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线上期中考
试
化学试卷
(时间:90 分钟 分值:100 分 )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Fe-56 Cu-64 Zn-65
第 I 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7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4 分)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能光催化技术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该燃料属于一次能源
B. 75%酒精可用于消毒杀死新冠病毒,如果用 90%酒精效果更好
C. 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可作食品的漂白剂
D.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食品的防腐剂
【答案】D
【解析】
【详解】A.太阳能属于一次能源,由一次能源转化得到的能源属于二次能源,则太阳能催化
技术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涉及太阳能和化学能的转化,该燃料属于二次能源,故 A
错误;
B.75%酒精可用于消毒杀死新冠病毒,乙醇具有挥发性,如果用 90%酒精,过高浓度的酒精
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其进入细菌体内,难以将细菌彻底杀死,杀菌效果降低,
故 B 错误;
C.用二氧化硫漂白是利用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与二氧化硫的氧化性无关,同时二氧化硫有毒,
不能做食品的漂白剂,故 C 错误;
D.氮气 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和食品的防腐剂,故 D 正确;
答案选 D。
【点睛】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但是性质和用途必须相对应,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以做漂
白剂,有还原性可以做还原剂。
2.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角度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阳能、风能、天然气和生物质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B. 水煤气是一种二次能源,比煤直接燃烧污染小
的C. 研究采煤、采油新技术的目的就是提高产量以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
D. 氢能是理想的清洁能源,目前储存与运输方便、安全
【答案】B
【解析】
【详解】A.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A 不正确;
B.水煤气由煤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是一种二次能源,它比煤燃烧充分,且无污染,B 正确;
C.研究采煤、采油新技术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开采成本,减少污染,提高效率,C 不正确;
D.氢能是理想的清洁能源,目前储存与运输问题还没得到很好地解决,D 不正确;
故选 B。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CaH2 的电子式:[H:]-Ca2+[:H]-
B. Cl‒的结构示意图:
C. 质子数为 92、中子数为 146 的 U 原子:
D. H2O2 的电子式:
【答案】A
【解析】
【详解】A.CaH2 为离子化合物,由 Ca2+和 H- 构成,电子式为[H:]-Ca2+[:H]-,A 正确;
B.Cl‒的结构示意图为 ,B 不正确;
C.质子数为 92、中子数为 146 的 U 原子为 ,C 不正确;
D.H2O2 的电子式为 ,D 不正确;
故选 A。
4.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 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为
( )
①x+2 ②x+4 ③x+16 ④x+26 ⑤x+32
A. ①⑤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B
【解析】
146
92U
238
92 U【详解】①H 与 He,原子序数分别为 1 和 3,原子序数相差 2,①不合题意;
②任何一个周期的元素都不可以是 4 种,所以同一族两元素原子序数不可能相差 4,②符合题
意;
③第 2 与第 4 周期同为第ⅠA 族或都为第ⅡA 族的两种元素,原子序数相差 16,③不合题意;
④第 2 与第 4 周期同为第ⅢA 族~第 0 族的两种元素,原子序数相差 26,④不合题意;
⑤第 5 与第 6 周期同为第ⅣB 族~0 族的两种元素,原子序数相差 32,⑤不合题意;
综合以上分析,只有②符合题意,故选 B。
5.下列有关短周期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 ⅠA 族与ⅦA 族元素间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B. 第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最高正价从+1 递增到+7
C. 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D. 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A.ⅠA 族与ⅦA 族元素间可形成共价化合物(如 HF、HCl)或离子化合物(如 NaF、
NaCl),A 正确;
B.第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最高正价从+1 递增到+5,氧最高显+2 价,F 没有正价,B
不正确;
C.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元素非金属性越弱,C 不正确;
