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Ⅲ2020届高三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全国卷Ⅲ2020届高三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ID:443944

大小:141.5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全国卷Ⅲ高考压轴卷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作家批评的兴起,是近几年中国文坛的一个重要现象。与学院派批评相比,作家批评并 无明确的知识谱系,也少有自觉的方法论意识,但致力于文学批评的当代作家却以个性十足 的艺术经验和文字表达,深刻改变着人们对文学批评的固有印象。较之以知识求真为目标的 学院派批评,作家批评更像是一场以经典重读为媒介、具有“创作”性质的艺术行为。蕴含 其中的思想活力和审美经验,有效反映出当前文学批评的话语变革。如果深入思考这一批评 话语的观念缘起,就会发现作家批评在冲击既有的批评格局之外,也暗含作家群体对重建文 学生活的集体诉求。 文学之于现实社会,从来都不是附庸风雅的点缀。不论在创作、评论抑或是作品传播与 读者接受等方面,文学都能以其特有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生活,这一点鲜明地体现 在 20 世纪 80 年代的文学中。那时的文学轰动效应,反映出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90 年代后期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文学逐渐以另一种形式反映社会生活。这种“文学生 活”,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创作、评论和传播模式,它借助文学与影视的联姻、传统媒体和新媒 体的互补、文化资本的重新布局等手段,建构起一种新型的文学生活方式。在这样的“文学 生活”中,现实世界和虚拟空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语言艺术和视觉艺术也相互交融。“文 学生活”的喧嚣扰攘与勃勃生机,同时成为这个时代最为醒目的文化标记。但这种“文学生 活”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21 世纪以来的文学,尤其是网络文学,其存在价值主要是为影 视行业创造故事和角色。出于迎合读者的需要,很多作者沉迷于通俗文学的故事模式。而这 种相对狭窄的创作格局,也容易造成美学风格的单一化,这显然非纯文学作家所愿。他们由 文学创作转向文学批评,其实就是想借批评的力量,在解读经典作品的过程中使这个时代的 美学风格更为多样。从事文学批评的当代作家,实际上是以一种“向后看”的批评立场,通 过开掘文学经典里丰富的美学资源,重塑我们这个时代的美学风格。 作家批评的兴起,深度唤醒了文学经典重读的当代意识。具体来看,作家批评的当代意 识有两层含义:其一是重新发现经典作品的永恒价值,将那些超越时空阻隔的精神财富,转 化为驱动时代进步的动力源泉。当代作家读《红楼梦》,不会再像红学家那样致力于考据和索隐,而是以勘察世相人心的立场,借助作品中蕴含的人生哲学与伦理思想警醒现实。其二是 对经典作品进行创造性改写。与学院派批评相比,作家批评对经典作品的解读,实际上是二 度创作。虽然这样的创作可能未必完全符合经典作品的实际情况,但以自己的人生阅历和艺 术经验等当代意识去解读,有时却能最大限度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作为一部批评文集,毕 飞宇的《小说课》以《红楼梦》《水浒传》《杀手》和《项链》等文学经典为批评对象,叙述 多用口语,推论过程悬念迭起,巧思绵延,深受读者好评。毕飞宇对《红楼梦》作品“潜文 本”的发掘,是凭借自己的人生阅历和艺术经验展开的。可见,以当代意识切入文学经典, 会在激起读者参与热情的同时,让文学批评进一步推动这个时代“文学生活”的重建。 (摘编自叶立文《作家批评与文学生活的重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以经典重读为媒介、进行二度创作是作家批评的目标,知识求真则是学院派批评的目标。 B.出于迎合读者的需要,互联网时代的不少作家沉迷于狭窄的通俗文学故事模式创作之中。 C.重新发现经典作品的永恒价值和对经典作品的创造性改写是作家批评的当代意识的内涵。 D.之所以《小说课》深受读者好评,是因为作者对作品“潜文本”的发掘激起读者的参与热情。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展开论述,结构严谨。 B.文章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来阐释文学之于现实社会的重要意义。 C.毕飞宇的《小说课》是作家批评对经典作品创造性改写的成功范例。 D.关于“作家批评与文学生活的重建”的论述,文章把作家批评作为重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当代作家以个性十足的艺术经验和文字表达,使作家批评得以兴起,成为近年来中国文坛的 一个重要现象。 B.无论在传统的创作、评论和传播模式,还是新型的文学生活方式上,文学都潜移默化地影响 着我们的生活。 C.从事文学批评的当代作家从文学经典里开掘丰富的美学资源,选取的是一种“向后看”的批 评立场。 D.作家批评以自己的人生阅历和艺术经验对经典作品进行解读,透露出作家群体重建文学生活 的集体诉求。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中国科学报》:2003 年非典开始,我们和“冠状病毒”已经打了好几次交道,能从中 吸取哪些经验? 饶子和:冠状病毒种类繁多,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在 2002 年以前,冠状病毒虽然对畜 牧业是一个严重威胁,但对人类危害尚小,可能会引起人们熟悉的普通感冒。但在 2002 年至 2003 年期间,SARS 冠状病毒引发了令全球恐慌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俗称“非典”)疫情。 SARS 冠状病毒在自然界的天然宿主其实是蝙蝠,由于人类活动或其他偶然原因,该病毒从动 物传播到人而引发了重大疫情。虽然此后断断续续有新的冠状病毒被发现,但似乎并没有引 发人类的重大疫情。 在沉寂了 10 年之后,MERS 冠状病毒又在中东地区引发了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种种迹象 显示,MERS 冠状病毒的天然宿主仍然有可能是蝙蝠,但这次疫情是由骆驼传播导致。2019 年 12 月,新型冠状病毒又在武汉引发了病毒性肺炎。 这几次冠状病毒疫情,都是本来以野生动物为宿主的病毒从动物传播到人导致的。这提 醒我们,保护好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或许是远离野生动物病原感染的最好方式。减少对蝙蝠 等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侵扰,避免这些天然宿主与人畜的密切接触,这对防止传染病的发生非 常重要。 (摘编自李晨阳、丁苏雅《专访饶子和:面对武汉肺炎疫情我们不慌》,《中国科学报》2020 年 1 月 10 日) 材料二: 为什么新型病毒总是寄生在野生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身上,而这些病毒为什么对于这些 动物自身没有构成严重的危害呢? 