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0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模拟试卷(Word版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山东省2020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模拟试卷(Word版含解析)

ID:442060

大小:642.0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山东模拟 卷) 一、单选题 1.唐开元二十二年(734 年)颁布诏令:“货物兼通,将以利用。…自今以后,所有庄宅以 (及)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违者科罪。” 该诏令在当时 A. 打破了原有交易规范 B. 抑制了土地兼并活动 C. 妨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D. 顺应了经济发展趋势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货物兼通,将以利用。…自今以后,所有庄宅以(及)马交易,并先用绢 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违者科罪。”说明唐玄宗时期绢布绫 罗丝绵可以当货币进行物物交换;“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违者科罪。”可 知,交换的在市价一千以上的,也可以钱物兼用,否则违者科罪。这说明政府没有认识到物 物交换与货币交换之间的区别,没有认识到货币交换对商品经济的促进作用,故 C 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涉及打破原有交易规范,只是以立法的形式维护物物交换,A 错误;B 与材料无关; 据材料分析可知,政府没有认识到物物交换与货币交换之间的区别,没有认识到货币交换对 商品经济的促进作用,没有顺应经济发展趋势,D 错误。 2.朱熹认为,家庭、家族的“冠婚丧祭仪章度数”隐含着“名分之守”“爱敬之实”。他据此 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他这样做旨在 A. 推广儒家礼仪 B. 实现儒学生活化 C. 重塑儒家伦理规范 D. 巩固儒学主导地位 【答案】D 【解析】 【详解】朱熹简化儒式婚礼目的在于巩固儒学的主导地位,D 正确。推广儒家礼仪、生活化均 属于手段,不是其目的,题目考查的是行为背后的目的,AB 不正确;据材料“他据此将古礼 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可知,朱熹没有重塑儒家伦理规范,C 错 误;故选 D. 3.乾隆元年修的《山东通志》改旧志的《赋役志》为《田赋志》,稍后修的《福建续志》也改 《户役》为《户口》。这些改动反映了清朝前期 A. 专制集权继续加强 B. 重农抑商政策日益弱化 C. 文化控制趋于严密 D. 人身依附关系渐趋松弛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改旧志的《赋役志》为《田赋志》、……也改《户役》为《户口》”并结合 所学可知,“役”需要为官方出劳力的事,对 “役”的改动说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D 正确;A、B、C 与材料无关。 4.如表是有关太平天国时期妇女的部分史料。由此可以判断太平天国 A. 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 基本上实现了男女平等 C. 冲击了社会成员的固有角色定位 D. 打破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可知,在分田上太平天国主张男女平等;“妻 道在三从,无违尔夫主”可知,可知,洪秀全对妇女观念上又深受理学影响,强调妻子要服 从丈夫,强调“妻道三从”,这是其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表现;据材料“当人们行走在街上 时,……大多数人都是天足”并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禁止妇女缠足;综上分析,太平天 国冲击了妇女的固有角色定位,C 符合题意;《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但 是由于处在战争环境没有实现,A 错误;据材料“妻道在三从,无违尔夫主”分析可知,没有 实现男女平等,B、D 错误。 5.1902 年,清政府官员铁良检阅安徽武备练军,"见其“多系举人、廪贡、秀オ之优秀分子”。 1905 年 12 月 22 日《大公报》报道,有举人,秀才 30 多人“充当兵勇”。由上述现象可知 A. 社变动引发了价值观念变化 B. 维新变法解放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C. 西学传播开启了军队近代化 D. 科举制废除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见其“1902 年,……多系举人、廪贡、秀オ之优秀分子”。1905 年 12 月 22 日《大公报》报道,有举人,秀才 30 多人“充当兵勇”可见,1902 年—1905 年的清政府军 队里已有许多举人、廪贡、秀オ,这说明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加深,人们的价值 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A 正确;维新变法运动是资产阶级上层的思想文化运动,而不是解放了 所有知识分子的思想,B 以偏概全;清政府军队里已有许多举人、廪贡、秀オ,当时科举制内 容是儒家经典选拔人才,与军队近代化无关,C 错误;据所学可知,1905 年 9 月才废除科举 制,而与材料“1902 年,……多系举人、廪贡、秀オ之优秀分子”不符,D 错误。 6.19 世纪中期开始,求进步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20 世纪初,梁启超、张东荪等一批知 识分子却明确表达了对西方文明的极度失望。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 B. 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C. 新文化运动 洗礼 D.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19 世纪中期开始,求进步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20 世纪初,梁启超、 张东荪等一批知识分子却明确表达了对西方文明的极度失望。”