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 年高考适应性练习(一)
生 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
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本次考试不用条形码)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 2B 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 2B 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
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8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酶体合成的多种水解酶与靶细胞的裂解、死亡有关
B.细胞器之间都可以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
C.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原因不一定是细胞分化
D.线粒体内膜的某些部位向内折叠成嵴,这一结构有利于其分解丙酮酸
2.以下关于生物学实验和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②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③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④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 ⑤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⑥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
A.②⑥均可体现细胞膜流动性 B.③⑤均需制备固体培养基
C.①⑤均需使用酒精溶液 D.④⑥均需利用荧光标记技术
3.在细胞增殖过程中,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1)是细胞由 DNA 复制后进入分裂期的
主要酶,CDK1 的活性受周期蛋白(cyclinB)的调节,cyclinB 的降解则是进入分裂期的必
要条件,CDK1 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一直存在。HIV 感染 T 细胞可使 CDK1 失活,并使
cyclinB 积聚。下图表示 cyclinB 的含量与
CDK1 的活性在细胞周期中规律性的变化
曲线,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CDK1 的活性下降是因为 cyclinB 在
M 期不能合成所致2
B.CDK1 持续保持较高活性的细胞,细胞周期会延长
C.CDK1 可能具有促进染色质凝缩的作用
D.HIV 感染会使 T 细胞停留在图中的 G2 期
4.向鱼鳔内注入适量质量浓度为 0.3g/mL 的蔗糖溶液,扎紧口并称重,然后将其浸入
质量浓度为 0.05g/mL 的蔗糖溶液中,每隔 10 分钟称重一次,鱼鳔重量逐渐增加,1 小
时后,鱼鳔重量不再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鱼鳔重量增加是因为外界水分子的进入
B.鱼鳔重量不再增加时,外界的水分子不再进入鱼鳔
C.鱼鳔重量不再增加时,鱼鳔内外蔗糖溶液的浓度可能相等
D.若实验开始时,在鱼鳔外的蔗糖溶液中加入蔗糖酶,鱼鳔重量增加的速率减慢
5.先天性夜盲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调查发现部分家庭中,父母正常但有患该病的孩
子。自然人群中正常男性个体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突变,下列关于夜盲
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先天性夜盲症的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B.因长期缺乏维生素 B 而患的夜盲症属于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
C.女性携带者与男性患者婚配,生一正常女孩的概率为 1/4
D.可运用基因诊断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该遗传病
6.科学家经过大量的观察发现,白眼雌果蝇(XbXb)和红眼雄果蝇(XBY)杂交所产生的子一
代,2000—3000 只红眼雌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同样在 2000—3000 只白眼雄果
蝇中也会出现一只红眼雄果蝇。已知含一条 X 染色体的果蝇(XY、X0)为雄性,含两条 X
染色体的果蝇(XX、XXY)为雌性,含三条 X 染色体或无 X 染色体的果蝇胚胎致死。关于
上述实验现象的分析(不考虑基因突变),不准确的是
A.子代红眼雄果蝇的精原细胞中不存在 Y 染色体
B.子代白眼雌果蝇产生原因是母本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对 X 染色体未分离
C.子代白眼雌果蝇的体细胞中最多含有 4 条 X 染色体
D.可对子代红眼雄、白眼雌果蝇体细胞制片后,通过显微镜观察探究原因
7.在一个蜂群中,少数幼虫一直取食蜂王浆而发育成蜂王,而大多数幼虫以花粉和花蜜
为食将发育成工蜂。DNMT3 蛋白是 DNMT3 基因表达的一种 DNA 甲基化转移酶,能使
DNA 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如下图所示)。敲除 DNMT3 基因后,蜜蜂幼虫将发育成蜂
王,这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的效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3
A.胞嘧啶和 5'甲基胞嘧啶在 DNA 分子中都可以与鸟嘌呤配对