杨占秋解释说,病毒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必须寄生于生命体才能存活,而自然界中生物 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所以各种生物成为病毒的储存库。有些动物身上的病毒致病性比较弱, 而有些动物身上的病毒在长长的传导链条上通过多次变异,从而变得攻击性非常强,引起人 们广泛关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免疫学专家 22 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野生动物在自然界中生长, 很难对它们进行全面管理,野生动物的防疫工作几乎是很难开展的,所以野生动物会有很多 潜在的病原体感染,并且由于在野外生存,人类也很难对动物感染的病原体进行检测。 杨占秋介绍说,“当这些病毒寄生于其他生命体时,并不表现为疾病,因为病毒需要依靠长期寄生在动物身上来进行自己的生命活动,因此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宿主生病,宿主对病 毒也具有相应抵抗力。”但当病毒开始向外传染,在不同的中间宿主间传染时,就容易出现变 异,就会产生使宿主致病的后果。 动物经过人类驯养之后,是不是身上病毒的危害性就小很多?杨占秋对此予以肯定。他 告诉记者说,野生动物和饲养动物身上都存在病毒,区别是量的多少。因为饲养动物环境比 较干净,或者是人为消毒处理,不利于病毒生长。有时,同一种病毒在家禽家畜身上与在野 生动物身上表现的特性并不一样。因为病毒要生存,必须适应不同的宿主环境。上述免疫学 专家认为,如果对于饲养的野生动物没有进行有效检疫,那这些动物体内还是可能会有病原 体存在,并可能会在人工饲养下不断传播,甚至发生变异,产生对人体更强的传染性。 (摘编自倪浩、范凌志、任重《野生动物为何易成病毒传染源》,《环球时报》2020 年 1 月 23 日) 材料三: 根据新华社 1 月 26 日最新报道,中国疾控中心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检出大量新型冠状病 毒。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首次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 585 份环境样本中,检测到 33 份样品含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并成功在阳性环境标本中分离病毒,提示该病毒来源于华南 海鲜市场销售的野生动物。此前,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曾表示,此次新 型冠状病毒来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动物,比如竹鼠、獾等。 事实上,除了一些野生动物“老饕”,多数人很少或者只是偶尔食用过野生动物,但仅仅 这些“偶尔”就可能让民众为大面积肺炎疫情爆发买单。要知道大部分野味市场的环境都非 常恶劣,臭气熏天的宰杀现场,来路不明甚至带着大量寄生虫和传染病的野生动物,以及死 后变质仍然出售给餐馆的野味,这些未经检疫的食品端上了人们的餐桌,为疫情的爆发埋下 了祸根。 对于食用野生动物,法律已有相关规定。2018 年 10 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 物保护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禁止出售、购买、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第三 十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使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或者使用没有 合法来源证明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部法 典中“重点保护动物”字样一共出现了 53 次,而对于非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的规定则相对模 糊。 我们应认真反思: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代价惨重:禁止野生动物交易不应是防治疫情期间 的权宜之计,必须持续下去,不断动真格!后续立法、执法力度应继续加强,彻底切断野生动物食用消费的灰色产业链,斩断疫情爆发的祸根。 (摘编自孔德明《不能有下一次了!禁止野生动物交易必须动真格》,半月谈网 2020 年 1 月 27 日)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冠状病毒种类繁多,必须寄生在生命体上才能够进行自己的生命活动。 B.冠状病毒在自然界中有天然宿主,并且一般不会对其构成严重的危害。 C.冠状病毒要感染人类必须通过其天然宿主之外的其他动物的多次传播。 D.冠状病毒有传播性,有的在传播过程中易发生变异而具有强大攻击性。 5.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冠状病毒不仅能够引发普通感冒,而且会造成非典、中东呼吸综合征、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 炎等重大疫情。 B.野生动物是病毒的天然储存库,保护好其生存环境,能有效地避免野生动物病原感染,防止 传染病发生。 C.中国疾控中心针对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检测结果有力支撑了钟南山院士关于新型冠状病毒 来源的推断。 D.饲养的野生动物身上带的病毒少,只要经过有效的检疫,就完全可以放心食用,不会带来大 面积的疫情。 6.请结合材料分析,如何有效避免野生动物病原感染。(3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留一饼 赵登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老牛是个卖饼的。 宝庆和平街最末的一间小木屋,上插一黄布幌子,写着“留一饼”三个大字。幌子的左 边,有一棵大桂花树,它到底活了多少年,没人能说得清,总之没五个汉子是别想抱住它的 腰。桂花树底下,摆着张椅子,老牛没事就躺在椅子上摇着蒲扇,吹着风。 老牛这人,人善,心慈,可就是太固执。就拿这卖饼来说,十多年了,每天只做 200 个, 一个不多,一个也不少。这些个饼,没半个时辰就被抢光了,弄得许多想吃的吃不到,吃到 的吃不饱,怨气满街。 光这还不算什么,更让人气的,是老牛拿着最后一个饼在你眼前晃晃,然后装进袋子,说一句:“不卖了。” 关于老牛为啥留一饼,有人说那是老牛的秘方,得留一饼揉碎在明天的面团里,还有人 说那是老牛留给自己吃的。 “留一饼”就是留一饼,谁来了也不卖! 老牛刚开始卖饼时,生意并不好,店铺在街末,铺前又有大树挡着。可是老牛仍然坚持 每天做 200 个饼,卖不完的亲自送给街上的乞丐。 和平街的张老爷是个有头有脸的大人物,连当官的都敬他三分。这一天张老爷过生日, 许多卖吃的、卖喝的店铺,纷纷关了门,给张老爷贺寿去了。老牛不去,“管他张老爷还是 赵老爷,他过他的寿,我卖我的饼。” 别的铺子关了门,那些卖力气的汉子找不着填饱肚子的地,只得远走几步到老牛的铺子 里。没一会儿,竟然排起了长队。 饼快卖完时,来了个白净男人,他从队伍后面插了过来,摸出一两银子,往老牛桌上一 掷:“两个饼,快点。” 老牛像是没听见,继续笑着装饼,笑着收银子。白净男人猛地一拍桌,银子跳得大拇指 那么高:“老头,你聋吗?” 老牛没瞧白净男人一眼:“饼不多了,现在到后面排队说不定还能吃上一口。” 白净男人伸出手,一巴掌拍向老牛,却被一个拿折扇的男人一把挡住。