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试题
(分值:90 分,时间 90 分钟)
一、选择题(单选题,1-30 每题 1 分,31-60 每题 0.5 分,共 45 分)
1.下列关于生物体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其体内含有 2 种核酸
B.蔗糖的水解产物能与斐林试剂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
C.蛋白质结合 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氧气的运输
D.脂质可以作为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故所有细胞中都含有脂质
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酵母菌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
B.玉米是真核生物,有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
C.蓝藻是原核生物、无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D.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无叶绿体,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3.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体内具有催化功能的物质中有的含有糖类 B.脂质分子中 O/H 的值大于糖类分
子
C.磷脂是构成所有生物膜必需的有机物 D.蔗糖水解产生的单糖都能与斐林
试剂反应
4.下列有关 DNA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 的特异性由碱基的数目及空间结构决定,多样性由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决定
B.原核细胞中 DNA 结合蛋白质形成染色质,而真核细胞中 DNA 结合蛋白质形成染色体
C.DNA 分子复制时,DNA 聚合酶结合模板链上的起始密码子进而延伸脱氧核糖核苷酸链
D.质粒与拟核中的 DNA 均为环状,环状 DNA 中每个脱氧核糖均连接两个磷酸基团
5.为探究某新发现的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还是 RNA(该病毒的核酸具有感染性),一科技小
组提出如下几组实验方案,其中不合理的是( )
A.成分分析法:分析新病毒核酸中的含氮碱基种类或五碳糖种类进而确定核酸类型
B.染色鉴定法:用双缩脲试剂处理新病毒的核酸,根据颜色变化确定核酸类型
C.酶解检测法:分别用 DNA 酶和 RNA 酶处理两组新病毒的核酸,然后将处理过的核酸注入宿主细胞,观察能否产生子代病毒
D.标记宿主法: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一组宿主细胞内的 T 和另一组宿主细胞内的 U,
而后用新病毒分别侵染两组做过标记的宿主细胞
6.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子萌发时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上升
B. 某些无机盐离子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
C. 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离子含量过高会出现抽搐
D. 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
7. 关于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上图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B. 精子和卵细胞受精时要发生图 B 所示的信息交流方式
C. 图 C 表示高等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交流信息,但不能交换物质
D. 图 A、图 B 中靶细胞表面上的受体与信号分子结合,从而接受信息
8. 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的生理功能.下列图中,可正确表
示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的是( )
A. B.
C. D.
9.如图所示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细胞内的某些结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与基因表达有关的结构有 a、b、f、g,但不一定都能发生 A-T、G-C 之间的互补配对
B.这些结构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植物细胞结构
C.以上七种结构均参与了细胞内生物膜系统的构成D.在 a 内能合成葡萄糖,而在 b 内能将葡萄糖分解
10.下列有关各种细胞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内质网是一种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B.液泡和叶绿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其内都含有叶绿素、花青素等色素
C.叶绿体产生的 O2 至少需穿过 4 层生物膜才能进入线粒体中被利用
D.中心体是一种无膜结构的细胞器,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里
11.对绿色植物细胞某细胞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 A、T、C、G、U 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
别约为 35%、0、30%、20%、15%,则该细胞器能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
A.吸收氧气,进行有氧呼吸 B.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结合 mRNA,合成蛋白质 D.吸收并转换光能,完成光合作用
12.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有误的是( )
A.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 B.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与 ATP 合成
C.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 D.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
分
13.下列关于细胞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②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
③动物细胞中的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 ④所有酶、抗体、激素都在核糖
体上合成
⑤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有大量的线粒体,有助于物质运输的能量供应
⑥高尔基体主要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进一步加工
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⑤
14.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 N2 和 NO-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15.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开始时,U 形管两侧液面相等,图中半透膜允许单糖通
过。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 U 形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则实验现象为高浓度一侧的液面上升B.若 U 形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葡萄糖溶液,则实验现象为高浓度一侧液面先上升,随
后另一侧液面上升,最后两侧液面持平
C.若 U 形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当液面停止上升时,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
达到平衡状态
D.若 U 形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当液面停止上升时,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一
定是相等
16.下表为甲同学用某浓度 KNO3 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所测得的数据,图为乙同学用另一浓
度的 KNO3 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所绘制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时间(min) 2 4 6 8 10
