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 2020 届高三联合模拟考试 2020.4
数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 是虚数单位,则 (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复数的除法运算法则,即可求解.
【详解】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复数的代数运算,属于基础题.
2.若集合 , ,则 (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化简集合 ,按照交集定义,即可求解
【详解】易知 , ,
所以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集合间的运算,属于基础题.
3.2019 年 12 月,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2020 年 1 月 12 日,世界卫生组织
正式将造成此次肺炎疫情的病毒命名为“2019 新型冠状病毒”.2020 年 2 月 11 日,世界卫生组
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 COVID-19(新冠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症状是发热、干咳
、浑身乏力等外部表征。“某人表现为发热、干咳、浑身乏力”是“新冠肺炎患者”的( ).
i 1 (1 )ii
⋅ + =
i i− 1 i− 1 i+
1 1(1 ) 1 1i ii i
⋅ + = + = −
{ | 1 }A x y x= = − 2{ | 2 0}B x x x= − − ≤ A B∩ =
[ 1,1]− 1,2]- [1,2] ( ]1,1−
,A B
{ | 1 } { | 1}A x y x x x= = − = ≤ { | 1 2}B x x= − ≤ ≤
{ | 1 1}A B x x∩ = − ≤ ≤A. 必要不充分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充分必要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表现为发热、干咳、浑身乏力者不一定是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或者只是普通感冒等;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早期症状表现为发热、
干咳浑身乏力等外部表征.因而“某人表现为发热、干咳、浑身乏力”
是“该人患得新型冠状病毒”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必要不充分条件的判定,属于基础题.
4.已知向量 , 满足 , ,若 ,则 ( ).
A. 2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已知求出 的坐标,再由共线向量的坐标关系,即可求解.
【详解】 .
因为 ,所以 ,解得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向量的坐标运算,熟记公式即可,属于基础题.
5.已知双曲线 一条渐近线上存在一点到 轴距离与到原点 的距离之比为 ,
则实数 的值为( ).
A. 2 B. 4 C. 6 D. 8
【答案】B
【解析】
的
a b (1,2)a = (1 ,1)a b m+ = + //a b m =
2− 1
2
1
2
−
b
( ) (1 ,1) (1,2) ( , 1)b a b a m m= + − = + − = −r rr r
a b∥ 2 1 0m + = 1
2m = −
2 2
15
x y
a
− = x O 2
3
a【分析】
根据已知可得渐近线的斜率,建立 的方程,即可求出结论.
【详解】由题意,一条渐近线的斜率为 ,
则 ,解得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双曲线的方程和简单几何性质,属于基础题.
6.从 1,2,3,4,5 中任取两个不同的数,其中一个作为对数的底数,另一个作为对数的真数,
则对数值大于 0 且小于 1 的概率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对数的限制条件,列出所有对数的基本事件,确定出满足条件的对数个数,由古典概型
的概率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由于 1 只能作为真数,从其余各数中任取一数为底数,
共得到 4 个对数,其值均为 0.
从 1 除外的其余各数中任取两数分别作为对数的底数和真数,
基本事件为 , , , , , ,
, , , , , ,共 12 个,
所以基本事件总数为 16 个,满足题设条件的事件有 ,
, , , , ,共 6 个,
由古典概型的计算公式得所求事件的概率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古典概型的概率,属于基础题.
7.某校周五的课程表设计中,要求安排 8 节课(上午 4 节、下午 4 节),分别安排语文数学、英
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各一节,其中生物只能安排在第一节或最后一节,数学和英语
a
2 2
2 2
53 2
=
−
2
5 5
a = 4a =
1
8
1
4
3
8
1
2
(2,3) (2,4) (2,5) (3,4) (3,5) (4,5)
(3,2) (4,2) (5,2) (4,3) (5,3) (5,4)
(3,2)
(4,2) (5,2) (4,3) (5,3) (5,4)
6 3
16 8P = =在安排时必须相邻(注:上午的最后一节与下午的第一节不记作相邻),则周五的课程顺序的
编排方法共有( ).
A. 4800 种 B. 2400 种 C. 1200 种 D. 240 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先安排生物有 ,接着安排相邻的数学和英语有 5 种相邻形式,故有 ,最后安排其它 5
节课有 ,根据分步乘法原理,即可求解结论
【详解】分步排列,第一步:因为由题意知生物只能出现在第一节或最后一节,
所以从第一个位置和最后一个位置选一个位置把生物安排,
有 种编排方法;第二步因为数学和英语在安排时必须相邻,
注意数学和英语之间还有一个排列有 种编排方法;
第三步:剩下的 5 节课安排 5 科课程,有 种编排方法.
