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泰山封禅大典后的刻辞中写道:“贵贱
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于后嗣,化及无穷。”据此
可知
A. 秦始皇开始认识到纷书坑儒错误 B. 秦朝并未完全摒弃儒家治国思想
C. 历史叙述难以摆脱主观因素影响 D. 《史记》所载历史不符合历史事实
25.1926 年,苏联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斯大林强调苏联的工业化同资本主义国
家的工业化不同,资本主义国家从轻工业开始的工业化道路是一条漫长的发展途
径。因此,苏联选择的工业化道路是
A. 用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B. 以农业集体化带动工业化
C. 实行公有制助推工业化 D. 发挥市场机制促进工业化
26.19 世纪后期,欧洲各国民族主义者认为达尔文主义给了他们支持和正当理由。
上、中层阶级论证说,他们应得到幸福和成功,因为他们较无能的穷人更“适合”;
殖民者也以之为帝国主义辩护。这主要说明达尔文的进化论
A. 为欧洲殖民扩张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
B. 其“优胜劣汰”观点与时代需要吻合
C. 以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变化为研究对象
D. 是导致欧洲政治经济变化的根本原因
27.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出处 记载
《通典》 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
《全唐诗补编》 良田收百倾,兄弟犹工商。
《唐大诏令集》 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
《全唐文》 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
A. 土地买卖得到法律保护 B. 税收制度变革成为历史趋势
C. 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D. 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28.凡须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一致同意的每项命令、决议或表决(关于休会问题除
外),须送交合众国总统,该项命令、决议或表决生效前,须由总统批准,如总统不批准,则按照关于议案所规定的规则和限制,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三分之二议员
重新通过。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凡总统不批准的命令、决议或表决均不生效
B. 该规定充分体现了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 该规定起到了杜绝美国总统滥用职权的作用
D. 体现了总统与国会之间存在一定的权力制约
29.维持人伦关系是“礼”的重要功能之一,孔子云:“君使臣以义,臣事君以忠”,
孟子云:“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说明“礼”
A. 以“尊君”为核心 B. 蕴涵有一定的人文精神
C. 强调“君”的责任 D. 鼓励臣民反抗暴君统治
30.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
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
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材料表明了
A. “欧洲联合”的构想得到了各国的普遍认同
B. 欧洲的政治经济一体化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
C. 欧洲走向联合符合成员国和欧洲整体的利益
D. 超国家的联合体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和个性
31.古希腊常在重大场合及庆典活动中举行竞技比赛以展示男性的力量和勇气,优
胜者将获得橄榄枝花冠并彰显父辈和城邦的荣耀,他们会获得城邦人民的敬重、
塑立雕像和唱颂赞歌。这表明
A. 竞技精神是人文主义的体现 B. 公共活动能够凝聚城邦力量
C. 英雄人物塑造源于竞技比赛 D. 成年男性公民是民主的基石
32.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中写到:“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现代化
未能启动,很大程度上在于国民党政府的‘贫困化’.这种‘贫困化’不仅是财政上的破
落,更在于中央权威的缺失。国民党政府虽然是形式上的全国统一政权,但内部
帮派林立、战乱不断,同时投靠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制民主势力,围剿共产
党,因而难有权威和效力。”书中所说的国民党政府“贫困化”实际含义是,国民党
政府A. 内外政策均不利于现代化建设事业 B. 财政上濒于破产
C. 无力动员足够资源投入现代化建设 D. 政治上限于孤立
33.梁启超曾说,魏源所谓“以夷攻夷”、“以夷款夷”、“以夷长技以制夷”之三大主义,
“由今观之,诚幼稚可笑,然其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
尽。”其意在强调魏源
A. 抛弃了藐视西方人的传统观念 B. 改变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
C. 找到了反抗外国侵略正确途径 D. 开启了近代学习西方先河
34.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份中共中央工作文件指出:由于美国低估会议的可能成果,
以及美、英、法之间存在着多种矛盾,中国应该采取积极方针,打破美国封锁、
禁运、扩军备战的政策,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与这份文件相关的外交活动
A. 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
B. 使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 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
D. 确立的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
35.1978 年 9 月,邓小平在东北调研,提出“要到发达国家去看看,看看人家是怎
么搞的。过去我们对国外的好多事情不知道”,“世界天天发生变化,新的事物不断
出现,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我们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不行”,史
称“北方谈话”。这场“谈话”
A. 肯定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 表达了实行对外开放的思想
C. 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D. 阐明了支持市场经济的态度
41.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思想逐渐丰富和完善起来,也推
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 分)
材料一 1871 年 7 月,(马克思)在同《世界报》记者谈话时就表示:国际工人
协会没有规定政治运动的固定形式,它只要求这些运动朝向一个目标,“但是用什
么方式来达到结局,应当由这个国家的工人阶级自己选择”;1872 年 9 月,在海牙
代表大会上。马克思也谈到,工人阶级必须推翻资产阶级政权,以便建立一个全
新的生产关系组织,“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
采取同样的手段”。
——陈宇翔、余文华《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学说》材料二 列宁认为,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級临时政府。因为这
样做会同支持临时政府的苏维埃发生对立,会脱离群众。列宁提出的口号是“不给
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在苏维埃内部开展斗争,把
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认为革命之所以能够和
平发展,因为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
——吴于廑,齐世柴《世界史》
材料三 俄国革命的国际环境和军事形势,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多数,
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我们……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因
此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完全成熟。中央委员会建
议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
——1917 年 10 月 24 日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会议通过的、由列宁起草的举行武装起
义的决议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夺取政权方式上马克思的观点有了怎样的
变化?在马克思的论著中,他是如何将社会主义学说牢固地置于科学基础之上的?