B.蜂群中蜜蜂幼虫发育成蜂王可能与体内重要基因是否甲基化有关
C.DNA 甲基化后可能干扰了 RNA 聚合酶等对 DNA 部分区域的识别和结合
D.被甲基化的 DNA 片段中遗传信息发生改变,从而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8.研究发现当机体糖类物质利用受阻或长期不能进食时,机体会动用大量脂肪分解供能,
脂肪分解后会生成酮体。当人体内的酮体浓度超过肝外组织所能利用的限度后,血液中
酮体堆积,就会导致人体患酮血症。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长期不补充糖类食物,除会患酮血症外,尿氮含量也可能会增加
B.某患有酮血症的个体可能出现头昏、心慌和四肢无力等低血糖症状
C.患有糖尿病的酮血症患者的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率较低,从而导致血糖浓度高
D.酮血症患者体内可能胰高血糖素分泌不足或细胞缺乏其受体
9.多效唑是应用广泛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小组探究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对小麦植
株内源激素和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相关推断不合理的是
处理条件
测量值
蒸馏水
10mg/Kg
多效唑
15mg/Kg
多效唑
20mg/Kg
多效唑
细胞分裂素(mg/Kg) 0.02 0.03 0.05 0.04
赤霉素(mg/Kg) 0.50 0.41 0.32 0.44
叶绿素含量(SPAD 值) 50 55 61 56
A.高浓度多效唑促进叶绿素含量的增加,低浓度多效唑抑制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具有两重性
B.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C.多效唑能改变内源激素水平,使叶绿素含量增加
D.赤霉素可能抑制叶绿素合成,细胞分裂素能促进叶绿素合成
10.大豆蚜是危害大豆生长的主要害虫,它们能通过口器刺破植物的表层吸食养分。异
色瓢虫是大豆蚜的优势天敌,大豆蚜分泌的蜜露(含有糖分的黏液粪便)能吸引异色瓢虫向
大豆蚜分布多的区域集中。蚂蚁非常喜欢舔食蜜露,会对异色瓢虫进行攻击,为大豆蚜
提供保护。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4
A.大豆蚜和大豆之间的种间关系是寄生
B.蜜露作为化学信息能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蚂蚁舔食蜜露,大豆蚜同化量的一部分传递给蚂蚁
D.大豆蚜为蚂蚁提供蜜露,蚂蚁保护大豆蚜的现象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11.下图表示在离体条件下,突触后膜受到不同刺激或处理后的膜电位变化曲线。下列
分析正确的是
A.在 P 点用药物促使突触后膜 C1-通道开放,会促进突
触后膜神经元兴奋
B.曲线Ⅱ的下降段是 Na+以被动运输方式外流所致
C.P 点时用药物阻断突触后膜 Na+通道,并给予适宜刺
激,则膜电位变化应为曲线Ⅲ
D.降低突触间隙中 Na+浓度,在 P 点时给予适宜刺激,
膜电位变化如曲线Ⅳ所示
12.科学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置换了人类胚胎干细胞中 FOXO3 基因的两个核苷酸,从而
使 FOXO3 蛋白结构改变,使其磷酸化和降解过程受到抑制,产生了世界上首例遗传增强
的人类血管细胞,用于治疗缺血性血管病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资料中科学家进行的基因编辑技术属于蛋白质工程的范畴
B.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获取遗传增强的人类血管细胞时,培养基中需加入分化诱导因子
如牛磺酸等
C.胚胎干细胞培养需要无菌无毒的环境,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消毒灭菌、添加一定量的抗
生素、定期更换培养液等
D.培养胚胎干细胞时,通常采用培养皿或松盖培养瓶,需 95%的氧气和 5%的二氧化碳
的混合气体环境
13.下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食草动物捕食强度对生产者有机物积累速率的影响,
图乙表示该草原中的部分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确定该草原最大载牧量时,食草动物捕食强度不能超过 b 点水平
B.食草动物捕食强度低于 a 时,生产者有机物积累速率随捕食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C.图乙中,鹰处于第三、四营养级
D.若鹰的能量来源于蛇的比例为 m,则鹰增重 akg 至少需要兔为 a(5+20m)kg5
14.Leigh 氏综合征是一种因基因突变而产生神经代谢紊乱的疾病,75%—80%的患者是
由常染色体基因突变引起的,20—25%的患者则是由线粒体基因突变导致。一位母亲约
有 1/4 的线粒体携带有这种线粒体突变基因,她的前两个孩子因患有 Leigh 氏综合征而
夭亡。她的第三个孩子因为接受了另一名女性捐赠的健康基因而成为全球首个拥有“三
个父母”的男婴。下图为男婴的孕育过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示过程中代表该母亲卵母细胞的是卵母细胞 B
B.进行早期胚胎的体外培养时,培养液中需添加各种无机盐、维生素、氨基酸、核苷酸、
激素和动物血清等营养成分
C.在胚胎孕育过程中,医疗团队特意选择了男性胚胎移入子宫发育,原因是男性的线粒
体基因不会遗传给后代
D.前两个孩子夭亡的原因可能是母亲产生了含突变基因的线粒体较多的卵母细胞
二、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
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有
选错的得 0 分。
15.某种昆虫的翅型有正常翅、长翅、小翅 3 种类型,依次由常染色体上的 C、C+、C-
