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历史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45 分)
本部分共 15 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
的一项。
第二部分(共 5 题,55 分)
16.(12 分)(1)(6 分)汉武帝在位期间打击了诸侯王势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
央集权;派兵攻打匈奴,防止少数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扰,扩大了统治疆域,巩固统一的多
民族国家。(3 分)但是他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导致人口大量死亡和财力衰竭。(2 分)(其
他史实正确,论述清晰也可以得分,本部分满分 5 分)。汉武帝是西汉杰出的政治家,功大
于过,应全面看待汉武帝功过。(总评 1 分)
(2)(6 分)(6 分)赞成积贫积弱说:北宋初期中央集权导致了冗兵、冗官、冗费,加重了
财政负担,形成积贫局面;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在与辽、西夏和金的
战争中败多胜少,形成积弱局面。(6 分)
赞成造极之世说:宋代加强了中央集权,有效解决了地方割据问题,社会长期稳定。农
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理学兴起将儒学推向新的高度,四大发明完成并产生世
界影响。适应商品经济的市民文化兴起。(6 分)
第三种观点:应综合表述以上两方面观点,全面辩证认识可得 2 分。框架完整,具体史
实表述比较充分(每个方面提供不少 2 条史实即可)
17.(13 分)(1)(4 分)变化:由传统的崇尚节俭,反对奢侈变为追求奢侈享乐。原因:晚
明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对财富的追求成为了社会时尚,富裕阶层
和统治阶级的奢华也影响了社会风气。
(2)(9 分)晚清时期,上海报刊杂志中就有人著文公开反对节俭,主张只有追求繁华
奢侈才能带来民众的工作就业及经济发展。评价言之成理即可。2 分
民国初期,看到了奢靡之风盛行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有人主张抵制奢靡提倡节俭的道德
观念,成立俭德会等组织弘扬节俭传统。评价言之成理即可。2 分
也有人看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及近代经济对人们思想观念的深远影响,进而主张
不要过分强调奢靡或节俭,只有发展近代工业才能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评价言之成理即
可。2 分
总分析 1:中国历史进入近代,民族危机深重,受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欧风美雨的冲
击等,中国人的奢俭观发生了变化,呈现多元的形态。
总分析 2:近代中国社会出现的多种“奢俭观”,体现了新旧思想观念的冲突,是近代社
会转型阶段在思想文化上的体现,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每部分 2 分,总分
不超过 3 分。)
18.(8 分)在驻扎延安杨家岭这一历史时期,中共中央指导了全民族的抗战,使延安成为
敌后战场的指挥中枢;在此期间毛泽东撰写了《新民主主义论》,解决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重大理论问题;中共中央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在此领导了争取国内和平的斗争力避内战的爆发。解放战争爆发后,
中共中央领导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中共中央驻扎杨家岭阶段,正确决策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使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断
走向胜利。
19.(13 分)(1)(9 分)殖民政策:商业资本时期西方国家多采用暴力手段广占殖民地、掠
夺金银财富,垄断殖民地辖区的贸易。工业资本主义时期西方国家则更加注重推行自由贸易
政策,将殖民地作为原料市场、商品倾销地和资本输出场所。7 分
原因:工业革命之前的商业资本时期生产力还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工业革命之后机器生产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殖民政策的不同。2 分
1.A 2.C 3.D 4.D 5.C
6.B 7.C 8.B 9.C 10.B
11.A 12.A 13.A 14.C 15.D(2)(4 分)【答题示例】
冷战阶段:二战后,鉴于美苏对立的冷战形势和美国对新中国的敌对政策,中华人民共
和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实施“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
外交政策,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后冷战阶段:两极格局瓦解后,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
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外交活动,推动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成为外交工作的重要
目标。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功举行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推动了中国、亚太等
地区经济的发展。
20.(9 分)错误观点 1:罗斯福新政延续了胡佛的政策。说明:胡佛实行自由放任政策。罗
斯福推行新政,将国家干预作为解决经济危机的有效有段,使政府承担起保证经济稳定和发
展的责任。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错误观点 2:罗斯福新政是在美国推行社会主义和“苏维埃化”。说明:罗斯福新政是在不
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的深刻改造。
错误观点 3:政府不干预经济,依靠市场经济也会恢复。胡佛执政时期,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经济形势不断恶化。罗斯福新政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经济危机得到了缓和,经济逐渐走
出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