(10 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列宁认为选择革命方式要依据的两大因素分别是什么?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怎样的发展?(9 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请指出马克思、列宁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6 分)
4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 16-21 世纪的 500 年,中西方发展从同一水平线,到差距逐步拉开,又
在预期的将来重新趋近平衡,走了一段很长的弧形道路,这条道路积淀着历史的
经验教训,也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憧憬与希望。如果进行“五百年的中西比较”研究,
按时代历史内容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段:从 16 世纪中叶到 1840 年。同一水平线上的两个时代巨人,沿着两条不
同的道路展开激烈的竞走,西方在资本主义道路上迅速崛起,中国在封建主义的
泥潭中急剧地衰落——崛起和衰落构成了该段的主体内容。
第二段:从 1840 年到 1949 年。中西方在历史竞走中严重相撞。西方给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中国面对西方的冲击奋起抗争和探索,找寻救国的出路——
冲击与探索成为该段的基本主题。
第三段:从 1949 年到 2049 年。新中国成立后,中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
的追逐与竞争。中华民族探索新的发展道路,为在 21 世纪接近和赶上西方发达国
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奋斗——挑战与奋起成为该段的中心思想。
请选择其中一段的主题,运用相应的史实编写该研究目录,并加以简要阐
释。(要求:围绕所选择的主题,多角度选取史实进行中西比较阐释)
4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人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
南京临时政府于 l912 年将清朝学部更名为教育部,统管全国的教育工作,蔡
元培为第一任教育总长。随后,教育部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规定了
小学、中学、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及时数。小学设置修身、国文、地理、算术、
体操等科目,高等小学则在此基础上增设外语、图画、手工、裁缝等课程。中学、
师范学校在此基础上增设理化、音乐、家政等课程。2 月,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
方针之意见》,指出,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和,尊孔与信教自由相悖、应该以军国民
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救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作为新的教育宗旨。
何为公民道德?蔡元培解释说:“法兰西之革命也,所标揭者曰:自由、平等、博
爱。”9 月,北京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令》(史称壬子学制),在新学制下,分为
三段四级,即初等教育(2 级)、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其中又包括普通教育、实
业教育和师范教育三种不同系统。壬子学制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近代西方
资本主义教育体系初步建立。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教育》
(l)根据材料,概括民国初期创建新式教育的举措。(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期教育改革的重大意义。(9 分)
46.【历史一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1942 年 1 月,26 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宣言》,美、
英、苏、中四国领衔签字。这是中国第一次以“四大国”之一身份出现在战时的国际
政治舞台上。1943 年 10 月,美、英、苏、中四国在莫斯科签署《普遍安全宣言》。据此,中国有权参与各大国之间为结束战争而采取的协调行动,有权参与筹建联
合国。莫斯科《四国宣言》标志着中国正式成为四大国之一。为中国在国际舞台
上扮演大国角色铺设了道路。1943 年 11 月下旬,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聚会埃
及首都开罗,商议对日作战问题。开罗会议是战时中国外交的最高峰,标志着战
时中国的大国地位达到顶峰。
在反法西斯大国中,只有美国支持中国应置身于世界大国的行列。早在 1941 年 8
月美、英大西洋会议期间,罗斯福就形成了以美、英、苏、中“四警察”来维护战后
世界和平的设想,1941 年,美英在讨论《联合国家宣言》签名国的排名顺序时,
发生激烈争吵,美国坚持中国必须与美、英、苏一起领衔签字。英国被迫让步。
——摘编自向冬梅《二战时期中国的大国地位析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时中国能够取得四大国之地位的原因。
(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时中国大国地位取得的影响。(9 分)
47.【历史一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 黄兴(1874—1916 年),湖南省长沙人,是中国资产阶级杰出的革命家和
军事家。他从小喜欢武术和军事,在两湖书院读书期间萌发了武装反清的革命思
想。1903 年,他在华兴会成立大会上说:“若吾辈革命,既不能借北京偷安无识之
市民得以捕灭虏廷,又非可与异族之禁卫军同谋合作。则是吾人发难,只能采取
雄踞一省,与各省纷起之法。”从此走上了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的革命道路。后
来在组建军队时,他认为革命党人是领导者、决策者、组织者,新军、会党是基
本队伍。1907 年以前,黄兴重在联合会党,1907 年开始侧重于运动新军反正。会
党和新军虽是武装起义的基本力量,但都不是资产阶级的军事队伍。故黄兴认为
有建立自己正式军队的必要,并计划定名为“国民军”。为提高军队的素质,主张开
展军国民教育,他多次强调:“现在以提倡尚武教育为最要”,“注意尚武,一以对
外,一以发育身体”,具体提出“中学以上,令学兵二年,俾军事教育普及全国,则
不待养兵而全国皆兵。”