基因控制。正常翅的雌雄个体杂交,子代全为正常翅或出现小翅个体;基因型相同的长
翅个体杂交,子代总出现长翅与正常翅、或出现长翅与小翅个体,比例总接近 2:1。下
列分析正确的是
A.基因 C 对 C+、C-为显性,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长翅个体与正常翅个体杂交,子代中不会出现小翅个体
C.长翅个体与小翅个体杂交,理论上子代的性状比例为 1:1
D.该昆虫种群翅型的基因型有 6 种
16.金鱼能在严重缺氧的环境中生存若干天,肌细
胞和其他组织细胞中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右图表
示金鱼缺氧状态下,细胞中部分代谢途径,下列相
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过程不需要 O2 的参与,产生的“物质 X”是
丙酮酸,由 3 种元素组成6
B.过程①②均有能量释放,大部分用于合成 ATP
C.过程③⑤无氧呼吸产物不同是因为细胞内反应的场所不同
D.若给肌细胞提供 18O 标记的 O2,会在 CO2 中检测到 18O
17.帝王蝶的幼虫吃一种叫作“乳草”的有毒植物(乳草产生的毒素“强心甾”有能够结
合并破坏动物细胞钠钾泵的功能),而且还能将强心甾储存在体内以防御捕食者。研究人
员发现帝王蝶钠钾泵的 119 和 122 位氨基酸与其他昆虫不同。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修改果
蝇钠钾泵基因,发现 122 位氨基酸改变使果蝇获得抗强心甾能力的同时导致果蝇“瘫
痪”,119 位氨基酸改变无表型效应,但能消除因 122 位氨基酸改变导致的“瘫痪”作用。
根据以上信息可做出的判断是
A.帝王蝶在进化历程中 119、122 位氨基酸的改变一定是同时发生的
B.帝王蝶钠钾泵突变基因是由于强心甾与钠钾泵结合后诱发突变形成的
C.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研究果蝇钠钾泵基因功能时设置了三个实验组
D.强心甾与钠钾泵结合的普通动物细胞,一般会因渗透压失衡而破裂
18.薄荷中有一种叫薄荷醇的物质(其结构见图),这种物质可以刺激皮
肤和口腔中的冷觉感受器 PRPM8 受体,让机体产生冷的感觉。下列
描述合理的是
A.薄荷醇这种有机小分子的元素组成与 ATP 相同
B.吃薄荷后机体会出现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等生理变化
C.涂抹薄荷后皮肤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形
成冷觉
D.PRPM8 受体存在于感觉神经元上,与薄荷醇结合后会使感觉神经元产生电位变化:
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1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结构,在其中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
息传递
B.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条件,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
存环境的关系
C.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高,其自我调节能力强,恢复力稳定性高
D.对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可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7
20.B 基因存在于水稻基因组中,仅在体细胞(2n)和精子(n)中正常表达,在卵细胞(n)中
不转录。为了研究 B 基因表达对卵细胞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B 基因在水稻卵细胞中不转录的可能原因是卵细胞中 B 基因的启动子无法启动转录过程
B.在过程①中 T—DNA 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 DNA 上
C.在过程②转化筛选时,需在培养基中加入卡那霉素
D.在获得转基因植株过程中,鉴定筛选时可将随机断裂的 B 基因片段制成基因探针进
行 DNA 分子杂交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共 54 分。
21.(9 分)中国是生产稻米最多的国家,增加水稻的产量一直是科研人员研究的主要课题。
图 1 是将玉米的 PEPC 酶(与 CO2 的固定有关)基因与 PPDK 酶(催化 CO 2 初级受体 PEP
的生成)基因导入水稻后,在某一温度下测得光照强度对转双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光合
速率影响。图 2 是在光照为 1000Lux 下测得温度影响光合速率的变化曲线。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中原种水稻 A 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为________________。转双基
因水稻________(填“是”或“否”)通过提高相关酶的最适温度来增强光合速率。8
(2)在温度 25℃条件下,重复图 1 相关实验,A 点会向___________移动,推测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转双基因水稻与原种水稻相比更适宜栽种在______________环境中。研究
者提取并分离了这两种植株的等质量叶片的光合色素,通过观察比较_________________
发现两种植株各种色素含量无显著差异,则可推断转双基因水稻是通过促进___________
来提高光合速率。
22.(9 分)当土地停止耕种时,群落演替便开始了。最早入侵耕地的植物称为先锋植物,
先锋植物的出现是演替开始的标志。随着演替的发展,生态学家对某动物种群迁入该生
态系统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统计,如下图
