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文学类阅读名师指津:让题型与技巧助你得到满分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年高考文学类阅读名师指津:让题型与技巧助你得到满分

ID:441884

大小:33.99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年高考文学类阅读名师指津:让题型与技巧助你得到满分 导语: 虽然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在于读懂文本,只有读懂文本才能进行答 题;其次,是对于文学类文本知识,即小说知识与散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但是,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一般都要注重题型训练,换句话说,即使你读懂了文本,掌握 了知识,如果题型变化,你依然考不出高分。 文学类问答题的题型回答答题一般遵循“问什么答什么”和“怎么问怎么答”, 这就要求考生在在备考中牢固掌握两个方面的技能: 一、审题技巧以及答题方法 在很多考生之中,出现最大问题的是,一般考生学习了很多答题技巧,但是在 历次考试之中,考生并没有增加分数,严重挫伤考生答题的积极性。这里的问题就 出现在“重技巧而不注重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申清题干内容并按照题干答题。不按照题干内容答题,这是大 部分考生经常犯的错误,所以对于考生来说,“问什么答什么”和“怎么问怎么 答”,在实际操作上一直未能解决,而且一般老师的教学和研究也未能涉及到这个 审题问题。当然,一般的常规考题,比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思想感情等等概括 类的题型,考生基本经过训练都能够掌握,但是最近几年涉及到的文学类阅读考题 不再是这样简单的题型,而是一些变化了的题型,是把人物主题类的常规考题转换 角度进行考察。比如,2018 和 2019 年。 (2)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 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 分析。 答案:①文人的气质:喜欢丁香花,情趣不俗;时常深情、甜蜜地回忆战斗生 活,文雅浪漫;用大义与真情感化青年,智慧过人;②军人的冷峻:遭严刑拷打而 不屈服,意志坚定;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从容淡定;充满母爱又不忘大义,理智 沉稳。答案之中的审题在于“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是就人物形象方面答题 的,也就是比考生平时的训练概括人物形象特征题要容易得多,回答这类题,方法 也很简单,就是直接分点答题,把文中涉及到这两个特点的典型实例概括起来即可。 (3)答: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 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 物形象更加立体;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回答题干中“历史与现实”作用,就要在答案之中分点答出历史作用和现实作 用。 8.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 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 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 分) 9.《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 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 分) 8.①形象描写。将禹及其随员描写为“乞丐似的大汉”,写出艰苦卓绝的实干家 形象。②言行描写。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旦说话,则刚直有力。③对比手法。始 终在同众大员的对比中塑造禹及其随员,从而凸显其“中国的脊梁”形象。 9.①大禹治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 ②“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语词掺入、杂文笔法使用, 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③对“故事”进行“新编”,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 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特别注意第 9 题的题干与答案的关系。 