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2019高考语文命题思路+2020年高考语文的6个方向性预测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专家解读2019高考语文命题思路+2020年高考语文的6个方向性预测

ID:444041

大小:63.5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家解读 2019 高考语文命题思路+2020 年高考语文的 6 个方向性预测 2019 年全国高考语文科共有 8 套试卷,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 3 套,北京、天津、上海、 江苏、浙江分省自主命制 5 套,所有试题均保持较高质量及合理难度。 坚持立德树人导向 2019 高考语文命题立足高考评价体系,坚持立德树人价值导向,结合语文学科特点,通过科学设 计命题,厚植家国情怀,倡导品德修养,讲述奋斗故事,引导考生传承爱国精神,接续时代奋斗,谱 写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奋进之歌。 01 厚植家国情怀 2019 高考语文命题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将深厚的家国情怀以贴近现实、贴近考生的方式, 生动地呈现在试题之中,营造极富时代特点和青春色彩的语境,彰显高考育人功能。 如全国Ⅱ卷作文试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试题向考生展开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 年)到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2049 年)的特定历史时空,从中精心选择五个标志性历史节点:五四 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五四运动 100 年、新中国成立 100 年,突出各自的时代主题,启示考 生深刻领悟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深刻感受中国青年与祖国、 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在创造青春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历史,坚定理想信念, 增强四个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写作任务设置五种身份,意在引导考生以参与者的身份设身处地体验 历史,思考未来,激励他们自觉接续奋斗,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 代先锋,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发展融为一体,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 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02 加强品德修养 2019 年高考语文命题从材料选择、题目设置等方面充分挖掘优秀品德文化内涵,切实发挥优秀文 化的浸润功能、榜样人物的示范功能,对考生及青少年的品德修养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汲取思想精华,优秀文化浸润人。全国Ⅰ卷名篇名句默写题要求默写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 风景异)》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的是为国戍边、牺牲自我的奉献精神。 全国Ⅲ卷默写题要求默写《论语•子罕》中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喻示的是青少 年要有坚定的理想,要有百折不回的意志。 全国Ⅱ卷古代诗歌阅读选取唐代诗人杜荀鹤的《投长沙裴侍郎》,诗歌表达了诗人立身刚直、不卑 不亢、高洁耿介的品格。 浙江卷简答题材料《孟子•滕文公上》中的孟子关爱社会、心忧天下; 江苏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临川汤先生传》中的汤显祖持身端洁、不慕权贵,上海卷文言文阅读材料《项经传》中的项经爱护百姓、敢于担当,都是当代青年品德修行的榜样。 命题充分发挥优秀文化的浸润功能,利用传统的优秀品格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03 激励接棒青年 试题通过讲述奋斗故事、弘扬奋斗精神,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感受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 命与责任,激励他们敢于担当,勇于拼搏。 营造奋斗情境,激励奋斗精神。全国Ⅱ卷作文试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从五四青年奋起,到 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再到民族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奋斗”的主线贯穿于整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历史进程。通过材料与任务驱动,营造真实的奋斗情境,让考生感知青年奋斗与现当代中国历史进 程的相互关系,体会青年奋斗精神的价值与意义,正面引导考生增强担当意识,激励奋斗精神。上海 卷积累应用题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鼓励青年要有长期奋斗、艰苦奋斗的精神。 