并结合所学可知,自 19 世纪 中期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不断地向西方学习,但一战结束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使中国人认识到西方列强的本质,A 正确;B 与材料无关;新文化运动时期国人提倡西方民主 科学,而不是对西方文明的极度失望,C 与材料不符,C 错误;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与材料 “明确表达了对西方文明的极度失望”不符,D 错误。 7.20 世纪 20 年代,在吸取屡次革命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孙中山认识到要使中国革命成功就必 须唤起民众。基于这一认识,他进行的努力是 A. 寻求共产国际帮助 B. 发动护法运动 C 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D. 创立黄埔军校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20 世纪 20 年代,在吸取屡次革命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孙中山认识到要使中 国革命成功就必须唤起民众。”可知,20 世纪 20 年代,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之后, 深感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决定“以俄为师”,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同共产党合作,1924 年 1 月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 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C 正确;A 说法违背史实;据材料“……在吸取屡次革命失败教训的 的 基础上”可知,护法运动就是其失败的教训之一,与材料不符,B 错误;据材料“孙中山认识 到要使中国革命成功就必须唤起民众”可知,创办黄埔军校不是“唤起民众”,D 错误。 8.影响如表中 1927 年至 1928 年、1949 年至 1956 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比例变化的共同因素 是 A. 工农联盟的发展壮大 B. 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 C. 中国共产党工作中心的转移 D. 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1927 年至 1928 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比例变化”中的工人党员比例下降, 农民党员比例迅速上升;而“1949 年至 1956 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比例变化”中的 工人党 员比例上升,农民党员比例下降;结合所学可知,1927 年至 1928 年中共革命的中心由城市转 移到农村,1949 年至 1956 年中国革命的中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导致党员构成比例变化,C 正确;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比例变化不能简单的断言工农联盟的发展,A 错误;革命统 一战线是大革命时期,B 错误;中国民主任务始终是反帝反封建,故 D 错误。 【点睛】1927 年至 1928 年中共革命的中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 路。 9.一直到 1952 年,河北定县都没有一台大型农机具。1955 年,定县农民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 1958 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 国家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 C. 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D. 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一直到 1952 年,河北定县都没有一台大型农机具。1955 年,定县农民开始 使用拖拉机耕地,1958 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说明由 1952 年到 1955 年、 1958 年河北定县开始出现了拖拉机、柴油机、电动机等大型农机具,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由 于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由土地私有到土地公有制的变化,因此大型农机具 开始出现,C 正确;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是大型农机具使用的表现,材料强调的是使用的原因, A 错误;据所学可知,此时处于一五计划前后,工业化应该是经济建设中心,B 错误;据所学 可知,1957 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D 说法错误。 【点睛】1950---1952 年土地改革;1953 年—1956 年农业合作化;1958 年人民公社化运动。 10.下列不同年代新中国建交国家数目统计示意图中,反映 20 世纪 60 年代末建交状况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二十世纪 60 年代末,美国继续敌视中国,中苏关系严重恶化,面对这 种状况,毛泽东提出争取两个中间地带“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 和经济发达国家”,因为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控制,这样中国在五十年代与苏联等东欧国家建 交基础上,又同早已建交的瑞士、瑞典、丹麦、芬兰、挪威等国增进了友谊,又同法国建立 了外交关系,同意大利和奥地利互派商务代表,故 B 符合题意;A 项中与欧洲国家建交只有四 国,与历史上各个时期都不符,A 错误;C 是 70 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后,与材料不符,C 错 误;D 是 80 年代改革开放后,与材料不符,D 错误。 