根据分步计数原理知共有 种编排方法.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排列和分步乘法原理的应用,限制条件优先考虑,属于中档题.
8.已知大于 1 的三个实数 满足 ,则 的大小关系不
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令 ,则 为 的零点,根据判别式可得 ,就 和
分类讨论后可得 的大小关系.
【详解】令 ,则 为 的零点且该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为
,
1
2A 2
25A
5
5A
1
2 2A =
2
25 10A =
5
5A 120=
2 10 120 2400× × =
, ,a b c 2(lg ) 2lg lg lg lg 0a a b b c− + = , ,a b c
a b c= = a b c> > b c a> > b a c> >
( ) 2 2 lg lg lgf x x x b b c= − + lg a ( )f x b c≥ b c=
b c> , ,a b c
( ) 2 2 lg lg lgf x x x b b c= − + lg a ( )f x
lgx b=故 ,
因为 ,故 ,所以 即 .
又 ,
若 ,则 ,故 即 .
若 ,则 ,所以 或者 ,
即 或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零点,注意先根据方程的形式构建二次函数,再利用零点存在
定理来讨论,注意合理分类,本题为中档题.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
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5 分,部分选对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9.Keep 是一款具有社交属性的健身 APP,致力于提供健身教学、跑步、骑行、交友及健身饮食指
导、装备购买等--站式运动解决方案.Keep 可以让你随时随地进行锻炼,记录你每天的训练进
程。不仅如此,它还可以根据不同人的体质,制定不同的健身计划。小吴根据 Keep 记录的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1 月期间每月跑步的里程(单位:十公里)数据整理并绘制了下面的折线
图。根据该折线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月跑步里程逐月增加
B. 月跑步里程最大值出现在 10 月
C. 月跑步里程的中位数为 5 月份对应的里程数
D. 1 月至 5 月的月跑步里程相对于 6 月至 11 月波动性更小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24lg 4lg lg 0b b c∆ = − ≥
1, 1b c> > lg 0,lg 0b c> > lg lgb c≥ b c≥
( ) ( ) ( ) ( )2 2lg lg lg lg lg lg lg , lg lg lg lg lg lg lgf b b c b b c b f c c b c c c b= − = − = − = −
b c= ( ) ( )lg lg 0f b f c= = lg lg lga b c= = b c=
b c> ( ) ( )lg 0, lg 0f b f c< < lg lga c< lg lgb a<
a c b< < a b c> >根据折线图的信息,逐项判断,即可求出结论.
【详解】由所给折线图可知:月跑步里程并不是逐月递增,故选项 A 错误;
月跑步里程最大值出现在 10 月,故选项 B 正确;
月跑步里程的中位数为 5 月份对应的里程数,故选项 C 正确;
1 月至 5 月的月跑步里程相对 6 月至 11 月,波动性更小,
故选项 D 正确.
故选:BCD.
【点睛】本题考查折线图数据分析,考查数形结合,属于基础题.
10.如图, 是正方体 的棱 的中点,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 过 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直线 、 都相交
B. 过 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直线 、 都垂直
C. 过 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直线 、 都相交
D. 过 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直线 、 都平行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点 不在这两异面直线中的任何一条上,所以,过 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直线 、
都相交, A 正确.过 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直线 、 都垂直, B 正确.过 点有
无数个平面与直线 、 都相交,C 不正确.过 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直线 、
都平行,D 正确.
【详解】解:直线 与 是两条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点 不在这两异面直线中的任
何一条上,如图所示:
M 1 1 1 1ABCD A B C D− 1DD
M AB 1 1B C
M AB 1 1B C
M AB 1 1B C
M AB 1 1B C
M M AB 1 1B C
M AB 1 1B C M
AB 1 1B C M AB 1 1B C
AB 1 1B C M取 的中点 ,则 ,且 ,设 与 交于 ,则点 、 、 、
、 共面,
直线 必与 直线相交于某点 .
所以,过 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与直线 、 都相交;故 A 正确.
过 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直线 、 都垂直,此垂线就是棱 ,故 B 正确.
