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考·山东
2020 模拟信息卷·历史(一)
满分 100 间 90 分钟。
第 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中国 乡里制度可以追溯到西周,西周时乡和里是单独出现的。春秋战国时期,乡里制度在
沿袭西周国、野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有了一些变化:乡和里开始并称,“乡”正式成为乡里基
层组织的一级单位;出现了“亭”的设置。该变化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 新式社会秩序在重构 B. 传统制度遭到遗弃
C. 宗法血缘制已经崩溃 D. 大一统国家的形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乡’正式成为乡里基层组织的一级单位;出现了亭’的设置”并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乡里制度的发展适应了社会经济变化的需要,体现了中央集
权制逐渐取代旧的分封制的趋势。A 正确;根据材料“乡里制度在沿袭西周国、野管理体制的
基础上有了一些变化”可知,传统制度没有被遗弃,而是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B 排除;宗法
制度崩溃在材料中无法体现,C 排除;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大一统国家的形成,时间不符,D 排
除。故选 A。
2.汉武帝接受卫绾、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置太学并设置郡国县学。公元前 135 年,又设
五经博士,使儒学上升为经学。这些做法
A. 实现了对各地的有效控制 B. 推动了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
C. 创立了一种新的思想流派 D. 使诸子百家的学说完全消失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汉武帝接受了独尊儒术的建议,通过全国的学校教育、置五经博士等,确立
了儒学独尊的地位,并使之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B 正确;地方设置郡国县学不能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力度,A 排除;这是儒家思想新的发展,不是新的思想流派,C 排除;‘完
全消失’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 排除。故选 B。
的3.明代成化时,“濒海大姓私造海舰,岁出诸番市易”。嘉靖年间,这些人“联结为寇,溃裂
以出”,获利丰厚。明王朝几乎倾注了全国的兵力和物力镇压海寇,国库日益空虚。据此可知
A. 海禁政策导致朝贡贸易体系瓦解
B. 私人海外贸易呈现不可阻挡之势
C. 走私贸易迅速扩大社会贫富差距
D. 海禁政策有阻止外国侵略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濒海大姓私造海舰”“联结为寇,溃裂以出”“明王朝国库日益空虚”
可知,当时政府实行海禁政策,但私人出海现象仍屡禁不止。B 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当时朝
贡贸易的情况,A 排除;材料未体现贫富差距的扩大,C 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外国侵略,D 排
除。故选 B。
4.《全球通史》记载,西方列强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 1500 里长、横穿中国
中心的长江中巡逻。实际上英国海军中有位军官还拥有“长江海军少将”的头衔。该现象发
生在
A. 《南京条约》签订后
B. “二十一条”签订后
C. 《辛丑条约》签订后
D. 《马关条约》签订后
【答案】D
【解析】
【详解】题干提到西方列强的炮舰舰队在上海到重庆的区域航行,结合所学可知,上海是在
《南京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而重庆是在《马关条约》里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的,故
选 D 而排除 A;“二十一条”出现于《马关条约》之后,主要涉及中日关系,而题干中说到
的西方列强中有英国,故排除 B;《辛丑条约》中没有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故排除 C。
【点睛】新课程的课标要求中,关于历史史实是最需要学生通过记忆来掌握的,其他的诸如
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意义、影响和经验教训、启示之类的东西都离不开史实,而这些东西
都是史实推论或者概括总结得出的,所以在新课标的要求之下,识记的任务只有史实,结论
性的东西都不用死记硬背了,等于减轻了考生的记忆负担,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历史学科其
他能力的要求在新课标下等于提高了,需要考生提高到一定程度才可以从容应对高考。同时,即使是识记的知识,也不会考查直接的死记硬背,而是考查在新情境下能否灵活运用。
5.材料表明 19 世纪前期,中国在对英国
A. 棉纺织品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
B. 棉纺织品贸易由出超变成了入超
C. 贸易往来中一直居于出超的地位
D. 交往中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1832 年之后英国对华户口棉纺织品超过了在华进口的土布值,说明了中
国对英国棉纺织品由出超变成入超。B 正确;1832 年之后变为入超地位,A 排除;材料只体现
了棉纺织品值,不能反映整体贸易往来状况,C 排除;材料未体现中国以“天朝上国”自居,
D 排除。故选 B。
6.鲁迅于 20 世纪初提出了改造国民性和“立人”两个相关的命题,认为中国“国民性”中存
在的某些严重缺陷和弱点是由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所造成。为此,他
A. 著文立说,批判传统道德
B. 倡导民主,反对封建专制
C. 弘扬科学,摒弃愚昧迷信
D. 领导革命,重建道德价值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鲁迅认为中国的“国民性”出了问题,故他通过文学革命批判传统道德,因此A 选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体现政治上的问题和诉求,故 B 选项错误;根据材料问题的症结