总之,熟练提升审题技巧才能运用学会的答题方法。 二、文学类试题的题型设计 从 2017-2019 年,文学类问答题的题型都在不断变化之中,所以在最后的备考中 抛开一些常规题型,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段落或句子细节的作用等等,从而选 择一些不一样的小说题型训练,显得至关重要。 有人说,“以不变应万变”,这种说法是一种无能的表现,“不变”肯定应付 不了“万变”,只有不断变换题型训练,才能熟能生巧,找到答题技巧。从试题题型设计的方式方法来看,文学类作品问答题的题型设计遵照对照、对 比、对称三种形式设计,所以,在最后一个月的备考环节,考生应当选择这样的题 型进行答题,使得答题的能力得到提升,这才是最有效的备考。 结合今年的时势要求,按照新型题型的设计要求,以一篇《一场不算严重的蝗 灾》作为预测试题,给考生一个重要的训练重点。 三、【原创预测】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一场不算严重的蝗灾 多丽丝.莱辛 那天晚上理查德说:“政府发出预警说,要闹蝗灾了,从北方的滋生地下来。” 直到有一天,他们在路上回家午休时,老史蒂芬停了下来,抬起手指头,指了指。 “看,看哪!”他大喊:“它们在那儿!” 玛格丽特听见他的喊声,跑了出来,和他们一起朝山上望去。仆人们也从厨房里 出来了。他们都站着,凝望着。在山的一层层岩石上空,是一带铁锈颜色的空气。 蝗虫!它们到那里了! 整个农场上响起了“嘡嘡”的锣声,劳工们从场院里涌出来,指着山,激动地喊 叫。他们很快就来到了家里,理查德和老史蒂芬在向他们发布命令:快,快,快。 玛格丽特在看那山峦。现在有一片长长的低垂的云在移动,还是铁锈的颜色,在 她看的时候,这云块在向前、向外膨胀。电话铃响个不停——邻居们说,快,快, 蝗虫来到这儿了!老史密斯家的庄稼已经给吃成平地了。 到了这会儿,蝗虫像是冰雹一样落在厨房的屋顶上。听起来像是一场猛烈的暴 风雨。玛格丽特朝外面看看,看见空中的蝗虫遮天蔽日。她咬紧牙,朝着蝗虫冲了 过去;男人们能做什么,她就能做什么。头顶上,空气是厚重的——到处是蝗虫。 蝗虫朝她扑打过来,她把它们扒拉开——这些沉重的、红棕色的小东西,用那晶亮 的珠子一样的老人眼看着她,一边用坚硬的、带锯齿的腿钩住她。她恶心地摒住呼 吸,又破门冲进了屋里。屋里则更像是在下大暴雨。铁皮屋顶在发出回响,而地里 传来的敲打铁器的喧响则像是打雷。她向外面望去,所有的树都是怪怪的,静静的,上面粘着蝗虫,枝丫都压得贴到了地上。到处爬的都是蝗虫,弄得大地似乎也在动, 田地她是一点儿都看不清了,蝗虫的大军黑压压的一片。朝山上望去,就像是看倾 盆大雨,甚至在她看的时候,猛地又冲来一群蝗虫,把太阳的光线都遮住了。天多 半像是黑夜,黑魆魆的一片。突然从灌木丛中传来清脆的“咔啪”一声响——一条 树枝折断了。接着是另一条树枝折断了。一棵树顺着斜坡缓缓地倾斜下来,重重地 摔到地上。从冰雹似的蝗虫群中,冲出一个人来。还是要茶,还是要水。玛格丽特 给他们烧水,泡茶。她不停地往火里加煤,往罐子里灌水,现在是下午四点钟了, 蝗虫在头顶上蜂拥而至,横扫过天空,已经有好几个钟头了。 老史蒂芬又走上来了——每走一步脚下都“咔吃咔吃”响,都要踩死蝗虫,他浑 身上下粘的都是蝗虫——他一边咒骂,一边用他那顶旧帽子朝空中扑打。走到门口, 他突然停下来,飞快地拉掉那粘着的蝗虫,把它们扔掉,接着急忙冲进免遭蝗虫侵 袭的客厅。 “所有的庄稼全都完蛋了。一点儿都没剩下,”他说。 “情况会很糟糕吗?”玛格丽特害怕地问。老人家语气重重地说:“我们全完 了。这一群也许会过去,可是它们已经开始了,就会从北方一群接一群地飞过来。 然后就会有蚂蚱。这一闹恐怕就是三四年呐。” 五点钟。再过一个钟头太阳就要落山了。那时蝗虫就会落下来。头顶上还是那么 厚厚的一层。树木成了闪着棕色光芒的粗糙的大堆。 吃过了中午饭,男人们去地里了。所有的庄稼都得重种。要是运气还有点儿好的 话,再来一群蝗虫不要这样子过来。不过他们希望不久能下场雨,这样能长出一些 嫩草来,要不那些牛就会饿死;农场上连一片草叶也没有留下。至于玛格丽特呢, 她在试图习惯要闹三四年蝗灾的想法。从现在开始,蝗虫就像是天气一样了——随 时都会发生。她感觉就像是一场战争的幸存者;如果这满目疮痍、面目全非的乡野 不是废墟——唉,那么,什么才算是废墟呢? 不过,男人们吃晚饭时胃口还是很好。 “本来可能会更严重的,”这就是他们说的话,“本来可能会严重得多的。” 2018 年《中外名篇小说选》(有删改) 7、下列有关的内容分析和概括中,错误的一项是:A 农场就是整个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作者通过描绘“农场”这一社会环境, 简洁洗练交代故事主人公的生存环境,向读者透露了故事中人物的社会关系。 B“现在有一片长长的低垂的云在移动,还是铁锈的颜色,在她看的时候,这 云块在向前、向外膨胀。”