折扇男人堆着笑 脸:“我们这就去排队。”待到白净男人时,刚好还剩下最后一个饼,老牛把饼装好,指指 挂在门口的幌子,“留一饼!” 白净男人顿时来了气,“知道我家公子是谁吗?你……”折扇男人瞪了白净男人一眼, “好,我们明天再来。” 第二天一大早,折扇男人果然来了,吃了几口饼,说了几句“好吃”,离开了。 折扇男人走了快一个月时,有人敲锣打鼓送来一块牌匾。轿子里走出来一个白净男人, 男人揭开红布盖头,上写“留一饼”三个大字。看热闹的人上前一看那题款,惊了一声: “这……这竟然出自当今皇上的亲兄弟,康亲王之手。” 就在宝庆人都听说了这事,来看康亲王亲笔题的字时,老牛铺子前的牌匾却不见了。宝 庆人问他,他指指铺子里的一个角落:“在那呢!” 让老牛扬名的倒不是他的饼,也不是康亲王题的字,而是宝庆城人人都在传老牛要被杀 头。你想想,把亲王题的字丢在犄角里,杀十次头恐怕都不够。 传言像一阵风,连宝庆的小角落都吹到了。宝庆人都早早地排队到老牛的店铺前买饼,生怕明天就吃不上了。 可是,一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老牛的头还长在脖子上,还悠闲地在桂花树底下摇着 蒲扇。 年到古稀的老牛,还是一个人在铺子里做饼。有好心的小伙子来老牛店里帮忙,有时会 问起老牛做饼的诀窍,老牛总是笑笑:“你看这胖胖圆圆的饼,放高处不俯视你,放低处不 仰视你……” 老牛走了,老牛走的前一天还在做饼。老牛的愿望是把最后一个饼带到棺材里,他做到 了。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8 年第 2 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老牛性格固执的特点在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者对此明显带着一种欣赏的态度,这与 小说要表现的主题是吻合的。 B.老牛作为一个卖饼者,从中参透人生,将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为人处世很好地融为一体, 也赢得了人们的认同与尊重。 C.老牛对有头有脸的张老爷、地位显赫的康亲王以及普通的买饼者一视同仁,这样写更有利 于刻画其鲜明的人物形象。 D.关于老牛到底为什么要留一饼,小说自始至终没有明确说明,这种伏笔手法的使用,增强 了故事的神秘感和可读性。 8.小说中老牛饼艺的高超主要是采用哪一种手法来体现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9.小说的题目“留一饼”有哪些内涵?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李渤,字浚之,后魏横野将军、申国公发之后。九年,以著作郎征之。岁余,迁右补阙。 会泽潞节度使郗士美卒。渤充吊祭使,路次陕西。渤上疏曰:“臣出使经行,历求利病。 访寻积弊,始自均摊逃户。凡十家之内,大半逃亡,亦须五家摊税。似投石井中,非到底不 止。摊逃之弊,苛虐如斯,聚敛之臣唯思竭泽,不虑无鱼。乞降诏书绝摊逃之弊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谬矣。 穆宗即位,召拜考功员外郎。岁终,定京官考,不避权幸,自宰相而下皆行升黜。状入, 留中不发,议者以宰辅旷官,自宜上疏论列,而渤越职钓名,非尽事君之道。乃出为虔州刺 史。未满岁,迁江州刺史。度支使张平叔奏征天下久逃逋租,渤上疏曰: 度支所收贞元二年流 户赋钱四百四十万, 臣州治田二千一百九十七顷,今已旱死一千九百顷有余。若徇度支所敛, 臣惧天下谓陛下当大旱责民三十六年逋赋。臣任刺史,上不能奉诏,下不忍民穷, 无所逃死, 请放归田里。” 入为职方郎中,进谏议大夫。敬宗冲年即位。坐朝常晚,一日入阁,帝久不出,群臣候 立紫宸门外,有省年衰病者,几将顿仆。渤出次白宰相曰:“昨论晏朝事,今坐益晚,是谏官 不能回人主之意,渤之罪也。渤请出阁待罪”会唤仗,乃止。 宝历元年,改元大赦,先是,鄂县令崔发闻门外喧斗,县吏言五坊使下殴击百姓。发怒, 命吏捕之,曳扶既至,时已曛黑,不问色目。良久与语,乃知是一内官。天子闻之怒,收发 系御史台,御楼之日,放系囚,发亦在鸡竿下。时有品宫五十余人持仗殴发,发破面折齿, 台吏以席蔽之,方免。是日系囚皆释,发独不免。渤疏论之曰:“县令不合曳中人,中人不合 殴御囚,其罪一也。然县令所犯在恩前,中人所犯在恩后。中人横暴,一至于此,是朝廷驯 致使然,若不早正刑书,臣恐四夷闻之,慢倍之心生矣。” 后因谏,上以渤党发。出为桂州刺史,充桂营都防御观察使。太和五年,以太子宾客征 至京师。月余卒,时年五十九,赠礼部尚书。渤孤贞,力行操尚,不苟合,而阘茸[注]之流, 非其沽激。以言摈退,终不息言。以救时病,服名节者重之。 (选自《旧唐书·李渤传》有删改) [注]阘茸,指人品卑劣,或者庸碌无能。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正确的一项是 A.乞降诏/书绝摊逃之弊/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谬矣/ B.乞降诏书/绝摊逃之弊/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谬矣/ C.乞降诏/书绝摊逃之弊/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谬矣/ D.乞降诏书/绝摊逃之弊/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谬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著作郎,官名,主管编修国史;至唐,主管秘书省之著作局。 B.疏,一种文体,是指封建时代臣子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奏章。 C.留中,指皇帝将有争议的臣子留在朝中任职,不交相关部门处理。D.鸡竿,一端附有金鸡的长竿。古代多于大赦日树立,后用为赦罪之典。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渤考评公正,不避权贵。作为考功员外郎,李渤对皇帝宠信的奸佞之人一概给予降职的 考核评定,却遭到越俎代庖、沽名钓誉的非议,最终被贬出京城。 B.李渤体察民情,维护君王。度支使张平叔不顾百姓疾苦,竟建议征收三十六年前的拖欠, 李渤如实汇报江州的旱情,并明确指出,一旦征收,必引来对皇帝的非议。 C.李渤忠于职守,勇于担责。敬宗“坐朝常晚”,李渤进言劝谏,第二天皇帝仍我行我素,李 渤觉得未能尽谏官之责,主动请罪。 D.李渤仗义执言,坦陈时弊。崔发抓捕了殴打百姓的“中人”,遭致群殴,李渤挺身而出为崔 发鸣不平,并直言朝廷如果不整治“中人横暴”,必然后患无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摊逃之弊,苛虐如斯,聚敛之臣唯思竭泽,不虑无鱼。 (2)时有品官五十余人,持仗殴发,发破面折齿。台吏以席蔽之,方免。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题竹石牧牛①并引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②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③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此诗作于北宋后期党争之时。②伯时:指李公麟。善绘人物与马,兼工山水。③ 野次:野外。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抒情,不加藻饰,却涉笔成趣,余味隽永。 B.石、竹、牧童和牛,是苏轼这幅画的主要元素,个个意态如见。 C.本诗前半写画,富有田园气息;后半写意,表达爱石爱竹之情。 D.后四句由看画生发感想,采用递进方式表情达意,情意殷切。 15.