过 点有无数个平面与直线 、 都相交,故 C 不正确.
过 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直线 、 都平行,此平面就是过 点与正方体的上下底都
平行的平面,故 D 正确.
故选:ABD.
【点睛】本题考查空间中过定点的直线与已知直线是否相交、平行以及过定点的平面与已知
直线是否相交、平行,基础题.
11.已知函数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若将函
数 的图象纵坐标不变,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 ,再向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
的图象,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函数 的解析式为
1C C N //MN AB MN AB= BN 1 1B C H A B M N
H
HM AB O
M HO AB 1 1B C
M AB 1 1B C 1DD
M AB 1 1B C
M AB 1 1B C M
( ) sin( 4 ) 0, 0,0 8f x A x A
πω ϕ ω ϕ = + > > < M N
MN MN y O
C 2 8y x= − 2y =
l 2 0x y− + = MON△ 8 2
,M N p
2
px my= + ( ) ( )1 1 2 2, , ,M x y N x y
1 2,y y 1 2x x+ m
1 2
1 | |2MONS OF y y= ⋅ −△ 1 2,y y
( )1 1,M x y ( )2 2,N x y
( )1 2| | 16MN x x p= − + + =又 的中点到 轴的距离为 6,∴ ,
∴ ,∴ .
∴所求抛物线的方程为 .故 A 项正确;
抛物线 的准线方程是 ,故 B 项错误;
设直线 的方程是 ,联立 ,
消去 得 ,则 ,
所以 ,解得 ,
故直线 的方程是 或 .故 C 项错误;
.
故 D 项正确.
故选:AD.
【点睛】本题考查抛物线方程和性质、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注意根与系数关系设而不
求的方法求解相交弦问题,考查数学计算、逻辑推理能力,属于中档题.
三、填空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3.命题“所有无理数的平方都是有理数”的否定是__________.
【答案】存在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不是有理数
【解析】
【分析】
根据全称命题的否定形式,即可求解结论.
【详解】存在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不是有理数,
全称性命题的否定是先改变量词,然后否定结论,
故所求的否定是“存在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不是有理数”.
故答案为:存在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不是有理数
【点睛】本题考查命题的否定形式,要注意量词之间的转化,属于基础题.
14.在 的展开式中 项的系数为__________.
MN y 1 2 62
x x+− =
1 2 12x x+ = − 4p =
2 8y x= −
C 2x =
l 2x my= −
2 8
2
y x
x my
= −
= −
x 2 8 16 0y my+ − = 1 2
1 2
8
16
y y m
y y
+ = −
⋅ = −
2
1 2 8 4 12x x m+ = − − = − 1m = ±
l 2 0x y− + = 2 0x y+ + =
1 2
1 1| |2 2MONS OF y y= ⋅ − = ×△ ( )2
1 2 1 22 4 64 64 8 2y y y y⋅ + − = + =
82x
x
−
2x【答案】1120
【解析】
【分析】
求出二项展开式的通项,令 的指数为 2,求出项数,即可求解.
【详解】展开式的通项为 ,
令 ,得 ,
所以展开式中含 项的系数为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二项展开式定理,熟记展开式通项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
15.已知直线 (其中 , )与圆 交于点 ,
, 是坐标原点,则 __________, __________.
【答案】 (1). (2).
【解析】
【分析】
先求出圆心 到直线 的距离,再由相交弦长公式,求出 ;设 的
中点为 ,则有 ,利用 ,根据数量积的运算律,即可求解.
【详解】由 , 可知,
圆心到直线 的距离 ,
.
设 的中点为 ,则 ,
,
.
x
388 2
8 8
2 ( 2)
r
rr r rC x C x
x
−− ′ − = −
38 22 r− = 4r =
2x 4 4
8 ( 2) 1120C − =
1120
0Ax By C+ + = 2 2 2A B C+ = 0C ≠ 2 2 6x y+ = M
N O | |MN = OM MN⋅ =uuuur uuuur
2 5 10−
O 0Ax By C+ + = | |MN ,M N
D OD MN⊥ 1
2OM OD ND= +uuuur uuur uuur
2 2 2A B C+ = 0C ≠
0Ax By C+ + =
2 2
| | 1Cd
A B
= =
+
2 2| | 2 | | 2 6 1 2 5MN OM d= − = − =
,M N D OD MN⊥
1
2OM OD DM OD NM= + = +uuuur uuur uuuur uuur uuuur
21 1( ) 102 2OM MN OD NM MN MN⋅ = + ⋅ = − = −uuuur uuuur uuur uuuur uuuur uuuur故答案为: ; .
