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高三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高三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ID:443257

大小:1.16 MB

页数:27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义乌市 2020 届高三适应性考试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生物结构中不存在基因的是( ) A. 核糖体 B. 烟草花叶病毒 C. 拟核 D. 叶绿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的定义:编码蛋白质或 RNA 等具有特定功能产物的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染色体或基因组 的一段 DNA 序列,对以 RNA 作为遗传信息载体的 RNA 病毒而言则是 RNA 序列,据此分析答题。 【详解】A、核糖体是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 rRNA,而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为 DNA,即 基因在 DNA 上,因此核糖体不含基因,A 正确; B、烟草花叶病毒是 RNA 病毒,其遗传物质是 RNA,因此其 RNA 上含有基因,B 错误; C、拟核是存在于原核细胞中的环状 DNA 分子,为原核生物遗传物质,含有基因,C 错误; D、叶绿体中含有少量的遗传物质 DNA,DNA 上含有基因,D 错误。 故选 A。 2.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 B. 全球变暖会改变全球降雨格局 C. 臭氧减少不影响农作物产量 D. 酸雨会破坏土壤肥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全球 性环境问题有:温室效应、臭氧层变薄、酸雨、水污染、物种灭绝等,据此答题。 【详解】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A 正确; B、全球变暖会引起大气环流气团向两极推移,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业生产,B 正确; C、臭氧减少会导致照射到植物体的紫外线增多,进而影响农作物产量,C 错误; D、酸雨会破坏土壤的肥力,使河流、湖泊、水源酸化,D 正确。 故选 C。 3.据报道,由兰溪籍工程院院士陈薇领衔研制的新冠疫苗在 2020 年 3 月 16 日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下列有关疫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注射疫苗属于主动免疫 B. 疫苗进入机体后,某些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 C. 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使相应病毒失去侵入宿主细胞的能力 D. 疫苗能给机体提供长效的保护是因为抗体能长期在机体内存在 【答案】D 【解析】 【分析】疫苗是经过减毒处理的抗原,它不会使人体致病,但可使人体在未发病时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当有相同抗原入侵时,这些抗体可立即与抗原结合,发挥免疫作用,记忆细胞也可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 量的浆细胞,增强免疫功能。 【详解】A、注射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属于主动免疫,A 正确; B、疫苗进入机体后,某些淋巴细胞会增殖、分化,因此这些细胞的周期会变短,B 正确; C、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使相应病毒失去侵入宿主细胞的能力,C 正确; D、疫苗能给机体提供长效的保护是因为记忆细胞能长期在机体内存在,而抗体是不能长期存在的,D 错误。 故选 D。 4.下列关于辐射对生物变异的影响,错误的叙述是( ) A. 辐射会使真核细胞内染色体发生断裂 B. 受辐射后产生的变异大多对生物是有害的 C. 辐射处理后真核生物产生的可遗传变异的种类比病毒少 D. 太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引发的基因突变属于自然突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 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辐射 属于物理因素,可以引起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详解】A、辐射属于物理因素,会使真核细胞内染色体发生断裂,A 正确; B、受辐射后产生的变异大多对生物是有害的,少数对生物是有利的,B 正确; C、病毒没有染色体而真核细胞有染色体,因此辐射处理后真核生物产生的可遗传变异的种类比病毒多,C 错误; D、基因突变包括人工诱变和自然突变,太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引发的基因突变属于自然突变,D 正确。 故选 C。5.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分子和无机盐也可以被变形虫以胞吞的形式摄入 B. 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需消耗 ATP C. 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性 D. 河豚毒素阻滞 Na+通道打开,妨碍 Na+主动转运进入细胞导致肌肉麻痹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小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运 输 方 式 运输方向 是 否 需 要 载体 是 否 消 耗 能量 示例 自 由 扩 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否 否 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 如甘油) 协 助 扩 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是 否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 动 运 输 低浓度到高浓度 是 是 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 2.大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是胞吐和胞吞,胞吐和胞吞依赖于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A、变形虫是单细胞原生动物,水分子和无机盐也可以被变形虫以胞吞的形式摄入,A 正确; B、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B 错误; C、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说明这些离子可以逆浓度差运输,因此液泡膜具有选择透性,C 错误; D、河豚毒素阻滞 Na+通道打开,妨碍 Na+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导致肌肉麻痹,D 错误。 故选 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点,明确不同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可能是不 同的,同一种物质进入不同的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也可能是不同的,进而结合选项分析答题。 6.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癌细胞培养过程中无接触抑制现象出现 B. 