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山东省济南市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ID:441834

大小:54.31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保密★启用前 2020 年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 0.5 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应该把焦点放在人类会话的形式上。我形象地使用“会话”这个词,并不仅仅指语 言,同时也指一切使某个文化中的人民得以交流信息的技巧和技术。在这样的意义上,整个 文化就是一次会话,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以不同象征方式展开的多次会话的组合。信息内容 在缺乏媒介的世界里是不能存在的。我并不是说,火灾战争这些从来没有在这个世界的任何 地方发生过,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用来宣传它们的技术,人们就无法了解,无法将这一切 纳入自己的日常生活,这些信息就不能作为文化的内容而存在。马歇尔·麦克卢汉有一句著 名的警句“媒介即信息”。他认为,深入一种文化最有效的途径是了解这种文化用于会话的工 具。语言无愧为一种原始而不可或缺的媒介,它使我们成为人,保持人的特点,事实上还定 义了人的含义。但这并不是说,除了语言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媒介,人们还能够同样方便地以 另一种方式讲述同样的事情。虽然文化多是语言的产物,但是每一种媒介都会对它进行再创 造——从绘画到象形符号,从字母到电视。和语言一样,每一种媒介都为思考、表达思想和 抒发情感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话语符号。这就是麦克卢汉所说的“媒 介即信息”。 摘编自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材料二: 最深的恐惧是对未知的恐惧,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这一全然陌生的敌人,阅读新闻,成为一个公民在如此灾难面前,保持知情、消解恐慌、积极防护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这场灾难 影响多维复杂,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在撬动事实时,媒体选择让谁发声,成为了一个值得研 究的问题。RUC 新闻坊对 2286 篇相关报道做了全面的观察、分析,有以下发现: 一、疫情前期媒体发声受限,导致预警滞后。学界普遍认为,健康传播的透明公开能帮 助公众正确认知公共卫生事件,遏制谣言或错误信息的流传,避免社会恐慌,建立切实可行 的防范机制。官方公开信息的不及时、不完善,极易造成媒体对疫情严重性的误判和报道的 迟滞,不能起到有效预警。 二、“人”在信源中的地位上升。随着疫情扩散,媒体消息来源更加多元,出现下沉的 趋势,“人”的地位受到重视。新京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发布征文,给有切身体会的“风 暴中心”的人提供了发声的平台。他们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更主动地参与到内容生产之中, 大大丰富了报道的体裁和主题,提供了多元的视角,为历史留下更为鲜活的底稿。 三、越靠近现场,情感倾向越强烈。在 19 项编码的消息来源中,记者观察、一线医务人 员、患者及其家属、普通市民、网民、其他公众人物、医疗机构作为信源的稿件与其他信源 的稿件相比,因为融入了更多的切身经历,具有更鲜明的情感倾向。 四、报道倾向总体呈中性,党媒更偏正面。三类媒体中,党媒的报道更偏正面,从疫情 中寻找正能量,对疫情中的做法、成绩进行肯定,是整块抗疫情绪版图中情感色彩最鲜亮的 模块。相比之下,市场化媒体和自媒体正面报道比负面报道少。市场类媒体中立报道比例最 高,接近 90%。自媒体负面倾向的报道接近正面的 2 倍。说明这两类媒体更多地着力于对疫 情中存在的问题的揭示、质疑和反思。 …… [数据说明]: 一、为了对比不同性质媒体的报道差异,选取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 新闻周刊(隶属中新社)、健康报(国家卫健委旗下报纸)5 家媒体作为党媒样本,财新、界 面新闻、澎湃新闻、三联生活周刊、人物、第一财经 6 家媒体作为市场化媒体样本,丁香园、 八点健闻作为垂直领域权威自媒体样本。(编者注:有专家认为,从广义上看,我国境内所有 公开发行的媒体都可以算是党媒,本研究中采用的是狭义的“党媒”概念,即本研究中的“党 媒”相对“市场化媒体”偏机关报刊性质,后者对前者偏市场化运营。) 二、为了对比湖北当地媒体和其他媒体地区报道的区别,选择了湖北、广东、北京三地 做比较,并将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 6 家地 方级媒体作为分析对象。北京和广东都曾属 SARS 疫区,且是目前为止防控疫情扩散压力较大的地区。 三、在具体样本选取上,本研究以电子版报纸及官方微信公众号作为主要样本收集来源, 过滤掉直接转载、无信源标注的简单网络信息整合等非原创报道。 (摘编自人大新闻系 RUC 新闻坊《2286 篇肺炎报道观察:谁在新闻里发声?》 材料三: 我们需要培养这样的一批媒介使用者,他们能够时刻警醒:所有经过媒介传播的内容都 是高度选择和组织的结果;能够冷静选择,拒绝诱惑;能够超然于信息文本之外,多方求证, 不盲从盲信。个人媒体崛起,数字化技术、交互技术对大众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媒体时代会看、会读乃至会批判这些媒介素养已经不能适应新的传播技术,因为传播者 与受传者之间的界限已经含混不清,以往的“受众”成为匿名的“无冕之王”,他们不仅仅要 求具备信息接受技能,还要懂得如何利用这种技能传播自己的声音和思想;对新传播技术的 掌握,并不意味着技术就能发生正向的效应,新媒介素养应将理性交往作为一种基本素养普 及至每一个公民,使这些可能的新媒介使用者具备一种平和的心态、冷静的态度、批判的视 角和容纳异见的胸怀回归理性的讨论。 (摘编自茵必峰、陈夏蕊等的相关文章) 1. 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 古时军事防御,通常建有烽火台。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 息。 B. 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大破曹操军队,奠定了三国鼎立 的基础。 C. “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文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较成熟的文字,它的发现改写了中国的 历史。 D. 民国期间,电报盛行,张兆和与沈从文的婚事得到张父同意后,张兆和二姐给沈从文发电 报“允”。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尼尔·波兹曼认为语言媒介原始而不可或缺,但也有丰富多样的媒介创造出和语言不同的 独特话语符号。 