【点睛】本题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向量的数量积运算,熟记圆的弦长公式以及几何性
质是解题关键,考查计算求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16.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在他的著作《九章算术注》中,称一个正方体内两个互相垂直的内切
圆柱所围成的几何体为“牟合方盖”(如图所示),刘徽通过计算得知正方体的内切球的体积与“牟
合方盖”的体积之比应为 .若“牟合方盖”的体积为 ,则正方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已知求出正方体的内切球的体积,得到内切球的半径,根据正方体内切球的直径为其棱
长,外接球的直径为其对角线,即可求解.
【详解】因为“牟合方盖”的体积为 ,
又正方体的内切球的体积与“牟合方盖”的体积之比应为 ,
所以正方体的内切球的体积 球 ,
所以内切球的半径 ,所以正方体的棱长为 2,
所以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等于正方体的体对角线即 ,
2 5 10−
: 4π 16
3
12π
16
3
: 4π
V 16 4
4 3 3
π π= × =
1r =
2 2 3R =所以 ,所以正方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故答案为: .
【点睛】本题以数学文化为背景,考查正方体与球的“内切”“外接”问题,掌握它们之间
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
四、解答题:本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
骤.
17.① ,② ,③ ,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
问题中,并解决相应问题.
已知在锐角 中,角 , , 的对边分别为 , , , 的面积为 ,若
, .且 ,求 的面积 的大小.
【答案】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已知条件等式结合面积公式和余弦定理求出 ,若选①由正弦定理求出 边,利用两角和
正弦公式求出 角,再由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若选其它条件,结果一样.
【详解】因为 , ,
,所以 .
显然 ,所以 ,又 ,所以 .
若选择① ,由 ,
得 .
又
,
的
3R = 2 24 4 ( 3) 12S Rπ π π= = =
12π
3B
π= 2a = cos 3 1b A acosB+ = +
ABC A B C a b c ABC S
2 2 24S b c a= + − 6b = ABC S
A a
C
2 2 24S b c a= + −
2 2 2
cos 2
b c aA bc
+ −=
1 sin2S bc A= 2 sin 2 cosbc A bc A=
cos 0A ≠ tan 1A = (0, )A π∈
4A
π=
3B
π=
sin sin
a b
A B
=
26sin 2 2sin 3
2
b Aa B
×
= = =
sin sin[ ( )] sin( )C A B A Bπ= − + = +
3 2 1 2 6 2sin cos cos sin 2 2 2 2 4A B A B
+= + = × + × =所以 .
若选择② ,由 ,得 ,
,所以 .
,
所以 .
若选择③ ,
所以 ,即 ,
所以 ,又 ,
所以 ,解得 ,
所以
【点睛】本题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解三角形,考查计算求解能力,属于基础
题.
18.已知数列 满足 ,且 .
(1)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 满足 ,求数列 的前 项和 .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1 3 3sin2 2S ab C
+= =
2a =
sin sin
a b
A B
= sin 3sin 2
b AB a
= =
0, 2B
π ∈
1cos 2B =
sin sin[ ( )] sin( )C A B A Bπ= − + = +
6 2sin cos cos sin 4A B A B
+= + =
1 3 3sin2 2S ab C
+= =
cos 3 1bcos A a B+ = +
cos 1a B =
2 2 6 12
a ca ac
+ −⋅ =
2 26 2a c c= + − 2 2 226 2 6 6 2 32a c c c c= + − ⋅ = + −
2 26 2 6 2 3c c c c+ − = + − 3 1c = +
1 3 3sin2 2S bc A
+= =
{ }na *
1 ( 1) 1( )n nna n a n+ − + = ∈N 1 1a =
{ }na
{ }nb 13
n
n n
ab −= { }nb n nS
2 1na n= −
1
13 3n n
nS −
+= −(1)根据已知可得 ,由累加法可得 ,进而求出 的通项公式;
(2)由(1)得 ,用错位相减法,即可求出 的前 项和 .
【详解】(1)因为 ,
所以 ,
所以 ,
,
…
,
所以 .
又 ,所以 ,所以 .
又 ,也符合上式,
所以对任意正整数 , .