引言中的“戏咏”,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简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戒奢 行俭,就做不到积累德义。 (2)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色彩鲜明,静动相衬,生动地描绘出 武侯祠内春意盎然的景象。 (3)《赤壁赋》中苏轼以“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绘出了曹操率领军队在攻 破荆州后志得意满的形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7 月底高粱就开始秀穗了,粉白色的高粱花漫天飞舞,雪花一样覆盖了夏天。几天之后花 谢了,翠绿的高粱穗子露出了头,逐渐地变成淡紫色、紫色,最后成熟的时候变得火一样的 红。到秋收的时候,成熟了的高粱火红火红的,几乎染红了半边天。每当这时,村庄里的人 们就睁大了眼睛开始向田里张望了;熟透了的高粱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开始浸润人们的梦境。 高梁又称红梁、蜀粟,古称蜀秫。主要产区集中在东北地区、内蒙古东部以及西南地区 丘陵山地。按其性质分,有梗性和糯性两种,粒质分为硬质和软质。我的家乡种植的高梁主 要是硬性的,也就是不黏的。高粱米是高梁碾去皮层后的颗粒状成品粮。高粱虽然产量不高, ____①____,粗纤维多,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国的名酒如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汾 酒等都以红高梁为主要原料。后来我曾经特意查过资料,更透彻地了解高梁的特性。高粱米 的主要营养成分,按占干物质计,粗蛋白质 9%,粗脂肪 3.3%,碳水化合物 85%,粗纤维 1 %,以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B 族。其中,蛋白质以醇溶性蛋白质为多,色氨酸、 赖氨酸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较少,是一种不完全的蛋白质,人体不易吸收。如将其与其它粮 食混合食用,___②____。历史上高粱米曾是东北城乡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可以做米饭,也 可磨粉和制作各种面食。那时我记得一个是玉米,一个是高粱,曾经是我以及我那个年代的 人小时候的主要口粮,是它养育们的童年。 17.第一段文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3 分) A.比喻 借代 拟人 B.借代 夸张 比喻 C.比喻 借代 通感 D.夸张拟人通感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不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我记得一个是玉米,一个是高粱,曾经是我以及我那个年代的人小时候的主要口粮,是它 们养育了我们的童年。B.我记得一个是玉米,一个是高粱,曾经是我以及我那个年代的人小时候的主要口粮,是它 养育了我们的童年。 C.我记得一个是玉米,一个是高粱,曾经是我以及我那个年代的人小时候的主要口粮,是它 们养育了童年的我们。 D.我记得一个是玉米,一个是高粱,曾经是我以及我那个年代的人小时候的主要口粮,是它 们养育了童年的我。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0 个字。 20.下面文段是对一则公告的转述,有五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 改,使语言表达准确、严密、连贯。 市场监管总局 25 日发布公告,①要求加强口罩、消毒杀菌用品、抗病毒药品及相关医疗 器械等防疫用品的市场价格,②保护正常的防疫用品市场价格秩序。③捏造、散布涨价信息, ④大量囤积紧张的市场供应防疫用品,⑤销售价格大幅度提高,⑥串通涨价以及其他违反价 格法律法规的行为,⑦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都要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查处,⑧对典型案例要及时 予以曝光。 21.阅读下面文字,简要概括“强基计划”的四个主要特点,不超过 50 个字。 2020 年 1 月 15 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 作的意见》。《意见》指出,自 2020 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 基计划”),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 求的学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基础学科的相关专业 安排招生。强基计划将考生高考成绩(不低于 85%)、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折 算成综合成绩,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录取,逐步建立起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有效机制。 录取后将实行小班化、导师制,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畅通学生成长发展 通道,实现招生培养良性互动。 四、作文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米兰・昆德拉认为,一切重压与负担,人都可以承受,它会使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而 最不能承受的恰恰是轻松。最沉重的负担把我们压得越贴进大地,我们就越能真实地感受生 活。 读了米兰·昆德拉的这段话,联系今天的时代发展和自己将来的人生选择,你有何感想?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首先仔细阅读各个选项,理解选项含义,然 后找到文中与之相关的语句,进行比照辨析,最后根据题干要求确定选项。这就是常说的“比 对法”。A 项,曲解文意,“以经典重读为媒介、进行二度创作是作家批评的目标”错误。该项 理解区域是“较之以知识求真为目标的学院派批评,作家批评更像是一场以经典重读为媒介、 具有‘创作’性质的艺术行为”,这里只是说作家批评是一场艺术行为,并没有谈到作家批评 的目标,从第一段末尾的阐述来看作家批评的目的应该是“重建文学生活”。B 项,偷换概念, “互联网时代的不少作家沉迷于狭窄的通俗文学故事模式创作之中”错误。该项理解区域是 “出于迎合读者的需要,很多作者沉迷于通俗文学的故事模式。而这种相对狭窄的创作格局, 也容易造成美学风格的单一化,这显然非纯文学作家所愿”,谈的是“(网络文学)作者”而 不是“作家”。C 项,理解区域是“具体来看,作家批评的当代意识有两层含义:其一是重新发 现经典作品的永恒价值,将那些超越时空阻隔的精神财富,转化为驱动时代进步的动力源 泉。……其二是对经典作品进行创造性改写”,理解正确。D 项,曲解文意或强加因果,“因为 作者对作品‘潜文本’的发掘”错误。《小说课》深受读者好评表层原因是以“文学经典为批 评对象,叙述多用口语,推论过程悬念迭起,巧思绵延”,深层原因是“以自己的人生阅历和 艺术经验等当代意识去解读”。故选 C。 