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中学九学年(下)阶段测试语文试卷
出题人:杨威 考试时间:2020 年 5 月 20 日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1.(3 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锵.然(qiāng) 颠簸.(bŏ) 铢两悉称.(chѐng)
B. 诡谲.(jué) 迂.回(yú) 间.不容发(jiān)
C. 渲.染(xuàn) 喷薄.(bó) 张目结.舌(jié)
D. 莅.临(lì) 拘泥.(nì) 栩栩..如生(xú)
2.(3 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见异思迁 不可救要 随声附和
B. 言外之义 川流不息 家喻户晓
C. 五脏六腹 无动于衷 因地制宜
D. 人情世故 相辅相成 不省人事
3. (3 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度”、“美团”、“饿了么”,这三家外卖平台的全国日订单量大约在 700 万单左右。
(去掉“大约”或“左右”)
B.近年来,喜欢阅读电子书的人数在快速增长,电子书销售规模也在逐年增加。
(将“增加”改为“增多”)
C.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
(去掉“能否”)
D.中德两国元首同意巩固并建立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
(将“巩固”和“建立”互换位置)
4.(3 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
成。
B.《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C.《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
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5.(3 分)下列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今冬,哈尔滨大雪,一位司机的汽车陷入雪中不能行驶,阻塞了交通,他想请周围
人帮忙推车,该怎么说呢?
A.他对一位交警说:“人民警察为人民,你快过来帮我推车吧。”
B.他对一位年轻人说:“兄弟,我实在是遇上困难了,请你帮我推推车好吗?
C.他对后车的司机说:“赶快下来帮我推车,我开不动,你也别想走。”
D.他对一位路人说:“来,我给你十块钱,你过来给我推车。”
6.(3 分)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生要学会选择。在心存忧惧的时候,你是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还是振作精神、
_________?在怒不可遏的时候,你是一触即跳、以牙还牙,还是冷静运筹、__________?在
志得意满的时候,你是沾沾自喜、忘乎所以,还是___________、淡定超然?
A.从容应对 愈挫愈勇 谦虚谨慎
B.愈挫愈勇 从容应对 谦虚谨慎
C.谦虚谨慎 愈挫愈勇 从容应对
D.愈挫愈勇 谦虚谨慎 从容应对
7.(7 分)按教材原文填空。 (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2)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疾也。(《三峡》)
(3)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4)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5)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饮酒》)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任群芳妒。(《卜算子 咏梅》)
(7)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阅读(45 分)
(一)阅读《大道之行也》,回答 8-10 题。(8 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
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8.(2 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修: (2)归:
9.(4 分)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10.(2 分)下列关于大同社会理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为公”,这是说社会财富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但政权只属于统治者。
B.“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
C.“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
D.“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可以看出儒家提出的“大同”社
会是不满于当时的社会现实的。仁爱;全体社会成员各有所养、各有所用、各尽其职,行为于
公心;杜绝奸诈之心,害人之事,人们道徳水平普遍提高,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路不
(二)阅读《中国结》,回答 11-14 题。(11 分)
中国结
①中国结作为我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渊源久远,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最
初,古人的铜镜背后一般..都有绳纽,可以系上绳饰,方便手持。后来,窗帘、帐钩、笛箫、
香袋等下方常系有美观的装饰结。几千年来,这些美丽的绳结代代流传,它们从旧石器时代
的缝衣打结推展至汉朝的仪礼记事,再演变成为今天精致的艺术品。因其外观对称精致,符