(2)结合(1)得 ,所以
,①
,②
,得 ,
,
所以 .
【点睛】本题考查累加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前 项和,考查逻辑推理、
数学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1 1 1
1 1
n na a
n n n n
+ − = −+ +
na
n
{ }na
1
2 1
3n n
nb −
−= { }nb n nS
1 ( 1) 1n nna n a+ − + =
1 1 1 1
1 ( 1) 1
n na a
n n n n n n
+ − = = −+ + +
1 1 1 ( 2)1 1
n na a nn n n n
−− = − ≥− −
1 2 1 1
1 2 2 1
n na a
n n n n
− −− = −− − − −
2 1
1
112 2
a a− = −
1
11 ( 2)na a nn n
− = − ≥
1 1a = 2 1na n
n n
−= 2 1( 2)na n n= − ≥
1 1a =
n 2 1na n= −
1
2 1
3n n
nb −
−=
0 1 2 3 1
1 3 5 7 2 1
3 3 3 3 3n n
nS −
−= + + + + +…
2 3
1 1 3 5 2 1
3 3 3 3 3n n
nS
−= + + + +…
−① ② 2 1
2 1 1 1 2 11 23 3 3 3 3n n n
nS −
− = + + + + − …
11 12 [1 ( ) ] 2 1 2 23 31 21 3 31 3
n
n n
n n
−× − − += + − = −
−
1
13 3n n
nS −
+= −
n19.如图,在三棱柱, 中,侧面 菱形, 是 中点, 平面
,平面 与棱 交于点 , .
(1)求证: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
(2)若 与平面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求 的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或
【解析】
【分析】
(1)由已知可得 平面 ,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 ,再由面面
平行的性质定理,可证 ,即可证明结论;
(2)根据已知可得 两两互相垂直,以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
, ,确定出点 坐标,求出平面 法向量坐标,由空间
向量的线面角公式,建立 关系,即可求解.
【详解】(1)证明:在三棱柱 中,侧面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 ,又因为 平面 , 平面 ,
所以 平面 ,因为 平面 ,
且平面 平面 ,所以 .
因为在三棱柱 中,平面 平面 ,
平面 平面 ,平面 平面 .
所以 ,故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
是1 1 1ABC A B C− 1 1AAC C D AC 1A D ⊥
ABC 1BB D 1 1AC E AB BC=
1BB ED
1CB 1 1ABB A 39
13
AC
BD
4AC
BD
= 2
3
AC
BD
=
1B B∥ 1 1A ACC 1B B DE∥
1BD B E
1, ,DB DC DA D
BD a= AD b= 1 1, , , , ,A A B E C B 1 1ABB A
,a b
1 1 1ABC A B C− 1 1A ABB
1 1B B A A 1B B ⊄ 1 1A ACC 1A A ⊂ 1 1A ACC
1B B∥ 1 1A ACC 1B B ⊂ 1BB D
1BB D ∩ 1 1A ACC DE= 1B B DE∥
1 1 1ABC A B C− ABC∥ 1 1 1A B C
1BB D ∩ ABC BD= 1BB D ∩ 1 1 1 1A B C B E=
1BD B E 1B BED(2)在 中,因为 ,
是 的中点,所以 .
因为 平面 ,所以 , ,
以 , , 所在直线分别为 轴, 轴, 轴,
建立如图空间直角坐标系 .
设 , ,在 中, ,
,所以 ,所以 ,
, , ,
则所以 , .
因为 ,所以 ,
即 .因为 ,所以 .
设平面 的法向量为 .
因为 ,即 ,所以 .
令 ,则 , ,所以 .
因为 ,
所以 ,即 ,
所以 或 ,即 或 ,
所以 或 .