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也就是考查学生对论证知识的 深度把握的能力。学生首先要具备论证的必备知识,阅读文本时注意弄清论题、中心论点, 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和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统辖的论据,论证方法的类型。 B 项“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错误。论述“文学之于现实社会的重要意义”在第二段,分别列 举了三个时期的文学来分析文学对现实社会的重要意义,采用是举例论证。故选 B 3.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和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 中观点、材料的正误以及由此推理得出结论正误的考查,归纳内容要点错误类型主要有曲解 文意、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偷换概念等;推理结论错误类型主要有过于绝对化、无中生有、 强加因果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混淆等。考查根据文本内容合理推论,将成为此类试题的主 流方向。A 项“当代作家以个性十足的艺术经验和文字表达,使作家批评得以兴起”错误。理 解区域是“很多(网络文学)作者沉迷于通俗文学的故事模式。而这种相对狭窄的创作格局, 。也容易造成美学风格的单一化,这显然非纯文学作家所愿”“他们(作家)由文学创作转向 文学批评,其实就是想借批评的力量,在解读经典作品的过程中使这个时代的美学风格更为 多样”“重塑我们这个时代的美学风格”,即作家批评得以兴起的原因是很多网络文学作者沉 迷于通俗文学的故事模式,这造成了当代美学风格的单一化,作家借批评的力量重塑多样化 的美学风格。故选 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4.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 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看是否存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 偷换概念、因果颠倒等问题,从而判断正误。题中 C 项,“冠状病毒要感染人类必须通过其天 然宿主之外的其他动物的多次传播”错,根据原文“MERS 冠状病毒又在中东地区引发了中东 呼吸综合征疫情。种种迹象显示,MERS 冠状病毒的天然宿主仍然有可能是蝙蝠,但这次疫情 是由骆驼传播导致”“这几次冠状病毒疫情,都是本来以野生动物为宿主的病毒从动物传播到 人导致的”可知,并非必须通过其天然宿主之外的其他动物的多次传播,选项表达绝对。故 选 C。 5.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 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 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不要死抠字眼。题中 D 项,“只要经 过有效的检疫,就完全可以放心食用,不会带来大面积的疫情”错,根据原文“野生动物和 饲养动物身上都存在病毒,区别是量的多少”“多数人很少或者只是偶尔食用过野生动物,但 仅仅这些‘偶尔’就可能让民众为大面积肺炎疫情爆发买单”“对于食用野生动物,法律已有 相关规定。2018 年 10 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禁止 出售、购买、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第三十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使用国 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或者使用没有合法来源证明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野 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可知,饲养的野生动物身上还是带有病毒的,有传染的可能, 且饲养的野生动物的食用要符合国家法律要求,并非经过有效的检疫,就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不会带来大面积的疫情,选项表达绝对。故选 D。 6.①保护野生动物生存环境,避免侵扰野生动物栖息地;②改变习俗,不吃野味;③加强立法 执法力度,禁止野生动物交易;④对饲养野生动物加强检疫。【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 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 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如何有效避免野生动物病原感染”,原文“这提醒我们,保护好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或许是远离野生动物病原感染的最好方式。减少对蝙蝠等野生动物栖息地 的侵扰,避免这些天然宿主与人畜的密切接触,这对防止传染病的发生非常重要”可概括出 “保护野生动物生存环境,避免侵扰野生动物栖息地”;原文“事实上,除了一些野生动物 ‘老饕’,多数人很少或者只是偶尔食用过野生动物,但仅仅这些‘偶尔’就可能让民众为大 面积肺炎疫情爆发买单”“来路不明甚至带着大量寄生虫和传染病的野生动物,以及死后变质 仍然出售给餐馆的野味,这些未经检疫的食品端上了人们的餐桌,为疫情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可概括出“改变习俗,不吃野味”;原文“禁止野生动物交易不应是防治疫情期间的权宜之计, 必须持续下去,不断动真格!后续立法、执法力度应继续加强,彻底切断野生动物食用消费 的灰色产业链,斩断疫情爆发的祸根”可概括出“加强立法执法力度,禁止野生动物交易”; 原文“上述免疫学专家认为,如果对于饲养的野生动物没有进行有效检疫,那这些动物体内 还是可能会有病原体存在,并可能会在人工饲养下不断传播,甚至发生变异,产生对人体更 强的传染性”可概括出“对饲养野生动物加强检疫”。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7.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 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 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 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D 项,“关于老牛到底为什么要留一饼,小说自始至终没有明 确说明,这种伏笔手法的使用,增强了故事的神秘感和可读性”说法错误。“伏笔手法”错, 应为“留白手法”。故选D。 8.主要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①饼总是被抢购一空、供不应求,吃不到、吃不饱的齐声抱怨; ②当朝皇上的亲兄弟康亲王对饼赞不绝口并题赠牌匾;③传言老牛要被杀头,人们早早排队 买饼,生怕第二天吃不上。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刻画方法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下列几方 面入手。