B. RUC 新闻工作坊分析了不同性质的媒体表现差异、灾难报道出现的新变化等,目的是寻找“谁 在新闻里发声”。 C. 新京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发布征文,向“风暴中心”的人征稿,这是“人在信源中的地位上升的最主要原因。 D. 市场类媒体中立报道占比高,自媒体负面倾向报道多,说明在质疑反思等方面,自媒体比 市场类媒体做得更好。 3.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官方公开信息不及时,不完善,造成疫情前期媒体发声受限,预警滞后,可见“造成恐慌 的不是真相,而是真相的缺席”。 B. “一线”信源的稿件能关注个体的切身经历和情感,可见,新闻工作者正努力通过"脚力” 的勤快深入,以普通人为报道的主角。 C. 新媒介素养要求使用者能正确认知媒介,利用媒介解决问题,同时能冷静选择。如:网民为 弄明白“双盲测试”,点开医学论文。 D. 新媒介素养要求使用者学会利用新媒介理性发声。如:小学生因为“钉钉在线课堂”功能太 强大,太好用,给予一星差评! 4. RUC 新闻坊是怎样增强这篇“新闻观察”结论的说服力的?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 5. “传统媒体时代会看、会读乃至会批判这些媒介素养已经不能适应新的传播技术”,你同意 这种说法吗?请根据上面相关材料阐明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1. B 2. A 3. D 4. ①选择的媒体样本覆盖面全、代表性强。②选用的新闻报道样本均为原创。③界定重要概 念。④注重数据分析。⑤表述客观。⑥精确归纳,分类梳理。 5. 答案一:同意。①传统媒介素养过于偏重“认识”与“评判”,不能适应 “传播者”的身 份需求。②新的传播技术,需要有“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素养,这是传统媒介素养缺失 的。③面对新的传播技术,作为使用者需要更理性的思维、平和的心态、冷静的态度、客观 的批判视角和容纳异见的胸怀,这些在传统媒介素养中是缺失的。 答案二:不认同。①传统的媒介素养尚未完全普及,仍有存在的价值。②新的传播技术降低 传播者门槛,媒介传播的信息泥沙俱下,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更需要“会看、会读乃至会批 判” 这些传统媒介素养。③传统的媒介素养是形成新媒体素养的基础,使得新媒介使用者在 利用媒介发声的过程中能更好地保持理性的思维、平和的心态、冷静的态度、客观的批判视 角和容纳异见的胸怀。 【解析】 【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 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材料一中说“但这并不是说,除了语言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媒介,人们还能够同样方便地以另 一种方式讲述同样的事情”,材料一的观点是“除了语言之外,其他文化也可以传递信息”。 A 项,“烽火”在战争中传递了信息,可以作为论据; B 项,这只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没有提到哪种事物作为文化传递了信息,不能作为论据; C 项,“甲骨文”传递了信息,可以作为论据; D 项,“电报”也传递了信息,可以作为论据。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 问的是“对材料的棚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 行比对。 B 项,“目的是寻找‘谁在新闻里发声’”错,原文是“这场灾难影响多维复杂,涉及多个专 业领域,在撬动事实时,媒体选择让谁发声,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应当是为了研究 “媒体选择让谁发声”。 C 项,“这是‘人在信源中 地位上升的最主要原因’错,原文是“新京报、中国青年报等多 家媒体发布征文,给有切身体会的“风暴中心”的人提供了发声的平台。他们作为历史的见 证者,更主动地参与到内容生产之中,大大丰富了报道的体裁和主题,提供了多元的视角, 为历史留下更为鲜活的底稿”,可见他们之所以向“风暴中心”的人征稿,主要原因是让他们 主动参与进来,丰富报道主题,提供多元视角等,这是“人在信源中的地位上升”的“体 现”,而不是“原因”。 D 项,“说明在质疑反思等方面,自媒体比市场类媒体做得更好”错,原文是“相比之下,市 场化媒体和自媒体正面报道比负面报道少。市场类媒体中立报道比例最高,接近 90%。自媒 体负面倾向的报道接近正面的 2 倍。说明这两类媒体更多地着力于对疫情中存在的问题的揭 示、质疑和反思”,可见没有“自媒体比市场媒体做得更好”的比较。 故选 A。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 的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 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D 项,小学生因为“钉钉在线课堂”功能太强大,太好用,给予一星差评,恰恰体现的是新媒 体使用者不够理性,素养有待提升。 故选 D。 【4 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 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本题答题区间在材料二以及“数据说明”部分。根据“为了对比不同性质媒体的报道差异, 选取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周刊(隶属中新社)、健康报(国家卫健委 旗下报纸)5 家媒体作为党媒样本,财新、界面新闻、澎湃新闻、三联生活周刊、人物、第一 财经 6 家媒体作为市场化媒体样本,丁香园、八点健闻作为垂直领域权威自媒体样本”,可概 括出“选择的媒体样本覆盖面全、代表性强”;根据“在具体样本选取上,本研究以电子版报 纸及官方微信公众号作为主要样本收集来源,过滤掉直接转载、无信源标注的简单网络信息 整合等非原创报道”可概括出“选用的新闻报道样本均为原创”;根据“有专家认为,从广义 上看,我国境内所有公开发行的媒体都可以算是党媒,本研究中采用的是狭义的‘党媒’概 念,即本研究中的‘党媒’相对‘市场化媒体’偏机关报刊性质,后者对前者偏市场化运 营”,可概括出“界定重要概念”;根据“市场类媒体中立报道比例最高,接近 90%。自媒体 负面倾向的报道接近正面的 2 倍”可概括出“注重数据分析”;根据“三类媒体中,党媒的报 道更偏正面,从疫情中寻找正能量,对疫情中的做法、成绩进行肯定,是整块抗疫情绪版图 中情感色彩最鲜亮的模块。相比之下,市场化媒体和自媒体正面报道比负面报道少”等语言 可概括出“表述客观”;根据“数据说明”部分的“一”“二”“三”可以概括出“精确归纳, 分类梳理”。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 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 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 脱离文本,自己发挥。本题问,“传统媒体时代会看、会读乃至会批判这些媒介素养已经不 能适应新的传播技术”,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如果认同这一说法,可从材料三中找根据。