细胞衰老过程中不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 伞藻的“帽”呈伞状或花朵状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D. 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线粒体体积变小 【答案】A 【解析】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 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2.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 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 3.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 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A、癌细胞具有无限增值能力,其培养过程中无接触抑制现象出现,A 正确; B、细胞衰老过程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 错误; C、伞藻属于单细胞生物,不存在细胞分化,C 错误; D、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线粒体体积增大且数量减少,D 错误。 故选 A。 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递质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 生长激素需经组织液进入靶细胞 C. 内环境中能发生某些代谢活动 D. 肝细胞中的 O2 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 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其中组织液是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 境。 【详解】A、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而突触间隙属于内环境中组织液,A 正确; B、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不能进入组织细胞,B 错误; C、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内环境中能发生某些代谢活动,C 正确; D、肝细胞需要的氧气是从细胞外自由扩散进来的,因此肝细胞中的氧气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D 正确。 故选 B。8.我国西部大面积的“退耕还林”使生态系统发生了演替,下列关于该过程中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 的是( ) A. 分解者的次级生产量减少 B. 恒温动物的同化率和生长率均很高 C. 分解者分解尸体残骸释放的能量可供生产者再利用 D. 在演替的前期,生态系统固定的太阳能总量逐年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 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2)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 (3)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 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 (4)能量传递效率:10%-20%。 【详解】A、“退耕还林”过程中,动植物种类增多,分解者的次级生产量增加,A 错误; B、恒温动物的同化效率很高,但生长效率极低,变温动物的同化效率极低,但生长效率极高,B 错误; C、分解者分解尸体残骸产生的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再利用,但是释放的能量不能被生产者再利用,C 错误; D、在演替的前期,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加,所以生态系统固定的太阳能总量逐年增加,D 正确。 故选 D。 9.“多重耐药性细菌”是指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多重耐药性细菌的出现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B. 基因突变是细菌产生多重耐药性的根本原因 C. 抗生素的选择是“多重耐药性细菌”进化的动力 D. 滥用抗生素能够使病菌微小耐药性变异积累成为显著耐药性变异 【答案】A 【解析】 【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 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 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多重耐药性细菌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 错误; B、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产生多重耐药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B 正确; C、抗生素的选择是“多重耐药性细菌”进化的动力,C 正确; D、滥用抗生素能够使病菌微小耐药性变异积累,成为显著的耐药性变异,D 正确。 故选 A。 10.某研究小组将相同生理状况的洋葱表皮细胞分别用甲、乙、丙、丁、戊五种浓度依次改变的尿素溶液制 成临时装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首次观察,5 分钟后进行二次观察,部分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 叙述正确的是( ) 尿素溶液浓度 甲 乙 丙 丁 戊 首次观察结果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二次观察结果 质壁分离显著 质壁分离显著 初始分离明显 ? 细胞膨胀 A. 丁处实验结果一定是细胞体积无变化 B. 甲、乙、丙、丁、戊五种尿素溶液浓度依次增大 C. 再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乙组可能会质壁分离复原 D. 再过一段时间后观察,甲组不可能质壁分离复原,因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是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其原理是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失水;由 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从而发生质壁分离,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 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A、依题意,丁处尿素浓度介于丙、戊之间,细胞介于质壁分离与吸水膨胀之间,体积增大、无变 化、缩小都有可能,A 错误; B、戊中细胞吸水膨胀,说明尿素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甲中质壁分离现象明显,细胞失水,尿素浓 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甲、乙、丙、丁、戊五种尿素溶液浓度依次减小,B 错误; C、尿素分子可以通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使原生质层两边的浓度差逐渐减小,过一段时间观察,乙组可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C 正确; D、如果尿素溶液的浓度没有远远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不会因过度失水而死亡,尿素分子可以进入细胞 液导致质壁分离自动复原,D 错误。 