原生质体相对大
小
90% 60% 30% 30% 30%
A.乙同学的实验进行到 T2 时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细胞液浓度一定等于外界溶液浓
度
B.乙同学在实验进行到 T1 时可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细胞液浓度一定小于外界溶液浓
度
C.甲同学实验进行到 8 min 时质壁分离达到平衡,滴加清水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甲同学所用溶液浓度要大于乙同学
17.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浸润在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发生了
质壁分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物质溶液的浓度大于表皮细胞的细胞质基质浓度
B.甲物质不能通过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膜
C.紫色液泡颜色会加深与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D.将质壁分离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可判断其是否具有活性
18.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 a、b、c、d、e 和 f 组(每组的细条数相
等),取上述 6 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
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A.实验后,a 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 b 组的高
B.浸泡导致 f 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 b 组的
C.a 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 ATP 大于 b 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 0.4~0.5 mol·L-1 之间
19.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 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20.离子泵是一种具有 ATP 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 ATP 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21.如图所示某溶液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过程,①②③为细胞膜相关组成
成分。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这与图中①③有关
B.如阻断 O2 对该细胞的供应,则甲、丙、丁的运输速率均会受到影响
C.若图中甲表示葡萄糖,则该动物细胞可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D.该膜若表示人体神经细胞膜,则代表钾离子吸收途径的是甲
22.如图为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根据图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过程以膜的选择透过性为基础才能发生 B.该过程要有细胞表面识别和内部供能才
可能完成
C.构成囊泡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D.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有膜成分
的更新
23.某种 H+-ATPase 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 ATP 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 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 H+。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 pH 的溶液中(假
设细胞内的 pH 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 pH 不变。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
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 pH 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 H+-ATPase
的抑制剂(抑制 ATP 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 pH 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
合理的是( )
A.H+-ATPase 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 H+转运到细胞外
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 H+-ATPase 发挥作用导致 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C.H+-ATPase 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 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
D.溶液中的 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
24.将水稻幼苗培养在含 MgSO4 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营养液中 Mg2+和 SO 2-4 的含量
下降,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Mg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根细胞 B.MgSO4 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
收
C.根吸收的 Mg2+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形成 D.降低温度会影响水稻根系对 Mg2+
的吸收
25.将生鸡蛋的大头保持壳膜完好去掉蛋壳,小头开个小孔让蛋清和蛋黄流出。向蛋壳内灌入
质量分数为 15%的蔗糖溶液,然后放在烧杯的清水中并用铅笔标上吃水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卵壳膜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半透膜
B.若将正常的线粒体放入清水中,则线粒体内膜先涨破
C.半小时后吃水线低于烧杯的水面是由于清水渗入蛋壳所致
D.若将清水换为质量分数为 15%的 NaCl 溶液,则蛋壳先上浮后下沉
26.某同学取三个生理状态相同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经过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后,出
现如图所示的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 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
B.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依次是:C>A>B
C.A、B、C 三细胞处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则 A 与 B 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是 A>BD.标号①指的物质是细胞质
27.右图中曲线 a、b 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甘油、脂肪酸不能通过方式 a 运输 B.人成熟红细胞对葡萄糖吸收方式可
用 a 表示
C.方式 b 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线粒体产生的 CO2 以 b 方式进入细
胞质基质
28.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某种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移入适宜的营养液中在光下培养,
并给甲组的营养液适时通入空气,乙组不进行通气处理。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组的根对 a 离子
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给营养液通入空气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 B.根细胞对 a 离子的吸收过程属于自
由扩散
C.根细胞对 a 离子的吸收过程有能量的消耗 D.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 a 离