如“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界限已经含混不清, 【 的以往的‘受众’成为匿名的‘无冕之王’”,传统媒介素养过于偏重“认识”与“评判”,不 能适应 “传播者”的身份需求;再比如“他们不仅仅要求具备信息接受技能,还要懂得如何 利用这种技能传播自己的声音和思想”,新的传播技术,需要有“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素 养,这是传统媒介素养缺失的;还有“对新传播技术的掌握,并不意味着技术就能发生正向 的效应,新媒介素养应将理性交往作为一种基本素养普及至每一个公民,使这些可能的新媒 介使用者具备一种平和的心态、冷静的态度、批判的视角和容纳异见的胸怀回归理性的讨 论”,面对新的传播技术,作为使用者需要更理性的思维、平和的心态、冷静的态度、客观的 批判视角和容纳异见的胸怀,这些在传统媒介素养中是缺失的。 如果不认同这一说法,就要说明传统的媒介素养的价值还存在,可从当前信息多而乱,仍然 需要“会看、会读乃至会批判” 这些传统媒介素养;传统的媒介素养是形成新媒体素养的基 础等方面分析即可。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 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 内容要点的遗漏。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 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边界望乡 洛夫 说着说着 我们就到了落马洲 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 手掌开始生汗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乱如风中的散发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把我撞成了 严重的内伤病了病了 病得象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 只剩下唯一的一朵 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 咯血。而这时 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 飞越深圳 又猛然折了回来 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 那冒烟的啼声 一句句 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 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 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头问我 冷,还是 不冷? 惊蛰之后是春分 清明时节该不远了 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 当雨水把莽莽大地 译成青色的语言 喏!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 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 后记: 1979 年 3 月中旬应邀访港,十六日上午余光中兄亲自开车陪我参观落马洲之边界,当时 轻雾氤氲,望远镜中的故国山河隐约可见,而耳边正响起数十年未闻的鹧鸪啼叫,声声扣人 心弦,所谓“近乡情怯”,大概就是我当时的心境吧。注:洛夫,台湾诗人。 6.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手掌开始生汗”传达的是一种紧张的情绪,表达的是渴望看见却又害怕看见的心态 B. 白鹭“飞越深圳/又猛然折了回来”写出了诗人渴望飞到故国而不得的无可奈何的哀痛。 C. “惊蛰之后是春分”借传统节令,在时空和心理距离上营造出“伸手可及”的家乡氛围。 D. “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一步步逼近故国的泥土,表明游子的故乡便是广袤的祖国大地。 7.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说着说着”四个字,平平而起淡淡引入,却与后面强烈的情感形成一种情感上的跌宕起 伏,体现了抒情节奏的控制。 B.“鹧鸪以火发音/那冒烟的啼声”运用通感,化视觉于听觉和触觉,使得原本抽象的思乡之 情多维度、立体式地传达出来。 C. 同行者“竖起外衣的领子”与诗人“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 望乡的情之深,思乡的意之切。 D. “一掌冷雾”与开头的“雾正升起”相呼应,一首诗,以“雾”起,以“雾”终,既烘托 了全诗的氛围,又形成情绪的回环。 8.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中的“距离”如何理解? 9. 洛夫说“慎选语言,并进而将其锤炼成精粹而鲜活 意象”诗人是如何使其意象精粹而鲜 活的?请结合诗中两处画线的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6. C 7. B 8. (1)是望远镜调整的空间距离;(2)是一位漂泊异乡的游子所经历的数十年时空阻隔的 时间距离;(3)距离让诗人“心跳”,表达了他“近乡情更怯”的心理。 9. “乡愁”本来是无形的思想感情,诗人却把它和望远镜联系起来,并说它在望远镜中“扩大 数十倍”,这样,化抽象为具体,抽象的“乡愁”在动态化的呈现中就有了实的体积和重量。 蹲、咯血本是人的动作,然而诗人却付之于杜鹃花,用拟人手法突出了诗人摧肝裂肺的乡愁。 (或者:“一朵”是植物,“咯血”又是鸟了。杜鹃鸣时啼血,血滴花红,同名的动植物交叠 成一个双关意象。诗人运用具有民族文化沉积的意象 ,扩大和加深诗的纵深内涵,激发读者的 历史联想。)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 的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 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 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 项,“时空”错,没有空间,此句从时间和心理距离上营造出“伸手可及”的家乡氛围。 故选 C。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 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 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B 项,“化视觉于听觉和触觉”错,应当是“化听觉于视觉与触觉”。因为鹧鸪的声音是“听 觉”,而“火”“冒烟”是触觉和视觉。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艺术的魅力。具体考查理解词语的丰富含义和作用。