讲述奋斗故事,砥砺奋斗品格。全国Ⅰ卷名篇名句默写李白《蜀道难》中“地崩山摧壮士死,然 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两句,隐含的是传说中“五丁开山”的奋斗故事。全国卷文言文阅读三篇文章展 现了贾谊、商鞅、吴起三位古代改革家的事迹,他们锐意进取、敢于改革的精神对中国古代特定历史 时期产生过较大影响。全国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选用了鲁迅的《理水》,小说塑造的大禹及其随员 正是“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实干家、奋斗者的真实写照。命题设置还着意引导考生思考“中国的 脊梁”,进一步强化奋斗者形象。 感受奋斗喜悦,增强奋斗意识。全国Ⅱ卷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用 1954 年《人民日报》社论《努力修 好武汉长江大桥》、2018 年的报道《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和研究报告《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 智能建造探索与实践》三则材料,无论新中国修建的万里长江第一桥,还是新时代竣工的港珠澳大桥, 都是新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工程、国之重器,代表着不同时期的“中国速度”与“中国技术”, 从中可以感受到我国桥梁建设由技术落后、依靠外国援助到技术领先、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历史巨变, 使考生在阅读材料过程中为新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感到自豪和喜悦,自觉增强奋斗意识。 持续深化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 2019 年高考语文命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新时代高素质人才需求,紧密衔接高中课程标 准,精准落实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持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增长考生知识 见识,提高考生能力素养,凸显语文学科的应用导向,突出试题命制的情境设计。在服务高校人才选 拔的同时,引导基础语文教育的改革方向,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01 重视基础,增长知识见识下功夫 2019 年高考语文命题选取丰富素材,寓基础性考查要求于知识、能力与素养的融会贯通,引导考 生增长知识见识。 顶层设计,追求语文知识、能力与素养的融会贯通。2019 年全国高考语文命题继承以往成功经验,并不直接设置单独的知识考查试题。全国卷统一遵循顶层设计原则,分别设置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 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四大模块,以对语文学科最为核心的阅读素养、表达素养及语文关键能力 的考查为导向,将对语文必备知识的考查融会其中。 整体布局,萃聚古今中外,引导考生增长学识见识。试题取材覆盖古今中外,涉及文化、文学、 艺术、历史、科技等领域,内涵丰富广博。全国卷三道文言文阅读题均取材《史记》,全国Ⅱ卷论述类 文本节选叶嘉莹论杜甫,全国Ⅰ卷、Ⅱ卷文学类文本分别选取鲁迅《理水》和莫泊桑的《小步舞》,经 典荟萃,名家云集。全国Ⅱ卷、Ⅲ卷材料分别展示港珠澳大桥建成、“嫦娥四号”飞抵月球背面等反映 国家进步的标志事件,忆往思今,国强民新。 02 凸显应用,提高关键能力强导向 “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是新一轮高考内容改革的重点。2019 年高考语文命题全面考查考生的 信息处理、逻辑思辨、审美鉴赏、探究创新、语言表达等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凸显应用性考查要求, 引导考生重视实践,学以致用。 强化选材的实践应用导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试题重点选择既能体现语文学科特色,又与国家 发展、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素材,引导考生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全国卷中,材料广泛涉 及港珠澳大桥、“一带一路”“嫦娥四号”等国家发展热点,世乒赛、冬奥会等体育热点,传统音乐、 中国书画等文化热点,压力与肥胖、生物酶与饮酒等生活热点。这种选材设计,有助于引导考生在生 活中发现语文、理解语文、应用语文,在应用语文中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参与社会、服务社会。 强化写作的实际应用导向,适应现实生活需求。写作是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高考语文 的重要考查内容。2019 年全国Ⅰ卷作文试题“热爱劳动,从我做起”、Ⅱ卷作文试题“青春接棒,强 国有我”都明确规定考生必须采用演讲稿、书信、观后感及慰问信等特定的实用性文体。这些实用性 文体与考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也更符合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全国Ⅲ卷作文试题“画 里话外,师生情长”虽未明确规定文体,但漫画材料直接取材于每个考生都深有感触的场景,有助于 激发考生写作热情,抒发真实情感。三套试卷的作文试题对中学写作教学释放出强烈信号:写作要立 足实际生活需求,强调实际应用,避免言之无物、大而无当。 