。从散文的内容选择来说,“中国乡村”栏目能够选择这篇文章,说明其能体现中国的特征。 这篇散文中“瓦”的用途的变化过程就是国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小见大,极具典型意义, 与栏目要求相符; 从人物身上体现的精神来说,文中的父母雨天修补屋顶,为孩子遮风避雨,也体现了中国家 庭的温暖和关怀,也体现了孩子对父母的感恩; 从散文构思来说,全篇文章以“瓦”作为线索,从小时候父母父母修补屋顶,与小伙伴用瓦 造“小船”,到住进杨楼,对比瓦片的用途等,结构严谨,同时也给读者以亲近感; 从散文语言来说,“在瓦的世界里,它似乎有自己生存的方式,每一片瓦都会遮风挡雨,就 像父亲母亲的背”,作者把瓦赋予了象征意义,形象生动,也用瓦来生动地表现时代变化,如 “瓦屋屋檐下悬挂着破瓦,瓦片在大门前也洒落一地,或长满青苔,或堆积厚厚的一层污垢, 我忽然警醒,这是岁月的涤荡,是印痕,是沧桑,是衰老”。另外,对于父母修补屋顶的文字 又非常的平实朴素,如“父亲只穿着裤衩,光着肩膀,先是爬上铁大门上面的门檐水泥板平台, 父亲站在门檐,接过母亲递过来的瓦片、瓦刀、绳子和已经搅拌均匀的水泥浆桶”。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 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 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 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选项的命 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 者皆服其精妙。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架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 为:“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闯巷草 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悅乎?愿监 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 以为迂阔而熟烂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俄直集贤院,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熙宁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安石对日:“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 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日:“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之。” 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 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分 下。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 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宋史·玉安石传》有删改) (乙) 论曰: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已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 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中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 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好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 而祸乱极矣。”此天下之公言也。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右何如?”对日:“安石为翰 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鸣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 之不幸也。 (明 张溥《宋史论》节选) (丙) 若乃于三代留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悠悠千年,间生伟人,此国史之光,而国 民所当买丝以绣,铸金以祀也。距公之后,垂千年矣,此千年中,国民之视公何如,吾每读 宋史,未尝不废书而恸也。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诟,易世而未之湔者,在泰西则有克 林威尔,而在吾国则荆公。 (清梁启超《王荆公》节选) [注]①二帝三王:唐尧、虞舜及夏禹、商汤、周文(武),王。②三代:夏商周。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器然丧其乐 生之心 B. 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C. 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器然丧其乐 生之心 D. 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 生之心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熙宁”,宋神宗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每位皇帝可以有一一个或者多个年号,如 唐玄宗年号有天宝、开元等。 