本题主要考查理 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 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 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 不离篇”的原则。 “距离”的表层含义是望远镜调整的空间距离,因为本诗的创作背景是 1979 年 3 月,洛夫访 问香港时创作《边界望乡》。当时洛夫在余光中的陪同下,去边界落马洲用望远镜看大陆,洛 夫离乡三十年,近在咫尺却过不去,有家不能归,近乡情切。于是写下了此诗,表达其游子 怀乡咫尺天涯的伤痛、落寞和无奈。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中的“距离”,也是诗人与故乡分离的时空距离,诗人在外 漂泊几十载,如今才能够在落马洲之边界用望远镜拉近与故乡的“距离”,表达了诗人作为游 子的怀乡咫尺天涯的伤痛、落寞和无奈。 当诗人举起望远镜来眺望的时候,魂牵梦绕的故乡近在眼前,以“心跳”的距离写自己“近 乡情更怯”的心理,“远山”把我“撞成”“内伤”,显示自己那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沉重悲 苦之情。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象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诗中用到的意象,看看这些意象 【对传达情感所起的作用;再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意象的,运用了什么手法和词语,传达了怎 样的情感。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无形的“乡愁”以有形的望远镜来“扩 大”,化抽象为具体,抽象的“乡愁”在动态化的呈现中就有了实的体积和重量,写出了乡愁 之广之深;而“乱如风中的散发”则写出了乡愁的乱与不绝如缕,极大地冲激了人的视觉形 象。 诗中还运用了“杜鹃”与“鹧鸪”这一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原型”意象。“病了病了/病得 像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只剩下唯一的一朵/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咯血”,蹲、 咯血本是人的动作,然而诗人却付之于杜鹃花,用拟人手法突出了诗人摧肝裂肺的乡愁。人、 物合一,写景即是写人,写心灵的现实化、现实化的心灵,意象奇妙。 【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 像 (又叫虚实结合); (3)对比; (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 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 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 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 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 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到。”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 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朱家乃乘轺车之洛 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 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 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 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 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 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 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 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 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 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 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 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 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B.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 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C.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 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D.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 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族,一种说法是父族、母族、妻族的合称。夷灭三族是古代最残酷的刑罚。 B. 髡钳,古时的刑罚,髡是去发,钳是用铁束头。这里指扮作一个犯罪的囚徒。 C. 郎中,本文中是指帝王的侍从,俸禄只有三百石,级别虽然不高,但相当荣宠。 D. 上客,这里指非常重要的客人或者地位很高的人;门客中地位最高的也称作上客。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季布颇具才能,深得滕公好评。季布曾经率领军队多次使得刘邦处于窘境。后来刘邦召见 他,授予他官职,可以看出刘邦对季布的器重。 B. 季布身处危难,得到众人保护。朱家给他穿上粗布的衣服,用一辆运输用的大牛车把他送 给周氏。周氏把他买下来,安置在田地里耕作。 C. 季布四处躲避,惨况堪比伍员。不同的是,伍子胥对迫害他的楚国报仇雪恨;季布则成为 刘邦的手下,曹丘让人写了推荐信才能见到他。 D.季布名闻天下,曹丘出力不少。经过曹丘的不断宜扬,楚人中流传这样一句著名的谚语:得 到季布应诺的一句话,比得到黄金还要可贵。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 (2)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 14. 刘邦为什么会赦免原本是仇人的季布?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10. C 11. A 12. B 13. (1)许多有名望的人物都称赞季布能变刚强为柔顺,朱家也因此而在当时出了名。 (2)由于我到处宣扬,您的名字天下人都知道,难道我对您的作用还不重要吗?您为什么这样 坚决地拒绝我呢! 14. (1)刘邦听取了滕公的进言。(2)季布为项羽卖力,是尽了他的职分,是忠心的表现。 (3)刘邦赦免季布,向天下显示胸怀宽广。(4)逼迫季布,会为敌国所用。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 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 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 上 的 对 称 , 省 略 、 对 偶 、 反 复 等 修 辞 ; 尤 其 要 关 注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句子大意是:楚地有个叫曹丘的先生是一个擅长辞令、能言善辩的人,多次借重权势获得钱 财。他曾经侍奉过赵同等贵人,与窦长君也有交情。季布听到了这件事便寄了一封信劝窦长 君说:“我听说曹丘先生不是个德高望重的人,您不要和他来往。” 其中“楚人曹丘生”“辩士”是判断句,“辩士”是对“曹丘生”的评价,中间应当断开, 排除 AB 项;“季布”是“闻之”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D 项。 故选 C。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 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 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 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 项,“夷灭三族是古代最残酷的刑罚”错,“灭九族”才是最残酷的刑罚。九族说法一,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说法二,另一种认为是从本人算起向上五代,向下五代,共 是九代为九族。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 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 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 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B 项,“朱家”和“周家”应该对调。原文是“季布匿濮阳周氏……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 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多,称赞;摧刚为柔,变刚强为柔顺;以,因为;名闻当世,省 略句,名闻(于)当世,在当时出了名。(2)仆,我;游扬,到处宣扬;足下,您;游扬足 下之名于天下,状语后置句;顾,难道;距,通“拒”;之,这么;深,坚决。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并评价作品的内容。解答此类题目,要读懂题干,分析概括作品内容,要确定 区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本的意思,再进行概括、评价。 这件事涉及到的内容是: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 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 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 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 上乃赦季布。 可见,刘邦是听取了滕公的进言才赦免了季布。按照朱家的说法,季布为项羽卖力,是尽了 他的职分,是忠心的表现;刘邦赦免季布,向天下显示胸怀宽广;逼迫季布,会为敌国所用。 刘邦听取了滕公的意见,这才赦免了季布。【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 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 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季布是楚地人,为人好逞意气,爱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气。项羽派他率领军队,曾屡 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胆敢窝 藏季布的论罪要灭三族。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周家说:“汉王朝悬赏捉拿你非 常紧急,追踪搜查就要到我家来了,将军您能够听从我的话,我才敢给你献个计策;如果不 能,我情愿先自杀。”季布答应了他。周家便把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他的脖子,穿 上粗布衣服,把他放在运货的大车里,将他和周家的几十个奴仆一同卖给鲁地的朱家。朱家 心里知道是季布,便买了下来安置在田地里耕作。朱家便乘坐轻便马车到洛阳去了,拜见了 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喝了几天酒。朱家乘机对滕公说:“季布犯了什么大罪,皇上追捕 他这么急迫?”滕公说:“季布多次替项羽窘迫皇上,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抓到他才干 休。”朱家说:“您看季布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滕公说:“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朱家 说:“做臣下的各受自己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项羽差遣,这完全是职分内的事。项羽的臣下 难道可以全都杀死吗?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 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再说凭着季布的贤能,汉王朝追捕又如此急迫,这样,他 不是向北逃到匈奴去,就是要向南逃到越地去了。这种忌恨勇士而去资助敌国的举动,就是 伍子胥所以要鞭打楚平王尸体的原因了。您为什么不寻找机会向皇上说明呢?”汝阴侯滕公 知道朱家是位大侠客,猜想季布一定隐藏在他那里,便答应说:“好。”滕公等待机会,果 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在这个时候,许多有名望的人物都 称赞季布能变刚强为柔顺,朱家也因此而在当时出了名。后来季布被皇上召见,表示服罪, 皇上任命他做了郎中。楚地有个叫曹丘的先生,擅长辞令,能言善辩,多次借重权势获得钱 财。他曾经侍奉过赵同等贵人,与窦长君也有交情。季布听到了这件事便寄了一封信劝窦长 君说:“我听说曹丘先生不是个德高望重的人,您不要和他来往。”等到曹丘先生回乡,想 要窦长君写封信介绍他去见季布,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曹丘坚决要 求窦长君写介绍信,终于得到,便起程去了。