是封建思想而非迷信思想,故 C 选项错误;D 选项鲁迅并非革命的领袖,故错误。
7.下面是 1919 年国人描绘的《蛇吞犬食)图,其右则是二十一条的诸条内容,填满了漫画周
围的空间,最左题着“请同胞以血泪读之广为发布翻印尤佳,中华民国全国国民爱国团印”,
这反映出当时
A. 边疆危机开始引发国人关注
B. 群众抵制日货运动的兴起
C. 晚清海防思想影响社会风潮
D. 民众对日本不满情绪加剧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材料中的“1919 年”、“则是二十一条的诸条内容”、“请同胞以血泪读之广”
等信息再结合图片中“邪恶的毒蛇(日本)正在吞噬中华民国的领土”可知,1915 年日本强
迫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吞并中国野心增强,而且在巴黎和会上要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
给日本,使中国感受到严重的民族危机。1919 年的这幅《蛇吞犬食》体现了当时中国民众对
日本不满的情绪,故选 D 项。边疆危机开始引发国人关注发生在鸦片战争后,故 A 选项不符
合题意;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民众对日本的不满情绪,没有体现群众抵制日货的运动,
故 B 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提供的时间属于民国时期,不是晚清,排
除 C 项。
8.邮票,常常以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物古迹、文化典籍等作为题材,以小小的
“方寸之地”承载着往昔的历史。下列三张不同年份发行的邮票,见证了 1949 年以来,中国
农村发生的巨大变迁。这些变革都A. 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B. 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党的路线
C. 促进了农民生活的不断改善 D. 坚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不论是人民公社还是改革开放,都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公有制。D 正确;
人民公社没有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A 排除;人民公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不是与时
俱进,B 排除;人民公社反而降低了人民的生活水平,C 排除。故选 D。
9.二战结束后,中法围绕处置在华战犯问题爆发了一场治外法权存废之争,并由此导致了“白
尔丁号事件”。借助战后高涨 民族主义热潮,中国政府迫使法国政府在中法新约签署前关闭
了在华领事法庭,随即两国 1946 年 2 月签署了中法新约,彻底废除了法国在华治外法权。这
反映了
A. 中国借助治外法权存废之争进行主权宣示
B. 二战后审判战犯与恢复国家主权相互脱节
C. 法国在华治外法权废止时间早于英美两国
D. 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赢得了治外法权废止
【答案】A
【解析】
【详解】中国政府处理“白尔丁号事件”的过程,成为一次宣示主权的行动,表明了捍卫主
权的决心,也表明此时审判战犯与恢复国家主权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成为影响中外关系的重
要一环。A 正确,材料表明审判战犯与恢复国家主权紧密联系在一起,B 排除;1943 年美国和
英国自愿放弃其在中国的特权,法国在 1946 年放弃其在中国的特权,C 排除;治外法权的废
止是当时中国政府奋力抗争的结果,D 排除。故选 A。
10.下表为 20 世纪 80 年代深圳创造的部分“全国第一”情况。材料反映了深圳
的A. 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点 B. 是新时期经济改革的方向标
C. 开发了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D. 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20 世纪 80 年代”“全国第一”并结合改革开放后深圳特区的经济成
就可得出,深圳在新时期起到了经济改革的方向标的作用。B 正确;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此之前并未开设试验点,A 排除;
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出现是建立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的,而 20 世纪 80 年代属于经
济体制改革的初期,C 排除;深圳创造的第一不能体现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 排除。故选
B。
11.这场席卷全欧的思想运动以其富有理性的观念,唤醒欧洲各国乃至美国等国人民起来反对
封建意识,反对教会权威,给处于黑暗统治中的人民以光明和希望。这次思想解放运动
A. 旨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B. 设计出资本主义的社会蓝图
C 反对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
D. 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这场席卷全欧的思想运动以其富有理性的观念,唤醒欧洲各国乃至美国
等国人民起来反对封建意识,反对教会权威,”可知这场运动强调的是理性和反封建,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是启蒙运动,B 选项符合题意。旨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是文艺复兴的内容之一,
与材料无关,A 选项排除。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C 选项排除。达尔文的生物进
化论,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D 选项排除。
【点睛】启蒙运动指发生在 17-18 世纪的一场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的又一次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这