1.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2.从侧面描写人物。3.从细节描写入手。本题题干 是“小说中老牛饼艺的高超主要是采用哪一种手法来体现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本题, 主要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结合“这些个饼,没半个时辰就被抢光了,弄得许多想吃的吃 不到,吃到的吃不饱,怨气满街”分析可知,老牛的饼总是被抢购一空、供不应求,吃不到、 吃不饱的齐声抱怨;结合“折扇男人果然来了,吃了几口饼,说了几句‘好吃’,离开了”“看 热闹的人上前一看那题款,惊了一声:‘这……这竟然出自当今皇上的亲兄弟,康亲王之 手’”分析可知,当朝皇上的亲兄弟康亲王对饼赞不绝口并题赠牌匾;结合“传言像一阵风,连宝庆的小角落都吹到了。宝庆人都早早地排队到老牛的店铺前买饼,生怕明天就吃不上了” 分析可知,传言老牛要被杀头,人们早早排队买饼,生怕第二天吃不上;以上都是对老牛高 超的制饼手艺的侧面描写。 9.①“留一饼”是老牛多年的独特行为习惯孕育形成的饼铺招牌:每天都把最后一个饼留给自 己,直至生命结束。②“留一饼”体现了老牛的性格特点:固执、倔强。③“留一饼”蕴含 着老牛的生意原则:不论贫富贵贱,饼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④“留一饼”蕴含着老牛的 做人准则:坚守本心,不卑不亢。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了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从表里两个方面理解标题含义。 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 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 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其次还要看标题与文本的联系, 如与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的联系等。本题中,对小说的题目“留一饼”内涵的理解,结 合“宝庆和平街最末的一间小木屋,上插一黄布幌子,写着‘留一饼’三个大字”“光这还 不算什么,更让人气的,是老牛拿着最后一个饼在你眼前晃晃,然后装进袋子,说一句:‘不 卖了。’”“轿子里走出来一个白净男人,男人揭开红布盖头,上写‘留一饼’三个大字。 看热闹的人上前一看那题款,惊了一声:‘这……这竟然出自当今皇上的亲兄弟,康亲王之 手。’”“老牛走了,老牛走的前一天还在做饼。老牛的愿望是把最后一个饼带到棺材里, 他做到了”分析可知,“留一饼”是老牛多年的独特行为习惯孕育形成的饼铺招牌:每天都 把最后一个饼留给自己,直至生命结束。结合“‘留一饼’就是留一饼,谁来了也不卖”分 析可知,“留一饼”体现了老牛的性格特点:固执、倔强。结合“待到白净男人时,刚好还 剩下最后一个饼,老牛把饼装好,指指挂在门口的幌子,‘留一饼’”分析可知,“留一饼” 蕴含着老牛的生意原则:不论贫富贵贱,饼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结合“年到古稀的老牛, 还是一个人在铺子里做饼。有好心的小伙子来老牛店里帮忙,有时会问起老牛做饼的诀窍, 老牛总是笑笑:‘你看这胖胖圆圆的饼,放高处不俯视你,放低处不仰视你……’”分析可 知,“留一饼”蕴含着老牛的做人准则:坚守本心,不卑不亢。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0.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 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 语、排偶句式、对称结构等等,还可以利用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语,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 一项是”,宜采用排除法。该句译文:(臣)乞求陛下降下诏书,断绝“摊逃”的弊端。农业, 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立好了然后才可以讨论天下太平。如果不从这点做起,想天下太平,是 荒谬的呀。“乞”的主语就是“李渤”,而宾语是“降诏书”,所以应在“书”之后断开,从 而排除 AC。“绝摊逃之弊”是“降诏书”的目的。接着“夫农者”“国之本”是李渤讲为什 么要“绝摊逃之弊”的原因,其中“夫”是发语词,表议论。“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的意 思是农业这个根本抓好了,才能谈得上国家的太平,所以应该在“平”之后断开,从而排除D 项。“若不由兹”是从反面讲危害,也说明“若”之前要断开。综合以上分析:故选 B。 11.C【解析】此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 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 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 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本 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C 项,错在“指皇帝将 有争议的臣子留在朝中任职”这个地方。正确的表述是:留中,指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宫 禁中,不交议也不批答。故选 C。 1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 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 上做文章。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 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B 项,曲解文意,错在“竟建议征收 三十六年前的拖欠”这个地方。原文是“臣惧天下谓陛下当大旱责民三十六年逋赋”,即李渤 担心天下有人非议皇帝要责收三十六年前的欠租,而不是度支使的“建议”。C 项,错在“第 二天皇帝仍我行我素,李渤觉得未能尽谏官之责,主动请罪”这个地方,原文是“渤出次白 宰相”,即李渤对宰相说的话,是“请出阁待罪”而不是“请罪”。最关键的是“会唤仗,乃 止”,即此事没有下文,没有结果。D 项,事件前后关系不当。错在“崔发抓捕了殴打百姓 的”“中人”,遭致群殴,李渤挺身而出为崔发鸣不平”。根据原文可知崔发遭到“品官”群 殴,而不是“中人”群殴。且事情发生在“鸡竿之日”,而不是“中人”殴打百姓的当天。另 外,崔发遭到群殴时,第一时间挺身而出的是“台吏以席蔽之”,而不是李渤。李渤为崔发鸣 不平是在崔发被拘押后的事情。故选 A。 13.(1)均摊逃亡户赋税的弊政,苛刻暴虐到如此地步,搜刮财货的臣子只想抽河水(捕鱼), 却不思虑最终无鱼可捕。(2)当时五十多名有品级的官员,手持棍棒殴打崔发,崔发的脸被打破、牙被打断。御史台的吏员用席子遮蔽崔发,这才使他免遭击打。