曹丘先派人把窦长君的介绍信送给季布,季布 接了信果然大怒,等待着曹丘的到来。曹丘到了,就对季布作了个揖,说道:“楚人有句谚语说:‘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你季布的一句诺言。’您怎么能在梁、楚一带获得这样 的声誉呢?再说我是楚地人,您也是楚地人。由于我到处宣扬,您的名字天下人都知道,难 道我对您的作用还不重要吗?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季布于是非常高兴,请曹丘 进来,留他住了几个月,把他作为最尊贵的客人,送他丰厚的礼物。季布的名声之所以远近 闻名,这都是曹丘替他宣扬的结果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姜楚公画角鹰歌 杜甫 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 观者贪愁掣臂飞,画师不是无心学。 此鹰写真在左绵①,却嗟真骨遂虚传。 梁间燕雀休惊怕,亦未抟空上九天。 注:左绵,地名,代指绵州。杜甫此诗写于此。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杜甫的这首诗不是律诗,而是一首古体诗,不求对仗,押韵灵活,形式更加自由。 B. “贪愁”写出了观画人既喜欢角鹰的高飞长空,却又担心它飞去的矛盾心态。 C. 画中鹰很传神,真鹰反而让人觉得徒有其名,作者借此抨击现实中人的不辨真伪。 D. “抟空”即盘旋于高空,“抟空九天”让读者想起庄子的“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16. 侧面表现姜楚公所画之鹰生动逼真是本诗一大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15. C 16. (1)通过看画的人担心鹰飞走的角度来表现;(2)通过其他画师想学 但是学不到这种技巧的角度来表现;(3)通过和真鹰作比较,感觉真鹰反而不如画上的鹰的 角度来表现;(4)通过燕雀见了画上的鹰会害怕的角度来表现。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 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 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 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 项,“作者借此抨击现实中人的不辨真伪”错,这句话是夸赞姜楚公画技高超,角鹰的气势精神更胜于真鹰。 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概括诗句思想内容的能力。具体考查侧面描写的手法。考生 要找到侧面衬托的具体的诗句,概括诗句的意思。 “观者贪愁掣臂飞”从“观者”的角度写他们既喜欢角鹰高飞长空,又担心它会飞走再也不 回来,说明角鹰画的非常生动;“画师不是无心学”意思是“其他画师不是不想学,而是学 不到”,通过其他画师羡慕想学但学不到来表现角鹰生动逼真;“此鹰写真在左绵,却嗟真骨 遂虚传”,这只角鹰气势精神更胜于真鹰,通过和真鹰作比较来表现其生动逼真;“梁间燕雀 休惊怕”,通过燕雀见了画上的鹰会害怕的角度来表现其生动逼真。 【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 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 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 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 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对于诗人心目中的“嘉宾”,念之思绪“悠悠”,迎之 “___________”,待之“___________”,怀之“心念旧恩”。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了秦王统一中国的大业,交 代了兴建阿房宫的背景。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色彩的鲜明对比和 动静相生的手法把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 【答案】 (1). 鼓瑟吹笙 (2). 契阔谈讌(宴) (3). 六王毕 (4). 四海一 (5). 彩舟云淡 (6). 星河鹭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 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 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瑟”“笙”“契阔”“讌”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本该是春天的味道,如花的草的,蓝蓝浅浅的悠忽地飘散。或者,绿绿的,浓浓的, 郁香儿扑鼻,似着深巷里的酒呢。可是,落日时分,吴家坡人却闻到一股血味,红红淋淋, 腥浓着,从梁道上飘散下来,紫褐色,一团一团,像一片春日绿林里夹裹着几棵秋季的柿树 哩。谁说,你们闻,啥味儿?把夜饭端到村口饭场吃着的人们,便都在半空凝住手中的饭碗, 抬起头,吸着鼻子,也就一股脑儿,闻到了那股血味( ① )。静一阵,有人这样说了一句, 人们就又开始吃着喝着。谁都知道,明儿是三月底,月的最后一个集日,屠户家里当然是要 杀猪赶集呢。不过,往常的集日,李屠户都是起早宰杀,日出上路,当天到镇上卖售新鲜。 为啥今儿要在黄昏宰杀?为啥今儿的血味要比往日刺鼻?( ② )。仲春到了,小麦从冬眠 中睡醒过来,哗哗啦啦长着;草呢,也相跟着疯生疯长。要锄地,要施肥,田头有水的还要 灌浇,各家都忙得如蚂蚁搬家,谁能过多地顾上谁哩。月亮已经升了上来。吴家坡在月光中 静得如没有村落一样,能清晰地听见村街上走动的脚步声,踢里踏拉,由西往东,渐次地远 了。 (节选自阁连科《黑猪毛白猪毛》) 18. 下面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为啥今儿要在黄昏宰杀?为啥今儿的血味要比往日刺鼻? B. 仲春到了,小麦从冬眠中睡醒过来,哗哗啦啦长着 C. 田头有水的还要灌浇,各家都忙得如蚂蚁搬家 D. 吴家坡在月光中静得如没有村落一样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似着深巷里绿绿的浓浓的郁香儿扑鼻的酒”,从语义上看 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超过 10 个字。 【答案】18. A 19. (1)原文每个修饰成分单独成句,有强调作用;(2)原文中“绿绿的”修 饰“春天的味道”,化嗅觉为视觉,强化了春天绿意盎然的感受,而改句用它来修饰酒,仅指 酒的颜色; (3)原句与上下文中的句式结构更相近。 20. ①李屠户家里又杀猪了②人们都没有去多想。 【解析】【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判断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知道常用修辞手法有哪些,比如比 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反复、排比等;要掌握每种修辞的特点和效果,记住 例句,一般快速判断。 