ABC AB BC=
D AC BD AC⊥
1A D ⊥ ABC 1A D BD⊥ 1A D AC⊥
DB AC 1A D x y z
D xyz−
BD a= AD b= 1AA D△ 1 2AA AD=
1 90A DA∠ = °
1 3A D b= (0,0,0)D
(0, ,0)A b−
1(0,0, 3 )A b ( ,0,0)B a
1 (0, , 3 )AA b b=uuur
( , ,0)AB a b=uuur
(0, , 3 )E b b 1 ( , , 3 )DB DE DB a b b= + =uuuur uuur uuur
1( , , 3 )B a b b (0, ,0)C b 1 ( ,0, 3 )CB a b=uuur
1ABB A ( , , )n x y z=
1 0
0
n AA
n AB
⋅ =
⋅ =
3 0
0
by bz
ax by
+ = + =
3
3
y z
bx za
= −
=
z a= 3y a= − 3x b= ( 3 , 3 , )n b a a= −r
1
1 2 2 2 2 21
2 3| cos , |
| | 3 3 3
n CB abn CB
n CB b a a a b
⋅
〈 〉 = =
+ + × +
uuurruuurr uuurr
2 2 2 2
2 3 39
134 3 3
ab
a b a b
=
+ +
4 2 2 44 37 9 0a a b b− + =
2 21
4a b= 2 29a b= 1
2a b= 3a b=
4AC
BD
= 2
3
AC
BD
=【点睛】本题考查空间线、面位置关系,证明直线与直线平行以及空间向量法求线面角,注
意空间平行关系的相互转化,考查逻辑推理、数学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20.某服装店每年春季以每件 15 元的价格购入 型号童裤若干,并开始以每件 30 元的价格出
售,若前 2 个月内所购进的 型号童裤没有售完,则服装店对没卖出的 型号童裤将以每
件 10 元的价格低价处理(根据经验,1 个月内完全能够把 型号童裤低价处理完毕,且处理
完毕后,该季度不再购进 型号童裤).该服装店统计了过去 18 年中每年该季度 型号童
裤在前 2 个月内的销售量,制成如下表格(注:视频率为概率).
前 2 月内的销售量(单位:件) 30 40 50
频数(单位:年) 6 8 4
(1)若今年该季度服装店购进 型号童裤 40 件,依据统计的需求量试求服装店该季度销售
型号童裤获取利润 的分布列和期望;(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依据统计的需求量求服装店每年该季度在购进多少件 型号童裤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
最大.
【答案】(1)分布列见解析, 元;(2)40 件
【解析】
【分析】
(1)先求出利润 的可能值,根据过去 18 年中销售量的频数表,得出 对应的概率,得到
的分布列,求出期望;
(2)分别求出购进 型号童裤 30 件、40 件、50 件时,利润的期望值,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1)设服装店某季度销售 型号童裤获得的利润为 (单位:元).
M
M M
M
M M
M
M X
M
( ) 533.3E X ≈
X X
X
M
M X当需求量为 30 时, ,
当需求量为 40 时, ,
当需求量为 50 时, .
所以 , .
故 的分布列为
400 600
则 (元).
所以服装店今年销售 型号童裤获得的利润均值为 533.3 元.
(2)设销售 型号童裤获得的利润为 .
依题意,视频率为概率,为追求更多的利润,
则服装店每年该季度购进的 型号童裤的件数取值可能为 30 件,40 件,50 件.
当购进 型号童裤 30 件时,
;
当购进 型号童裤 40 件时,
;
当购进 型号童裤 50 件时,
.
所以服装店每年该季度在购进 40 件 型号童裤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最大.
【点睛】本题考查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期望,考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考查计数学
建模、数学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15 30 5(40 30) 400X = × − − =
15 40 600X = × =
15 40 600X = × =
1( 400) 3P X = = 2( 600) 3P X = =
X
X
P 1
3
2
3
1 2 1600( ) 400 600 533.33 3 3E X = × + × = ≈
M
M Y
M
M
3 4 2( ) (30 15) 30 (30 15) 30 (30 15) 30 4509 9 9E Y = − × × + − × × + − × × =
M
3 4 2( ) [(30 15) 30 (15 10) 10] (30 15) 40 (30 15) 409 9 9E Y = − × − − × × + − × × + − × ×
1600 533.33
= ≈
M
3 4 2( ) [(30 15) 30 (15 10) 20] [(30 15) 40 (15 10) 10] (30 15) 509 9 9E Y = − × − − × × + − × − − × × + − × ×
4750 527.89
= ≈
M21.已知椭圆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 ,以 , ,
和 为顶点的梯形的高为 ,面积为 .
(1)求椭圆 的标准方程;
(2)设 , 为椭圆 上的任意两点,若直线 与圆 相切,求 面
积的取值范围.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1)由梯形 的高求出 ,由梯形 的面积,建立关于 方程,结合
关系,即可求出椭圆标准方程;
(2)设直线 的方程为: ,利用直线与圆 相切,得到 关系,
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设 , ,得出 关系,由相交弦长公式,求
出 关于 的函数,根据函数特征,求出其范围,再由 ,即可求
出结论.