强化信息处理的实用能力,对接社会发展要求。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高考语文加大了对考 生实用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力度。全国Ⅰ、Ⅱ、Ⅲ卷均在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及文 言文阅读部分专门设题,重点考查考生面对不同问题情境时的信息处理能力。不管是面对文学审美还 是实用求知,不管是对材料进行信息筛选还是逻辑推理,都与社会发展的能力要求密切相关。此外, 全国Ⅰ、Ⅱ、Ⅲ卷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第 21 题统一创新题型,要求考生对一则真实新闻报道进行关键 信息提炼。这一创新题型引导考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信息的获取、筛选、提炼和表达,有助于 进一步强化信息处理能力的实用导向。 03 创设情境,聚焦学科素养求创新2019 年高考语文命题聚焦语文学科素养,紧密衔接高中课程标准,扩展素材选取范围,突出试题 命制的情境化设计,落实综合性、创新性考查要求,引导考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将作答要求与人生体验相结合,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全国Ⅱ卷作文试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 设置五个具体写作任务,要求考生任选其中之一,准确把握历史背景,在特定的情境中以特定的身份、 特定的文体展开想象与思考,完成写作。这些任务要求通过设置与真实生活高度接近的写作情境,对 考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也清晰指示了语文素养提升的具体方向。 将命题材料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创设综合的探究情境。全国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第 8 题考查对鲁 迅《理水》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并不直接提问,而是借用教材中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的 话,引导考生在鲁迅的作品群中进行综合思考。全国Ⅲ卷古诗文阅读第 15 题要求考生将刘禹锡原诗与 教材背诵篇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进行语言风格对比,使学生置身于刘禹锡的作品群这一特 定情境中进行审美感知、理性思考的迁移和整合。 将命题设置与生活现实相结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全国Ⅲ卷实用类文本阅读第 6 题要求考生 对“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的说法进行分析。但“‘新型’的志愿者”这一说法并未 直接出现在材料之中,是命题结合生活实际而设定的特殊问题情境,考生必须结合生活实际才能理解 考查内容。 强化体美劳教育引导 2019 年高考语文试卷在充分体现德育和智育考查的基础上,遵循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的内在联系 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发展规律,进一步加强对体美劳教育的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01 彰显美育化人功能 语文命题突出美育导向,遴选艺术经典,培养审美能力,以美启真、以美向善,充分发挥美育促 进素质教育的功能,引领考生培养健康情趣,涵养浩然正气,升华人生境界。 徜徉艺术经典,享受审美愉悦。2019 年语文试题注重引导考生在艺术经典的审美熏陶中感受美、 体悟美。全国卷中既有《邹忌讽齐王纳谏》人物的形象美,也有《阿房宫赋》雄壮的建筑美,还有《赤 壁赋》中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美,《题许道宁画》的淡雅之美,《插田歌》中的劳动之美,北京 卷《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的墨梅清姝气质之美,天津卷《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的自然 之美,都使考生获得美的滋养。 以美启真,洞悉人文历史。全国Ⅱ卷论述类文本摘编自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 之成就》,阐释了伟大诗人杜甫的“健全才性”及诗歌成就,使考生在审美陶冶中认识到成就一代诗圣 的原因。全国 I 卷关于古琴艺术、Ⅱ卷关于国画艺术的材料,以及江苏卷的现代文阅读《书家和善书 者》、上海卷以音乐的“中国味”为主题的作文,加深了考生对民族艺术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 以美向善,提升人生境界。2019 年语文试题将艺术审美与价值导向紧密结合,在完成审美能力考 查同时,实现对考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面引导。北京卷的微写作题,直接考查对《呐喊》《红岩》《平 凡的世界》《老人与海》《边城》《红楼梦》等名著的理解,启发考生品味经典,思考社会,实现美育“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02 落实劳动育人理念 2019 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立足于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文化基因,歌颂劳动价值,弘扬劳动精 神,展现劳动美好,引导考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思考劳动意义,展现劳动之美。