——摘编自陶用舒《论黄兴的军事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黄兴的主要军事思想。(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黄兴的主要军事思想。(9 分)历史部分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B A B B D B C B C D A B
24.B
【解析】依据材料“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可知秦始皇强调礼、等级和恪
守等级下的各自职责;体现出秦始皇吸收了儒家的治国思想,B 正确;材料并不能
说明秦始皇开始认识到焚书坑儒的错误,A 错误;材料中《史记》的记述是比较
客观,没有体现主观因素的影响,C 错误;《史记》的记载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并不是不符合历史事实,D错误。
25.A
【解析】 “斯大林强调苏联的工业化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不同,资本主义国
家从轻工业开始的工业化道路是一条漫长的发展途径”表明苏联选择的工业化道
路是用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 A 正确;苏联的工业化是牺牲农业集体化,B 错误;
公有制属于经济体制,材料并不是说明实行公有制助推工业化,C 错误;斯大林模
式时期属于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机制,D 错误。
26.B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进化论被欧洲民族主义者、资产阶级和殖民者用以
解释当时欧洲政治革命、经济发展和殖民活动,联系所学可知,这是因为其“优胜
劣汰、适者生存”的观点适应了当时欧洲的时代需要,因此 B 选项正确。依据材料
可知,进化论被用来解释欧洲的政治革命、经济发展和殖民活动,A 选项表述过
于片面;C 选项错误,进化论以自然界生物为研究对象;D 选项错误,导致欧洲政
治经济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
27.B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四则史料分别涉及出售永业田、购买良田、寺院大量占
有田地和富豪之家置买庄田等信息,这反映了土地兼并现象严重,说明唐朝政府
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变革税收制度成为了必然趋势,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听卖永业田”、“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等信息可
知,当时唐代法律尚不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 选项错误,材料中只是反映土地占田
情况,不是社会结构的变化;D 选项错误,唐朝统治者实行均田制就是为了抑制土地兼并。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
28.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反映了总统和国会之间的相互制约,故选 D 项;
A 项表述不符合美国三权分立的内容,故排除;材料只反映了总统和国会之间的
制衡,“充分体现”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 B 项;“杜绝”的表述过于绝对,也不符
合史实,故排除 C 项。
29.B
【解析】 “尊君”是“礼”的基本要求,但这并非本题材料所要表达的思想,A 项排
除;从道理上讲,你对我好,我便对你好,这是人之常情,简单的说这叫“人心换
人心”。从理性的角度看,材料体现了“权力”与“义务”的对等,要臣民尽“尊君”的
义务,就得给人民基本的“权力”,不管从哪个角度理解,这都体现了对“人性”的尊
崇,体现了人文精神,所以,B 项正确;从材料来看,确实是说在处理君臣关系上,
君负有责任,但把它说成“礼”的特征,显然不合适,C 项排除;D 项与孔、孟的代
表统治阶级利益的身份与基本主张明显矛盾,排除。
30.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雨果认为欧洲终将走向联合,这种联合会构筑欧洲的友爱
关系,符合欧洲利益,选项 C 正确;材料是雨果的构想,而非欧洲各国,且 A 项
表述绝对,选项 A 排除;雨果 1802 年 2 月 26 日-1885 年 5 月 22 日,选项 B 时间
与雨果所处时代不符,排除;选项 D 表述绝对,排除。
31.B
【解析】从材料中的“举行竞技比赛以展示男性的力量和勇气”“他们会获得城邦人
民的敬重、塑立雕像和唱颂赞歌”等信息来看,这样的公共活动可以提高成年男性
的作战能力,团结城邦民众凝聚力量。故答案为 B 项。这种活动与人文主义没有
关系,排除 A 项;材料没有反映这些优胜者就是英雄人物,排除 C 项;材料没有
涉及民主政治,排除 D 项。
32.C
【解析】材料只是说国民政府的“贫困化”不利于现代化启动,虽然列举了一些内外
政策,但用“均”字概括,是不妥当的,联系教材中关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民族
经济发展的内容,也可以说明 A 是不正确的;材料中说“贫困化”不仅是财政上的破落,B 项排除;材料说国民党政府的贫困,更在于中央权威的缺失,没有权威造
成的影响便是“贫困”,拿不出钱、物、人等用于现代化建设,所以,C 项正确;D
项与 B 项一样,充其量是“贫困”表现的一个方面,排除 D 项。
33.D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学习西方思潮。据题意可知,魏源之“攻夷”“款夷”“制夷”三
大主义皆是回答如何学习西方,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首要话题,故能“支配百年来
之人心”,答案为 D 项。当时夷夏之辨仍流行,对西方仍用蔑称,故 A 项错误;中
国外交近代化的标志是总理衙门的设立,近代外交观念尚未形成,排除 B 项;魏
源对西方的认识只是初步的,尚未找到反抗外来侵略的正确途径,排除 C 项。
34.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日内瓦会议。根据材料内容“新中国成立之初”“美、英、
法”“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可知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美国、英国、
法国等国一起召开的国际性会议,结合所学知识为中国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
日内瓦会议,这次会议主要讨论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故 A 正确;B 项
内容为亚非会议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排除;C 项内容为新国成立初期和苏联等社