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该动物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曲线可知该种群的
环境容纳量是____________。t1 时间后,该种群数量在一定
范围内波动,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 能力,该
能力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调节实现的。
(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是指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在生产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请举出两个
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自然条件下,这片弃耕地最终发展成为森林生态系统,在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布有草
本植物、灌木和乔木,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其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
23.(14 分)科研小组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在特定的
实验环境下培养子代,结果如下图所示(控制果蝇眼形的基因用 A、a 表示,控制果蝇翅
形的基因用 B、b 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果蝇的翅形性状和眼形性状中的隐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子代(F)圆眼
长翅雄果蝇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子代(F)雌果蝇的性状表现与雄果蝇不同的
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自由交配的果蝇种群中,存在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3 种体色,分别为深色(DD)、
中间色(Dd)、浅色(dd),由于各种原因,它们成年存活的概率分别为 60%、60%、20%。
若第一代种群中只有中间色个体,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第二代种群成年个体中 d 基
因的频率为____________,第二代种群成年个体中中间色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9
(3)研究者在果蝇的野生型种群中发现了朱砂眼隐性突变体——朱砂眼 a(h 1h1)和朱砂眼
b(h2h2),现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朱砂眼 a 和 b 是否由同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请你写出
简单的实验思路并预测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0 分)疫苗对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种类主要包括灭活疫苗、减毒疫苗等。灭活
疫苗是人们对病毒进行一定的处理,使其完全丧失活性而制成的。人体接种后,病毒不
能生长繁殖,对人体刺激时间短,产生免疫力不高。减毒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在人工条
件下使其丧失致病性,但仍保留其繁衍能力和免疫原性而制成的活疫苗。通过一次接种
后,可引起与疾病类似的免疫反应,既不会发病,又可以获得抵御这种疾病持久的免疫
力。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时,研究人员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_________
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在实验室中处理时,为了成功获得疫苗,
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要确保灭活病毒所特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不被破坏且能被
___________________识别,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才能成为有用的疫苗。通过接种疫苗,
灭 活 病 毒 进 入 实 验 动 物 体 内 , B 细 胞 受 到 刺 激 后 , 产 生 的 一 系 列 反 应 是
_______________。
(2)减毒活疫苗病原体经过甲醛处理后,A 亚单位(毒性亚单位)的结构改变,毒性减弱,
但 B 亚单位(结合亚单位)的活性保持不变,即保持了抗原性。将其接种到身体内,不会引
起 疾 病 的 发 生 , 但 病 原 体 可 以 引 发 机 体 免 疫 反 应 , 刺 激 机 体 产 生 特 异 性 的
_______________,起到获得长期或终生保护的作用。与灭活疫苗相比,这类疫苗的突出
优点是___________。
(3)减毒活疫苗一般取自于正常病毒的基因突变型。理想状况下,科学家采用因基因突变
而导致致病基因无法正常表达,病毒致病性减弱的一个微生物群为实验材料。突变可能
是碱基替换,也可能是 DNA 片段的丢失。如果是前者,有一定可能发生反向突变,具有
潜在的致病危险,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2 分)微生物培养,是指借助人工配制的培养基和人为创造的培养条件,使某些微
生物快速生长繁殖的过程。它可以对已纯化的单一菌种进行培养和利用,也可以对混合
菌种或自然样品(如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然后根据培养基上所生长微生物的种类和