次运动有力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宗教愚昧及特权主义,宣传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
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12.1585 年,西班牙籍历史学家门多萨广泛搜集资料,整理来华传教士的文件、信札、报告,
以及各类翻译成西文的中国书籍,同时参考了大量已出版的欧洲中国学著作,费时两年,于
1585 年用西班牙文出版了《大中华帝国史》一书。该书的编纂宗旨是
A. 以全球史观的眼界审视历史发展
B. 把中国的情况全面介绍给欧洲人
C. 收集情报为澳门殖民统治者服务
D. 满足扩大对清朝输出商品的需要
【答案】B
【解析】
【详解】《大中华帝国史》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在收集、研究中国文献基础上编纂而成的,
目的是把中国的情况介绍给欧洲人,使之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及明朝历史等内容。B 正确;16
世纪尚未出现全球史观,A 排除;早期占领澳门的西方殖民统治者是葡萄牙人,C 排除;清朝
在 1636 年才建立,D 排除。故选 B。
13.下表反映了 1851~1911 年英国女性就业妇女变化情况。此变化情况说明
A. 妇女在家庭中地位得到提升 B. 工业化增加了女性就业机会
C. 资本主义贫富差距逐渐缩小 D. 妇女知识水平得到普遍提高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1851 年后女性职员人数大幅增加,说明工业化发展给女性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B 正确;材料中女性职员数量的增加并不能说明妇女在家庭中地位得到提升,A
排除;材料未体现贫富差距缩小。C 排除;女性职员增加不能证明妇女知识水平得到提高。D
排除。故选 B。
14.如图是题为“人民胜利备忘录”的海报。图中有一枚冉冉升起的太阳,它是自由的象征。
其中跪着的是俄国沙皇,该场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二月革命 B. 七月流血事件 C. 十月革命 D. 《四月提
纲》的颁布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其中跪着的是俄国沙皇”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 1917 年 3 月发生的
二月革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A 正确;七月流血事件、十月革命、 《四月提纲》
的颁布发生之前,沙皇的专制统治已被推翻,BCD 排除。故选 A。
15.下图是关于国际联盟的一幅讽刺漫画,该漫画所反映的国联的实质问题是
A. 不具有真正的普遍性和权威性
B. 纲领含糊不清,自相矛盾
C. 建立在重重矛盾之上
D. 大国操纵,无法为和平作出真正的贡献
【答案】D
【解析】
画中“车夫”背心上的英文为“国联”,他奋力挥鞭。驱赶着背上负有“和平”使命的马儿向
“结束战争”的方向行进。但“国际事务”这辆大车分明是在冲向战争,“和平”马儿虽然
竭尽全力,却寸步难行。这幅漫画揭示国联虽然标榜“和平”,但由于其本质不过是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因此无法为和平作出真正的贡献,无法挡住战争的步伐。故排除 ABC,
选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16.【历史选修 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公元七世纪初,松赞干布弱冠嗣位。此时,他所面临的青藏高原的政治局势相当
严峻。对于已跨入奴隶制社会的吐蕃王朝来说,旧的部落军制显然已不能适应新兴的政治和
军事的需要。松赞干布适应时代趋势,仿照唐朝的府兵制,在吐蕃建立起一整套严密的军事
组织。他把吐蕃分成四个“如”,“如”是吐蕃的大军事区和行政区。另外,还有四个禁军千
户所分镇四如……大将以下各级官员,都由当地的大贵族担任,世袭其职,仍须经王廷的任
命。所有士兵都登记造册,由朝廷掌管,全国军队由兵马都元帅统率,调动以赞普的金箭为
凭。经过松赞干布大胆改革后的吐蕃军队,成为一支兵农合一,集训练、生产、出征于一体
的新型军队。有了“强兵”的支柱后,松赞干布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有利于吐蕃经济发展和社
会进步的各项改革。正是通过这些改革,吐蕃达到了鼎盛时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松赞干布军事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松赞干布军事改革的意义。
【答案】(1)背景:政治局势严酷;部落军制已不能适应新兴的政治和军事的需要;
(2)意义:加强了中央对地方 控制;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其他各项改革奠定了基础;推
动了吐蕃社会进步;有助于推动民族融合。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他所面临的青藏高原的政治局势相当严峻。”、“对于已跨入奴隶制
社会的吐蕃王朝来说,旧的部落军制显然已不能适应新兴的政治和军事的需要。”结合所学
从政治局势严酷、旧制不适应新的需要等方面概括松赞干布军事改革的背景。
(2)依据材料“松赞干布适应时代趋势,仿照唐朝的府兵制,在吐蕃建立起一整套严密的军
事组织。”、“有了‘强兵’的支柱后,松赞干布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有利于吐蕃经济发展和社
会进步的各项改革。”结合所学从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其他各项改
革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吐蕃社会进步、有助于推动民族融合等方面说明松赞干布军事改革的
意义。
的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 1914 年,工业革命已从它在不列颠群岛的最早的中心地大大地向外传播。实
际上,这一传播已达到如此巨大的规模,以致英国这时不仅面临可怕的竞争,而且已被另外
两个国家——德国和美国所超过。下表列举的各强国是按照它们在工业生产方面的位次排列
