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四中学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
试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时,吸收光子,电子的轨道半径增大
B. 是核裂変方程,当铀块体积大于临界体积时,才能发生链式反应
C. 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强度无关,与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D. α 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能够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波尔理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时,要吸收光子,电子的
轨道半径增大,选项 A 正确;B 方程是衰变方程,B 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光电子的最大
初动能为 ,不是与频率 成正比,C 错误.α 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但是
不能穿透铅板,D 错误;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医学上检查人体内部器官的“CT”,使用的是γ 射线
B. 雨后公路积水表面漂浮的油膜阳光下呈现彩色,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C. 利用多普勒效应原理,可以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
D. 考虑相对论效应,静止的人测量沿自身长度方向高速运动的杆比静止时的杆长
【答案】C
【解析】
【详解】A.医学上检查人体内部器官的“CT”,使用的是 x 射线,选项 A 错误;
B.雨后公路积水表面漂浮的油膜阳光下呈现彩色,这是光的干涉现象,选项 B 错误;
C.利用多普勒效应原理,可以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选项 C 正确;
D.考虑相对论尺缩效应,静止的人测量沿自身长度方向高速运动的杆比静止时的杆短,选项
D 错误。
故选 C。
3.如图所示,在等边三棱镜截面 ABC 内,有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射向其边界上的 E 点,已知该
238 234 4
92 90 2U Th+ He→
kE hv W= − ν单色光入射方向与三棱镜边界 AB 的夹角为 θ=30º,该三棱镜对该单色光的折射率为 ,则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该单色光在 AB 边界发生全反射
B. 该单色光从空气进入棱镜,波长变长
C. 该单色光在三棱镜中的传播光线与底边 BC 平行
D. 该单色光在 AC 边界发生全反射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 AB 边界光由射入三棱镜,是由光疏介质射入到光密介质,不会发生全反射,
故 A 错误;
B.光从空气进入棱镜,频率不变,波速变小,波长变小,故 B 错误;
C.由几何知识得:光线在 AB 面上入射角为 i=60°,棱镜的折射率为
故折射角为 r=30°,折射光线与 AB 面的夹角是 60°,所以该单色光在三棱镜中的传播光线与
底边 BC 平行,故 C 正确;
D.由几何关系可知,光线在 AC 边界的入射角等于 AB 面上的折射角,根据光路可逆性原理
知,不可能发生全反射,故 D 错误。
故选 C。
4.如图所示,边长为 L、匝数为 N,电阻不计的正方形线圈 abcd 在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
场中绕转轴 OO’转动,转轴 OO’垂直于磁感线。线圈通过滑环和电刷连接一个含有理想变
压器的电路,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 n1 和 n2,电压表为理想电表。保持线圈 abcd 以
恒定角速度 转动,则( )
3
sin 3sin
in r
= =
ωA. 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矩形线圈产生 感应电动势瞬时值表达式为
B. 原、副线圈的功率之比为 n1:n2
C. 电压表 V2 示数为
D. 当滑动变阻器 R 的滑片 P 向上滑动时,电压表 V1 示数增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矩形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为
A 错误;
B.变压器的输入与输出功率之比为 1:1,B 错误;
C.由交流电的产生可知,线圈中产生的最大电动势
交流发电机内电阻不计,所以电压表 V1 的示数等于
根据 可得副线圈中电压表 V2 的示数为
C 正确;
D.交流发电机内电阻不计,故变压器输入电压不变,电压表 V1 读数不变,D 错误。
故选 C。
的 2 sine NB L tω ω=
2
2
12
n NB L
n
ω
2cos cose NBS t NBL tω ω ω ω= =
2
mE NBL ω=
2
1 2
NBLU
ω=
1 1
2 2
U n
U n
=
12
1
2
2 2
1 2
NB Ln nUU n n
ω==5.我国正在进行的探月工程是高新技术领域的一次重大科技活动,在探月工程中飞行器成功
变轨至关重要。如图所示,假设月球半径为 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g0,飞行器在距月
球表面高度为 3R 的圆形轨道Ⅰ上运动,到达轨道的 A 点点火变轨进入椭圆轨道Ⅱ,到达轨
道的近月点 B 再次点火进入近月轨道Ⅲ绕月球做圆周运动,则( )