【关键点拨】本题考查 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 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 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 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方法:留(对古 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 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 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断句——串译——完善。第(1)句采 分点:“苛”,如果;“虐”,暴虐;“如斯”,像这样,如此地步。“聚敛”,搜刮钱财; “唯”,只。第(2)句采分点:“持仗”,拿着棍棒;“破”“折”,含被动意味,可译为“被 打破”“被打折”;“以”,用,拿。 参考译文: 李渤,字浚之,是后魏横野将军申国公李发的后人。九年,皇帝征召他做了著作郎。一 年多后,升任右补阙。 正当这个时候,泽潞节度使郗士美亡故了,李渤当时充任吊祭使,路上停留在陕西。李 渤上奏章说:“渭南县长源乡本来有四百户百姓,现在才有一百多户,阒乡县本来有三千户百 姓,现在才有一千户,其他州县大约相似。访求积弊,源自平均摊派杂税使家户逃亡。凡十 家以内,大半逃亡,而(留下的)五家再均摊(跑掉五家的)赋税。这就像是往井里投石头,不 到井底不停止。摊税使百姓逃亡的弊端,就是像这样苛刻暴虐,这都是搜刮钱财的臣子盘剥 下面讨好上面,只考虑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做法)。(臣)乞求陛下降下诏书,断绝”” 摊逃””的弊端。农者,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立好了然后才可以讨论天下太平。如果不从这 点做起,想天下太平,是荒谬的呀。” 穆宗即位后,征召李渤做了考功员外郎。十一月,主管京官考核,不回避有权势而得到 帝王宠爱的奸佞之人,都根据他们政绩优劣奏请升迁罢免。他的报告呈送上去后,留在朝廷, 而不下发。朝廷中对李渤非议的人认为,宰辅大臣旷废职守不能尽责,自应上疏评论是非, 但李渤越职行事沽名钓誉,这不是克尽侍奉君主职责的正道。于是李渤被调出朝廷,任虔州 刺史。一年未满,又改任江州刺史。度支使张平叔收敛天下的欠租,李渤上疏:“度支使收 取贞元二年流亡户的赋钱四百四十万。现臣所管辖之州共有田二千顷,现在已旱死一千九百 顷。假若按照度支所要求的征收,臣担心天下人会指责陛下在大旱中要责收百姓三十六年前 的欠租。臣任刺史,对上不能奉命,对下不忍心百姓困死。臣罪责难逃,特请求放臣回归田里。” 又入朝任职方郎中,后升为谏议大夫。那时敬宗皇帝早朝时常常晚到。一天入阁,皇帝 好长时间不出来,群臣候立在紫宸门外,有老年体弱的站不住跌倒。李渤出列见宰相说:“昨 天上疏说了晚朝之事,今天却更晚了。这是谏官不能说服改变君主的意旨,不称职。李渤我 请求出阁待罪。”正说着,那边皇帝唤仪仗出来了,李渤之请作罢。 宝历元年,改年号大赦天下。在这之前,鄠县令崔发听到衙门外喧闹打斗,衙吏说五坊 指使手下殴打百姓。崔发大怒,命令衙吏抓捕这些人。拉拽挟持到衙门后,时间已经很晚, 看不清脸色眉目。长时间与他交谈后,才知道是一个宦官。天子听说这件事后十分生气,收 审了崔发并囚系在御史台。大赦之日,释放在押囚犯,崔发也在鸡竿之下(释放之列)。当时 有宦官五十多人,手持木杖殴打崔发,纵横乱打,崔发被他们打得破了脸掉了牙齿。御史台 的官吏用席子给他遮蔽上,才使崔发得免。这天在押的犯人都被释放了,唯独崔发没有被赦 免。李渤上疏谈论这件事说:“县令不应该抓捕中人(宦官),中人不应该殴打御史台的囚犯(崔 发),他们的罪是同样的。然而县令所犯的罪在皇帝大赦恩典之前,中人所犯的罪在皇帝大赦 恩典之后。中人蛮横残暴,竟然到了这种地步,这是朝廷纵容导致的结果。如果不及早端正 刑罚,我担心四方边境的人和藩镇奏事听说这样的事情,那么怠慢轻视的心思就会萌发了。” 后来李渤因为进谏,皇帝认为他偏袒崔发,让他充任桂管都防御观察使。李渤因病请求 别人替代,罢官回到洛阳。太和五年,以太子宾客的身份征召到京城。一个多月后去世,当 时年龄为五十九岁,追赠礼部尚书。李渤孤傲忠贞,力行操守,不随便附和他人,势利之徒 指责他矫情求誉。他因直言被斥,最终也不停止进言,来匡正时弊,正人君子因而敬重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 14.B【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 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此类试 题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歌, 然后将各个选项回归到原诗句中进行分析。错项的设置通常从意象的含义、手法及其解说、 艺术效果、语言风格、曲解诗意等角度设错,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 项“是苏轼这幅画的主 要元素”错误。从本诗小序“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②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中可以 看出,这幅画是苏轼和李公麟合作的;从诗歌正文后四句来看,这幅画的四个元素中,最为 主要的一个元素是“牛”,四个元素并非平均用力。故选 B。 15.①本诗用轻松玩笑的语气做诗抒情,语言幽默风趣。如“峥嵘”本用以形容山的高峻,这 里拿来指称石头,写怪石嶙峋特立的状貌;牧童虽未加任何修饰语,而称之为“阿童”,稚气 可掬;尤其是以“觳觫”一词代牛,写老牛在鞭子催赶下不免步履蹒跚的样子。②这首诗从 的画中的竹石牧牛,联想到生活里的牛砺角和牛斗,再以之寄寓自己对现实政治的观感,而一 切托之于“戏咏”,含讥刺时政之寓意,在构思上很有曲致,也很有深度。(其它看法,言之 成理,酌情给分)【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评价诗歌语言风格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 试题首先要抓住诗歌中的能体现诗歌语言风格的词语体会诗歌语言风格,进而体会诗歌的情 感态度,然后做出评价。本诗诗序中的“戏咏”是轻松玩笑地吟诗,即怀着一种轻松戏谑地 写诗,而非态度严肃地写诗。这种情感态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诗歌的用词。用“峥 嵘”形容石头的奇特,用“阿童”写牧童的稚气,用“幽篁”写竹的茂密,更妙的是用“觳 觫”写牛的老态,语言轻松幽默,尽显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二是讽喻寄托。从注释“此诗 作于北宋后期党争之时”,结合诗歌后四句便可看出,本诗是含有讽喻寄托之意,以画中“牛 砺角”和“牛斗”痛惜“残竹”,寄寓自己对当时北宋后期党争的观感。综合以上分析,归纳 整理,便可得出答案。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3)酾酒 临江横槊赋诗【关键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 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 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 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 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 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 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此题中需注意“茂”“伐根”“塞源”“映阶”“黄 鹂”“酾酒”“横槊”等字在语境中的意思和字形的正确书写。