这里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了蝗虫 过境时的农场景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 蝗虫过境后的农场正如莱辛所描绘的那样,一片草叶都没有剩下,将故事的 氛围渲染之极点,也让读者感受到蝗灾的破坏性之强。 D“她感觉就像是一场战争的幸存者”通过玛格丽特的心理感受,表现了蝗灾 造成的严重灾难,含蓄地表达对她软弱性格的批判。 8、小说中展现了严重的蝗虫灾害,为何却以“一场不算严重的蝗灾”为题目?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6 分) 9、有人评价,玛格丽特是近乎失声的角色,是一个旁观者,读者却能从她的视 角和行动中感受到蝗灾的严重。试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样写法的理解。(6 分) 试题参考答案 7、D(“表达对她软弱性格的批判”于文无据,曲解文意)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能力。小说描写了一场严重的蝗灾,蝗灾对于一 个农场主来说,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给予人们的心理更是一种沉重的打击,经历 灾难的人们,常常会在灾难过后留下心灵的创伤,而对于玛格丽特来说,农场即是 生命和生活的全部,蝗灾过后,就如一场战争过后的“幸存者”,“幸存者”的心 态,不是脆弱,而是心理的蜕变,那种有人幸存就有希望的心态,所以选项中“对 她软弱性格的批判”,是对文本解析的错误,也是对人物理解的错误。8 答案:① “严重的蝗灾”是指从读者的角度和内容上看的,体现在蝗虫铺天盖地而来,“农 场上连一片草叶也没有留下”。“不算严重的蝗灾”是指在当时的生活中,这样的 蝗灾时常发生,本次蝗灾持续时间短,之前的蝗灾经常是“习惯要闹三四年蝗灾”。②标题的内容反映出农民生存环境的恶劣,以及生活的艰难,人与自然斗争已 经成为了常态。 ③标题是农场男人们经过紧张而激烈的抗蝗斗争后的评价,表现了人们因蝗灾 短暂而带来的庆幸心理,也反映了人们经历太多蝗灾的乐观心态。 ④与女主人公劫后余生的感受,以及千疮百孔的灾难场景形成鲜明对比,引人 思索,给读者留下深长的思考空间。 (本题满分为 6 分,答对三点即可得到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题目的意蕴和作用的理解能力,层级为 E。本题特别考察学生 对于文题的思维能力以及驾驭整篇文章的理解能力。首先要从问题的形式上进行答 题,也就是从内容上作答,即“问什么答什么”和“怎么问怎么答”,这一点常常 被考生忽略,所以①点的 2 分是必备得分点,“严重”是读者的阅读感受,“不严 重”是小说中人物的感受,考生必须能够理解。第二点需要从主题上作答,男人们 都去抗击蝗灾了,但是庄稼依然被吃得精光,一方面表现了大自然的灾难之重,另 一方面也表现了人类都是在与大自然做斗争中前行的。第三点需要从人物上作答, 分开两点,是因为主人公玛格丽特没有参加抗击蝗灾,是一个旁观者心态,农场的 男人们是直接参加抗击蝗灾的,所以,这两点只需要回答一点即可得分。 9、答案: ①从旁观者的角度看,玛格丽特观察到的蝗灾侵袭的场景和人们紧张的抗灾过 程,视野更广,让人感受到蝗灾的肆虐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从动作行为上看,玛格丽特在抗蝗灾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开展一系列的紧张 活动,动作熟练,如咬紧牙冲向蝗虫,屏住呼吸冲进屋里,不停地烧水泡茶,加煤 灌水,充分展现了蝗灾之严重,以及对抗灾的无声支持。 ③从心理变化上看,玛格丽特面对蝗虫侵袭过程的细致心理变化展现了蝗灾之 严重,她面对蝗灾时先是咬紧牙、恶心、后是害怕,蝗灾过去后她有劫后余生之感, 并做好面对灾难反复斗争的心理准备,这些都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总之,这篇文章虽然玛格丽特的语言描写不多,但通过女主人公的所见所闻所 感,强烈地传达了蝗灾带给人们的灾难以及人们面对灾难的抗争精神。(答题要点及方法:回答这一类的试题,考生必须要学会从文章的内容、情节、 结构、主题、人物等几个方面思考作答,分点答题。)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层级为 E。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人 物描写的角度进行思考,文学类作品刻画人物主要是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 心理、正面侧面等方面进行刻画的。这篇小说刻画主人公玛格丽特,主要是从参与 性、动作和心理三个方面进行描写的,这也是本篇小说叙事角度的新颖性。所以考 生回答这道试题,得分点也是很严格的。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