故选 C。 【点睛】本题是细胞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原理的应用,植物细胞吸收尿素是植物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的原因,也是解题的突破。 1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水解得到的有机小分子都是氨基酸 B. 蔗糖酶的活性大小可用该酶在 1min 内使多少克蔗糖水解来表示 C. 探究淀粉酶和蔗糖酶对淀粉的水解作用的实验中可用碘液代替本尼迪特试剂 D. 与 RNA 聚合酶的合成与加工直接有关的膜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所以酶的基本单位是 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性,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酶能显著降 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的活性受温度、pH 等因素的影响,如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永久失活,但低 温只能降低酶的活性,不会使酶失活。 【详解】A、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故酶水解产物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A 错误; B、蔗糖酶的活性大小可用 1g 蔗糖酶在 1min 内使多少克蔗糖水解来表示,B 错误; C、碘液和本尼迪特试剂都能检测淀粉能被淀粉酶水解,而不能被蔗糖酶水解,C 正确; D、RNA 聚合酶是胞内酶,在细胞内游离的核糖体中合成,不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也无需经细 胞膜分泌到细胞外,D 错误。 故选 C。 12.真核细胞需氧呼吸的基本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物质 4 指的是 NADPH B. 阶段 B 可产生多个物质 2 C. 阶段 A 释放的能量少部分储存于物质 1 中 D. 合成物质 3 有关的酶只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 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 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 20[H]+6CO2+少量能量( 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24[H]+6O2 12H2O+大量能量(34ATP) 【详解】A、物质 4 指的是 NADH,A 错误; B、阶段 B 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该阶段可产生多个物质 2,即二氧化碳,B 正确; C、阶段 A 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释放的能量中,有少部分储存于物质 1,即 ATP 中,C 正确; D、合成物质 3(水)有关的酶只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因此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D 正 确。 故选 A。 13.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类型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B. 沙漠植物都能适应缺水的环境,只在有水时才发芽、开花和产生种子 C. 苔原气候严寒,植被为更好适应环境通常依赖有性生殖增加后代的变异性 D. 由弃耕农田向森林的演替过程中,净初级生产量一直减少直至为零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群落演替是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地区的群落演替不一定能演替到森林阶段。 →酶 →酶 →酶2、群落的结构特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①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 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②水平结构:由 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 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详解】A、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类型和物种组成随时间发生有规律的变化,A 错误; B、沙漠植物和动物都能适应缺水的环境,植物只在有水时才发芽、开花和产生种子,B 正确; C、苔原气候严寒,苔原中植物多具有下列特点:垫状或匍匐伏地型、营养繁殖、生长缓慢、地下部分生物 量超过地上部分。植被通常以营养繁殖方式繁殖后代,C 错误; D、由弃耕农田向森林的演替过程中,该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量大于零, D 错误。 故选 B。 14.下表示组成线粒体膜的有关成分及含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线粒体膜 蛋白质(质量分数/%) 脂类(质量分数/%) 外膜 52 48 内膜 76 24 A. 内膜上可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 B. 内膜比外膜具有更多的功能 C. 内膜、外膜的化学组成大致相同 D. 内膜表面积大,导致蛋白质含量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的某些部 位向线粒体内腔折叠形成嵴,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由表格数据可知,线粒体内膜和外膜均主要由 蛋白质和脂质组成,且内膜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外膜。 【详解】A、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故可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转换,A 正确; B、蛋白质在生物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根据表 格数据,内膜蛋白质含量较多,说明内膜比外膜具有更多生理功能,B 正确; C、内膜和外膜都属于生物膜,都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C 正确;D、内膜表面积大,有利于酶附着,但不是其蛋白质含量高的原因,蛋白质含量与其功能有关,D 错误。 故选 D。 15.如图为动作电位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 a、c 均处于极化状态 B. 神经细胞的静息状态时膜电位为零 C. 图中 b、d 点时 Na+胞外浓度高于胞内,K+胞内浓度高于胞外 D. 图中 bd 属于复极化过程,需要消耗大量 ATP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动作电位形成过程分析图示可知,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膜电位处于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即图 中 a 点处;在膜上给予刺激后,膜上 K+通道关闭,Na+通道打开,膜外 Na+大量内流,该处极化状态被破 坏,即图中 ab 段,为去极化过程;之后膜内电位逐渐高于膜外电位,造成了内正外负的反极化现象,即图 中 bc 段,为反极化过程;接着短时间内 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K+大量内流,神经纤维又恢复到外 正内负的极化状态,即图中 ce 段,为复极化过程。 