A 项,是两个疑问句,没有用到修辞; B 项,“睡醒”是拟人手法; C 项,“如蚂蚁搬家”是比喻; D 项,“静得如没有村落一样”是夸张。 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和欣赏精彩的语言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能够比较出两句 话在句式选用上的差别,能够鉴赏修辞或词语的效果,并能够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出哪个句子 表达效果好。 从句式上看,原句将“绿绿的,浓浓的”提到前面,有强调作用;而改句“似着深巷里绿绿 的浓浓的郁香儿扑鼻的酒”没有这个作用。 从词语的修饰对象及效果来看,原句“绿绿的”修饰“春天的味道”,化嗅觉为视觉,强化了 春天绿意盎然的感受,而改句用它来修饰酒,仅指酒的颜色; 从上下文的协调性来看,前文的表达是“如花的草的,蓝蓝浅浅的悠忽地飘散”,也是将词语 提前,用原句也能够与之协调。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境补写能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 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 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 ①处,前面说人们闻到血腥味,后面说“静一阵,有人这样说了一句”,可知此处应当是人们 时候的话,在解释血腥味的来源,再联系后面“屠户家里当然是要杀猪赶集呢”,可知这里应 填写:李屠户家里又杀猪了。 ②处,结合后文“各家都忙得如蚂蚁搬家,谁能过多地顾上谁哩”可知此处应是写人们对前 面疑问的不再追究,可以填写:人们都没有去多想。 【点睛】补句的命题规律: (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 (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 有效的答题技巧: (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 (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 (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 (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 畅。 ①两个多月来,白衣战士奋战在无数抗疫前线,争分夺秒,片刻不歇;②数千万能源人 坚守在电力、油气保供一线,恪尽职守,全无懈怠。③通过他们的努力使得疫情形势出现积 极的变化,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④战“疫”也打开了“两条线”同时作战的全新局面一 一⑤在“抗击疫情前线”,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⑥在“经济发 展前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减少疫情带来的影响⑦并为“抗击疫情前线”提供充足“武 器”和“弹药”。⑧“两条线”互为支撑,缺一不可。 【答案】①“无数”放到“白衣战士”前;③缺少主语,把“通过”删去;或者,改为“他 们通过努力”;⑤“生命和健康”改为“生命安全和健康”;⑥“减少”改为“降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准确就是具体指用词准确,语意明白,结构妥贴, 语句简洁,文理贯通,语言平易,合乎规范,能把客观概念表述得清晰、准确、连贯、得体, 没有语病。 ①“白衣战士奋战在无数抗疫前线”,“无数”语序不当,放到“白衣战士”前 ③“通过他们的努力使得疫情形势出现积极的变化”缺少主语,把“通过”删去;或者,改 为“他们通过努力”; ⑤“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保障生命”搭配不当,可将“生命和健康”改为“生命 安全和健康”; ⑥“减少……影响”搭配不当,把“减少”改为“降低”。 22.请把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 字。新冠肺炎疫情让零售、酒店、娱乐等行业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冲击,租赁活动或将收缩。 然而某些产业却觅得商机。由于日常航班减少,私人飞机业务出现了 80%至 90%的业务增 长。而私人飞机的高收费标准令一些国内大型航空公司也加入了包机的行列以弥补损失。除 了私人飞机,网上办公蓬勃发展。2 月 3 日,美国视频会议软件公司 ZOOM 股价上涨近 15%, 创下 8 个月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与普通上班族居家办公一样,教师也将原本的线下课堂搬 到了线上,线上教育平台大热。同时,独立游戏平台、视频网站打破了此前最高在线用户数 量的历史纪录出现了“挤到崩溃”的状态。 【答案】新冠疫情下,零售、酒店、娱乐业受冲击,私人飞机成新宠,大型航空公司开展包 机业务。线上办公、线上教育、线上娱乐崛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段压缩。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 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 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 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本则新闻共 6 句话。第 1 句是说新冠疫情对某些行业的冲击,可概括为“新冠疫情下,零售、 酒店、娱乐业受冲击”。第2 句是说“某些产业却觅得商机”。第3、4 句是说“私人飞机业务 出现了 80%至 90%的业务增长”“一些国内大型航空公司也加入了包机的行列”,可概括为 “私人飞机成新宠,大型航空公司开展包机业务”。第5、6 句是说“网上办公蓬勃发展”“线 上教育平台大热”“独立游戏平台、视频网站打破了此前最高在线用户数量的历史纪录”,可 概括出“线上办公、线上教育、线上娱乐崛起”。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们见到了很多口号、标语,比如“病毒必须隔离,人心不能 疏离”,“出来聚会的是无耻之徒,一起打麻将的是亡命之徒”,还有“亲戚不走,明年还有, 朋友不聚,明年再叙”等等;有些捐赠的防疫物资上则写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这些口 号和标语各有特点。 语言既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外在表现。阅读了以上这些口号和标语,你有怎样的认识 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发表你的观点和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 800 字。【答案】例文: 执语言之灯,驱瘟疫之暗 新年伊始,却遭遇大疫临门。