的,它表明了在世界的工业均势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摘编自吕政《对 20 年来我国工业发展的回顾》
材料三
——摘编自吕政《对 20 年来我国工业发展的回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 19 世纪中后期英法德三国工业生产方面的位次
变化趋势及基本原因。
(2)材料二、三各体现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主要原因。
【答案】(1)趋势:英国:19 世纪中期英国稳居第一,后来先后被美国、德国所超越。法国:
19 世纪中期仅次于英国,后来陆续被美国、德国所超越。德国:19 世纪中期居于英法美三国
之后,后来先后超越法国、英国。
原因:德国:德国统一的完成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积极采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英国: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其居于优势;19 世纪末主要依靠殖民地而不是新技
术发展经济。法国:靠近英国,工业革命使其 19 世纪中期居于优势,但小农经济、高利贷资
本发达,且不重视新技术而逐渐滞后。
(2)现象:材料二体现了我国正在逐步成为工业生产大国。材料三体现了我国人均占有的工
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原因:我国政府对工业生产的重视;我国人口多,自身拥有非常丰
富的资源及广阔市场;对外开放,广泛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注重
发展教育与科技,重视技术创新
【解析】
【详解】(1)趋势:依据表格内容来看,英国在 19 世纪中期英国稳居第一,后来先后被美国、
德国所超越,法国在 19 世纪中期仅次于英国,后来陆续被美国、德国所超越,德国在 19 世
纪中期居于英法美三国之后,后来先后超越法国、英国;原因:依据所学可知,德国统一并
积极采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使得德国迅速发展,而英国 19 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使其居于优势,但 19 世纪末主要依靠殖民地而不是新技术发展经济,逐渐落后,法
国靠近英国,工业革命使其 19 世纪中期居于优势,但小农经济、高利贷资本发达,且不重视
新技术而逐渐滞后。
(2)现象:材料二说明我国一些重工业产品的位次逐步居于世界前列,体现了我国正在逐步
成为工业生产大国,材料三的数据体现了我国人均占有的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原因:
依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我国政府对工业生产的重视,而且我国人口多,
自身拥有非常丰富的资源及广阔市场,后来实行对外开放,广泛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注重发展教育与科技,重视技术创新,导致我国逐步成为生产大国,
而且人均产量大幅增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亲爱的女士,不说我们曾经多少次消受甜蜜的接吻、热情的拥抱、以及同床共
枕;就光是我能经常瞻仰你们的娇容、优美的仪态,尤其是亲近你们那种女性的温柔文静……
因为凡是有理性的人都会说:我爱你们,就跟别的男人爱你们一样,是出于天性。谁要是想
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
——摘自《十日谈》
材料二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
动则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
——摘自李侃《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日谈》的作者并概括作品所表达的理念。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后两个“笼子”的含义。并从 18 世纪后半期现代民主政
治的具体实践角度指出欧洲启蒙运动的直接贡献。
【答案】(1)薄伽丘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追求现世的幸福;讽刺基督教会的虚
伪腐败;揭露和批判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再次提出了人类平等的主张。
(2)人身上的“笼子”: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关统治者的“笼子”:自由平等、民主法制、
三权分立,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政治构想。直接贡献:成为了法国
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并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
【解析】
【详解】(1)作者:依据所学可知,《十日谈》的作者是薄伽丘;理念:依据材料“谁要是想
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并结合所学可知,薄伽
丘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追求现世的幸福,而且讽刺基督教会的虚伪腐败,揭露
和批判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再次提出了人类平等的主张。
(2)第一个笼子:依据材料“启蒙运动则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同时,把统
治者关进了‘笼子’”并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反对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因此第一个指
的是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第二个笼子,依据所学可知,启蒙运动,提出自由平等、民主法
制、三权分立,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政治构想,因此第二个笼子指
的是自由平等、民主法制、三权分立,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政治构