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 干的要求,如本题“第一段文字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回顾常考的修辞以及各种修辞的特点, 再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由第一段可知,“雪花一样”“变得火一样的红”是比喻,前 一句把“高粱花”比作“雪花”,后一句把成熟的膏粱穗子比作火;“熟透了的高粱火红火红 的,几乎染红了半边天”是夸张;“翠绿的高粱穗子露出了头”是拟人;“熟透了的高粱散 发出人的清香,开始浸润人们的梦境”是通感,“清香”是嗅觉,而“浸润”是触觉,用触 觉来些嗅觉,由此可知,语段中没有借代。故选 D。 18.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 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 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原句有三处语病,一是“那时”与“曾 经”“那个年代”语义重复,二是“它”指代不明,三是“养育”与“童年”搭配不当。A 项, “是它们养育了我们的童年”搭配不当,“养育”的对象不是“童年”,而是“童年的我们”; B 项,“是它”与前面的“一个是玉米,一个是高粱”对应不全面;D 项,“是它们养育了童 年的我”与前面“是我以及我那个年代的人”对应不全面。故选 C。 19.①但是高粱米营养丰富②则可提高营养价值【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需要浏览具体的语境,把握语段的主要内容,然后结合横线前后的句子 进行补写。第一处,前面说“高粱虽然产量不高”,这是说高粱的不足,由“虽然”可知,后 面应是说其优势,且要有与“虽然”相连的关联词,如“但是”,再结合后面“粗纤维多,富 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可知,横线处应是写高粱米的营养;第二处,前面先指出“色氨酸、赖 氨酸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较少,是一种不完全的蛋白质,人体不易吸收”,接着说“如将其与 其它粮食混合食用”,应是说这种混合食用可以提高营养的价值。 20.①在“价格”后加“监管”;②“保护”改为“维护”;③在“捏造”前加“对”(或:对 于);④将“紧张的”放在“市场供应”后;⑤“销售价格大幅度提高”改为“大幅度提高销 售价格”。【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以及语言表达得体准确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 生需要把握病句的几种类型,如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表意不明、结构混乱、不合 逻辑等,然后压缩句子,看主干是否残缺或搭配,再看修饰的成分顺序当不当,修饰词与中 心词之间是否搭配。至于得体准确,考生需要结合语言使用的场台、使用的对象来分析是否得 体。第①句,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在“价格”后加“监管”;第②句,搭配不当,“保护” 和“秩序”搭配不当,“保护”改为“维护”;第③句,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在“捏造”前 加“对”(或:对于);第④句,定语语序不当,将“紧张的”放在“市场供应”后;第⑤句, 宾语中心语位置不当,把“销售价格大幅度提高”改为“大幅度提高销售价格”。 21.①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②重点关注基础学科③建立综合考核选拔机制④探索利于学生成 长发展的培养模式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中的压缩语段的能力。本题属于新闻类材料(叙述类) 压缩语段。新闻类压缩语段,它主要考察提炼主要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对于此类材料压 缩后的表述,要突出有新闻价值的语句,比如时间、地点、中心事件等具体要素。本题要求“简 要概括‘强基计划’的四个主要特点”,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文段,明确文段内容,然后划分层次筛选重点语句进行概括。材料一共有五句话,第①②句简单介绍《教育部关于 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发布时间以及主要内容,不属于“强 基计划”的特点;第③④⑤句,重点介绍“强基计划”的主要特点,结合第③句“强基计划 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学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 学、古文字学等基础学科的相关专业安排招生”可以概括“强基计划”的特点是服务国家重 大战略需求和重点关注基础学科;结合第④句“强基计划将考生高考成绩(不低于 85%)、高 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折算成综合成绩,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录取,逐步建立起基 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有效机制”可以概括“强基计划”的特点是建立综合考核选拔机 制;结合第⑤句“录取后将实行小班化、导师制,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 畅通学生成长发展通道,实现招生培养良性互动”可以概括“强基计划”的特点是探索利于 学生成长发展的培养模式。 四、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审题】本题考查了写作文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 文隶属于材料作文,而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对材料的分析、整合,来立意、构思, 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 “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 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表明轻松会毁掉人 的生活,压力能够让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压力越大,生活越真实。材料中“坦荡”,可以是 成功,可以是安全,可以是精彩,可以是突破,可以是创新,可以是凤凰涅槃。这则材料的 核心意思不是轻松的危害,而是重在阐释人能承受任何压力,压力能让人变得更充实,更强 大,更有可能成功。 【立意】 (1)对待压力要有充分的准备。 (2)正确看待压力。 (3)变压力为动力突围而出。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