B.“三司”,古代官职名。宋代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专掌国家的财赋,都由朝廷 重要的大臣掌管。 C.“领”,兼任,指以本官兼较低职,同样意思的还有“判”“权”等,而“摄”指暂时兼任 比本官高的职务。 D. “荆公”是对王安石的尊称,因他曾被封为荆国公。古代对平辈或长辈也可称“字”表尊 敬,如“王介甫”。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安石思维敏捷,志向远大。他写文章下笔如飞,文章精妙让人叹服;立有改变世事、风 俗的志向,坚持变法。 B. 王安石刚愎自用,固执已见。遇事不管对与错,他都坚持自己的意见。当宰相时,因为旱 灾,被罢免官职。 C. 乙文中韩琦曾明确指出王安石不可担任宰相,神宗没有听取他的建议,明代张溥认为这是 宋氏也是王安石的不幸。 D. 甲文主要通过叙述人物言行来突出王安石的特点,乙文主要引用朱熹之言来褒贬他,而丙 文用克林威尔做类比来评价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直集贤院,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2)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 14. 朱熹和梁启超是如何评价王安石的?你认同谁的观点?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10. D 11. C 12. B 13. (1)不久王安石担任直集贤院,因母亲去世离任,一直到英宗朝结束,朝廷多次征召他, 他都不肯就职。(2)最终导致众多好邪小人相继为虐(继续做暴虐的事情),贻害社会(灾害流传天下),到了崇 宁,宣和年间,祸乱达到了极点。 14. ①朱熹肯定王安石的文章、品行,才干,而否定他在变法中迫不及待地将财物货利,征战 作为国家首要事务以及用人不当造成恶果的做法。②梁启超高度赞美王安石,认为他是盖世 英杰,③我赞同朱熹的观点,客观公正,因为王安石变法多用自己门生,用人不当,导致变法 失败。或:我赞同梁启超的观点,王安石心存经国济世之志,不畏人言。勇于变法,是著名 的改革家。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 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 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而王安石竟迫不及待地将财物货利、征战作为国家首要的事务,任 用凶邪小人,排挤忠良正直之士,狂躁冒进,致使天下的人,忧愁不安,丧失了安居乐业的 平和心态。” “先务”的意思是首要的事务,“引用凶邪”属于动宾短语,所以应在“务”和“引”之间 断开,排除 AC; “使天下之人”,意思是致使天下的人,属于动宾短语,所以应在“使”前断开,排除B。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 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 项,“同样意思的还有‘判’‘权’等”错误,“权”是指暂时代职。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 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 项,“因为旱灾,被罢免官职”错误,原文“久之,以旱引去”,可知旱灾时,王安石是自 己引退。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俄”,不久;“以”,因为;“母忧”,母亲去世; “起”,就职。 (2)“卒”,最终;“嗣”,相继,继续;“流毒”,贻害,灾害。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朱熹和梁启超是如何 评价王安石的?你认同谁的观点?请结合文本分析”,考生首先要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明确朱 熹和梁启超评价王安石的具体观点,再结合王安石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结合原文“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已任’”“安石乃汲汲以 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 群好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可知朱熹赞赏王安石的是文章品 行,但批评他在政治上“财利兵革”的措施及其危害。结合原文“若乃于三代留下求完人, 惟公庶足以当之矣”,可知梁启超赞赏王安石为国家的伟人。考生若赞同朱熹,可从王安石变 法中出现的问题来佐证,如“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即多用门人、用人 不当等。若赞同梁启超,可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目的上来佐证,如“天变不足畏,祖宗不 足法,人言不足恤”,即王安石为志向坚定不移、勇于改革等。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 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 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 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 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甲) 王安石宇介甫,抚州临川人。