D.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弱,D 不正确;
故选 A。
6.元素 形成的简单离子与钙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且 的简单离子的半径小于 的半
径, 元素可能为下列选项中的(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钙为 20 号元素,其形成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为 2、8、8。
【详解】A. Al3+核外电子排布为 2、8,A 不合题意;
X X 2S −
X
Al P Ar KB. P3-核外电子排布为 2、8、8,但 P3-半径大于 S2-半径,B 不合题意;
C.Ar 与 S2-半径不可比,C 不合题意;
D. K+核外电子排布为 2、8、8,且 K+半径小于 S2-半径,D 符合题意;
故选 D。
7.X、Y、Z、M、W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 5 种短周期元素。X 的质子总数与电子层数相同,
Y、Z、M 同周期且相邻,W 原子核外电子数是 M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 2 倍。Z 与其同主族
的短周期元素可形成常见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W>Y>Z>M>X
B. X、Y、Z 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一定只存在共价键
C. 由 W 元素形成的单质以及 W 与 Z 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 X 分别与 Y、Z、M、W 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中,稳定性最好的是 XM,沸点 X2Z>XM
【答案】B
【解析】
【分析】
X、Y、Z、M、W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 5 种短周期元素。X 的质子总数与电子层数相同,
则 X 为氢(H);Z 与其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可形成常见气体,则 Z 为氧(O);Y、Z、M 同周期
且相邻,则 Y 为氮(N),M 为氟(F);W 原子核外电子数是 M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 2 倍,则
W 为硅(Si)。
【详解】由以上分析知,X、Y、Z、M、W 分别为 H、N、O、F、Si。
A.原子半径:Si>N>O>F>H,A 正确;
B.X、Y、Z 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NH4NO3 中含有离子键,B 不正确;
C.Si 以及 SiO2 都形成原子晶体,它们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C 正确;
D.F 的非金属性最强,所以稳定性最好的是 HF,虽然 H2O、HF 分子间都能形成氢键,但常
温下 H2O 呈液态,而 HF 呈气态,所以沸点 H2O>HF,D 正确;
故选 B。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只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②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③离子化合物中存在离子键,也可能存在极性键和非极性键④只有非金属元素原子间才能形成共价键
⑤Mg2+的半径小于 N3-的半径
⑥H2O 比 H2S 稳定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③⑤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NH4Cl 只由非金属元素组成,是离子化合物,①不正确;
②共价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不含离子键,②正确;
③离子化合物 NaOH 中含有极性键,Na2O2 中含有非极性键,③正确;
④金属与非金属原子间也可能形成共价键,如 AlCl3,④不正确;
⑤Mg2+与 N3-电子层结构相同,Mg 的核电荷数大于 N,离子半径 Mg2+小于 N3-,⑤正确;
⑥H2O 比 H2S 稳定,是因为共价键能前者大于后者,⑥不正确;
综合以上分析,只有②③⑤正确,故选 C。
【点睛】判断稳定性时,从化学键的键能考虑;判断熔沸点时,只有分子晶体从分子间作用
力考虑,其它晶体都是从化学键能考虑。
9.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NH4HCO3 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B. 稀硫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
C. NH3 极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
D. Al2O3 具有两性,可用于电解冶炼铝
【答案】B
【解析】
【详解】A.NH4HCO3 可用作化肥,是因为含有可溶于水的 NH4+,能为植物提供氮肥,A 不
正确;
B.稀硫酸具有酸性,可与铁锈的主要成分 Fe2O3 发生反应并将其溶解,B 正确;
C.液氨可作制冷剂,因为气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C 不正确;
D.Al2O3 熔融时能导电,可用于电解冶炼铝,D 不正确;
故选 B。
10.下列有关氮元素 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氮气与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直接生成 NO2
的②铵盐都不稳定,受热分解都生成氨气
③向 Fe(NO3)2 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的变化
④实验室加热氯化铵固体的方法制备氨气
A. ①③④ B. ①③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放电条件下,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而不是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不稳定,