合我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故命名为“中国结”。从《红楼梦》第三十五回“白玉
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中的描写来看,中国结在清代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装饰品,
而且已经不局限在女性服饰之中。只不过那时不叫“中国结”,而叫“络子”。
②中国结包含着非常多变且丰富的结绳工艺,有同心结、团锦结、双钱结、十字结、吉祥结
等,其工艺之精妙令人啧啧称奇。中国结以其独特的东方神韵和丰富多样的变化,充分体现
了我国人民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北京申办奥运会的过程中,中国结作为我国传统文
化的象征,深受各国朋友的喜爱。
③在编织中国结时,最主要的材料是线绳。一般说来,用来结艺的线绳约为 100 厘米长,4-6
毫米粗,线绳的种类很多,过去主要有丝、棉、麻,现代材料则增加了尼龙、混纺等,不仅
色泽更加亮丽,耐用度也大大提高。中国结的编制大致可分为基本结、变化结及组合结三大
类,它们具有共通的编结原理,可归纳为基本技法与组合技法。基本技法是以单线条、双线
条或多线条来编结,运用线头并行或线头分离的变化,做出多彩多姿的结或结组。而组合技法是利用线头延展、耳翼延展及耳翼勾连的方法,灵活地将各种结组合起来,完成一组组变
化万千的结饰。
④一件结饰讲究整体美,不仅要用线恰当、线纹平整、结形匀称,结与饰物还要搭配协调。
选线时要注意色彩,若为古玉一类的古雅物件配编中国结,应选择含蓄的色调,诸如咖啡色
或墨绿色;若为一些色彩单调、深沉的物件编中国结,夹配少许金、银或亮红等色调醒目的
细线,会使整个结饰有栩栩如生之感。除了用线,一件结饰还包括镶嵌的圆珠、管珠等坠子,
以及各种金银、玉石、珐琅等饰物,如果选配得当,整件结饰会显得更加璀璨夺目。
⑤中国结丰富多样的图案样式常常包含着美好的寓意,如最常见的同心结寓意白头偕老、永
结同心,团锦结寓意花团锦簇、前程似锦,如意结寓意万事称心、吉祥如意,桂花结寓意高
贵清雅、富贵无疆,双喜结寓意双喜临门,双钱结寓意财源广进……那车前窗上挂着的红红
的平安结寄托着家人温馨的祈愿,吉字结、馨结、鱼结合成“吉庆有余”的意思。在新婚仪
式上装饰的盘长结寓意一对相爱的人永远相随相依,永不分离。烟袋上的蝴蝶结因“蝴”与
“福”谐音,寓意福在眼前、福运迭至。一根长长的丝线,曲曲折折中表达着人们的美好愿
望,一串中国结就是一串代代相传的祝愿。
⑥中国结所展现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的审美内涵。对炎黄子孙而言更有着独特的
寓意。绳线曲折回环、紧密相连,正如炎黄子孙紧密团结、心连一处。如今,中国结随着华
人的脚步走向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每逢我国传统佳节,都能看到红红火火的中国结。无论
是海外游子,还是驻守乡土的亲人,对所有炎黄子孙来说,挂起中国结的地方就是家。
11.(3 分)下列关于“中国结”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结为我国所特有,它是上古时期就已出现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历史悠久。
B.中国结得名的原因与其外观对称精致有关,它符合我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
C.中国结在编结原理相通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技法编结出类型不一、各具特色的结饰。
D.中国结在《红楼梦》中有记载,清代称其为“络子”,是当时流行的女性专有饰品。
12.(3 分)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题目点明说明对象,揭示文章内容,指出中国结与炎黄子孙的关联,富有吸引力。
B.第①段中加点的词语“一般”,表示绳纽出现的频率,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选线时要注意色彩,若为一些色彩单调、深沉的物件编中国结,应选择含蓄的色调,诸如
咖啡色或墨绿色。
D.本文按逻辑顺序介绍中国结的起源、得名、工艺、编制、搭配及图案寓意等相关。
13.(3 分)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
A.中国结以其独特的神韵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唯一象征,北京申奥时深得各国的青睐。
B.为达到整体美的效果,古玉一类的物件应配编含蓄色调的结,要讲究搭配的协调性。
C.结饰变化万千靠组合技法,此法利用线头并行、耳翼延展及勾连,将各种结灵活组合。
D.中国结蕴含炎黄子孙团结一心的独特寓意,所以,挂有中国结的地方就有华人家庭。
14.(2 分)指出下列句子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内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1)中国结包含着非常多变且丰富的结绳工艺,有同心结、团锦结、双钱结、十字结、吉祥
结等,其工艺之精妙令人啧啧称奇。( )
(2)一般说来,用来结艺的线绳约为 100 厘米长,4-6 毫米粗。( )
(三)阅读《父亲的半瓶酒》,回答 15-19 题。(15 分)
父亲的半瓶酒
贾平凹
①我在城里工作后,父亲便没有来过,他从学校退休在家,一直照管着我的小女儿。
②去年,父亲给我的信上说,他很想来一趟,因为小女儿已经满地跑了,害怕离我们太久,
将来会生疏的。但是,一年过去了,他却没来,只是每月寄一张小女儿的照片,叮咛我好好
写作,说:“你正是干事的时候,就努力干吧,农民扬场趁风也要多扬几锨呢!但听说你喝酒厉害,这毛病要不得,我知道这全是我没给你树个好样子,我现在也不喝酒了。”接到信,
我十分羞愧,便发誓再也不去喝酒,回信让他和小女儿一定来城里住,好好孝顺他老人家一
些日子。
③但是,没过多久,我的作品在报刊上引起了争论。争论本是正常的事,复杂的社会上却有
了不正常的看法,随即发展到作品之外的一些闹哄哄的什么风声雨声都有。我很苦恼,也更
胆怯,像乡下人担了鸡蛋进城,人窝里前防后挡,唯恐被撞翻了担子。茫然中,便觉得不该
让父亲来。但是,还未等我再回信,在一个雨天他却抱孩子搭车来了。
④老人显得很瘦,那双曾患过白内障的眼睛,越发比先前滞呆。一见面,我有点慌恐,他看
了看我,就放下小女儿,指着我让叫爸爸。小女儿斜着看我,怯怯地刚走到我面前,突然转
身扑到父亲的怀里,父亲就笑了,说:“你瞧瞧,她真生疏了,我能不来吗?”