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完成后,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 王安石议论高深新奇,善于雄辩和旁征博引,自圆其说,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 慷慨激昂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于是向宋仁宗上万言书,认为:“自古以来 的太平盛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祸患,祸患是由于治理天下财政不得其法。居 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而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保护, 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而不考虑万一出现祸患该怎么办吗?希望陛下能够 明察朝政中苟且因循的弊端,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采取措施,革除这些弊端以适应当前的世 事变化。我的这些议论,是那些沉溺在颓靡习俗中的人不会说的,而且那些议论的人还会认 为这是迂腐而不切实际的老生常谈。”后来王安石掌管国家,他所安排的,大体上都是以这 份万言书为依据的。 不久王安石担任直集贤院,因母亲去世离任,一直到英宗朝结束,朝廷多次征召他,他 都不肯就职。 北宋神宗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皇上对他说:“人们都不了解爱卿你 的才能,都以为你只懂得经理学术,不懂得政治事务。”王安石回答说:“经术学问正是用来 处理政务世事的,只是后来很多所谓“大儒”,大部分都是才能庸俗之人,因此.世上俗人才 都以为经学不能辅佐治世罢了。”皇上问:“既然这样那么你最先开始的施政措施是什么?” 王安石答道:“改变劣习风俗,树立法规,是现在最亟需的了。”皇上认为是对的。于是开设 增置三司条例司机构,任命他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一并负责。而后农田水利、青苗、均输、 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等变法相继开始实施,号称新法,派遣提携推举各类官员 四十余人,分派颁布执行新法。 王安石性格倔强刚愎,遇事不管对与错,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执意不肯改变。他甚至说“天 灾不足以畏惧,租宗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议论不足以忧虑”。朝廷内外老成持重的人几乎都被 王安石解除官职了,他大量起用自己门下轻薄而有点小聪明的年轻人。王安石当了很长时间 的宰相,因为旱灾而引退,等到再担任宰相,只过了一年多就被罢免:了,直到神宗朝结束, 也没有被再召回朝廷,前后其八年。 (乙) 史作者评论:朱熹曾评论王安石“以文章、节操品行享誉一世,更突出的是以崇尚道德、 经世济民为已任。承蒙宋神宗恩遇,官至宰相位,世人才有机会得以景仰他的才干作为,本 来,社会或许可以重新见到唐尧、虞舜及夏禹、商汤、周文(武)王时期的那种强盛。而王安 石竟迫不及待地将财物货利、征战作为国家首要的事务,任用凶邪小人,排挤忠良正直之士,狂躁冒进,致使天下的人,忧愁不安,丧失了安居乐业的平和心态。最终导致众多奸邪小人 相继为虐,贻害社会(毒害流传天下),到了崇宁,宣和年间,祸乱达到了极点。”这种观点 是社会共识。当时宋神宗打算任命宰相时,问过韩琦:“王安石怎么样?”韩琦回答说:“安石 当翰林学士则才学有余,而担任宰相身处辅弼的地位则不可。”神宗没有听取这个意见,还 是用王安石为相。悲哀啊!这虽然是宋朝的不幸,也是王安石本人的不幸呀。 (丙) 如果是在夏商周三代之后寻求完美的人,差不多只有王安石能够担当这个盛名。悠悠千 年,偶尔产生一个伟人,这是国家历史上的荣光,国内百姓应该买丝线为他绣像或者给他铸 像来祭祀他。距离王安石死到现在,将近千年了,在这千年之中,国民怎样看待你,我每次 读宋史,都要放下书悲痛万分。凭借世间少有的杰出才能,却蒙受世人的诉骂,时代变迁, 罪名却没有洗雪,在西方有克林威尔,而在我国有王荆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岭南江行① 柳宗元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②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③。 射工④巧伺游人影,飓母⑤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注] ①本诗作于元和十年诗人因谗言被贬赴柳州途中。②黄茆:黄茅草。③蛟涎:蛟龙的口 液,这里指水蛭。④射工:射工虫,传说能含沙射入影以杀人。⑤飓母:南方秋夏间,一种 象征飓风即将来临前的云气。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描写瘴气弥漫的江水蜿蜒南去隐入云烟,想象遍地黄茅的尽头是大海。 B. 诗歌中间两联将所见所感和神话传说相结合,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C. 象迹、蛟涎、射工、飓母含蓄反映了作者被贬的复杂心情,为尾联抒情蓄势。 D. 本诗将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语言冷峻奇诡,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面貌。 16. 本诗意蕴深婉,没有直接抒发迁谪之意而迁谪满纸,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5. D 16. (1)首联写隐人云烟、充满瘴气的江水,极目远眺,想象长满黄茅的大 地尽头应该就是大海了。