劳动本身是美的,是创造幸福的。全国Ⅲ卷古代诗歌阅读,节选 自唐代诗人刘禹锡一首具有民歌风味的《插田歌》,描述的正是农人田间劳作的美景,尤其是“农妇白 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插田画面, 表达农民劳动的愉悦。 03 引领健体励志风尚 体育教育有助于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今年语文试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体育观念, 弘扬体育精神,充分发挥体育育人功能。 全国Ⅲ卷的语言文字运用题以第 55 届世乒赛这一热点赛事为素材,在命题设计上突出中国队包揽 5 枚金牌、马龙成为 50 多年来首位实现男单三连冠选手等关键信息,意在展示国球的骄人成绩,激扬 刚健有为的体育精神,激发青年学子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全国Ⅲ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呼应 奥运精神,从志愿服务的角度鼓励青年关注奥运、关注体育,增强参与意识,使体育精神落到实地。 2020 年高考语文的 6 个方向性预测 考向 1 :语文高考就考两项最核心的素养——阅读素养和表达素养。 阅读素养,就是在接受性、理解性阅读的基础上,既可多角度、多层面地阅读,又能创造性、批 判性地阅读,最终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阅读题想提高正确率,首先阅读思维要合理。所谓的“合 理”,指的是:命题者遵循了作者写诗写文所遵循的规律, 从而提出问题;作为阅读者,也应该遵循同 样的规律去思考相关问题,方能得出准确的回答。 表达素养,就是基于表达目的或表达要求,充分考虑语境因素,使自己的表达目标清晰、对象明 确、话题集中,充实而简明、鲜明又生动。 考向 2:语文高考要求考生必须背诵记忆的知识有三类 一是语言文字知识,如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字词句法相关知识。 二是文学审美知识,如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此外,还包 括最新《语文课程标准》设计的文学作品和背诵篇目等相关知识。 三是中外文化常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常识。 考向 3:语文高考的所有命题素材都离不开三个情境 个人体验情境、学科认知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尤其是生活情境包括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 生活。考向 4:现代文阅读的论述性文本和实用性文本主要考查信息性阅读能力。 信息性阅读能力的得分要点是:把握文本主要概念、观点、方法等关键信息,分析评价观点和材 料的关系、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关系,能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考向 5:现代文阅读的文学性文本主要考查文学性阅读能力。 得分要点是:对作者的倾向和意图、作品语言与形式,读者立场、阅读取向、欣赏角度、评价标 准等,具有一定的认识。 考向 6:作文注重写作实践(重视应用文体写作和驳论文写作) 距离 2020 年高考越来越近了,近期,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新高考过渡期数学、语文考试 范围说明”,针对新高考各地使用课程方案设置的差异和教学内容范围不同命制两套考卷,并对考卷考 试范围做了具体说明。也就是说,2020 年高考全国有可能会出现基于新教材和旧教材的多套全国卷。 但无论是基于新教材出题还是基于旧教材,每一套高考题的出题方向都有共同特征可循。今天, 为大家整理了 2019 年高考各科试题分析,对比 2020 年高考考点,题型哪些地方不一样,究竟会怎么 考。 命题组提示: 挖掘德育内涵 体现全面育人 2020 年高考语文科除了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 3 套外,还有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分 省份自主命制 5 套。8 套试题,都释放出哪些信号呢?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表示,今年高考语文试题以德育为魂,积极回应时代重大主题,展现五 四运动百年来中国青年的爱国精神和接续奋斗,突出新中国成立 70 年的辉煌成就,挖掘新时代立德树 人的深刻内涵。 试题以智育为基,持续深化新时代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精准落实高考评价体系,紧密衔接高中课 程标准,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及认知实际,在增长知识见识、注重能力考查、凸显应用导向、突出情境 设计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试题助力体美劳教育,精心撷取素材,科学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育人理念。 1、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厚植家国情怀,激励奋斗精神 清华大学教授谢维和表示,2020 高考语文将深厚的家国情怀以贴近现实、贴近考生的方式,生动 地呈现在试题之中。从材料选择、题目设置等方面充分挖掘优秀品德文化内涵,切实发挥优秀文化的 浸润功能、榜样人物的示范功能。 