⑤父亲住下了,我们睡在西边房子,他睡在东边房子。小女儿慢慢和我们亲热起来,但夜里
却还是要父亲搂着去睡。我叮咛爱人,什么也不要告诉父亲,一下班回来,就笑着和他说话,
他也很高兴。一到晚上,家里来了很多人,都来谈社会上的风言风语,谈报刊上连续发表批
评我的文章,我就关了西边门,让他们小声点,父亲一进来,我们就住了口。可我心里毕竟
是乱的,虽然总笑着脸和父亲说话,小女儿有些吵闹了,就忍不住斥责,又常常动手去打屁
股。这时候,父亲就过来抱了孩子,说孩子太嫩,怎么能打,越打越会生分,哄着到东边房
子去了。我独自坐一会儿,觉得自己不对,又不想给父亲解释,便过去看他们。一推门,父
亲在那里悄悄流泪,赶忙装着眼花了,揉了揉,和我说话,我心里愈发难受了。
⑥从此,我下班回来,父亲就让我和小女儿多玩一玩,说再过一些日子,他和孩子就该回去
了。但是,夜里来的人很多,人一来,他就又抱着孩子到东边房子去了。这个星期天,一早
起来,父亲就写了一个条子贴在门上——“今日人不在家”,要一家人到郊外的田野里去逛
逛。到了田野,他说去给孩子买些糖果,就到远远的商店去了。好长的时候,他回来了,腰
里鼓囊囊的,先掏出一包糖来,给了小女儿一把,剩下的交给我爱人,让她们到一边去玩。
又让我坐下,在怀里掏着,是一瓶酒,还有一包酱羊肉。我很纳闷:父亲早已不喝酒了,又
反对我喝酒,现在却怎么买了酒来?他使劲用牙启开了瓶盖,说:“平儿,我们喝些酒吧,
我有话要给你说呢。你一直在瞒着我,但我什么都知道了。我原本是不这么快来的,可我听
人说你犯了错误了,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怕你没有经过事,才来看看你。报纸上的文章,
我前天在街上的报栏里看到了,我觉得那没有多大的事。你太顺利了,不来几次挫折,你不
会有大出息呢!当然,没事咱不寻事,出了事也不要怕事,别人怎么说,你心里要有个主见。
搞你们这行事,你才踏上步,你要安心当一生的事儿干了,就不要被一时的得所迷惑,也不
要被一时的失所迷惘。这就是我给你说的,今日喝喝酒,把那些烦闷都解了去吧。来,你喝
喝,我也要喝的。”
⑦他先喝了一口,立即脸色通红,皮肉抽搐着,终于咽下了,嘴便张开往外哈着气。那不能
喝酒却硬要喝的表情,使我手颤着接不住他递过来的酒瓶,眼泪刷刷地流下来了。
⑧喝了半瓶酒,然后一家人在田野里尽情地玩着,一直到天黑才回去。父亲又住了几天,他
带着小女儿便回乡下去了。但那半瓶酒,我再没有喝,放在书桌上,常常看看它,从此再没
有了什么烦闷,也没有从此沉沦下去。
15.(2 分)由于“作品在报刊上引起了争论”,“我”很苦恼的时候,父亲为“我”做了哪
些事?
16.(3 分)④——⑦段父亲的到来,“我”的心理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请在空格处填上
恰当的词语。
慌恐——( )——( )——( )
17.(4 分)文章⑤段和⑦段两次写到流泪,原因分别是什么?