A. 卫星在轨道Ⅲ的运动周期可能大于轨道Ⅱ的运动周期
B. 飞行器在轨道Ⅲ上绕月球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为
C. 卫星在轨道Ⅱ经过 B 点时的速度一定小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D. 只有万有引力作用情况下,飞行器在轨道Ⅱ上通过 B 点的加速度大于在轨道Ⅲ上通过 B 点
的加速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卫星在轨道Ⅲ的运动周期小于轨道Ⅱ的运动周期,故
A 错误;
B. 设飞船在近月轨道Ⅲ绕月球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为 T3,则:
解得:
故 B 正确;
C. 卫星在轨道Ⅱ经过 B 点时的速度一定大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因为第一宇宙速度是Ⅲ
轨道的环绕速度,从Ⅲ轨道进入轨道Ⅱ在 B 点加速,故 C 错误;
D. 根据引力提供合外力,那么同一点,它们的合外力相等,加速度相等,故 D 错误。
故选 B。
0
2 R
g
π
2
0 2
3
4mg mR T
π=
3
0
2 RT g
π=二、选择题
6.关于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较大
B. 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在压强不变时,气体分子每秒对器壁单位面积平均碰撞次数随着温度
升高而减少
D.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减少、斥力增大
【答案】BC
【解析】
【详解】A. 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一定较大,绝对湿度不一定大,故 A 错误;
B. 水的饱和汽压只与温度有关,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 B 正确;
C.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在压强不变时,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增大,根据压强微观解释可
知,气体分子每秒对器壁单位面积平均碰撞次数减小,故 C 正确;
D.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减少、斥力减小,故 D 错误。
故选 BC。
7.如图所示,O 点为简谐横波 波源.振幅为 5 cm 的波从 O 点分别沿 x 轴向正方向和负方向
传播,Oa=3 m,Ob=4 m,Oc=6 m.t=0 时,波源 O 由平衡位置开始竖直向下振动;t=6s 时,
质点 a 第一次到达最高点,同时质点 c 刚好开始振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波的周期为 4 s
B. 0~10 s 内,质点 b 走过的路程是 0.3 m
C. 该波的波速为 0.75 m/s
D t =6 s 时质点 b 经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
【答案】ABD
【解析】
【详解】AC.波从 传到 的时间为
则波速为
的
O c
6st =
6 m/s 1m/s6
Ocv t
= = =取质点 关于 对称的点为 , 、 的振动同步,质点 第一次到达最高点,质点 也第
一次到达最高点,同时质点 刚好开始向下振动,则有
可得
所以该波的周期为
故 A 正确,C 错误;
B.波从 传到 的时间为
则 0~10s 内,质点 振动的时间为
走过的路程
故 B 正确;
D. 时质点 振动了
而质点 开始向下振动,所以 时质点 经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故 D 正确;
故选 ABD。
8.如图所示,一充电后与电源断开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水平放置,板长为 L,板间距离为
d,距板右端 L 处有一竖直屏 M。一带电荷量为 q、质量为 m 的质点以初速度 v0 沿中线射入两
板间,最后垂直打在 M 上,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两极板间电场强度大小为
a O d a d a d
c
33m 4dc λ= =
4mλ =
4sT v
λ= =
O b
1
4 s 4s1
Obt v
= = =
b
2 6s 1.5t T= =
1.5 4 1.5 4 5cm 0.3mS A= × = × × =
6st = b
2s 0.5t T∆ = =
b 6st = b
mg
qB. 两极板间电压为
C. 整个过程中质点的重力势能增加
D. 若仅增大两极板间距,该质点仍能垂直打在 M 上
【答案】BD
【解析】
【详解】AB. 据题分析可知,小球在平行金属板间轨迹应向上偏转,做类平抛运动,飞出电
场后,小球的轨迹向下偏转,才能最后垂直打在 M 屏上,前后过程质点的运动轨迹有对称性,
如图
可见两次偏转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qE-mg=mg
得到:
由 U=Ed 可知板间电压为:
故 A 错误,B 正确;
C. 小球在电场中向上偏转的距离为:
y= at2
而
a= =g,t=
解得:
y=
2mgd
q
2 2
2
3
2
mg L
v0
2mgE q
=
2U q
mgd=
1
2
qE mg
m
−
0
L
v
2
2
02
gL
v故小球打在屏上的位置与 P 点的距离为:
S=2y=
重力势能的增加量为:
EP=mgs=
故 C 错误。
D.仅增大两板间的距离,因两板上电量不变,根据
E= =
而 C= ,解得:
E=
可知,板间场强不变,小球在电场中受力情况不变,则运动情况不变,故仍垂直打在屏上,
故 D 正确。
故选 BD。