【详解】A、图中 a 为静息电位,处于极化状态,c 为动作电位,处于反极化状态,A 错误; B、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B 错误; C、神经细胞膜内外各种电解质离子浓度不同,膜外 Na+浓度高,膜内 K+浓度高,图中 b、d 点时膜对两种 离子的通透性不同,C 正确; D、由分析可知,图中 bc 为反极化过程,ce 为复极化过程,反极化过程 Na+内流与复极化过程 K+外流的 方式都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但需要膜蛋白协助,D 错误。 故选 C。 16.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连续分裂,依据细胞核内 DNA 含量的不同,可以分为甲、乙、丙三组, 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细胞核内 DNA 含量相对值 甲组(2c) 乙组(2c~4c) 丙组(4c) 细胞数占全部细胞的百分数 43 34 23 A. 乙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是甲组的 2 倍 B. 可以用丙组的部分细胞来研究染色体核型 C. 上述培养过程中细胞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 D. 丙组的某些细胞中染色体以不同的速率被纺锤丝拉向两极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表中细胞核内 DNA 含量相对值可知,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 G1 期,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 S 期(DNA 复制期),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 G2 期和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 【详解】A、由分析可知,甲、乙两组细胞内均含有 2 个染色体组,A 错误; B、丙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 G2 期和分裂期,其中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染色体螺旋化达到最大程度, 最便于观察和研究染色体核型,B 正确; C、该二倍体动物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连续分裂,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但不 会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发生于减数分裂过程,C 错误; D、丙组中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后分离的染色体以相同的速率分别被纺锤丝拉向两极, D 错误。 故选 B。 17.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光暗信号对蛋鸡生殖节律(周期) 调节与褪黑素的产生和作用有关。如图是光暗 刺激引起蛋鸡体内调节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的A. 此过程中,去甲肾上腺素是神经递质,松果体是效应器 B. 下丘脑产生 促性腺激素作用于垂体 C. 该调节过程中存在负反馈调节 D. 褪黑素作用的靶细胞为下丘脑、垂体、卵巢 【答案】B 【解析】 【分析】 题意分析:光路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动物生殖的调控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 调节的反射弧为: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松果体细胞作为效应器;图中松果 体分泌的褪黑素能够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并且在对性激素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 【详解】A、图中去甲肾上腺素与松果体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促进松果体细胞分泌褪黑素,因此去甲肾上 腺素是神经递质,松果体是效应器,A 正确; B、下丘脑产生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B 错误; C、由分析可知,图示调节过程中存在负反馈调节,C 正确; D、由分析可知,褪黑素作用的靶细胞为下丘脑、垂体、卵巢,D 正确。 故选 B。 18. 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 G、g 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 对 g 完全显性。受精卵 中不存在 G、g 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 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A.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 基因纯合时致死 B.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 基因纯合时致死 C.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g 基因纯合时致死 D.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G 基因纯合时致死 【答案】D 的【解析】 【详解】由题意“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可知,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为伴性遗传,G、g 这 对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由题意“子一代雌蝇有两种表现型且双亲的表现型不同”可推知:双亲的基因 型分别为 XGXg 和 XgY;再结合题意“受精卵中不存在 G、g 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使”,可进一步推测:G 基因纯合时致死。综上分析,A、B、C 三项均错误,D 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 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9.如图为某高等动物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模式图,①和②是相互交换的染色体片段,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 A. 两图所示的细胞,不可能来自于同一个精原细胞 B. 图甲所示细胞若继续分裂可能会发生等位基因分离 C. 图甲细胞处于 MⅡ中期,在 MI 和 MⅡ之间未发生染色体复制 D. 由图可知,MI 时可以观察到同源染色体之间有交叉现象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图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不含染色单体,是减数分裂形成的生殖细胞。 【详解】A、从两图所示的细胞中染色体颜色、形态和数目可判断,甲乙可能来自于同一个精原细胞,不同 的次级精母细胞,A 错误; B、图甲所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由于发生过交叉互换,其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若该细胞继续 分裂可能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B 正确; C、染色体复制发生在 MI 间期,图甲细胞处于 MI 中期,在 MI 和 MⅡ之间染色体没有复制,C 正确; D、由图中染色体的颜色可以看出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换,D 正确。 