暗指贬谪之地偏僻荒凉。(2)中间两联用象迹、蛟涎、射工、飓母四种事物,曲折反映出当地的荒凉落后和自己处境的险恶,含蓄表达了诗人贬谪南来充满忧惧 的复杂心情。(3)尾联写虽因谗言被贬忧虑之事很多,但诗人不想虚度光阴,想在被贬谪之后 有所建树。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 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 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 项,“语言冷峻奇诡”错误,尾联的语言浅显直白,通俗易懂,而非冷峻奇诡。 故选 D。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中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围 绕“迁谪”,再结合全篇分析诗人的情感。 首联寓情于景,通过“瘴江、黄茆”来暗示所处环境的荒凉艰难,以此来说明迁谪之地的环 境恶劣;颔联通过“象迹、蛟涎”来暗示自己被贬后政治环境的险恶;颈联通过“射工、飓 母” 以此象征来暗示自己迁谪心情的担忧恐惧;尾联“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一句的意思是:今后我忧虑的事啊,岂止是一桩一件?尽管头发花白,年老力衰也不能坐待 时日,虚度华年。从思想感情上看,体现了作者虽然再遭贬官,但他仍有欲趁暮年有所奋发 之意的豁达。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 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 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 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 错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当理想遭遇现实,不同的人有不 同的表现。屈原在人生抱负不得施展的时候,却能①“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 《屈原列传》),自动远离污浊泥水,摆脱污秽环境;陆游在怀才不遇、时不我待之际,却仍 【旧以诸葛亮来激励自己,②“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以典明志,追慕 先贤;王安石游览褒禅山时,用“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告诫人 们只要尽了全力,即使无法达到目的,也无怨无悔。 【答案】 (1). 自疏深淖污泥之中 (2). 蝉蜕于浊秽 (3). 出师一表真名世 (4). 千 载谁堪伯仲间 (5).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6). 可以无悔矣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 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 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本题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淖”“秽”“至”等字,默写时要 写准确。 【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 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 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 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 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 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曾瞻仰过武侯祠,作《蜀相》诗,对诸葛亮一生的 功绩做出高度的评价, 为其未能收复中原完成统一大业而痛洒千秋之泪。此诗虽为吊古,( ① )。当时战乱尚 未平息,山河破碎,宇内烟腾,于此国事维艰之际,是多么需要有一位武侯这样的贤相来主 持国政!此外,诗中写他羡慕诸葛亮的得遇明主,也含有不满于肃宗的意思,他素怀 的远大志向,却被冷落与排挤,这种不平之气隐隐透于诗中。 游览古迹的同时,杜甫还结交了一些风雅人士。他有一个邻居是黄四娘,她家院子里种 着成畦的花木,春天一到, ,杜甫曾去观赏,写出的诗作《江畔独步寻花》也花团锦 簇、蝶舞莺歌,充满无限生机。( ② ),农人时常送给他一些蔬菜,他也常把种植的草 药赠予他们。在与农民的接触中,他对农民的纯洁心性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出乎意料地在农 家茅舍里找到了寻觅许久的赤诚之心,从不通文墨的农民身上读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条。这使 他感到在 间自己的归宿还是与农民的茅舍相杂为好。代宗即位后,曾召杜甫回京补京 兆功曹参军,他没有赴任,想来与此不无关系。18.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磊磊 悬壶济世 五光十色 芸芸众生 B. 赫赫 匡时济世 万紫千红 茫茫人世 C. 磊磊 匡时济世 五光十色 芸芸众生 D. 赫赫 悬壶济世 万紫千红 茫茫人世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与农民的接触中,他对农民的纯洁心性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出乎意料地在农家茅舍里找 到了寻觅许久的赤诚之心,在不通文墨的农民身上读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条。 