【详解】(1)由题意,得 ,且 ,
∴ ,又 ,解得 , .
∴椭圆 的方程为 .
(2)如图,设 , ,
当圆 的切线 的斜率存在时,设 的方程为: ,
切点为 ,连结 ,则 .
因为 与圆 相切,
2 2
2 2: 1( 0)x yC a ba b
+ = > > 1F 2F ( , )M a b− ( , )N a b
2F 1F 3 3 3
C
A B C AB 2 2 12: 7O x y+ = AOB
2 2
14 3
x y+ = 12 , 37
2 1MNF F b 2 1MNF F ,a c , ,a b c
l y kx m= + 2 2 12: 7O x y+ = ,k m
( )1 1,A x y ( )2 2,B x y 1 2,x x
| |AB k 1 2 3 | |2 7AOBS AB= × ×△
3b = 2 2 3 3 32
a c+ ⋅ =
3a c+ = 2 2 3a c− = 2a = 1c =
C
2 2
14 3
x y+ =
( )1 1,A x y ( )2 2,B x y
O l l y kx m= +
H OH OH AB⊥
l 2 2 12: 7O x y+ =所以 ,所以 .
联立 ,整理得 .
所以 , .
又
.
①若 时,
.
因为 ,
当且仅当 时,“ ”成立.
2
| | 12
71
md
k
= =
+
( )2
2 12 1
7
k
m
+
=
2 2
14 3
y kx m
x y
= + + =
( )2 2 23 4 8 4 12 0k x kmx m+ + + − =
2 2 2 264 16( 3)(4 3)k m m k∆ = − − +
2
2 2 48(16 9)48(4 3) 07
kk m
+= − + = >
1 2 2
8
4 3
kmx x k
+ = − +
2
1 2 2
4 12
4 3
mx x k
−= +
( )22
1 2 1 2| | 1 4AB k x x x x= + ⋅ + −
( )( )
( )
2 2 2 2
2
22
64 4 4 12 4 3
1
4 3
k m m k
k
k
− − +
= + ⋅
+
( )
( )
2 2
2
22
48 3 4
1
4 3
k m
k
k
+ −
= + ⋅
+
( )( )
( )
2 2
22
1 9 164 3
7 4 3
k k
k
+ +
=
+
2
4 2
4 3 1 16 24 97
k
k k
= + + +
0k ≠
2
2
4 3 1| | 1 97 16 24
AB
k k
= +
+ +
2
2
916 24 2 16 9 24 48k k
+ + ≥ × + =
3
2k = ± =所以
即 .
②当 时, ,所以 .
又 ,
所以 .
当圆 的切线斜率不存在时,则 的方程为 或 .
此时 , 的坐标分别为 , 或 ,
.此时 .
综上, 面积的取值范围为 .
【点睛】本题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直线与圆以及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要熟练掌握根与
系数关系设而不求方法解决相交弦问题,考查计算求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22.已知函数 , , 、 .
(1)若 ,且函数 的图象是函数 图象的一条切线,求实数 的值;
2
2
1 10 9 4816 24k k
∴ < ≤
+ +
2
2
4 3 4 3 1 4 3 11 1 79 487 7 716 24k k
< + ≤ + =
+ +
4 3 | | 7
7
AB< ≤
0k = 4 3| |
7
AB = 4 3 | | 7
7
AB≤ ≤
2 3| |
7
OH =
1 2 3 12| | | | | | , 32 72 7AOBS AB OH AB = ⋅ = ∈ △
O AB 12
7x = 12
7x = −
A B
12 12,7 7
12 12,7 7
−
12 12,7 7
−
12 12,7 7
− −
12
7MBBS =△
AOB
12 , 37
( ) xf x e= ( )g x ax b= + a b R∈
( )1 0g − = ( )g x ( )f x a(2)若不等式 对任意 恒成立,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3)若对任意实数 ,函数 在 上总有零点,求实数 的取值范
围.
【答案】(1) ;(2) ;(3) .
【解析】
【分析】
(1)由 得出 ,由此得出 ,设切点为 ,由题意得出
,可求出 的值;
(2)由参变量分离法得出 ,构造函数 ,利用导数分析得出 ,
由此可得出实数 的取值范围;
(3)根据题意,对函数 求导可得 ,对实数 分 和 两种情
况讨论,分析函数 的单调性,结合零点存在定理可得出实数 的取值范围.