故选 A。 2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干旱条件下使抗旱性增强的内源激素是赤霉素 B. 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欲打破种子休眠应选用细胞分裂素 C. 去顶芽后,在断口上放一块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必有利于侧芽发育成枝条 D. 果实成熟过程中变软可能与乙烯促进纤维素酶、果胶酶活性的升高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五类植物激素的比较 名称 合成部位 存在较多的部位 功能 生 长 素 幼嫩的芽、叶、发 育中的种子 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 蔬果 赤 霉 素 未成熟的种子、幼 根和幼芽 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 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 株增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 实发育 细 胞 分 裂 素 主要是根尖 细胞分裂的部位 促进细胞分裂 脱 落 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 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 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叶和 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 植物的各个部位 成熟的果实中较多 促进果实成熟 【详解】A、干旱条件下使抗旱性增强的内源激素是脱落酸,A 错误; B、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欲打破种子休眠应选用赤霉素,B 错误; C、去顶芽,解除顶端优势,再在断口上放一块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又产生顶端优势,侧芽不易发育成枝 条,C 错误; D、果实的硬度与植物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和果胶有关,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含量增加,果实变软,可能与 乙烯促进纤维素酶、果胶酶活性的升高有关,D 正确。故选 D。 21.某病毒 X 的遗传物质(-RNA)是一种单链 RNA,X 在宿主细胞中启动以下途径进行增殖,进而导致人 体患病。据图推断正确的是( ) A. ①③过程都属于基因表达 B. X 的 mRNA 至少能翻译出两种不同蛋白质 C. 过程①与过程③所需的嘧啶比例相同 D. X 侵入宿主细胞时-RNA 注入细胞内,蛋白质都留在细胞外 【答案】B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图示表示某病毒 繁殖过程,首先以-RNA 为模板合成 mRNA,其次以 mRNA 为模板翻译形成 相应的蛋白质,同时合成-RNA,蛋白质再和-RNA 组装形成子代病毒。 【详解】A、基因表达是指基因经过转录、翻译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据此可知,①②过程都属于基因表 达,A 错误; B、由图示可知 X 的 mRNA 至少能翻译出两种不同蛋白质,即图中的结构蛋白和依赖 RNA 的 RNA 聚合酶, B 正确; C、过程①与过程③所需的嘧啶比例一般不相同 ,C 错误; D、由图示可知 X 侵入宿主细胞时-RNA 注入细胞内依赖的同时,依赖 RNA 的 RNA 聚合酶也进入宿主细胞 内,D 错误。 故选 B。 22.下列关于果胶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果胶提取工艺中,为提高果胶得率可用沸水处理原料使植物组织变得松散 B. 固定化果胶酶可用于处理含果胶的污水,其主要优点有提高酶的稳定性和可连续处理等 C. 在建立和优化固定化果胶酶处理工艺时,需考虑果胶酶的活性和用量 D. 固定化果胶酶反应时间可通过控制反应器液体流速来调节 【答案】A 的【解析】 【分析】 1、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由半乳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甲酯组成。不溶于乙醇, 这是鉴别果胶的一种简易方法。 2、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和胞间层。在果汁生产中应用果胶酶可以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 3、果胶酶水解果胶,生成半乳糖醛酸,后者具有还原性醛基,可用次亚碘酸法进行定量测定,所生成半乳 糖醛酸的量可用于表示果胶酶的活力。 【详解】A、在果胶提取工艺中,用沸水处理原料使果胶酶失去活性,从而降低果胶得率,A 错误; B、固定化果胶酶可以提高酶的稳定性和可连续处理含果胶的污水,B 正确; C、在建立和优化固定化果胶酶处理工艺时,需考虑果胶酶的活性和用量,C 正确; D、单位时间内流经反应器的液体流量(或体积)大,则反应时间就短,反之,反应时间就长,固定化果胶 酶反应时间可通过控制反应器液体流速来调节,D 正确。 故选 A。 23.将加热杀死的 S 型菌与 R 型活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体内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只能通过显微计数法来确定两种细菌的含量 B. BC 段 R 型菌数量下降主要与其转化为 S 型菌有关 C. 加热杀死的 S 型菌与 R 型活菌混合后马上注射到小鼠体内即可得到如图结果 D. 注射后小鼠体内分离出 S 型菌与加热杀死前的 S 型菌的遗传物质有差异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甲图:甲图中 AB 段由于细菌刚进入小鼠体内,小鼠还没有产生相应的抗体,所以 R 型细菌会增多, 的之后由于免疫系统的破坏而降低;该实验中部分 R 型菌转化成了 S 型菌,导致小鼠免疫能力降低,因此 R 型细菌和 S 型细菌都大量增殖。 【详解】A、本实验除了可通过显微计数法来确定两种细菌的含量外,还可以用活菌计数法(稀释涂布平板 法)来统计,A 错误; B、BC 段 R 型菌数量下降的原因是小鼠体内产生了相应抗体的缘故,B 错误; C、加热杀死的 S 型菌与 R 型活菌混合后马上注射到小鼠体内不能马上的得到图示的结果,因为细菌的转化 需要时间,另外还要受到小鼠免疫功能强弱的影响,C 错误; D、注射后小鼠体内分离出的 S 型菌是 R 型细菌在 S 型细菌 DNA 的作用下发生基因重组的结果,因此从小 鼠体内获得的 S 型菌与加热杀死前的 S 型菌的遗传物质有差异,D 正确。 故选 D。 24.通过现代生物科技可提高牛的繁殖能力,下列关于牛体外受精及胚胎工厂化生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体外受精时,使精子获能的培养液和促进卵细胞成熟的培养液成分不同 B. 理论上从早期胚胎中获得的胚胎干细胞能被诱导分化为机体内所有的细胞 C. 对早期胚胎进行分割时,需对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 D. 胚胎移植成功率的高低与供、受体生理状况密切相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1、体外受精的主要步骤:卵母细胞的采用和培养、精子的采集和获能、受精。 2、精子与卵子在体外受精后,应将受精卵移入发育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发育培养基的成分:无机盐和有机 盐,还需添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以及血清等物质。 