9.如图所示,一端带有定滑轮 长木板上固定有甲、乙两个光电门,与之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
示带有遮光片的小车在其间的运动时间,与跨过定滑轮的轻质细绳相连的轻质测力计能显示
挂钩处所受的拉力。不计空气阻力及一切摩擦。
(1)在探究“合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要使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小车所受合外
力,操作中必须满足________________;要使小车所受合外力一定,操作中必须满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先测出小车质量 m,再让小车从靠近光电门甲处由静止开始运动,读出小车在两
光电门之间的运动时间 t。改变小车质量 m,测得多组 m、t 的值,建立坐标系描点作出图线。
下列能直观得出“合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图线是________。
的
2
2
0
gL
v
2 2
2
0
g L
v
π
U
d
Q
Cd
4
S
kd
ε
π
4 kQ
S
π
ε【答案】 (1). 小车与滑轮间的细绳与长木板平行 (2). 砂和砂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
质量 (3). C
【解析】
【详解】(1)[1]小车受重力,支持力和拉力,在探究“合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时,要使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小车所受合外力,操作中必须满足小车与滑轮间的细绳与长木板
平行;
[2]要使小车所受合外力一定,操作中必须满足砂和砂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2)[3]小车从靠近甲光电门处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位移
x= at2
得加速度 ,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不变,即位移 x 不变,则 a 与 t2 成反比;根据牛顿第
二定律有
联立得
即 t2 与质量 m 成正比,所以改变小车质量 m,测得多组 m、t 的值,故 C 图能直观得出“合外
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故 C 符合题意,AB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0.一实验小组要测量电压表 V1 的内阻,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
A.待测电压表 V1(量程为 0~ 2V,内阻约 2kΩ)
B.标准电压表 V2(量程为 0~ 9V,内阻约 4kΩ)
C.滑动变阻器 R1(阻值范围∶0~ 10Ω)
D.定值电阻 R2=20Ω
E.定值电阻 R3 =5.0kΩ
F.直流电源(内阻约 1Ω,电动势为 12V)
G.开关、导线若干
(1)为使实验结果尽可能准确,除待测电压表、直流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和导线之外,该
实验小组还选取了标准电压表 V2 和一个定值电阻,定值电阻选_______(填器材前面的序号)。
(2)某同学按所给的器材完成了供电部分的电路设计,通过 S2 切换分压接法与限流接法。请将
1
2
2
2xa t
=
Fa m
=
2 2Lt mF
= ⋅图中剩下电路的连线补充完整______;当 S2 断开时,电路为_____接法;为确保电路安全,测
量时,开关 S2 应处于_____________状态。
(3)根据选用的器材,待测电压表 V1 的读数为 U1,定值电阻阻值为 R,标准电压表 V2 的读数
为 U2,由此得出,待测电压表内阻的表达式为______。
【答案】 (1). E (2). (3). 限流 (4). 闭合 (5).
【解析】
【详解】(1)[1]由题知,要测电压表 V1 的内阻,则需要测出 V1 的电压和电流,其电压即为 V1
的示数,但没有电流表,所以无法直接测出电流,故为使实验结果尽可能准确,需要将一定
值电阻与 V1 串联起来分压,然后再与电压表 V2 并联,故需要大电阻才能满足分压的要求,故
定值电阻应选 E;
(2)[2]为使测量结果尽量准确,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接法,电路如图所示
[3]当 S2 断开时,滑动变阻器只有右边部分接入电路中,故此时为限流接法;
[4]为确保电路安全,测量时,开关 S2 应处于闭合状态,则一开始测量电压表的示数可以从零
开始变化,不会因为电压过大而烧坏仪器;
(3)[5]根据串联电路电压关系,电压表 V2 示数为 U2,则定值电阻 R3 两端电压为 U2-U1,电
1
2 1
U R
U U−流为
根据
解得
11.如图所示,水平地面放置 A 和 B 两个物块,物块 A 的质量 m1=2 kg,物块 B 的质量 m2=1
kg,物块 A、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μ=0.5.现对物块 A 施加一个与水平方向成 37°角的
外力 F,F=10 N,使物块 A 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 12 s 物块 A 刚好运动到物块 B 处,A 物块
与 B 物块碰前瞬间撤掉外力 F,物块 A 与物块 B 碰撞过程没有能量损失,设碰撞时间很短,
A、B 两物块均可视为质点,g 取 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计算 A 与 B 两物块碰撞前瞬间物块 A 的速度大小;
(2)若在物块 B 的正前方放置一个弹性挡板,物块 B 与挡板碰撞时没有能量损失,要保证 A 和
B 两物块能发生第二次碰撞,弹性挡板距离物块 B 的距离 L 不得超过多大?