(1)“父亲在那里悄悄流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眼泪刷刷地流下来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3 分)文中第⑥段划横线的句子,不是父亲要表达的主要情感的一项是( )
A.知道儿子犯了错误,心里很担忧牵挂。
B.对儿子不告诉自己事情真相有点埋怨。
C.鼓励儿子不要怕犯错,要能盛得住事。
D.激励儿子认清得失之间的关联,走出暂时的迷茫。
19.(3 分)结合文章内容,下面对“父亲的半瓶酒”含义和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父亲早已戒酒,年龄又大,本是不喝酒了,但是主动买来酒喝是因为他在我家住的实在无
聊来消解烦闷。
B.父亲的半瓶酒让“我”从中获得鼓励,不再沉沦,感受到亲情的慰藉。
C.父亲与我喝酒时的那一席话教会了“我”如何面对得失,“我”也学会了怎样做人。
D.“酒”是文章线索,以“半瓶酒”为题,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尾处画龙点
睛,暗示“父爱”的中心。
(四)阅读《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回答 20-23 题。(11 分)
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
廖廓
①法国牧师纳德·兰塞姆去世后,安葬在圣保罗大教堂,墓碑上工工整整地刻着他的手迹: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一位智者在解读兰塞姆手迹时
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十年,便有 50%的人可能让自己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他们的话,道出了反省之于人生的意义。
②在一些人的意识里,反省,似乎只是老年人的事情。其实反省对于任何年龄的人都是必要
的,而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走过的路短,很容易出现失误和差错;后面的路长,反省就更
有必要、更有价值。
③反省首先是对自身所作所为进行的思考和总结。反省不理智之思、不和谐之音、不练达之
举、不完美之事,往往能够得到真切、深刻而细致的收获。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反
省不但要勇于面对自己、正视自己,而且要及时进行、反复进行。疏忽了、怠惰了,就有可
能放过一些本该及时反省的事情,进而导致自己犯错。
④反省也是对别人的经验教训的思考和总结。个人的经验教训虽然来得更直接更真切,但其
广度和深度毕竟是有限的。要获得更加广博而深刻的经验,还要在反省自身的基础上,善于
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成本最低的财富是把别人的教训当作自己的教训。倘若青年人不
但能反省自己,还能反思别人,善于从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得到启示,就可能取得同样的成功、
避免同样的失误。
⑤反省,主要是对挫折和失败的思考和总结。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
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正确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加聪慧,错误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
加清醒;成功的经验大多相似,失败的原因却千差万别,从失败的教训中学到的东西,往往
要比从成功的经验中学到的多,而且更为深刻。
⑥反省要取得成效,关键在于要善于将反省后的认识付诸实践。记得从学校毕业的时候,恩
师给我的寄语是:“望你孜孜以求,绘就人生‘前有碧绿、后有金黄’的美好画卷。”现在
看来,要使自己“碧绿的青春”得到“金黄的收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辛勤耕耘。善于反
省,并将反省后的认识付诸新的耕耘,这样才有可能使过去的失误变成今后的成功,使过去
的成功变成今后更大的成功,真正品尝到金秋的琼浆玉液,享受到大地赐予的丰收喜悦。
⑦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在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
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经验证明,进步较快的青年人,必定是善于反省的人。反省能使
人走向成熟,变得深邃,臻于完善。我们希望年轻人善于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
克服自身经验的局限,进而从更广阔、更深厚的大地上汲取思想和经验的营养,使自己更好
更快地成长起来。 20.(3 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1.(3 分)作者认为年轻人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反省?
22.(2 分)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括号内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
(1)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 )
(2)要使自己“碧绿的青春”得到“金黄的收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辛勤耕耘。( )
23.(3 分)下列名言名句中最适合用作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
A.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B.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作文(50 分)
24.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命题作文
【渐至佳境】比喻兴味逐渐浓厚或境况逐渐好转。
知识越学越有趣,乐曲越弹越流畅,风光越赏越美妙,作品越读越精彩,与人相处越来越和
谐,对镜微笑越来越自信……
成长中,谁都有过姿态不断调整,认识不断深化,领悟逐步加深,境界逐步提升的经历。
请以“渐至佳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2) 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3)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给材料作文
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哲人,寻求解脱之法。哲人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
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那人照哲人说的去做了,
哲人便到路的另一头等他。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头,哲人问有什么感受。那人说:“越来越
觉得沉重。”哲人说:“这也就是你感受生活越来越沉重的道理。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我
们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然而我们每走一步都要从这个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所以才
有了越走越累的感受。”那人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这沉重吗?”哲人问:“那么你愿意把
工作、爱情、家庭、友谊等哪一样拿出来呢?”那人不语。
这个故事至少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生活要懂得适当的减负;人生要懂得取舍;要勇于承
担责任等。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
2.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3.不少于 600 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