子的吸收
29.假定将甲乙两个同种植物的成熟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均比细胞
液的浓度高,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膜,甘油分子可以较快地透过膜。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甲
乙两细胞的变化是( )
A.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随后乙细胞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随后甲细胞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甲乙两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随后又均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30.科学家发现,大脑内兴奋性的信号传递主要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的谷氨酸(神经递质)与
突触后膜的谷氨酸受体结合来实现的。因此,谷氨酸受体在神经细胞内合成、转运并恰当地
定位到突触后膜对于大脑正常行使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谷氨酸受体在合成后定位到突触后膜上可能与神经细胞中的高尔基体有关
B.谷氨酸与其受体的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C.谷氨酸与其受体结合后,可以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D.谷氨酸与其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膜两侧 Na+的浓度差缩小
31.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甲、乙两种酶,甲、乙两种酶的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
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B.甲酶不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 RNA
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
的改变
32.如图为反应物 A 生成产物 P 的化学反应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的能量变化过程,假设酶
所处的环境条件最适,对于图中曲线分析正确的是( )
A.ad 段表示无酶催化时该反应的活化能
B.bc 段表示酶为底物提供的活化能
C.若把酶改成无机催化剂,则图中 b 点位置会下移
D.若将有酶催化的反应温度下降 10 ℃,则 ab 段会缩短
33.下图是某种酶催化底物发生反应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反应过程还有水的产生 B.该图能体现酶催化作用的专一
性
C.底物与酶能否结合与酶的结构有关 D.酶在催化过程中的形状改变是
不可逆的
34.如图所示为影响酶促反应的温度、pH 和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关系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
述错误的是( )
A.影响乙曲线的因素是温度,影响丙曲线的因素是 pH
B.甲曲线中,A 点与 B 点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不同
C.乙曲线中,D 点与 F 点酶的空间结构都被破坏且不能恢复
D.丙曲线中,G 点时对应因素升高,酶的活性不能达到 H 点35.某同学研究温度和 pH 对某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图分析正确的
是( )
A.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为 35 ℃左右,最适 pH 为 8
B.当 pH 为 8 时,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C.随 pH 升高,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也逐渐升高
D.当 pH 为任何一固定值时,实验结果都可以证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6.在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加入下列物质并保温一段时间后,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编号 甲 乙 丙
步骤 1 2 mL 可溶性淀粉溶液 2 mL 可溶性淀粉溶液 2 mL 可溶性淀粉溶液
步骤 2 1 mL 淀粉酶溶液 1 mL 麦芽糖酶制剂
0.5 mL 淀粉酶溶液、0.5 mL
麦芽糖酶制剂
步骤 3 适宜温度下保温至反应完成
A.加入碘液后,溶液变蓝的只有乙试管
B.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溶液呈现砖红色的有甲试管和丙试管
C.加入双缩脲试剂后,三支试管中的溶液均变蓝色
D.温度、pH 在本实验中均属于无关变量
37.下列有关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 a 是构成 DNA 的基本单位之一
B.图中的 A 代表腺苷,b、c 为高能磷酸键
C.“ATP”中的“A”与构成 RNA 中的碱基“A”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
D.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会消耗 ATP
38.dATP(d 表示脱氧)是三磷酸脱氧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其结构式可简写成 dA—P~P~P。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dATP 由磷酸、脱氧核糖和腺嘌呤组成
B.形成 dATP 的过程中伴随有水的生成
C.dATP 具有高能磷酸键,可为某些反应提供能量
D.在 DNA 合成过程中,dATP 是构成 DNA 的基本单位之一
39.如图为 ATP—ADP 的循环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属于放能反应,在细胞内与其他吸能反应密切联系
B.人的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时需要②过程提供能量
C.人在饥饿时,细胞内的过程①和②也能达到平衡
D.各种生物均能独立完成 ATP—ADP 循环
40.用 α、β、γ 表示 ATP 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下列相关叙述正
确的是( )
A.β、γ 位磷酸基团脱离,剩余部分可用于基因的转录
B.β、γ 位高能磷酸键形成时所需能量都来自呼吸作用
C.γ 位磷酸基团脱离,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叶绿体中水的分解
D.ATP 含有的三个高能磷酸键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1.下列过程需 ATP 水解提供能量的是( )
A.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 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C.光反应阶段中水在光下分解 D.乳酸菌无氧呼吸的第
二阶段
42.将 A、B 两种物质混合,T1 时加入酶 C。如图为最适温度下 A、B 浓度的变化曲线。叙述错
误的是( )
A.酶 C 降低了 A 生成 B 这一反应的活化能 B.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
快后慢
C.T2 后 B 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 D.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 值
增大
43.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 DNA 合成的酶
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
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 37 ℃
44.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45.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的 ATP 是 DNA 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B.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使细胞中 ADP 生成减少,ATP 生成增加
C.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 ATP 的合成
D.光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 ATP 合成