【详解】(1)由 ,得 , ,
设函数 与函数 相切于点 ,则 ,
由题意可得 ,解得 ,因此, ;
(2)由题意得 , 恒成立.
令 , ,则 ,
再令 ,则 ,令 ,解得 .
故当 时, ,函数 单调递减;
当 时, ,函数 单调递增,
从而,函数 在 上有最小值 ,
即有 在 上恒成立,
( ) 2f x x m> + ( )0,x∈ +∞ m
a ( ) ( ) ( )F x f x g x= − ( )0, ∞+ b
1 ( ],1−∞ ( )1,+∞
( )1 0g − = b a= ( )g x ax a= + ( )0
0 , xx e
( )
0
0
0 1
x
x
e a
e a x
= = +
a
2xm e x< − ( ) 2xh x e x= − ( ) 1h x >
m
( )y F x= ( ) xF x e a′ = − a 0a < 0a ≥
( )y F x= b
( )1 0g a b− = − + = b a= ( )g x ax a∴ = +
( )y f x= ( )y g x= ( )0
0 , xx e ( ) xf x e′ =
( )
0
0
0 1
x
x
e a
e a x
= = +
0 0
1
x
a
=
= 1a =
2xm e x< − ( )0,x∈ +∞
( ) 2xh x e x= − ( )0,x∈ +∞ ( ) 2xh x e x′ = −
( ) ( ) 2xx h x e xϕ ′= = − ( ) 2xx eϕ′ = − ( ) 0xϕ′ = ln 2x =
( )0,ln 2x∈ ( ) 0xϕ′ < ( )y xϕ=
( )ln 2,x∈ +∞ ( ) 0xϕ′ > ( )y xϕ=
( )y xϕ= ( )0, ∞+ ( )ln 2 2 2ln 2 0ϕ = − >
( ) 0h x′ > ( )0, ∞+所以,函数 在 上单调递增,故 ,所以 .
因此,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
(3)由题意可得 ,其导数 .
①当 时, 对任意的 恒成立,则函数 在 上为增函数,
若函数 在 上总有零点,则有 ,解得 ;
②当 时,令 ,解得 .
当 时, ;当 时, .
所以,函数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单调递增区间为 .
则函数 在 处取得最小值,即 .
(i)当 时,即当 时,对任意的 , ,
则函数 区间 上单调递增,
若函数 在区间 上恒有零点,则 ,解得 ;
(ii)当 时,即当 时,若 ,则 ;若 ,则
.
则函数 在 上单调递减,在 上单调递增.
,可得 .
构造函数 ,其中 ,则 ,
所以,函数 在区间 上单调递减,则 , .
综上所述,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导数分析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同时也考查了函数的零点问题以及导
数的几何意义,解题时注意导数与函数单调性之间的关系,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属于难题.
在
( )y h x= ( )0, ∞+ ( ) ( )0 1h x h> = 1m £
m ( ],1−∞
( ) ( ) ( ) xF x f x g x e ax b= − = − − ( ) xF x e a′ = −
0a ≤ ( ) 0F x′ > x∈R ( )y F x= R
( )y F x= ( )0, ∞+ ( )0 1 0F b= − < 1b >
0a > ( ) 0xF x e a′ = − = lnx a=
lnx a< ( ) 0F x′ < lnx a> ( ) 0F x′ >
( )y F x= ( ),ln a−∞ ( )ln ,a +∞
( )y F x= lnx a= ( ) ( )min ln lnF x F a a a a b= = − −
ln 0≤a 0 1a< ≤ ( )0,x∈ +∞ ( ) 0F x′ >
( )y F x= ( )0, ∞+
( )y F x= ( )0, ∞+ ( )0 1 0F b= − < 1b >
ln 0a > 1a > 0 lnx a< < ( ) 0F x′ < lnx a>
( ) 0F x′ >
( )y F x= ( )0,ln a ( )ln ,a +∞
( ) ( )min ln ln 0F x F a a a a b∴ = = − − < lnb a a a> −
( ) lnt a a a a= − 1a > ( ) ln 0t a a′ = − <
( ) lnt a a a a= − ( )1,+∞ ( ) ( )1 1t a t< = 1b∴ ≥
b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