易被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氮,①错误;
②NH4NO3 加热到 190℃时分解生成一氧化二氮和水,若加热到 300℃左右时分解生成氮气、
硝酸和水,②错误;
③向硝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把亚铁离子氧
化生成铁离子,同时自身被还原生成一氧化氮,③错误;
④氯化铵受热易分解,冷却时又生成氯化铵,所以得不到氨气,④错误;选 D,故答案为:
D。
11.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仅用此
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
选项 a 中的物质 b 中的物质 c 中的物质 d 中的物质
A 浓氨水 CaO NH3 H2O
B 70%浓硫酸 Na2SO3 SO2 NaOH 溶液
C 稀硝酸 Cu NO H2O
D 浓盐酸 MnO2 Cl2 NaOH 溶液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排气法收集 NH3 时,导管应左短右长,A 不正确;
B.Na2SO3 与 70%的 H2SO4 反应可制取 SO2 气体,用 NaOH 吸收尾气,B 正确;
C.收集 NO 气体时,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C 不正确;
D.MnO2 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发生反应,D 不正确;
故选 B。
【点睛】NO 气体能与空气中的 O2 反应,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12. 将 35g 锌粉与少量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共收集到混合气体 11.2L(标准状况),
其质量为 19.6g,则过剩的锌粉的质量为
A. 1.0g B. 2.0g C. 2.5g D. 3.5g
【答案】C
【解析】
【详解】Zn 与浓硫酸发生反应:Zn+2H2SO4(浓) ZnSO4+SO2↑+2H2O,当反应进行到
一定程度后变为稀硫酸,这时发生反应:Zn+H2SO4(稀)= ZnSO4+H2↑。反应产生 气体为
SO2、H2 的混合物。二者的物质的量的和是 n(H2)+n(SO2)=11.2L÷22.4L/mol=0.5mol;根据方程
式可知反应消耗 Zn 的物质的量与反应产生的氢气的物质的量相等,n(气)=10.5mol,则反应消
耗 Zn 的物质的量是 0.5mol,消耗的 Zn 的质量是 m(Zn)=nM=0.5mol×65g/mol=32.5g,所以反
应后剩余的 Zn 的质量是 m=35g-32.5g=2.5g,故选 C。
13. 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 水槽中时,
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
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不可能是 ( )
A. N2 与 NO2 的混和气体 B. O2 与 NO2 的混和气体
C. NO 与 NO2 的混和气体 D. NO2 一种气体
【答案】A
的【解析】
【详解】若试管中是 N2 与 NO2 的混和气体,由于 N2 不能与氧气参加反应,所以试管内不能
完全被水充满,其余的则会发生反应:4NO2+O2+ 2H2O == 4HNO3 或 4NO+ 3O2+ 2H2O ==
4HNO3;最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因此 A 可选,B、C、D 不选;
故选 A。
14.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 NO2、N2O4、NO 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
4.48 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气体恰好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
液中加入 400 mL NaOH 溶液,此时 Cu2+恰好沉淀完全,所用 NaOH 溶液的浓度是( )
A. 2 mol/L B. 4 mol/L C. 6 mol/L D. 0.8 mol/L
【答案】A
【解析】
【详解】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可得关系式 2Cu—O2—2Cu2+,n(O2)= =0.2mol,则
n(Cu2+)=0.4mol,再由关系式 Cu2+——2OH-,可求出 n(NaOH)= 0.4mol×2=0.8mol,c(NaOH)=
=2mol/L,故选 A。
【点睛】在进行复杂氧化还原反应分析时,常采用终态法,即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建立反应
物与最终生成物中变价元素的定量关系,回避复杂的反应过程,只从起点和终点进行分析,
从而化繁为简。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aO+H2O=Ca(OH)2 为放热反应,可利用该反应设计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任何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C. 有化学键断裂的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
D. 灼热的铂丝与 NH3、O2 混合气接触,铂丝继续保持红热,说明氨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
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设计原电池,所用反应必须为放热的、不需提供条件的氧化还原反应,A 不正确;
B.有些化学反应只产生光,几乎不产生热,如萤火虫发光,B 不正确;
C.有化学键断裂的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 HCl 溶于水,C 不正确;
4.48L
22.4L/mol
0.8mol
0.4LD.灼热的铂丝催化 NH3 与 O2 反应,铂丝保持红热,则表明反应提供热量,从而说明氨的催