B. 在与农民的接触中,他对农民的纯朴心性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出乎意料地在农家茅舍里找 到了寻觅许久的赤诚之心,从不通文墨的农民身上读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条。 C. 在与农民的接触中,他对农民的纯洁心性有了深人的理解,他在农家茅舍里出乎意料地找 到了寻觅许久的赤诚之心,从不通文墨的农民身上读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条。 D. 在与农民的接触中,他对农民的纯朴心性有了深人的理解,他在农家茅舍里出乎意料地找 到了寻觅许久的赤诚之心,在不通文墨的农民身上读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条。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5 字。 【答案】18. B 19. D 20. ①却有伤今之意②杜甫与江村农家关系也很密切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 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磊磊:形容石头很多。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结合后面的词语“功绩”,所以不用 “磊磊”。 第二处,匡时济世:挽救动荡的局势,使其转危为安。悬壶济世:颂誉医者道者救人于病痛。 结合后文修饰的“远大志向”,所以不用“悬壶济世”。 第三处,万紫千红:用来形容花草,也用来比喻景象繁荣兴旺,事物丰富多彩。五光十色: 形容色彩鲜艳,式样繁多。结合后文中的“花团锦簇”,所以不能用“五光十色”。 第四处,芸芸众生:芸芸众生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后多指众多的平常人。茫茫人世:指人 生时间短暂,来去匆匆。结合后文“自己的归宿”,所以不用“芸芸众生”。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 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 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 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A 项,语序不当,“出乎意料地”应放在“找到了”之前,“纯洁”改为“纯朴”。 B 项,“出乎意料地”放在“找到了”之前,“从”改为“在”,使前后介词一致。 C 项,“纯洁”改为“纯朴”。“从”改为“在”,使前后介词一致。 故选 D。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补写句子涉及语法、修辞、逻辑等诸多方面,考查学生对信息的 筛选、整合和根据已有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做这类试题,要能联系所提供的语言材料 的上下文和语体特点等内部语境,以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对象、场合、目的等外部语境(即 语言交际的情景)作为切入点,运用发散思维进行合理的续写。 第一个空,根据前句中的关联词“虽”,可知此空关联词为“但是”或“却”,而且同前句是 转折关系,由于前句说“吊古”,所以此空应填:但是/却有伤今之意。 第二个空,由后句“农人时常送给他一些蔬菜,他也常把种植的草药赠予他们”,可知此空是 对后文的总结,所以此空应填:杜甫与农民的关系很好/很密切。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 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 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 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 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 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1.某地方电视台拟向观众推介本地传统美食,请你根据下面材料,为节目组写一段关于山东 德州大柳面 推介语,不超过 60 个字。 大柳面是山东德州远近闻名的传统特色名吃,属于鲁菜系。大柳面的制作工艺独特。以 精粉为主料,据季节不同加不等量的碱和盐,和面时用水要冬暖夏凉,把面反复揉压。然后 再擀成薄片,切条时轻按快切,切好后的面条长约 2 尺,撒开如网,搭杆如丝,手缠成缕, 的疏而不乱。水开后,手拿面条如提纲撒网,面入锅内形成扇面,稍加凉水,再开后一翻一滚 即可捞出装碗,只见碗中之面细如银丝,色如嫩柳,晶莹透亮,状如弓弦。端起一闻,一股 令人愉悦的浓郁麦香洋溢面前。尝上一口,只觉绵软柔韧,润滑异常,口感清新爽利。 吃大柳面一般是配卤子的,卤子的制作十分考究,可分为炸酱、肉卤、麻酱、海鲜、鸡 蛋五种。营养丰富,易于消化,温食凉用,皆为美食。它不仅物美,而且价廉,声名远扬。 【答案】大柳面,制作工艺独特,面条绵软柔韧,润滑异常,口感清新爽利,卤子制作考究, 营养丰富,物美价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考生应注意把握语句的层次,根据关键词语来筛选信息。 同时要注意题目字数限制。 本题题干要求是对材料的概括和压缩,写推介语。对此,要把握所给两段材料的主要内容, 也就是分清楚这两段材料的内容层次。第一段材料中有七个句号,表达三层意思,第一句是 说大柳面是传统特色小吃,第二句话是说其制作工艺独特,第四到七句话是说其制作过程, 面条绵软柔韧,润滑异常,口感清新爽利。