在面临一种前所未有的病毒时,我们缺乏相应的药物和疫苗 来阻断病毒的蔓延与传播。那我们该如何面对防控疫情的艰难态势?万千声音道出了答案: 语言。 高雅之言道出邻邦之谊。日本援华物资上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等诗句,不仅显示了 接受唐文化熏陶的日本对诗词的传承与发展,更是用同宗同源的历史来表达了对邻邦深厚的 情谊。危难当前,这一句句古诗格调高雅,意韵深远,道出了中日两国人民化先前干戈为玉 帛的美好祝愿。 通俗之语阐清防疫道理。朱自清先生很早就看清:诗词的最高境界便是雅俗共赏。通俗的 言语与高雅的诗词并无高下之分而仅有适用与否。面对一场全社会参与的人民战争,“口罩 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这样看似粗俗的标语,实则幽默风趣并简明扼要地阐明了戴 口罩的重要性。相比一本正经的“官腔”,这样的语言显然也更让民众传诵与接受。 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怎样的语言都须合理与得当。滥用语言在当下的信息时代,无疑会 造成网络暴力与谣言散布,这些又更是加大加重了疫情防控的社会负担。相比与无端地散布 网络谣言,有时无言的彰动反而更显出力量。俄罗斯政府在疫情初期便送了两批物资,虽没 有诗词相赠,也没有媒体发声,但无疑是弥足珍贵的雪中送炭,真正做到了“敏于行,讷于 言”。 挪威作家易卜生曾言:“社会是一艘大船,每个人都是掌舵手”。 我想,若是这次疫情的 伤痛非得化成一种力量,那么便在腐烂之处生出清润之花,而在黑暗之夜长出洞彻之眼。让 我们每位掌舵手都重新审视自己的语言,以让这个社会重新生发出深度,厚度与内省,并给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注入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重霾之外,终有阳光灿然;阴影之下,终有小灯长明。疫情的抵抗不仅仅依靠医务工作者 的艰苦奋战,更仰仗于每个人的心灵力量。而通过语言,我们便能将这种力量浸润世间。天 之大,愿语言之花能扎根于芸芸众生之心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立意的重点还是材料本身,尤 其是“任务”的要求。虽然此次作文材料与当下现实“疫情”有关,但很明显“抗疫”不是 这次写作立意的关键。审题要紧扣材料和要求,从后面的要求看“语言既是交际的工具,也 是思维的外在表现。阅读了以上这些口号和标语,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很明显,是要结合这些标语、口号来谈语言的作用。疫情中的标语、口号,这些语言承自先民,馈自领邦, 萌于热土,其中蕴含着人们的感情和智慧,给与大疫抗争中的中国人以鼓舞和力量。无论是 乡间百姓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还是那些对传统中华诗文的运用都给我们带来如何传承、发 扬和运用民族语言的诸多思考。当然也不可否认,有些人刻意用一些“雷人”的口号博眼球, 甚至造谣,表达偏激情绪,这也是需要我们警惕的。 参考立意: 1. 守正创新,发扬民族语言; 2. 执语言之灯,驱瘟疫之暗; 3. 抛开雷人口号,警惕偏激陷阱; 4. 用优美语言,作理性表达。 参考素材: 1. 疫情当前,成百上千的医务人员奔赴前线,参与战“疫”;很多爱心企业纷纷通过自己的渠 道尽一份绵薄之力……其中定是少不了中国万千网友和世界各国组成的“啦啦队”,他们通过 语言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在此期间,各地涌现出了各式各样的标语,有乡间小巷里的 横幅。街头的喷绘、国际的支援、网友的祝福……这些语言承自先民,馈自领土,萌于热土, 其中蕴含着人们的感情和智慧,给予大疫抗争中的中国人以鼓舞和力量。 2. 然而,近些年,随着网络词语的出现,优美的文字已消失于人们的眼前。当人们看到美景 时,想到的不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后天一色”,而是:“啊!真美!”当人们历经 挫折,不是用一些恬淡的词语来安慰自己,反而用:“神马都是浮云”来看淡一切。民风民 俗在电子屏下消逝,诗词曲赋在手机的冲击下远去,是传统文化的流放还是内涵的不足?我 们需要深思,也必须反思。 3. “岂曰无衣?与之同袍”。“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连同捐赠的物资,日本还 送来了走红全网的暖心标语。来自传统中华诗文中的语言是那样铿锵有力,短短数语抒发出 千均情意,这是华夏先民的智慧。我们的语言承自先民,如今以这样的形式馈自邻邦,值得 深思的是,身为中国人的我们中,大部分竟从未了解。发扬是车轮,能推动民族不断前进, 而传承与发扬携手并行,才能发出时代最强音。 4. 语言表达起于民众,其质量与效果自然参差不齐。随着疫情日渐严重,民间各种“硬核” 标语层出不穷,有的虽然质朴但不失真谛,有的虽然霸气但实属暴力。亦有人将本土朴素的“中 国加油”与邻国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作比较,反倒显得本土标语太敷衍……不同的语言认同也是民族语言发展的一道风景线,在此下衍生的各种语言文化也是十 分新奇。但须注意的是,在百花潦乱的各式语言文化之中,应弃置的是低俗、不雅观的语言, 应保留的是具有时代精神,体现时代风貌的精华语言,以达从参差不齐到错落有致,再到整 齐划一的民族语言积淀。 5. 不久前,江西宜春也曾打出一句雷人口号“一座叫春的城市”,被广大网友批为粗俗、糊涂。 因为在中国话里,“叫春”包含了另外一种不雅意义,如果选择此种歧义口号,非但不能给 力、光大地方形象,甚至闹出国际笑话,给地方形象抹黑。还有一些地方领导人拼命挖祖坟, 翻名人家谱,甚至连天下第一淫贼西门庆都成了“抢手货”。试想,一个连基本人文知识都没 有,连基本语言表达能力都欠缺的城市,还有什么魅力可言? 参考结构:题目是《执语言之灯,驱瘟疫之暗》。开头概述此次疫情的情况,提出“语言”在 此次防疫中的作用。接着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论述“高雅之言道出邻邦之谊”;以“口 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论述“通俗之语阐清防疫道理”。接着笔峰一转,指出无论 怎样的语言都须合理与得当。滥用语言会造成网络暴力与谣言散布,并以俄罗斯送物资却没 有标语口号为例,赞美他们真正做到了“敏于行,讷于言”。然后顺理成章提出自己的看法, 让我们每位掌舵手都重新审视自己的语言,以让这个社会重新生发出深度,厚度与内省,并 给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注入强有力的精神力量。结尾呼唤,愿语言之花能扎根于芸芸众生之 心田。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原则: 1.整体性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 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 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 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 可说。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