想;贡献:依据所学可知,启蒙运动的思想成为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并直接影响了美
国政治制度的建立。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化并不完全意味着理想境界的出现,有时它会带来更多问题、更大挑战。19
世纪的英国就出现过严重社会问题,贫富分化、阶级对立、环境污染、道德败坏、治安情况
恶化、人际关系淡漠,原有的社会治理模式明显失效,传统价值体系迅速瓦解,国家的社会
功能不足以应对层出不穷的严重问题,工业化使英国陷入一片迷茫。英国的情况在其他西方
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反复出现,人们这才意识到:现代化意味着对社会进行全方位的调整,意
味着社会的整体变化。从各国实践看,现代化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建立现代国家,发展
现代经济,建设现代社会。它们之间相互衔接又彼此重叠,没有现代国家就不能发展现代经
。济,而经济发展又必定要求建设现代社会。综观推进现代化比较成功的国家,无论是发达国
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这三方面进行的较为顺利的国家。
——钱乘旦《从全球视阈看现代化进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对材料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答案】示例观点:建立现代国家、发展现代经济、建设现代社会是一个国家推进现代化必
不可少的三方面内容。
阐述:以近代英国为例。1689 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保证了议会的权力,
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基本上完成了建立现
代国家的任务;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英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为了满足市场需
要,生产技术出现革命性变化,工业革命开始,较为完整的现代经济体系开始形成;在工业
革命的发展过程中,英国出现了贫富分化、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原有的社会治理模式逐渐
失效,而国家功能不足以应对新的社会需求,此时的英国需要对社会进行全方位调整,在发
展经济的同时努力建设现代社会。
总之,建立现代国家、发展现代经济、建设现代社会相互衔接又彼此重叠,任何国家在推进
现代化的过程中都离不开这三方面内容。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现代化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建立现代国家,发展现代经济,建设现
代社会”来看,建立现代国家、发展现代经济、建设现代社会是一个国家推进现代化必不可
少的三方面内容。然后结合相关国家的史实加以说明、总结即可。注意要史论结合,逻辑合
理。例如:观点:建立现代国家、发展现代经济、建设现代社会是一个国家推进现代化必不
可少的三方面内容。阐述:以近代英国为例。1689 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
保证了议会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基本上完成了建立现代国家的任务;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英国经济得到迅速发
展,为了满足市场需要,生产技术出现革命性变化,工业革命开始,较为完整的现代经济体
系开始形成;在工业革命的发展过程中,英国出现了贫富分化、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原有
的社会治理模式逐渐失效,而国家功能不足以应对新的社会需求,此时的英国需要对社会进
行全方位调整,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建设现代社会。总之,建立现代国家、发展现代经济、
建设现代社会相互衔接又彼此重叠,任何国家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都离不开这三方面内容。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物质文明的传人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
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 1:论题:上海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缩影。
闸述:鸦片战争后,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自此西方物质文明的成果纷纷传人中国。近代
通讯工具、交通工具以及和近代社会生活有关的自来水、电灯等,大部分从西方传人上海。
近代通讯、交通以及社会生活的近代化在上海几乎都有所体现,故上海成为中国近代化的一
个缩影。
示例 2:论题:外商是中国物质近代化的推动者。
闸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市场被打开,中国逐渐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的倾销市场。
因此外商出于商业利润的考虑,把西方的物质文明带入中国,以此打开中国市场。因此,在
近代史上,外商是中国物质近代化的推动者。
【解析】
【详解】依据表格内容来看,中国部分先进事物是由西方商人推动使用的,而且大部分先进
事物率先在上海地区使用,表明上海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缩影。可依据以上观点任选其一,
然后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即可,注意阐述须有史实依据。例如:论题:上海是中国近代化
的一个缩影。阐述:鸦片战争后,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自此西方物质文明的成果纷纷传
人中国。近代通讯工具、交通工具以及和近代社会生活有关的自来水、电灯等,大部分从西方传人上海。近代通讯、交通以及社会生活的近代化在上海几乎都有所体现,故上海成为中
国近代化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