比如:全国Ⅰ卷名篇名句默写题要求默写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浊酒一杯家万 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的是为国戍边、牺牲自我的奉献精神。 全国Ⅲ卷默写题要求默写《论语·子罕》中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喻示的是青少 年要有坚定的理想,要有百折不回的意志。 浙江卷简答题材料《孟子·滕文公上》中的孟子关爱社会、心忧天下。 江苏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临川汤先生传》中的汤显祖持身端洁、不慕权贵。全国Ⅱ卷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用 1954 年《人民日报》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2018 年的报 道《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和研究报告《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探索与实践》三则材料, 无论是新中国修建的万里长江第一桥,还是新时代竣工的港珠澳大桥,都是新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 国家工程、国之重器,代表着不同时期的“中国速度”与“中国技术”,从中可以感受到我国桥梁建设 由技术落后、依靠外国援助到技术领先、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历史巨变,使考生在阅读材料过程中为 新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感到自豪和喜悦,自觉增强奋斗意识。 2、落实高考评价体系,深化语文考试内容改革 “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是新一轮高考内容改革的重点。2020 年高考语文命题全面考查考生的 信息处理、逻辑思辨、审美鉴赏、探究创新、语言表达等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凸显应用性考查要求, 引导考生重视实践,学以致用。 信息处理能力是 21 世纪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为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今年高考语文加大了对 考生实用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力度。全国Ⅰ、Ⅱ、Ⅲ卷均在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及 文言文阅读部分专门设题,重点考查考生面对不同问题情境时的信息处理能力。比如: 全国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第 8 题考查对鲁迅《理水》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并不直接提问,而是借 用教材中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的话,引导考生在鲁迅的作品群中进行综合思考。 全国Ⅲ卷古诗文阅读第 15 题要求考生将刘禹锡原诗与教材背诵篇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进行语言风格对比,使学生置身于刘禹锡的作品群这一特定情境中进行审美感知、理性思考的迁移和 整合。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表示,这些试题设置都着力于引导考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探究问题,在 更开放的情境中解决问题,为考查和提升考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拓展了更大的空间。 3、强化体美劳教育引导,贯彻全面发展观念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陆俭明表示:试卷突出体现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和接班人”的要求。 试题在充分体现德育和智育考查的基础上,遵循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融合、相 互促进的发展规律,进一步加强对体美劳教育的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他们身体力行。比如: 全国 I 卷关于古琴艺术、Ⅱ卷关于国画艺术的材料,以及江苏卷的现代文阅读《书家和善书者》, 加深了考生对民族艺术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 北京卷现代文阅读《北京的“大”与“深”》,旁征博引、情趣盎然,导引考生游历京城,品味深 厚的历史感与鲜活的生命力,既有感性体验又有理性思考。 江苏卷现代文阅读《表妹》,通过表现一对表姐妹在溪滩浣衣的场景,赞扬劳动之美,引导考生思 考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对 2020 高考语文解读 2020 高考语文依然会很看重对“关键能力”的培养、扩大文本选取范围。论述类文本将多选用论文和时评,考查逻辑论证和批判推理能力;实用类文本将多选用新闻和报告,考查信息处理和超文本 阅读能力;文学类文本将多选用小说和散文,考查审美鉴赏能力。 高考语文阅读反映了信息时代阅读的特点和要求,将全方位考查阅读的“关键能力”。学生在阅读 广度、数量、速度上要下大功夫。 