3、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要注意将 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详解】A、使精子获能的培养液和促进卵细胞成熟的培养液成分不相同,A 正确; B、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因此理论上胚胎干细胞能被诱导分化为机体内所有的细胞,B 正确; C、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需对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C 错误; D、胚胎移植成功率的高低主要决定于供、受体生理状况的一致性,D 正确。 故选 C。 25.某双方均有红绿色盲遗传病史家属的夫妇,其中丈夫是红绿色盲患者,他们在生育一正常女儿后,二胎 生出一非色盲的唐氏综合症男患者,遗传系谱图如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Ⅲ-2 的致病基因不一定来自 I-2 B. Ⅲ-3 个体产生不含红绿色盲基因的卵细胞的概率是 3/4 C. IV-2 产生的原因一定是Ⅲ-3 的次级卵母细胞中相同的染色体未分离 D. 若Ⅲ-2 和Ⅲ-3 再生育,IV-3 个体为红绿色盲唐氏综合征女性的概率为 1/16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类红绿色盲是一种伴 X 隐性遗传病(假设用 A/a 表示),I-2,I-4,Ⅲ-2 基因型都为 XaY,唐氏综合征是 23 号染色体多了一条,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据此答题。 【详解】A、Ⅲ-2 的致病基因来自 II-2,II-2 为携带者,其致病基因一定来自 I-2,A 错误; B、据上分析可知,I-4 基因型为 XaY,则 II-5,II-6 基因型 XAXa,XAY,Ⅲ-3 个体 1/2XAXa,1/2XAXa,产 生不含红绿色盲基因 XA 的卵细胞的概率是 3/4,B 正确; C、IV-2 是 23 号染色体多了一条,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Ⅲ-2 或Ⅲ-3 形成配子时染色体分离异常导致的,C 错误; D、唐氏综合征属于配子异常引起的染色体数目变异,若Ⅲ-2 和Ⅲ-3 再生育,IV-3 个体为唐氏综合征的概 率无法计算,D 错误。 故选 B。 二、非选择题 26.下图表示某高效农业生态系统。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该生态系统正常运转_________(“需要”或“不需要”)外界物质输入。 (2)池塘生态系统中,影响草鱼环境容纳量的因素有________(写出 2 个即可);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该水 生生态系统被破坏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调节有关。 (3)影响池塘水生群落分层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底泥层营寄生生活的生物属于生 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 (4)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农民在小麦生长后期,在小麦畦中间播种玉米,这是典型的_________技术。从 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分析,沼气池的建立具有__________作用。 【答案】 (1). 需要 (2). 资源、空间(天敌、食物等) (3). 正反馈 (4). 光的穿透性温度 (5). 消费者 (6). 套种 (7). 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多级利用 【解析】 【分析】 (1)在生态系统中,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扮演分解者的角色; (2)在人工生态系统中,人可以通过多种措施减少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中的浪费,使能量更多地流向 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3)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4)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功能; (5)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详解】(1)该生态系统是人工的农业生态系统,物质随农产品源源不断的输出,因此需要外界物质的输 入以维持该系统的正常运转。 (2)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影响草鱼环境容纳量的因素有资源、空间(或 天敌、食物等),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中溶解氧下降,会导致鱼类的死亡进一步加剧水体恶化,这种调节方 式属于正反馈调节。 (3)池塘中水生群落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营寄生生活的生物属于消费 者。 (4)在小麦种群里面再种植玉米,这属于套种。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三大功能, 沼气池的建立能够实现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多级利用。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态农业工程和沼气池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 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 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7.某植物 A 果实发育所需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果皮的光合作用。(1)A 果皮细胞叶绿体内固定 CO2 的场所是_________。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以蔗糖的形式运输至 种子,种子细胞内的蔗糖浓度比细胞外高,说明种子细胞吸收蔗糖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 (2)图甲表示在适宜条件下 A 果实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变化。分析可知,第 24 天的果实总光合速率 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第12 天的 A 果实总光合速率。第 36 天后果皮逐渐为黄,测得其净光合速 率显著下降,分析其主要原因_________。 (3)图乙表示初夏某天在遮光 50%条件下,温度、光照强度、A 植物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气孔张开的 程度)的日变化趋势。18:00 时叶肉细胞内产生 ATP 的细胞器有_________。高温条件下,为减少水分散 失,叶片中________(激素)增加,使气孔导度下降。 (4)图乙所示实验过程中,若在 7:00 时去除遮光物,短时间内叶绿体中 NADPH 化合物含量_________。 【答案】 (1). 基质, (2). 主动转运, (3). 小于 (4). 叶绿素含量减少,总光合作用减弱,呼 吸作用减少不明显,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 (5). 叶绿体、线粒体 (6). 脱落酸 (7). 增加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甲中,随着 A 植物开花天数的增加呼吸作用速率逐渐减小,净光合作用速率先保持较高水平, 最后下降。 图乙表示白天 A 植物随时间变化的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光照强度及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据此分析作 答。 