第二段材料主要是说大柳面的营养价值,物美价 廉。最后根据字数要求拟写答案即可。 【点睛】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 1.摘取法,就是指提取句子主干 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 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 2.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 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 3.复取法,也叫合取法,它是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 22.腊梅和残荷是古典诗歌中的常见意象,代表着一种品格,一种生命的态度。请从下面两幅 图中任选一幅,结合图片谈谈你对人生的认识和感悟。 要求:主题明确,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手法,100 字左右。 的【答案】“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淡雅的梅和 洁白的雪在诗词中结下不解之缘。腊梅迎霜傲雪,超凡脱俗,高洁清绝,坚忍不拔。人生也 当如腊梅,需要隐忍、坚强,保持高风亮节,有种浩然正气。 冬日残荷,没有“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灿烂,却有“韶华虽逝亦芬芳,渐敛红妆雅韵藏”的 韵致。残荷是生命的记录,如诗如画,优雅精致,不惧狂风暴雪,天寒地冻,坚守着生命的 风骨与坚韧。逆境中的人生,何不学习残荷?在人生的风雪中保持一种生命的优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微 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描述图片。解答时,首先认真 阅读题干要求,弄清主题,看清要求,尤其是字数限制等细节;然后仔细观察图片,分析图 片内容;表述时找准顺序,注意表达简洁和连贯。 题目要求学生从两幅图画中任选一幅谈对人生的认识和感悟。首先观察、分析两幅图,根据 题干提示,解读图上的内容,即代表怎样的品格和生命的态度。例如第一幅图是“腊梅”,图 中的腊梅精神抖擞,生命力顽强,在冰天雪地里凌然开放。它的品格是高洁,是顽强,是坚 忍不拔,它的生命态度是毅然地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挫折,坚守自己的品格,顽强坚韧地面对 人生的风雪。第二幅图是“残荷”,图中的残荷虽然花谢,但是仍然有着夏日的风姿,温柔又 坚定地展现着自身的优雅。它的品格是坚韧顽强,坚守自己的优雅。它的生命态度是不管面 临怎样的艰难,都要坚守自己的优雅,永远保持自己的昂扬姿态,坚韧顽强地面对风雨。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 年,“硬核”一词流行。电影《流浪地球》的热映引发了一场对“硬核科幻”的讨 论;在中美贸易战中,华为集团绝地反击,成功突围,被称为“硬核华为”;在大连地铁上,76 岁刘增盛老人腰部挂着一个“勿需让座”的 LED 显示牌,被称为“硬核大爷"”。 “硬核”一词因出现频率高,弘扬社会正能量,被《咬文嚼字》编辑部评为 2019 年十大 流行语之一。“硬核”,译自英语“hardcore”,原指一种力量感强、节奏激烈的说唱音乐风 格,后来引申指“面向核心受众,有一定难度和欣赏门槛的事物”,近年来,人们常用“硬核” 形容“很厉害”“很彪悍”“很刚硬”等。 2020 年,新冠疫情爆发,中华民族面临巨大考验。在抗疫过程中,“硬核”一词有了更丰富 的内涵。作为时代有为青年,对于“硬核”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答案】【例文】 抗疫前行,“硬核”担当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迈不过的坎。当新冠病毒疫情来临时,白 衣天使们不畏艰险,逆风而行;解放军指战员闻令而动,敢打硬仗;公安交警不辞辛苦,奋 战前线;社区物业人员守土有责,毫无怨言;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守护群众安全;爱心人士 捐款捐物,世界各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学校师生网络教学,生产服务一线员工坚守岗位, 守望相助……各行各业携手同行,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当代国人的“硬核”担当。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有“硬核”担当,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彰显时代 荣光。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挑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与担当”,“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个 人头上都是一座山”。面对疫情,无数青年奔赴抗疫一线,在物资紧缺告急之际,海外留学生 们将在国外采购的物资“人肉”带回。无数正值韶华的白衣天使剪去长发,穿上笨重的防护 服,坚守岗位。疫情凶猛,挡不住古道热肠;形势严峻,且看青年之力量。沧海横流,共克 时艰,绘就青春本色;疫情肆虐,矢志向前,彰显时代荣光。 我们青年生逢其时,以梦为马,躬耕脚下,不负韶华。 进入 2020 年,我国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也将迎来更新的变化、更多的成就。