46.酶抑制剂有两类,其中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从而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
效应;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能改变酶的构型,使酶不能与底
物结合,从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酶的催化作用实质是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
B.改变底物的量对两种抑制剂的作用效果均无影响
C.竞争性抑制剂通过降低酶本身的活性来降低酶促反应速率
D.高温、非竞争性抑制剂都能通过改变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去催化活性
47.如图所示,某一化学反应进行到 t1 时,加入一定量的酶,该反应在最适条件下进行直到终
止。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酶可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 B.t1~t2 反应速率逐渐减慢
C.t2 时酶失去活性 D.适当降低反应温度 t2 右移
48.现有甲、乙、丙三支试管,先向三支试管内加入 2mL 可溶性淀粉溶液,再按下图所示步骤
操作,然后分别用斐林试剂检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试管和乙试管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B.甲试管和丙试管对照,说明酶活性受高温影响
C.实验结果是甲试管内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D.实验结果是乙试管和丙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
49.图 1 为 ATP 的结构,图 2 为 ATP 与 ADP 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 1 中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
B.图 1 中 A 代表腺苷,b、c 为高能磷酸键
C.图 2 中反应向右进行时,图 1 中 c 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D.图 2 中反应向左进行时,能量只能来自呼吸作用
50.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 ADP 转化为 ATP 的过程( )
A.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 B.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
C.不需要能量的输入 D.需要酶的催化
51.图乙是图甲中方框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丙是图乙中方框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下列相
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突触后膜上信号转换是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B. 处,细胞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
C. 图丙的 如果不能与 结合,则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D. 图丙中物质 的分泌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52.图Ⅰ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图Ⅱ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
别代表不同结构名称, X、Y 代表激素名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据图Ⅱ分析,人体缺碘时,X、Y 的含量均低于正常值
B.图Ⅰ中,B 液和 C 液中均存在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C.红细胞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需至少穿过 12 层磷脂分子层
D.图Ⅱ中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调节过程需 A 液、B 液参与
53.某同学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去掉尖端的燕麦胚芽鞘,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相关
说法错误的是( )A.进行该实验时,对不同组别燕麦胚芽鞘培养的时间应相同
B.该实验可以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燕麦胚芽鞘切段生长的影响
C.生长素浓度大于 10 mg/L 时,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抑制作用会越来越大
D.可以在生长素浓度为 0.1~10 mg/L 之间缩小梯度来确定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
54.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给 A 点以一定的
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
A. 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B. 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 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D. 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55.如图表示血浆胰岛素浓度对血糖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激素只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B. 血糖的消耗是胰岛素作用于组织细胞的结果
C. 曲线 表示血糖的消耗速率,曲线 表示血糖的补充速率
D. 当胰岛素浓度为 时,一段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
56. 图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 、 、
C. 对于胞内寄生的病原体,如病毒、结核杆菌等,⑤⑥两种免疫都发挥作用
D. 细胞 细胞 ③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时
57. 一科技小组采用浸泡法探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 对某果树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结
果如下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本实验中 浓度为自变量,插条上的芽数和 的处理时间均为无关变量
B. 该实验最好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
C. 可继续在 浓度为 范围中缩小浓度梯度寻找促进该果树插条生根的最
适浓度
D. 本实验结果体现了 对此果树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58.下列关于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块地的土样
B. 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C. 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D. 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59. 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
B. 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
C. 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D. 沙丘上造林、围海造田等现象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60.下图表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部分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 表示桑树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B. 图中的 可表示桑树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C. 图中 可以表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D. 如果 表示蚕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则 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