【详解】(1)CO 2 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种子细胞内的蔗糖浓度比细胞外高,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 物主要以蔗糖的形式运输至种子是一个逆浓度的运输,说明种子细胞吸收蔗糖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转。 (2)分析甲图可知,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第 24 天果实的净光合速率大于第 12 天的 A 果实 的净光合速率,而呼吸作用速率却小于 12 天的呼吸速率,由此推测第 24 天果实总光合速率大于第 12 天的 A 果实总光合速率。第 36 天后果皮逐渐为黄,叶绿素含量减少,总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减少不明显, 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故测得其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 (3)乙图中,18:00 时 A 植物净光合速率为 0,则 A 植物总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叶肉细胞总光 合作用速率大于其呼吸作用速率,故叶肉细胞内产生 ATP 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脱落酸具体促进气孔关闭的功能,故高温条件下,为减少水分散失,叶片中脱落酸增加,使气孔导度下降。 (4)图乙所示实验过程中,若去除遮光物,光反应加快,NADPH 和 ATP 生成增多。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等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8.研究发现一些家族的遗传性严重肥胖受某常染色体上的 M、m 基因和另一常染色体上的 R、r 基因共同控 制。黑皮素 4 受体与促黑素细胞激素结合才能维持正常的体重,否则将会出现严重肥胖,作用机理如图 1 所示。图 2 显示该家族的严重肥胖遗传系谱,其中 I1 是纯合体,I2 的基因型为 mmRr。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问题: 题图分析,根据图中肥胖 机理可知,基因型为 M—rr 表现正常体重,M—R—、mmR—和 mmrr 均表现为体重肥 胖 (1)M 基因和 r 基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黑皮素 4 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 (2)基于图示机理,Ⅱ4 的基因型为_________,控制该性状的基因遵循________遗传规律。 (3)在酶 X 表达受阻的下列基因型个体中,注射促黑素细胞激素能缓解甚至治疗严重肥胖的有_________。 A.MMRr B.Mmrr C.mmrr D.MMrr (4)①若Ⅱ5 为杂合子,用遗传图解表示Ⅱ4-Ⅱ5 生出严重肥胖的孩子过程__________。 ②Ⅲ7 与正常纯合子男性婚配,则后代正常的概率是__________。 【答案】 (1). 脱氧核苷酸对的排列顺序不同(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2). 蛋白质(或糖蛋白) (3). MmRr (4). 自 由 组 合 ( 或 分 离 和 自 由 组 合 ) (5). BCD (6). (7). 3/5 【解析】 的【分析】 题图分析,根据图中肥胖的机理可知,基因型为 M—rr 表现正常体重,M—R—、mm R—和 mmrr 均表现为体重 肥胖,题意显示,严重肥胖受某常染色体上的 M、m 基因和另一常染色体上的 R、r 基因共同控制,说明与 肥胖有关的两对等位基因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因此,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 合定律。 【详解】(1)M 基因和 r 基因中含有的遗传信息不同,即其中脱氧核苷酸对的排列顺序不同(碱基排列顺序 不同),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黑皮素 4 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糖蛋白)。 (2)基于图示机理,可知正常体重的基因型为 M—rr,又知 I1 是纯合体且体重正常,因此 I1 的基因型为 MMrr, 又知 I2 的基因型为 mmRr,因此,Ⅱ4 表现正常,所以Ⅱ4 的基因型 MmRr,结合题意可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遵 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题意显示黑皮素 4 受体与促黑素细胞激素结合才能维持正常的体重,当酶 X 表达受阻时意味着促黑素 细胞激素不能合成,在注射促黑素细胞激素能缓解甚至治疗严重肥胖的情况下,机体内必须含有黑皮素 4 受体,而 r 基因控制黑皮素 4 受体的合成,据此可知只要含有 r 基因且能正常表达即可,即基因型为 Mmrr、 mmrr 和 MMrr 个体均可治疗成功,即 BCD 符合题意。 故选 BCD。 (4)①若Ⅱ5 为杂合子,且表现正常体重,因此该个体的基因型为 Mmrr, Ⅱ4 的基因型为 MmRr,二者婚配 的遗传图解如下: ②根据上述遗传图解可知,Ⅲ7 的基因型为 MMRr、2MmRr、mmRr、mmrr,该个体与正常纯合子男性(基因型 为 MMrr)婚配,根据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可知,二人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实际就是求后代中出现 rr 的概率,即 2/5×1/2+1×1/5=3/5。 【点睛】能正确提取题干中的有用信息,并能利用相关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相关问题作出判断是 解答本题的关键!计算能力以及遗传图解的写法也是本题的考查点。29.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回答与果酒和果醋制作有关的问题: (1)欲纯化野生酵母,最简单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__;醋化醋杆菌的培养基由蛋白胨、酵母提取物和 _________组成。 (2)培养基灭菌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影响其灭菌效果的因素有温度、压力、时间以及__________等; 灭菌结束后,待高压锅或灭菌锅__________时打开锅盖。 (3)用铝箔将甲、乙、丙瓶上口盖住的原因是__________。 (4)将醋化醋杆菌培养物和适量的酒—水混合物混匀后,调 pH 至 7.0,再与_________的锯末等吸附物 混匀,进行发酵。乙瓶中________(有/无)二氧化碳产生。 (5)若用果汁酿造果酒,可添加_________使果胶彻底分解成半乳糖醛酸。 (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是一种严重威胁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传染病,由 PRRSV 病毒引起。科学家制备出 PRRSV-GP3 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可对该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制备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 GP3 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需要用纯化的 GP3 蛋白对小鼠进行多次免疫,若检测到小鼠血清中出现________,说明小鼠已经产生了相应的体液免疫过程,可以从小鼠_________内提取细胞甲。 (2)①过程为________,常用于介导的化学试剂为________。 (3)第二次筛选前,需先对细胞丙进行________培养,再通过________(填方法)筛选出细胞丁。 (4)单抗比一般抗血清优越得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划线分离法 (2). 