11.古代雅典,在公民大会审议城邦管理事务时,“站起来发言的可能是工匠、铁匠、鞋匠、 商人、店主、穷人、贵族或普通人”;在雅典的外邦人“要像奴隶那样闭紧嘴巴”。这说明在 古代雅典演说自由是 A. 雅典人与生俱来的权利 B. 界定公民身份的重要标志 C. 区分公民与外邦人的依据 D. 政治家左右政局的主要手段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雅典公民是本城邦的成年男子,广大的奴隶、妇女、儿童、外邦人被 排除在外;材料在雅典的外邦人“要像奴隶那样闭紧嘴巴”,而在公民大会“站起来发言的可 能是工匠、铁匠、鞋匠、商人、店主、穷人、贵族或普通人”,因为这些人是公民,故古代雅 典演说自由是公民演说自由,B 正确;据公民的范围可知,不是每个雅典人都可以演说,而在 雅典的外邦人“要像奴隶那样闭紧嘴巴”,故 A 错误;区分公民与外邦人的依据是看他是否是 本城邦的成年男子,C 错误;D 与材料无关。 【点睛】雅典公民是本城邦的成年男子,广大的奴隶、妇女、儿童、外邦人被排除在外。 12.西方学者对近代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作了如下描述:“它是破坏现存秩序的个人主义强大 潮流的产物”“具有回到早期根源的性质”“认为人性无比腐化和堕落”。这场运动是 A. 文艺复兴 B. 宗教改革 C. 启蒙运动 D. 科学革命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它是破坏现存秩序的个人主义强大潮流的产物”“具有回到早期根源的性 质”“认为人性无比腐化和堕落”并结合所学可知,宗教改革是在否定罗马教会权威基础上 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其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具有回到早期根源的性质”,局限性是 个人主义泛滥,导致个人私欲膨胀,B 正确;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运动主张追求现世幸福, 与“认为人性无比腐化和堕落”不符,A 错误;启蒙运动与“具有回到早期根源的性质”不符, C 错误;D 与材料无关。 13.巴黎公社期间,凡尔赛当局大肆宣称:外省农民不愿支持巴黎工人,德国人则已经混入了 社员之中。凡尔赛当局的用意是 A. 挑起巴黎公社的内部矛盾 B. 破坏法国的工农联盟 C. 防止普鲁士军队支持公社 D. 孤立巴黎公社的斗争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巴黎公社期间,凡尔赛当局大肆宣称:外省农民不愿支持巴黎工人,德国 人则已经混入了社员之中。”可知,凡尔赛当局目的是强调公社战士孤军奋战,没有外援且 公社战士已经不纯洁,其用心是孤立巴黎公社的斗争,D 正确;据材料“巴黎公社期间,凡尔 赛当局大肆宣称:外省农民不愿支持巴黎工人,德国人则已经混入了社员之中。”可知,材 料并没有涉及到内部矛盾,且巴黎公社革命运动中并没有工农联盟,不存在破坏一说,A、B 错误;普通鲁士军队不可能支持巴黎公社,C 项错误。 14.1979 年,联邦德国上映了电影《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影片中女主角从二战的废墟上 爬起来,抛弃了过去的历史,投入到全民性的赚钱行列,为了生存变得玩世不恭。她心系关 押在战俘营的丈夫,然而苦心经营的婚烟却被丈夫出卖。影片意在 A. 剖析冷战态势下人的矛盾心理 B. 唤起民众对战争的深层反思 C. 揭示经济繁荣背后的道德危机 D. 反映民族分裂的痛苦现实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影片中女主角从二战的废墟上爬起来,抛弃了过去的历史,投入到全民性 的赚钱行列,为了生存变得玩世不恭。她心系关押在战俘营的丈夫,然而苦心经营的婚烟却 被丈夫出卖”可知,二战后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但却不能弥 补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内心空虚和心灵创伤,因此电影的目的是唤起民众对战争的深层反思,B 正确;据影片内容分析可知,女主角为了生存变得玩世不恭,但其心系关押在战俘营的丈夫, A 说法错误;C 不是材料主旨;D 与材料无关。 15.如表是 1969 年欧美四个国家在亚非拉的国外子公司数量及分布比例表。其中,乙国是 A. 英国 B. 法国 C. 联邦德国 D. 美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表格信息可知,国外子公司数量及分布比例表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的比例较 平衡,这与英国传统殖民地的分布有关,A 正确;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法国、联邦德国刚刚 复国和在废墟上重建,都致力于本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在国外投资比例较小,B、C 错误; 据所学可知,二战后美苏双方都争取亚非拉中间地带,尤其是美国,把拉美看作是自己的势 力范围,加大拉美投资,故 D 错误。 二、材料分析题 16.战国时期,选贤任能是思想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古今一也。(荀子) 立君而尊贤,是贤与君争,其乱甚于无君。(慎子) 材料二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徳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墨子) 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李悝) (1)指出材料一中两人对“贤”的不同态度,并说明他们目的上的相同之处。 (2)结合商鞅变法,说明材料二反映的选贤任能主张有何意义。 【答案】(1)态度:荀子主张贵贤、敬贤,慎子主张尊君轻贤;目的:为君主治国提供用人 建议。 (2)墨子和李悝主张用人不论出身,以才能和功劳为用人标准。商鞅变法实行奖励耕织和军 功爵的举措,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度,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推动了社会进步,使秦国成为当 时的强国。 【解析】 【详解】(1)不同态度:据材料一“故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古今一 也。”