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 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
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35.B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对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看法,排除 A;材料“我们关起门来
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不行”可见邓小平表达了对外开放的思路,故选 B;
1978 年 12 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排除 C;材料没有涉及
对市场经济的看法,排除 D。
41. (1)暴力革命不再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各国工人阶级应该根
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选择(或和平方式也能取得政权)。撰写《资本论》,
提出剩余价值理论,科学论证资本主义必亡和社会主义必胜。(10 分)
(2)是否得到人民群众支持,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所占比重。在帝国主义战
争中,社会主义可能在少数或者甚至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取得胜利。(9 分)
(3)马克思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缔造者和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者。(6 分)42. 示例一 16 世纪中叶到 1840 年 崛起与衰落
研究目录 1 中国农耕经济发展与西方工业化的曙光
中国——传统小农经济占据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西方——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加速资本原始积累,18 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开启
了工业化发展道路。
2 中国封建专制顶峰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
中国——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西方——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逐步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3 中国早期启蒙思潮与西欧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但最终没有突破封建思想的藩篱。
西方——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深刻的思想解放,宣传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观
念。
示例二 1840—1949 年 冲击与探索
研究目录 1 西方强行叩关与中国经济结构变迁
西方——两次鸦片战争打破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倾销商品,争夺市场。
中国——小农经济逐步瓦解,新经济成分出现(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
经济)。
2 西方民主制度冲击与中国救国道路探索
西方——资阶革命确立民主法制、十月革命俄式革命道路冲击中国传统政治
观念。
中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到工农武装割据道
路。
3 西方思想文化引进与中国思想解放深入
西方——军事等技术、启蒙思想、进化论、马克思主义传入。
中国——学习西方技术、制度、思想,形成近代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示例三 1949—2049 年 挑战与奋起
研究目录 1 两极格局的世界与中国独立自主外交
世界——两极格局形成,西方对华孤立敌视政策,冷战思维影响国际关系。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断提高国际地位。 2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
西方——凯恩斯主义到新自由主义、布雷顿体系等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
系。
中国——借鉴苏联工业化经验到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应对高科技竞争
西方——三科(核能、信息、基因、航天技术)发展,当代世界是综合国
力竞争。
中国——双百、培养高科技人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加速发展。
45.(1)举措:改造旧教育,推行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学习
西方先进的教育制度;颁布实施新的学制;(6 分)
(2)意义:有利于宣传和维护民主共和,巩固新政权;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推
动中国教育走向近代化。(9 分)
46.(1)原因;中国是抗击法西斯的主要国家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政
府的争取;美国的大力支持。(6 分)
(2)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更有利于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各国协调行动;
有助于中国丧失的主权的收回;为中国参与战后国际重建奠定基础;加强了中美
关系,有利于战后美国对中国的渗透。(9 分)
47.(1)由点到面的武装反清起义战略;武装斗争依靠革命党人、会党、新军三结
合的思想;建立资产阶级正式军队的设想;普及军事教育和全民皆兵。(6 分)
(2)主张建立革命军队并开展军国民教育,具有前瞻性,推动了中国近代军事变
革,促进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发展;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思想,对推动
了辛亥革命的发展。但由于受时代和条件的限制,其建立军队等主张大多未能付
诸于实践。(9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