二、非选择题(共 6 道题,共 45 分)
61.(10 分,每空 1 分)如图为真核细胞结构及细胞内物质转运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双层膜包被的细胞器有________(填序号)。
(2)若该细胞为人的浆细胞,细胞内抗体蛋白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填序号)。
(3)分离图中细胞器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其中观察④需用到染色剂________。
(4)在图示过程中,膜面积会发生变化的细胞器有________(填字母)。
(5)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常用方法为____________。
(6)⑤ 中 的 酶 有 多 种 , 他 们 的 分 子 结 构 明 显 不 同 的 根 本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新转录产生的 mRNA 经一系列加工后穿过细胞核上的________转运到细胞质中,该结构对
转运的物质具有________性。
(8)若合成的蛋白质为丙酮酸脱氢酶,推测该酶将被转运到________(填序号)发挥作用。62.(8 分,每空 1 分)现有 A、B、C 三瓶外观一样但没有标签的溶液,已知三种溶液是质量
浓度为 0.1 g/mL 的蔗糖溶液、0.3 g/mL 的蔗糖溶液和 0.1 g/mL 的葡萄糖溶液。某同学利用如
图所示的装置设计了两组实验。(注:图中半透膜允许溶剂和葡萄糖分子通过,不允许蔗糖分
子通过)
实验Ⅰ:同时将等量的 A 液和 B 液分别放入 U 形管的左、右两侧,一段时间后,左侧的液面
升高;
实验Ⅱ:将等量的 B 液和 C 液分别放入 U 形管的左、右两侧,一段时间后,液面发生了下列
变化:右侧先升高后降低。
(1) 本 实 验 应 用 的 原 理 是 ________ , 判 断 的 依 据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A 液是________,B 液是________。
(3)用紫色洋葱鳞片叶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方式的实验中,常选用________________溶液,
观察指标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细胞大小。
(4)为了清晰地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若用不含色素的洋葱内表皮作实验材料,可采
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6 分,每空 1 分)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 组(20 ℃)、
B 组(40 ℃)和 C 组(60 ℃),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
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________组。
(2)在时间 t1 之前,如果 A 组温度提高 10 ℃,那么 A 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________。
(3)如果在时间 t2 时,向 C 组反应体系中增加 2 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 t3
时,C 组产物总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其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64.(7 分,每空 1 分)转基因抗病甜椒的培育过程如图所示。已知质粒上有 PstⅠ、SmaⅠ、
EcoRⅠ、ApaⅠ四种限制酶切割位点。请回答:
(1)构建含抗病基因的表达载体 A 时,应选用限制酶________,对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
切割。
(2)通常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受体应选________(填“正常叶”或“损
伤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培养基中的卡那霉素会抑制甜椒愈伤组织细胞的生长,欲利用该培养基筛选已导入抗病基
因的甜椒细胞,应使 A 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作为标记基因。
(4)在适宜条件下,图中①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适中,且生长素的含量
________(填“低于”“等于”或“高于”)细胞分裂素时,主要诱导植物组织________。
65.(7 分,每空 1 分)2018 年 1 月 25 日,《细胞》杂志报道了我国研究人员在世界上率先利
用去甲基化酶(Kdm4d)的 mRNA,经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出第一批灵长类动物——食蟹猴,作
为研究癌症等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如图为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食蟹猴的操作过程,请回
答下列问题:
(1)2001 年,美国科学家已经培育出胚胎细胞核移植猴。获得食蟹猴的体细胞核移植技术难度
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行过程①时,为提供成纤维细胞培养所需的无毒环境,应进行的实验措施是需定期
__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过程③是利用________法将成纤维细胞注入猴去核的 MⅡ中期卵母细胞。
(4)图中过程⑤的实质是早期胚胎在________条件下空间位置的转移。
(5)上述实验的突破之处是使用了去甲基化酶(Kdm4d)的 mRNA,在确定其作用时,研究人员用
正常培养液培养融合细胞得到 A 组实验数据,用正常培养液培养注入去甲基化酶(Kdm4d)mRNA
的融合细胞得到 B 组实验数据。图中 X 为融合细胞发育成的胚胎数、Y 为囊胚数、Z 为内细胞
团数。分析实验数据可知,Kdm4d 的 mRNA 的作用是既能提高_____________,又能提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66.(7 分,每空 1 分)现代生物科技在畜牧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科学家采用不
同方法培育良种牛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提高良种奶牛的繁殖能力,在获取卵细胞之前需用________________对奶牛进行处理,
使其________。
(2)“转基因牛 D”培育过程中,常用受精卵作为外源基因的受体细胞,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 h 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 图 中 数 字 标 号 ③ 代 表 的 结 构 为 ________ , c→d 过 程 需 对 其 均 等 分 割 的 目 的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培育良种牛的过程中,都运用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为防止杂
菌的污染而要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 2019-2020 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答案
1-5 BABDB 6-10CCDAB 11-15CCAAD 16-20DBDCC
21-25BACAB 26-30DCBBC 31-35BDDCA 36-40CCDCA
41-45BCCCD 46-50DCDCD 51-55DACAB 56-60CDDAC
61·答案 (1)④⑤ (2)① (3)差速离心法 健那绿 (4)② (5)同位素标记法
(6)控制合成不同酶的基因的遗传信息不同 (7)核孔 选择 (8)④
62 答案 (1)渗透作用 图中装置具有半透膜,且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2)0.3 g/mL 的蔗糖溶液 0.1 g/mL 的蔗糖溶液
(3)0.3 g/mL 的蔗糖 中央液泡的大小 原生质层的位置
(4)在蔗糖溶液中加入红墨水或将视野调暗一些
63 答案 (1)B (2)加快
(3)不变 60 ℃条件下,t2 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产物总量也不会增加
(4)蛋白质或 RNA 高效性和专一性(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64 答案 (1)PstⅠ、EcoRⅠ 含抗病基因的 DNA、质粒
(2)损伤叶 植物受到损伤时伤口处细胞会分泌大量的酚类化合物,吸引农杆菌移向这些
细胞 (3)抗卡那霉素基因 (4)高于 脱分化
65 答案 (1)体细胞分化程度高,恢复其全能性较难
(2)定期更换培养液 防止成纤维细胞代谢产物的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3)显微注射(4)相同生理
(5)融合细胞发育成囊胚的成功率 囊胚中内细胞团的形成率
66 答案 (1)促性腺激素 超数排卵
(2)受精卵的全能性易于表达 显微注射法
(3)内细胞团 有利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4)抗生素