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第四中学 2019-2020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有两道大题,时间为 90 分钟,满分 100 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
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很多史学家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互印证,来考量古代历史文
化。以下相关史料的比对研究,与上述最符合的是( )
A.姜寨遗址与《回忆姜寨遗址的发掘》
B.远古炎黄传说与汉代画像砖上的黄帝像
C.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宫殿”复原图
D.殷墟甲骨卜辞与《史记·殷本纪》
2.据记载:周武王病,周公请上天代周王病,把祝策藏在金滕之匮中。周公死,
成王葬以人臣之礼。天大雷雨,又刮起大风。成王大惧,开金滕之匮,知周公代
武王事,改用王礼葬周公,灾异平息。这一记载说明( )
A.周公权威凌驾于周王 B.西周政治具有神秘色彩
C.天人感应理论被认可 D.分封制度遭到周公破坏
3.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有关农业的一些记述。据此可知当时( )
著作 内容
《国语》 深耕而疾耰(平整土地)之,以待时雨
《庄子》 深其耕而熟耰之,其禾繁以滋
《孟子》 深耕易褥(锄草)
A.铁犁牛耕开始出现 B.耕作理念比较先进
C.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4.百家争鸣时期,农家钟情于神农时代,道家以黄帝传人自居,儒家喜欢尧舜禅
让和周公礼乐,墨家崇拜夏禹治水的实干精神。这反映出诸子百家( )
A.从古人身上寻找理想社会的设计方案
B.根据各自理论需要而改造古代的历史
C.形成了较完整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
D.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共同理想追求
5.“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
之人义。……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去争夺,舍礼
何以治之?”这段话中强调的治国思想是( )
A.为政以德 B.无为而治
C.以礼治国 D.三纲五常
6.有学者认为,西汉建国时,对在灭秦斗争和楚汉相争中崛起的军事首领及六国
后裔,不封王难以安抚,因而实行郡国叠加的地方行政制度。该学者意在强调西
汉建国时( )
A.分封是维护统治的最佳选择
B.郡国并行制符合历史潮流
C.郡国并行制有利于政权稳定
D.郡县制不符合当时的国情
7.汉代,儒学抛弃了战国时期孟子的“君轻”论和荀子的“从道不从君”论,代
之以法家的“尊君卑臣”论,开始了“外王”对“内圣”的利用与压制。这一转
变( )
A.表明儒法思想开始融合
B.加快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
C.根源于佛道思想的冲击
D.削弱了儒学伦理的教化作用
8.“月旦人物”是品评人物的成语,缘于汉朝的许靖、许劭,二人为当时著名贤
士,开办讲坛,每月初一评论乡党,褒贬时政,评后验证,众皆信服,凡得好评
之人,名声大振。这引得四方名士慕名而来,竞领二许一字之评以为荣。这实质
上反映( )
A.读书人极重视声名 B.察举制社会影响深
C.世家大族势力扩大 D.社会重学风气浓厚
9.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后期出现了“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
千群,徒附万计,船车商贩,周于四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的现象。该现象所反映的农业经营方式( )
A.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缓和了阶级矛盾
C.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税 D.破坏了小农经济
10.2015 年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请问中国东汉时期“医圣”的
医学成就是( )
A.《伤寒杂病论》 B.创立了中医“四诊法”
C.制成麻醉药剂“麻沸散” D.《本草纲目》
11.下表是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区域 时
间
东汉后期 唐朝前期
黄河流域 765 669
长江流域 342 611
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从侧面反映了( )
A.北方的经济实力迅速下降
B.南方人口总数接近北方
C.南方经济呈日益发展趋势
D.南方市镇经济空前繁荣
12.古墓中的画像砖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下面的两块画像砖出土于甘肃魏晋
古墓,体现了“汉人胡食”的习俗,这可以用来研究的主题是( )
A.江南开发 B.民族交融
C.政权并立 D.南北统一
13.南北朝时期的典籍记载了很多北方迁到南方的名士如王导、谢安等人的言行
作派,及其受南人崇拜模仿的事例。细如服饰用具,琐至音容笑貌,都被人悉意
效拟。南方上层人士改操中原洛阳之音,也成为南土标榜身份的一种方式。据此可知,当时( )
A.南北方的语言逐渐趋于统一 B.经济重心南移消弭文化差异
C.经济文化实力影响社会风尚 D.南方社会的包容性强于北方
14.唐代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
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
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由此可见,唐朝( )
A.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B.丞相权力大于皇权
C.门下省高于中书省 D.皇权受到严重威胁
15.唐御史中丞宋璟,常常在朝堂之上评论朝廷得失,为幸臣所不容,武后曾先
后三次敕璟外任,璟以“御史中丞非军国大事不当出使,恐不乖朝廷故事,请不
奉制”。对此,武后亦无可奈何。这说明( )
A.监察权具有独立性 B.女性执政受到质疑
C.御史制度存在弊端 D.专制皇权遭到削弱
16.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蕴含着不少历史信息。
下列诗句能反映中外交往的是( )
A.停杯共说远行期,入蜀经蛮远别离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D.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17.宋代话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节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张主管
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
事的主题。可见宋代话本( )
A.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 B.动摇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
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D.真实再现了北宋城市生活
18.南宋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认为“利”是“义”的物质内容,“抑利”的结果
将使“义”本身成为空洞的概念,“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尔”。永嘉学
派的主张( )
A.强调了儒家重义轻利的主张
B.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现实
D.宣扬了理学家存天理的观念
19.明清时期,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
A.内阁的出现现 B.南书房的设立C.宰相制度的废除 D.军机处的设置
20.歌曲《说唱京剧脸谱》:“蓝脸的窦尔顿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
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歌中所述的戏曲形式形成于(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二、非选择题:共 60 分。其中第 21 题 18 分,22 题 14 分,23 题 16 分,24 题 12