数量,可在一定程度上估算微生物的多样性与数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水煮沸一定时间,过滤得到马铃薯浸出液。在马铃薯浸出液中
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 M 培养基。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
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类型除氮源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氮源进
入细胞后,可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__。若在 M 培养基中用淀粉取10
代蔗糖,接种土壤滤液并培养,平板上长出菌落后可通过加入__________(显色剂)筛选出
能产淀粉酶的微生物。该方法能筛选出产淀粉酶微生物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压力达到设定要求,而锅内并没
有达到相应温度,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
某研究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
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然后,将 1mL 水
样稀释 100 倍,在 3 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种入 0.1mL 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 个
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 39、38 和 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_____。
(3)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
不间断地长满了菌,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它划线上有菌落。造成划线
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条)。若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
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
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条)。11
高三生物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1—14 小题单选,每小题 2 分,共 28 分。
1.C 2.D 3.A 4.B 5.B 6.B 7.D 8.D 9.A 10.C 11.C 12.D 13.A 14.B
二、选择题:15—20 小题不定项选择,每小题 3 分,全部选对的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
得 1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共 18 分。
15.C 16.AD 17.CD 18.BC 19.AC 20.BCD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个小题,除特殊说明以外,其余每空 1 分,共 54 分。
21.(9 分)
(1)CO2 浓度(2 分) 否
(2)左下 图 1 中 lOOOLux 的光强下原种水稻的净光合速率是 20,结合图 2 判断图 1
是在 30℃下测定的,在 25℃时,该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小于 20,所以 A 点左下移(2 分)
(3)强光照和高温 色素带的宽度 暗反应
22.(9 分)
(1)2000 只 自我调节 负反馈
(2)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农林害虫的监
测和预报(2 分)
(3)垂直结构 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2 分)
23.(14 分)
(1)残翅、棒眼 2/3(2 分) 伴性遗传,基因型为 BBXAXa 或 BBXAXA 个体致死(3
分)
(2)40% (2 分) 3/5(2 分)
(3)用朱砂眼 a 与朱砂眼 b 杂交,观察 F1 的眼色性状(2 分)。若 F1 中全为野生型,则
说明两者由不同对基因控制(1 分);若 F1 全为朱砂眼,则说明两者由同一对基因控制
(1 分)。
24.(10 分)
(1)活细胞 抗原(抗原决定簇) 免疫细胞 B 细胞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
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2 分)
(2)记忆 B 细胞和记忆 T 细胞(2 分) 免疫力强、作用时间长
(3)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病毒 DNA 突变后的碱基序列又恢复了具有致病性的基因,
病毒由非致病型转为致病型(2 分)
25.(12 分)
(1)碳源、无机盐(至少答出这两种) 蛋白质、核酸(至少答出这两种) 碘液
淀粉遇碘液显蓝色,产淀粉酶的菌落周围淀粉被水解,形成透明圈(2 分)12
(2)未将锅内冷空气排尽 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3.8×107
(3)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2 分) 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
液的溶解氧的含量,同时可以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