可知,荀子认为能使圣人尊贵的能统一天下,而能使贤者尊贵的能称霸诸侯,故荀子 主张敬“贤” 、贵“贤”,则主尊下安; 据材料“立君而尊贤,是贤与君争,其乱甚于无 君。”可知,慎子认为确立君主而尊贵贤人,会造成社会动乱,故慎子反对敬“贤” 、贵 “贤”,认为这样会造成社会动乱。相同目的: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法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 张都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之道。 (2)意义:据材料“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徳而尚贤”和材料“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 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可知,墨子和李悝都主张选贤任能,结合所学可知,二者的共同 作用都有力的打击了当时的奴隶主贵族,强化了人才意识,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的 进步。 【点睛】墨子主张“尚贤”“兼爱”“非攻”、“节俭”。 17.如图 1、图 2、图 3 分别是西汉不同时期侯国分布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林小标等《两汉候国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指出图 1 的侯国类型特征及其形成的政治因素。 (2)比较图 1 和图 2,说明图 2 反映出西汉政治统治发生了哪些变化 (3)结合图 3 说明西汉政治统治出现了什么问题。 【答案】(1)特征:以功臣侯国为主;因素:刘邦为建立和巩固统治,实行了分封,大封功 臣。 (2)侯国数量特别是功臣侯国大量减少,归义侯国数量增加;西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国 家统一进一步巩固。 (3)恩泽侯国、外戚侯国增多,汉代政治趋于腐败,统治逐渐衰落。 【解析】 【详解】(1)特征:据图 1 中信息可知,汉高祖时期侯国类型有功臣侯、外戚侯、恩泽侯三 种,但通过图例对比发现以功臣侯为主。成因:结合所学可从楚汉战争时,刘邦为合力击败 项羽,陆续分封了 7 个异姓诸侯;据所学可知。刘邦建汉后为巩固刘姓天下,又陆续分封同 姓子侄为王。 。 (2)据图 1 中信息可知,汉高祖时期侯国类型有功臣侯、外戚侯、恩泽侯三种,但通过图例 对比发现以功臣侯为主。据图 2 中信息可知,汉景帝晚期到汉武帝晚期侯国类型中功臣侯数 量明显减少,而归义侯也明显增加,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此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 (3)据图 3 信息可知,侯国类型有功臣侯、外戚侯、恩泽侯,但外戚侯和恩泽侯相比以前增 加迅速,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晚期到汉哀帝时期选官制度—察举制发生了变化,选官标准不 再是“品德、才能”,已经重视出身门第的现象。 18.道光元年(1821 年)十ー月,两广总督阮元就美国商船水手伤毙民妇案向道光帝上折奏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此案办理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对外交往的哪些特点? (2)此类案件若发生在 19 世纪 50 年代,处理结果会有何不同?说明理由。 【答案】(1)有天朝上国心态;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遵循清朝律例(司 法自主)。 (2)不同:涉案外国人会由本国领事处理,清政府无权干涉; 理由: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了“领事裁判权”。 【解析】 【详解】(1)据材料可知,当时清政府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以“天朝上国”自居,依法 办事。 (2)不同:结合所学可知,英国人可能会逃离处罚。理由:结合所学可知在 19 世纪 50 年代, 依据“领事裁判权”英国人在中国犯法交给英国领事按英国的法律处理,而不是交给中国地 方官按清朝法律处理。 【点睛】1843 年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 三、论述题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 1933 年,《申报月刊》发起了“中国现代 化问题”的讨论。讨论范围集中于生产和经济方面,并将问题析分为两项:(1)中国现代化 的困难和障碍;(2)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方式《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出版了“中国现代化 问题”特辑,并对发起讨论的原因进行了说明。《编辑之言》指出:““中国现代化”这个问 题,与其说它是一个新问题,无(母)宁说它是一个八九十年来的宿题。须知今后中国,若 于生产方面,再不赶快顺着“现代化”的方向进展…我们整个的民族,将难逃渐归淘汰,万 劫不复的厄运。 讨论共收到 10 篇短文和 16 篇专论。其中,明确主张采取社会主义方式的有 9 篇,将社 会主义作为现代化终极目标的 1 篇,主张非资本主义的 3 篇,主张计划经济的 1 篇,主张兼 采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的 1 篇,主张受节制的资本主义的 1 篇,明确主张个人主义方式的 1 篇,未回答采取社会主义抑或资本主义,只是提出具体主张的 8 篇。 ——据《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进行评述。(要求:表 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评分参考】 观点:层次三:观点明确、合理(2 分)。 层次二:观点较为明确、合理(1 分)。 阐释:评述应结合史实,主要包括以下角度: ①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现代化历程及镜况(2 分); ②20 世纪三十年代国内背景,包括民族危机严重,国内经济落后等(3 分); ③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背景,包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3 分)。 (若从其他角度论述,合理即可得 2 分) 表述:层次三:表述成文,论证充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2 分)。 层次二:能表述成文,论证较充分,思路较清晰(1 分)。 层次一:仅罗列要点,思路不清(0 分)。 【解析】 【详解】观点:据材料“《申报月刊》发起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并将问题析分 为两项:(1)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障碍;(2)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方式”可知,二十世纪三 十年代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方式 评述:据材料“《申报月刊》发起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并将问题析分为两项: (1)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障碍;(2)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方式”可知,1933 年《申报月刊》 就“中国现代化问题”发起讨论。讨论范围集中于生产和经济方面,并将问题析分为两个方 面:一是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障碍;另一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方式。据材料“须知今后中国, 若于生产方面,再不赶快顺着‘现代化’的方向进展…我们整个的民族,将难逃渐归淘汰, 万劫不复的厄运。”可知,材料强调了现代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据材料“讨论共收到 10 篇 短文和 16 篇专论。其中,明确主张采取社会主义方式的有 9 篇,将社会主义作为现代化终极 目标的 1 篇……”可知,在这次“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中收到了 10 篇短文和 16 篇专论, 给中国现代化提出了诸多的方案,大致有两种,即欧美方案(走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 方案。 20.如表是英国主要进出口品分类统计表(1701-1894 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英】B.R.米切尔《英国历史统计资料》等 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这一时期的英国经济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答案】【评分参考】 水平三:能够将表中所示年份转换为某种恰当的时间尺度,并结合表中数据,对划分依据的 解释合理充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8-11 分), 示例: 一、工场手工业时期(1701——1754 年),在这一时期,原材料、制成品的进出口虽不断增加, 但总体上增长速度缓慢,这是由英国工场手工业发展水平决定的。 二、机器大工业时期(1774——1894 年),这一时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工业革命时期 (1774——1864 年)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874——1894 年)。 1774 至 1864 年,原材料进口和制成品出口明显增加,原材料出口和制成品进口规模一直较小。 这是因为与英国率先开展了工业革命,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它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并逐 步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对外倾销商品,逐渐成为“世界工厂”。 1874 年至 1894 年,原材料进口和制成品出口呈减少趋势,原材料出口和制成品进口呈增加趋 势,这是因为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速度放缓,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与其展开激烈 的竞争所致。 水平二:能够将表中所示年份转换为某种较为恰当的时间尺度,并结合表中数据,对划分依 据的解释较为合理,思路较清晰。(4——7 分) 水平一:能够将表中所示年份转换为某种较为恰当的时间尺度,对划分依据的解释具有一定 合理性,思路较清晰。(0——6 分) 【解析】 【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701-1894 年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因此英国主要进出口品 分类统计表可依据两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段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即 18 世纪中叶到 19 世纪中 叶工业革命时期,和 19 世纪末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结合所学可知,两次工业革命时 期英国对原材料和海外市场的依赖可分析英国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及工业品的进出口情况。结 合所学,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且英国迅速实现了工业化,极大地提高了 生产能力,对原材料和海外市场较依赖,故大量进口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同时大量出口工业 品;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相对落后,相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进 口比例和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有所下降。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