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D 正确;
故选 D。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热和焓变的单位都是 kJ
B. 相同条件下,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时,反应吸热,ΔH>0
C. 在任何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焓变都等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D. 任何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均可通过实验直接测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反应热和焓变的单位都是 kJ/mol,A 不正确;
B.当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时,反应需提供能量,此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B 正确;
C.在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焓变(ΔH)数值上等于恒压反应热,C 不正确;
D.有些反应的反应热不能通过实验直接测定,如碳不完全燃烧生成 CO,D 不正确;
故选 B。
17.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是( )
A. Ba(OH)2·8H2O 与 NH4Cl 的反应 B. 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C. 铝片和稀盐酸反应 D.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则表明反应为吸热反应。
【详解】A.Ba(OH)2·8H2O 与 NH4Cl 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A 不合题意;
B.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为吸热反应,且为氧化还原反应,B 符合题意;
C.铝片和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C 不合题意;
D.甲烷在氧气中燃烧是放热反应,D 不合题意;
故选 B。
18.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和热测定实验中,若用 1 g NaOH 固体代替 50 mL 0.5 mol/L 的 NaOH 溶液进行实验,会
使测得的∆H 偏大B. 已知 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 ΔH=-241.8 kJ/mol
C. 已知 2C(s)+2O2(g)=2CO2(g) ΔH1,2C(s)+O2(g)=2CO(g) ΔH2,则 ΔH1<ΔH2
D. 含 20.0 g NaOH 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 28.7 kJ 的热量,则稀醋酸和稀 NaOH 溶
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CH3COOH(aq)=CH3COONa(aq)+H2O(l) ΔH=-
57.4 kJ/mol
【答案】C
【解析】
【详解】A.NaOH 固体溶于水放热,会使测得的温度偏高,∆H 偏小,A 不正确;
B.反应 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 中,H2O 呈气态,不符合燃烧热的定义,
所以氢气的燃烧热 ΔH≠-241.8 kJ/mol,B 不正确;
C.前一反应(生成 CO2)比后一反应(生成 CO)燃烧充分,放出的能量多,所以 ΔH1<ΔH2,C
正确;
D.醋酸电离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稀醋酸和稀 NaOH 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比等物质的量的盐
酸与 NaOH 溶液反应放出的能量低,D 不正确;
故选 C。
19.通常人们把拆开 1 mol 某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看作是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衡量
化学键的强弱,也可以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下表为某些化学键的键能
化学键 N-N O=O N≡N N-H
键能(kJ/mol) 154 500 942 a
已知火箭燃料肼( )的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A. N2 比 O2 稳定
B. N2H4(g)+O2(g)=N2(g)+2H2O(g) ΔH=-534 kJ/mol
C. 表中的 a=194
D. 图中的 ΔH3=+2218 kJ/mol
【答案】C
【解析】
【详解】A.N≡N 的键能为 942 kJ/mol,O=O 的键能为 500kJ/mol,所以 N2 比 O2 稳定,A 正
确;
B.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应物为 N2H4(g)+O2(g),生成物为 N2(g)+2H2O(g),ΔH=-534
kJ/mol,B 正确;
C.利用 ΔH3 建立有关 a 的等量关系,即 ΔH3=154+4a+500=2218,a=391,C 错误;
D.图中的 ΔH3=2752kJ/mol-534kJ/mol=+2218 kJ/mol,D 正确;
故选 C。
20.已知:(1)H2(g)+O2(g)=H2O(g) ΔH1= a kJ/mol
(2)2H2(g)+O2(g)=2H2O(g) ΔH2= b kJ/mol
(3)H2(g)+O2(g)=H2O(l) ΔH3= c kJ/mol
(4)2H2(g)+O2(g)=2H2O(l) ΔH4= d kJ/mol,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a0
【答案】B
【解析】
【详解】A.比较(1)与(3),由 H2O(g)转化为 H2O(l),放出能量,所以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