备考注意事项 第一,针对 2020 年高考语文对“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的考查特点,语文学习备考应着 重做好以下几点: 1、高度重视“表达得体”题: 专门考查“表达得体”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关注相关语文文化知识,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 除正确使用一些谦辞、敬语之外,还要考虑说话者的地位身份、学识教养、生活阅历,听话者的 社会背景、文化知识、语言习惯,也要注意特定的时间地点、话题气氛,表达载体的语体风格等。试 题形式既可以是客观题,也可以是主观题。 2、高度重视与逻辑有关的语言表达题: 语言表达不只是有结构搭配和表意明确方面的问题,还应该有逻辑推断的问题。与逻辑思维相关 的语言表达内容很多,从概念到判断,再到推理,到方法,切合点很多。 3、“警惕”在作文命题和文本阅读题中加入对语言运用的考查: 在作文的命题指向中加入语言运用的目标要求,是 2019 年作文命题的一大亮点。如全国 1 卷作文 题明确要求撰写讲话稿,其中就含有语言运用的指令要求。 在文本阅读题中加入语言运用的考查因素,也是值得关注的。目前的现代文阅读、古诗欣赏只是 要求考生用简答的形式表达对文本的理解与欣赏,但不代表能排除 2020 年高考会将简答题的语言表达 运用也作为评分依据的可能性。 第二、针对 2019 年高考语文对“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核心素养的考查特点,2020 年复习备考 应着重做好对“阅读思维”的训练: 阅读思维的发展与提升,首先要从解读思维的合理做起。所谓的“合理”,指的是:命题者遵循了 作者写诗写文所遵循的规律,从而提出问题;作为阅读者,也应该遵循同样的规律去思考相关问题, 方能得出准确的回答。 1、一个文本,无论诗歌、散文、传记、小说,它在写作上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表达作者的心意 (包括观点、态度、思想、情感、情绪、意念……) 2、一个文本,无论诗歌、散文、传记、小说,作者表达心意,除了少数直抒胸臆的信息外,总要 凭借某些载体或经由某些媒介来传达这种心意。 3、如果一个文本比较简单,则由某一触媒直接导出作者心意;如果一个文本较为复杂,触媒还可 分出主次,前者是主角,后者是配角,它们是红花与绿叶的关系。2020 高考语文预测分析与备考建议 语文:强化立德树人 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考试范围的变化 在语文考试中有许多考试内容是需要我们背诵的,尤其是一些古诗文默写部分,在以前在考试中 根据考生所学习课本以及所在地区的不同需要背诵的篇幅也是不一样的,考生们如果明年要参加高考 的话,可以根据当地教育部门下发的通知以及老师授课的重点来进行学习,避免因为背诵科目过多而 浪费自己的时间,或者是因为背诵过少而影响自己正常考试的发挥。 预测分析 2019 年高考新课标有这样几个特点:轻套路,重分析;轻术语,重领悟;轻知识,重思维。分析 2019 年与 2017 年试卷,可以预测 2020 年高考的一些方向,有几个点是应该注意的: 一、了解稳定性。1.基本能力点的稳定。如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能力点的稳定;2.图 文结合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的稳定,全国一、二、三卷,2017 年、2018 年试卷没有变化,2019 年 高考就开始发生了变化,考得越来越活;3.强化立德树人,深蕴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的内涵的稳定。 比如名句默写题型,全国一、三卷的作文;4.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稳定性;2018 年全国二卷考测的文 化常识:豪右、顿首、茂才等;2018 年全国二卷语言文字运用考测的语段“戏曲”等。 二、洞知常考点,时事入题已成常态,如 2019 年全国一、三卷作文的命题,全国二卷实用类文本 阅读“创新”。 三、明晰新趋向,高考试题稳中有变,变中有新。1.选材的多样性;2019 年全国三套小说,既有 现代小说,又有当代小说,既有常规小说,又有回忆小说等有创新写法的小说;2.注重了对思维的深 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敏捷性的考量;2019 年试卷比 2018 年增加了千余字。3.强调设置具体情境下 的考查;2019 年语用题,将原来独立的三个语用题,转换为同一个语境下的设题。 备考建议一、强化语文核心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体验;注重教材传统文化知识的梳理,随文积累; 渗透核心价值观的人物事迹、新闻事件和文学作品的材料要注意训练。 二、增强“时事语文”意识;用好生活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国家和民族肩负的责任。 三、创设语境,变换语境,进行真实语境下过关训练;强化不同类型思维训练,比如训练学生将 “水杯,字典”进行相关联想;增强答题时间意识;引导学生进行快速阅读的方法。 2020 年备考应该注意的是:第一,更加注重对主流价值观的引导,高举立德树人的旗帜;第二, 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对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的认识;第三,渗透中华文化背景下的人文精神;第四,特 别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五,任务驱动一定会坚持;第六,在当前大力提倡“核心素养”的大 背景前提下,想办法展示“核心素养”;第七,开阔阅读视野,既要研读高考满分作文,又要多读一些 好的期刊。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