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材料一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设相国或相邦,即宰相,为百官之长。秦代宰相
亦称丞相或相国、国相。西汉沿置丞相,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主持国家
最高政务。西汉末年,改宰相为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一起为三公,亦称三
司。东汉的三公是司徒、司空、太尉,为共同负责军政的最高长官。以后,三国、
两晋、南北朝,宰相或称丞相、相国,或称司徒、尚书令、中书令、侍中等,时
置时废,多由权臣担任。隋唐确立三省制度,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长官就是
宰相。五代、宋代均沿袭唐制,直接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作为宰相的官称,而原
来的三长官反而成为闲职。元代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设左右丞相、平章、参政
等,行宰相职权。明初沿袭元制,后因右丞相胡惟庸专权,明太祖废去中书省及
丞相,把丞相之权分给六部长官。
——摘编自魏晓巍、钟丑华《中国古代宰相制
度演变研究》
材料二 皇权与相权之争是专制主义与官僚政治制度结构下的必然产物。只要皇
权与相权双权力中心的格局存在,两者的争斗就不可避免。专制主义皇权扩张的
本性决定了相权迟早会终结。
——摘编自徐晓全《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争及其对制度变迁
的影响》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宰相制度演变的特征。(9 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宰相制度不断演变的原因。(9
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 宋朝商品经济非常繁荣。农业发展使剩余农产品大量增加,新兴经济作物
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一些“专业化农业区”主要依赖外地提供商品粮,均使商品流通规模继续扩大。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
构,北宋后期全国镇市有 1900 有余,大者年税收万贯以上,经济地位超出其所属
之县,草市作为乡村定期集市更加普遍。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
南、川峡、北方、西北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
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英宗时市舶收入年 63 万贯,至南宋前期已增至 200
万贯。北宋铸币量很大,很多时高出盛唐十余倍,但仍不能满足商业发展需要,
因此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南宋纸币使用更加普遍,在
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超出了铜钱。宋朝城市繁荣,汴京和临安盛时人口均超出百
万。大城市数量激增,加上广大州县城居人口及集镇人口,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
口的比例可能达到 20%以上。大城市中消费水平的涨高,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夜
生活的发展,都达到空前水平。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 根据材料,归纳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8 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6 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材料一 明清之际最显著的社会特征之一就是经世实学思潮的出现……黄宗羲淋
漓尽致地揭露封建君主“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的惨烈画面,大胆地提出了“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顾炎武在提出以经学
取代理学的同时,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原,生民根本大计”。对那些不关乎“六
经之旨,当世之务者”,要“一切不为”……王夫之更是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
了大胆揭露和批判,?主张“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
——摘编自《明清之际:思想的冲突、批判与创断》
材料二 明清实学以“经世致用”为价值核心,?在批判?程朱理学“束书不观,?
游谈无根”的?基础上,大力提倡实事求是之学……明末以后,孕育着一种自我批
判、自我否定的理性自觉之潮流,滋生着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争取个人幸福与
利益的启蒙意识,涌动着摆脱封建礼教束缚,追求真理的精神动力,从而显露出
可贵的人文启蒙思想的微熹。
——摘编自余和祥《明清实学的学术转型及其意义》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经世实学思潮的主要内容。(4 分)
(2)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实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影响。(12 分)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正当发展成熟之初,当时的政治环境也比较宽松,从
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的升沉
演变,跟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是同步的。平等竞争的科举考试以及它所体现的对
教育的重视,对知识文化的崇尚,对贵族倾向的排斥,它所促成的政治组织的完
善,都相当接近于近代社会的价值取向。然而,这一切又与封建专制政治和封建
经济基础完满地互相适应,从而保持了整个社会形态的凝固式长期稳定。
---摘编自金诤《科举制度与
中国文化》
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
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 分)
答案
一、 选择题
1-5 DBBAC 6-10 CBBDA
11-15 CBCAA 16-20 DCCDD二、材料题
21、(18 分)
(1)特征:宰相职位的非世袭性;相权的非独占性;相权的逐渐削弱;宰相机构和
名称的不固定性;始终围绕皇权进行。(9 分,任答 3 点,言之成理即可)
(2)原因:皇权与相权的争斗;加强君权的需要;相权的相对弱小;统治者提高统
治效率的考虑。(9 分,任答 3 点,言之成理即可)
22、(14 分)
(1)表现:农产品(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高:三级市场体系和区域市场的形成:海外
贸易发达(繁荣):货币使用量大及纸币的出现:城市商业繁荣(城市化水平较高:
商业活动扩展到精神生活领域)。(8 分)
(2)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政府鼓励
经商: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文化科技的进步:经济重心的南移。(6 分)
23、(16 分)
(1)内容: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4)
(2)背最:理学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工商业经济的发
展。(6 分)
影响:促进了实事求是学风的兴起;启迪了个性自由与思想解放的启蒙意识;为
社会注人了追求真理的精神动力,是对儒学的新发展。(6 分)
24、(12 分)
观点:科举制促进官僚政治的发展。(2 分)
阐述:科举制将读书、考试 、做官相结合,以考试成绩为选官的主要标准;组织
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正公开客观的原则;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使
人才选拔逐渐制度化;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抑制了门阀士族;扩大
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有利于政局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