国家太空站 即将组建,火星探测任务将首次实施……正如余光中所言,“我的国家依旧是五岳向上,一 切江河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正如李大钊所言,“以 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民族,青春之国家。”面对未来,需要我们新时代有为青年“硬核” 担当,留下属于我们浓墨重彩的一笔。 正如习主席所言,我们应“只争朝夕加油干,不负韶华再出发”。 2020 年有如期而至,有猝不及防,有战场,也有考场。而这都促使青年迅速成长:这一 年,我们眼睛雪亮、内心澄明,在疫情的波澜中思考本质;这一年,我们更应志于道,乐于 学,全力以赴去赶考;这一年我们应坚定生当似鹏起,终当如鲸落的信念,这一年,我们身 负青囊,剑指远方,展现我们的“硬核”担当。 2020 年,我们的脚步迈得更笃定,生逢新时代又遇上了 2020 年的挑战与使命,我们懂得 了责任与担当,坚韧与笃定,成材与成长。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 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围绕“硬核”这一关键词语把时代 有为青年和疫情下的国家联系起来,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当下,并思考个人对国家的责任 意识。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 意作文。 【审题】(一)概念解释 “硬核”。译自英语“hardcore”,原指一种力量感强、节奏激烈的说唱音乐风格,后来引中指 “面向核心受众,有一定难度和欣赏门槛的事物”。近年来。人们常用“硬核”形容“很厉 害”“很彪悍”“很刚硬”等。 “硬核人生”指有过硬的内在品质,有独立思想、理性思维,不会盲目追随他人现点的人生 观。 “硬核”一词作为 2019 年十大流行语之一,围绕“硬核”写作,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热点。弘扬社会正能量。 (二)审题分析 1.审材料 “硬核科幻”:是指“有一定难度和欣赏门槛 事物”。创作团队有丰富的想象力,敢于创新, 有爱国的自豪感、自信心,能不畏困难把想象落实到行动。 “硬核华为”:华为身上的狼性文化——敏锐的嗅觉, 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 体奋斗精神。华为直面挑战,脚踏实地、自主创新。科技自立,有忧患意识,艰苦奋斗,勇 毅坚定,用长远眼光看未来, “硬核大爷”:刘增盛大爷拒绝年轻人给他让座,是一种自立自信的体现。老人以不给他人 添麻烦为荣,这反映出了老年人群体对其他年龄阶层群体的理解,令人尊敬感佩。“勿需让 座”体现的是善意和理解,是一种美德和道德自觉。当这种道德自觉成为个人习惯,并成为 一种社会风气时,所带来的正是人心与人心的拉近。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做好自己,多为 他人着想,多传递正能量,都是值得点赞的。 2.审提示语 写作中需涉及疫情中的“硬核”表现,并结合自身谈对“硬核”的认识和思考。 参考立意: 1、抗疫前行,“硬核”担当。 2、青年无惧挑战,奋斗与国同行。 3、青年应该承担应有的责任、使命,青春应有所担当。 的素材: 1.这是一场人类与病毒之间的战争,也注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没有嘹亮的军号,你们 已然集结起来,冲锋在前、无私奉献,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战。“疫情是魔鬼, 我们不能让魔鬼藏匿”。你们“硬核”担当,向“疫”而行。感人的一幕幕,在抗“疫”战场 上接连上演。 2.“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 民族就有希望。”十九大报告专列一段阐述青年与国家民族的关系,充分体现了以领导人同 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年一代寄予的殷切希望。 3.青春短暂,梦想不灭。“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 强”,正值青年一代的中国人,踩着改革开放的脚印一路走来,要把握好当下,奋进新时代, 努力担当时代赋予的责任,继承先辈的精神和勇气,拥有他们的情怀,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 的带领下,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青年一代。 行文结构:文章首先指出在疫情之下各行各业的“硬核”担当,其次指出作为新时代的有为 青年更应有担当的精神和责任感,然后通过国家的当下和未来的发展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责任 担当,最后表达了我们懂得责任与担当,坚韧与笃定以及成材与成长。 【点睛】构建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结构:第一步,巧引材料,表明态度。首先就是根据自 己的写作角度,恰当地引述材料,表明自己的态度。同样一则材料,不同的写作角度会有不 同的引述方式。第二步,分析原因,摆出事实,阐明道理。引述材料之后,紧接着就需要结 合材料分析论证。论证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层次,一般说来,可以先分析原因,再引用事实证 明,然后结合事实阐明道理,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第三步,回应开头,总结全文。材料贯 穿全文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文章的结尾不是简单地总结全文,而是回应开头, 再次表明自己的态度,又深化文章的主旨。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