【答案】(1) 6m/s (2) L 不得超过 3.4m
【解析】
【 详 解 】( 1 ) 设 A 与 B 碰 前 速 度 为 , 由 牛 顿 第 二 定 律 得 :
解得:
则速度
(2)AB 相碰,碰后 A 的速度 ,B 的速度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2 1U UI R
−=
1
V
UR I
=
1
V
2 1
U RR U U
= −
1v
( )1 137 37Fcos m g Fsin m aµ°− − ° =
20.5 /a m s=
1 6 /v at m s= =
1v′ 2v
1 1 1 1 2 2m v m v m v′=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联立解得: 、
对 A 用动能定理得:
解得:
对 B 用动能定理得:
解得:
物块 A 和 B 能发生第二次碰撞的条件是 ,解得
即要保证物块 A 和 B 能发生第二次碰撞,弹性挡板距离物块 B 的距离 L 不得超过 3.4m
12.如图所示,在倾角 θ= 的绝缘光滑斜面上,固定两根平行光滑金属导轨,间距 l=0.4m,
下端用阻值 R=0.8Ω 的电阻连接。质量 m=0.2kg、电阻 r=0.2Ω、长为 l 的导体杆垂直放置在导
轨上,两端与导轨始终接触良好。整个装置放置在垂直于斜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
度 B=0.5T。某时刻用平行于导轨向上的推力 F 作用在杆的中点,使杆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
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a=0.5m/s2,2s 以后,推力大小恒为 0.8N,杆减速运动了 0.45m,速度变
为 0,不计导轨电阻,取 g=10m/s2,求:
(1)t=2s 时,克服安培力做功的功率;
(2)杆做减速运动的整个过程中,电阻 R 产生的热量。
【答案】(1) ;(2)
【解析】
【详解】(1) 时,设杆的速度为 v,感应电动势为 E,电流为 I,安培力为 ,有
2 2 2
1 1 1 1 2 2
1 1 1
2 2 2m v m v m v′= +
1 2 /v m s′ = 2 8 /v m s=
2
1 1 1
10 2Am gS m vµ− = − ′
0.4AS m=
2
2 2 2
10 2Bm gS m vµ− = −
6.4BS m=
2A BS S L+ > 3.4L m<
30°
24 10 WP −= × 3
1 8 10 JQ −= ×
2st = F安, , ,
设克服安培力做功的功率为 P,有
联立以上方程,代入数据解得
(2)设导体杆减速运动的位移为 s,克服安培力做功为 ,由动能定理得
在杆减速运动过程中,设电阻 R 和 r 产生的热量分别为 和 ,有
联立相关方程,代入数据解得
13.利用电场与磁场控制带电粒子 运动,在现代科学实验和技术设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
图所示,半径为 R 的圆形区域内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在磁场左侧有一宽度为 0.5R
的区域,其上边界与水平半径 MO 共线,该区域内有水平向右、速度大小范围为 0~ v0 的
粒子不断射人,粒子带电量均为+q,质量均为 m。在沿半径 MO 入射的粒子中,速度大小为 v0
的粒子恰好从 O 点正下方的 N 点离开磁场。不计粒子重力及粒子间相互作用力,求:
(1)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 B 的大小;
(2)圆形磁场中,有粒子通过区域的面积 S;
(3)在圆形磁场正下方有一长度为 2R 的水平挡板 CD,中心小孔与 N 点重合,右侧是长度也为
2R 的竖直荧光屏 PQ,其上端点 P 与挡板右端点 D 重合。CD 下方空间加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
场,恰使所有通过小孔 N 的粒子均能打在荧光屏 PQ 上。求电场强度大小 E 及荧光屏上有粒
子打到的长度 L。
的
v at= E Blv= EI R r
= + F BIL=安
P F v= 安
24 10 WP −= ×
W安
2
0
1sin 0 2F s mgs W mvθ− − = −安
1Q 2Q
1 2W Q Q= +安
1
2
Q R
Q r
=
3
1 8 10 JQ −= ×
3【答案】(1) ;(2) ;(3) ;
【解析】
【详解】(1)沿 MO 方向入射且速度大小为 的粒子恰好从 O 点正下方 N 离开磁场,则:
,
解得
(2)速度为 的粒子在圆形磁场中运动的时候
解得
有粒子通过区域的面积如阴影部分所示,易得图中圆心角分别为 60°、120°。
0mv
qR
2 25 36 R R
π −
2
0
2
mv
qR
(4+ 3 15)
2 R
−
0v
1R R= 0
1
0
2
qv B m v
R
=
0mvB qR
=
03v
( )0
2
1
0
3
3 B m
v
q v R
=
2 3R R=解得
(3)若竖直向下射出圆形磁场的粒子也能达到荧光屏,则所有粒子均能到达
, ,
联立解得
只有初速度为 的粒子才能通过小孔 O,速度方向分别在竖直向下与斜向右下方之间,设其
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由几何关系可得:
解得
斜向右下方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30°出射的粒子到达荧光屏最上方
, ,
2 2
2
1
120 1 33360 2 2 3 4
R R RS R R
ππ°= − × × = −°
2 2
2
2
60 1 3 3 3( 3 ) 3360 2 2 2 4
R R RS R R
ππ°= − × × = −°
1 2S S S= +
2 25 36S R Rπ= −
02R v t= qE ma= 21
2R at=
2
0
2
mvE qR
=
0v
θ
12sin 2
RR
R
θ
−
= =
30θ = °
2
0
1sin30 ' 2R v t at′°= + 0 cos 0 '3y v t= ° 2L R y= −解得
(4 3 15)
2
R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