甘露醇 (3). 灭菌材料和数量、锅内空气含量 (4). 压力与大气 压相同时; (5). 防治杂菌污染和挥发性物质挥发 (6). 灭菌 (7). 无 (8). 果胶酶和果胶甲酯酶 (9). GP3 抗体 (10). 脾脏 (11). 细胞融合 (12). 聚乙二醇 (13). 克隆 (14). 抗体检验 (15). 一般抗血清中的抗体是一群识别不同抗原部位的抗体混合物,而单抗识别抗原部位具有专一性 【解析】 【分析】 (一)本实验的内容是制作果酒和果醋,所用的原料是葡萄或其他果汁。葡萄酒是酵母利用葡萄糖进行酒 精发酵(乙醇发酵)的产物。酵母菌只有在无氧条件下才能进行酒精发酵,即将葡萄糖氧化成乙醇。若获 得醋化醋杆菌的菌种,可先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繁殖,液体培养基的配方如下:蛋白胨、酵母提取物、甘 露醇等;培养基需要高压灭菌法进行灭菌,并且灭菌后需要将各瓶口进行密封处理。 (二)主要是单克隆抗体制作过程,单克隆抗体是细胞工程中动物细胞融合的重要应用,与传统血清抗体 相比,单克隆抗体的纯度高,特异性强,能够准确与 PRRSV 病毒进行诊断和治疗。其基本步骤:对小鼠进 行免疫→提取 B 淋巴细胞→将 B 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通过筛选、克隆化培养和扩大化培养、最终 注入小鼠体内→从腹腔腹水中提取单克隆抗体。 【详解】(一) (1)纯化分离野生型酵母菌,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划线分离法,得到较为纯化的酵母菌;根据配方培 养醋化醋杆菌所用的液体培养基中含有酵母菌提取物、蛋白胨、甘露醇等。 (2)高压灭菌法的影响因素有:温度、压力、时间、灭菌产品的数量、锅内空气含量等因素,并且由于灭 菌过程中锅内压力较大,为了防止压力过大造成的破坏,当灭菌结束后,等到锅内压力减小到外界大气压 时,再打开锅盖。 (3)图中甲、乙、丙三瓶密封的主要作用:防止杂菌感染,另外同时也可以防止物质挥发。 (4)图中所示的过程为利用果酒产生果醋的过程,乙瓶为发酵瓶,酒—水混合物与灭菌后的锯末混合,便 于醋化醋杆菌吸附和发酵,反应过程:C2H5OH+O2→CH3COOH+H2O,过程中没有 CO2 生成。 (5)若除去反应产品中的果胶,可以利用果胶酶和果胶甲酯酶可水解细胞壁中的果胶,将其分解为半乳糖 醛酸。 (二) (1)反复对小鼠进行同种抗原的接种过程,小鼠发生体液免疫并产生相应的 GP3 抗体,因此可以从免疫器官脾脏中获取能产生抗体的 B 淋巴细胞,即甲细胞。 (2)①过程将细胞甲和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通过聚乙二醇(PEG)完成诱导融合。 (3)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经过两次筛选,分别选出杂交瘤细胞和经过克隆培养后存活的能产生单一抗体的 杂交瘤细胞。 (4)单克隆抗体的优势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同时可以大量制备,而一般的血清抗体纯度低,多种抗体 同时存在,与相应蛋白质结合的特异性较小。 【点睛】(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是微生物的重要应用,其过程涉及到菌体的纯化分离、培养基的灭菌、发 酵过程的处理以及产物处理和分析等过程,通过控制空气条件和原料进行不同的发酵,本题主要考查考生 对于果酒果醋的制作过程中微生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的认识和理解,并应用到实际实验中,难度适中,记 忆和理解的知识点较多。 (二)本题主要考察单克隆抗体制作的过程,属于中等难度,单克隆抗体是细胞工程的应用,考查考生对 于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制作的流程以及与传统抗体相比较的优点和特点,属于分析和理解的要求层面, 难度中等。 30.缺氧是神经元损伤的常见因素,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某科研团队用大鼠 的海马神经元进行实验。 (一)具体方法如下: (1)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分离大鼠海马并剪碎,用_________处理后制成细胞悬液,经离心后收集细胞 悬液,置于温度为 37℃的_________内培养。 (2)海马神经元电生理记录。 对照组,用 95%O2 和 5%CO2 的混合气饱和人工脑脊液进行灌流处理并测定神经细胞阈强度。 实验组:用 95%N2 和 5%CO2 的混合气饱和人工脑脊液进行灌流缺氧处理,分别测定灌流 10、15、20、25、 30、35、40、45 分钟后的神经细胞阈强度。结果如下: (二)根据上图阈强度结果预测静息电位的变化趋势,并在下图坐标系中用曲线表示_________________。(三)分析与讨论: (1)据图分析,在缺氧处理 20min 时,给予细胞 25pA 强度的单个电刺激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的原因是 __________。 (2)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因素之一。当静息电位由-60mV 变为-65mV 时,神经细胞的兴 奋性水平_________。用生物学知识分析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的可能机制__________。 【答案】 (1). 胰蛋白酶 (2). CO2 培养箱 (3). 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影响 (4). 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 (5). 降低 (6). 脑细胞缺 氧导致细胞内 ATP 合成减少,Na+和 K+跨膜主动转运受影响,导致细胞膜两侧离子梯度无法维持,出现细 胞内 Na+和细胞外 K+增高,膜电位减小。 【解析】 【分析】 据题意可知,实验目的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故自变量为缺氧时间。缺氧处 理 20min,阈强度为 30pA 以上,所以给予 25pA 强度的刺激低于阈强度,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静息时,K 离子外流,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兴奋时,Na 离子通道开放,Na 离子内流,膜内电位高于 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 【详解】(一)(1)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时将组织剪碎后用胰蛋白酶处理可制成细胞悬液,经离心后收集细 胞悬液,置于温度为 37℃的 CO2 培养箱内培养。 (二)阈强度越大,中枢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值越小,越难产生兴奋。根据上图阈强度结果,可以画出不同 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影响曲线图如下图所示:(三)(1)据图分析,在缺氧处理 20min 时,阈强度为 30pA 以上,所以给予 25pA 强度的刺激低于阈强度, 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 (2)当静息电位由-60mV 变为-65mV 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降低。脑细胞缺氧导致细胞内 ATP 合成 减少,Na+和 K+跨膜主动转运受影响,导致细胞膜两侧离子梯度无法维持,出现细胞内 Na+和细胞外 K+ 增高,膜电位减小,从而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降低。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传导、动物细胞培养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有关知识,考查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探究的能力,难度适中。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